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十四五青年笔记

十四五青年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十四五青年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十四五青年笔记

十四五青年笔记范文第1篇

把普普通通的机电维修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为企业由“里弄小厂”跃升为中国牛仔服行业的龙头立下汗马功劳,技工邓建军创造了许多“奇迹”:他解决了牛仔布染色环节连续生产不停车的世界性难题,他创造了牛仔布生产预缩工艺的行业最高标准……对此,这位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青年技工显得很平静,“我只是想干好本职工作,为工人兄弟们争口气。”

无知使他蒙羞:常常有一种想登高呐喊的冲动

17年前当邓建军走进工厂时,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中专毕业生,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将成为在数控机床和电路板上演绎时尚的“中国牛仔”。

1988年8月的一天,刚刚进厂的邓建军和他的两个同学,被老厂长找了过来:“你们成立一个电子组,负责保障所有生产设备的电气操作系统,特别是进口设备。”

这些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是黑牡丹公司80年代初花巨资进口的,由于没有自己的技术人员,每次出现故障,只能请远在上海的外国技师来维修。外国技师架子大、费用高,加上待修停机使企业的损失难以估量。

三个“电子组”成员找到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时候傻眼了,技术操作资料全是英文,满篇缩写字母、专业术语,这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天书。只简单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的邓建军,在学校压根儿就没听说过这些技术,更别说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动手修理了。

向外国专家请教!一次机会,邓建军向外国技师索要技术资料,没想到那个外国技师不屑地扫了他一眼,连说几个“NO!”洋技师轻蔑的眼神深深刺痛了这个年轻人,此后几天,他常常有一种想登高呐喊的冲动。

是啊!这是一个深刻变革的历史时代,在新技术掀起的惊涛骇浪中,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样也能改变一个阶级的命运。工人知识化,这个马克思当年的历史预言,正在成为时代提出的最紧迫的现实要求。无知使他蒙羞,不甘平庸的邓建军深深感到:“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就要挨打,一名工人技能落后同样没人瞧得起。”从此,他选择了学习。

他专注地观察设备运转,他如饥似渴地搜集有关资料,他到上海拜师、考察设备,他拖着疲惫的身体,锲而不舍地执行每天夜晚一个半小时的学习计划,经常抱着书本进入梦乡……

求知给他力量:有技术才有底气

邓建军进厂后的10多年间,黑牡丹公司从一个“里弄小厂”,发展到拥有上千台世界一流生产设备的世界工厂。而他自己也从一个迷惘的中专毕业生成长为一个指挥上千台进口机器交响乐的大师。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而求知是他永恒的职业。

邓建军在工作中学习,他的首选课本就是机器。进厂第三年,有50台机器需要维修,但技术原理资料却不知去向,邓建军从绘制工作原理图入手,每天蹲在机器旁一琢磨就是十四五个小时,面对成百上千的电子元件、焊点和细若游丝的印刷电路,他拿着放大镜,理清一个,划上一笔,眼睛累得看不清了,就用湿毛巾捂上一会。

邓建军又在学习中工作。他制订了全面的学习计划,一边工作,一边抽时间参加自学考试,专攻计算机应用技术,先后学完了大专、本科的全部课程。他利用到各地参加有关博览会、展销会的机会,找厂家技术人员交流,拜师学习,还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上海考察设备。

外语是一个必须攻克的拦路虎。邓建军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学英语、学德语,除了看课本、查字典,还经常与许多外国技师在网上用外语通信,短短两三年的工夫,邓建军已经能够直接与外国技师进行语言和文字交流了。

邓建军不放过任何搜集资料和学习的机会。进厂不久,邓建军从表哥家看到一本专业书,如获至宝,他复印不起,只好横下心:“抄!”他找来工友用了两个星期日夜抄写,硬是把一本300多页的书,连图带文字全部抄了下来。

1997年,一台进口设备的变频器烧坏了,若靠国外厂家更换,需要两个月时间,企业将面临巨大损失。邓建军表示,我们就是不吃不睡也要解决这个难题。邓建军和同事们仔细分析图纸,测算数据、确定参数、模拟调试,仅用了两天半时间,机器就重新运转起来。消息传到德国公司,他们专门派人到厂,当探明究竟后,德国技师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说:“中国工人了不起!”这种令外国技师敬佩和惊叹的事情还有很多。

邓建军很欣赏一首名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如今,厂里1000多台机器设备的“脾气”,他全部摸清;可能出现的机电故障和对策,他烂熟于心。那些进厂比他早得多的工友,很快就不再叫他“小邓”,而是改口称“邓师傅”了。

通过刻苦学习,邓建军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工人工程师,他的超群技艺使他成为黑牡丹牛仔布在国际市场保持很强竞争力的顶梁柱。邓建军说:“有实力才有魅力,有技术才有底气。”

知识令他勇敢:攻克一个个世界级技术难题

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工业多么发达,中国工人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但在以知识论英雄的时代,这种美德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到学习领域。

如果把一项技术从知识存储、发生,再到投入应用看成一个链条,那么以往更多的工人把劳动投入到链条的末端,而邓建军却把劳动投向它的前端――一种更加艰苦卓绝却能实现增值的劳动,知识赋予了他勇气与力量,使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技术难题。

2002年8月,世界流行新产品“竹节牛仔布”在企业遇到生产告急,如不能如期交货,公司不仅丢掉400万美元的订单加付违约金,还会将市场拱手让人。邓建军急了,他带着科研组奋战15个昼夜,自行设计安装了四台分经机,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八分之一,保证了公司按时交货,客户满意之余,又续签了800余万元的订单。

一次,日本村田公司的代表到黑牡丹公司洽谈业务,忽然发现从日本公司进口的络筒机,在邓建军及其工友的维护保养下,工作时间超过原有设计的时限,运行状况仍十分理想。日方代表深感意外,为表达敬意,特别向公司赠送价值数万元的络筒机零部件,一位日方代表禁不住直呼:“邓先生,‘中国功夫’!”

2003年末,根据国际市场反馈的信息说,百万米色差控制在两个色号以内的牛仔布需求旺盛,邓建军立马带领科研组成员全力以赴向控制色差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发起冲击。他想方设法查阅所有有关的资料,纺织、机械、化学、电气不一而足,经过400多天的分析、绘图、测试,终于完成了颜料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投产后的产品质量被国际购货商认为是最好的。

工友还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件小事:厂里有位女工,每月奖金总比别人高,这件事引起邓建军的兴趣。一次修完车后,邓建军向她请教:“师傅,同样的机台,同样上一个班,你的产量比别人高,质量总那么稳定,为什么呢?”当得到的回答是“手感”,这使他陷入沉思,靠手感控制布的质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中国要真正成为制造大王,就必须有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此,他又迷上了牛仔布的织造工艺。几个月后,邓建军带领工友精确绘制出3张技术参数表。此后,即使刚进厂的女工,也能轻松控制布的质量了。

此外,他还带领工友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4次改造,解决了连续生产不用停车这一难题,仅此一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五一”节前夕,总书记在南京与部分劳模座谈时,听邓建军谈及攻克牛仔布预缩率不稳定的世界性难题,总书记很高兴,还就有关技术问题与他探讨。

邓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人把我的技术水平吹得神乎其神,其实我的技术水平没有那么高,如果单纯比较每项专业技术,我的很多同事可能比我更强,但技术在应用中存在一个如何整合、满足企业经营需要的问题,这是我首要关注的事情。”

邓建军与企业一道成长的同时,为企业和自己赢得了荣誉。他从一个在本厂以最高票当选的“优秀大中专生”,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从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为数不多的拥有本科学历、懂两种外语的高级技师;他在黑牡丹公司拥有出国考察的自;他的月工资收入从40元增长到8000元……

知识演绎时尚,新时期产业工人的领跑者

邓建军在自学和钻研技术的过程中,深感遇到障碍时缺乏资料的苦楚,也深知释疑解惑的重要性。在长期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他把自己遇到的难题和有关技术工作原理都一笔一笔地记录下来。他没有写个人生活日记的习惯,却写下了12本、上百万字和图表的工作笔记,这些笔记放在班组里,成为公共资源。这些笔记成为科研组成员经常翻阅的技术字典,许多车间的工人也经常来此查阅。

公司前织车间值班长陈冬珍说,邓建军不仅善于解决技术难题,还特别用心向工人讲解有关技术的工作原理。“有一年冬天,前织车间进口染色机发生电气故障,当班电工无法排除,正是午夜时分,天下大雨,我没办法只好拨通邓建军家的电话,把情况说明后,邓建军答应马上过来。他赶到生产现场后,很快将机台修复正常。修好后,邓建军没有马上回家,先是把我们叫到一起,说明如何使用按钮等操作事项,之后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拿来设备电气工作原理图,仔细向电工讲解,电工弄懂后他才回家。”

有一件事深深感动了邓建军的徒弟徐文虎。一次他值夜班时,染浆联合机发生故障,他抢修到深夜12点仍未修好,只好打电话向师傅求助。当时,邓建军正在镇江,准备参加第二天的江苏理工学院函授本科段考试。凌晨1点钟,他乘出租车赶到了抢修现场。在解决了生产难题后,他又乘坐清晨5点钟的火车赶到镇江赶上当天的考试。目送师傅疲惫的身影消失在冷风习习的清晨里,在小徐眼圈打转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他真的是心疼师傅,佩服师傅。

1998年,最初由邓建军等3名技术工人组成的电子组发展到17人,并被常州市总工会和黑牡丹公司命名为“邓建军科研组”。不久,公司的9大工种仿效邓建军科研组相继成立了专业性科研小组,大约聚集了近200名骨干技术工人。

黑牡丹公司董事长曹德法说:“邓建军小组成立的10多年间,在公司历次重大技术改造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踏实工作、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和创新的行为也给公司创造了一种很有价值的工作氛围。”

邓建军科研组成员的工资收入平均要高出一般工厂技术工人的一倍以上。邓建军科研组成员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有2人,4万元以上的有6人,其他人都在3万元左右,而邓建军的收入达到10万元。

同时,他们也是黑牡丹公司最早配置电话机、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的人,第一批分到住房的人,在教育培训、出国考察、补充养老保险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待遇,邓建军还先后被选为公司董事、监事和职工代表。

十四五青年笔记范文第2篇

我国目前已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任何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过,全国各地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一定数量学困生的存在是很自然的,这会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减少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下面我结合初中化学教学,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一、形成化学学困生的原因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存在相当困难,学习成绩差的一部分学生。究其原因大致有:

1、家庭和社会原因

有的学生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有的学生父母经常吵架,使其心灵受到伤害;或者跟着离异父母的一方过,不能得到双亲全面的关心;又或者跟着祖辈过,过分溺爱养成许多坏习惯。有的学生父母没什么文化,做生意成了暴发户,这些学生在物质上比其他学生超前消费,手机、电动车、游戏机经常更新换代,课间不停地吃零食,穿戴打扮追求时尚向明星看齐。他们的心态是:我的成绩虽不好,但父母会用金钱为我铺路,帮我找好学校或好工作,只要我有头脑有关系有手段,就算书念不好也照样赚大钱。这些学生还经常嘲笑其他刻苦学习的学生,给他们泼冷水,所以他们的存在也给班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还有的学生家中学习环境恶劣,父母非但不给子女树立好榜样,还以不良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如抽烟、酗酒、打麻将、玩低级趣味的游戏,结果子女往往近墨者黑,同样胸无大志,无心学习,读书最多为了混个初中毕业文凭,将来和父辈一样找些零活做做。

2、客观和主观原因

新一届初三学生与化学的第一次接触往往是在暑假补课期间。由于是暑假补课,从学生方面看,天气太热导致学习效率较低,作息时间尚未走上正轨导致行为比较懒散;从教师方面看,在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环节不自觉地比平时放松要求。这样导致一些学生对化学这门新学科没能引起足够重视,知识基础没打扎实,对后继学习造成不利影响。另外,在暑期,实验室的辅助工作跟不上,许多绪言中的趣味实验、探究实验和分组实验无条件去做,这样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的新鲜感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影响了后继学习。

3、学科原因

首先,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要学好化学,理解和记忆缺一不可。理解了但没记住,或死记硬背但不理解,都不可能学好化学,也不可能考出好成绩。其次,化学学科的连贯性极强,一环紧扣一环,开头没学好,中间就学不好,中间没学好,后面就学不了,所以一旦形成某个薄弱知识点,后面的学习就很困难了。

二、化学学困生的类型及表现

1、暂时较差型。这类学生以男生居多,其智商不低甚至很聪明,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好动、贪玩,自我感觉良好,情绪佳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并把知识理解得很深刻,但由于不能长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故长期积累起来成绩不理想。之所以称其为暂时较差,是因为一但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劲会很大,成绩会很快上升。

2、偏科型。这类学生并非智商低下,因为他们并不是所有学科都学不好。可能由于化学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个人魅力原因导致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也可能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总之他们学不进化学,甚至放弃学化学。

3、能力不足型。这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勤奋坚韧。

4、动力不足型。他们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态度、习惯、意志等明显低于第三类学生,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能学但不想学。

5、整体困难型。这类学生智商、情商都很低,能力和个性发展明显低于其他学生。他们在低年级阶段持续较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累积太多。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造成自卑心理,导致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化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由于形成原因的多样性导致化学学困生有不同的类型,因而我们不能把所有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困生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对于暂时较差型:

可采用所谓的“聚焦法”。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就可以摘掉学困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激励,如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不但能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对自己更自信,更坚定了“我能学好化学,我要学好化学”的信念。二是教师在课外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让他们喜欢化学,主动在化学上投入精力,还要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赶上大部队。另外,一般初中生都有表现欲,可任命多个课代表、兴趣小组长、小头头等,“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不要吝啬表扬,利用年轻人争强好胜、要面子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

2、对于偏科型:

若由于学习方法不对头而学不好化学,那么教师要帮他形成正确的方法,例如怎样观察分析课堂实验,怎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笔记,课后怎样复习等。

若由于化学教师的个人素质与个人魅力原因,那么教师就得自查不足苦练内功,增强课堂语言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不断出现兴奋点,使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讲解问题深入浅出,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设计问题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就不感到唐突而更容易自然地接受。

3、对于能力不足型:

对这类学困生的转化重点是通过课外个别辅导补救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4、对于动力不足型:

学生中独生子女多,经济条件较好,但意志力、毅力较差,对成才无热情,因而学习上无动力。有的家长对子女不抱太大希望,这也是学习无动力的重要原因。对动力不足学生的转化,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和责任。通过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学困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5、对于整体困难型:

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转贴于

四、减少化学学困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面向全班学生,采取分层教学

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学中如果对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就会出现“尖子吃不饱,慢生不消化”的现象。学生在一起上课,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法。即简单地把全班学生分为上、中、下三层,授课时采用低起点(适合少数下层学生)、中坡度(适合大多数中层学生),统一进度,分层要求和指导,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处于“不跳够不到,跳一跳能摘到”的状态,其效果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得到最佳发展。

2、教好“知识分化点”

新编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分化点主要有:分子原子离子、化学式书写和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化合物分类、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等。实践证明,每一个学困生的产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知识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未解决,又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化学学习成绩差。尤其第一个知识分化点是一个最可怕的开端,它不仅影响到有内在联系的后继知识点的学习,更严重的是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初三化学的知识分化点教学有比较陡的坡度,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状态,要善于为他们的爬坡增设阶梯;另一方面,教师对分化点的教学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要比教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功夫,如采用直观演示、形象比喻、分散难点、放慢速度、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既能深刻理解,又会灵活应用。

3、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便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能力并不弱,但如果一开始没有对化学产生兴趣,就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缺乏目标和进取心。激发学生兴趣应从开头就做起。比如,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标语,上面写着:学好化学。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快的气氛。老师问:“氢气球为什么能向上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向上飞呢?”。对于这些疑问,老师可不作答,既而还可以再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铁为什么会生锈?煤气为什么会使人死亡?瓦斯爆炸如何预防?人胃里的胃酸过多可以用什么药治疗?森林火灾如何预防?等等。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永不满足。

4、对学生掌握情况应及时抓反馈

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对他们稍微放松,学习就会掉队。因此,每节课下课前要留时间进行反馈练习,错题严格要求订正,一遍不对二遍,甚至三遍,直到正确掌握,磨炼其意志,反复抓、抓反复,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5、为人师表,增加感情投入

众所周知,只有一个优秀的将军才能带出一群优秀的士兵。教师本人是否热爱化学、对化学教学是否投入、是否有创新精神、是否能从化学知识及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美等,这些优秀素质对学生学好化学课程,是有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的。当学生认为他的老师敬业爱岗,且教学有水平,学生就会尊敬他佩服他,以他为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在同学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来,有自卑感;对老师敬而远之,认为老师的期望可望而不可及。要转化学困生,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爱,用“爱”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种,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教育心理学发现,高中生、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于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个人前途规划等现实问题,但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则不同,他们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观,情绪易波动,很多人是凭借一种“盲目的热情”学习的。也就是说,他如果认为某个老师好,比如他讲的内容特别有趣又很容易懂,他在学生别有号召力感染力,他对自己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心,这个学生就会对这位老师很崇拜、信任、爱戴、拥护,从而很喜欢这位老师所教学科,无论多困,上到他的课总会打起精神专心听;无论作业多少,他的作业总被优先做完,他的要求总能不折不扣地被完成,“因为这个老师有本事又对我好,我学不好他的学科就太对不起他了!”。若每个老师能让自己的所有学生都产生上述感觉,还愁教学效果不好吗?总之,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就可能向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6、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如果“学困生”是家庭因素造成的,要充分利用家长会这种学校联系家长的重要形式,让家长充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对其子女的教育。对教育有方的家长,可让其介绍经验供其他家长学习。要让学困生的家长明确教育孩子不光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也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要尽量为子女提供健康、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要鼓励家长主动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子女情况及要求。另外,当学困生有“情况”时,如思想波动大、表现不好或学习有进步等,教师应及时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家庭与学校同步教育,更能形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