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教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标 古诗词 教学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时展的要求下实施和颁布的。新课标指出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语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论发展下提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充满活力而又多元化的语文课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作为我国的一名公民应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小学语文是普及文化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汉语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文化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小学语文强调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同时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古诗的特点
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人物为主的;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它又可以分为写景和写意两大类,但不少古诗既写景又写意,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音乐美,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形美,是指形式美与形象美。
三、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含蓄精炼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丰富诚挚的情感,成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不仅能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状态及古人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在古诗中领悟到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⑴创设意境,感知诗意之美
古诗是诗人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下即兴地抒发,而此种感情往往是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而产生的,然后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一把金钥匙,而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联系。如果在教学中把意蕴含蓄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听觉中的“声”,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古诗中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⑵赏词句,品味语言之美
古诗讲求“炼字”,其简洁精炼的语言含蓄深沉,使人时常回味。只有引导学生弄懂诗句中字、词的真实含义,揣摩出其精妙之处,他们才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也才能真正品味出诗的韵味来。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每首古诗时应当先让他们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进行讨论、交流,弄懂词义,理清诗句的意思。不过,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有些呆板,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无味。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反复琢磨,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⑶启迪想象,感悟表达之美
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所以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去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切身感受诗的意蕴,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显然,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尽管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正是知识的旺盛期,但也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塞,以为越多越好。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 徐国芹. 探索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 127-128
[2] 李志坚. 中小学数字电视教材后期制作方法初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学
1引言
近几年,随着课改不断地普遍化和大众化,绝大部分地区已经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渐转换成素质教育,在这过程中,情感教学的地位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情感教学不仅仅在学生的学习上充当了先行官,也很好的将知识情感和学生认知情感有效结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
2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从大的角度上来看,情感是区别于人与动物的最大的不同,情感是人类发展5000年的文明结晶,是我们不断进化、不断突破思维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的角度上来看,情感又是情感教学,乃至教学最根本的方法和路径,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小学时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洗礼的神圣的教学环境,小学又是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最初增加和学习认知的地方,所以采用情感教学方式在小学中能吸引其学习欲望,这种方法是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能更好的接受知识,并让孩子们感同身受的体会语文乐趣。
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传统教学中,语文的教学是单调的,是平白无味的,缺少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往往最终导致整个课堂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下却鸦雀无声。相比之下,情感教学在语文中的作用就很好的改善了这个情况,情境教学的课堂上,这种教育方式将学生和语文知识、故事联系到一起,深深的吸引了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传统的被动性,同时这种方式也助于学生对整个语文知识的把握,因为在其深入其中的过程上,也将他们自己和知识情境连为一体,起到了学以致用的精髓。所以这种新型的语文教育方式,应该得到教育学者的足够重视。
3情感教学应秉承的方法和路径
第一、建造良好的创设情景环境和意境。情感教学中,如何设置情景是关键,老师作为实现语文情景教学的首要因素,应该发挥自身最大的硬件条件,为教学提供良好的设施,更深的发觉授课内容的感情氛围,充分利用情景布置的环节烘托这种感情,这样方能在意境上吸引学生求知的欲望。在这些方面,作为教育者,特别是面对祖国年少的花朵,应当坚持以情感教育为主,本着以投入热情、真实的情感去言传身教,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大多数文章都为名家名篇,文章本身就融合作者太多的感情和感悟,这些思想中心是文章的精华,我们就要积极准备,加强环境感染力,丰富语言吸引力,将学生们的感情投入到整个语文意境中,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很好的把握教学方向。
第二、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坚持学生互动为出发点。从教育者的角度上探析师生关系对情感教学的必要性,作为传道授业的触发者,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师生直接关系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感,比如说,在一般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但是如果学生喜欢或者被老师的教学魅力吸引,他们就会发自内心的主动增加学习的渴望和动力,用自己的热情和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真正做到互相信任,互相尊敬。从学生的角度上探究这个问题,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希望和老师是一种学习上的平等关系,是和蔼可亲的教与学的真诚关系,良好的心态是学习的关键,因为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中,能起到一种愉悦的求知状态,我们在快乐中学习,把课堂当做家一样的温馨,把老师当做慈母般相处,这样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驰骋。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语文情境学习上,应当坚持学生互动为出发点才能体现学生的主置。具体的有效路径如下几点,首先,可以实行角度互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当情境设置的环节上,让他们也体会做课堂上的主人的感觉,探析他们的学习思维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为以后教学找到突破口,有利于今后的改革和学习。其次,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情境再现方式,将授课内容以情境的模式,重现在课堂上,比如说例如《闰土》这篇文章,我们完全可以模拟闰土当时捕鸟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当时的感情彻底的领悟和理解文章的感情,不失为一种真正的素质教育。
第三、以发散思维为主,扩展学生感悟的同时必须以老师引导为根本。语文情感教学是改革后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扩散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开拓视野,其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目标,倡导学生揉入课堂,走进知识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扩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开发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把握。一方面,教师利用情感感染了学生,另一方面,老师应在情感教学中占据引导地位,虽然语文情感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但是坚持老师的引导地位也不容动摇,因为在学生独立自主或者扩散思维的同时,由于经验和阅历的浅显,对一些问题认识的和错误理解,作为老师应当在加强情感教育的同时,在对学生出现的不良思维和错误定式及时纠正和引导其走向正确的学习之路。固然要坚持老师引导为根本。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情感教学实行的是刻不容缓的,其重要意义和优势不言而喻,当今社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前进,年代的差异加快了改革,代代人的学习方式的不同,乃至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只有不断坚持,不断创新的新的情感教学才能有效的将学生和老师联系在一起,情境教学也是知识和学生间紧密的桥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情感,让学生深处其中,做到了,想学习语文,爱学习语文,主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问题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尚小,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因此教学中存在的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语文学习,很多学生既觉得困难,也提不起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就成为教学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深刻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感情
小学语文课文主要是以趣味性为主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制约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引进课文创设的情境是有一定难度的,而情感教学科研很巧妙地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文首先有一个深刻的解读过程,在感情上和作者达成共识,然后在教学中和实际生活结合,引导学生准备把握文章感情,使得学生在感情上也可以达到共鸣,就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发挥语言优势,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沟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语言优势,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文章的形式实现,比如,课文中有涉及几个人物关系时,分别指定几个学生扮演课文任务,并指派旁白,在诵读之前,教师进行指导,告诉学生要注意人物特点,把握诵读时候的感情,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体会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对于语文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三、创设情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小学生相对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贪玩的特点还比较突出,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控制学生“想玩”的念头,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对课堂失去了兴趣,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正好可以把握学生贪玩的这个特点,在课文讲解的时候运用情感情境的创设来增加学生的兴趣,由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发挥,对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再现,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增加生活例子,这样一来,不仅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经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对于课文的思想感情也会把握得更加准确,语文课堂也不再是枯燥的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时候,可以深刻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感情;发挥语言优势,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等情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 键 词】 语文;审美教育;古诗;小学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呢?有人主张重在读背,能读能背即可;有人主张重在理解字词,了解表面意思;有人主张重在思想教育,发掘思想内涵。无可否认,这些方面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但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更要特别注意进行审美教育。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影响人的气质、性格、情操、心理、信念、意志,进而塑造人的灵魂。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坚持用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用美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让他们在求知、析义、明理、动情的过程中,在善与美、情与理、言与行的统一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与熏陶,日积月累,就能使他们的心田得到滋润,心灵得到净化,性情得到陶冶,从而促进身心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足以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古诗,一般都是传统的名家名作,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荟萃。这些古诗的内容丰富多采,思想健康积极,形象生动多姿,情感充沛真切。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理解与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声韵美,进而认识诗的意境美,体验诗人的性情美与心灵美,就能够既陶冶学生的性格情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又发展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各种素质全面提高。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又要遵循古诗教学的特殊原则。
(一)从属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从属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要以古诗的语言文字为媒介,以指导学生理解运用古诗中的语言文字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实现古诗教学中的美育目标。
(二)渗透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渗透在初步的古代汉语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在古诗的意境体验中,渗透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中。同时,它还渗透于古诗教学本身。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疏密有致、节奏和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切实有效,富于变化;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富于条理性、逻辑性和启发性;板书是否简明扼要,富于美感……都将影响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三)情感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以情感为基础。要重视古诗中的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要做到导情、带情、动情、传情,情贯始终。
(四)趣味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情趣和意味。这种情趣和意味来自于古诗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自于古诗意境的再现和情感的体验。
三、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古诗的美是多方呈现的,语言、情节、意境、声韵,不一而足。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因为古诗本身是一个整体,这些方法通常是同步或者综合运用的。
(一)在理解词句中领略古诗语言的美
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要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必须首先理解它的字词句,读懂它的意思。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有一个度的问题。随便疏通一下,让学生似懂非懂,不行;想要讲深讲透,让学生全盘掌握,又不可能。只能着眼于为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味服务,让学生具有初步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从而体会古代汉语的凝炼、含蓄与变化,领略古诗的语言魅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初步认识古代汉语中的同源通用及通假现象,如《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和“现”,《鹿柴》中“返景入深林”的“景”和“影”;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汉语中词的活用,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属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属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要让学生初步懂得古代汉语中的词义变迁。
古诗的语言美,集中体现在它的凝炼、生动、含蓄和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体会。如教学《题临安邸》时,就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熏”和“醉”的精妙用法。这两个字,将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确实生动形象、凝炼传神。而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则要注意让学生揣摩“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的意义。这里的“轻”,其实不只是小船的轻快,更是诗人心情的轻松。当然,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需要适当介绍古诗的背景的。
(二)在融合情境中体味古诗意境的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多数是写景的。教学这些古诗,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融情于景、情境交融,进而体味古诗的意境美。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抓住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黑云翻墨、白雨跳珠、风卷地、水如天,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写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在分析情感中感受古诗境界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少数古诗叙事议论直抒胸臆,情感炽烈,思想境界较高,如《夏日绝句》《示儿》《题临安邸》《石灰吟》,至今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教学这些古诗,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深沉的情感,感受诗作崇高的境界。如《示儿》是陆游的临终之作。一个人临终之时有多少话想说啊!“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什么也不挂念。只有一件事情让诗人直到死也牵肠挂肚,那就是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唯一要嘱咐子女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学《示儿》,必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浓烈的爱国情感,感受诗人相信国家一定能够统一的坚定信念。
(四)在讲解理趣中领悟古诗哲理的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古诗蕴含哲理。如《登鹳鹊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教学这些古诗,除了引导学生读懂基本意思以外,还要根据实际讲清诗中蕴含的哲理,让学生初步领悟诗的哲理美。古诗中的哲理,一般是以议论的形式出现的。这些议论的诗句,是诗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外加的说教。因此,讲解这些哲理诗句,不能与诗的描写或者叙述脱节。如《锄禾》,诗先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劳动的情境,然后紧接着抒发作者的感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们吃的粮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勤血汗凝聚而成。教学《锄禾》,只有在学生已经充分感受了农民劳动辛苦的情况下,才可能让他们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才可能使他们在领悟诗中哲理的同时,受到应有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永德. 情境再造:小学古诗教学的审美策略[J]. 小学语文教学,2006(5).
关键词:提问技能思维突破 引导
我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已经俨然由过去的“以教师单纯授课为中心”逐步迈入新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提问、引导、解答以及评价,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课下更得备足功课,艺术性的设置一些提问,引导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力求达到对正确答案的呼之欲出之效果。如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度过每一节课。
教师这个职业同医生一样,也是一门需要职业技能的工作,而提问技能则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我认为,要想做到提问的有效性,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提问技能的有效性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有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 这一环节中应注意提问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换言之,就是仿佛在教给学生面对一道道闸门的钥匙一样,即一方面是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则是搭一个思维跳跃的阶梯,而且,需注意的是,教师要对自己学生的学情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判断出应该在那里设问,且要注意提问的准确性,不要让学生感到茫然,不清楚你的问题之所指,所以,这一点对教师的语言的准确性,精炼性都提出了要求。
第二,时机原则,课堂提问必须找准时机,若还没有点到就贸然提问,则全班几乎没有学生可以答得出来,势必会打消其积极性,直接导致你好不容易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可能荡然无存;反之,若等你讲的答案已置于桌面了,再去提问,则学生们会觉得意义不大,有索然无味之感,已错过了呼之欲出的最佳时机,也无法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所以瞅准时机,适时引导,聪明的学生固然不用说,而大多学生则可以瞬间有醍醐灌顶之感,焉能不理解,不突破,不牢记!
第三,层次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层次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道理很简单,比如你一般在课前做一个课前检测,往往会提问几个基本的问题,这时,你可以选取班里面的中等生或差等生去提问,这样势必会巩固他们的基础;而对一些开放性试题,你可以找一些优秀生来回答,当然,这也是不拘一格的,也不能扼杀其它学生的积极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几种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联系实际。数学课好多内容都很枯燥,但不要忘记,生活中很多事都涉及到数学,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联系实际,则可能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排列组合时,可以引进一届世界杯到底有多少场比赛,又如,在讲平面解析几何时,类比于发电场的大烟囱是抛物线的更深层次的应用,还如,在讲数学归纳法时类比多米诺骨牌等等。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二是针对易错点。精选例题,设置 “陷阱”,提高学生的防错意识。如学生对解不等式的题目一个不小心就会出错,例:不等式 的解集学生易错答为 或 ,正解为那是学生忽视了 前边的系数为负,注意到这一点就很难出错了,也给学生在以后做此类题时提一个醒,不要忽视二次项系数。又如常对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求值域时区间开闭对值域开闭的影响弄混了,如函数 ,定义域为 ,值域为 ,但学生易错答为 ,这是因为与区间在对称轴的同一侧时求解方法混淆了。通过让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养成严密的思维习惯。 当然,也可以通过找别人的差错,提高自身的改错能力.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解并告诉学生:“老师也可能会做错题.看看你们上课时能否及时发现,并能指出加以改进。”这样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地知错、改错、防错的习惯,让解题后的回顾、反思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三是发动学生自主性,自主总结规律。每个孩子都有天生的好奇心,都有一定的自主探索、总结规律的天然兴趣,如若数学教师能够做适当的铺垫,给他们创造一个平台,再施以一定鼓励,适当引导,那么,学生们便可以尝试着自己推导出公式,定理,或是自己总结出解题的规律,那么相信他对该定理理解的更为深刻,运用起来就更为自如了。而这里面,对于教师提问技能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便是你如何做这个铺垫又如何引导。
三、数学课堂提问技能的具体实施
一定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好在课前仔细备课,另外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除此之外,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根据问题的难易,要给学生留出恰当的思考时间,有些思考是必须的,你更不能稍等一会,便不耐烦了,结果精心设计的提问却有流于形式之嫌。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提问技能的修养十分重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在重点处设计提问,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在难点处精心设置提问,则是学生们思维突破的阶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