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课程 弹性教学模式 路由机制
1 引言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照本宣科”模式大行其道,这有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强的特点。因缺乏科学合理且可操作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必然是概念堆砌,缺少主线,不成体系,加之实践环节薄弱,考核方式传统,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本文首先从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弹性展开论证,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即授课方式、实践方式及考核方式所存在的弹性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证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给出了教学效果的例证。
2 “计算机网络”课程弹性教学模式的制定
2.1 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弹性
任课教师首先应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体系的弹性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这一特性决定了其知识体系的宽广性。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是时代应用需求驱动的产物,这又决定了其知识体系局部的时效性,加之新型通信技术深层次的不断融合(如IP网和3G的结合)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本身的不断深化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执众多技术发展之牛耳,这导致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弹性化,其课程知识体系的弹性是其应用技术弹性的自然“镜像”,并非故弄玄虚。
该课程知识体系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的独特性,即采用弹性的教学模式。
2.2“计算机网络”课程弹性授课方式的制定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弹性授课方式始于弹性授课计划的制定,落实于弹性的课堂教学形式。
2.2.1弹性的授课计划
弹性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要明显区别于本专业其他课程,授课时应围绕当今Internet路由体系结构的宽广视角而展开,即当今Internet物理上由具有独立网络技术的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骨干网组成,Internet域内路由(如OSPF),域间路由(BGP)是其主线。这种授课内容的布局模式应该适合于任何种类和层面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授课对象,差别仅是内容讲解深浅程度的把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现实特点要充分(且必须)反映到授课计划中来。即授课计划不能写死,而要有核心且有空间,使其具有良好的弹性或自适应性。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永远遵循着“无止境地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的目标,这导致新技术实现的“不择手段”性,意味着大量新网络基础理论“背叛”性(即有悖于设计初衷)的涌现出来,要多选择这样的实例使学生体会这一规律。例如,当网络层的传统路由协议(尤其是BGP)对在路由失效时因收敛时间过长而导致传输延迟的增加表现的无能为力之时(当然设法缩短收敛时间是自然的必然的研究方向,也正在进行),而另外一些研究者打破常规提出了覆盖路由体系结构(Overlay Routing Architecture),即在原有路由层之上构建了弹性覆盖网(Resilient Overlay Network),从应用层完成端到端(End-to-End)的路由选择,从而大大缩短了路由的收敛时间。目前该覆盖网络路由理论和传统网络路由理论的应用并存。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覆盖网体系结构BSMON及多播服务模式,从根本上弥补了网络层多播的先天不足,使世界范围内的多播成为可能。需总结强调的是,覆盖网的出现有悖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最初设计理念,即“层次间功能不重叠“的设计思想(但应用效果是原方案所不及的),这一直被称为其特色的设计却成了新理论产生的羁绊和禁锢。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深入追踪思考类似的现象,不仅不能对新的网络应用从理论上做出合理的解释,反而会前后矛盾!这里的关键问题不在于大量计算机网络新理论的出现,而在于一些新理论和原有理论的“背道而驰”。对待这样的知识点,教师应给学生一个怎样的交代?方法只有一个,即“留有空间”!切忌将课本中的定义规则,尤其是算法当作真理而采取“封顶”式讲解、记忆和考核,这里建议采用“解释理论产生的技术背景―解释理论本身―探讨现在和未来的技术背景―勾画新理论”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勾画新理论”就是“留有空间”的具体表现,这种引导学生“勾画新理论”的能力应该做为一个优秀计算机网络教师的重要标志。
弹性的授课计划要靠弹性的课堂教学落实。
2.2.2 弹性的课堂教学
弹性的课堂教学是弹性授课计划的实施过程。需学生和授课教师共同合作完成。
这里要求学生上课之前必须进行课程预习,了解本次课程和已讲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带着对问题的初步思考走进课堂。第一节课由教师讲授,第二节课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将授课计划中的“留有空间”、“勾画新理论”的理念在第二节课中应充分展现出来,学生在“留有空间”中“行走”需要教师高质量的引导,教师对讲授的知识“留有空间”越大,带领学生“行走”越合理,越接近知识内核。
弹性的授课方式还需弹性的实践环节对课堂知识给予拉动和提升。
2.3“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弹性实践方式
弹性的实践方式指弹性的认识实习内容、弹性的开放式实验内容及弹性的课程设计内容。
2.3.1弹性的认识实习内容
这里建议认识实习在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前一学期进行,认识实习要求任课教师和实习基地的网络工程师共同切磋制定好实习计划,并分两阶段进行,首先是网络工程师来校讲解该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重点在于对本单位的应用需求、网络拓扑结构和关键网络设备设置、各种服务器及防火墙等内容进行总体介绍,然后安排现场参观及网络工程师和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网络的感性认识,为下学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良好的基础。
但认识实习的缺陷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受条件所限未能得到锻炼,校内网络实验室的开放实验项目便可做到很好的补充。
2.3.2 弹性的开放式实验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是提升课堂知识的重要实践环节。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设了专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设备档次、种类及数量都达到或超过了教学评估的基本要求,但经调研发现许多高校的网络实验老师对实验内容没有足够的把握,实验题目多年不变。这里建议选择引入国内CCNA,CCNP网络工程师教材中的一些可操作的实验项目,在满足配置要求时学生可以自带题目进行验证性实验,也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创新性实验,从而提高实验内容的弹性。
实验教师的素质应通过外出培训、自修和部门内交流等方式予以提升,考核学生先考核实验教师,摆脱实验教师仅是实验设备和上机学生管理员的次要角色。
2.3.3 弹性的课程设计内容
本着“念书不是学习的目的,而是创出新知识新体系的手段”(扬振宁教授语)的原则,课堂上的“勾画新理论”在课程设计阶段得到了落实。
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了网络课程设计,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但对设计题目的选定工作量投入不够。大多是要求学生用WinSocket 实现课本中如 :FTP、TCP、TELENET等传统协议的功能。原因主要是好的课程设计题目的确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总结归纳,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与老师争论的内容整理成题目并建议老师量学生之力,从所从事的网络纵向或横向课题中精心抽取出一些“片段”,做为设计的题目,使课程设计成为“留有空间”的大胆尝试环节,哪怕是失败或得不出结论。好题目需要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多年的沉淀,故课程设计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弹性。
以上三个实践环节是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逐步提升的自然与强行的过程。
授课和实践的效果都需科学合理的量化评定,故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给予特殊的考虑。
2.4“计算机网络”课程弹性的考核方式
弹性的考核方式体现在总成绩的构成及其权重。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弹性的考核方式能从根本上打破学生应付考试的心态,使考试成为一次特殊形式的学习。
2.4.1常规成绩评定
经调研发现,常规成绩评定法非常不适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
常规成绩评定法是:总成绩 = 平时成绩(20% 或30% )+ 笔试成绩(80% 或70% ), 其中平时成绩=上课出勤率+课堂提问+实验成绩。因该课程一般为合班(4-6个班)上课且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点名和课堂提问只能是随机几次或没有,加之学生缺乏预习准备,回答问题质量都不会很理想。实验成绩一般根据实验报告来评定。因对实验过程缺乏监控,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实际成绩很难采集,成绩失去了意义。
2.4.2弹性成绩评定
弹性成绩评定反映在对实践成绩的灵活掌握。
这里建议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占40%,其中,平时成绩=课堂讨论(10%)+实践成绩(50%),实践成绩=实习成绩(10%)+实验成绩(10%)+课程设计成绩(30%)。
课堂讨论成绩是一弹性考核点,因授课计划中的预先合理安排,效果有底线保证。实践成绩中的实习成绩为一弹性考核点,其成绩根据实习报告的内容而定,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结论。实践成绩中的实验成绩采用准备充足的实验项目,对所做实验项目采用抽签选取的考核方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可一定程度借鉴CCNA,CCNP网络工程师实践部分的考核方式,现场给分,保证了实验成绩的真实性。课程设计成绩为原有考核点,因题目选定的原则区别于以往(如2.3.3所述),效果自然不同凡响,可根据题目设定的合理性,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程度而定(如果授课对象是计算机硕士研究生,该考核点可设置为计算机网络成绩的全部)。同学们普遍反映,一个好的课程设计题目能够使学生将其他各个环节所学到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迅速整合和升华。
2.5 弹性教学模式的效果例证
该弹性教学模式在东北大学总校和秦皇岛分校及燕山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近几年教学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学生,其知识的宽厚程度和强动手能力都受到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普遍认可,从而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
3 结束语
本文以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弹性教学模式为剖析对象,给出了制定该课程弹性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实施方案。弹性和原则并不矛盾,兄弟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任课教师可遵循该思想来制定出符合自己校情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弹性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杰民.基于路由机制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05年全国青年教师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集.
[2] Liu Jiemin, Zhao Yuhui, et al. A QoS-Satisfied Interdomain Overlay Multicast Algorithm for Live Media Service Grid, GCC 2005, LNCS 3795, pp.13-24, 2005.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工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验教学确定不同的任务定位。院定必修课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系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与工程严重脱节的状况,实行专业实验课的工程化,即系定必修课程及实验课要面向工程,要紧紧围绕工程和联系工程进行。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的状况,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的状况,实行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和单独考核。在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一次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一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名为网络集成技术,它涉及网络技术的所有方面,并可通过专业实验室实施。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只局限于校内教学活动的情况,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体系包含三个部分:课程体系及内容、网络实践体系(实验、实训和实习)、网络工程应用。在该体系中,要始终以网络工程应用为最终目标,建立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设置层次网络实践体系;课程体系及内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实践;网络实践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工程应用。
1.建立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局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合理调整总的课程设置。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减少专业必修课,按照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增加选修课。明确每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加综合素质养成需要的宏观性课程,充实新兴的高科技应用成果。
课程改革不仅要以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而且要改革课程内容设置,打破课程的界限,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拆分,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调整网络专业系定必修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起来,面向工程应用实施教学计划,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建立面向工程的网络实践体系
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部分。实验基于网络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训主要锻炼学生对网络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创新能力。实习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锻炼,在实际网络工程项目实践中进行锻炼,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其中,实验是工程实训的基础,实训又是实习的基础,这三者之间关系是逐层深入的,从而形成了系统而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项目的设计。按照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各任课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课程实验方案,适当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重。实验教学做到精讲多练。
(2)实训项目的设计。在本专业“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等多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门课程,通过2个专业实践周完成。目的是将所学的网络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网络工程项目要求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实训业务参照各行业信息化规范、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从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方面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培养目标涵盖:项目经理、网络架构设计师、网络施工员、网络维护员、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师等。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工作组级局域网设计与应用;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校园网站建设维护;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维护;企业构建IP电话系统。
(3)网络工程实习。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建立校企培养模式,使学生即学即用,了解网络技术及施工特点和规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及的效果。同时,聘请一批网络工程和网络开发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校进行课程教学和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到网络技术新发展、新工艺,通过讲课和讲座,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
3.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设计
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应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实训项目,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因此,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根据实验台功能的不同,分为基础实验台、安全试验台、无线试验台和VoIP实验台。每种试验台由实验需要的硬件组成,包括路由器、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防火墙、工作站、服务器、无线AP、VoIP语音模块等。该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根据不同的实验实训要求,可以配置不同的基础平台,如软件开发平台可以直接提供路由和DNS环境,网络安全实验台则可提供完全的Internet技术环境。该平台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实现了理论的实验化、实验的工程化、工程的系统化、系统的集成化。
4.实验、实训成绩考核与效果评价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项目教学法 实施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对操作性要求非常高的专业,是与社会实际职业岗位联系密切的专业。学生如果不能真正对网络设备进行操作,没有实际组网和管理网络的经验,就根本谈不上掌握计算机网络这一门技术。所以,要真正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方面要具备网络实验实习的硬件条件,另一方面要有适合学生最大限度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的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目前,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说其不佳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学生很难按要求完成教材包含的学习内容,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二是指学生所学习的最终效果不能满足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
学生为什么不能在规定的课时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识规律进行教学。二是教师没有根据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去实施教学。三是目前很多专业课程的教材编写过于理论化,与社会实际职业岗位的要求脱节。
中职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领悟能力水平较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意志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等弱点。但同时也存在喜欢动手操作、思维活跃等长处。鉴于这种情况,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加具体化、生动化、实际化。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制订出适合学生特点、遵循专业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案,这样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宜于侧重理论学习的学科导向的普通教育,而不适应以技能教学为主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他们毕业之后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掌握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将岗位的工作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习一门专业技能的最佳方案,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结合越紧密,学习时间越紧凑,学习效果就越好。
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目前,项目教学法在许多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计算机网络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引进项目教学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领悟计算机网络较为抽象的概念,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今后能更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实质是将教学过程与生产经营过程结合起来,模拟实际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在虚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地去获取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情感。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由任课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一般根据实验实习条件将学生分为6人或8人一组。
第二,由每组成员推选一名组长(也可以称为项目经理),具体负责学习项目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其间负责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第三,任课教师在全面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将教学内容项目化,使之成为学生具体操作的工作内容。
第四,教师通过一个实例,讲解学生将要操作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操作内容有所区别)。特别是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新的概念、新的技能,要着重讲解。
第五,给学生下达工作项目(工作内容),由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项目进行分析,制订工作计划,分配每位组员工作任务,强调工作要求。
第六,各组成员具体操作工作内容,要求成员之间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一同完成工作任务。
第七,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求每位成员真正掌握工作内容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最好是对工作内容反复做几次,成员之间相互调换岗位,以达到全面掌握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第八,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负责与任课教师沟通,之后由组长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组员要积极进行讨论,努力深入理解项目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
第九,任课教师对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组工作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
第十,任课教师对项目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总结本次课的学习要点、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学生要注意的情感态度。
计算机网络专业从交换机的设置、路由器的设置、防火墙的设置,以及双机互连,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园区网的组建等等,都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中,既是工作过程又是学习过程,而且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必然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切实掌握操作技能。
三、在使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真正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项目教学法就无从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会使整个课堂无法控制。
1.认识局域网的组网设备、掌握局域网组网方法;
2.了解网线(双绞线与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3.参观计算机教学实习中心机房网络结构,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硬件设备等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重点掌握总线型和星型结构的特点)和局域网组网方法;
4. 初步了解网卡和协议的安装配置。
二、实习内容
1.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
2. 认识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3. 讲解网线(双绞线与rj—45接头)的制作工具、制作方法;
4. 讲解局域网组网方法;
5. 参观并讲解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教学实习中心机房局域网组成;
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配置。
三,实习的基本方法
本次实习主要采取参观的形式,有我们的代课老师(杨老师)把全班三十二人次分为了两组。
首先是对局域网的组网设备进行认识和街扫局域网的组法。其间,杨老师通过实物分组进行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网卡、网线、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用途,局域网组建的方法,具体讲解了以太网的组网方法,包括网卡安装、网线认识和制作方法、集线器连接形式和方法等内容。我们大家都在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并做好了作好了相关的记录。
其次,参观了实习机房网络的组成,这与使得实习与局域网 的组成、安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计算机教学实习中心机房作为网络实例,观察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并画出了网络拓扑结构图 。观察了机房内联网计算机的数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连接方式,交换机间的连接关系,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建成的时间等数据。记录了网络中使用硬件设备的名称、用途及连接的方式。画出了实习中心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参照的是信息工程学院网络教学网站。并进行分析了网络使用的结构及其所属类型。(后附实习机房网络结构示意图与
交换机连接示意图)
第三步,.对计算机网络的参数设置的观察。
做这部实习时,首先要启动计算机,然后查看计算机的网络参数,并记录主要网络配置参数。 具体有如下几步操作。
a.在windows系统的桌面上选中“网上邻居”图标,单击右键,在弹出得菜单中单击“属性”选项对话框(或单击“开始”→“设置”→“控制面板”→“网络”图标,即出现“网络”配置)。了解网络配置。
b.单击“标识”选项卡,了解计算机名字、工作组名和计算机说明等信息。
第四步,了解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
在做完前三步后我们的实习任务是了解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老师给我们言传身教,亲自给我们演示了双绞线、rj—45接头的制作方法。首先、认识五类双绞线的结构:观察双绞线的对数,颜色标识等。
实习使用的双绞线是5类线。由8根线组成,颜色分别为:【橙白,橙】,【绿白,绿】,【蓝白,蓝】, 【棕白,棕】
试验用的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特别学要注意的是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 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不能搞错。
了解双绞线与rj—45接头连接方式,直通线、交叉线制作方法。
下面介绍rj-45连接器和双绞线线序及几种应用环境下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工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是eia/tia打线方法,线序如下:
(1)直通线或正线(即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用于:pc与hub、hub与hub普通口-级连口、hub(级联口)与switch、switch与router机器与集线器连接。
1 2 3 4 5 6 7 8
a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如图568b male)
b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如图568b male)
(2)交叉线或反线(568a):所谓的交叉线即指双绞线两端的发送端口与接收端叉相连,一端为正线线序,另一端为反线,568a线序: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用于pc与pc、hub与hub普通口、hub与hub级连口到级连口、hub与switch、switch与switch、router与router。
1 2 3 4 5 6 7 8
a端: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如图568b male)
b端: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如图568a male)
实习机房网络结构示意图
连接主交换机
支干交换机
。。。
pc01
pc20
。。。
a区
交换机1
交换机n
pc01
pc20
。。。
d区
。。。
工作组
交换机n
工作组
交换机1
支干交换机
交换机连接示意图
连接主交换机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层次化;模块化;实验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129-02
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高等学校中除了信息类专业开设了网络课程外,一些文科专业也在纷纷开设网络应用类课程。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应用性、实践性很强,如何开展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的研究,规范实验教学,建立与理论教学改革相协调的实验教学体系,提供齐备的实验环境,保证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对综合网络实验环境创建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网络实验体系规划
经过对财经类高校综合网络实验环境建设环境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层次化、模块化、差异化综合建设网络实验环境的规划策略。将财经类高校的网络实验环境的教学实验在总体上分为面向网络教学、面向实习基地、面向网络研究三个层面;在课程实验上分为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非信息类专业三个网络教学模块及以网络为平台的其他课程实验模块;在建设规划上分为网络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实验项目设计。
面向教学和实习基地的网络实验在设计上偏重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室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直观、全方位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通过在综合网络实验环境中的学习和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这些都会成为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非常明显的优势。
面向研究的网络为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科研的环境,通过在专业的综合网络实验环境中进行各种前沿的研究性实验,教师及其他研究人员跟踪先进网络和通信技术,开阔思路和眼界,不仅可以提高科研水平,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面向信息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组网技术及网络安全技术类课程教学注重网络环境的搭建、协议软件的验证等建网实验,而其他非信息类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教学注重网络平台的应用实验。
2网络实验室综合功能
2.1网络实验功能
为信息类和非信息类专业学习计算机网络提供方便的并且能与课程及当前应用相应的实验,能够满足学习网络课程的不同专业学生对不同实验难度实验的要求。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进行网络组建和网络应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和动手能力。
2.2多媒体演示功能
在实验室内配备投影仪,教师可以方便对交换机、路由器、远程访问单元网络设备及对配置进行现场演示,使讲课、参观、演示、实验等均可在实验室内进行,既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方便,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2.3网络应用实验功能
在实验室设计和实验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很多专业课程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需要和网络实验室的特殊性,实现在进行网络实验的同时,也能进行其他以网络为平台的实验,如数据库实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实验,从而达到实验设备的共享。
2.4研究实验功能
由于在实验室内配备了较为先进的网络设备,这就为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实验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如视频并发处理测试、网络存储实验、网络软件测试等。教师和研究生可利用该网络实验室进行一些相关的研究,充分发挥设备的利用率。
3综合网络实验室结构设计
财经类高校综合网络实验环境解决方案采用分区布局,分期建设。全部实验区分六部分:路由交换分组实验区、无线网实验区、安全防护实验区、视讯会议实验区、统一通信实验区和IP SAN存储实验区。第一期工程实现路由交换分组实验、无线局域网实验、安全防护实验。
分组实验采用实验台的概念,整个实验室是由1组教师实验控制台和几组学生实验台构成。每个实验台就是一个教学模块,每组六台电脑,一台二层交换机、一台三层交换机和一台IPV6路由器,可完成基本的组网实验和网络协议原理实验,组路由器都连在核心路由器,组与组之间可合作完成大型网络实验。分组设备跳线分布在各组实验桌面,学生通过每个实验台的相应跳线口登录到试验设备上做实验,这样方便学生的实验操作,这是业内现在比较先进的实验模式。
采用实验台后,学生做实验时不再需要直接对设备进行插拔配置线操作,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网络设备的console口;同时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如何配置设备的关键内容上。而且,教师实验台的设计使得教师在教师机上即可登录到学生实验的设备上,指导、检查学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还可以进行实验演示,这样一位老师可以轻松管理多组实验,节约了宝贵的师资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教学实验的效率,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4实验项目设计
高等院校各专业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管理和维护能力,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网络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设计综合网络实验室实验项目时分层次、分模块进行。
4.1面向教学的实验规划
本类实验包括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及应用相关的课程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网络原理及组网实验。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是基于各种协议标准的,而网络技术主要是组网技术及网络互联技术,因此项目组成员规划的网络原理实验主要包括:STP协议、RSTP协议、MSTP协议、VRRP协议、ACL访问控制列表、NAT(网络地址转换)、、STATIC ROUTE(静态路由)、RIP协议、OSPF协议、IGMP Snooping协议等,网络技术实验主要包括:交换机基础类实验(太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以太网交换机上常用的配置命令、VLAN的基本配置方法、VLAN Routing的基本配置方法、生成树配置、802.1X认证等)、路由器基础实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路由器上的常用配置命令、静态路由协议和动态路由协议等的配置方法、包过滤核心技术、访问控制列表应用、地址转换的应用和配置)、无线网实验,在此基础上,可以完成大型局域网组网、网络互联、广域网接入等实验。
(2)网络安全实验。网络安全技术主要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网络应该只为其合法用户提供规定范围之内的数据传输服务;网络应该能够保障它正在传输的信息的安全。对于前者,主要是网络接入认证技术以及数据过滤技术;对于后者主要是指信息保护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模块主要包括用于验证授权和计费的AAA技术、用于报文过滤的防火墙技术、用于地址隐藏的地址转换技术、用于提供私有传输服务的VPN技术和用于信息保护的IPSEC技术实验。
(3)网络管理实验。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和网络中设备种类的日益增多,为有效地保证网络中设备可靠运行,使得网络性能达到用户的满意程度,需要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管理。网络管理系统由一组软件组成,基本功能包括: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和计费管理。网络管理实验包括:网络的规划、设计、操作运行、管理、监视、分析、控制、评估等。
(4)网络应用实验。在实验室设计和实验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普通计算机实验室的需要和综合网络实验环境的特殊性,实现既可以进行网络实验,也能进行其他的实验,如电子商务技术实验、网络营销实验、数据库系统实验、Java程序设计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等,这些实验均以网络为实验平台,网络性能的好坏、网络系统的可靠性是这些实验成功的保证,同时综合网络实验室可以达到实验设备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4.2面向实习基地的实验规划
本类实验包括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及应用相关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网络工程。学生可以结合企业实际业务模拟企业网的组建,企业网模拟实验是综合实验,是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学重要知识的总结和掌握程度的检验,同时通过大型的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系统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阶段的题目是系统开发,而系统开发的硬件环境是计算机网络,所以计算机网络规划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础。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规划系统的网络环境、设计拓扑结构、进行技术设备选型、搭建系统硬件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代码设计、程序调试、最终实现系统功能。
4.3面向科研的实验规划
实验室可为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研究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从而可作为科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设备的利用率。此类实验包括:服务器群集实验、分布式处理实验、IP存储技术实验、网络技术研究实验、3G通信实验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