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成长记录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聚焦德育新课标的核心价值
主题班会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5年起,我们每一年的德育工作重头戏,就是坚持举办全市20个区县共同参与的主题班会课赛课活动,推动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的开展。借助德育新课标,成都市制定了“主题班会课评价标准”(见下表),我们在6个项目的设置和评价内容的确立上,准确地体现了德育新课标的核心价值。
7年来,我市主题班会课成绩斐然,加深了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生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成长为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推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先后出版了《我参与、我体验、我快乐――优秀主题班会课活动方案》《创新产生活力,活动促进发展――成都市中学主题班会课活动总结》等书籍,为新课程理念下德育课程的拓展与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加强多维角度的高度融合
1.“三好”与“新三好”评选相结合。进一步探索“新三好”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的导向,促进学生在校园、家庭、社会的文明礼仪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基础道德规范,让每一个孩子享有成功和自信,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2002年3月,成都市教育局出台了《中小学生礼仪常规》,提出学生在学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在家做好孩子的“新三好”要求,并在试点基础上,于2005年在全市广泛推行了争创“新三好”活动,2006年将“新三好”列为成都市中学生评选“三好”生的前置条件。2011年又进一步开展成都市中小学生“争创新三好・十星评选”活动,通过在中小学生中树立一批道德先进典型,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一、重点工作
1.实施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学前教育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公立幼儿园建设力度,提高公益化水平,进一步做好幼儿园布局规划,继续做好无证幼儿园综合整治工作。深入贯彻实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坚持科学保教方法,规范幼儿园课程开设,开发一批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游戏和其他活动资源,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2.推动德育体系建设。按照德育目标具体化,德育内容系统化,德育活动载体化,德育评价多元化的要求,构建我县德育体系。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2014年县“十佳班主任”评比活动。开展班主任专题培训,推广德育管理平台,积极开展班会课程化建设,组织德育系列主题活动。用好省编地方德育教材,高质量开发乡土教材。加强研究家校合作项目,形成一批示范辐射作用的家校合作项目学校,切实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阳光招生政策,完成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工作。调整优化校网布局,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协助做好均衡县创建工作。
4.引导普高课程改革。总结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和成果,引领和指导高中学校以特色课程体系及其运作机制建设为抓手,实现特色发展。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进一步规范高中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5.深化学校特色创建。开展学校特色创建评比活动,组织特色创建成果展示活动、努力打造“一校一品”的发展新格局。以乡学校为试点,探索留守儿童关爱方面的个性化管理模式。开展科技节活动,引导学生科技创新,扩大学生科技创新覆盖面。召开特色创建工作会议,总结推进特色创建工作。
6.实施阳光体艺工程。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学生体质常态化监测制度。推进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切实上好体育课。组织好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乒乓球、篮球、排球等联赛,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落到实处。组织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积极打造“合唱”品牌建设,开展各项艺术比赛和社团建设展示评选活动。
7.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室标准化建设,提高学校心理健康室覆盖率,实现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全覆盖,打造精品示范心理健康示范室,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8.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关注学生各方面成长经历和相关结果的客观记录,重点做好小学低年级学生成长记录,修订小学生成长记录册。有计划地适当降低小学低年级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开展课程建设专项检查,强化音体美课程建设的监督指导,深入落实“六个严格”、“六项制度”减负要求,加强对减负提质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9.落实爱心工程。落实学生资助工作,推进资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做好高中学生资助金发放工作和营养餐发放工作。做好特教随班就读工作。
10.优化城区小学晚托服务。以环山小学、城关镇中心小学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拓展课程,努力提供优质晚托服务,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二、说明事项
1.2014年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暨特色操评比展示活动在楚门中学举办,请楚门中学配合做好运动会相关筹备工作。请各校4月填报特色操参赛项目,教育局将审核公布参加展示项目。
2.学籍网即将全国联网,联网后每个学生只能有一个学籍号,请各学校务必认真做好学生学籍信息的清理确认工作。
3.2014年阳光招生工作将提前在6月基本结束,学校工作要作相应的调整。
4.市已公布《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规范》(已发文),请各校认真研究落实。
一、指导思想
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有利于引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长期、顺利地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发展;有利于改进传统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1、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2、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以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综合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即:道德与修养;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操作技能(信息技术)。测评等第道德与修养分A、P等、其他四项为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总评等第最高为5A),等第由所在学校确定。
3、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和领导
(1)市教体局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成员由普教科、教研室、体育科、招生办、电教馆、行风办等处室负责人和各学区办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普教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开展培训,及时处理群众的投诉、举报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
(2)初中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在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由学校校长、分管校长、有关年段组长、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以5—7人为宜,名单报市教体局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职责为负责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指导建立班级评定小组,处理评定过程中的问题;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咨询、监督;处理投诉和举报,对评定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3)班级成立评定小组。初中学校各毕业班要成立由班主任任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成员在本班的授课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对学生应有充分了解,同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一般以3—5人为宜。在评定工作正式开展前将小组名单向评定班级所有学生公布。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同意某教师作评定者,则需更换。
4、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1)准备工作。一要强化宣传,创设氛围。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意义、方法、措施和内容等,通过板报、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增进教师、学生与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评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二要抓好培训,确保质量。坚持不培训不参与的原则。学校要提前做好评价的培训工作,要通过培训班、专题会议、讲座、学习讨论等多种方法,对参与评价的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以及评价的纪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确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各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成长记录,收集和保存好各种有关原始资料,包括在各学期的获奖证书、创新成果、获奖作品等。三要建立制度,落实保障。首先是建立公示制度。通过适当途径向学生、家长、教师公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及时公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其次是建立诚信制度。参与学生素质评定、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必须是由公正处事、诚信待人、素质较高的人员参加。再是建立监督制度。接受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及新闻媒体等的监督,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违纪违章的单位或个人实行责任追究。
(2)评价操作。测评工作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定等相结合方式,参考学生初中三年的成长记录和学生自评、互评的相关结果,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概括。在制订评价实施细则时,对于“A”、“E”等的认定,应尽可能多采用操作性强的办法;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论的确定,要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于某一测试项目评定为“E”等有重大分歧的,应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研究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裁定。
(3)结果确认。学生的等级评定和综合性评语确定后,由班主任填写在《*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对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交学生本人确认签字并加盖校印,评价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以备审查。《*市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汇总表》一式三份,一份学校留底,一份交学区办,一份交市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时间安排
1、*年3月,《*市*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市*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指导方案》起草,并广泛征求意见。
2、*年4月,①正式发文并部署工作;②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教育;③各校召开有关会议,传达宣传《实施方案》和《指导方案》,并建立校级工作小组和班级评定小组,组织好针对性培训工作。
3、*年5月,完成各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评定工作并公示。
4、*年6月1日前,各校上报综合素质测评结果。
四、评价的具体标准和测试方法
(一)综合评语
1、评价内容
综合评语主要是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难以量化评价的内容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2、评价程序
班级组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其基本程序如下: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三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自我整体描述,撰写“自我描述性评语”,并由家长签字认可。
(2)同学互评。同班同学间以一定形式交叉认可“自我描述性评语”,然后由班级评定小组教师阅读、审核签字。
(3)教师评价。评定小组在学生自评互评和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初中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反映的情况,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讨论定格,然后由班主任主笔撰写综合评语。讨论定格一般分为突出、较好、一般。极个别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为对高一级学校负责,应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栏中予以如实说明,但所写内容事先须征得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最后,由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予以确认。
(二)测评等第
1、道德与修养
(1)测评内容:学生在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养成和表现,同时也应当根据初中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通过考核内容的调整,较好地体现学生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行为习惯、学会负责、团队精神、热心公益等方面的养成以及表现。
(2)测评方法:学校根据学生成长袋(或素质报告手册)记录的情况,既要突出当前学期的考核,也必须综合以往几个学期的考核结果,制定测评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3)等第确定:测评的基本结果为“A”,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测评结果为“P”:
①初中阶段有违法行为,被当地派出所记录在案的;
②初中阶段违反校纪校规,累计受到二次及上处分的;
③受到学校警告以上处分尚未撤销的。
2、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书法等)
(1)测评内容:音乐、美术和书法。音乐50分,美术50分(其中书法30分)。
(2)测评方法:由学校组织音乐、美术、书法测评(具体测评办法由学校自行制定),计三项总分。
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音乐类竞赛活动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团体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音乐测评可直接得50分;凡初中阶段参加*市级教育部门及以上现场美术(含书法)类比赛中获个人项目一等奖或获得浙江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B级、小B级证书的,美术(含书法)测评直接得50分(书法30分)。
(3)等第确定:按三项成绩,75分及以上的为A等,60-74分为P等,59分及以下的为E等。
3、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
(1)测评内容: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参照《*年*市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方案》(虞教体字[*]4号),体育平时成绩满分为15分;体质健康水平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满分为5分。(2)测评方法: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测试由各校按规定要求组织实施。
(3)等第确定:
①根据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水平成绩之和(满分为20分),20分为A等,19--12分为P等,11分及以下为E等。
②凡在2007年5月1日至*年4月30日期间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竞赛中,获得县级及以上比赛单项前六名或集体项目前六名的主力队员,或在初中阶段获国家体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三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称号的学生最终等第可直接定为A等。
③丧失运动能力的身体残疾的学生(凭残疾证)或因身体原因不适宜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凭县级医院证明)可免测,等级评定为P等。
4、探究与实践(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
(1)评价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实验操作。*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探究与实践项目测评,以实验操作测评为主。
(2)测评方法:实验操作测评由市教体局组织,结果呈现为等级制;
(3)等第确定:按实验操作测评成绩,17分及以上为A等,16.5—12.5分为P等,12分及以下为E等。
5、操作技能(信息技术)
(1)评价内容: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2)测评方法:参加省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
摘要:农村教育历来备受关注,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议。就农村教育教学而言,更是要受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地域环境等多方面影响。我们口口声声说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然而学校、家庭、社会不能形成教育合力,那么何谈实施课程改革,何谈推进素质教育,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就农村教学中存在一些倍感困惑的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初浅认识,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制约着农村学校前进的脚步,现归纳如下: 1 课程设置较偏多,造成课表编排困难 依照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表,小学一、二年级每周25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然而以下课程还需设置,其中国防教育课要求每学期保证10课时,基本达到隔周一节,消防教育课(每学期六课时)、法制教育课、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性教育课、安全教育课、生命教育课、心理发展课、班会课等等,这些课程大部分要求体现在课程表上,这样把学校的总课程表弄得很满,学校认为这些课程的设置的确对育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应考虑学校的课表安排和教师的教案编写,使之既合理编排,又能完成教学任务。这应引起足够重视。 2 音体美英专职教师少,造成学校难以开足或开齐 农村学校为使各校各校能开足开齐课程,提出跨校任课方案,音体美课程现在各校能正常上或克服困难上的也不多,虽积极地创造条件鼓励非专业教师参加音体美教师培训,但仍不能彻底解决实际问题,音乐和美术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最后音体美只能是一首歌、一个球、一幅画。英语科目,仍不能全面铺开,因专业英语教师少,培养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的确影响小学生的学习英语,这必将给小学生到初中学习英语造成一定影响,学生间英语基础不等,差距悬殊。 3 教师工作负担较重,造成备课与讲课脱节现象 一般看来,村小教师十分轻闲,因为条件简陋,学生较少,实际并非如此,村小教师基本上是“拳打脚踢”,绝大部分科目融为一身,要编写教案还要批改作业,尤其语文作业较多。语文作业包括生字本、生词本、作文本(三~六年级)、小语整改作业(听记本、积累本、读书笔记、小练笔、日记本),教师批改作业的同时还要应“时”开展各种活动,做好各种活动记录。(第二课堂活动、学科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班会、主题队会等等)教师自身业务还有一些,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册,按时进行章测并算出等级分,当然这些工作是在课间完成的。工作量过大,造成教师突击完成备课教案的编写,甚至为写而写,而不是为教而写,失去了教案应有的作用,达不到备课教案和实际授课的有效结合,部分教师形成了备与讲的脱节现象,这是值得关注的。 4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矛盾困扰着一线教师 我们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呼吁,一直在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是轰轰烈烈地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抓应试教育,都不肯放松教学成绩而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局、教研室近几年里强调评价学生不能单纯从学生成绩看,评估教师工作,不单从教师教学成绩看,这种做法确实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学校的监控措施有许多盲区,不便操作,不好把握,农村学校要考虑校情、师情、生情,所以如何进行有效衔接,有效转变值得探讨。 5 教研与教学脱节 教研与教学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对教研存在误区。一是认为搞科研是专家们的专利,而普通教师的本份就是教好书。搞科研写论文是做给人家看的,是名利工程,只有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二是认为教学就是上课,而教研就是上一节优质课或听一节示范课,活动一开始轰轰烈烈,全面参与,等活动一结束,教研便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参与者成表演者,听课者成观众。三是“研”的成效慢,而“严”的见效快。尽管不少学校也认识到教研的重要性,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对老师的评价,往往是唯成绩是举,农村家长更是这样认为,考试成绩好能一俊遮百丑,所以,许多一线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备课与批改作业等环节上,“研”就慢慢荒废了。 6 学生活动少,活动效果不佳 受农村自然环境的限制和村小办学条件的制约,体育活动器材、科学教具及其它教学辅助用品、少先队活动设施都不够齐全,致使学生活动较少,活动育人效果不明显,虽反复要求各校要创造性运用现有条件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但学校条件有限,已达到最大限度,这就形成了尴尬的两难境地。 7 农村家长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起,家庭经济情况好坏不一,对学生学习的关心程度更是大相径庭。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影
[1] [2]
子”。但农村很多家长到校后经常这样说:“我们什么也不懂,家里农活又多……”“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你看着办就行。”“孩子我也辅导不了,我都不会,你说怎么办……”这种一推了事的家长也的确大有人在,现在农村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环境对他们个性品质及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办好家长学校,如何提高农村家长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工作教学为主,学校要本着一切工作为教学工作服务为原则,工作虽千头方绪,却要始终把握教育教学这一主线,虽农村教育教学有一些问题和困惑,但也要攻艰克难,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妥善去处理,合理来摆布,如施行集中办学,使教学资源达到整合,师资力量达到均衡,活动设施达到共享,这样学生活动会丰富多彩,育人效果定会达到最佳状态,从而给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 文章屋在线:wzk.co
一、整体规划德育目标,明确德育管理方向
1.分年段细化德育目标
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蓝本,确定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学校德育总目标,并根据各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其进一步细化。其中,七年级着重抓好常规训练和文明礼仪教育,做好中学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迈好中学第一步;八年级强化班级管理,注意防止学生两极分化,抓好青春期教育;九年级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毕业指导工作。各班参照学校德育工作总目标和各年段分目标,定向导航,找准工作重点,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按年度规划德育主题
2007学年新一届班子成立之际,学校就制订了五年发展规划,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如2007学年为行为规范年,学校力求“以美的教育塑造现代文化人”,规范师生行为、规范课程设置、规范作息时间、规范考试评价、规范教研制度、规范教辅资料管理。通过“六个规范”的实施,师生能以规范的行为工作和学习,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则围绕主题,结合短期安排,一个阶段突出一个重点,一步步落实,形成常态。
无论是年段目标还是年度主题,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都是贯穿始终的,这使得学校德育管理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德育管理实效
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是达成工作目标的有力保障,是计划得以实施的前提。学校在德育管理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如《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文明班量化评比方案》《文明宿舍评比办法》《先进班集体评比方案》《大课间管理制度》等,成立了学生会和自管会,实施了班级值周制度,使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发挥。
1.成立学生会和自管会
“永新中学学生会”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学生组织。学生会设有办公室、学习部、生活部、文娱部、宣传部和外联部等,其主要任务是配合团委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几年来,学生会大胆选拔干部,培养新生力量,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肯定。
午休、就餐、课外活动等非教学时间的管理,一直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难点,为了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学校成立了“永新中学自管会”,分设秘书处、操检部、卫检部、纪检部、文明督导部和宿管部六个部门,各部门在政教处和团委的领导下,对全校学生的两操、卫生、纪律、行为习惯、宿舍等进行检查、督促、评比。
这两个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以来,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使全体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实施班级值周制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实行了班级值周制度。政教处每周安排一个值周班,由班主任和班长组织,全班学生承担学校八个岗位的管理工作,分别是门卫值勤、早读晚修纪律评分、午休纪律评分、教室卫生评分、公共区卫生评分、大课间活动监督、食堂纪律监督和宿舍纪律监督,协助当天值日教师和自管会开展工作。班级值周制度实施以来,学生由被动管理变主动管理,班风校风明显好转。
3.完善班级日常管理制度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学校不断完善班级日常管理制度,以《文明班量化评比方案》为指南,扎实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首先,学校请全体学生参与《永新中学教师“十要”》和《永新中学学生“十不”》的制订,制定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建议,充分体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展示了自主管理的能力。“十要”“十不”对师生仪表、举止、服饰、谈吐等作了具体要求,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很多学生改掉了陋习,行为文明,说话有礼。其次,以评选“文明之星”为契机,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每月评出年级、学校“文明之星”,通过专栏展示,树立典型,教育全体学生,有效推动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再次,编制《学生成长记录册》,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每月总结一次,形成反馈意见。《学生成长记录册》成为了学生、老师、家长沟通的纽带。
三、丰富德育活动形式,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1.特色发展,一班一亮点
学校重抓班级文化建设,管理中倡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德育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学校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个性化班级管理。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提升道德感、责任感,着力打造班级德育工作一班一亮点。例如八(2)班班主任吴桂英是心理学专业教师,她在班级工作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向学生广泛征集讲座主题,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心理咨询,效果良好,学生更是因为自己的建议被老师采纳而尝到了当家作主的甜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八(2)班的亮点。
2.搭建平台,活动促养成
学校始终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创造条件,使各大主题活动成为工作的常规,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校以“爱国,诚信,知礼,守法”为主轴,坚持每年办好科技文化节、趣味运动会、班际篮球赛、拔河比赛、书画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以为小书柜捐书带动读书活动,以为贫困生捐款带动关爱他人教育活动,以召开家长会带动感恩活动的开展。
学校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开展了礼仪常规教育系列活动,通过调查走访、自主学习、角色体验、“文明之星”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提升感悟,提高道德素养,在活动中养成习惯,使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学校还坚持利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每周晨会和班会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坚持不懈形成制度。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有机载体。学校通过调查分析,结合自身实际,积极采纳广大师生的合理建议,开设了多个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合唱队、舞蹈队、心理辅导室、书画兴趣小组、四驱车兴趣小组、文学社已成为学生心灵的乐园。在社团中,学生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活动,培养了自主管理的能力和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