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本人心得体会

本人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本人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人心得体会

本人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工资本质;活劳动;等量资本等量利润;等价交换

工资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为了更深刻.更尖锐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马克思独树一帜地将工资理论从传统的“按劳计酬”模式中解脱出来,直接将雇佣工人的工资表现为雇佣工人本身的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传统意义的雇佣工人提供的活劳动或劳动产品的价值或价格。这不仅在当时的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至今仍然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历史或今天有着社会主义渊源的国家如中国.越南.俄罗斯等都无一例外地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采用了马克思的个人说法,就如英国、德国、日本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可惜重视归重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仍在英美法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界占据着统治地位,虽不能说他们已将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批驳得体无完肤,但凭心而论,要以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取代现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的活劳动工资理论,已经成为了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无产阶级”经济学者越来越遥远的梦幻。这其中的原因也许真的很多,但工资理论中的根本错误可能是基本原因中的重要原因。

1.关于工资的本质

工资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只能是活劳动或劳动产品,这在现行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有了太多的证明,用“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论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论据:

这是工资概念本身的内涵决定的。就字面而言,工者,工作的意思,引申为工作成果,即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资呢?就是工作者工作的报酬,也就是工作者在提供劳动产品或工作成果后应该得到的报酬。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雇佣工人在为资本家提供了活劳动或劳动产品后,资本家支付给雇佣工人的货币或其他形式的报酬。在这里,资本家是不是愿意支付雇佣工人劳动报酬,根本不会考虑该工人本身价值几何—按马克思劳动力工资论观点,包括工人自身生活必需品价值。自我成就价值,子女抚养费用等,而只是考虑该工人是不是能胜任某项工作,最后为资本家提供了多少劳动产品。关于这一点,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工资本质理论里和萨伊及其政马尔萨斯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里已经有过很多论述,有兴趣的同行可以自行参考。需要强调的是,同样是被称为工资,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劳动或劳动产品的报酬,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脱胎换骨地变成了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呢?如果一定要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是劳动力的内涵,社会主义的工资是不是也可以做同样的推断呢?

这是工资的渊源造成的。工资起自封建社会,主要用于地主家的长工和短工,分别表现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沿袭了这两种工资形式,但本质含义与封建社会没有什么区别。就资本家而言,如果愿意支付雇佣工人以计时工资,完全是因为他(她)本人认定自己的某个劳动部门或工作岗位必须有一个长期蹲守的人,在法定或认定时间内处理或等待处理自己必须或要求处理好的事物。在这里,支付工资的依据主要有劳动态度,劳动过程和劳动的后果,而不是马克思所描述的劳动力价值。当然,雇佣工人在这里也会考虑自己的生活需要和子女的抚养费用,不能满足这些基本需要,此处的雇佣关系将无法完成。也就谈不上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问题。但归根结底,资本家在这里考虑的是该岗位到底该值多少钱,雇佣工人考虑的是我在该岗位到底该拿多少钱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该岗位的活劳动值多少钱的问题。计件工资中的劳动价值特点更加明显,由于工资只与劳动成果挂钩,资本家仅仅参照工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发放工资,根本不用考虑工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享受需要.和劳动力再生产需要等问题。

这是工资计量行为的必然结果。工资的计量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直观而又简单的资本家单方操作行为,资本家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雇佣工人提供劳动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支付给雇佣工人一定数量的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劳动产品增多,产品质量提高,雇佣工人获得的工资数量相应也增多;反之,劳动产品减少,产品质量下降,雇佣工人获得的工资数量相应也减少甚至没有。而然雇佣工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开支。成就需要开支和劳动力再生产需要开支等的变化都不能成为工资计量变化的依据或发放标准,既然工资是根据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或劳动产品的数量多少与质量好坏发放的,又何必别出心裁地说工资不是活劳动或劳动产品的体现呢?难道真要叫工资本质成为与自己不着边际的劳动力价格的形而上学或法学的幻想不成?

这是工资给付期间的必然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里,无论是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资本家都是在雇佣工人提供了活劳动—多数情况下是提供了劳动产品后,根据所提供活劳动或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给雇佣工人发放工资的,而不是在雇佣工人提供活劳动前,先去考察所购买的雇佣工人需要多少的生活必需品,多少的自我成就费用,多少的子女抚养费用等等,然后将之加总,分期或一次性给付—如果如此,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雇佣工人越老越值钱,家庭负担越重越值钱,劳动能力强与不强无区别的不正常现象,这是资本家和雇佣工人都无法接受的非客观事实!也是资本主义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无法接受的非客观事实!

这是工资所体现的剥削关系的直接结果:剩余价值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社会里有严重的剥削现实。说清楚了,就是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被区分为了购买生产资料与原材料的不变成本和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再生产过程也被区分成了必要劳动过程与剩余劳动过程,劳动时间也就有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不同说法。资本家的剥削最后也就落实为无偿地占有了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就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剩余劳动过程不仅仅是劳动力,即可变资本的运作过程,同时也是机器和原材料等不变资本的耗费过程。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双重所有者,拥有劳动成果到底是一种合法权益还是真的对其中的部分资本(可变资本)进行了剥削?同样是劳动使用,如果说对可变资本有剥削,是不是对不变资本也同样存在剥削?如果对不变资本没有剥削,对可变资本的剥削又从何谈起?资本家根本不在意自己的预付资本是否要区分为不变和可变资本,但他知道整个劳动过程都是他全部预付资本的运作过程,他也就理所当然地应该拥有该劳动过程的全部成果—包括马克思所提出的剩余价值!

所以,如果把工资理解为雇佣工人的劳动力价格,而不是活劳动的价格,不仅不能体现工资的真正内涵,同时也人为地增加了对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透视难度,使资本主义真正的剥削关系隐藏于云山雾海中而无法感知了。

2.活劳动工资论更深刻直观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把工资本质确定为雇佣工人的活劳动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已非常直观和简便了,但在此之前,我们还有必要陪析一下现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几个经济学核心观点:

关于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问题: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说法,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仅在再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自身的价值,同时通过剩余劳动,创造出超过自己价值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削)。对此,笔者不能接受,在我看来,即便存在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说法,则无论是必要劳动还是剩余劳动,都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有机结合的结果。说清楚点,就是在所谓的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既有劳动力活劳动的投入,同时也有机器和厂房设备等不变资本的投入,这一点与必要劳动过程没有区别。如果我们执意强调剩余劳动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投入的特殊性,又如何否定该过程中机器和厂房设备等不变资本的特殊性呢?反过来,如果我们否定了该过程中不变资本的特殊性,则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性不是以同样的理由被否定了么?

换个角度考虑,把工人的活劳动看做是一种特殊商品,至少有两点在理论上无法否定:和其他商品不同,活劳动看不见也摸不着,不好把握也不好计量;由于价值就是商品中的活劳动,再以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问题来说明工人的活劳动当然无异于马克思所说的“以一碗豆腐来说明豆腐一碗”,因此,活劳动商品的价格必须借助活劳动的成果来表现,即以社会必要劳动来衡量工人个别活劳动成果的价格。

关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问题:依照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说法,资本家在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资是要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其中不变资本是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等以转移形式存在的资本,而可变资本则是以创造形式存在的雇佣工人的工资。

这当然只是一种表象:资本本身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如果不变,不带来剩余价值,就只能称之为资金而不是资本,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方面的投资有价值的转移就生硬地将“不变”和“资本”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联结为一个非鹿非马甚至无法把握的名词!可变资本方面呢?由于一般情况下资本家都是在劳动过程完成后给工人发放工资的,而这部分资金(包括实物)的来源恰恰又是雇佣工人自己的活劳动。雇佣工人从资本家那里领取的其实就是自己活劳动成果的另一种转换形式。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资本家根本不存在什么可变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工人的劳动给自己创造了收入,是工人的劳动创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财富,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得以维持与继续。

关于等价交换问题:这是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条基本规律。但本人认为:资本家正是利用了等价交换规律的表象,在活劳动交换中彻底违背了等价交换规律,从而完成了对劳动者的实际剥削的—这一点在后面的分析中我将系统说明,此处需要强调的是:等价交换规律确实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条重要规律,但它只适用于绵羊。斧子和机器。劳动力等一般商品,不适应活劳动购买这种特殊商品,要真正彻底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就必须首先找出活劳动买卖中的不等价交换!

关于等量资本等量利润问题: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另一条基本规律,虽然实际操作中总会有很多的背离情况,但作为长期的竞争结果与发展趋势,这一规律我们绝对不能轻视!就是说,无论是产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还是商业资本家,投入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数量也许不一样,每一次具体操作时获得的利润数量也许也不一样。但无论如何,他们的利润水平是追求相同的,同样多的资本投入只能获得同样多的净收益!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就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包括马克思所说的剥削问题!

下面我们联系实际,对工资为活劳动价值时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进行直观而简单的揭示:

例证:产业资本家某期以2分的月息从银行资本家手里借取500万元投入再生产过程,一个月后生产过程完成,产业资本家从市场获取总产值600万元。按约定的利率归还银行资本家510万元以后,产业资本家需支付雇佣工人多少工资才不存在对工人的剥削和豪夺呢?

根据前面提出的等量资本等量利润原则,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推断:既然银行资本家的500万在本次生产过程中已经从产业资本家手里赚取了10万元,产业资本家也就必须在本次生产过程里赚取10万元。而总产值在与银行资本家了结后还有90万元,产业资本家从中提取10万元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成为现实的可能。也就是说,本次生产过程中,如果产业资本家与银行资本家一样只获取了10万元或低于10万元,其余80万元或更多都支付给工人做了工资或福利,产业资本家就没有对工人进行任何剥削,资本家对工人活劳动的购买也不存在不等价交换情况;但如果是另外一种结果:产业资本家在本次生产过程中提取额超过10万,发放给工人的工资福利低于80万,这就出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剥削问题。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资本家投资的目的及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要求来看,剥削的严重存在应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的主流!但无论如何,这种剥削并非来自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劳动力的“剩余”使用,而是来自流通领域的不等价交换—工人的活劳动和资本家支付价格的不等价交换!

为了更清楚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笔者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做一次系统的整理。

按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可以表示为;G—W(A.Pm)....p....w’—G’

其中,G表示资本家的预付资本,W表示预付资本的实物形式,A表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等,Pm表示劳动力,...P...为生产过程,W’为生产完成后劳动产品的实物形式,一般说价值超过W,G’为其货币形式,G’=G+g,g为剩余价值。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Pm部分资本家是没有预付的,所以,调整后再生产过程可以表示为:G—W(A)...P...W’—G’。其中,W’=W+Pm+m,m表示增值部分剔除工资后的余额,包括平均利润和剥削额,G’=G+g。但此时的g不能表现为剩余价值,只能称为预付资本的增值价值,包括工资.平均利润和剥削额。文字归纳可以表述为:资本家预付资本G购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在经过工人劳动后形成了包括工资。平均利润和剥削额的新产品W’,投入市场后,完成实物到货币的转换,实现了预付资本的货币增值,也一般完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对工人的“残酷剥削”。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

本人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通过一学期的校本培训,和其他的培训方式、继续教育方式,本人谈一下在校本培训中的三个问题。

一、校本培训的意义

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培训在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深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实际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观定》明确提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性质与目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而开展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

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其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提高自已的学术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并直接为教学服务。

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价值最终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来体现的。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直接为教学服务、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上,决定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必须有助于中小学当前的问题解决。

(二)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积极性

成人教育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很强,当他没有意识到参加培训是一种需要时,效果不会很好。也就是说,缺乏主体的活动,就没有主体的发展。

由于教师身心发展已经成熟,认知结构达到一定水平,在教师身上显现出来的学习者应是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自我解决、不断进取的个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具备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利用教师主体经验、发挥主体作用是参学者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前提。事实上,教师在培训机构和培训中心参与继续教育,参学者往往抱着我是来接受教育的的被动心理,信息流向主要是培训者参学者,基本没有参学者培训者、参学者参学者的信息沟通与信息交流,这种信息流向一方面是培训者信息的陈旧和日渐枯竭,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自身经验不被重视、教师缺乏主体外化实证主体的机会,他们中蕴藏的宝贵的信息资源得不到重视和利用,很容易失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本培训的环境有利于形成教师主体意识:培训过程中,第个教研组一个下午不排课,分教研组培训人数少一些,活动效果可能要好一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明确教师参与的义务和责任,而且增加了教师的参与机会;同时,校本培训培训主题集中在所在学校的问题中,和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的经验和问题更容易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师参与积极性更强;更为重要的是,校本培训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学习需求,培训成果可以直接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效益,有利于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所以,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三)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广大教师不可到高校去参加继续教育、去参加社会机构的培训,所以校本培训以学校为阵地,因校制宜、内向挖潜,学校、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选取适合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完成培训任务,是一种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

(四)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适应21世纪的社会需要,必须开展终身学习。在诸多社会职业中,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身学习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学校必须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念顺应形势变化。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活动,人们不必撇开工作专门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反,学习就是工作的核心,学校就是教师学习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过去脱产才能学习的陈旧观念,在教学和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提高和充实自己。只有组织捅有众多会学习的团体,才可能发展成为善于学习的组织。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增进团结与友谊,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学校由教师忙于授课、辅导、出题、判卷的事务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二、校本培训的组织

(一)校本培训的制度化建设

1、教师发展不仅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条件,也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学校要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这种规划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领导层的头脑中,而是应该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成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划方案,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从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为全体干部、教师的共识,激励学校成员为此目标奋斗和努力。

2、学校领导要注意挖掘和协调继续教育资源,实施校本培训。

3、教师参与业务培训提高,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的义务,也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学校要把保障教师参与培训提高作为以法治教的重要内容,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政策法规,创造条件,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保障。

4、校本培训的制度化:(1)校本培训的工作制度,即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内容、什么人实施、什么人参训、什么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群体和个体必须遵守的规范;(2)检查考评制度,每学年(或学期)对教师继续教育检查考评些什么、由谁实施、怎样实施、对检查考评结果怎样处理进行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制度。

(二)、和学校和教师实际紧密结合是校本培训的根本

校本培训以学校和教师当前及发展中的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学、研、做合一、即知即传、互教互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三)、继续教育活动中,必须有其他培训活动的完善和补充。

三、校本培训的模式

校本培训的模式应该是多样的,不能把大家集合在一起学习就称为校本培训。

1、专题研讨式:参与学校教研活动是每个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活动不仅是中小学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常用、最普遍的措施和手段,也应该是培训提高教师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把教研、师培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教研活动必须有教师提高的目标追求和功能定位,其次教研内容要专题化、微格化,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例:首先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然后按照最优化教学原理,一次或几次教研活动集中解决一个要素或环节的优化问题,最后将优化的各要素和环节整合在课堂教学中,以改进课堂教学,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

2、个别指导式:个别指导式也就是传统的师带徒培训方式。接受指导的教师一般包括以下几类:一类是新上岗教师,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为目标;第二类是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第三类是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熟悉了解学校、尽快融入教学体系和教师群体为目标;第四类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为目标。

3、课题研讨式:课题研讨式校本培训就是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信息、探索新模式、实践新方法、创造新成果,提升教师精神追求,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课题研讨式培训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它最适合促进骨干教师的提升和发展。对教师成长规律进行研究表明①,教师成长有两个重要的转化期:一是从教育的新手向教育能手转化的时期;二是教育能手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的时期,由教学能手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化的根本途径是参与教育科研。

4、专题培训式:把专题培训式与专题研讨式进行比较,专题研讨式主要以教研活动的方式进行,侧重于当前教育教学的问题解决;专题培训主要以集中办班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侧重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侧重于信息交流,它是一种相对集中的培训活动。专题培训在时间上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小时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也可以是延续几个月的计算机培训班、英语口语训练班;在内容上可以针对当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师德建设研讨与报告、新教材与新教法培训,也可以是系统性、规范性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指导教师既可以是或先一步了解信息、或自身有研究成果的校内教师,也可以是外聘的教育骨干和专家。

5、资源共享式: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学校的校园建设为广大教师学习提供了一个很的平台,同时我校有很多名师和先进模范也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学习榜样。

6、学校管理的个别自学式:在学校教师成长总目标指导下,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每个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确立自我成才目标,自我定位,自我导向,自我修养,自我提高。促进教师自学,学校要把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作为根本,必要时辅以制度、检查和奖惩;我校的青年教师参加月考就是一种很好的自学形式,学校要积极为教师个别自学提供条件,使教师有资料可学、有时间可学、有地点可学、有好心情可学。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本年度,我参加各种校本培训,观摩了多节优质课学习等等。学习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和我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我上了四年级数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公开课。经过培训、实习、实践,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使观念更新了,也将理论有所提高,现对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

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小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每上一节课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通过利用农远工程资源、网络这便捷方式来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现在,我的教学更注重反思了,我上完每节课都认真反思,反思这节课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单元小结。

二、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权威者转向参与者,激励者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

2.向专家型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善自身,勇敢迎接更多挑战。

个人校本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本人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媒;本质;社会化;主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问这样一个问题: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和交往技能从何而来?从传播学加以考察,给出了一个非常简洁的答案“社会化”。由于人类不具备其他动物的生物性本能,就只能通过学习来获得能力,获得人格,甚至一些看起来是生物本能的东西如脾气、竞争意识等,并使自己成为社会中的正常一员,这就是“社会化”。本文拟从媒介对个体的影响与塑造的角度,来对媒介的本质进行社会学方面的探索。

社会化过程涉及一系列广泛的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群体中最重要的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也称为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目前,人们广泛认可的社会化主体有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

首先,社会化始于家庭,在家里孩子们学会认识他们是谁,他们能过和应该期望在生活中得到什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等等。其次,另一个主要的社会化主体是现代社会中正规的学校教育,个人被教之以在这个社会和文化传统中他们所需的技能和态度。最后,同辈群体这个词,指的是有大致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通常年龄相仿的一群人,其形式有邻居、同学、朋友、同事等等,它帮助人们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平等位置,通过相似经历的交流,用共同的方式对事物作出共同的反应。

以上是早已广泛认可的三种社会化主体形式。然而,目前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作为社会化过程的主导地位也逐渐受到了一个新的社会化主体的挑战。现在由于半数以上的家庭父母双方都在外工作,许多家庭还是留守儿童家庭或单亲家庭,因此,儿童花在看电视等媒介接触方面的时间可能比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致使个人社会化的最初阶段已不可避免的介入了媒介的作用,最近这一二十年来,大众媒介这一新的社会化主体已变得非常有影响了。

一、

电视媒体具有强大的声、光、电优势,光、音是人感知世界的两种最基本的途径,在所有的信息传递媒介中,音像最直观的刺激到人的感官神经并与人的经历互动,进而对人的认知形成最直接的影响。正因为如此,电视为思考能上处于发育中的人提供了简捷的途径,为个体提供了想象世界,甚至理解世界的模板,进而影响了人的社会化。

今年来,许多传播学者统计了关于接触大众传媒的数据:98%以上的美国家庭至少有一台电视机,几乎三分之二的美国家庭不止有一台电视机;据估计,一个美国高中生毕业的时候,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平均是20000个小时,这个数字超过了所有花在教室里的时间。花费如此大量的时间与媒介接触,甚至超过了其他社会化主体,那么它的力量肯定是不容忽视的,以下是从媒介社会化的形式中来看看它的特点:

在个人的社会化进程中,人们是如何习得社会所认同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的?关于这一点艾伯特班都拉提出了“社会学习论”,他认为,学习可分为由本人行为后果所引起的学习和通过他人示范过程引起的学习两类。显然,在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这样具有人际互动的社会化主体形态中,可以遵循前一种学习方式;而媒介影响则属于后一种学习行为。通过这种学习行为,人们从观察中形成了有关新行为如何操作的观念,这一编码信息在以后的场合中成为行为的导向。

在现代社会里,电视和其它媒介是示范的一个重要来源,或者说,是个人观察学习社会的课堂。个人对媒介内容的模仿过程可概括如下:个人观察媒介内容,与其中某些角色或行为认同,并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模仿会产生有利的结果,那么,当这种情景出现时,个人就会发生模仿行为,这种模仿行为可通过媒介不断强化形成长期行为。例如:电视节目,包括广告,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个人可以从电视中得到许多关于人物、地方和事件的广泛知识,认识医生与律师、警官与消防员等多种社会角色及其行为。又例如,电视广告有助于把个人及群体引介为一个消费者的角色,并使他们认识到他们的社会(比如目前中国的状况)是一个消费取向的社会。

在某些方面,媒介没有提出完整的行为规范或价值观,但它强化了由其它社会化主体所教导的价值。同辈群体也许观看同一个节目,一起讨论,一起外出活动,这样就强化了群体的团体和价值。当然,大众媒体的社会化角色也不是一开始就确立了,它是在媒介的日益发展中,特别是电视霸权地位确立后,才逐渐形成的。

二、

但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从电视中学到的观念与在家里和学校中所教导的价值观相冲突。例如:一个人也许从小从他们的父母和老师那里学到,要出人头地就应该努力,接受良好教育。相比来说,电视也许会交到他们,趁着年轻,一个人要尽情享受。价值观本没有好坏之分,但相对于一个社会所认可的规范而言,就有了正、负之说。

这时,大众媒介就带来了大量的矛盾。但并不是媒介这个社会化主体才有“毛病”,其他的社会化主体,例如家庭,在能够达到面对面亲密接触的同时,也因父母缺少明确的训练而使家庭社会化缺少专业性;又例如,学校在具有社会控制、同化和筛选功能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地位、等级分层的日益严重。传播学者从功能主义和冲突论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考察,得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媒介使用对个人社会行为的影响包括利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这也就是关于大众媒介社会化的“正功能”与“负功能”之说中的一部分。媒介的利社会行为实际上已为我们广为知晓,但大多数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它正在对我们每一个人进行着“社会化”。大众媒介不间断的告诉受众这个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它解释来自社会的信息,展示普通人的生活。这些都使个体在大众传播环境中逐渐习得了使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特质,这种整合社会的功能,在拉斯韦尔、赖特等人的著作中都有阐述。

然而,因为人的社会化不是速成的,所以社会化主体的影响可以说也是终其一生的,因此近几年,多数人更关注的是,媒介使用对个人的反社会行为影响。个人,特别是儿童,是以他们周围的人的行为为自己行为的模本的。因此,电视中宣传暴力的节目是否会导致受众暴力行为的产生,这是最令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又如,媒介通过使文化 娱乐性,使公众的生活庸俗化和琐碎化,这也是目前一个明显的倾向;我们还会看到,广告不仅让儿童记住了广告词,更让儿童相信那就是真的,并让他们以此为证据来对抗父母的权威。

三、

综上所述,大众媒介以其强大的渗透力、视听优势以及大量的信息传播,已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化主体。它具有一些有害的影响,这是任何一种社会化主体都难以圆满的,但它也有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巨大潜力。

在大众媒介的社会化力量日益强大的过程中,有人提出,媒介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将家庭学校等社会化主体的大部分功能取而代之,特别是网络这种实现人与人互动的新媒介的出现,促使更多的传播学者对媒介社会化力量的单一性产生忧虑。

虽然这些担心无不道理,但正如电视的出现没有消亡报纸和广播,而反使它们更加生气勃勃一样,大众媒介的社会化角色形成,也很难取代其他的社会化主体。事实证明。它们是各有所长,各具优点的形式,相反有可能彼此借鉴,共同促进(例如,现在广为尝试的借电视媒体的声、光优势进行学校教学的形式),以形成更合理的社会化主体形式,这一点将值得继续思考。

参考文献:

[1]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本人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大家好!本人生活委员(男)宿驰,很荣幸能在此向诸位汇报我于这一个月中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工作情况小结:

1. 对寝室文化节的工作:

10月30日左右,贯彻辅导员老师指示,与班长李超、心理委员王志刚一起出演寝室生活小dv,并与心理委员王志刚一起拍摄男生寝室生活照。

2.对班级信箱的定期查看工作:

如所承诺,本人于每周二、五定期打开并查看于国定正门的136号班级信箱,但迄今没有一封邮件。

3.分发住宿费收据工作:

11月11日—11月12日期间,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将全体同学住xx发放到每位同学手中,并做好签名工作,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4.体育文化节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负责班级运动员的相关物品的购买和分发工作。

5.班级班费的收取工作

10月27日,与生活委员邓波尔共同收取班级班费,并得到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6.对班级物品的保管工作

如所承诺,本人与专门地点将迎新晚会短剧道具等一应班级所属物品统一存放,并在寝室小dv中使用。

7.出席院团委的班委工作会议

与班长xxx、团支书xxx共同出席学院团委关于班委考评制度的会议。

本人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刚下飞机,迎面而来的是安静,一眼望去可以看到不少人,但却听不到什么声音。初来乍到,我也不好意思了,和同学讲话也成了耳语。忽然,看到眼前一片蓝蓝的,还有白白的一团一团的云,在中国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么蓝的天了。心仿佛是打开了一扇窗,欣然地迎接了这个美丽的岛国——日本。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日本旅游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日本旅游心得体会1今天我们出发去日本了,我好开心,又能同乌拉和芦柑一起玩了!除了我们三家人,旅行团里有还有很多其他叔叔阿姨呢。我们乘坐日航JL638航班从杭州直飞大阪,飞机上面能点播电影和游戏,我和乌拉坐在一起,一会儿看看窗外的蓝天和云海,一会儿玩玩游戏,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大阪关西机场上空,周围都是大海,导游说这个机场时填海填出来的,真的好漂亮啊!

导游告诉我们,到日本不只是为了看看风景,更重要的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日本的高科技。比如说,日本人喜欢睡硬枕头、软床垫,而我们喜欢软枕头、硬床垫,所以日本人到中国来睡中国软枕头会很不习惯,甚至头脑发晕,而且到市场上都很难买到日本式的枕头和床垫,气的他们哇哇乱叫,呵呵,真是好笑!

还有,有一次旅行团里的一位温州客人向导游抱怨:“导游,日本的东西怎么都这么小啊,电梯里放一个屁就超重,洗手间里的垃圾桶扔一张纸就塞满了!”其实,日本的手纸都是环保的,丢到水里就自动溶解分化了,不需要扔到垃圾桶里,那个垃圾桶是给女孩子扔卫生用品的!

第一天的旅程虽然短,但大家都感到很愉快,还知道了很多风俗习惯呢。

日本旅游心得体会22月6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终于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旅行之路。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我们就赶往宝安机场,坐上了飞往日本北海道的飞机,大约下午一点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北海道札幌机场。

这次日本之旅,有几件事情让我对日本这个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进日本海关,日本人的礼节和礼貌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海关的工作人员,对每一位旅客都彬彬有礼,并且都鞠躬致礼。后来我们入住的酒店也是,在我们到达酒店和离开酒店的时候,工作人员都会对我们深鞠九十度躬,迎来送往,特别是在我们离开酒店的时候,一排工作人员对着我们的大巴鞠躬,直到我们的大巴不见踪影。我们每进一家商店,从我们刚刚踏进店门开始,到我们离开,无论我们是否买他们的东西,他们总是面带微笑用日语不停地在嘴里说着“你好,欢迎光临”、“谢谢”、“您慢走”之类的话,让人倍感亲切。

第二个让我感触很深的是,日本非常干净。无论是在星级酒店,还是普通小商店,他们的洗手间都很洁净,没有一点的臭味。并且在洗手间里,有一样东西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那就是可以洗屁股的马桶,日本的马桶盖是有温度的,无论再冷的天,坐在上面都暖乎乎的,真舒服,方便完了之后,再让温水冲个屁屁,那感觉只可用一个字来形容——爽!

第三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日本的`“小”,难首先日本的街道很窄很小,还有日本的房间也非常小,厕所小、商店小,甚至连吃饭的一些餐具也都非常袖珍可爱。

另外,我在日本还泡了温泉,骑了雪上摩托车,如果你感兴趣,下次我有机会再给大家详细介绍吧。

日本旅游心得体会3没看到樱花,没看到富士山的日本很美,没有战争,没有枪声的日本更美。这一次,我就是去了这样一个两全其美的日本,开启了我的暑假之旅。

在第一站的大阪环球影城中,最刺激的肯定就属太空飞船了,看把我妈吓得,一提起这个项目,她立刻就说“不要了不要了”,可对我来说这还算是一种享受呢!一开始,轻微的抖动让人心惊肉跳,我闭上了眼睛,幻想中的画面真是刺激啊:我坐在一列破旧的火车上,顺着陈旧的轨道慢慢开着,似乎一用力那轨道就会断了似的……当现实中的飞船不停摇晃时,我幻想中的列车也在不停摇晃,似乎多摇几下就要脱离轨道,随着无边无际的世界慢慢坠落……当现实中的飞船飞速冲向下坡时,我幻想中的列车也到了一个陡坡,“嗖”!随着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我不由自主地尖叫起来。游戏结束了,似乎我脑袋里的场景却还有些意犹未尽。这些,是日本给我“动”的印象。

在箱根的缆车上,一边谈天一边看风景,也是日本人快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吧。看着缓缓上升的缆车,看着渐渐远去的酒店,真是悠闲。到了山顶,推开门,头发就像酒吧里的疯狂舞者般扭动,赶紧跑进室内休息一下后,又跑出门外:风,吹在脸上,享受自然的风景,沿着小路走近一看,山,绿了,风,凉了,人,累了,心,散了……这,是日本给我“静”的印象。

在日本,我学到了许多,日本人的礼仪,日本人的心态,全隐藏在这里,例如这里的保洁,小到一个洗手间,大到一个城市,都是那么一尘不染。旅游,就要从不同的国家学习他们的优点,来弥补我们缺少的部分。日本,谢谢!

日本旅游心得体会48月25日,我一大早便起床了,在屋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转来转去,脸上还面带灿烂的笑容,我为什么起的这么早还如此兴奋呢?因为今天我要去日本旅游,所以起床后看看这里看看哪里,生怕漏带东西。

到了机场,“哇,人可真多!”我们过了海关,进入了候机厅。等到了上午十一点半,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飞机。飞机起飞了!转眼间,房子变成了盒子,汽车变成了虫子,飞机再上升,房子变成了火柴盒,汽车变成了小方块,就连宽阔的黄河也变成了一条丝绸。

两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日本大阪国际机场。机场四面环海,十分漂亮。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奈良子鹿公园,那里树木茂盛,风景秀丽,是小鹿的乐园。小鹿正在湖边喝水,湖水清澈见底。我问爸爸:“可以买一些鹿饼吗?”爸爸说:“可以,但是你要分给我一点。”小鹿可真可爱,喂它食物它也不着急,慢慢地吃,像一位优雅的女士。湖的另一边,一直小鹿正在湖边欣赏自己的影子,像一幅宁静的画。

富士山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想象中,呈圆锥形的山体,山顶被白雪覆盖,山下有湖,云雾缭绕,湖中倒影着山,那该是多美的风景啊!我们是直接坐车到半山腰的五合目,一下车,阳光普照,但感觉微凉,整座山黑黑的,山顶的积雪已融化得只剩一小片,和印象中完全不同,导游告诉我们:“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人眼中的圣山。

富士山是一座火山,现在处于休眠状态,山上黑黑的石头都是火山岩,我们领略了圣山的神圣和它磅礴的气势。在车上,我遇到了很多登山爱好者,其中还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不畏艰险,整装待发,非常敬佩他们。

快乐的日本之行很快就结束了。在东京我欣赏了日本的自然风光,体会了他们独特的传统文化,品尝到美味的美食,这真是一次令人愉快的旅行啊!

日本旅游心得体会5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日本旅游。我们是8月22日从上海浦东机场乘飞机前往日本大阪关西机场,飞机飞了2个小时,我们到达日本时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办理了入境手续后,就直接前往酒店休息。酒店比较偏僻,附近只有一个便利店可以逛逛,我就去体验一下在外国购物的经历,日本的东西不便宜。我买了两罐饮料,一小盒糖,就花了460日元。

第二天,我们去了京都的知恩院参观,它是在京都的佛教寺院中规模最大的,进入寺庙需要脱鞋,我也跟着大家把鞋脱了,在大殿的榻榻米上坐了一会儿。它的走廊上的地板走上去会有嘎吱嘎吱的声音,据说是为了防止坏人入侵,广场上也铺了很厚的细石子,也是这个原因。它这里还有一口大钟很是著名,是全日本最大的.钟。接下来我们又去参观了西阵织和服会馆的和服表演,衣服蛮漂亮的,我拍了不少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