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思想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观念;情境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思想品德是初中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学好思想品德,能够很好地锻炼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争取在新课程改革中,深入把握改革时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打造全新的教学模式,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特点和需求。这要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结果的评价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增强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思想品德学习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不断前进,不断提高。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可以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实际,适当地增加一些时事、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展现学科的魅力;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可读性较强的、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政治家著作、传记;可以与学生共同关注思想品德事件、时事新闻,与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知识的无处不在,处处可用,时时可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时,可以联系社会上发生的学生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工业柠檬酸泡出的金针菇,假酒假烟,瘦肉精事件,劣质大米,蒙牛“中毒门”,有毒奶粉,染色馒头事件,毒豆芽事件,地沟油等等一系列社会关注的问题,让大家思考、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表达看法后,其他学生有补充的或有不意见的,都可以讲出来。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眼界更宽,更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深入地看待问题,教学效果会明显增强,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提出有效问题,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在于帮助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做到能够尽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具有启发性,目的性要明确,要能够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提出的问题,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首先要做到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对于确实存在困难的,要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以求达到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三、主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定以生为本,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们都逐步改变了传统教育思想,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已基本认同“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并用实际的教学行为体现这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成绩喜人。但是,教学改革与教育制度改革之间的脱节,导致目前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还是以分数的高低作为标准,在这种考核标准下,家长、社会认定教师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就看分数多少。因此,实际教学中,就出现“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还是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导致在教学中又出现了教师不断讲,学生不停听,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依然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启迪,教学效果好坏,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坚定课程的信心,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路,改革教学手段,“以学生为本”,深入分析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学会,还要“会学”,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生活回归,增强实践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事例分析、讨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一个系统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身心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知识特有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让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回归实践,教学中,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知识,在生活中讨论思想品德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外,还可以以某个社会中的事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组织开展思想汇报交流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帮助初中生形成积极向上对待人生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