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语文月考总结

高三语文月考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语文月考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三语文月考总结

高三语文月考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三语文早读课;学生;背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64-01

教学多年,我和其他语文教师一样,早读课就是到教室转转、看看,并没有多少事可做,仅仅维持课堂秩序。但每次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读得非常认真,渐渐地大部分同学就是默读,少部分就昏昏欲睡,还有些“精力充沛”的同学偷偷在下面做起其他作业……长此以往,不但占据了我们语文早读课的时间,还会“霸占“我们语文的地位,特别是对于高三这个关键时刻。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早读课,我就自己几届高三早读课的切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目前我校高三语文早读课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行为习惯差,大部分同学对早读课就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适当的时候张张嘴巴而已,基本上没有任何收获。

通过与大部分同学的交流,我总结出语文早读课存在以上不堪入目的问题主要有:早读内容单一枯燥;朗读方式以自由诵读为主,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得到尊重;早读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而没有听、说、写等方式的参与;早读课后的跟进检查没有到位,导致学生没有成就感,同时,背过的内容容易遗忘,没有做好及时的巩固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及早读课无论从朗读内容、朗读方式还是学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单一性是导致早读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在离高考只有有限的一个月时间里,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早读时间,才能够消除生理上的疲劳感和心理上的枯燥感,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早读的效率呢?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早读要朗读,已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共识,怎么抓早读,怎么让读书成为我们语文课的灵魂,怎么才能让学生开口、放声、自觉读书,以至有效读书?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浅陋的看法。

1、要明确早读的任务与内容

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让学生明确读的内容,使学生“有米下锅”。读的内容可分课内与课外两大块。

课内内容包括:指高考要求的背诵篇目和一些优美的文章片段,课内篇章都是通过专家反复斟酌,认为值得高中生学习的文章,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要求背诵的内容,不仅要求能背诵,还应要求每个字能写。在现在的每次月考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写,但容易写错字,这也是困扰大部分同学的事。

⑵名家名篇,即使没要求背诵,也应熟读。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虽不是要求必背篇目,但也要求学生熟读,最好能背诵,学习其中的优美语段。

课外内容包括:通常是指摘录在札记薄上的所有内容。高中学习阶段以来,我一直要求学生学会写摘记。先从成语名言古诗词入手,每天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首古诗,坚持不懈,既是我们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好办法,也可以充实我们的早读内容。这种方法我个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效果是很不错的。

2、管理到位,及时检测

据我观察,学生从开始的积极读书到后半节课的默读、不读,甚至做其他作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管理不到位,没意识到这个变化的过程而及时挽救。所以我现在常利用早读时间抽查,或利用一个周或一个月以笔试的形式检测一次,让大部分的同学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同时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

3、要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

高三语文月考总结范文第2篇

语文 早读课 高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很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理念,大家在从最初的“低效教学”奔向了“有效教学”,并在“高效教学”的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但笔者觉得,作为语文教学,大家似乎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时段――语文早读课,我们更多地探讨着“高效课堂”,而很少将审视的目光撇向语文早读课的“高效”实施。笔者为此结合实际工作对高三语文早读课的高效实施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究。

一、做足“备课”功课

高三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清晰的了解及有效的方法,并在高考的压力下争分夺秒地复习巩固知识。笔者发现,许多高三学生却面对语文早自修不知所措或无所适从。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对早读课依然要认真“备课”。

1.备高考

首先,注重识记类知识的完成。包括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识记和正确书写,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等。

其次,理解类里的常见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等,也需要学生在早自修复习各册必修教材内的文言文时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它们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再次,鉴赏和探究类也有相应的知识需要去识记、掌握,以达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如诗歌的常见主题、形象、表达技巧等。最后,写作的发展等级“材料丰富,论据充实”涉及的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运用问题,那么写作素材的积累自然可以放到早读课完成。

2.备学生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和个体情况,安排早自修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内容。

一般来说,高三备课组会分析该届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制订针对他们的教学进度,教师可以按照进度安排早自修的整体框架。同时,教师随进度逐步了解学生语文功底的厚薄,再针对学生薄弱处进行早自修的时耗或内容上的调整性安排。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考试(月考、期中、期末、模拟考等)情况和学生的申述交流,为他(她)拟订整体之外特殊的早自修内容。

3.备合理

首先,要注意序列性。一是指安排的早读内容在整体框架上是有序的。二是指早读进行的方式是有序的。早自修先进行放声读背,可以活跃大脑细胞,促进记忆吸收;而后进行思考书写,可以使嗓子、耳朵得到休息,同时刺激大脑进行思考;再读背,再做练习或思考书写。

其次,要注意多样化。这是指一次早读安排的内容,至少是两个。读记背诵和思考书写的内容应该是不同的。比如,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某册的名句名篇可以归到读、记、背诵中,而素材积累、阅读赏析则归到思考书写上。如果除此之外还能安排学生早读自我小结或自由安排的内容,那么学生的自主性就会逐渐被激发。

再次,要注意针对性。比如,名句名篇的背诵,那么多的文句,背诵要注意什么问题?一是错别字,一错全错;二是经常考到的语句;三是学生个人容易错的语句。前两者需要教师根据先提醒,后者需要学生自我小结中呈现。

最后,要注意留空闲。话不能说满,时不能占满。早自修的安排不能满满的都是教师的安排。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教师至少要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针对自己进行早自修安排,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掘。另外,从个人学习发展来说,高考内容复习并不是全部意义,个人修养的提高才是学习的源头活水,因此也需要有空闲让学生去读一些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学生实在不知所措,教师可与之交流,先帮忙安排,慢慢再放手。“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适用这个道理。

二、抓“反馈”

早读课(早自修)必须有反馈。反馈一般可以通过听写、练习及反馈本来执行,也可以师生直接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反馈不能徒增负担,要注意提要钩玄,便于学生总结记忆和教师批阅了解。比如,听写、练习上,教师要根据考试需要挑选制订相应的考题,应少而精。如某次早读课,教师安排了素材积累、名句背诵,学生还安排了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识记。那么反馈本上需要呈现的就是:(1)100字以内的素材概述和2个词语以内或1个句子的适用主题。(2)名句背诵默写中写错的2~3句。(3)哪5个文言虚词和最难辨识的虚词的某个用法或意义。

其次,反馈要及时。一是指听写、练习应及时批阅归还;二是指反馈本的及时上交及批阅问题。早读课结束前3分钟收缴反馈本,课后上交易拖沓、敷衍。教师当天及时批阅,将批阅意见写在反馈本上或直接找学生探究错误原因及解决办法。

再次,反馈要有针对性。反馈要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针对性指导并调整早读课的内容安排。听写、练习错误立刻可以讲解订正,但关于学习心态和方法的,就需细加分辨了。

教师要能看出学生在概述材料时,既没有讲出南丁格尔伟大的表现是什么,也没有讲明她所做的平凡小事指什么,这样,“启示”中的伟大、坚守本职及小事上心,就失去了事实依据。这样的情况体现在写作上,就是论据不切合论点,论证缺乏针对性。因此,反馈的针对性,一是教师在反馈本上写对应的评语,二是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指导、加强学生对素材进行论述的训练。

高三语文月考总结范文第3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

王爱东老师介绍说:“在双港中学教学楼的每一层楼道里,都摆放着书架,书架上有很多书,这些书有学校提供的,也有教师、学生自己带来的。每一届的高三毕业生离校时,他们都可以在这些书中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带走。但是,大家在挑选了自己喜欢的书后,还会再放回来一本甚至多本自己珍藏的书供后来的学生们借阅。”这个在双港中学延续多年的好习惯,让校园中弥漫着浓郁的读书氛围。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量倍增,综合知识素养在不断提升,他们对知识的获取范围不再只是局限于针对高考的书本,不断扩充的阅读范围,使学生们慢慢学会思考人生、辩证地看问题。饱读诗书,成为了双港中学的师生们课余生活中重要的篇章。

看似漫无边际的读书,对于学生们在阅读、作文等语文学习中的无形助力,这让王爱东老师深有体会,她承担了津南区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语文生态阅读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她认为:“生态阅读倡导一种自然、审美、人文、经典、符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可持续发展的阅读状态,倡导纸质阅读、深度阅读、经典阅读,正确引导时尚阅读、浅阅读、网络阅读,建立未成年人阅读核心价值体系。生态阅读,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自主合作阅读,是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多元解读,是提高生命质量、温暖诗意人生的鉴赏评价性阅读。面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泛阅读、浅阅读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生态阅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阅读学习策略操作体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是当前推行创新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作文教学中,王老师大力倡导“随笔化写作”。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双港中学创设了“语文生态园建设之随笔化写作”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与学校的绿色阅读有机结合,成为双港中学语文生态园建设的两朵奇葩。对于这种创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王爱东老师和她的同事们经历了从陌生到疑惑、再到认同的复杂过程。他们外出学习,成立研究小组,集体献课研讨,举行随笔化写作交流活动,开设90分钟的绿色阅读课,参加高中随笔作文教材的编写,实行两本一文计划,等等。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让他们看到了随笔化写作的别样风采。“这种教学体现了多种理念”,王爱东老师介绍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形象地对教育进行概述,他说‘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从这一点说,教育的本质就是激励和唤醒。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激励学生展示自我。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笔作文中的读展环节满足了学生的认同需求价值取向。但在随笔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还体现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念,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在学生的需求下,在同伴的互助中,培养引领习得。对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模式,学生理所当然乐于接受。我们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尊重、顺应和养护。”抓住了阅读和作文教学两块主阵地,王爱东老师历年的高三语文教学总是显得那么游刃有余,更是屡创高考佳绩。

研究、反思、总结,高三教学的三部曲

王爱东老师说:“双港中学的教师们一直坚定一个信念――提升。特别是高三年级组的教师们都明白,要逐步提升教学成绩,没有理由退缩,没有理由辩解。这样的信念,让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我们必须站得更高,必须比上一届更科学、更严谨、更高效。”作为高三年级组组长和语文学科组组长,带好高三,拼过高考,为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好人生关键的一步,更为的是每一个学生家长殷切的期望。每一届高三,即使拼到自己精疲力竭,王爱东老师总是不负重托。

研究、反思、总结,是高三教学的三部曲。王爱东带领教师们研究学生心理,研究教材,研究考纲,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他们几乎很少订现成的教辅材料,周考卷、练习卷、跟进卷,都是共同研究、教师自己出题。资源共享,群策群力。这是大家的共识与睿智。高三开学之始,年级组工作计划已经共同讨论完成,每个教师人手一份,按计划分步骤推进。每次周考后各学科组小结,平行班小结,找问题,推广好的做法。根据自己多年高三毕业班的教学经验和年级组组长、学科组组长的管理经验,王爱东老师带领全组教师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倡导常态课精品意识。课上短短几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往往来自教师们课下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的辛苦教研,新授课的讲解是全组教师的经验分享,习题的设置是教师们做过的无数题目中挑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为了让课堂的每一分钟发挥最大的效率,带给学生最准确、及时、丰富的知识养分,王爱东和她的同组教师们默默奉献了太多的休息时间,但他们不计回报,心甘情愿。王老师和教师们的研究课题“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获得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4月,王老师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研究”结题,获得国家级个人科研成果一等奖。

学生多,年级组分出层次与梯度;学情复杂,教师分类辅导;学生厌学,教师们各个做思想工作;给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每个学生拼搏的动力。高三年级组的教师们,每天都是上班有点,下班没点,中午吃饭没点。高三的每个日子,经常是学生已经上下午课了,教师们才想起吃了一半的午饭。高三的课间休息,办公室里永远是里三层外三层的问问题的学生;高三的楼道,永远是站着辅导学生的教师。大家深知,以教师的勤奋加智慧才能结出硕果。大家更深知,唤醒和激励学生才能出成绩。一次次的个别谈心,一个个的跟踪访谈电话,分层分组的学生、家长、教师三方恳谈会,六个课任教师一个学生的诊断提高会,分弱项的任课教师承包会,大家步步为营。月考后的表彰会,分层鼓劲会,视频短片励志,状元访谈,经验介绍,步步跟进,不同时期,王爱东带领教师们采取了不同的心理调节机制。高考了,双港中学高三年级组的全体教师知道,自己的团体战无不胜。

王爱东老师感言:“每一年目送着学生们进入高考的考场后,我不担心他们的考试成绩,只是在想这些孩子的高中生活过得快乐吗?他们今后的人生长路会过得幸福吗?我和全体高三教师的付出对他们的个人成长有没有起到引领作用呢?”这内心的独白,体现出了王老师不断自省、大爱无边的人格魅力。她没有单纯地把教师工作看作职业谋生的手段,她更专注的是教育的延续性和人性的升华。她要做的,是感染人的教育、有思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