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与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效激发学生党支部活力
——学生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过去的一年里,从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际调研出发,我们发现学生党支部的实践活动主要有社区服务、实地考察、参观红色景点、理论知识讲座等等,并且支部党员实践活动中,理论知识讲座较多,社区服务、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户外实践性活动较缺乏。因此,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根据这以实一际情况,提出了有效激发学生党支部活力——学生党员志愿者实践活动的项目。一系列立足校园,走向社会的学生党员志愿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支部的学生党员更加的了解社会与国情时情,从而将党性教育真正融入到志愿服务过程的始终。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意识,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切实发挥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开发
初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不仅要借助于课堂,而且要充分拓展,发挥语文实践活动的促进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加素质化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一、充分认识初中语文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资源涵盖了教材、生活、社会以及自然中的各种因素,资源范围较广,内容丰富。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是广大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素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教师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把握有利于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内在探究欲望,以及兼顾教学客观条件等方面要点,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资源分布、整合资源因素等途径提升开发利用成效。
二、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途径
(1)充分发掘自然性资源。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广袤的自然之中含有丰富的活动资源。因此,教师要注重自然性资源的发掘,针对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田园风光、自然景观等,尤其是要结合本地区特有的地理风貌进行有效发掘,因地制宜地设计和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2)充分发掘社会性资源。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是社会必不可少的成员,经济社会关系、人文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学生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就会变成书呆子。教师应当注重选取针对性目标开发社会性资源,按照家庭、社会、国家、全世界这样的思路,去了解搜集各种社会信息,重点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走进社区、走进社会,与他人沟通交流,接触社会,适应社会。
(3)充分发掘人文性资源。人文是指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这一资源在开发利用可以借助于媒体信息、各种报告会、演讲会以及到图书馆、纪念馆等场所进行搜集,引导学生到这些场所进行参观、感悟,合理获得人文性资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三、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整合利用
(1)强化学校活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学校中,有助于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资源很多,不仅包括图书馆、电脑教室、艺术楼等场所,还包括各种兴趣小组比赛等活动资源,以及学生广泛开展的各种趣味性活动,如编辑手抄报、编排课本剧等,这些方面的资源要进行充分整合,将其中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成效提高和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方面筛选出来,即按照一定的方式途径整合,有效服务于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2)强化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本地区的地理风貌环境特点等,尤其是要选择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传统农业、自然景观、山川河流等方面资源,将其与语文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远足写生,积累写作素材,深化对教材内容理解等。
(3)强化社会生活资源的高效利用。社会生活是一个大学堂,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感知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以及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影响的课题、社会热点现象等方面资源,搜集大量的鲜活案例、典型素材,在教学中对语文课题进行拓展延伸,在专题活动中提供信息参考,以此实现语文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4)强化家庭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家庭环境资源包括家庭成员、家庭藏书以及周边环境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家庭之中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感悟浓浓的亲情,感悟家庭生活的温馨,让学生增强情感体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做到有感而发,充满真情实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回忆、细心观察家庭成员将与他们的交往中的点点滴滴感受,将家庭中所发生的变化表达出来,让学生将语文实践活动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四、初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要点
开展实践活动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生内在需求、实际生活与资源条件等方面密切相关,在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掌握三个要点:
(1)借助问题研究为切入点。应当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搜集与此相关的各类自然社会与人文活动资源。搜集到丰富的资源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教材理解。
(2)结合课题方向为着力点。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校、本年级组承担的各类语文研究课题,设立子课题,进行研究参与,围绕课题研究的方向进行相关资源的搜集整理,确保资源开发利用目标明确、高效实用。
(3)立足环境氛围为突破点。学生在资源搜集与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大自然,深入到社会以及家庭中,满怀激情地寻找、搜集、筛选和整理活动资源,将感触最深、印象最深的内容筛选出来,让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生活中获取语文实践活动素材,同时,让学生提高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综合实践;形状;形式
初中物理教材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尝试参与实践的体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马芯兰老师曾经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爱“玩”、爱“动”、爱“画”的心理特点,充分锻炼学生“动”的能力,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对物理教学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它能改变原有单纯的认知学习,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全人活动”,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开发。
然而,现实的物理教学却存在着很多与教学设计理念相违背的教学行为:单调、单向、单一、缺失等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内探究实验都不能满足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最需要的体验、小结、归纳、实践等有利于能力的活动全部被挤掉,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教师从来没有组织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创新制作、课外探究等对学生就是“天方夜谭”,而且学生上交的科技作品仍掺杂着“儿童化”思想,形式单一、主题单调,科技含量少,因为学生大脑长期陷于深度疲劳状态,导致学生思维的弹性丧失,滋长了思维依赖性和惰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与认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与策略
1.探究型
教师“授之以渔”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能把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的言、行、思得到尽情地释放,同时也是学生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与体验,如,学完“声学”一章后,教材安排探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我放手把整个探究流程(包括器材、方法、方案、过程、报告等)完全交给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初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此时我并没有“妄加”评议,而是鼓励全班学生就活动成果进行讨论、交流做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待到每个学生对活动有更深的理解后,我才作有针对性的评价,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教师能经常把学生引领到课外探究的路口,学生的“生存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与提升。
2.调查型
搜集和处理信息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未知展开调查获取资料,就会逐步掌握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例如,学完“眼睛和视力的纠正”后,教材安排了“调查中学生视力状况”的实践活动。为了使活动开展具有实效性,我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形成一份共同的调查问卷;其次通过小组查阅资料、走访眼科专家、眼镜店了解有关知识,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学生的调查报告有的是表格形式,有的是直观的柱状图表形式。此时,我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就此活动做一期校内海报,用自己的实践成果告诉更多的学生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同时又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荣誉感,增强了自信心。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继续保持炽热状态,学完电能后,教材安排了“家庭用电的几个问题”实践活动,我首先鼓励学生攻破“拦路虎”,如怎样利用电能表测出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怎样正确分析“直方图”等。为了减负,我又把活动分成两部分,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学生任务减轻了,质量也随之提高:电路图画得规范、得体;表格内容全面、实用,测量数据符合实际,有的学生甚至用彩色笔画出“直方图”,由此可见其热情度之高,重视度之强。另外,自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学生懂得珍惜能源了,能主动地关掉水龙头、电灯、电扇和多媒体系统,可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3.制作型
我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尝试了“分散分项”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实行每月每小组交一件作品,期末要求每个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废品设计一个简单而又有创意的作品,其作品成绩占总评的10%,这种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每学完一章我就布置一些课内或课外动手能力的制作,起初我引领学生建立合作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制作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设想,形成制作方案,并落实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提醒学生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开展制作活动尝试,并做好有关活动记录。经过我长期耐心的鼓励与指导,学生上交的作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极有创意,其中有一个潜水艇获徐州市科技作品一等奖,它的外形是两个半圆透明果冻壳,里面装着一个橙色的乒乓球且一半涂着黑色,还画着一个笑脸,下面黏着一个蓝色的螺丝帽,操作时乒乓球能自由地上浮、下沉,此作品吸引眼球的同时又蕴含着物理知识。另外,学期末我适时地把学生作品进行展览,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熏陶并分享制作的成功与快乐,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想象、创造等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我还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课程档案,把活动材料装入其中,以便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它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边体验,获得了一些启示,那就是牢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为学生搭建广袤的综合实践平台,努力丰富活动的成效。
一、注重实践与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开放的学习途径。它要求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从而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我校地处山区,是一所山区乡镇学校,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甚至还有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寄宿生。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在家是娇娇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一下子在校住宿,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自理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会生活自理,是生活指导老师及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社会实践的一项活动,学生生活实际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课程资源。通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指导后,这些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还真是提高很快,脸盆放得整整齐齐,手巾晾得井井有条,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也体验到了生活自理成功的喜悦和丰富的经验。又如:我校四至六年级一月一次的黑板报,从板面设计到内容选择都是学生自己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完成的。这既培养了学生努力探究的学习态度,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注重开放与整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的,课程内容涉及到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能按照一定的结构将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整合化,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我校要求各班教师每月为学生布置一些小小的调查题目,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入社会进行调查。如:当前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家长和社会有什么反映?你所在的村森林资源做到了有效保护吗?香菇市场的茹商在交易中有什么秘密?以及学生个人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调查。有些调查内容虽然带有一些学科的色彩,但帮助学生亲近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学生写出的调查报告虽然篇幅不长,但个个能写出自己的观点,从他们稚嫩的手笔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对社会得整体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
三、注重观察与发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探究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单一的学科知识系统的局限,发展了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情景中,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住宿生。农村近年来由于党的惠民政策,经济发展较快,部分家庭由温饱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家长每星期给孩子不少的零花钱,孩子们挑食、偏食、浪费粮食现象比较严重,饭菜稍有不合自己口味的就直接倒进垃圾桶。有一次上《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祖国资源的博与薄》中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内容时,我就问学生:“你们在今天早晨就餐时有什么发现?”学生开始茫然不知所措,后来,终于有学生同学们说,有的同学把馒头直接扔进垃圾桶里了,然后去买零食吃。学生发现了问题,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分析浪费粮食的原因和不良后果,制定出了就餐纪律。现在,浪费粮食的现象比以前好多了。虽然问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的,但毕竟是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所处的乡镇一个香菇生产大镇,每年春、秋两季的香菇交易十分火爆,车辆多,人流密集,一派繁荣景象。因香菇市场离学校不远,路途平坦,也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校外课程资源。我校曾多次组织学生前去调查,有时是去统计数据,让学生学做数据分析;有时是去调查香菇交易的方式,让学生懂得香菇交易有学问;有时是去考察香菇市场环境,让学生在菇商的文明经商、公平交易的氛围中增强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注重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开放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该课程特别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发展人际交往,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1、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认知
通过专业介绍会、参观专业实训室、企业专家和校友报告会介绍、高速铁路运输现场参观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行业,了解了专业概况,形成专业概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
2、指导学生开展学业规划
通过学业规划讲座、指导学生设计学业规划等活动,让学生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思考如何达到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提高大学期间的学习效率。
二、实施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工程
1、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企业劳模报告会、铁路员工职业道德素质调查、铁路安全警示教育讲座等活动,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使其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培养敬业和奉献精神。
2、开展法制教育
通过举办系列法制教育讲座,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如组织学生观看、收听法律专题的电视片或录像带等,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列席旁听审判过程,增加其对法律学习的感性认识;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来校开设大学生法制讲座,营造浓厚的校园法律文化氛围,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社会适应教育工程
1、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
通过社区服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宣传等社会性实践活动,教育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发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力。
2、开展岗位适应性教育
通过组织专业学生参加铁路局机关段和各火车站的春运、暑运等社会实践,使学生在专业实践的同时,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体验工作,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学会与同事相处,与客户打交道,提前适应岗位。
3、开展素质拓展训练
通过举办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专项活动、演讲大赛、辩论会等活动,激发专业学生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
4、开展挫折教育
通过举办挫折教育辅导报告等活动,促进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引发的原因和表现,引导其解决的思想问题,把一切不利的消极因素降至最低点,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在克服挫折中奋起。
四、实施实践与创造能力培养工程
通过接发列车技能竞赛、客运服务技能竞赛、列车调度指挥技能竞赛等技能大赛,以及科普知识讲座、客货运营销策划成果展示等科技文化周活动,启发学生在材料的选择、工具的运用、外观的设计、加工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创新,激发学生的求新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