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地基施工
一、水泥搅拌桩的类型
水泥搅拌桩是一种较广泛的地基加固方法,根据水泥水化的化学机理,其施工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先在地面把水泥制成水泥浆,然后送至地下与地基土搅和,待其固化后,使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加强;另一种,采用压缩空气把干燥,松散状态的水泥粉直接送入地下与地基土拌和,利用地基土中的孔隙水进行水化反应后,再行固结,达到改良地基的目的。我国水泥搅拌桩施工较多采用"喷浆"工艺。
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土,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很快投入使用。
1、施工准备
1.1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土,不得回填杂土。
1.2水泥搅拌桩应采用合格的R32.5级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以便于计量。使用前,承包人应将水泥的样品送中心试验室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试验室检验。
1.3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及打印设备,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监理工程师每天收集电脑记录一次。
1.4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2、施工工艺流程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3、施工控制
3.1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3.2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3.3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
3.4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质检人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5水泥搅拌配合比:水灰比0.45~0.50、水泥掺量12%、每米掺灰量46.25kg、高效减水剂0.5%。
3.6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工艺。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喷浆压力不小于0.4MPa.
3.7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
3.8在搅拌桩施工过程中采用"叶缘喷浆"的搅拌头。这种搅拌头的喷浆口位于搅拌叶片的最外缘,当浆液离开叶片向桩体中心环状空间运移时,随着叶片的转动和切削,浆液能较均匀地散布在桩体中的土中。长期使用证明,"叶缘喷浆"搅拌头能较好地解决喷浆中的搅拌不均。
3.9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3.10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按监理工程师要求整桩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补喷重叠段应大于100cm,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3.11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记录应包括:a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b喷浆深度、停浆标高;c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d钻机转速;f钻进速度、提升速度;g浆液流量;h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i复搅深度。
4、质量检验
4.1检验
4.1.1水泥搅拌桩成桩7天可采用轻便触探法进行桩身质量检验。
4.1.1.1检验搅拌均匀性:用轻便触探器中附带的勺钻,在搅拌桩身中心钻孔,取出桩芯,观察其颜色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水泥浆富集的“结核”或未被搅匀的土团。
4.1.1.2触探试验:根据现有的轻便触探击数(N10)与水泥土强度对比关系来看,当桩身1d龄期的击数N10大于15击时,桩身强度已能满足设计要求;或者7d龄期的击数N10大于30击时,桩身强度也能达到设计要求。轻便触探的深度一般不超过4m.
4.1.2水泥搅拌桩成桩28天后,用钻孔取芯的方法检查其完整性、桩土搅拌均匀程度及桩的施工长度。每根桩取出的芯样由监理工程师现场指定相对均匀部位,送实验室做(3个一组)28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留一组试件做三个月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实验,以测定桩身强度。钻孔取芯频率为1%~15%。
4.1.3如果某段或某一桥头水泥搅拌桩取芯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小于10%,则可认为该段水泥搅拌桩整体满足要求;如果不合格率大于10%小于20%时,则应在该段同等补桩;如果不合格率大于30%,则该段水泥搅拌桩为不合格。
4.1.4对搅拌桩取芯后留下的空间应采用同等强度的水泥砂浆回灌密实。
4.1.5在特大桥桥台或软土层深厚的地方,或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时,可在成桩28天后,由监理工程师随机指定抽检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随机抽查的桩数不宜少于桩数的0.2%,且不得少于3根。试验用最大载荷量为单桩或复合地基设计荷载的两倍。
4.2外观鉴定
A桩体圆匀,无缩颈和回陷现象。B搅拌均匀,凝体无松散。C群桩桩顶齐,间距均匀。
三、结束语
水泥搅拌桩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软土,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很快投入使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够降低施工成本、缩短了基础处理施工工期,在工期紧、出于成本考虑不易进行基坑大开挖或基础土质换填,考虑使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基础处理应该是、的施工方案。
:
1、《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珠海出版社2001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3、《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4、《建筑施工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土木工程;系统性和综合性;论文和科研训练;创新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36-03
为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选择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为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工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够进行项目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具有专业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和开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企业工作和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论文选题,完成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及培养体系
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领域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并熟练使用;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并初步具有专业软件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项目规划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人协调以及整合可利用资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开拓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应用外语交流,具有良好的国际观,了解国际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设计标准,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奋、进取、不断创新,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将在学校聘任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设计工程师以及学校指派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工程设计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够使学生通过工程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获得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设计类、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类、结构监测和试验类或工程管理类,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部门的专家。
三、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和培养体系,学生论文选题和科研综合训练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因此可从大土木工程领域中多方面选取,如:(1)工程结构设计与静动力力学分析;(2)大型构筑物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3)大型构筑物现场监测与试验研究;(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如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5)一个较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高层建筑结构或大跨钢结构设计;(7)桥梁设计和施工监测;(8)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监管;(9)高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10)隧道结构分析与工程设计;(11)地铁区间和车站结构设计等。对于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性或研究性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和致谢等。对于论文的内容可以要求有:(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对于不同领域或形式的工程专业论文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1)工程结构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基础建设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力学分析数据准确,设计符合土木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结构设计方案能够投入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2)应用基础性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工程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软件应用类的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应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总体结构力学建模正确,应用程序编制或工程软件应用正确,文档规范,并通过结构工作状态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术管理类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结构应用背景,建立项目管理过程和经济概算预测及评估,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5)工程结构施工监测和结构试验类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施工现场,如桥梁、道路和大型结构物施工过程监测,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试验等。掌握试验和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监测和试验数据可靠、翔实。论文阐明试验结果在具体结构现场的应用和有效建议。
四、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学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来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产业界专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质量管理与监控。然而对学生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的质量管理则要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论文的质量评价与控制,见表1、表2。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改革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协调发展是必要的。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整体优化,着重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培养口径与和职业要求等关系,形成有利于培养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特色,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互动共赢、各负其责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锐清,曾宝成,刘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
[2]张式谷.撰写学位论文琐谈[J].理论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艳艳,祁石磊.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红,吴国娟,邓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5]温凤媛,马立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6(01).
实验教学是应用性建筑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满足市场、适应实际工作生活以及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据培养目标,应当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验内容、改变实验方式,融实验与知识体系构建于一体,实验与设计于一体,实验与地方经济发展于一体,体现“在做中学、在做中会”的理念,使学习目标明确,更具应用性.
关键词:
实验教学;建筑学本科;应用性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应用性建筑学本科将实验教学与当地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开创了实验教学的新纪元.这种新模式既有助于解决校企合作不协调的问题,又培养了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应用性实验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拓展其应用性,将实践教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一步发展了“在做中学”的项目式的实验教学理论.
1实验教学的应用性内涵及特征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验教学既可以在实验室进行,又可以在实验园、教室进行,或者与生产、生活同时进行.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教学基地实地参观考察三大部分.另外,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也是实践教学[1].“应用”这个词含义很广,它必须指向一定的对象、范围,如操作环节、岗位、工种、行业、产业,甚至是人生和生活.应用性具有动态演变的特性,需根据对象的功用或者功效而确定,并受到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制约[2].应用性建筑学本科的实验教学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范围,功能清晰单一.当然,其应用性还需要其它非应用性学科的必要支撑,并且也只是服务于当今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地方特色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产业、新行业层出不穷,因此旨在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种内涵就是建立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需要、市场需求、区域性特点的联系.
2实验教学现状
2.1实验室
实验教学离不开实验室.建筑学教学实验室主要有构造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模型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另外还有多种其它形式的实验室,如数字建筑实验室、形式视觉艺术实验室、建筑节能实验室等.大部分院校只有其中的两到三种,有些仅仅是在普通教室里摆上相应模型或者设备的简陋实验室,甚至是简陋的场地或展示位,而且教学模式多数是“填鸭式”教学.虽然有些实验室对外开放,但是少有问津,利用率很低.它们的主要作用仅仅是为了学科的设施评估[3].三所院校基本具备主要建筑学教学实验室,但是这些实验室是设置在普通教室里,且设备简陋.根据笔者的调查,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个别院校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上过实验课.
2.2实验教学
建筑学专业目前的实验教学方式是教师首先利用课堂大量时间讲解概念、实验要求、注意事项等,然后进行示范操作,随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验证操作并记录数据、处理数据,最后提交实验报告[4].目前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缺乏科学合理性,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严重失调,几乎没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难以落实[5].建筑学专业的总学时为3722个学时,而实验课总学时仅为872个学时,除去公共基础课的86个实验学时,实际建筑学专业实验教学只有786个学时,仅占所有课程总学时的21%,占专业课程总学时的28%.然而建筑学是一门很特殊的专业,既要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又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两者不可偏颇,也就是说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3实验教学的改革
针对以上建筑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有些院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更加重视实验室建设,改变实验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验证式实验到学生自由选择实验课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大提高.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的声学实验教学改革,摒弃了权威的建筑物理实验教材,在室内音质设计实验教学中对实验组学生提出不同的混响时间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拟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进行数据测定及统计处理、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6].
3实验教学应用性探索
从以上实验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建筑学实验教学改革已经取得很大成就,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还需要进一步将实践能力拓展至其应用性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应当突出培养应用性人才,突出“应用性”、“地方性”和“开放性”,开展应用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运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1开放性实验教学
应用性建筑学实验教学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走出校门,融实验、生产、生活、科研于一体.通过这种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既可以解决经费不足、场地过小、设备不全、材料种类缺乏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又可以从直接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获得城市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建筑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当地的企业、社区、公司等单位,了解他们的需求;对有需要改善物理环境的单位,协商由学生通过综合性实验提出解决办法,单位在物质上提供帮助.在项目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设置的实验过程获得直观感受,增强建筑物理环境意识,提高相互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3.2建立特色实验室
面向地方、服务地方是应用性建筑学本科的发展方向和办学特色,因此需要深入分析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及时建立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建筑学实验室,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教学实验,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型创新人才.比如在铜矿带给铜陵居民经济利益和声誉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污染.地处铜矿之都的铜陵学院建筑学本科专业结合铜矿城市的污染情况、建筑环境、空间格局、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等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建立了铜矿区生态建筑技术实验室、铜矿区建筑设计实验室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实验室,研究铜矿区城市的污染问题.另外,建筑学专业还可以与土木工程专业、岩土研究所合作,建立铜矿区建筑材料实验室,对铜矿区特殊建筑材料进行研究,尤其是对铜矿尾矿进行检测,从中选定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的尾矿.这项研究既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建造绿色建筑.矿业开发城市是资源型城市,不可再生的矿山资源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资源的逐步减少,城市就会渐渐衰退.因此对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以及转型问题的研究是应用性建筑学本科实验教学关注的焦点.矿区生态建筑技术实验室、矿区建筑设计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等的建立,有助于恢复和利用采空枯竭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整体的融合衔接,振兴当地的经济活力、保证资源开采区的建筑安全和防灾减灾[7].
4结语
解决校企合作的问题,必须研究地方、企业、行业的需求.应用性建筑学本科实验教学新模式的诞生正是到达这种最高境界的理想途径.
作者:吴浪 单位: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曹风月.课堂实践教学:高校实践教学的基础环节———高校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8):106-109.
[2]山子.“应用性教育,应用型大学”探索的意义和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42-46.
[3]侯飞.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高校建筑学实验室的教学与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3:2-18.
[4]涂宁宇,刘洋.建筑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8):189.
[5]李蓓蓓.产学研办学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