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

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

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大一一学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聊大度过了一年,从一开始的军训,到开始慢慢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在到最后的复习周,都让我感受到大学与高中的不同之处。

刚刚进入这所学校时,满怀壮志,对所有的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于军训都是满怀期待的,但是,真正开始时,由于严格的宿舍管理以及较长时间的训练,还是让我感到非常的不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自己的心理上才开始能够接受,直到最后,在汇报演练时的那个敬礼,我才真正的感觉到,原来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好多,我不仅要去学习,我还要参加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就这样,我在那次敬礼时眼角留下了眼泪,有对教官的不舍,有自己这么长时间军训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迷惑。军训结束后,我就真正的开始了大学的生活。

在学习方面,虽然对于这种新的学习模式,还是非常的不适应,想不想学习还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没有人会管你,也没有老师来督促你,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没有任何的练习题需要去做,只需要做一下课后练习题,这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我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直到复习周考试时,我才了解到原来考试是需要背诵很多的内容的,我就自己去抓紧一切的时间去背,但是这仅仅是一些专业课的学习,对于英语,我还是那么束手无策,导致我的英语水平越来越差。对于各种实验课,因为好奇,我对于实验课有非常大的兴趣,平时对于校园的植物,也了解了很多。

在活动方面,在军训结束后,我积极加入了社会实践部,成为社会实践部的一名小干事,在这个部门中,我和我的同学积极筹备每一个活动,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作为主讲举办的那个活动,那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一些五年级的小朋友,我记得当时的我是那么的束手无策,特别的紧张,自己需要讲的内容也忘记了很多,再加上孩子们对于参加活动特别的积极活跃,声音也超级大,使得我的声音就被淹没过去了,虽然还是用力喊着,但是后排的同学还是听不清,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我就会在讲课之前,提前问问后排的同学,我的声音是否可以听到。除此之外,我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自己的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

大一的生活过得很快,我也学到了太多的东西。这是我在以后生活、工作中所必需的。当然,在这一年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我的作息时间比较的混乱,再加上没有进行体育锻炼,这使的我的身体素质很差,经常会感冒生病。不管怎样,我已经在大学里生活了一年了,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我来说。我还是进步了不少。还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充满信心。

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虽然星期四已经将讲稿写好,但是,在跟舍友讨论讲稿内容时,讲着讲着,我自己觉得讲稿内容似乎有些超过小学生理解的范围,他们没有接触过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外,如果我只是一味地展示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生活的记忆,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提高隔代之间的理解能力,但对学生的思考与思维能力又有什么锻炼呢?对他们心理方面有什么影响?

于是,晚上差不多十点,爱分享办完讲座,我回到宿舍后,又重新反思我的讲课内容。我觉得讲课还是应该侧重思想的启发,而不是没有思想的展示和知识的灌输。

因此,有了一定的方向后,我又开始修改自己的讲稿,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收集相关的素材。因为第一次义教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发现同学们的注意还不能过长地集中到一个内容,否则他们就容易走神或是失去兴趣,因此我有意识地将PPT变换的节奏控制在2—3分钟内,并且基本每个PPT上都会有动态的效果和一定数量的图片,在视觉效果上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进而让他们跟着我的讲课思路走。

在凌晨1点断网前,我基本上完成了图片资料的收集工作,接着开始做PPT。在上次上课时,由于我没有排版好图片,一张照片出现后,另一张图片又出现在上面,最后的效果是两张不同的图片叠在一起,没想到竟然被一些顽皮的学生拿来开玩笑,其实小孩子有时候很敏感,他们注意到一些很细微的事物、动作,并且很直接地就指出来,这让我明白到需要用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将每个细节都尽力做好。因此,这次的PPT做得更加地细致,制作起来也更复杂,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两点多。

最后,我需要从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剪出几十钟的片段,因为以前没有剪过影片,比较担心自己剪不出来,用电脑自备的一个影片编辑工具,一边摸索一边弄,终于在凌晨3点多将所有的东西准备好了。

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

调闹钟,闹钟显示3小时几十分钟后会响起,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只能睡三个小时左右。

早上六点四十分闹钟响起,我一咕噜地起床,用最快的速度梳洗,装电脑。背上几公斤重的电脑,又踏上去义教的路上。

在公车上跟宝珊聊天,她说到上星期四,其他队员到学校义教,她颇有感悟地说:“有时候,我们太低估他们的思想,又太高估他们的学习能力。”我觉得这句话真是说到点上了!

由于我上午都没有课,所以就听其他队员讲课。

三四年级的学生上午分别上了交通安全课、语文课、古诗课,三四年级在上交通安全课和古诗课时表现得比较不能自制,有一些男生总是在队员讲课时插话,另一边,有一群女生总在做自己的事情,对课堂内容似乎不感兴趣。当他们上语文课时,由于课堂采取了分组比赛的形式,有了分数的比赛,男生就要自制,否则就会被扣分,而女生也由于这样的形式而开始注意上课的内容。在三四年级上课时,我注意到有四个男生特别喜欢说话,自制力弱,但是在思维和知识积累方面却比那些安静的学生要强。因此我想,喜欢插话的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课堂的进度与秩序,但是他们却是溶入到课堂内容中的,并积极地与老师互动,并能够学习和吸收到的更多的知识,他们融入课堂的表现上是非常值得表扬的,不过需要在以后的讲课中让他们学会自制与尊重他人。在古诗课上,我感觉课堂气氛不太对劲,可能是队员在上课时,一些语言表达使课堂气氛有些尴尬和敌意。

五六年级上午上饮食营养课、法律课、亚运知识课,教饮食课和亚运知识课的队员,都是拿着纸质的讲稿,进行知识的教授,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另外,手里总是拿着纸质讲稿,有时候给人感觉像是在读资料,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宝珊在讲法律课时,还特意地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是值得借鉴的。

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5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身边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老师,起着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重要作用,在大学生关键的四年里,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单就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现状来看,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高校辅导员作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1 重视度不够

高校辅导员由于学校没有认真及时地对其进行职业规划相关知识的培训,导致辅导员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停留在高年级(大三和大四),对于刚上大学的大一及大二年级学生不给予相关方面的就业指导,总是认为言之过早。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大学生刚入大一以来,对于未来的发展是十分迷茫的,尽早进行就业方面的考虑,可以正确引导学生们向着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职业努力,以致于大四找工作的时候不会一头雾水,不知所向。

1.2 过分重视理论的传统指导

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年级日常管理、下达学校重要文件及相关学生工作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大部分辅导员都不会把精力放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上面,除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外,传统守旧的模式也是原因之一。很多辅导员不是不想策划好职业规划的教育,而是不懂得如何很好地去组织引导,基本上都是模仿学习别人的路子,比如开办名人讲堂、班级小组式讨论、组织理论学习等等,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对这个职业规划有一定的了解,只是把它当作是自己工作的一小部分,传达了就完成任务了。事实证明,这种过分注重理论的传统指导是不能够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学习价值的。

1.3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模式就都是教师占主动,学生占被动的教学模式,辅导员对学生的领导也是如此。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无疑是主导的。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对于职业规划的重视度,通过一些实际的实例来加深学生们的认识;还能引导学生积极搭建大学生发展平台,在各个方面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进行锻炼。可是这样,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主张,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深入其中了。如果想让学生真正从内部认真对待,那么就要培养学生的“内职业生涯规划”,根据不同的个体,有特殊性地让大学生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2 高校辅导员作用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法

2.1 职业规划应尽早进行

职业规划应该从学生大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重视,并且贯穿学生的四年学习生活,因为这是一个随着时间和自身知识储量能够随时变化的事情。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要半学期进行一次自身的总结。为什么要从大一开始就让同学们产生重视呢,是因为大一阶段,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经历了高考,他们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也就结束了,而这个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好坏、拿不拿奖学金和是否参加了什么社团,而在于三年之后的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让学生大一开始就重视工作,让学生早作准备,早点引起重视,可以在毕业的时候少走些弯路,毕竟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2.2 提高自身修养素质

辅导员在传达给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的时候,本身自己对这个规划就要有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学校要健全辅导员学习机制,培养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业务知识,定期给辅导员进行这样的知识灌输,并且设定业务考核与奖惩机制,督促辅导员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而且在学校应该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师,给高校辅导员以正确的指导。这样,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不会“误人子弟”,以致于耽误了学生的前途。

2.3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现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都是举办讲座,一大屋子人坐在那里,听一位有经验资格老的老师在那里传授经验,而且没有举手问答的机会。这样的方式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或者说就是一个机构为了宣传自己的职业规划班而在学校范围内打的广告。而辅导员与学生联系得如此紧密,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针对个体性和特殊性,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工作理念,分析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潜能等等,为每个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职业规划小档案,逐年可以调整自己的小规划,这样也可以看清楚自己大学期间的思考过程,为学生今后避免盲目就业、减少自己找工作时的犹豫不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向科.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6):28.

[2]李莉芳.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能[J].经济师,2008,(3).

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倾向;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就业

乔治.肖伯纳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职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既不像家庭那样成为我们出生后固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也不像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供我们随意挑选。它更像一位朋友或一位合作伙伴一样,既存在,又不一定在眼前;与其结识不乏机缘,但更需要自我的设计和自我的奋斗。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大学生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和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人生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会做什么?”、“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是什么?”等问题,这在职业规划理论中称为“5W”法,这样使理想可操作化,从而为进入社会提供明确的方向。

为此,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对部分(1000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活动,收回有效问卷879份。以期本次调查为我们的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应有的帮助。

本次调查主要目地:一是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二是为了较好的了解新生的就业意向;三是能给毕业生将来的就业策划提供借鉴。

一、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考生们不再太多的依赖父母,而是自己选择填报的。自己选择填报的占81%,父母做主的占8%,没有明确志向,随意填报的占10%,人云亦云随大流填报的1%。

苏州吴江的一个富家子弟,一刀砍断自己的四根手指。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抗议家长让他“继承家业”,这个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东西:一方面是教育的失败;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子女意志的强加。

两代人之间观念的转变,衬托出年轻人在选择专业、就业、未来等问题上表现得更加自我和多元,而年轻人最令人羡慕的地方就在于朝气蓬勃和观念永新。现在,“就业――择业――创业”已经成了青年普遍遵循的职业模式,他们对待就业的心态和行动将会越来越轻松合理。

二、选择单位和职业时考虑的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符合个人兴趣爱好72%、待遇66%、是否能发挥个人的特长43%这几方面成为学生选择单位和职业时考虑的几个首要因素。对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比较了解,才能在毕业后选择职业时首先会考虑这些主观因素。其次考虑的因素有:工作和专业是否对口、就业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这部分学生认为要学以致用,这是对的,但比较理想化。在目前看来,由于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和市场需求同步进行,故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需求往往对接不上;而且,大学(四年)三年也不可能完美地做到系统地、完善地、详细地掌握某个科学知识,更何况书本上的知识难免会有老化的部分;再加上用人单位更强调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专业不对口也可被录用。所以说,大学毕业后专业不对口是普遍的,仅仅对口也不一定录用你。能否融入社会,主要看悟性和综合素质,一味的强调专业对口,往往会失去就业的机会。基于这一点,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新生的职业教育,让他们认清形态,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正确地对待将来的就业。此外,学生考虑就业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这部分学生向往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认为这些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一般情况下,这些城市的人才都呈超饱和状态,并且不能解决外地生源毕业生的户口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以后的工作让这部分学生能较为长远地考虑就业问题,比较理智和冷静地选择单位和职业。

现在关于大学生就业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因为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依然不平衡,造成大学生追捧大城市而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一种说法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已经很理性了,就业地区也多元化了,并不是说只愿意去大城市。

其实,不光是对大学生,对一般的人来说,大城市的生活条件好、收入高。职业发展机会大的地方,大家都愿意去。大城市这样的优势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客观存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也讲所谓“天南海北,服从分配”(指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现在还是这些大城市最有吸引力。当然70%至80%的毕业生都意图在“天南海北”的大城市里就业,是不理性的。现在有不少人正在逐渐变得理性,但也不是说不去大城市就叫“理性”,假如他有竞争能力,他学成海归了,那他还要到北京、到上海去,理性的关键是考虑自己的竞争力,考虑在哪里有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所以应该说在现在就业竞争压力之下,很多人变得相对“现实”了。

三、希望在哪类型的单位就业

对于这个问题,我校学生大多还是会选择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广大在校生对面向基层就业表现出了一定的顾虑,通过了解这些顾虑主要体现在:

被调查者认为到基层工作资少、待遇低、条件比较艰苦;会失去大城市可能有的一些机会;前途不明朗、担心政策有变化,进去容易出来难;体制、思想相对落后,而且关系网复杂,难以发挥自身力、发展空间小。还有小部分同学认为部分基层单位用工不规范,没有保障等等。

因为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有这样的顾虑也不足为奇,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基层就业正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

强化服务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例如:2010年从医从教计划10月份开始启动。我中心争取到报名资格后,及时信息和通知。但由于个别院系和辅导员老师宣传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今年报名数量大大少于去年,有些过了报名截止日期还打电话来我中心询问从医从教计划的相关报名方式、时间等。

所以,我们适时应充分利用校内的网站、宣传栏、橱窗、群等各种渠道对学生到基层就业进行政策宣传,使其了解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和国家的优惠政策,转变对基层就业的认识;了解基层对人才的需要,认识到基层岗位是青年学生锻炼成才、建功立业的沃土,从而增加毕业生投身基层,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拿文科生和理科生作对比发现:

从社会角度来说,首要原因是社会对文科毕业生总体需求不足,“僧多粥少”;一方面,有些文科类工作岗位技术切入点较低而且上手较快,使得一些理工学生有机会“入侵”部分本属于文科毕业生的“领地”。相反,理工类岗位相对技术壁垒较多,文科生很少有机会进入;其次,由于女性大学生的生理特征限制,致使女性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深受歧视,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女性占了绝大多数,只是就业工作的问题更加凸显;再次,社会对部分文科专业尤其是政治、历史、哲学等专业人士不到位,最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尤其是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只是很多毕业生将眼光盯在了“收入较好退休有保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也缩小了大学生就业的范围和市场。

改善这种状况要:

(1)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2)高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化的招生计划和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采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培养模式。

(3)社会走出文科专业歧视误区,实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赢战略。

(4)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文科就业中性别歧视现状亟待改善。

四、关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同学在问卷中提出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应届毕业生就业应注意什么?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从原来的文凭决定论过渡到能力决定论,任何的客观因素已不能成为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内在的主观潜能往往决定毕业生今后的职业前途。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这是目前全球性的问题,法国2006年初由政府为鼓励用人企业雇佣大学生而产生的“首次雇佣合同”法令,遭到全法大学生的强烈抗议。所以高校教师应教育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形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难的现实,及时调整就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尽早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

还有学生提出,作为大学生应该关于如何规划大学生活的问题。

其实,只要做好职业规划,每个大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激发专属自己的动力来源。

从可操作的角度,职业规划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知己、知彼、行动。而且这三个方面是交叉在一起的。知己的方面包括有:对自己兴趣的准确把握,对自己职业性格的清楚评定,对自己生涯理想(价值观)的澄清。知彼的方面包括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圈定、匹配自己的岗位锚定、获取岗位的资源盘点。最后在行动的方面:就是以行动实践去实现真正的知己与知彼,并且以知己知彼为前提有方向的行动。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回答:如何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等等这些知己的探索;有哪些职业可供我们选择与分析;有什么样的资源盘点方面可用;如何制订一个有效的职业行动计划等问题。

五、总结

大学生要从大一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能力素质训练。

从高校来说,就业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解决好就业工作与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以及培养人才的规格问题:要注意核心优势、能力、风格。培养做事的感觉,参与社会活动。应该把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在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上;同时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求职择业体会、感受、经验介绍;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校做报告,使毕业生树立“大众化就业”的理念,才能增强与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我院学生取得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一版

大学生大一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拖延症;原因;对策

21 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此外,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更是能够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有利于对现实世界加深理解[1]。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代大学生受到了互联网引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导致其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工作和任务。此外,由于大学生大多处于刚刚成年的年纪,大多数没有很好的时间管理的能力与自控力。因此,很容易在外在干扰中不停的拖延,将重要的事情不停的延后,最终导致任务难以完成等严重后果。拖延症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十分显著,从平时作业到毕业论文,很多人都因为自身拖延导致难以完成,最终造成惨痛的后果。本文对大学生拖延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拖延症定义与分类

拖延症是一种个体主观故意延迟必要完成任务的行为,会产生不良情绪和不良后果,从而影响个体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状况。主要可以为为两类, 分别是有截止日期的拖延和无截止日期的拖延[2]。

( 一) 有截止日期

对于有明确的截止日期事件的拖延,个体明白截止日期到来前不完成任务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般会在最后期限前加班加点以完成任务,最终影响完成任务的质量。这种拖延,会在任务完成后,导致个体后悔沮丧的情绪。但是在下定决心要去完成事件时,却一拖再拖, 造成不良情绪的积压,可能极大的破坏主题的心理健康。

( 二) 无截止日期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些没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自身成长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强调“人有一种与生具来的实现的倾向”。这种实现的倾向在生理上心理上支撑着自己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自己。一个人放弃学习与发展自身,人生阶段就停顿在某个特定时期,很难应对随着年龄增长带来的新挑战。另外这种拖延还是一种长期性且容易忽略的,因为这种拖延使个人成为自己人生的看客,而非生活的参与者。又因其与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很容易造成个人终生悔恨。研究表明大部分人一生最后悔的事并非那些做错的事,往往是自己没有做的事[3]。例如:养成良好的习惯、挽回一段感情、为父母长辈尽孝心。人一生中做过的所有事情都是有意义的,那些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其可能产生的意义,是我们没法预想到的,往往引起个人无穷无尽的悔恨。

二、拖延症形成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拖延的原因是多样的,在这里分为主观和客观进行讨论。

( 一) 客观因素

1. 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手机、电脑使每一个人都不停的受大量信息流的冲击。在个体每天接受信息足够多的情况下,导致了一些次级信息对于重要信息的压缩。个人难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所处的状态,容易造成长时间无意识拖延。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刚成年,从以往受父母老师管理约束的模式变成以自我管理为主模式,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转变,由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极易导致在面对新的挑战时以拖延来面对问题。

2. 任务的性质和特征

个体需要完成的任务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从难易程度上来分类,有些浅显易懂,有些深奥难解。从完成任务的时间分类,有些需求时间短,有些需求时间长。从完成任务对于个人意义分类,有些意义重大,有些影响甚微。这些因素都影响个体完成任务的情绪和选择,往往越是深奥难懂、时间限制长、对个体价值满足程度低的任务更容易导致拖延。

3. 情绪管理失败造成的拖延

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发展,以及教育的现实情况,在上大学前大家的行为受老师家长约束,尚能积极完成自身任务[4]。大学以后,自我管理能力跟不上来,另外之前环境单一,影响因素少,导致很多年轻人心理调节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造成在生活中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放弃任务,呈现无动力、无热情、无目标的现象。

( 二) 主观因素

1. 人格

不同人格特征与是否拖延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神责任心与拖延关系密切,责任心是拖延的根源,责任意识缺乏导致思想行动上的懒惰和拖延[5]。此外,情感细腻的人,容易受忧伤、焦虑、抑郁的影响的人在拖延症群体中占据很大比例。

2. 思维方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不同的行为,那些完美主义者,畏惧失败和依赖别人评估的人,在完成任务时更容易拖延。他们总是设想做好极度充分的准备之后开始行动,往往浪费大量时间。另外,由于压力接下的任务,会因为对任务的抗拒造成的拖延。内部驱动力缺乏使完成任务成为困难的事情,而超额完成任务更是成为幻想。

3. 自我实现感

自我实现感是个体具有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信念。一般而言,个体对于自我有清晰概念。但是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会低估自身能力,容易产生难以胜任的想法,从而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会频频感到无助和焦虑,进而造成拖延。另外,也有人因为高估自身能力,造成拖延。

三、克服拖延症的对策

拖延症会对个人各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拖延症会导致不良情绪和不良后果的禅城,从而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不停尝试克服拖延症,下文中提出了一些克服拖延症对策。

( 一) 合理情绪疗法

个体通过对“何时完成任务无所谓”“必须完美完成任务”“没有能力完成任务”等不合理的和非理性信念进行批判和驳斥,转变个体对于拖延的积极态度,使拖延者建立战胜拖延的信念和信心。我们应该明白自己是普通人,在面对问题时,不苛求自己,及时完成任务是我们的底线,基于这种心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积累,最终才能及时甚至提前完成任务。

1. 转变认知

对于拖延危害和代价的认真预估,将拖延的短时的快乐与任务未完成引起的烦躁、焦虑、自责、负罪感等不良情绪相比较,拖延者应该理性分析“拖延”和“立即行动”的长远利弊,建立忍耐力,注重长远目标,明白积极完成任务的重要性。抛弃畏难情绪,相信自己,积极对待任务,设想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2. 即刻行动,摆脱拖延

所有事情的解决都来源于行动,拖延症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能去除心理负担,当全身心投入到所做事情中时,就没有时间去焦虑。培养时间观念,克服自身惰性,从态度和思想上战胜拖延。

3. 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睡眠

大学生应该利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一方面可以培养运动上的爱好,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促进自己积极与人交往以获取美好的友谊,另一方面,锻炼身体可以拥有良好体魄,增加面对问题和挑战时的信心,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各种事情。此外,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使自身拥有良好状态,以便更加充分的利用个人时间,对于提高个人时间管理能力有很大意义。

4. 少量任务,渐进进入学习状态

利用番茄钟法,每次以少量任务开始,可以以 3 分钟或 5 分钟开始,小任务的完成容易带给人成就感。当你开始工作或学习时,你会更容易保持学习的状态。人也受牛顿三定律的影响,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状态时,若没有外在因素的影响,更倾向于保持原有的状态。在进入学习或工作状态后,你会发现能够完成一些平时难以完成的任务。

5. 强加限制,减少选择

为了减少外在的干扰因素,可以选择在学习或工作时,可以采取关掉手机的数据连接、关机、甚至不带手机等措施。可以减少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专注于当前任务。

6. 加强自身心理状态的认知

在学习与工作中,要警惕自己的畏难情绪,碰到问题时不退缩。另外,若因为畏难心理导致的拖延问题,一定要积极的面对,在处于拖延的状态中时,不能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要及时的鼓励自己正视问题,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避免持续拖延。在处于拖延状态时,不一味的苛责自己,有些时候适当的宽容自己,把握住当下的这一刻,才能更容易摆脱拖延。

7. 培养良好的习惯

人们常常认为能够很好管理自身时间且没有拖延习惯的人是因为自控力很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表明,人的大多数行为并非靠意志力去控制,一个人只有靠习惯才能维持个人长期良好的工作状态。例如:在我们的日常习惯中,每天早上刷牙、洗脸的完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需要一点自控力,我们都能轻松完成。另外,在高中高强度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也能长时间的坚持,并非因为自控力强,只是因为习惯的强大力量让我们维持了看起来很艰难的学习状态。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在习惯力量下,逐步完成一些看似艰难的任务。

四、总结

拖延症可能是当代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每个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拖延症,对人造成的影响也因人而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积极的面对这个问题,承认拖延症的存在,与它好好相处。本文中对于拖延症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一番探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对策的效果也因人而异。此外,为更好的认识拖延症,还必须对于大学生各种群体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孙丽平.90 后大一新生手机依赖性与疏离感的相关研究 [J].时代教育,2014(21) :31 - 32.

[2]何静,赵雷丽.拖延症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0(4) :42 - 44.

[3]黄耀国.别让你生命留下遗憾 [J].中国职工教育,2011(9) :70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