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视频教学语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合理引进,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利用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较多的中外名著节选。一般来说,品读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品味语言对故事情节、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矛盾冲突、环境描写有所认识,把握并体味小说的意蕴与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文字解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性解读,即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加深理解。
2.利用影视作品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素材
影视作品作为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机部分,备受学生的关注。写作课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这一资源,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把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细节的叙事技巧及结构的章法都可以借鉴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如果我们的作文能在这“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换角度”几方面考虑,一定会打动人心。生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也是他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可引导学生写影视评论文章等。
3.利用影视作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影视艺术是一种语言性很强的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走向他们所喜爱的影视作品,甚至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争辩,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确立话题时,应考虑到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以便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
4.利用影视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影视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艺术质量方面存在着优势。如《开国大典》、《任长霞》、《亮剑》、《英雄》、《十八岁的天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导中学生观看、欣赏、读解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好的影视作品是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引向无限广阔的审美鉴赏的天地。
二、消极影响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项基本功,如果过度引用影视资源,忽视学生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那么语文课就变成了单纯意义上的影视欣赏课。一节课中如果引入的影视资源过多,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全部集中在屏幕上,完全没有精力再去体会文本的深层意义。
另外,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会受到极大限制。文学语言本身形象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它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要远远比直观的影视广阔得多,丰富得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产生丰富多样的理解,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方式,对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和行为个性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但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文字面前没有形成对文字的感觉,即语感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尤其在诗歌的讲授上,这一弊病就表现得较为突出。诗歌是用精炼语言去表现丰富内容的,这种内容是需要自己去体会、添加的,如果用图画去讲解诗歌,学生对图画一览无余,对含蓄美的诗歌失去自己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就会缩小。因此,展示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
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获取经济利益,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厌学、出走、比阔、赌博、暴力等内容,对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对一些格调不高的、有害的影视作品,可结合语文课进行影视欣赏指导。可开设影视艺术讲座,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三、教师要适时适度用好影视作品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影视作品适时适度的利用,将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
1.引入影视资源要注意实效性原则
面对着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教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影视资源用在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上,不能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只有所选的影视资源符合教学要求,与学生的经验契合,才能引导他们采用审美批判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作品。
2.文本与影视作品对比研究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拼音教学是重点,学习拼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小学生打好拼音基础,学会拼音,才能顺利完成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内容。由于小学生在识记拼音时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对一些拼音的读法、写法产生混淆,为了提高拼音教学效果,笔者建议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一、结合多媒体,实施生动直观的拼音教学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初学拼音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为了能够提供直观的教学内容,让小学生积极地进行拼音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当前多媒体设备的优势,构建多媒体化的教学课堂。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从网上搜集下载一些有关拼音教学的小动画,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利用动画片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时,就用到了《蓝猫学拼音》这部教学动画片,截取了其中一些有趣的教学片段,配合正常课堂教学,发挥出了较好的作用。小学生在看到视频时,会不自觉地跟着蓝猫读拼音,还会学扮小猫的样子,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二、结合儿歌,实施有节奏、有韵律的拼音教学
为了让拼音的一些规律更好记忆,儿歌教学一直是拼音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具有节奏性、韵律性的特点,学生容易记忆。拼音儿歌有很多种,有的是专门为了记忆单个韵母而创作的儿歌,比如,在教学拼音韵母“弧o、e、i、u、ü”时,这些韵母都可以直接标注字音,可以利用儿歌的方式来记忆韵母的读音。如“唬嘴巴张大啊啊啊”、“o,公鸡打鸣喔喔喔”、“u,火车鸣笛呜呜呜”。教学声母时可以利用形象化的儿歌,如“小拐棍fff,小椅子hhh”。有的是为了记忆一些特殊的拼音用法而创作的儿歌,比如,在教学“ü”这一韵母拼音标注时,必须要让学生记忆清楚其与声母“j、q、x”之间的特殊关系,明确“ü”在和“j、q、x”组合时要去掉两点,变成“u”的写法,但发音仍为“ü”。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儿歌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小鱼碰到j、q、x,摘下墨镜打招呼,去掉两点还念yu”。
三、结合游戏,实施游戏化趣味性的拼音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而游戏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拼音学习的游戏设计比较简单,将拼音学习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环境中找类似拼音字母的物品。还可以结合拼音教学资源中的“找字母”游戏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找出拼音字母,然后还可以让学生用找到的拼音字母来拼成完整的字音。从声母和韵母搭配的角度来看,教师还可以直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组扮演不同的声母,一组扮演不同的韵母,声母和韵母自由组合,让学生自己分析这样组合对不对,如何读。通过这些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小学生能够快速地学好拼音,打好基础。
四、结合卡片,实施图形拼音记忆的有效教学
对于拼音的学习和复习来说,教师还可以利用一种较为传统的卡片式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拼音教学卡片都是有正反两面,正面是拼音字母,反面是与拼音字母能够联系起来的图片,比如发音口型图片、同音事物的图片(如,j的反面是一只小鸡)、相联系的汉字图片等。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来形成互动教学,采用图片的反面作为提示,让学生进行联系记忆,从而实现拼音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简便,能够随时用来进行提问,能够随机进行应用,在课堂上操作起来简单,教师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拼音初期教学的常用方式。
五、字音结合,实现拼音汉字的同步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后,还可以利用拼音和汉字的结合教学来巩固学生在拼音方面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低年级的教材文章是进行拼音标注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阅读之前先拼读拼音,将所有的字词拼一遍,再进行朗读。另外,在学生遇到不认识的、不会读的字词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一起查字典,将查到的字的拼音标注在字上,并自行识读拼音,再由教师进行检查和纠正。通过字音结合教学的方式,学生在拼音能力方面能够获得更快的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教师必须做好各种教学准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拼音学习课堂,使拼音教学简单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的读法和用法,从而打好语文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学语文叙事作品 第一人称视角 第三人称视角 视角的综合
叙事视角又称观察点、叙事视点、叙事聚焦,是叙述者观察故事的角度[1]。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将叙事视角分为外视角和内视角,外视角又称全知视角,是一种无所不知的视角;内视角又分为固定内视角、不定内视角和多重内视角[2]。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知识短文《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则将叙事视角分为第一人称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第一人称视角是有限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又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3]。由于第二人称视角存在争议[4],笔者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语文》(七年级至九年级)(以下简称《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叙事作品为例,分析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叙事视角的运用: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视角的综合。
一、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第一人称视角的运用
《高中语文》(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认摘 要: 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叙事视角的运用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视角的综合。第一人称视角都是有限视角,可分为童年视角和主人公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分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视角的综合分为视角的交替、视角的叠合和视角的结合。
关键词: 中学语文叙事作品 第一人称视角 第三人称视角 视角的综合为第一人称视角都是有限视角,真实而有感染力,下面仅以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为例略作分析[5]。笔者认为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并非对事件的全面交代,只是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故称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结合《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中的叙事作品,中学语文叙事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可以分为童年视角和主人公视角两种方式。
其一,中学语文叙事作品中的童年视角。童年视角是指以童年经验看待外界事物,它单纯洁净,对外界事物充满感情,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正如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所说:“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6]童年视角可以描写“我”的童年快乐生活,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及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等作品都运用了童年视角,表现了童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社戏》重点回忆了“我”童年时期和小伙伴们在江南水乡看戏的快乐生活:“我”和双喜、阿发等十几个少年一起划船到赵庄,在路上将船划得飞快,在远处看戏台上打仗,看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上鞭打,看老旦在台上踱来踱去地唱,“我们”看戏回村时意犹未尽,又跳到岸上偷田里的罗汉豆吃。
童年视角可以以“我”的童年眼光刻画其他主人公,如魏巍的《我的老师》、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鲁迅的《孔乙己》、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等都以“我”的童年眼光描绘其他主人公。《我的老师》从“我”的童年角度描绘了“我”小学时蔡芸芝先生教导我们的场景,这些记忆片段从“我”的角度刻画了蔡老师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蔡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其二,中学语文叙事作品中的主人公视角。主人公视角可以重点刻画“我”的心灵成长,如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最后一课》、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作品。《背影》中的“我”作为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在坐火车北上读书之前,对“我”的父亲和脚夫讲价钱、嘱“我”路上小心、夜里不要受凉等感到不悦,觉得父亲说话唆,做事不漂亮;可是在父亲不顾年老体胖,蹒跚地跨过铁道,艰难地攀上月台给“我”买橘子时,“我”禁不住受到感动,深深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慈爱。
主人公视角可以将“我”作为主人公之一,与其他人物性格构成映衬关系,试以茹志鹃的《百合花》为例。《百合花》中的“我”是小战士和新媳妇这两位人物的联络人:“我”主动要求到前线服务,与小战士是同乡,这将“我”与小战士联系;“我”向农村新媳妇借被子,与新媳妇一起在包扎所工作,这将“我”与新媳妇联系。“我”与小战士和农村媳妇的性格形成映衬关系:“我”与小战士一样觉悟较高,但作为女工作人员比小战士容易做新媳妇的工作;“我”与新媳妇都是女性,都被未婚小战士的牺牲深受感动。
二、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第三人称视角的运用
《高中语文》(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中认为第三人称叙事可以是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它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景式地表现生活,如《边城》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但论述不够详细[7]。笔者以《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中的叙事作品为例,同样将中学语文叙事作品中的第三人称视角分为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进行更详细的论述。
其一,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从多个角度叙事,可以自由移动位置;可以纵观前后,也可以环顾四周;可以俯瞰纷繁复杂的群体生活,也可以窥视各类人物的心理活动[8]。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沈从文的《边城》、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吴承恩的《西游》、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都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范进中举》刻画了范进本人和胡屠户、邻居和张乡绅等人在其中举前后的不同表现:范进在中举前备受岳父胡屠户羞辱和社会歧视,因而在中举后因极度高兴而发疯;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骂他“尖嘴猴腮”,在其中举后称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视角灵活,生动描绘了封建社会末期江南地区广泛丰富的社会生活,讥讽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范进本人的毒害和对社会关系的扭曲。
《边城(节选)》描绘了边城的自然山水和社会风俗习惯,如端午的划龙舟比赛、民风的重义轻利;叙述了翠翠和船总的二儿子傩送巧遇而对他萌生爱意的心理,交代了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与翠翠的相见,翠翠的祖父对天保的好感。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视角多变,社会内容丰富:既洋溢着湘西地区浓郁的风土人情气息,又刻画了翠翠的祖父的重义达观,还细致描绘了女主人公翠翠对船总的二儿傩送的感情,具有丰富的社会和人文内涵。
其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第三人称限制视角通过“他”的视角了解外部事件,以符合“他”的身份与其他人物交往,对其他人物进行猜度和臆测[9]。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秦文君的《伟人细胞》、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契诃夫的《变色龙》等作品都运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观察贾府的环境和人物,通过林黛玉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既交代了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又写出了林黛玉的知书识礼和小心谨慎,还初步刻画了林黛玉、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热爱生命》从“他”的角度刻画了“他”与一条病狼进行生死搏斗的过程:“他”饥饿难忍,两天没有吃东西,只能靠摘沼泽地的浆果和灯芯草为生,而且身体受伤,可是在途中却遇到了一条想吃掉他的病狼。他一路跌跌栽栽地走着,与病狼比赛谁能坚持到最后;他用全身的重量压在了狼的身上,用嘴咬破狼的咽喉,终于异常艰难战胜了这条病狼。小说以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描绘了“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行动和心理,表现了“他”的坚持、忍耐和生命力的顽强。
三、中学语文叙事作品视角的综合运用
叙事作品的叙事视角可以采用某一单一视角,也可以通过转换视角综合运用多种视角。视角的综合运用可以加快文学作品叙事的节奏,丰富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表现更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化文学作品的主题,正如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所说:“一个小说家可以更换他的角度,如果结果是成功的话。”[10]《高中语文》(必修二)《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中认为叙事作品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视角,如《祝福》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结合,《最后的常春藤叶》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结合,但语焉未详[11]。笔者以《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叙事作品为例,将中学语文叙事作品视角的综合运用分为视角的交替、视角的叠合和视角的结合三种方式。
其一,视角的交替。视角的交替是指叙事作品交替运用多种类型的视角,如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薛涛的《黄纱巾》、泰格特的《窗》、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等作品都运用了视角的交替。《我们家的男子汉》交替写“我”对“我们家的男子汉”、“他”的教导及“他”越来越独立的生活:作为孩子的“他”不爱吃青菜,“我”说不吃青菜会死,“他”便吃青菜;“他”要自己独立买东西,“我”悄悄跟随着“他”,“他”发现了便示意“我”回去;“他”要与“他”外婆一起去安徽,但火车很拥挤,“我”把“他”抱起来,“他”抓住窗口边旅客的一双手跳进车厢。小说通过交替运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他”,加快叙事节奏,将“他”的成长表现得富有动态感和生活情趣。《黄纱巾》交替运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女孩“她”和卖纱巾的中年人“他”,小说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她”和“他”交替运用,叙事节奏明快,表现了女孩的懂事和卖纱巾的中年人的美好情怀。
其二,视角的叠合。视角的叠合是指叙事作品将指称不同对象的同类视角结合,如黄飞的《甜甜的泥土》和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等作品运用了视角的叠合。《甜甜的泥土》将两个不同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她”和“他”叠合:小说前半部分的“她”是“他”的x异生母,“她”把一包包裹得很紧还带着体温的糖交给传达室的老头,让传达室的老头转交给她的儿子王小亮,表现了“她”对儿子的爱;小说后半部分的“他”是“她”的儿子王小亮,“他”接到传达室老头送来的糖后,将糖发给老师和同学们吃,可是又害怕还没有吃完的糖被父亲和后母发现。小说将两个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她”和“他”叠合,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深思离异家庭父母与子女的“爱”的问题:生母“她”关心“他”,可是却不能与“他”在一起;父亲和后母与“他”在一起,可是却不关心“他”。《一个人的遭遇》将两个不同的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叠合,使小说产生复调的效果,表现了苏联人民在战争期间遭受的巨大灾难和在艰难生活中对未来的希望。
其三,视角的结合。视角的结合是指叙事作品将不同类型的视角结合,如鲁迅的《祝福》、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和比尔博姆的《送行》等作品运用了视角的结合。《祝福》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和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结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描写了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对祥林嫂的“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问题无法回答,小说主体部分则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小说将两种视角相结合,表明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和个人不觉悟的双重悲剧,而且通过“我”对祥林嫂命运的无能为力暗示具有启蒙意识的知识分子与民众的隔膜。《品质》将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我”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他”相结合,结尾通过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他”指出格拉斯兄弟失败的原因。小说将两种视角相结合,表达了“我”对资本主义不择手段竞争的反思和对格拉斯兄弟的深深同情。
叙事视角是叙事作品的重要技巧之一,正如美国小说家路伯克所说:“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观察点问题――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支配。”[12]通过分析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叙事视角的运用,可以加深对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理解,更好地体会中学语文叙事作品的艺术技巧,还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益的启示,使学生的写作新颖别致而又简洁含蓄。
参考文献:
[1][8][9]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9,19,27.
[2][法]热奈特,著.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5][7][11]丁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59.
[4]刘锡庆.写作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58.
[6][苏]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著.戴骢,译.金蔷薇[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2.
一、把握意象,感知形象
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应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去感知诗作的外观形式和诗作描绘的形象美。
1、重视注释,了解背景。古诗大都是“因物兴感”“托物言志”,许多诗无不打上诗人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的烙印。诗人的身世际遇和时代背景与诗作的思想、内容相比而言,虽属一些外在的东西,但课前预习时不让学生首先去感知、了解,那么在讲课中就很难让学生知道诗中蕴藏着诗人的某种情感,也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诗作的精神实质,这样教学的效果就不会很好。
2、勾取意象,品读形象。众所周知,咏物诗主要是借对自然客观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诗人某种情感的,要让学生更准确、深刻地领会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课前预习时,老师应有艺术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首先对诗歌的意象进行审美感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讲解分析,这样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授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这首诗时,老师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时,为了让他们感知诗歌所描绘的形象美,有意识地设计这样两个思考题:1、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多少种晚秋有代表性的景物?2、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课前就调动学生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去感受诗歌画面的景物,有启发他们通过想象进入诗歌画面的景物,有启发他们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世术境界,从而为深入了解和把握诗歌的深刻思想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3、领悟体味,品味韵美。同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一样,诗歌也是以语言作为媒介来塑形象、抒发感情的。鉴赏者不仅要以视觉、听觉等审美感官对诗歌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审美感知和想象力。感知诗歌的词语、韵律等凝固的外在形式,并把它们转化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从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主观情感。如教授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在课前预习时,老师就可以布置学生在查阅字典、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反诵读课文,引导他们感知这首诗的语言、韵律上的鲜明特色,让他们从这首诗参差错落、自由灵活的句式、和谐婉转的韵律中,初步体会和想象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这样在讲课时教师再加上点拨,学生自然很快就能把握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巧抓“诗眼探寻意蕴”
“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递主旨的字句,读透“诗眼”,能较好地把握诗的中心和领会诗人的情感,所谓“诗眼,即一句诗中最能概括全诗要义、最传神的一个字。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字。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去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幕空潭曲,安禅制毒龙。”颈联中的“诗眼”是“咽”和“冷”二字。“咽”字写出流泉经过高峻的山石发出清幽、寂静的意境,与诗人远离世俗、追求清净的思想感情相谐和。所以,我们在品味诗歌时,都会引导生去抓诗歌中的“诗眼”。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悟
【关键词】新闻视频 英语教学 策略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英语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瓶颈。很多高校开始结合素质教育理念,对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体制以及教育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改革要求,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比如对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应用,使得英语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新闻视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材,但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英语新闻视频的教学实践作用,对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掌握英语新闻视频的特点,了解英语新闻视频的实践意义,将英语新闻视频作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新闻视频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
一、新闻视频与高校英语教学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各种新闻视频的应用,指的是对各种英语视频进行利用。英语新闻视频是各种新闻内容以一种视频、动画展示出来的结果,英语新闻视频的本质是新闻报道,因此具有一般新闻的基本特征。英语新闻视频承载了大量的新闻信息,以一种通俗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具体说来,英语新闻视频有几个特征。第一,信息准确,准确是新闻视频的一个基础,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由于新闻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要满足准确的原则,绝不能给群众提供虚假的新闻信息,以免对大众造成一定的舆论误导,只有准确无误的新闻,才能对整个新闻意思进行正确地展示。第二,精炼,太过冗长的新闻有可能会导致观众的厌恶,利用简短的视频画面结合文字,对新闻的内容进行提炼和展示,就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好的观影效果,在明白新闻内容的大致情况的基础上,不会有太过复杂的体验感。从整体上看,英语新闻视频在语言和词汇的使用上不会太过华丽,使用一些信息量较大的平实的语言即可。在利用英语新闻视频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要对英语新闻视频的语言结构特点进行了解,从而能够抓住新闻的关键点,与教学过程进行有机集合。另外,由于新闻视频的时长一般都比较短,不像电视剧或者电影一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英语新闻视频的内容也相对简单一些,很多英语新闻视频都会使用最精炼的消息给大众传递最多的信息量。
新闻视频的播放是对各种信息进行传递的过程,严格说来,生活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被当做新闻,英语新闻视频相对于报纸上的新闻,其画面感更强,可以给人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新闻视频中油很多可以被当做教育素材的东西,当前很多英语新闻视频中都涉及了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新闻视频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听力教学上,同时,有的新闻视频的文字材料也可以出现在网络上,将这些新闻的文字版本下载下来,也可以当做学生阅读训练的素材。
二、新闻视频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结合英语新闻视频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一般都只是利用一些比较常见的教材进行教学,对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比较少,很少有教师会将我们生活中的新闻当做教育素材进行教学。新闻视频中的信息一般都是最新的,应用这些内容,可以使得教育的时效性有所提高。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明确现代化教育理念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将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发力点,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肯定,以学生的利益和发展为根本,加强对各种新的教育资源的应用。英语新闻视频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英语新闻视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新闻视频的内容,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利用新闻视频提高自己的听力能力,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各种英语词汇的利用,积极引导学生从英语新闻视频中挖掘出更多有助于自身学习能力提升的因素。在改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重点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英语新闻视频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了解英语新闻视频在英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英语教学面临的环境形势,从而能够提高对英语新闻视频的认知程度。另外英语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新闻敏感度,从而能够在课堂上找到合适的时机运用英语新闻视频材料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从传统的英语课堂中转移到现代化课堂教育中来,能够利用新闻视频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2.拓展英语新闻视频教材资源收集的范围。英语新闻视频的累积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没有相应的材料作为储备,则很难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学生也很难提高自己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新闻视频教学,各种新闻视频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积累新闻视频素材,应该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各种新闻视频素材的发现,在英语新闻视频收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点,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学生对英语新闻视频的兴趣程度的调查,尽量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新闻作为教材,循序渐进的引入多种类型的英语新闻视频,提高学生对英语新闻视频的接受程度。比如有的学生对一些娱乐性和社会性的新闻比较感兴趣,对一些时政类消息或者科教类消息的兴趣度不高,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先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出发,让学生对这种教材产生一种习惯的感觉,然后才能渐渐融入一些其他类型的新闻视频。对于各种英语新闻视频教材,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整理一些与所教课程相关的新闻内容,在教学课堂上对各种新闻视频素材进行相应地介绍,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利用新闻视频素材进行教学。在对各种新闻视频素材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采用汉语和英语结合的方式,可以先用汉语介绍,再用英语介绍,使得学生对各种新闻视频素材的印象有所加深。此外,在搜集到各种英语新闻视频素材之后,还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英语新闻视频的观看和理解,不要只是局限于对新闻视频的内容进行大致浏览,而是要学会从各种视频新闻中学到更多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关于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社会动态等,都是新闻视频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学习的东西。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观看各种新闻视频之后对新闻的主旨进行概括、写出相应的感受、对新闻中自己所学到的新词汇进行归纳和汇总,使得学生可以在观看新闻视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利用新闻视频改变传统的作业设置模式,根据英语新闻视频布置综合性。融入英语新闻视频教材之后,教师也应该相应地对英语作业进行改革,使得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比如在英语新闻视频教学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不同的小组找到新闻主题,在校园中进行新闻拍摄,在拍摄校园英语新闻视频中,学生可以对校园内的各种比赛、学生活动进行展示,并且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从英语中学到的关于新闻制作的要点得到有效的应用,也能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书面语言的使用能力,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在英语新闻视频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新闻的主题创作另外的新闻内容,可以是消息类、评论类等各种类型的新闻消息,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在作业中。
4.利用新闻视频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学生的听力能力的培养,新闻视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素材。在利用新闻视频对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行训练时,在课堂上和课后都应该要进行。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加深对各种新闻视频内容的理解。在课后,学生也应该要利用各种新闻视频进行自学。可以在课后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听的英语新闻视频进行重复收听,也可以找一些新的英语新闻视频材料进行听力训练,按照上述方法对自己的语音问题进行纠正,对自己不懂的词汇进行理解,从而全面提高自己英语听力理解能力。为了获得更多的新闻视频资料,学生可以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利用,比如当前很多网络平台上都有相应的应用新闻视频资料,学生可以选择在线收听,也可以选择下载保存,以便随时随地进行收听,进而提高自己的英语语感,提高自己对英语新闻的理解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新闻视频是一种很新颖的教学资料,对于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英语理解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帮助。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应该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各种类型的英语新闻视频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董少华.网络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闻战线.2014(11).
[2]厉国刚.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的角色[J].新闻界.2014(07).
[3]黄朝恒,梅森.试论英语新闻教学对英语文化传播的作用[J].中国报业.2012(04).
[4]臧燕阳.英语新闻词汇的文体特征[J].新闻爱好者.2011(10).
[5]林晓韵.电视英语新闻的翻译探析[J].东南传播.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