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考试成绩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言
通常在工作中,经常会用到Excel应用程序进行筛选、排序、求平均值及插入图表等。本文主要讲述Excel “分析工具库”加载宏中提供的一组数据分析工具(称为“分析工具库”),如描述统计工具、排位与百分比、直方图工具、积差相关描述等,在帮助建立复杂统计或具体分析时可节省不少的步骤。以某班级某次英语考试成绩为例,我们利用上述四种工具对该成绩表进行分析,并得出一些合理的结论。
要查看可用的分析工具,请单击“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如果“工具”菜单中没有“数据分析”命令,则需要安装“分析工具库”。安装“分析工具库”步骤如下:
1.在“工具”菜单中,单击“加载宏”命令。
2.选中“分析工具库”复选框。
一、描述统计工具
1.统计描述
“描述统计”分析工具用于生成源数据区域中数据的单变量统计分析报表,提供有大数据趋中性和离散性的综合信息。
对于一组数据,要想获得它们的一些常用统计量,可以使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来实现。例如AVERAGE(平均值)、STDEV(样本标准差)、VAR(样本方差)、KURT(峰度系数)、SKEW(偏度系数)、MEDIAN(中位数,即在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的数)、MODE(众数,即在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等。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利用Excel提供的描述统计工具,它可以给出一组数据的许多常用统计量。
2.操作步骤
打开“工具”―单击“数据分析”―选中“描述统计”―按选项中要求操作,最终确定即可。
汇总统计结果可以包含:平均值、标准误差(标准误)、中值(中位数) 、模式(众数)、标准差、样本方差、峰值(样本峰度)、偏斜度(样本偏度)、区域、最小值、最大值、总和、计数、第K个最大值、第K个最小值、置信度。
3.操作结果(如图所示)
4.结果分析
“总分”项的平均分为72.7642857,标准误为0.77236974,中值为73.5,模式为70,标准偏差为6.46210886(注意:此处是估算的标准差,而非计算的标准差。计算的标准差应为:6.415784903),样本方差为41.7588509,峰值(峰度)为-0.1489733,偏斜度(偏度)为-0.2945057,全距(区域)为29,最低分为57,最高分为86,分数总和为5093.5,有效数据为70个。从峰值-0.1489733和偏斜度-0.2945057都非常接近于0这一点,可以判断这些数据来自一正态分布总体(或可以说:该总体呈正态分布①)。
二、排位与百分比排位
此分析工具可以产生一个数据列表,在其中罗列给定数据集中各个数值的大小次序排位和相应的百分比排位,用来分析数据集中各数值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分析该次测验中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和相应的百分比排位,得到操作结果如下(本处篇幅有限,只选前面8名的数据):
三、直方图
1.直方图的意义
直方图中小矩形的面积就等于数据落在该小区间的频率f/n。由于当n很大时,频率接近于概率,因而一般来说,每个小区间上的小矩形面积接近于概率密度曲线之下该小区间之上的曲边梯形的面积。所以,通常直方图的外轮廓曲线接近于总体x的概率密度曲线。这样直方图就直观地给出了数据的统计特性和分布情况。
2.操作步骤
打开“工具”―单击“数据分析”―选中“直方图”―按选项中要求操作,确定即可。
3.操作结果(如图所示)
4.结果分析
从峰值和偏斜度都非常接近0这一点可以判断该总体呈正态分布。但是仔细分析表中最高频率(图中红色部分)出现在平均值(图中黄色部分)的右侧,由此可见数据呈负偏态分布,说明试题难度偏低,难度较低的项目比例偏大。呈这种分布的试题有利于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程度的学生区别开,但不利于将中等程度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区别开。
四、积差相关描述
1.积差相关描述
该工具能够帮我们得到一些相关系数,从而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各个相关系数,可以帮助我们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和科研。
2.操作步骤
打开“工具”―单击“数据分析”―选中“相关系数”―按选项中要求操作,确定即可。
3.操作结果
4.结果分析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听力”与“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84017,“词形变换”与“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5940568,我们就可根据这个发现各题型之间各占总分的比例。
结语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各个班级的考试成绩的统计和管理、试卷难度分析,都是举足轻重的环节。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的数据统计分析问题及绘制图表等,需要进行大量而繁琐的数据处理。Excel不仅能够方便地处理表格和进行图形分析,更重要的是它拥有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的强大功能,可以方便地用于教学工作的数据处理、管理班级成绩、检测试卷难度和区分度,使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加科学、客观,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将来的教学工作。
注释:
①正态分布:如果分数呈对称性分布,其平均数、中数和众数是重合的。一旦三者错开,则表明分数偏离对称分布.
参考文献:
[1]张伯懿.统计学原理[M].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9:239-244.
[2]周复恭.应用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9:378-391.
[3]谢明文.关于协方差、相关系数与相关性的关系[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23,(3):33-36.
[4]微软公司,Microsoft Excel 2002 标准教程(教师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2.
[5]许飞琼,曾玉平.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6]夏金成.英语学习动机和态度与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Vol.5 No.1.
[7]王汉澜.教育测量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8]暨南大学《教育测量》研究组.关于考试的科学化和标准化问题.
[9]王孝玲.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0]金玉章.实用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11]于信凤.考试学引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试题考查了一年级上册1-5单元教学内容。试题突出了对重点、难点知识的考查,无难题与偏题。整套试卷注意了题型的多样性,在较全面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生进一步学习潜能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
二、考试成绩分析:
最高分100分. 最低分4分.
及格率(60分以上)98% 优秀率(90分以上)85%
平均分 93.17分
三、学生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及分析1.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固。
如第一题: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等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填出,第二题:在根据计数器上的珠子写出几个数,个别学生把写作写成读作。
2计算能力不强。
第三大题:口算题,个别学生由于粗心而出现计算错误或看错数等现象。
3.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准确解决。如第六大题:逛商店认识人民币解决问题,第七大题解决问题,学生或者看错要求,或者计算错误,或者不理解题意,或者对试卷中出现的新型问题不会举一反三
4. 有的学生基础太差。
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当差,许多题都动不了笔或者乱做。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阅卷中发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失分大量存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夯实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后盾,能力的培养就是空谈。讲解要精*与准。要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思考的时间,练习训练的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新授课阶段务必使学生把教材中基础知识、思想方法掌握牢固,并能灵活正确地运用。
2. 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如运算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3. 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护理;翻转课堂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基础护理学期中考试内容为排泄护理、药物护理两章,总分100分,其中客观题72分,主观题28分。13高护7、8、12班是老师甲上课,9、10、11班是老师乙上课,9班和12班是翻转课堂实验班,另外4个班级为对照的常规教学班级。这6个班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从12个班级中选出同质班级,具有可比性。
1 期中考试成绩描述
7-12班的任课老师、最高分、最低分、成绩平均分及不及格人数如表1。
2 结果
2.1 方差齐性检验表
从表2可以看出,显著性为0.064,大于0.05,认为各班级客观题成绩的总体方差是相等的。
2.2 方差分析表
从表3可以看出,总离差平方和为35535.443,组间离差平方和为4135.687,组内离差平方和子31399.756,在组间离差平方和可以被线性解释的部分为19.150;方差检验F值为8.851,对应的显著性小于0.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认为六个班级中至少有一个班与另外一个班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多重比较表
从表4可以看出,班级9与班级7、8、10、11、12中的任意一个班级显著性都小于0.05,可以认为9班与其他任意一个班级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班级之间差异不显著。
3 结论和分析
9班本次考试平均分大幅少于其他班级,12班与其他班级差异不大。分析原因如下:
3.1 老师方面
两位老师都是青年教师,教学经验尚不是很丰富,但是她们非常勤奋也非常辛苦,课前两位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微课、导学案、视频、课件等教学材料,又要联系电教中心和准备网络、教室等硬件设施。通过多次课堂听课,两位老师都准备充分,引导学生展示、讨论、交流和扩展所学内容,演示正确,以身作则。现有的班级学生接近六十人,两位老师除了备课和上课花去大量精力外,课堂要兼顾所有的学生比较困难。老师甲来校刚满两年,担任班主任刚满一年,亲和力较高,可能没有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因此对自己没有高要求,个别学生甚至完全放松自己。
3.2 学生方面
从近两次的学生反思来看,学生想法很多。部分学生对于选为实验班较为骄傲,部分学生开始时对这种方式感到新奇,积极配合,过一段时间就失去兴趣了,部分学生认为基护太简单了,不用下功夫。课堂上课时,每次汇报和展示的都是那么几个同学,个别同学不太积极参与。9班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不管是理论课还是练习课,都不积极参与,已与班主任和学生本人沟通。
3.3 硬件方面
目前网络带宽不够,用的是家庭用路由器,学生下载微课和视频等资源要很长时间,经常登录不上去,不足支持以班级五六十位同学在线或下载。现在对学生检测是两位老师打印练习题进行课堂检测,这样既耗纸张又耗时间,并且全部学生的检测结果不能立刻反映出来。现在用的教室是原来的实训室,学生上课期间老师在整个实训室来回跨度大,可能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4 建议
4.1 尽量小班教学
翻转课堂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老师可以匀出时间来对部分学生进行指导。现有的班级规模较大,接近60位学生,老师不足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建议以后再进行翻转课堂时,尽量小班教学,并且多关注较少发言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课前分发的导学案将知识学习分解为一节一节的,学生的整体学习会支离破碎。建议两位老师上课期间最后至少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再给大家总结一下。
4.2 建议也在三年制护理学生中开展翻转课堂
五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相对而言,学习习惯不佳,未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只是单纯地完成导学案,没有利用导学案去学习书本知识点。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经过这半个学期的观察,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非常普遍,练习也积极主动,未来开展翻转课堂的基础比较好。
4.3 教室、宿舍、实训室网络全覆盖,建立学习和检测的平台或APP
关键词: 《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 综合分析 影响因素 教学建议
引言
技术经济学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国外理论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经过近三十年的摸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技术经济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已逐步趋于完善,从它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特点、步骤到它的指标体系、方法、判别标准、应用等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广泛地应用到了生产实践活动中。
技术经济学是我校管理学院工程管理系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选课。它是一门应用经济学,研究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协调发展的条件、规律、效果及实现途径的一门交叉科学。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经济学概述、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资金等值计算、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投资项目决策方法、不确定性分析、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和价值工程等。该课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用性、选择性、预测性、定量性等特点,其主要任务是从经济角度对具体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为我们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方法。
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反映教学结果的一个必要手段。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好地反映教学的效果,该课程授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命题,自2005年以来实行标准化考试,题型为80道选择题,考核知识点涵盖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问题,能够全面考核学生对技术经济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的熟练程度、理解的准确程度、应用的灵活程度、思维的敏捷程度,以及综合应用知识、逻辑推断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理工科学生学习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
1.1 技术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
技术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建设等各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是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技术经济问题无处不在,技术经济分析计算的应用方法无处不可用。技术与经济相互依存,是有机结合的整体。任何生产过程,既不能只有经济行为而没有从事经济行为的技术手段,又不会只有技术行为而没有经济目的。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资金有限,如何做到少投入多产出,达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组合,减少决策的失误,是提高企事业单位乃至全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我们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搞好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保证决策的科学化。
1.2 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
新的历史环境下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对于理工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还要具备经济管理相关知识。技术作为人类发展生产力的有力手段,具有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经济目的,工程师的每项成果都涉及经济问题,都涉及投入、产出和经济效果问题。所以工程师的工作离不开经济,工程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经济意识,掌握常用的、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与技术方案评价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理工科学生学习《技术经济学》课程势在必行。
2 《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综合分析
2007年秋季学期共有1841名(共67个班)大四理工科学生参加《技术经济学》考试,他们分别来自机械学院、化工学院、能环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其中本科一批的学生(简称“本一”)875名,本科三批的学生(简称“本三”)966名。承担这门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共10名,本一和本三学生各有5名教师。为了方便分析问题,笔者从这四个学院各随机抽取本一和本三学生100人共800人作为样本,分析不同学院的学生成绩有无差异;此外,又从这10名教师所教授的学生中各随机抽取学生100人共1000人作为样本,分析比较不同教师的学生成绩有无差异。
2.1 课程知识点及其联系。
本次技术经济学考试满分为100分,共80道选择题,考核知识点可以分为8部分内容:(1)技术经济学概述;(2)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3)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4)资金等值计算;(5)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6)投资项目决策方法;(7)不确定性分析;(8)技术经济应用问题(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和价值工程)。这8部分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7.5%,14.5%,27.5%,17%,10%,12%,4.5%。其中,第1和2部分是关于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要求学生理解技术经济内涵和基本理论,同时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第3―7部分内容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占考试内容的81%。其中,第3部分内容是介绍现金流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影响现金流量的基本经济要素及其计算,它为技术经济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第4部分内容是关于资金等值计算,资金等值计算是对技术方案进行动态分析及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第5部分在3、4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第6部分又在第5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第7部分是考虑现金流量和投资收益情况不确定下的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价。第8部分内容是探讨技术经济的应用问题,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所占比重只有4.5%。由上分析可见,技术经济学的各部分内容都是紧密相连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2 考试成绩总体情况分析
下面表格统计了各学院本一和本三学生的平均分、及格率以及这8部分内容的得分率。
注:表中(1)、(2)、……(8)分别代表前面提及的8个知识点(即8部分内容)。
就这次考试的总体情况来看,考试命题偏难,题量适中,覆盖面宽,平均分为61.53分,及格率60%,平均分和及格率都偏低。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总体不太好,第1、2部分得分率最低,其次是第3、5、8部分内容,第4、6、7部分内容掌握相对较好。学生对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不牢固,对基本分析方法和应用掌握稍好,但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3 基于不同生源的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本一和本三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分数差距较大,他们的学习基础也有较大差距。但是在同一个学校,就技术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本一和本三的授课教师基本没有差别。因此在命题时,本次考试本一和本三的学生试卷的难易程度基本相当,考试知识点及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都相近,便于我们对比分析他们在平均分、得分率及知识点的掌握等方面的差距。
总体来看,本一学生的成绩要好于本三学生,平均分高出4分,有一些差距,但及格率高出11%,差距比较明显。从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只有第1和8部分内容本一学生的得分率低于本三学生,其它部分得分率都要高于本三学生,说明本一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更为扎实,但是这种差距并不是非常明显。可见,虽然学生入学时学习基础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近四年大学的学习,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下,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2.4 基于不同学院的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2.4.1 各学院本一学生成绩分析
本一学生中,总体来看,这四个学院学生成绩差距很小。(1)平均分:能环学院学生最高,机械学院学生最低,但是二者差距不大;(2)及格率也是如此;(3)各部分内容的得分率基本上差不多,都是第1、2部分得分率偏低,其次是第3、5、8部分内容,第4、6、7部分内容掌握相对较好。
2.4.2 各学院本三学生成绩分析
本三学生中,总体来看,信息和电气学院学生较好,机械和能环学院学生较差,而且差距比较明显。(1)平均分:信息学院最高,其次是电气学院,能环学院和机械学院平均分接近,机械学院最低,最高和最低的学院平均分差距较大为6分;(2)及格率:信息学院最高,能环学院最低,而且二者差距大,为23%;(3)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是信息和电气学院学生较好,机械和能环学院学生较差。四个学院学生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都是第6、7、8部分内容掌握相对较好,其次是第3、4、5部分内容,第1、2部分得分率偏低。
3.考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及教学建议
本次《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的统计数据为我们把握考试质量及学生的真实水平提供了依据。总体来看,学生成绩平均分数61.53分,偏低,有40%的学生处于不及格的水平,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不够牢固。笔者认为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及建议如下。
3.1 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风。
学习态度和学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成绩。好的学风能很好地带动各位学生共同努力。不同的学院及不同的班级的学风是有差别的,因此他们的总体考试成绩也会存在差异。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工科很多学生认为《技术经济学》课程不属于他们的专业课程,因此重视程度和学习主动性不高。所以教师要强调理工科学生学习经济类课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举例的形式把技术经济学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及学生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促使学生专心听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进而提高授课效果。再者,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使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主动学习,扩展知识面,使《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渗透于日常学习和生活,充满乐趣。
3.3 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把握。
从考试成绩来看,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学习的知识点及其联系。很多知识点学生只是机械地去记忆和运用,不了解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联系,因此学生的基本理论部分得分普遍偏低,第3到7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作为课程的重难点部分,学生得分虽然相对比较高但也不理想,说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基本方法的掌握也比较肤浅。鉴于此,授课教师应该多列举实例帮助学生强化对理论部分的理解。再者,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课上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问,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很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以便系统地学习本课程。
3.4 试题难度。
本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题目难度偏大一些,尤其是第1、2部分关于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部分试题难度比往年提高较大,因此这两部分内容学生得分普遍很低,这也对考试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5 其他原因。
本次开课的学生都是大四学生,大四学生面临着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因此学生出勤率不太高,课余时间的利用率不足,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成绩。除此之外可能还会存在学生基础程度的差异、社会原因等。
分析本次考试成绩的结果,不同教师的学生成绩还是略有差距,建议各位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试改革措施等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针对基础程度不同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因材施教;再者,根据不同学院的学生,可以深入分析其学生和专业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风,为技术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立文,陈敬武.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2]李素红,陈立文,孙维丰.《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及教学体会[J].考试周刊,2007,(38):7-9.
[3]张静,周敏.论“技术经济学”列为理工科必修课的必要性[J].煤炭高等教育,2001,(5):40-41.
关键词 辅导员 期末成绩分析 时间精力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起,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招生规模的扩大不仅带来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高校学生群体的成分变得复杂,也使得处在高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压力随之增大。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全面地了解自己教导下的几百名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并及时给予关注与帮扶是我们的职责,但在当前的情况下,这项工作存在着极大的困难。要解Q这个问题,除了要抓好“学生干部辅助管理”,“基层党团组织榜样带头”,“评优评奖正向激励”,“寝室、课堂走访了解”等几个重要抓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就是针对学生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的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它可以帮助辅导员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集中到最需要帮助引导的学生中去,使工作事半功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分析可反应各班学风
班级学习风气的好坏,虽然不能仅从某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情况这一方面来进行判断,但从客观实际上看,各班期末考试不及格人数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应该班级学习风气的状况。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所列举的8个班级中,大部分班级的该学期期末考试不及格人数不超过3人,我们认为此种状况属于正常范畴,而材料1班和材料8班的不及格学生明显高于其余各班,反应出这两个班级学习风气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辅导员在今后的教育引导中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这部分班级。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表中看出女生的期末考试情况明显好于男生,我们在做班级工作时也可多鼓励班级女生多帮助同班男生,利用经验交流会,一对一帮扶等方式寻求班级同学共同进步。
2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分析可以反应各个寝室的学习氛围
学生寝室历来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中心区域。一个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寝室氛围可以带动整个寝室同学共同进步,而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寝室风气会导致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放任自流,最终自毁前程。
在表2中,我们统计了2011级学生在大二上期期末考试中各个寝室的考试成绩不及格的情况。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生考试不及格的人数远远少于男生,仅2人;男生寝室不及格人数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某几个寝室,如1舍4单元601寝12人中就出现6人考试不及格,1舍5单元502寝有4人考试不及格,但不少的寝室,所有寝室成员都顺利通过了考试,无人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情况。根据笔者平时工作对各个寝室学习风气的调查了解,出现不及格人数较多的几个寝室,恰好是平时学习风气不好,学习氛围不浓的寝室。据此,我们在后期走访学生寝室时也应合理分配精力。
绝大部分女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自理能力,部分学习氛围较好的男生寝室,寝室室友之间会相互影响,良性竞争,促进学习。所以,辅导员在走访学生寝室时,应着重关注期末考试不及格人数较多,学风不好的寝室,通过正向引导、严格规范要求等方式扭转寝室的学习风气。
3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分析可以反应学生的学习态度
我们知道,大学的期末考试属于通过性考试,而非选拔性考试,虽然每学期各科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很大,但只要学生理解掌握了该门科目基本的知识点、概念、内容、公式等,达到该科目学习的基本要求,考试基本都能通过。反而言之,某门科目期末考试未能通过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该科目的基本学习要求都未能达到。
笔者认为,期末考试未能通过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对大学的学习模式不适应或某门功课的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反应出的情况是期末考试一般仅出现一门或少量功课不及格,这类学生,抑或未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模式,抑或由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等原因对某一科目存在学习困难,但他们内心并未放弃学习。辅导员只要通过面谈等方式了解清楚该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对症下药,即可使这部分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
(2)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力差的学生。这类学生所反应出来的情况,一般是期末考试出现大面积的不及格情况。这部分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目标、生活放纵、自制力缺乏,部分学生可能沉迷游戏,意志消沉。对这类学生的帮扶应该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应联系家长,配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定期了解学生情况,严格要求其日常作息并加以学习引导。
4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可以反应各科学习的困难程度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掌握主动式学习模式非常重要。学生应该尽快从初、高中的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式学习,除了做好课堂学习,更应该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而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应该在这方面为学生做好辅助。期末考试不及格科目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各个科目的学习难度。不及格人次较少的科目表明该科目学习困难度适中,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较好地掌握该科的主要知识;而不及格人次较多的科目,一方面说明这部分学生在该科目的学习过程中仍不够努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科目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困难,辅导员应着重考虑围绕该科目的学习做工作,如学期初始利用年级大会提醒学生对该科目的重视、讲解学习难点、联系任课教师答疑、组织相应的学习交流会等,甚至对于某些科目不及格人数过众的情况,应向上级部门反应,是否考虑调整教育方式方法等。
5小结
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情况分析是辅导员抓住工作重点,有的放矢的一个重要工具,做好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情况分析对辅导员意义明显:帮助辅导员了解班级、寝室的学风;对个别学习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进行重点关注、教育和引导;了解各科目学习难度,并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等。详细具体的成绩分析以及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可以使辅导员的工作事半功倍,在此,笔者建议每名高校辅导员都应重视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情况分析,并熟练掌握好这一重要的工具。
作者简介:陈建野,男,讲师,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思政辅导员。
参考文献
[1] 李凯军,冯猛修,闫实,王晓东,王俊林.成绩分析及其对教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医学综述,2009,15(16):2552-2554.
[2] 李艳梅,陈建野.论构建新时期高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体系的意义[J].经营管理者,2012(24).
[3] 陈德祥.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析和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4):120-121.
[4] 夏菲.高校院系学生工作体系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