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日,重庆印发了《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了重庆市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根据《计划》,到2017年,重庆要将大数据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具体内容包括打造2至3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园区,培育10家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引进和培养1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基地。
《计划》提出,重庆市将整合相关市级专项资金,设立重庆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对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市场化推广、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
重庆市经信委近日表示,大数据产业将充分发挥重庆市云计算数据中心集群的基础设施作用,吸引国内外领先的大数据企业来渝,进一步推广云计算在重庆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将进一步促进重庆市智能终端制造产业与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融合发展。
“如果说重庆的云端计划是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正逐渐实现。”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库专家,重庆市渝中区政协委员李滨虹说。
重庆的“云端计划”目标是在2015年形成年产1亿台笔记本电脑,7000亿元产业集群,全球1/3笔记本、平板电脑和职能收集实现“重庆造”,信息产业将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
在上述“云端计划”的谱系中,包含了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大部分,硬件建设包括五大品牌(惠普、宏基、华硕、东芝、思科)、六大代工(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的引入,以及700多家零件厂商的引入和运作;而软件部分则包含大数据,APP端开发、电子商务(结算),以及物联网发展。
李滨虹认为,《计划》的实施标志着“云端计划”从“硬件”阶段发展到“软件”阶段。
硬件方面,相关产业已初具规模。2012年,重庆生产笔记本电脑4200万台。2013年上半年,重庆生产笔电2455万台,同比上升23.3%。市外经贸委相关人士表示,去年重庆对欧盟出口额为90亿,笔电就占了50亿。
同时,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认为,“笔电产业经过前两年扩产放量后进入相对放缓的常态增长阶段。”
在此背景下,加快终端制造与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的融合确有必要。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年初,孙政才在调研西永制造基地和水土云计算中心时明确提出,要加快大数据的应用开发,加快实施云端计划。
6月20日,重庆市政府与腾讯科技公司签订共同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腾讯将在重庆建立其在中西部地区的首个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
《大数据行动纲要》的亮点与特色
首先,《大数据行动纲要》寄予大数据重要使命。国家对新兴的技术领域和产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并对大数据在民生、经济、安全、科技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力争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的转变。《大数据行动纲要》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二十几个部委参与纲要编制,全方位发展大数据;中央到地方落实纲要任务,各个层面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技术、数据共享等全链条发展大数据,并以产业为主体,积极布局应用引领下的产业体系。
其次,作为国家层面促进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大数据行动纲要》涵盖大数据资源的采集、流通、分析和利用各个环节,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文件的出台为我国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再次,《大数据行动纲要》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大数据产业的重视,将“推动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作为三大主要任务之一。文件充分体现了应用牵引和企业主体的作用,通过推动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形成成熟的技术产品体系,构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最后,《大数据行动纲要》明确了主要任务,通过“十大工程”的方式来落实相应的任务。同时,按照《大数据行动纲要》的统筹部署,细化分解出75项具体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确保行动纲要的落实和实施。
《大数据行动纲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即围绕全面推动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这一总体目标,确定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是强化安全支撑,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围绕这“三位一体”,具体明确了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
五个目标:一是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二是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三是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四是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五是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七项措施: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市场发展机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十项工程: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包括推进大数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和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及新兴产业大数据应用,同时做好信息安全和规范管理等的相关工作。
《大数据行动纲要》如何落实?
按照《大数据行动纲要》的统筹部署,细化分解出75项具体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确保行动纲要的落地和实施。未来工信部将向各地进行更细致的任务划分,协助各地认真做好行动纲要中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各地一是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合理定位、科学谋划,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二是制定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各项资源向产业倾斜,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形成产业支撑能力。三是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效应强、影响范围广的行业和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充分发挥应用对产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四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避免信息孤岛和“烟囱”,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培育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中央和各地的协同推进,共同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我国发展大数据的基础与优势
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巨大、活跃度高、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将会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68亿,高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40ZB,其中我国所掌握的数据将占20%。
拥有广阔市场空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四化同步、两化深度融合以及促进信息消费、“互联网+”等,都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政府管理、企业经营、个人发展均需利用大数据加强创新和服务。
基于语言、文化特性的本土特色应用优势明显。依托中国语言和本土文化,在大数据领域有望再次实现互联网时代我国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发展格局。
具备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和互联网强国。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超过3.7万亿元,增长超过20%。全球10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占据4席,前30家中占30%以上。这些都为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国内龙头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优势,不断创新和积累数据处理分析等关键技术,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提升现有业务、开拓新业务。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开发了数据仓库、数据库一体机等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
我国发展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信息孤岛普遍存在。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仍不顺畅,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商业数据开放程度低,基本处于死锁状态,无法顺畅流动。
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全社会尚未形成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科学的认识,一些地方误将数据中心建设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盲目追逐硬件设施投资,轻视了数据资源汇聚、积累、处理与应用能力建设,未能主动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间的对接。
技术创新与支撑能力不足。大数据需要从底层芯片到基础软件再到应用分析软件等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支撑,无论是新型计算平台、分布式计算架构,还是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呈现方面与国外均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各行各业大数据应用需求。
数据资源建设和应用水平低。用户普遍不重视数据资源的建设,即使有数据意识的机构也大多只重视数据的简单存储,很少针对后续应用需求进行加工整理。数据资源普遍存在质量差、标准规范缺乏、管理能力弱、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
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开放共享等标准规范缺乏,技术安全防范和管理能力不够,尚未建立起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开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约了大数据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综合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及应用领域知识的综合性数据科学人才缺乏,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尤其是缺乏既熟悉行业业务需求,又掌握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怎么保障大数据安全?
加强基础保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广业务系统防攻击防入侵通用保护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引入并推广匿名技术、数据泄露保护模型技术等业已成熟的大数据安全保护专用技术。
加强基础保护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制定并组织实施适用于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联盟规范指南,明确大数据安全保护的保护范畴、保护类型、保护级别、具体的技术保护要求和管理要求。
切实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做好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应用安全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
开展大数据安全流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活动。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制定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规范指南,组织签署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自律公约,开展针对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安全保护状况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活动,根据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结果大数据安全保护综合排名排序,督促行业企业做好大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自我约束工作。
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平台,促进网络安全相关数据融合和资源合理分配,提升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深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护和安全事件识别能力。开展安全监测和预警通报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关键词]文创产业:大数据:地方性:众创
文化创意产业,从字面解析,即特指有创意的文化产业,文化经过创意再设计,通过文化产品及其衍生品的生产、推广和销售,将当地固有的文化用创意性的方式转换为商品甚至服务,并形成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扩散与增值。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这一新兴产业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提出。1998年,英国政府《英国创意产业文件路径》,首次阐述了“创意产业”的概念,相较于传统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更强调创造力,最终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应用,创造财富与就业,从而形成产业链。经过几十年的全球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各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包括英国在内,韩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正在世界积极推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源于2006年国务院的政府纲要。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务院明确了“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并强调“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在此报告中,还列出了九个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并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又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并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积极促进、推动我国民族、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
当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广州作为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始终走在前列。在2016年的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第三方独立机构,五天的文博会参观总人数达587.085万人次,同比增加12.08%,实质性成交2032.014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23.42%,超百亿元文化项目3个。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重点指出可以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试行发展众创空间,推动众创空间的全面、纵深发展。众创空间一方面推动了文创产业向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用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等给地方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契机。
一、地方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在我国政府积极推动的同时,各地方也做出了积极配合之态,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来,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未达到预期。
(一)主动性缺乏
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相较而言,有许多地方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还处于观望状态。其实,地方性应该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大源动力,我国历史悠久,地方文化丰富,这些都是文化创意的温床,所以,作为地方文化,更应该把握机会,借着文创甚至众创的春风,主动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带动地区经济效益。可以选择性的根据地区特色名片,主动出击,设计文化产品,寻找创意点。
(二)同质化严重
以旅游产品产业为例,作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现状令人堪忧。作者曾经以镇江地区为依托,对当地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随机问卷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显示,81%的游客曾表示出有购买旅游产品的打算,但经过对当地旅游产品市场的游览和考察后,他们中73%的人表示不打算购买,还有11%的游客处于观望状态,只有16%的游客有购买行为。而整个游客样本人群中,有67%的游客认为镇江地区旅游产品毫无地方特色,与其他景区产品大同小异,这也是他们大多不愿意购买的直接原因。因此可见,地方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迫在眉睫,但这种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烙印。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优选出路,也是城市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
(三)创意点缺失
创意,可以说是中国设计的一个软肋,长期以来,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往往更精通于制作和模仿,而忽视了创意。这几年,国务院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创意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创意产业。韩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就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他们善于打整合牌,借助本国发达的娱乐文化形成产业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韩国常常会通过热播的影视作品,对他国进行文化入侵,并带动周边的文化创意产品倾销。就2016年刚刚热播的《太阳的后裔》来说,在剧中多次出现的卡通玩偶“狐狸”和“兔子”,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将玩偶形象作为文化产品进行推介,在我国淘宝网交易平台上,这两个造型的玩偶及其衍生品卖的火热,这种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方式可以成为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出发点。
(四)投入成本高地方性
文创产业往往起步非常困难,由于地方性资源较少,文化创意产业又作为一个不能立即收益的产业,其发展对于文创者以及众创者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找准文化创意的方向,如何设计出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如何将文化产品销售出去,如何形成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这些都是关键问题。时展,文创产业也必须跟上时代,随着近几年大数据概念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和众创产业迎来了关键的高速发展时期。
二、大数据时代特点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互联网和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又推动了信息的更快发展,面对庞大的信息群,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帮助,甚至帮助我们更全面的预算未来发展趋势。由此,大数据概念应运而生。
(一)信息量大最初,大数据的引用
来自于天文学和基因学。2008年9《自然》杂志赫然推出印着“BIGDATA”字样的“大数据”专刊,第一次将大数据概念带入大众视线,从此以后,大数据这个概念广泛地被政府,机构和各大公司应用和传播。在英国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提出,最初“大数据”的概念是指超出一般电脑所能处理的信息量,因此,大数据的特点在于信息量非常庞大。
(二)收集而非调研大数据
另一个特点是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更多的数据,甚至有时候面对某些特别现象相关的数据,而不必依赖于我们自认为具有普遍性的随机采样。我们以前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往往都是借助于调研,根据一定数量的样本文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要使结论更为客观,在样本选择时,往往会尽可能多的收集不同类型的样本,其实在这个收集的过程中,已经人为的有所筛选,因此,结果也只是人为的客观而已。当今,科技进步使得计算机处理庞大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运用收集的方式高速、全面的处理信息,在此方法下得到的结果将不再是代表性,而是大量信息的表现性,结论也更为客观。
(三)预测而非分析
大数据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预测。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客观采集和分析,预测信息的大体走向,这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巨大。换句话说,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数据收集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台“信息发射器”,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有意义的信息释放,都能汇成大数据。比如我们可以针对个人设计定制化新型运动产品,通过对个人一天的活动进行数据记录,包括心跳次数,血压值,脂肪消耗值等,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目前的身体指标,并预测一段时间内身体健康走向。这种以数据说话的产品,将会有强大的市场需求,或许整个商业领域都会因为大数据而重新洗牌。大数据的应用基础是,该领域产品差异不明显,并且有庞大的可运用信息。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大数据的引入非常必要。
三、文创产业需要大数据
地方文化创意产业、众创产业如想成功,必须要一矢中的,因此,前期的项目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按照过去经验,大多采用调研研究,但该方式信息来源慢,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调研往往人为痕迹太重,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和针对性,另外,一般文创者和众创者的投入资金有限,这种劳民伤财的调研方式并不是非常适用,大数据的介入可以说恰到好处。
(一)快速有效寻找文化创意点
大数据可以帮我们分析处理众多数据,无论是我国的还是世界的,历史的还是现代的,只要有庞大的信息,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某一段时期、某一地区人的文化需求,以及文化消费状况,这为文化的创意设计指明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道路。
(二)分析当代受众需求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首先需要转变的方式,就是不再依附于随机采样,而是分析大量的数据。大数据能帮我们判断出受众更需要什么。如由流媒体网站Netflix推出的美国网络剧电视剧《纸牌屋》的拍摄,就是在大数据应用下的产物。网站通过对用户在网上浏览、看视频的习惯、评论等信息,通过大数据进行信息分析和预测,出资拍摄《纸牌屋》,并根据信息甄选男女演员,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注定了这部电视剧的成功。我们可以借鉴《纸牌屋》的成功方式,借助大数据信息,研究当代相关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产品设计,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优化文化产业运作模式
由于大数据的信息优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化产业资源配置,这对文化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好地平台,各类资源在大数据指导下,在不同领域里高效市场化配置,跨界衍生成为常态,文化产品设计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可以结合文学、影视、游戏等领域多方面发展,形成一张更大的产业链,文化创意产业单一运作的模式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会是各领域互相融合后的广阔前景。
(四)为众创开启成功之门
2015年,国务院总理提出“众创空间”,旨在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由于众创面向的群体是群众,因此,在资源配置等方面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缓解这一难题。大数据的信息往往来源于互联网,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就能获得,当然,信息渠道并不是完全公开的状态,但相较过去而言,这种信息的获得方式还是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无疑为“众创空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四、大数据给地方文创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信息基础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相关产业的经营交易信息;相关产业的商品、物流信息,以及互联网上参与相关产业活动的人员交互信息等。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为地方文化创业产业和众创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也需要运用整合力量,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及众创空间营造出一个适宜的创业空间。
(一)加强与网络平台和电商合作
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可以加强与网络平台和电商的联合,争取获得他们的大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政府或民间组织的地方信息库,这样会使信息库平台的建设更快速、更全面、更有权威性。以此建立的信息库,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本地区文创企业及个人创业,让他们快速、直接的了解地方市场和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平台发展自身数据库
地方政府也可以自身或委托相关民间机构建设地方性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上用户个人以及在网上浏览、评论等信息,建立针对本地区的多种数据库信息。并且,由于地方性网络平台对信息的收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能在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的过程及时把握信息,并根据信息做出适当调整,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
(三)开发相关信息处理软件
大数据提供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我们产业发展的一种工具。就其本身而言,大数据向我们提供庞大的信息平台,但并不对如此庞大的信息进行解释,而是指导我们去理解。当然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取决于“大数据”是否被正确使用。因此,对于大数据的信息分析尤为关键。如何针对特定产业、特定需求等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就需要相关的信息处理软件来支持。因此,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也必须要关注大数据的信息处理问题,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开发不同的大数据信息处理软件,加快信息处理速度,做到有的放矢。结论大数据的发展不可逆,它不但不会抑制文化、娱乐类产品生产的原创力,还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好大数据,在这股科技浪潮下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出更好的地方性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3(8).
[2]褚劲风,崔元琪,马吴斌.后工业化时期伦敦创意产业的发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9).
[3]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R].2006[
4]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揽金2032亿“一带一路”表现抢眼[N].2016-05-16.
一、大数据概念
对于大数据大家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9月5日经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部署我国大数据发展工作。实际上,大数据的概念并非刚刚才出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数据仓库之父”比尔・恩门就已经提到过大数据。2005年约翰-韦伯斯特和克里斯-斯塔库提斯联合撰写的《无所不包的数据》,也讲述了大规模数据如何改变企业和人民的生活。只是受限于当时的信息技术水平,大数据的理念未能真正落地。
现在,随着4G网络逐渐成熟和数据量无限积累,大数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全球数据总量呈现指数级增长,企业级用户拥有的数据量在快速增加。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京东或者淘宝上买一件东西,就会在网站数据库留下我们的交易痕迹信息,这些企业就会通过大数据信息分析,定期向我们推送我们可能会喜欢的物品;我们平时上百度搜索,留下一些关键词,百度后台的大数据计算引擎也会向我们推送我们可能关注的搜索热点;我们使用腾讯QQ,在上边留下自己的社交信息,腾讯会通过大数据把与我们关联的朋友直接推送到跟前。这些都是大数据在发挥作用。互联网社会化生产产出巨量的数据,90%都是过去两年里生产出来的。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雷(Jim Gray)提出的“新摩尔定律”指出:全球数据量每18个月翻一番,即每年以59%的速度增长。根据业界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35.2ZB,相当于10亿块1TB硬盘的容量。
大数据已经成为资源、生产要素,甚至可以说谁掌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大数据像土地、水和空气等自然资源一样,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美国社会思想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社会管理、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我们看看业界对大数据概念的定义。维基百科说,大数据就是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常规数据管理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提出,大数据就是其大小超过了典型数据库软件工具收集、存储和管理、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全球著名咨询机构加特纳(Gartener)认为,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就是它超出了常用硬件环境和软件工具在可接受的时间内为其用户收集、管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定义更切合现在人们对大数据的理解,认为广义的大数据“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因具备3V(Volume数据量/Variety多样化/Velocity高速度)特征而难以进行管理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的技术,以及能够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获得实用意义和观点的人才和组织”。美国白宫“大数据开发计划”则认为,大数据开发是指“从庞大而复杂的数字数据中挖掘知识及现象背后的本质”。
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据麦肯锡测算,如果将数据使用率提升10%,全球各行各业的人均产出的提升速度都会有显著提高――从电信业提高17%到零售业提高49%不等。
麦肯锡还对大数据在相关经济领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预测。在美国医疗服务行业,大数据每年可以产生的价值约30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0.7%的年生产率增长。在欧洲公共管理领域,大数据每年能够产生2500亿欧元的价值,大约相当于0.5%的年生产率增长。在全球个人位置数据服务领域,也就是位置定位和与之相关联的各种搜索服务,大数据可以使服务提供商收入达1000亿美元以上,最终用户价值则可以达7000亿美元。大数据还可以使制造业的产品开发、组装成本降低50%,运营成本降低7%。
近年来,各国政府从数据、技术、应用三方面来推进大数据发展。
先看美国。2009年5月,美国联邦政府开放数据平台data.gov上线。2012年3月,美国联邦6部门联合启动大数据研究计划,加速共用应用。2013年5月,要求新增数据必须机器可读,代码开源。2014年5月,美国白宫大数据报告,提出要重视大数据负面问题,其背景是斯诺登事件和维基解密等。
再看英国。2013年1月,英国政府对大数据技术研发投资1.89亿英镑。2013年5月,英国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联合启动医疗大数据研究计划,加速共用应用。2013年6月,英国政府信息经济战略,提出数据创新计划。信息经济也可以称数字经济。2013年10月,英国政府《数据能力战略》,即英国大数据战略。
日本的大数据核心战略包含在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里。日本是信息产业大国,2013年6月,日本《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阐述2013-2020年以开放公共数据和大数据为核心的新IT国家战略,提出开放公共数据、促进活用等6项行动。
澳大利亚也在2013年8月出台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政策,提出了6项行动计划,并由专门部门负责实施。
从这些国家来看,大数据政策的发力点是三项:一是“给数据”,就是对政府部门的数据进行融合、开放、共享;二是“给钱”,就是提供专项资金,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技术攻关,统一技术标准;三是“带头用”,就是将大数据从政务端开始率先整合应用,通过政府带头,把大数据应用推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
近两年来,我国大数据发展政策非常给力。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聚焦于大数据发展中的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在政务数据应用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是在产业应用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是在应用安全端,强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大数据健康发展。国家科技部实施了相应的大数据科技攻关计划,在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中,包含了面向大数据的内存计算关键技术与系统和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攻关项目;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中,包含了城市大数据的计算理论和方法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包含了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综合健康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口腔健康服务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数字文化、旅游共性支撑技术集成开发与应用示范。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实施了云计算工程,里面也包括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大数据解决方案研发和推广,数据中心关键设备及推广等。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对终端与数据安全防护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基于安全可靠架构的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系统研发、智能语音与大数据等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图7.已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省市图8.已成立大数据产业联盟省市
全国各省市已引导建设大数据产业联盟20余个,在推进地方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大数据产业联盟属于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目的就是对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推动相关理论研究、技术攻关、数据开放共享、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参与制定产业政策。大数据产业联盟特别能在大数据平台项目实施中发挥牵头和推动作用。现在北京、黑龙江、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山西、重庆、贵州、广东都成立了省(市)级大数据产业联盟,沈阳、深圳成立了市级大数据产业联盟。
图9.已建大数据交易平台省市
图10.已出台大数据规划政策省市
我国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大数据产业重视程度显著升级,相关政策措施和规划方案处于高密度时期。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战略性政策以后,现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20多个省市都已经出台大数据发展规划或实施意见,各省市根据自身条件和基础,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各有侧重。北京和上海的硬件和软件厂商都是国内顶尖的,电子、制造、软件和互联网百强企业云集,因此它们关注的是大数据产业的核心环节。内蒙古和贵州则更关注大数据关联产业发展。甘肃、云南、福建、辽宁等省在大数据应用上各有热点。比如甘肃兰州的“民情流水线”,通过大数据技术搜集和受理民情、解决和办理民事、公示和反馈结果、落实和强化监督等举措,创出了服务人民群众的新路子,搭建了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架起了社区居民表达愿望的新桥梁。辽宁沈阳正在打造东北地区大数据中心,助理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云南的农产品电商物流大数据应用、旅游大数据应用在全国处于创新应用的最前端。重庆在金融和汽车制造两个领域发展大数据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数据是政府掌握的核心资产,也是长期以来政府治理国家、服务民生的重要依托。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已成为本国最大的数据生产者和拥有者。我国92%以上的数据都是政府数据,如医院医疗数据、学校教育数据、民政数据、交通数据。现在社会各界对开放政府数据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目前我国仅有少数省市建设了数据开放平台。平台数量少,运行维护程度有待提高,开放的数据集、数据工具和应用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相关制度,研究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目录、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建设国家和区域性数据资源开放平台。我国建设了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省(市)目前还只有北京、上海、浙江、重庆、山东,另外贵阳市、深圳市、汕头市做了市级数据开放平台。
营造数据资源交易流通的良好环境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国现在虽有多个省市建设了大数据交易平台,但交易规则、交易机制缺乏,数据资源汇聚、交易撮合、定价估值等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数据交易量较少,需要加快研究制定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推动数据资源交易流通,盘活社会资源。目前,大数据开放受到法律、法规方面的很大制约,在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处理好服务数据的增值性和政务数据的敏感性关系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开展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工作,让综合实验区在法律、法规、规范、产业发展、招商各个方面进行试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比如贵阳市通过省人大出台了地方性法规。
建立产业集聚区是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的工作重点。现在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五个特色区域,区域集聚发展效应开始显现。这五个区域各自有特点。京津冀地区主要是打造大数据协同发展体系。长三角地区则将大数据与当地智慧城市、云计算发展紧密结合。长三角地区一直处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前端,在全国来讲,云计算在长三角地区也是应用最早的,而且其城市化进程也在全国首屈一指,所以长三角必然依托大数据做智慧城市和云计算。珠三角地区大数据发展则在产业管理和应用方面率先垂范,因为珠三角地区一直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和对外窗口产业发展上的典范。中西部地区已经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新增长极,其发展应用在各地各不相同:新疆主要是“一带一路”贸易通道大数据应用与反恐维稳大数据合作;甘肃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连接通道,它的大数据发展主要是在智能物流、智慧物流方面;河南郑州主要是在电子制造和城市发展上开展大数据应用。东北则是针对老工业基地工业转型升级展开行业大数据应用。除了这些产业集聚区,我国大数据区域集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企业集聚区,主要集聚在北京、广东、上海、贵州、江苏和浙江。其中,北京是大数据企业最多的省市。
大数据产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企业投资估值趋高,融资活动频繁。大数据企业特别是大数据运营服务企业都是初创企业,它们都存在着投资估值和融资活动的空间。从企业融资来说,一般有A轮、B轮和C轮,能挺到C轮融资的企业,一般下一步就是上市了。如果c轮融资百分比高,f明这个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如果C轮融资百分比比较低,说明这个产业还处在初创期的最前端。从2014年到2016年,我国大数据企业进行A轮融资的比率从95%下降到55%,再提高到70%。为什么会有一个拐点呢?原因是2014年刚提出大数据概念的时候,很多投资人还不是完全理智的,因此到2015年就有滑坡,到2016年时概念更加成熟了,而且国家政策也更加有利了,因而提高到70%。从c轮投资来看,大数据企业数量比例则是逐年增加的,从1%增加到了5%,C轮的企业平均估值达到10亿元,但在C轮融资之前的企业整体盈利都比较弱。A轮融资的企业估值均值为2.0亿元,B轮融资的企业估值均值为5.0亿元。
在大数据的主要用途上,业界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大数据提升了智能服务的占24%,可以帮助准确经营的占21%,降低了成本的占16%,有助于风险管理的占21%,有助于创新经营的占18%。这说明,拓展智能服务目前依然是大数据企业的一个主要方向。
图12.大数据企业进入各轮融资的比例
大数据在为用户实施智能服务的同时,拉通了企业内外部数据,可以从用户画像到流程管控对企业进行全方面的改造,因此数据价值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增加收入,即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设计研发更符合用户习惯和需求的产品,提升产品销量;二是减少支出,即对内进行大数据流程管控分析,改善供应链及控制企业管理上的不必要开支,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对产品优化,降低产品失败的概率;三是降低风险,即通过大数据挖掘,预测出可能存在的利空因素,在企业新产品推广、工艺设计、战略选择等决策层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降低企业未来的风险因素。四、我国大数据应用
国外涌现出来的大数据应用优秀案例是很多的。比如美国加州电网系统运营中心,管理着加州超过80%的电网,每年向3500万用户输送2.89亿兆瓦电力,电线长度超过2.5万英里。为加强对电网的管理,该中心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管理,数据来源包括天气、传感器、计量设备等各种数据源的海量数据以及3500万用户用电数据。大数据系统使该中心有效做到平衡全网的电力供应和需求,对潜在危机作出快速响应,还可以通过可视化界面,让用户可以优化利用电力能源。我国电力管理大数据应用也是这样的,在对接需求侧基础上,对供应侧进行实时调整,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通过可视化的界面来优化电力的配置,也就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完成供给侧配置。
公安案件侦破也需要大数据,包括国家展开的“天网”行动,需要挖掘大数据线索进行案件侦破。公安案件涉及的信息源包括电信移动基站信息,包括街区的加油站的录影,包括社交媒体上的QQ、微信、twitter、facebook等。北京市怀柔区警方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科学分析模型,整合历年案件信息,建立了犯罪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系统,能够预测犯罪趋势,指导警力投入。这个系统综合分析了每类案件的犯罪时间、地点规律,可以以数轴方式预测出不同时间段发生犯罪的概率,包括具体的日、周、月、季度、半年度、年度,以及自定义的时间周期。运用大数据还可以搜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例如淘宝联手上海、福建、浙江、湖南等地公安机关,运用大数据查获网售假冒运动鞋案件,涉案总价值2150余万元。
在健康和医疗大数据方面,除了医院之间的数据需要政府加强整合,现在的市场发展其实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硬件设备方面,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环和测心率的智能手表的普及使用,使身体监测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医院的硬件设备,为使用者提供身体状态监测服务。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包含了硬件生产和平台服务两个发展重点,如围绕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开发家庭医疗百科、电子病例查询、远程辅助诊疗等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体征状态监测,制定康复方案,对身体异常即时报警并启动救治措施等服务;利用医学专家经验知识、健康教育信息和健康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的医疗咨询服务;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个性化的处方定制功能等。
在交通管理中用大数据可以很有成效地治理拥堵,进行交通运行监测与管理,为公众出行提示,提供停车位信息,实施紧急救援,进行交通情况实时报道,组织实施交通管制,处置非法交通运营等。实际上,我们在个人出行中使用很多的高德地图也是一个大数据应用系统,它所使用的数据是其运营公司从国家买来的。
在金融银行业,现在国内不少银行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大数据来驱动业务运营。如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实时营销,光大银行建立了社交网络信息数据库,招商银行利用大数据发展小微贷款。总的来看,银行大数据应用可以分为四大方面:客户画像,运营优化,精准营销,风险管控。如客户画像应用主要分为个人客户画像和企业客户画像;个人客户画像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能力数据、兴趣数据、风险偏好等;企业客户画像包括企业的生产、流通、运营、财务、销售和客户数据、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等数据。
在网络零售业领域,运营网络大数据系统可以掌握客户数据统计学特征,这方面数据都可以通过网络客户购物、网络支付以及信用卡使用而随时获得。实际上,这类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分享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且比传统金融行业更完善,因为互联网金融运营完全基于理性判断。典型的例子就是京东。它将每个用户在其网站上的行为记录下来,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分析使京东对于客户的行为和喜好有全方位了解,对于其货品种类、库存、仓储、物流及广告业务上都有极大的效益回馈。京东依托大数据平台,分析近十亿商品的价格、评价等信息,结合消费者所有的浏览记录、购买偏好等,综合分析出消费者可能需要的商品。
实体商城应用大数据,也有成功案例,如大悦城。商户跟大悦城之间的交易关系使大悦城获得了所有交易数据。大悦城为此建立了POS系统、会员积分系统,将这两个系统整合起来以后形成大数据系统。大数据系统从每天540万条的交易数据开始,进行以预测销售为核心的商业分析。大数据系统通过这些交易数据,可以分析出商户的销售状况,同时能够做到提前60天预测出商品销售将会达到什么水平,再根据预测结果指导最终运用什么运营方法来进行经营支持。
在制造业领域,青岛红领也是一个著名的案例。主席、总理都曾前往该企业参观视察。青岛红领是一家服装企业,在过去十多年,积累了超过200万名顾客个性化定制的版型、款式、工艺和设计数据,推出国内首个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如定制西装,就是它生产销售的西装都是个性化的,每一件产品的款式、版型、工艺、设计数据,都是通过客户个人特别需求定制得来的。在红领的工厂里,生产流程高度标准化,每个工人都在电脑终端前在线工作,用流程化的工业生产手段进行定制化服务。红领现有西装上衣、衬衫、西裤三个定制化生产工厂,2800名工人,每天能够完成2000-2700件定制西装的生产。服装行业本来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何况定制需要更多的人工。红领的价值在哪里?在于它的设计流程完全是靠数据来进行,按照客户身材的各种数据量身定制。最绝的一点是它已经由一个加工生产商转变成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了,也就是说它不仅做服装,而且还给别的服装公司做软件解决方案。2014年上半年,33家服装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增速为-2.6%,净利润增速为-3.6%,整个行业景气低迷。相比之下,红领公司2014年生产、销售、利润都同比增长150%以上。2015年,红领集团互联网定制业务收入及净利润收入均同比增长超过100%,利润率达到25%以上。
从市场规模看,2015年媒体社交娱乐、基础电信、金融行业仍占据大数据IT产品市场的主要份额。其中媒体社交娱乐所占市场份额最高,对大数据有关产品的投资达44.3亿元,占市场总额的35.5%;基础电信和金融业有着对海量的数据资源与数据处理的需求,对大数据的投资规模紧随其后,分别为24.1亿元与22.7亿元。
从我国大数据行业应用的整体发展上看,大数据应用领域不断丰富,从互联网、电信、金融开始向医疗、交通、政府领域深入。未来三年媒体社交娱乐、电信、金融三大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仍然占据市场总额的60%以上。其中互联网企业作为大数据应用的先行者以及大数据服务的提供者,其对产品的投入将在大数据市场中保持较高份额。而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应用落地,医疗、交通和政府领域对大数据的投资力度将逐渐提升,投资增速将超过其他行业。其他行业未来也将持续投入大数据产品,实现自身产业的升级,其市场占比将保持稳定。
五、我国大数据发展展望
展望“十三五”,我国大数据产业将迎来高速增长期。
第一,大数据发展将呈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数据应用日益深入、投融资环境愈加完善等重要趋势;预测产业规模年均增长复合率将达到60%,产业结构进一步向服务化、平台化转变。
第二,大数据市场格局将呈现多样化的竞争态势。在数据采集领域,互联网企业将根据自身的优势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数据存储和交易领域,市场将呈现平台化的趋势,大型企业将占据一定的优势;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领域,市场将呈现多样化、定制化发展趋势,中小企业将成为市场主力;企业竞争形态将由单一竞争转变为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大数据生态圈竞争,就是消费者入口端和数据采集端的市场整合行为。如果通过企业并购把消费者入口扩展、整合了,客户信息资源更加完整了,大数据企业的生态圈也就更为完整。这也是一个一家独大的行为。
第三,政务和工业将成为大数据应用的热点领域。在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大浪潮和政府服务大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政府作为大数据的引领者,必当身体力行推动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政务大数据应用场景将日益丰富,应用也将更为高级。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文件,是推进工业制造信息化的规划指导文件。2016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指导意见》,将工业大数据上升到工业新基础的高度来加以认识。现在大数据将成为推动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并最终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工具,工业大数据应用是国家工信部等各部门的工作重点。
第四,大数据领域将成樽时竟刈⒌慕沟愫屯蹲嗜鹊悖创新创业企业将不断涌现。
第五,未来大数据技术将在采集端、分析端和应用端三个环节分层突破。在采集端,将呈现多源数据融合和运营化发展趋势。其中数据融合以社交数据、物联网数据等外部数据与企业内部数据融合拉通为重点;运营化是指通过长期采集积累海量数据资源的企业实现数据联合运营。在分析端,呈现处理实时化和高效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实时化是指针对网络视频化潮流,进一步强化对实时流数据的处理能力;高效化是指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企业采用云端处理API(应用程序界面)结合后台支撑,将使数据处理更加高效。在应用端,呈现智能化和云端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智能化是以机器学习作为核心,将实现对用户需求的自我理解和智能迭代;云端化是指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将促进大数据应用从企业应用市场迅速推广到个人消费者市场。
第六,大数据与互联网还有传统行业融合创新,将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爆发点。从大数据的市场需求和创新能力来说,到2020年,它们都将聚集于大数据平台、行业大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现在大数据基础软硬件的创新活力比较大,但是市场需求还没有完全激发起来,主要原因是受到数据资源流通交易环节的制约。大数据与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创新的爆发点,体现在服务、软件、硬件三个层面,其中软件和服务的市场份额占比将不断攀升。据预测,到2018年,硬件市场比重将是41.1%,软件市场比重为33.9%,服务占25%;软件和服务市场份额将会高于硬件市场,达到58%。此外,根据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地图调查问卷,35%的大数据企业认为行业大数据将是最具潜力的发展方面。
最后谈谈关于大数据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是以下六点。
一是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突破大数据关键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大部分基础技术本身都不受关注,因为人们一般都是想着怎么赚钱快一点,造成的后果就是我国底层技术不够,却都搞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去了。因此在发展大数据产业上要鼓励技术创新,底层技术创新尤其关键。
二是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的数据开放,带动数据资源开发共享。现在我国政务资源都是条块化管理的,弊端就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利益分割。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家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深度开展政务大数据应用,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三是研究制定大数据交易规则,完善数据资源流通的交易机制。大数据交易规则、机制在试点中要通过立法解决,实验区要勇于探索。
四是从金融环境、人才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环境等角度,实施优惠政策,促进大数据产业规模化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可以更多地参照高铁发展的成功经验。
此外,共召开国家大数据试验区交流、区块链开启价值互联网时代、数字安全与风险控制、数据共享与开放、人工智能等7大版块77场论坛;五场集聚各界大咖的高峰对话论坛;2017中国“十大黑科技”、大数据蓝皮书暨大数据发展指数、贵阳区块链联盟暨区块链技术蓝皮书等31场活动。
2016年《贵州省互联网发展报告》?
贵州省通信管理局日前的2016年《F州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当前贵州省互联网行业发展呈现出四个趋势与特点:一是网民规模快速增长,手机成为首选设备;二是农村地区网民占比较高;三是提速降费成效显著,网络覆盖日趋完善;四是网络娱乐类应用渗透水平较高,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有待推进。
截至2016年底,贵州省网民规模达到1524万,相比2015年增长178万,年增长率达13.2%;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3.2%,相比2015年增加4.8个百分点;贵州省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1400万,占贵州省总体网民的91.9%,手机上网比例已经远超台式机(63.1%)和笔记本电脑(33.8%),成为贵州省网民的首选上网设备。
曙光建设中国西部超算中心
由中科院、贵州省政府、贵州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联合主办的贵安超算中心项目签约仪式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会上隆重举行。
作为中国西部信息基础设施的重大工程,贵安超级计算中心由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与中科曙光共同建设。据中科曙光副总裁任京D介绍,贵安超算中心使用了“贵州芯”,将改变西部地区“超算洼地”的现状,对贵州乃至整个西部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廖飞表示,贵安超算中心将成为贵州省“黔灵计划”的重要支撑平台,有助于打造完整的人工智能综合生态。
中国天眼获“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