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品牌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商发展迅速 传统行业进军最缺人才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迅猛发展。截止到2011年12月为止,国内B2C、C2C与其它电商模式企业数已20750家。
电子商务已成为各行业的延伸趋势,传统行业进入互联网也已经成为常态;老牌电商也开始加紧脚步转型向平台性发展。面对老牌电商的不断阔步前行和传统行业的纷纷进入,电商行业显示出一片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但是,高速的发展却使电商人才紧缺的问题愈加凸显。
众所周知,传统企业在开展互联网业务时,除面临运营模式(入驻第三方平台、自建平台、外包、资本并购)的选择外,还需选择合适的电商人才,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传统服装商业模式,学习借助网络开拓市场提高营销效率的方法,有效平衡网络渠道和线下渠道等。
但据业内专家分析,目前的电子商务人才,大部分都是从互联网业界摸爬滚打多年的精英,或是从媒体等其他行业转行的深谙此行业的人士。但显然,电商发展对于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是现有人员无法供给的。所以,电商人才短缺现象愈演愈烈。
人才紧缺 致电商挖角战
由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编制的国内首份电子商务人才报告显示:中国目前电商人才奇缺,近六成电商企业有急迫人才需求,其中电商运营人才、技术性人才需求最大。
根据此次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未来5年,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尝试发展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更加趋紧。预计今年,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265万人。这其中,又以电商运营人才、技术性人才需求最大,推广销售人才、供应链管理人才次之。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内资深电商人力资源专家崔立标表示,现在企业处在开疆拓土的阶段,运营、技术、推广是最迫切的工具性人才。随着企业向纵深发展,竞争不断加剧,决定商业本质的供应链人才会越来越热门。
而就人才需求的层次来说,高层次的管理层最为稀缺。因为企业普遍需要通晓电子商务全局的人才,希望能够统筹帷幄,从战略的角度上分析和把握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人才精英。其次是应用层次的人才,特别是销售和服务等部门的人才。
电商人才出现大量缺口,致使超八成的电商企业存在招聘压力。报告显示,81.82%的企业存在招聘压力,59.09%的企业预计在一年内会有大规模招聘。
而一些企业的发展动作决定了在短时间内就要拥有强大的人员配备,所以,费心力逐步培养便显得有些不现实,于是,电商行业挖角大战迅速展开。
去年团购发展火爆之时,就有高朋成立挖角团购人才导致多家团购企业合力抵抗的事件发生,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高朋有些人员工资甚至3个月之内从6000元爬升至30000元之多。如果不是深受挖角竞争桎梏,这样的现象必然不会发生。
服装行业电商人才短缺尤为凸显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1年度中国B2C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自2009年起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0年增长速度迅猛,增长率高达100.8%。2011年中国服装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2035亿元。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深入,“线上”市场日渐成为各家服装企业的必争之地,许多服装企业已开始自觉探索品牌建设与升级之道,特别是传统服装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电子商务领域,企业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主体,如何由线下销售向电子商务完美转型是所有传统服装企业面临的迫切挑战。
由于服装电商发展迅速,电商整个行业的人才短缺在服装电商业内也显得最为明显。
电子商务中心推进人才战略
据悉,为了推进传统服装企业的电商之路,改善人才短缺现象,8月10日-12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中国服装网及赢动教育咨询有限公共同主办的“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高街研修班”,将就服装电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强化培训。
在服装消费需求巨大的市场环境下,服装网络销售额逐渐攀升,成为网络零售的第一大品类。传统服装行业在收到电商冲击之后,是固守城池以不变应万变还是寻找合适的方式介入有待考虑。目前已有包括佐丹奴、美特斯邦威、阿依莲、江南布衣、李宁等传统服装品牌企业进军网络零售,且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迹象。
据悉,本次研修会系目前国内首个服装行业高层次电子商务用“MBA式”进修班,将就服装电商品牌的运营规划与平台建设技巧、服装品牌线上线下商品策略和定价原则、打造卓越的电商专业运营团队、低成本网络营销推广获取优质用户等传统服装企业跨足电商行业的现实问题,深入解读服装品牌涉足电商的模式、战略与实施方案。
2013年初,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一下子出名了,它的“光环”迅速被释放开,波及到上海市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咬牙切齿的话题,因为它就是“有毒校服”的始作俑者。一句“有毒”让所有人都不寒而栗,也是一句“有毒”又引发众多指责质检不严格把关的口水战。青少年服装的安全更应该被重视,可如今隐患频现,让人心生恐惧,这样的危险,为何不能止于源头?
问题校服引出安全隐患
一切源于上海市质监局今年2月初的对本市的学生服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报告显示,抽检的22批次产品中,有6批次不合格。其中,上海欧霞时装公司生产的一款摇粒绒冬装被检出致癌物质芳香胺,“属于质量问题严重”,并已被立案查处。这是上海对学生服质量首次立案。
截至2013年2月底,已有数十家上海的中小学校被有毒校服事件波及,一时间服装安全,尤其是未成年人服装的安全问题又被提上了讨论区。但这次事件其实并非是国内问题校服的第一件案例。近些年,有毒校服事件频频出现,孩子们的安全隐患曝出了相关监管部门的软肋。
根据抽检报告,被抽检出含致癌物的产品是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2012年7月生产的OUXIA摇粒绒冬装(规格型号:M 160/84A,款号OX2012005)。而含有致癌物的面料,主要是用于服装装饰用、宽约2CM的镶条。
《服装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上海这批问题校服的毒性源自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原因是在染整过程中使用了禁用偶氮染料,由于这类染料含有偶氮基团,在染整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化学反应,将生成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特定芳香胺物质,该物质被人体吸收后有致癌风险,对人体的伤害不可逆。
童装未必就安全
除了校服,童装的隐患更让家长担忧。“现在的儿童多活泼好动,新陈代谢快,出汗较多,如果所穿衣物中含有致癌芳香胺物质,很容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家长和服装质检的相关专家有着一致的想法。近两年出现的童装抽检结果中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产品也屡屡出现。
2009年6月,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检测全国20家企业送检的1051份样品,发现约6%的样品中含有纺织品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其中2%的送检样品还检出高致癌性物质联苯胺,最严重者超标达190倍。2012年儿童节期间,广东省质监局对全省儿童及婴幼儿服装等6种产品进行抽检,结果发现超过三成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质量不合格。其中,由东莞市天绫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裙子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2012年底,广州市质监局公布了生产领域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玩具及童鞋等9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在婴幼儿及儿童服装产品方面,质监部门共抽查了43家企业生产的84批次产品,经检验有17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率为20.2%。其中,由广州市白云区石井小蜜豆童装厂生产的一批次“哈利玻特熊”儿童长袖T恤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我们的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少年儿童身体未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儿童使用的内衣、睡衣、袜子等,与孩子皮肤的接触更直接、时间更长,更容易出现对孩子的健康形成危害的次品。面对一次又一次抽检结果的触目惊心,很多人不禁要问,目前我国童装市场的监管是否到位?其能否确保纺织品安全无害?这不仅关系到孩子,也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可致癌芳香胺物质难杜绝?
其实,染整是大多数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流程,其中有大量的化学助剂和化学染料被使用,如果染色环节使用了禁用偶氮染料,就很有可能产生特定芳香胺物质并残留在纺织品中。目前已被认定可致癌的芳香胺物质有24种,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健康杀手。
由于色谱齐全、色光良好、牢度较高并几乎可染所有纤维等特性,偶氮染料目前是合成染料中最常用的一类。据专家介绍,目前世界市场上约2/3的合成染料是偶氮染料,这些偶氮染料达3000种之多,其中大部分偶氮染料都是安全的,危险的是可还原释放出指定的24种芳香胺类的那一小部分偶氮染料,大约200多种。
“这些染料虽然占的比重不大,但是防备的难度却很大。”一些面料企业感觉颇为委屈,“一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染料数量庞大,一般依靠染料厂家提供的安全资料和承诺保证安全性,在染料采购环节如果监管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二是在染色过程中,如果生产管理不严,染缸中上一批次使用的染料没有清洗干净,使一些本不应共同使用的染料和化学品相互作用,也可能发生无法预期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可致癌的芳香胺物质。三是如果禁用偶氮染料残留在衣物中,在与人的汗水接触后,也可能降解释放出可致癌芳香胺物质,并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危害。”
目前生活中接触到的纺织品绝大多数都经过染整环节的处理,如果生产中把关不严,有关方面监管不到位就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可致癌芳香胺物质是通过接触人体造成危害,问题纺织品接触人体较多的,对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大,接触人体较少的,危害相对也会小些。
对于那些潜在危害较大的纺织品,监管部门需要切实履行职责。同时,也需要企业自身加强化学品管理水平,行业组织也要积极引导督促企业严把质量关,社会舆论也要发挥监督作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釜底抽薪,把这些健康杀手彻底逐出市场。
“年度大奖”进入终评
近日,《服装时报》记者从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组委会了解到,杰克・第九届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目前进入终评筹备的紧张阶段。
根据“商业覆盖率统计”、“消费者调查”及行业专家调查”3项数据提出的本届“大奖”提名奖品牌,已经进入到网络投票、店面考察以及产品抽检等各项关键环节。其中与消费者沟通较为紧密的网络投票在新浪财经频道《http://.cn/focus/9th_zgfzppnddj/index.shtml)拉开帷幕。特别说明的是,第一次与“大奖”合作的新浪财经频道在其频道首页页面设立“大奖”专题,全力支持此次投票。
绿色和平组织于2011年7月公布了调查报告《时尚之毒――全球服装品牌的中国水污染调查》。该报告指出,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服装品牌在中国的两家供应商排放的工业废水中,都被测出含有干扰内分泌并影响生殖系统的环境激素类物质。继而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另一份报告《毒隐于衣――全球品牌服装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调查》则指出,这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产品中含有“环境激素”――即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DE)。
据了解,NPE是一种公认的环境激素,大部分存在于纺织用品中。但有关专家表示,除了纺织用品之外,部分洗衣粉中也含有NPE,且更易被人们忽略。洗衣粉中或含有环境激素
提到NPE,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文衍宣教授表示:“NPE是一种化学制剂,广泛应用于纺织生产中。除此之外,它还可做表面活性剂和清洁剂。”文衍宣指出,NDE一旦进入到环境中,会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强的“环境激素”――NP,也就是壬基酚。而部分洗衣粉中,就含有NPE。
业内人士透露,洗衣粉中的NPE,最主要以表面活性剂的形式存在。部分大型超市,很多洗衣粉的外包装上,都注明有“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但基本都没注明其中所含的具体成分。
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主任李军生表示,NPE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都属于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具有较强的乳化效果,可更好地洗掉污渍。这两种物质除了用于纺织印染助剂外,在部分洗衣粉也同样会用到。
文衍宣指出,即便NPE排放的浓度很低,也极具危害性。“它可导致男性数量的减少,NPE具有持久性以及生物蓄积性的特点,一旦被排入环境,就会在环境中存在很长时间,很难清除,且会进入食物链,模拟雌激素的作用,影响生物体正常的生殖和发育。”
专家观点:
“环境激素”远比“有磷”更可怕
对洗衣粉,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无磷的”为好。之前,洗衣粉中含有磷,会随着生活废水,进入江河湖泊,在水体中富集,引起赤潮现象,对环境污染极大。所以一时之间,消费者认为好的洗衣粉,其“硬标准”就是“无磷”。
医学专家指出:其实NPE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更大,只是人们过度关注“无磷”,而忽视了这两种更严重的“隐形杀手”。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但是对人体无害,而这两种物质随着污水排放到环境中,会聚集甚至进入食物链,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实际上这两年其实一直有相关报道指出,部分江河的鱼被辛基酚和壬基酚污染。例如去年,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等四个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就都被测出了壬基酚和辛基酚,且类似事件的发生,变得越来越频繁。
商家说法:
“NPE等仅用于高档洗衣粉”
许多洗衣粉厂家和经销商当被问及洗衣粉中是否含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时,他们称,出售的“TX-10”这一原料,仅用于高档洗衣粉,而“TX-10”就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一般只有较贵的好洗衣粉,才会用到TX-10,它的乳化效果好。而便宜的洗衣粉为节约成本,基本不用。”高经理表示,用了NPE的洗衣粉,洗涤效果会更好。当被问及该成分是否会对环境及健康造成影响时,某负责人表示:“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其含量并不多,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洗衣粉里究竟有哪些“健康门道”?
我们常使用洗衣粉,而洗衣粉分为很多种类,如普通洗衣粉、浓缩洗衣粉,无磷洗衣粉、加酶加香洗衣粉等,这些各式洗衣粉究竟有什么区别7应如何选购洗衣粉呢?
一、洗衣粉的PK赛
A 普通洗衣粉PK浓缩洗衣粉
普通洗衣粉,颗粒大而疏松,溶解快,泡沫较为丰富,但去污力相对较弱,不易漂洗,一般适合于手洗;而浓缩洗衣粉颗粒小,泡沫较少,但去污力至少是普通洗衣粉的两倍,易于漂洗,节水,一般适宜于机洗。
B 含磷洗衣粉PK无磷洗衣粉
含磷洗衣粉以磷酸盐为主要助剂,而磷元素易造成环境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质,污染环境。无磷洗衣粉则无这一缺点,有利于水体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环境,专家们一般都建议使用无磷洗衣粉。
C 加酶洗衣粉PK加香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指洗衣粉中加有酶,加香洗衣粉就是洗衣粉中加有香料。加酶洗衣粉对特定污垢如果汁,墨水等的祛除,具有特殊的效果,一些特定的酶还能起到杀菌,增白、护色,增艳等作用。而加香洗衣粉在满足洗涤效果的同时,让衣物散发芳香,使人感到更舒适。
D 天然皂粉PI(洗衣粉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名叫天然皂粉的产品,很多消费者都以为也是一种洗衣粉,其实肥皂粉不完全等于洗衣粉。从功能上看,天然皂粉优于洗衣粉。它不含磷酸盐,且具有天然特性,因此对皮肤刺激性更小,安全,且能保护织物。
二、正确使用洗衣粉
A 勿把洗衣粉当洗洁精
部分餐馆乃至家庭会用洗衣粉洗餐具,俨然将洗衣粉当成了洗洁精,其实是非常不好的。洗衣粉中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对肠胃而言,具有中等的毒性。如果它的微粒附着在餐具上通过胃肠道进入人体后,可抑制胃蛋白酶和胰酶的活动性,从而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同时还会损害肝细胞,导致肝功能障碍,久而久之,会使人出现腹泻,消化不良,肝肾异常等。
B 洗衣粉应按产品说明使用
正确使用洗衣粉能提高洗衣粉的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洗衣粉的作用,还能节约用水。使用前应先看包装,搞清洗衣粉的类型,并根据包装袋上的说明正确使用。一般来说,应先用温水将洗衣粉溶解。再将浸湿的衣物泡于其中,15~20分钟之后洗涤效果最佳。要特别注意的是,加酶洗衣粉用水的温度不能超过60,否则酶将会失活(无效),从而影响洗涤效果。
相关链接
新生代群体指年龄在16-26岁之间的年轻群体。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在所著《儿童心理学》中,把17、18 岁至25 岁定为青年晚期,国内许多心理学、教育学著作也都采用这一划分标准。这一阶段的消费者基本处在大学求学前后,消费趋势随着个人意识的逐渐成熟,从朦胧觉醒到蓬勃发展,慢慢成为服饰文化中最丰富、最具创造性的一支。作为未来社会的主流消费人群,年轻人的着装需求正引领着时代消费潮流的走向。因此,对年轻群体的服装消费心理模式进行研究和预测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据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在本文所研究的16—26岁阶段的青少年消费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其消费意志和消费行为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本文调查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数据参考各类相关研究文献、调查报告,一方面以问卷发放的形式,以本地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向其中300名年龄在此区间的青少年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8份。其中男生96人(35.8%)女生172人(64.2%)。综合相关资料研究及问卷数据分析,本文对普遍市场定义的16——26岁青少年群体服装消费心理做初步的分析总结。
一、 审美趋同化
受全球化浪潮的深刻影响,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新生代群体对时尚生活的认知方式上已经呈现出惊人的同一性。由于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全社会带来爆炸式的资讯流量,新生代群体也成为资讯共享时代的直接受益者。带有互联网特质的QQ、微博、微信是这个群体了解社会、分享兴趣和友谊的最时髦最快捷的方式,在这些虚拟社交平台上,电影、视频、音乐甚至淘宝心得等独具分享价值的一手信息被充分共享,再经过认知层面对这些繁芜信息的随机探索、自主筛选、分裂、聚合等处理过程,新生代群体的时尚价值观逐渐出现趋同的倾向,表现在着装选择上,该群体的审美标准,在地域上的时间差别、在城乡之间的阶层差别都越来越小。网络信息的多向传播越深入,新生代群体服装审美趣味越趋同,服装消费类型和消费品牌也就越集中。调查表明,新生代青少年群体喜欢的服装类型以运动休闲装、半休闲装为主。在《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中总结出的青少年喜欢的服装类型中,休闲装占63%,半休闲装占30%,从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青少年服装消费的审美趋同心理。(图一为本文问卷调查表格数据)
图一 青少年群体服装款式选择类型
二、 消费动机多元化
移动互联时代,资讯交流更快捷方便,新生代群体对QQ、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以及大量购物分享网站的高度依赖,使海量服装信息的推荐、分享常态化、生活化,信息的叠加累积会深度影响年轻受众,因此,其消费动机的产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复杂多元的一面。
其次,消费渠道的改变、消费方式的更新,为年轻群体的服装消费心理增加了变数。据权威报告称,2011年人均网购服装支出就已经占人均服装总支出的63.6%,也就是说,与传统服装消费形式不同,资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服装的线上展示和销售已经成为主流。其中,年轻群体构成服装网络销售的主力。传统意义上的服装选购动机,除去品牌及价格因素,款式、面料、质量、售后等要素并重,层级关系并不明显。而对年轻的新生代消费群体而言,网购是其消费方式之一,网店的图文并茂、真人多角度演示等多重在线展示手段改变了以往逛街试衣的消费体验,服装选购标准也随之悄然改变,其中,款式最容易被直观感知并确认,已经上升成为消费动机中最常见的诱因,而服装品牌、质量、售后等传统消费渠道所倚重的营销要素,在消费驱动心理中并不占优。
另外,16——26岁新生代青少年群体对年轻化休闲服装的需求,既要满足自身修饰的基本功能,也要满足表达个性、追求时尚的心理预期,还要通过着装选择,增强人际吸引力和自信心,所以他们的消费动机千姿百态,从实用型消费到攀比型消费,从个性型消费到从众型消费,都呼应着不同的消费心理。
三、 消费趋势动态化
在服装购买行为产生前后,消费群体受自身掌握资讯的影响,会作出一系列心理预期和心理判断,这些心理活动进而决定着消费者最终的消费渠道和消费行为。16-26岁的新生代年轻消费者是最敏感的资讯吸收及消化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习惯既是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也是由自身信息拥有模式决定,两者作用在一起,使其消费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这种复杂性在全资讯背景下尤为突显。在全资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群体,视野广阔,资讯丰富,心智发展也有别于先辈,普遍具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但由于所处社会阶层不同,新生代年轻群体本身存在阶级性和个体差异性,其消费心理和行为也有别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一方面,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新资讯、新产品随着网络无孔不入,客观上刺激年轻群体产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新生代群体处在踏入社会前后的时间段,经济上不一定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服装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互为制约。这种情形会随着个人成长、家庭状况乃至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而且,全球化进程、全资讯的侵入让整个社会变动不居,消费信息和消费渠道日新月异,年轻群体的消费心理在环境外力的渗透下,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其趋势表现更丰富更活跃。
通过当下年轻群体的资讯消化渠道、服装消费渠道,研究新生代年轻群体的服饰消费心理因素及趋势,可以从深层次把握服装消费行为的内在本质,了解行为背后隐含的心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准,明确市场化服装的品牌推广思路、制定多元营销策略,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6—26岁年轻群体的服饰消费特点及趋势研 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号2110550
参考文献:
①郁新颜,青少年服装消费心理分析,2005年第4期,纺织科技进展
②候夏星,李娟,大学生名牌服装消费心理探析,2012年1月,科技导刊
【关键词】探析 成衣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成衣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表现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原理和设计方法和独立构思能力,运用大量的款式图、效果图形式表现不同性别、年龄、季节、文化、政治、经济、地域、民族的服装,能合理地进行服饰色彩的搭配,能把握系列服装设计的变化规律、要点与方法;能理解时装演变、风格与流行。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市场学理论、服装专业技能、工程学知识和艺术设计综合素质能力,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确立成衣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成衣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能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前提,利用开拓性的设计思维和娴熟的设计能力,在服装企业、服装研究管理方面从事服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服装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服装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为了让学生具备这一综合素质,就要在成衣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首先通过理论传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潜能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尽快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产业的深化过程,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并能够培养出勤于思辨、勇于实践、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作风,使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依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我将成衣设计教学内容由原先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模拟转化为以企业需求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着力培养服装设计工作者、服装设计师助理岗位所具备的能力,例如,我用市场调研品牌代替了理论讲述,第一部分从浅显易懂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品牌服装设计的流程,使学生感受到品牌服装设计的方法和企划。接下来分别调研各大商场的主要品牌的定位和风格,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编写ppt和调查报告。让学生认识了品牌服装的设计生产过程,进而培养学生日后成为服装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并且每次课前设置作品评估环节,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陈述方案,教师最后讲评、总结。如此的内容设置使学生对成衣设计有了很深入的感受,也更系统地学习成衣设计品牌知识。
二、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课内课外勤学苦练,多临摹多交流多赏析,使学生的创意设计和鉴赏水平明显提高,在单品服装设计与系列服装设计过程中,重应用、重实训、让学生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服装设计的意义和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职业能力。教学方式多样化,特别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单品服装设计教学中很有效,以女装的各种款式作为设计的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打版制作,再总结讨论,评比优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和进步。再组织学生与企业合作、创新设计、举办强有力的时装大赛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校企合作
探索校企合作,整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效的教学内容,又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符合行业和岗位的需求,使学生具备技术性、艺术性、综合性为一体的知识结构,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具备设计能力、综合表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基于当今服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人们对服装的消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业的多样化、高级化、个性化发展特点,服装的设计与生产也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短周期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市场特点“行为导向教学”改革正顺应成衣设计课程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所组成,它通过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不同于传统学科式教学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强调以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是更多地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的主持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地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订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服装品牌产品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主持下以个体或小组合作工作的形式自行组织完成款式设计任务;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过程。这里的“产品”是指以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服装产品。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市场流行信息、制定工作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 “完整的行为活动模式”。完成成衣设计的企划通过成衣设计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实现三个“中心”的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开发操作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实训,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并提早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缩短毕业生与企业的磨合期,为学生顶岗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成衣设计是一门艺术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传授理论是不够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之快,使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业务,不断提高授课能力,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还要考虑教学对象,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