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医院感染;基础工作

基层卫生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缺乏管理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因素,得不到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水平的发展,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证医疗安全,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感染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有关规定制度各项制度,加强重点科室管理,踏踏实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下面就医院感染工作汇报如下:

1 完善管理,制定措施

1.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工作手册》等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卫生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坚持以法规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为宗旨,从质量监控、组织落实、严格管理等三个环节入手,制定各个科室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快基层卫生院感染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道路。组成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领导,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为主,以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为辅的感染管理组织,细化考核细则,每月定期由院感管理办公室领导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检查各科室工作,平时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工作,定期的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员进行工作总结,分析出现感染病例的原因,探讨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评价医院现行的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制度,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1.2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医院领导应该重视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感染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通过讲座、知识宣传等形式加大感染管理的宣传,每季度定期组织全员培训院感知识,采用幻灯片、视频等方式促进全体医护人员利于吸收,并通过笔试考核的方式验收培训效果,总结掌握情况,对于笔试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循环培训。力争使全体医护人员掌握常用的消毒、洗手方法,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医疗垃圾,避免再次污染。如遇新问题,工作中随时组织全员学习培训。

1.3加大资金投入,院感工作需要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院内感染专兼职人员需要将利害关系向领导说明确(虽然投入资金,表面上是多花钱,实际上避免了院内感染带来的巨大损失),得到领导支持才能购置各种院感相关的设备物品。购置设备一定要本着本单位实际情况为原则,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加快医院现代化建设,不断的推动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及各种先进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加快医院信息库的建设,保证感染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加快医院监控网络的建设,及时的对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卫生学现状进行动态的监测。同时应该抽出专门的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高防范感染的效率。

2 重点科室管理

2.1计划生育手术室、门诊输液观察室管理,布局合理,规范各项制度、制定操作流程,加强抢救药品管理,规范医疗器械清洗,加强无菌物品管理,完善各种登记,加强紫外线的管理,定期监测。医务人员按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发生职业暴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2.2门诊换药室管理,除上述要求外,重点管理换药伤口分类,先后顺序,规范动物咬伤的管理,医务人员防护,医疗器械处理。

2.3消毒供应室及洗衣房管理,重点加强分区布局、洁污分流、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清洁、监测、年检工作,消毒前后物品分开放置并有登记。加强洗衣房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符合可重复织物管理要求。

3 监测工作

3.1全面综合的监测资料,可以为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基层卫生院应该根据本院特点和医疗环境的不同,建立重点监测的目标,加强对感染多发科室、多发人群、部位以及耐药菌株进行监测。

3.2严格按照要求对计划生育手术室采取每月监测一次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无菌器械,门诊输液观察室、换药室、供应室每季度监测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紫外线、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一次,其他科室不定期抽测。

3.3监测结果保留并分析,查找原因,分析不足,做到持续性改进。

4 医疗垃圾管理

4.1严格按照《医疗垃圾处理条例》分类处理垃圾,随时下科室检查。加强污水处理的管理工作。

4.2对于医院常出现的一次性用品在使用前应该严格的检查其包装严密性、使用有效期,如果发现破损或者污染应禁止使用,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应采用规范的方式进行处理。医疗废弃物应该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进行分类、转运、焚烧处理,不得私自处理。

5 物体表面和手卫生管理

重视物体表面擦拭工作和手卫生管理,做到人人掌握,重点加强物业清洁人员管理 ,六步洗手法口诀人人掌握:内、外、夹、弓、大、立、完(腕)。

6 抗生素管理

6.1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有关抗生素使用知识讲座,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6.2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严重感染患者,需要在经验性使用抗生素3d后,根据病原菌培养情况及药敏反应结果采用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乱用。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共同努力,长抓不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坚持持续性改进,才能真正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超美,张延安.抗生素使用中应用原则和存在的问题[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0):949-950.

[2]张金环,卓淑芳.加强基层医院清洁工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725.

[3]陈纯友,朱小平,叶桂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3,09.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21-02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是以科学检测为依据,以医院感染管理为手段,以规范为标准,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安全为目的的学科活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妇幼保健专科医院的业务环境中,特别是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是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不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对于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对于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有效防止疾病的院内外播散,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提高人们对院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医疗、医技、特别是工勤人员进一步了解院感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加强消毒、隔离,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将院感控制理念逐步渗透到全院每名职工、渗透到患者当中,必将对院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医院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院内感染管理与护理安全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工作,特别是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有效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直接影响到住院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护理安全,要严格落实院感管理规范,把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围绕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工作环境实行细节监管,才能有效促进护理安全工作开展,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本文结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谈谈粗浅认识。

1 明确院感管理与护理之间责任,发挥院感管理与护理管理双重作用,促进护理安全工作开展

医院的院感管理工作实施网络化管理,在这个网络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承担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各科室、各部门、各岗位院感管理进行培训,工作指导、检查、监督职能。院感管理与护理管理工作之间关系是:院感办护理部门诊、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专兼职医生和护士。同时实行院感管理信息反馈制度。在院感管理网络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院感相关制度、规范贯彻落实到护理工作当中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院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各层面都吸纳了护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从院感管理的角度,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相应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 加强院科两级管理,进一步规范查房制度

建立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发现并弥补护理管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常态情况下, 院感办逐月对全院各科室及门诊进行院感管理查房,检查院感管理规章制度、隔离消毒制度等在护理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或收治特殊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实施专项检查。对于常态检查或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并提出工作改进意见。涉及需要医院采取统一工作的,由院感办提出改进意见并以文字形式呈报主管领导。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

实施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能够有效的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及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保证护理安全。

3 实施细节监管、监测、保证护理安全

3.1 严格手的清洁与消毒: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而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严格落实手的清洁与消毒制度,保证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是防控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采取了系列措施: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六部洗手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再把六部洗手图解镶框悬挂于全院各科室,医办室、护理站、值班室洗手池旁,让医护人员洗手时随时参照执行。在全院各科室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对护士的手进行诸份采样后消毒。明确了佩戴手套操作的条件,对于应当按规定戴手套操作的护士操作前必须先配戴手套,然后再进行操作。同时建立了医护人员手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监测。

3.2 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管,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我们在医院感染管理实践当中,立足本院的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医院产房感染的病原菌比较多,主要有厌氧菌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毒,这些病原体可能来自产妇自身、医务人员,也可能来自灭菌不充分的医疗器具等,环境污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

首先要求产房布局与设施要符合要求,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各区之间用门隔开并有明显标志。接生和手术时必须符合无菌操作与隔离原则。产房与手术室,产科病房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环境清洁、安静、通风、采光条件好。产房温度应保持在24―26度,湿度以50%―60%为宜,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在手术中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和进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污染。产房和手术室需配备消毒净化设备,做好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细菌数不超过200cfu/m3[1、2]。

新生儿室位置应相对独立,设在医院相对清洁区域,通风采光条件好。新生儿室应包括正常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隔离新生儿室、浴室、陪奶室等,各区之间布局应合理,分区明确,不得交叉使用。室内温度应在22―24度,湿度应在55%―5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室内建筑材料应选用防滑、便于清扫的材料,应设双层玻璃,内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且不易落尘。床间距离最少应保持60cm以上[1]。各室内应设洗手设备,水龙头必须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工作人员应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消毒。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特别是对刚参加工作或新调入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应检查肝功能,如发现各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或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均不应在新生儿室工作。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新生儿要一婴一奶瓶、一用一消毒。特别是保温箱,经实践表明长期应用保温箱的新生儿及早产儿感染机会明显增加,主要是以绿脓杆菌为主。要定期对保温箱用含氯消毒剂擦洗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湿化瓶每日更换,患儿出保温箱后应对保温箱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按规定进行工艺监测和生物监测;对治疗室的清洁卫生、物品摆放及消毒均做出限制性规定,并实行重点检查、监督;特别是儿科病房,在清洁消毒常态管理上,着重把好四个环节,即地面及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定期开窗通风换气,并在规定时间采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一床一湿扫,物品用后先清洗再消毒;病人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产房、新生儿科遇特殊感染病人时,则针对病种的性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3 加强消毒剂、消毒药械、设施监测,保证消毒效果、保证护理安全:消毒是临床护理过程中不可豁缺的重要内容。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配制液体、肌注、穿刺)前要做相应的消毒;空气、地面消毒,物品表面消毒等,均属于临床护理工作或护理管理工作范畴。而消毒效果,有赖于消毒剂、消毒药械、设施的性能与可靠性及操作者的正确配制与使用。在院感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消毒管理根源,针对消毒剂、灭菌剂、消毒设施的可靠性及各种消毒剂配置后浓度与定期更换采取了严格的监测、监管措施,相继制定并执行了新进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制度,新进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及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定期检测制度。对各种消毒液的配制、保证有效浓度方面制定检测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特别加强了对各种医疗器械清洗与消毒,进一步规范无菌物品的管理。只有抓住根源,才能保证消毒效果,保证了消毒效果,才能消除护理安全环节隐患[3]。

4 预防职业暴露、保障护士执业安全

护理安全不仅仅是围绕病人安全展开的,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看,护理安全应当包括护士执业安全,这才是对护理安全定义的完整解读。而预防职业暴露是维护护士执业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的资料证明, 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4]。特别是在我们妇幼保健专科医院,预防职业暴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发热门诊、儿科门诊肩负着筛查呼吸道、肠道传播的疾病的重任,针对呼吸道、肠道传播的疾病制定了转院流程和医务人员的防护流程,制定了消毒、隔离制度。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实践,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有效保证医护人员安全,进而使医院的护理安全得到改善。

本文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对护理安全进行了探讨,明确了院感管理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正确发挥临床科室的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说明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消毒隔离、无菌、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是保证医院正常的护理工作基础,医院感染的预防监控,确保了医院感染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加强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建设,护士在院感管理中的作用,院感管理细节监管、监督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预防职业暴露进行粗浅论述,结论是,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范文第3篇

在院领导的亲自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

坚持初洗与精洗分开;坚持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院领导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星期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特别是口腔科、五官科等科室,除对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年度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感科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领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范文第4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一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参照省卫生厅二甲医院院感工作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搞好结核病转诊管理:

1、随时签收传染病疫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

2、每日查阅检验科、放射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补报。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二、做好院内感染监测:

1、控制感染率:强调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各科室院感质控人员的基础培训。

2、每月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等五项监测,其余科室不定期检查自测情况。

3、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测。

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纳入本年度工作重点。采取请专家及院内讲座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落实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

3、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

4、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及个人防护措施等。

四、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与监督工作:

定期督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暂存地及消毒登记本,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照射强度。

六、完善医院感染与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

1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院内感染工作计划。3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科多部门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与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药剂科、设备科,等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相互协调,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加强管理及时监控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监督检查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二严格监测和监督工作

1医院感染的监测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实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要求临床医师熟练掌握其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反馈给科室。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报告和反馈。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行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临床科室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内镜室、牙钻、高压灭菌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样监测。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3开展医院致病菌和耐药率监测,定期向各临床科室反馈,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

三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1对于骨科大手术的管理,采取院感科专职人员监督手术过程各环节,找出存在的问题,促进改正。要求全院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无菌操作意识。

四开展目标性监测:

1。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2。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五加强落实执行<手卫生规范>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1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的规章和标准,制订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制度,明确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并落实到位。结合本院职业暴露的性质特点,制订具体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加强全院职工的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对高危科室及部门的医护人员每年提供健康体检,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做好自我防护。当出现职业暴露时,严格遵循职业暴露处理原则,按要求进行报告、登记、评估、预防性治疗和定期随访。

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现状,是提高临床医师的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方法采取回顾性两查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的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9703人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7%、漏报率为10 %。结论:我院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工作,目的明确,措施得力,工作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关键词】医院感染;数据分析;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29-01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建立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以及例会, 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审定和考评。对于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科室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1] 。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是影响到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重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医疗安全工作,因而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把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作为开展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采取回顾性调查与定期和不定期查房和查病历的前瞻性方法进行监测,经过2年的时间的查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收集方法

1.1 资料收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科室有外科、妇产科、儿科。

1.2 判断标准: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了已明确诊断的医院感染,其出院期间病历到达病案室后,科室未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被视为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1.3 诊断依据: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

从上表看出,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基本持平,在低于国家颁布标准之下。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呈下降趋势。

2.2 几个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医院感染在各科室均有发生,均为散发,无爆发流行情况,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有儿科,外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为妇产科。

2.3 由于医院加强对手术病人的各个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两年内均无手术切口感染。但须高度紧惕,常抓不懈。

3 讨论

3.1 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认识,有一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缺乏认识,对内源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的认识不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临床诊断与病原学诊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对医院感染诊断中涉及的某些感染认为是必然的并发症,部分医师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上,不重视填报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个别医师怕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尽量在病历中不提及医院感染或回避对医院感染过程的详细记录。还存在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多了影响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就我院的实际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取一些措施。

3.1.1 争取院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医院领导重视是我们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对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及时向领导反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分别由院长、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由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科、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等多职人组成。

3.1.2 抓好医院感染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内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举办医院感染知识学术讲座,抓好上岗前的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给医务人员讲解相关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使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能力。

3.1.3 加大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力度,医院感染及发病率反映了该院医院感染现况,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时,由主管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后送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检查病例报告情况和漏报情况。为了降低漏报使医院感染发病率具有真实性,专职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统一进行登记,月底进行统计汇总,计算感染率、漏报率,并对漏报病例月底报质控科进行考核。

3.1.4 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管理力度。在监测中对新发现的漏报后及时加以解决,实行岗位责任制对漏报指标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医院的感染发病率监测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制度化、常规化,为医院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