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调查报告

医疗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调查报告

医疗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1.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所依存的乡村社区土壤

中国农村社区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来源、人际交往、寻医问药等方面,有区别于城市的典型特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是建立在这种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

土地仍然是农民家庭对国家完粮纳税和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最基本保障,而农民家庭的其它一切开销越来越依靠现金收入,这就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来实现。但是这几年种植经济作物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价格也在不断下跌。同时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靠结构调整也比较难以增加收入。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农村中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近年来有所增加,并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有个村庄的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年龄都集中在四、五十岁左右,虽然农民认为可能和农村中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再吃粗粮以及体力劳动减轻有关。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可能和竞争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有关。

当前农民家庭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家庭积蓄解决医疗费用支出的急需;通过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向亲朋好友的借钱缓解医疗费用负担。这种行为方式就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向亲戚、朋友扩散的互助互济的人际网络。

医疗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南;医疗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0005-03

1 调查目的

医疗旅游是一种新兴高附加值的旅游业态,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在海南,创新旅游业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医疗旅游业,成为“十二五”时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但在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海南的医疗旅游业如何发展?这就需要先了解海南医疗旅游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海南医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海南医疗旅游的发展。

2 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主要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是来海南旅游的外地游客,问卷发放主要采取旅游景点随机发放和导游随团发放相结合。发放的景点遍及海口和三亚以及一些市县。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45份,去掉海南本地游客作答的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共320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目前海南医疗旅游市场现状

(1)目前海南医疗旅游市场还远未形成。虽然三亚中医院是国内较早从事医疗旅游服务的医院,并且吸引了大量俄罗斯以及中亚一些国家的患者,具有相当的国内外知名度,但从总体上说,海南医疗旅游市场还远未形成。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外地游客仍主要将海南作为传统旅游的目的地,而不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如在问到游客“您此次选择海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原因是什么?(多选)”的问题,有63%的游客选择“海南空气好,景观好,适合休闲度假”,有43%的游客选择“欣赏海南独特的热带风光”,而选择“海南的热带气候和新鲜空气适合慢性病的康复”的只有13%。而在问到“您有没有听说过‘医疗旅游’时,有64%的游客表示没有听说过。游客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以及旅游时间长度数据也证明了游客只是将海南作为传统旅游的目的地。在调查中发现,45岁以下的游客占调查总量的75%,其中30岁以下占39%;55岁以上只有14%。由于年轻人居多,所以在问到“您的身体状况如何”的问题时,有59%的游客回答身体状况很好,有亚健康问题的占24%,罹患慢性疾病的只有17%。从游客在海南旅游的时间看,游客在海南的停留时间七天以上的只有22%,七天以下达78%,其中四天以下占55%。而如果是寻求医疗旅游服务,时间则往往要超过一个星期,甚至长达数月。可见,游客是将海南作为观光、休闲度假的目的地,而不是将其作为改善健康的旅游目的地,海南的医疗旅游市场还远未形成。

(2)海南医疗旅游潜在客源市场前景较好。虽然目前海南的医疗旅游市场还远未形成,但在调查中发现,海南的潜在客源市场前景较好。

海南是一个旅游胜地,旅游业是海南的支柱产业,这将会为医疗旅游的发展奠定客源基础。从地域上看,目前海南的国外游客主要来自亚洲和欧洲,亚洲以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日本为主,欧洲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占海南全部外国游客的35%。[注:根据海南旅游委的统计数据整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是海南华侨集中的地区,虽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与海南自然环境相近,医疗旅游业较发达,但如果海南发展特色医疗项目,也可以利用天然的血缘关系开拓其在东南亚的市场。除了东南亚国家外,俄罗斯、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是位于高纬度、冬天寒冷的地区,海南可以利用其位于热带的有利条件开展针对高纬度国家的医疗旅游服务项目。

本次调查的游客中,内地游客占96%,与海南旅游委2010年的统计数据基本一致,这也意味着大陆是海南最大的医疗旅游客源地。中国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高纬度,冬天寒冷,所以海南成为国人冬天度假的胜地。另外,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如在问到“如果条件允许,您希望在海南既旅游又通过当地的医疗服务改善身体状况吗”,有90%的游客给出了肯定回答。根据海南旅游委的数据,海南省2010年过夜国内游客数量261.59万人,那么希望在海南通过医疗服务改善身体状况的国内游客就有235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可见,接近客源地是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最大优势条件。

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群将是海南医疗旅游业一个稳定的客源群体。虽然目前老年人游客比重不大,只有15%,但老年人更需要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且老年人有时间,尤其是退休老人,也有经济条件做长期的旅游疗养。调查中在问到“您退休后希望来海南长期(每年至少三个月)居住吗”,有57%的游客表示退休后来海南长期居住。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一群体将越来越大。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增至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3.26%。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还将增加1/3。所以老年人将成为海南的一个比较大而稳定的医疗旅游服务需求群体。

(3)中医医疗服务更受期待。根据患者所需医疗服务的不同,可以将医疗旅游服务划分西医疾病治疗服务(包括手术整容)和传统医学的康复保健服务。提供西医重大疾病治疗服务的医疗旅游市场的形成主要是一些医疗机构凭借着一流的医疗技术和优质服务吸引异地(国际)患者慕名前往而逐渐形成的。提供传统医学的康复保健服务市场则更依赖于人们对于传统医学的态度、特色的服务项目以及优质的自然环境条件。而海南一流的自然环境条件发展中医养生康复保健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海南也因此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而人们对我国传统医学的态度非常有利于发展传统医学的康复保健服务。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游客对中医持肯定态度。如在问到“您对中医的态度”时,有83%的人认为“得看具体病情,中医对慢性病和亚健康的康复有效,西医对急性病治疗有效”,另有6%的游客表示“中医能治病,只看中医”,只有11%的人表示“中医不能治病,只看西医”。在问到“如果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您认为应该发展哪种服务”,有85%的人选择了“中医养生康复保健”,有15%选择“西医重大疾病治疗”。这表明了随着亚健康人群和罹患慢性疾病人群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中医医疗服务改善身体状况。可见,相对于西医重大疾病治疗,外地游客更期待海南发展中医养生康复保健服务。如果海南开发出一些特色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则海南医疗旅游市场前景将很广阔。

3.2 海南发展医疗旅游存在的问题

(1)医疗缺乏吸引力。这表现在海南医疗水平低,医疗市场不完善,缺乏特色医疗项目等方面。

医疗条件是发展医疗旅游业的重要条件,海南的医疗水平低成为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的重大障碍。近年来海南的医疗设施和设备得到很大的改善,许多设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但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在调查中发现,75%的游客表示虽有医疗需要但不会选择在海南获得医疗服务,究其原因,其中有35%的游客认为“海南医疗技术差、服务差,信不过”。在问到“您认为如果海南想发展医疗旅游业,当前应该重点做好哪些工作(多选)”,有70%的人认为海南“应当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可见,医疗水平是制约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医疗市场不完善也是制约海南医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民营医疗机构在长期经营中缺乏诚信,竞争无序,失去患者的信任,再加上民营医院往往不是医保定点医院,因此患者心理上往往倾向于公立医疗机构。在调查中有53%的游客认为提供医疗旅游服务的医院应为公立医院,27%的游客选择公私合营,14%的游客选择国家所有私人运营,只有8%的游客认为在海南提供医疗旅游服务的医院性质应为私立医院,这些数据表明了患者心理上较倾向于有政府背景的医院。然而,尽管患者信赖公立医院,但公立医院也存在问题。一些公立大医院仍然存在环境差、态度差、过度服务、滥开抗生素等问题。在虽有医疗需要但不会选择在海南选择医疗服务的游客中,60%的游客是因为海南的医疗市场不完善。其中25%的游客认为医疗市场混乱,担心受骗;16%的游客认为海南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9%的游客担心医疗保险不能报销。因此在与国际接轨方面,海南在医院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以及医疗体制改革方面还需要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特色医疗项目往往会吸引游客慕名前往,而且也会由于产品差异而避免出现竞争对手。海南的特色中医医疗虽开始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但远没有成为著名的品牌产品。在调查中有35%的游客认为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应开发出特色的医疗服务项目。可见,缺乏特色的医疗服务产品品牌将是影响海南医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旅游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海南旅游产品层次低,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海南的旅游形象有待提升。海南旅游产品发展多年,但旅游产品层次低,不能满足游客的高端需求;另外,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旅游业发展多年,但并没有赢得良好的旅游形象,投诉纠纷时有发生。在调查中有38%的游客认为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应该建立良好的旅游业秩序。

(3)医疗与旅游缺乏有机结合。医疗条件和旅游资源是发展医疗旅游业的两个重要因素,但还需两者的有效结合。在泰国、印度等国家,一方面,开展医疗旅游服务的医疗机构为吸引患者提供多种旅游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旅游部门和机构熟知各大医院的医疗项目和技术水平,向外推荐本国的医疗服务以吸引大量国际患者。如新加坡在旅游局之下设立“国际医疗组”,专门负责营销和推广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业务,使新加坡抗衰老美容闻名全球,并以健检便宜著称。目前,海南的医院还比较专注于传统治病的医疗模式及过去医疗机构所担任的任务,没有把医疗旅游当做自己的一个发展方向,一些大医院甚至没有为外国客人提供服务的意识。如海南有大量国际游客,但很多医院竟然没有英文标志的指示牌,外国患者去医院就医非常不方便。另外,一些医院的个别服务项目虽然治疗效果不错,却缺乏旅游部门有效的推介。目前,海南的医疗和旅游有待于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医疗旅游服务。

3.3 建议

(1)增加海南医疗吸引力。首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海南医疗水平。近年来海南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医疗水平,如通过人才培训、人才引进、建立与国内知名医院与海南医院的合作帮扶关系、放宽港澳台资入驻医疗市场限制等。在此基础上,海南还应进一步推进医疗改革和开放,进一步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如放宽外资合资办医的比重,甚至允许外资独资办医等,引入著名国际品牌连锁医院进驻海南以较快地提升海南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尽快推进海南医院通过JCI国际标准认证。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也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只有取得了国际标准认证,才能得到国际患者的信任。同时JCI标准也是商业保险机构支付医疗保险费的基本条件,只有获得认证的医疗机构才能获得国际医疗保险赔付。通过JCI认证是发展医疗旅游的重要条件。亚洲各国医疗机构都有很多家通过JCI认证的医院,海南至今还没有一家医院通过该认证。所以推进海南医院通过国际JCI认证是海南发展医疗旅游的重要条件。

最后,尽快开发出特色医疗项目。海南可结合自身的环境资源优势开发出特色医疗服务项目。调查表明一些特色项目还是很有前景的。对于问题“如果条件允许,您希望在海南享受什么医疗项目(多选题)”,选择森林氧吧+中医疗养康复的有27%,选择温泉+中医疗养康复的有24%,选择温泉+中医美容项目的有15%。由于海南游客众多,所以这些特色服务项目都将有较大的消费群体。因此海南可将中医与海南的温泉资源、海岛阳光、清新空气结合开发出一些特色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此外,有50%的游客希望在海南享受新鲜空气+适当体育运动项目康复,因此可以开展一些适当体育运动项目。考虑到老年人将是海南的稳定客源市场,而且近年也有许多北方省份的老年人来海南越冬,可以先开发出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康复保健养生医疗服务。黎医是海南的特色医学,黎医特色医疗服务产品将会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2)开发旅游新产品,提升海南旅游形象。旅游业发展除了进一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之外,应该尽快开发出新产品。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一些有条件的旅游机构可以结合医疗服务,开发出养病、养生、养心、养智等新市场,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如可以针对大量来海南越冬的北方老年人群体,建立老年人中医疗养院;可以针对爱好运动的群体开发出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等等。

(3)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促进医疗和旅游有机结合。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需要医疗机构和旅游机构彼此主动的相互融合,但这种整合也需要相关组织机构的有力推动、规范、管理和监督。为此,可以借鉴新加坡、中国台湾等的做法,在海南省旅游委下设专门机构扶持、监管海南医疗旅游业的发展,并向海内外推广海南医疗旅游服务业。另外,应成立海南医疗旅游协会,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协助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为行业发展做好政策引导和协调服务;增进医疗旅游相关行业之间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促进医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等等。

另外,为了推进海南医疗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如制定医疗旅游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针对私人企业的税收信贷优惠;建立医疗人才流动机制;通过医疗改革使海南与更多的地区实行异地医疗报销制度,等等。

参考文献:

[1]孟卓.医疗旅游医院新金矿[J].当代医学,2004(11):27.

[2]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EB/OL].[2011-04-28].stats.省略tjfxjdfx/t20110428_402722238.htm.

医疗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医疗问题

问题一:城乡卫生发展不公平、不协调从卫生需求看:经对全市农民**年度年人均医药费用支出情况进行调查,农民平均每年医药费用297元;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年人均同期医药费用1976元。从基本医疗的保障水平看:20**年,**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村集体经济、农民三方筹资总额1.5亿元,大病统筹覆盖191万农民;城市职工医疗保险筹资总额44亿元,大病统筹覆盖不足300万人。从卫生资源可及性看:城乡卫生资源分布(人、财、物)城乡差异大,目前,城市以街道为单位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居民步行5―10分钟、郊区乡镇居民步行15―20分钟可以到达医疗机构;偏远山区农民就医时间平均超过30分钟,最远地区平均超过60分钟。从卫生资源品质看:根据20**年的统计,**市有三级医院52所,其中分布在城区(指城八区)46所,郊区(指通州、顺义、昌平、大兴)6所,山区(指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0所;二级医院107所,城区56所,郊区24所,山区27所;一级医院366所,城区220所,郊区55所,山区91所。从卫生技术人员的分布情况看: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0815人。其中三级医疗单位有卫生技术人员46402人,城区45736人,郊区1214人,山区1452人;二级医疗单位有卫生技术人员29686人,城区14787人,郊区7563人,山区7336人;一级医疗单位有卫生技术人员14727人,城区10144人,郊区1931人,山区2652人。从部分设施看:全市医疗单位实有床位数69381张,城区49354张,郊区10166张,山区9861张;全市医疗单位实有万元以上设备台数为68367台,城区50227台,郊区4733台,山区3407台。

问题二:卫生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城乡差距过大据20**年的数字,**市有52所三级大型医院,数量约为上海市(20余所)的2倍,一般省会城市的10倍。著名专家多(据估计约为全国专家总数的60%-70%),医疗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某些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于集中在城市中心,城乡差距过大,大型医院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如:从米市大街到崇文门短短数百米之内就有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和**医院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但新建居民区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如:天通苑、回龙观、望京小区、西三旗、西红门等,但这些地区无一所三级医院。据调查,天通苑地区拥有30万人口,目前有14家医疗水平不等的医院和2家药店,但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看病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百姓。

问题三:医疗人才资源分配不合理**市的医疗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三级大型医院。基层(一、二级)医院、尤其农村地区人才十分匮乏。近年来我市郊区和农村医院招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工作2-5年期间离开医院,流向其他行业(主要是医药公司和医疗设备公司作推销员)。调整医疗人才的配置和分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问题四:公共卫生建设存在严重缺陷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完善、卫生资源分割严重,属地化管理难以实现等;目前妇幼保健、婴幼儿的计划免疫、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家庭护理等项工作主要靠一级医院和社区(村)卫生站承担,这些医护人员都属于集体所有制、自负盈亏,由于经费不足,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提高;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精神和心理卫生和疾病的防治、老年病的治疗和护理、慢性病治疗和监控、重大疾病(癌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慢性肺心病等)的普查等项工作均属于公共卫生范畴,但这些工作的实施基本为空白。

问题五:医疗体制改革滞后,医疗管理体制不顺**市公立医院存在产权虚化的问题,医院的领导主要对上负责,一线医生、护士和技术员相对不足,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后勤人员庞大,医院管理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等方面的问题,使医院运营效率不高,浪费较大。近年来,有少数民营、外资医院进入**市,但是其规模均较小,对**市医疗机构的整体影响很小。虽然伴随我国的发展,医疗卫生工作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改革滞后。此外,**市61所三级大型医院分属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大学、**市、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大学、及其他部委等八个系统,直接导致**市医院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不顺,医疗机构之间无直接关系,未形成网络,没有实现各负其责。

问题六:农村缺医少药据统计,目前仅40%的本市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即使参加合作医疗者每人每年可支配经费也仅在60-90元之间,处于勉强维持状态。多数农村的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仅靠开药赚取批零差价维持开诊,乡镇卫生院房屋陈旧、设备简陋。农村缺医少药情况十分严重。

问题七:政府投入不足,资金使用不合理在政府财政分权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公共卫生的筹资责任转移到下级政府机构,从而使地区间的差异明显加大。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合理。**年,我国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增加了506.71亿元,而用于农村的卫生支出仅增加了63.08亿元,在增加资金中仅占12.4%。中央明确要求今后中央及地方政府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但目前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部分区(县)财政有困难,每年对农村卫生增加的投入十分有限。**市的卫生投入流向,大部分资金支持了三级医院,而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一级医院所获资金甚少。

问题八:各项政策相互不衔接由于医院、医疗保险与药品的相关政策不协调,百姓即使常规取药,也得去大医院,而中小医院无人光顾。

设想和建议

立即着手编制区域医疗卫生规划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立即着手进行医疗卫生体系的中长期规划;换言之,在**规划整体修编工作中加入医疗卫生规划的内容。

出台公共卫生法,依法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卫生建设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了解,**市政府的公共卫生建设行动方案中没有提到制订公共卫生法,建议尽快出台并依法建立公共卫生体系。

改革财政投入体制,确立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建设的支撑作用一是建议重点对承担公共卫生体系基础作用的一级医院和社区、农村卫生医疗站给予保障,确保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的资金需求。另外,要发挥市、区(县)和乡镇三级政府的积极性,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不断、稳步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数额,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社会进步相协调。二是基层一级医院和社区(村)卫生站提高服务能力,使其在妇幼保健、婴幼儿的计划免疫、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家庭护理、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老年病的治疗和护理、精神和心理卫生和疾病的防治、慢性病治疗和监控、上报各种基本数据、配合上级医院实施重大疾病的普查等公共卫生方面发挥基础作用。据调查,大兴区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城乡统一标准的社区和村卫生服务站,在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复核中得到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的肯定,值得全市各区、县借鉴。三是建立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偿机制。

根据城市化发展进程,调整**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布局一是按照本市城乡人口分布、居住区和交通等情况,调整本市医疗机构的地理布局,可考虑将医疗机构分为:A区(二环路之内)、B区(二环路以外、四环路之内)和C区(四环路以外、六环路之内)三类,在城乡结合部设立三级医院。二是**市可利用首都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在顺义、大兴、门头沟和昌平区(四环路以外、六环路之内),以城市中心区的三级甲等大型医院为依托,分别建立4个医疗机构,每个医疗机构可以满足大约50万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采取此种模式具有6大优势:(1)有效借助著名医院的品牌效应;(2)大医院可以从人力、物力全力支持,保证医疗质量;(3)大医院的专家可以出诊,方便群众;(4)与大医院集中采购医疗设备、材料,有助于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5)减少不同级别医院的转诊环节,避免重复检查和重复书写病历,对抢救病人十分有利;(6)可实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资源共享。

更新本市医疗网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机构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因此一、二、三级医院网络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市应考虑重新建立层次清楚的三级(一、二、三级医院)或者二级(一级和三级医院)医疗网,实现群众小病去卫生点(村卫生所)或一级医院,大病到大医院,疑难重症到专科医院或大医院的重点学科诊治。为缩小**市的城乡差异,在医院布局上应该以群众看病就近、方便、经济和有效为原则,实现城乡卫生资源的统筹,以城市带动乡村,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医疗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腔;人力资源;牙椅;医疗机构;调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83-01

口腔医疗机构是口腔卫生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是口腔卫生服务能力的保障。合理配置口腔卫生资源,使之能与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是口腔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1]。本研究通过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口腔卫生机构的配置及牙椅位配置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为卫生部门对口腔医疗机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及地方口腔人才培养提供可靠数据。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2013年12月底以前楚雄州辖区内九县一市各级各类口腔医疗机构。

1.2 调查方法

采用设计的专用表格,深入到全州所有口腔卫生机构,现场走访、现场填表;结合电话采访方式(较远、人数较少乡、村)。

1.3 调查内容

楚雄州辖区口腔医疗机构、类型,电动牙科治疗椅的数量、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 (求和 、排序等),分析楚雄州口腔医疗机构设置、分布、数量等资源基本情况。

2 结果

2.1 口腔卫生医疗机构状况

2.1.1 机构数量、类型及分布

到2013年12月为止,全州共有口腔医疗机构93家,其中市、县城中心城区84家,占机构总数的90.32%,乡、镇卫生院9家,占9.68%。而村卫生室(所)均无口腔卫生医疗机构设置(见表―1)。

3 讨论

3.1 口腔医疗机构类型、数量分析

口腔医疗机构和人力资源是衡量口腔卫生服务资源的重要指标[2]。楚雄九县一市,常住年末总人口270.1万人,共有口腔医疗机93所,楚雄中心城区43家,占46.24%。九个县中心城区共有50家,占53.76%。即90.32%医疗机构设置在中心城区。全州113个乡镇卫生院只有9所设有口腔诊疗科,市、县乡三级机构设置数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X2 =24.487 P

3.2 口腔综合治疗椅配置分析

电动治疗椅与人员比较其流动性小,学者认为电动治疗椅是衡量基本资源的重要指标[8]。全州共有电动牙科综合治疗椅210台(见表-5),其中公立、民营私立分别占36.67%、14.29%、49.05%。楚雄市城区牙椅数120台,占57.14%,全州乡镇地区的牙椅数量只有15台,占7.14%。民营和私立机构牙椅位数均远远超过公立医院,占63.33%,并且分布不合理,这表明公立医院对口腔科重视不够,导致服务能力不足。每万人口牙椅数是世界各国用来衡量和比较一个地区口腔卫生资源的指标之一,楚雄州每万人口牙科综合治疗椅数为0.78台,云南省每万人口拥有牙椅数为0.65台,而据调查长沙市每万人口椅位数为1.09[9],说明楚雄州人口所占牙椅数相比其他地区较少。

口腔医疗机构及牙科治疗椅是口腔卫生资源的核心部分之一,直接影响着口腔卫生服务的能力。针对目前楚雄州口腔卫生资源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在政策上鼓励和提倡口腔卫生资源向需求量大的区域流动[10],让更多口腔卫生资源服务于基层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顾钦,冯希平.上海市浦东新区牙科人力需要与需求预测[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1):34-37

[2]王左敏,吴明,王鸿颖,等.北京市城区牙科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J].

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0,16(9):543-546

[3]路振富,张颖,程睿波等.辽宁省口腔卫生机构及人力资源现状调查[J]. 上海口腔医学.2010,19(12):138

[4]刘义.冯希平.上海市非公立医疗单位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0,19(2):15

[5]李刚.口腔医疗国外现状[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9.

[6]路振富,张颖.辽宁省中老年人群口腔疾病就医观念和行为的调

查[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2008,2(3):282-286.

[7]吴明,宋艳丽,李曼春,等.医疗机构卫生人力配置量测算研究[J]

中国卫生人才,2000, 3(1):19-22

[8]黄少宏,欧 尧等.广东省口腔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4,12(4):277

医疗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基本情况

1、农民参合情况

截至20**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已覆盖全区五个涉农镇街,26个行政村。全区农业人口32139人,参合农户9563户,参合农民29979人,参合率为93.28%。

2、基金筹集情况

20**年,全区筹集到位新农合基金154.79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43.34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32.20万元,区财政补助资金48.29万元,农民个人筹资30.96万元。

3、基金支出情况

截至20**年12月31日,已有35288人次获得了医疗费用补偿,补偿费用总计127.95万元,占年筹资总额(提取风险基金后)的90.65%。其中住院补偿1157人次,补偿费用为102.84万元,占总补偿费用的80.38%,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为888.82元,占次均住院总费用3437.14元的25.86%;门诊补偿34131人次,补偿费用为25.11万元,占总补偿费用的19.62%,次均门诊补偿费用为7.36元。基本体现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

4、基金流向分布

截至20**年底,参合农民就医发生医药费用总额为561.69万元,其中,在区内发生医药费用总额为169.61万元,区外为392万元。区内住院为150人次,区外住院为10**人次,区外住院人次占住院总人次的87.04%;区内门诊为33679人次,区外门诊为452人次,区内门诊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98.68%。以上数据表明,门诊基金流向基本合理,住院基金流向不尽合理。

5、参合农民受益情况

截至20**年底,参合农民累计受益35288人次,其中,住院补偿1157人次,门诊补偿34131人次,体现了兼顾受益面的原则。

6、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新农合制度

为了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区卫生局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宣传培训,降低筹资难度。组织开展了新农合知识宣传培训,增强农民的参合意识;公示农合基金支出及大病患者补偿情况,公开诊疗及药品收费标准,让农民放心就医。二是调整工作方式,降低筹资成本。变层层上报参合数据的工作模式为村组人员直接上报农合中心,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参合信息、系统数据、缴费资金的完全统一;加强农合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规范补偿程序,提高受益程度。按要求扩大了参合农民医药费的报销范围,调高了报销比例,农民得到了更大的实惠。四是严格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制定并实施了调查走访和监管制度、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和用药制度、报销费用三级审核和定点医疗机构报销费用垫付制度,病人可随时就诊、随时结算、随时报销。五是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设立了农合基金社保专户和农合基金支出专户;成立了药品统一采购办公室和财务统一管理办公室。

从总体调查情况和数据统计分析看,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到了平稳起步,稳健运行,资金运转安全,工作进展顺利。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心大大增强;农民对党的新农合政策十分拥护;农民对我区农合管理中心的工作表示满意。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已取得了“农民得实惠,民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个人参合资金的收缴有难度。一是部分农民疾病风险意识淡薄,没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控制的保险意识,参合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有的农民现实心理较强,交了参合费但没得过病,觉得吃亏,下一年就不愿意再交钱。还有的农民期望值过高,认为入了新农合不管合不合规范,什么都要求报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不满意,对农合政策进行反宣传,因而动摇了一些农民的参合信心。三是有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参合率低。在外务工人员患病不能回本市就医,而新农合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按户参合,不允许分户单人参合。四是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对怀疑和不理解农合政策的农民没法强制要求参合,只能做宣传动员工作。

2、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宣传,但调查走访发现,许多农民只知道新农合政策,但对其制度以及参合人的权利、义务、药费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具体内容知晓率不高,个别农民甚至存在误解,把新农合等同于过去的合作医疗或一般的商业保险,没有认识到这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

3、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不够规范,基础设施、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农合工作的需要。新农合制度要求:农民就诊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疑难复杂病到市级以上医院治疗。但从我区运行情况看,一些可以在镇卫生院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量涌入市级医院。一些可以在区级医院治疗的疾病却转到市、省级医院。其原因:一是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存在基础设备陈旧、经费短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医疗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与新农合制度完全接轨,这是导致农合患者外流的主要原因。二是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不够规范:有的医务人员不写病志、不开处方、不填门诊日志等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定点医疗机构还存在诊疗环节不透明等问题;少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核对卡证不细,审查把关不严,填写卡证不实,给农合基金运行带来了风险,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定点医疗机构自身的信誉;三是我区地处近郊,交通便利,这也是患者外流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

4、农民反映的具体问题有三个:一是药价高。认为定点医疗机构的药价高于其他药店,按比例报销后,得到的实惠不是很多。二是患者在市级医院住院的医药费予以报销,门诊花费不报,而农民多数是在门诊就诊,此问题意见较大,希望执行以往的医药费报销制度。三是按农合管理中心的规定,患者必须在出院后八天内的星期三和星期四两个工作日到农合中心报销医药费,时间仓促,希望增加报销医药费的工作日。经与区卫生局沟通,问题的情况如下:关于药价问题:农合管理中心是代表全区定点医疗机构统一从正规的医药供应渠道进药,要求定点医疗机构按规定加价15%售出;关于医药费报销问题:新的农合医药费报销制度是20**年市里出台的新规定,取消市级医院门诊药费报销项目后,大幅度提高了在市级医院住院费的报销比例,体现了大病统筹原则,同时将区级医疗机构门诊药费的报销比例,从15%提高到了20%,目的就是促使农民小病不出区,让农合资金尽量消化在区级医疗机构;关于报销时间问题:目前,区卫生局已取消了医药费报销时限,规定年度内发生的医药费在本年报结。

三、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为新农合工作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根据农村群众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的特点,将经常性宣传与集中性宣传相结合,将新农合知识的宣传与健康教育宣传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把党和政府惠及农民群众的新农合,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宣传好,使之家喻户晓。要利用发生在身边的生病得资助、无病保平安的典型事例引导群众,帮助群众树立卫生保健意识、健康风险意识、互助共济意识和参合监督意识,在自愿原则下最大化地提高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宣传,让群众明白费用补偿的支付办法和程序,清楚参加新农合后应享受的权益,打消顾虑,放下包袱,使他们真正放心地参加新农合。二是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本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政策、基本作法和基本要求,能够对参合农民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和说明。

2、建立农民群众自愿参合的长效机制,研究探索筹资新方法

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参加新农合,是推行新农合的基础性工作。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效筹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民个人缴费方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自觉缴费的方便。一是按“先缴后保”原则,确定来年收取参保费的时间,参保的农户要在年底前交清下一年度的资金。采取定筹资时间、定送缴地点的方式(比如:每个村设一到两个缴费点,每年10-11月为缴费时间),把干部上门一家一户收取变为农民自愿主动送缴;二是适当延长缴费时间,在大面积缴费结尾后,留下少量人员,查缺补漏。三是积极探索和尝试采取在农民自愿参加并签约承诺的前提下,由村民自治组织代为收缴,或在农民个人知情并自愿签约同意的前提下,与其他公共事业收费一并收缴,或由乡镇财税部门一次性代收,或与在信用社开设账户的农户签订代扣缴费协议,出具统一规定印制的票据等等。四是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为迁入、迁出农民办理户口,迁入地的相关部门在办理落户手续的同时收缴其参保费,使迁入群众及时享受新农合政策的待遇,从而提高参合率。

3、健全监管机制,强化日常监督

为保证新农合各项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的落实,进一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服务行为,及时防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在各个环节上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管理中心、定点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民三者制衡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监管、审计、公开的有效措施,实行新农合补偿跟踪调查制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地用在参合农民身上。二是建立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除了实行药品集中采购或跟踪采购、严格执行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之外,应在全区建立医药费用警告与通报机制,严格控制参合农民自负医药费用比例,把医药费用控制成效列入新农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管理不到位,医药费用控制不力,群众意见多的地区和单位定期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要重点对药价进行监管,确保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间药价的统一。三是根据新农合制度的性质,原则上,当年筹集的参合资金当年应支出结清,不应剩余。如有剩余,应研究在年内适当月份对患过病农民的医药费进行再报销,让农民当年缴资,当年受大益。

4、加强医疗机构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一是要多渠道募集资金,抓好定点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合制度的更好实施奠定物质基础。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新农合制度公益性强,体现了党的惠农政策,深受社会关注。由于农村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老化、短缺,已不能适应新农合工作的需要,政府作为投入的主渠道,在财政上应予以倾斜,以逐步解决其服务能力低下、以药补医和趋利忘义等问题。其次,多方协调,拓宽资金募集渠道。利用城乡共建有力契机募集资金进行投入,并注意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避免同区域内医疗设备的重复购入;走向市场,谁投入医疗设备与谁合作,互惠互利;出台政策,在乡村基本建设中预留出医疗卫生服务用房,作为公益设施无偿使用;区卫生局内部也应继续挖潜,整合好自身医疗卫生资源。通过积极努力,提高我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外流。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定点医疗机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首先要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以精湛的医术赢得农民的信任。其次,抓好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服务意识,决不允许个别医护人员从中牟取不当利益,以热情的服务,慰藉患者的心灵。

5、不断巩固提高,进一步便民利民

一是总结经验,科学测算,不断完善基金收支使用方案,防止基金过多沉淀或透支。要按照农民“能承受得实惠”、医院“能接受不亏本”、基金“能负担不透支”的原则,稳步探索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以及增加个人帐户比例的可行性,合理扩大受益面,增强新农合制度的吸引力。二是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参保农民的个人资料、就医情况、住院费用报销情况等基础资料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既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各种数据的统计,也可有效杜绝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三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村级卫生组织,为农民就近看病提供便利条件。四是设立举报、咨询电话,公布电话号码,方便农民群众监督,随时为群众提供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