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文素养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1.以专业课为依托,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多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教育,其实,完全可以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同时将人文素养知识渗透进去,专业教师应有意识地在专业课的讲授中利用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融合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重视教学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强化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实践。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专业有着深厚的学术修养,还要对人文社会学科有着深切的感知和理解,在授课过程中,将人文知识渗透到专业领域,使人文知识与专业知道相互渗透、融合,让学生在获得实用知识的同时,无形中也使得教师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2.加大人文素养教育学习与培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学科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师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第一要素,是教育活动的关键和主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只有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才能将这一精神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一方面应将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相关内容纳入他们继续教育的范畴,从制度上给予规范和保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和考核,并与教师考评与职称评定挂钩,从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人文社科类讲座、培训、研讨会等,定期对教师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3.教师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

教师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他的人文素养,教师对学生有示范榜样的作用,学生往往对老师怀有敬畏和崇拜之心,生活中有意无意会模仿老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但是,人文素养的养成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本人自发、主动地去培养,需要将人文知识内化为潜在意识,外化为外在行为。第一,重视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学会学习,善于读书,研修人文经典,掌握必要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等人文知识,提高文化底蕴,并在不断开展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潜心钻研,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第二,教学上,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和知情意的共生共长为目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健全的人格,教学内容上要基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

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只有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管理下才能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才能培养适合时展、合乎社会要求的学生。

1.重建教育理念,明确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确立人文素养教育的地位。

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过分追求升学率、就业率,在职业院校中体现为通过职业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一项技能,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一直忽视教育的隐。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来看,教育的本质更多的应是其隐,通过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教育来实现其全面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应该纠正长期以来的只培养某一方面专长的培养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知人文素养,既具人文素养又有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使受教育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全面发展的人。明确了职业院校教育的目标,从而要确立人文素养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人文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有效开展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实质性步骤。同时,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也是改革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重要探索和重要思索。重建教育理念,明确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树立人文素养教育的地位,这是改变教育现状的第一步,只有先从思想上重视,才能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2.构建和完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院校长期以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限制,应该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文素养教育的价值出发,构建和完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既要保障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要考虑开课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同时还要兼顾特色院校和不同专业的特殊性及现实可操作性。职业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宜从显性和隐性课程这两个方面入手,其中显性课程主要包括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社会科学与人文知识讲座这四大块课程,而隐性课程是那些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涉及校园文化建设和一些课余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不是只设置就可以,还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人文学科的比重、实施经典阅读、开展网络课程等方式来深化人文素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指校园物质文化(生产设备、校园环境、标志性建筑、雕塑等)、行为文化(校风、教风、班风)、制度文化(教学、科研等管理制度)、精神文化(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共同价值观、办学风格等)。课余活动主要是有特色的校园社团活动、深入的社会实践活动等。职业院校应该同时构建和完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体系,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针对人文课程建立健全考核与评价体制。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84-1

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其内在品质所体现出来的修养和气质,如价值观念、思想品位、道德品格、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品质。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语文教育过多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教师忙着讲解知识点,指挥“题海”作战,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堂充斥着单调枯燥和乏味,学生失去了兴趣激情和灵性,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极为必要的。

一、注重初中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由于初中生的阅历不足,因此,学生自主感悟教材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思想以及情感的深入能力严重不足,都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因此,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水平。教师需要充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构建合格的自身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对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是教师进行思想教学的情感基础、心理基础。教师只有具备身后的人格修养,才能引起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不断地向教师学习,模仿教师,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成长。传统教育中,教师大多隐藏自身的情感素养,忽略了对自身情感素养的发掘,使得大多数教师缺乏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能力,教学课堂中过于沉静,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和挖掘自身情感素养,善于将枯燥的文字赋予生命力,渲染丰富的情感环境,引领学生融入到学习的热情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

二、注重教材人文意蕴的深度挖掘

语文教材中节选的作品都富含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时代意义、人文意义、教育意义。比如《史记》古典经籍中体现出来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体现出的爱国气节,《谈骨气》中展现的高尚人格气节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中国精神”的精髓。都德《最后一课》、契诃夫《变色龙》等外国文化精品中展现的外国民族风情,尚美崇善,鄙丑嫉恶的文学艺术,都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良好的人格情操,秉承优良的传统美德。因此,教师应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精神的塑造。比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时,感悟人生路途上应如何面对困难,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解决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教学资源,通过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内心的人文情感因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美好健康的心灵,完善学生优良的人性。

三、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挖掘语文的文学美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关心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人文素养环境,熏陶学生的品德。

首先,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前导言,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以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作为课前导言,用豪迈、铿锵的歌声,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教师也可以用水浒传的社会背景、典故,作为课前导言,激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和喜爱,也能加深学生对人物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性格特点的理解和认同。比如学习《行道树》(张晓风)时,可以组织学生自排自导自演,将课文剧本实际表演出来,作为课前导言,既能够增强学生知识体验,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刺激学生的感觉细胞。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作品层层深入,细细解读,真正理解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字,精妙之处,美轮美奂之处。比如学习《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先进行预习,自己体验,然后设计多个问题,层层深入,比如:1.这首诗描述的时间,地点,景物,特点;2.根据诗中描述,动手绘画一幅西湖初春图,然后互相交流,看谁画的更生动;3.学完这首诗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启发;4.描写下自己心中的春天,文体不限,激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积累语言文化沉淀。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1人文教育不够

高职教育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为社会经济第一线培育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对我国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有序推进发挥基础性作用。目前高职教育过多地倾向于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相应地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和投入都太少,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高职教育当前的这种大环境下,部分学生会更多地参与具有实用性课程的学习,而对于人文基础学科却没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这种偏重技术性和工具性倾向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得高职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情感和心灵方面的应有教育,决定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都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理想和情操方面的水平低下,以及文化素质的不足,都使得学生在参与社会竞争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创造力不足。

1.2学生人文素质不足

人文教育集中体现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通常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完成,包括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利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借助于优秀文化元素的感染以及相关的人生历练的等锻炼。实际上在现代社会的职业发展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地位要比业务素质更高,因此,作为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组成之一的人文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中对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效率、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基础。高职学生这方面的人文素质特别是人文精神的不足集中反映为:首先是日常读书不够,写作能力受到明显的制约,难以符合企业提出的就业要求;其次在文学欣赏方面存在明显的低俗化问题,主要是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再者学生进入社会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偏弱,不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至于在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时难以适应和融入。

2.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为高职院校以往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思路是导致人文教育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就一定要从过去旧有的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紧密联系高职教育当前的实际状况,科学定位高职语文教学的合理路径。

2.1语文教学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

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是处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活动,不过语文包含的人文底蕴非常深厚,这种基本属性赋予了语文教学有着非常明显的人文教育基本功能。因此,在高职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和发挥语文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凸显自身的工具性的同时,落实内在的人文性,为学生增加阅历、实现文化积淀提供重要助力,使得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推动学生能够利用优秀的文明气质实现人格的健全和发展,以及通过文化传统的传承实现自身品格的优化,最终帮助学生拥有争取更多幸福(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幸福)的人文素质。利用能够落实人文教育理念的语文教学,首先能够引导学生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上不断提升,帮助他们形成爱国思想,从而能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和民族精神的过程中成才;同时,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民族文化知识,使得学生在民族文化方面的认识拥有牢固的基础。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内在的人文精神,促使学生拥有和更加坚守民族立场,能够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合格主体,并且在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接受和传承上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优秀的建设者。

2.2深化语文人文精神传递功能,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目标

语文教学中的内容都是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魅力,能够提供特色审美感召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修养、健全心智,能够实现综合性的教育成效,是保证大学生增进人文素质和全面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教学活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对高尚人格的推崇、诚信、和谐等宝贵思想,尤其是对民本理念、爱国思想以及创新精神的弘扬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人文塑造作用。语文教学中包含的中华文明中标志性的名家文学作品,集中体现了优秀文学的基本属性,能够对阅读者和学习者产生非常重要的心灵影响力,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语文教育实际上可以看做是阐释人文思想的一门重要教育课程,能够完成非常明显的人文精神教育成效。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讲解,督促学生利用阅读、欣赏和批评等参与式的学习方式,强化文学审美能力的教学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构建自身的人文基础,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掌握人文精神的系统性概念和意义。在当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效体现这种人文精神的传递功能,立足于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用合适的教学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解,从而将文学作品内在的强大感染力转化为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营养元素,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进程里获得自强不息和改革创新的可贵品质。

2.3发掘“文学作品”价值,培育学生的先进精神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共同语,是社会成员和他人有效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智、德、美等各方面教育的综合性基础,对于民族精神来说有着重要的载体作用,融入了大量的人文精神,也能够有效反映时代特征。所以语文教育应当能够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延续和丰富民族精神,承担起不断积淀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历史重任,进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构建基点和支撑。从文化传统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所要传授的人文基础理论,是民族精神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能够有效描述和反映民族信仰、理性、情感,并且主要是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完成形象的描述和传递。考虑到我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的博大精深的积淀,在高职语文教学领域,一定要立足于“文学作品”,将人文基础理论更加准确而高效地传递给学生们,使得他们对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和思想更好地理解,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得到正面熏陶,从而在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上达到更高水平。此外,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兴趣和发展要求,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阅读内容进行阅读和思考,在全面完成选修以及深入阅读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人文科学各分支学科学习能力提升的目标,有效推进高职学生在知识结构性缺陷方面的弥补和改善。

3.结语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整体设计思路。“读”是一种最为便捷的语言信息输入方式,“说”是口头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技能,它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运用已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本设计希望通过阅读材料的输入,搭建输出的“脚手架”,最后让学生能自如地说出自己的思想,以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将英语语言真正地运用到实际中,体现英语语言工具性的目的。因此,本人将本节课定位为读、说课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有创意地说出对作品的思考。

2.指导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阅读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阅读技巧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倡导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针对戏剧剧本情节生动曲折、富有教育意义的特点,本节课本人创设生动的语境,利用多媒体手段等,运用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3.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一节读、说结合的课型,教学内容由Reading和Speaking构成。Reading部分是本单元第一部分阅读课文的延续,讲述了李尔王在大女儿Goneril那里所受到的冷遇。材料中运用了一些表达感情的语言技巧,是训练学生体会文字后面的含义的好范本。Speaking部分,学生能利用阅读输入时获取的语言知识和信息,更深入地进行批判性阅读,分析人物台词、性格特征及情感变化,同时通过任务的设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结束时,学生将能够:了解文本的中心大意;体会如何通过语音和语调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悲伤、失望、愤怒、友好等情绪;通过文字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再次思考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5.教学过程。步骤一:Warmingup(10min).①Watchavideoabouttheformerpartsoftheplay.②Asksomestudentstosaysomethingaboutthecharactersintheplay.【设计意图】安排学生带着分析人物性格的任务观看电影片段,一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片段。同时,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让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说话语气,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背景知识,为学生搭建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步骤二:Reading(18min).①Studentstoglancethroughtheopeningtofindoutwherethecharactersare.②Studentstosummarizewhateachcharacterhasbeendoing.③Students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ofthethreepeopleinthetext.Studentstoworkinpairsandtrytousesomeadj.todescribethethreeper-sonsinthetext.Whendescribingthepersons,theyneedtofindoutthesupportingsentencesinthetext.④Questions:WhydoyouthinkthatGonerilissocoldtoherfather?⑤Studentstowriteoutthesummaryofthetext.Remindthemtonoticesomekeysinthetext.⑥Listentothetapeandtrytoimitatethetoneofeachpersontoexpressfeelings.【设计意图】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扫读初步了解文中有几个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关注情节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了解人物动态,总结课文中心思想。然后教师让学生画出文中的一些关键句,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性格,了解文字和语言背后的涵义。最后通过让学生写下一些关键词,总结文章的中心大意。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语音语调表达各种情感,教师还安排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验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步骤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和特征,充分理解事件发展过程。步骤三:Speaking(16min).Studentstoworkingroupsoffouranddiscuss:howshallwerespectourparents.Trytousethewordsandexpressionsinthetext.Wordbank:disrespectful,complain,abandon,rudely,behavecoldly,haveenoughofsb.be-haviour,behaveproperly,staywhereI’mnotwel-come.【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文中李尔王三个女儿对待他的态度以及最终结果,分组讨论,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爱戴父母,最后引导学生意识到: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年代,哪个文化背景,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都是每个社会人应该拥有的。在进行价值观渗透的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运用文本提供的语言素材,将所学语言运用到实践中。步骤四:Sumupandhomework(1min).①Retellthestorywiththekeywords.②Groupworktoactouttheplayandpreparetopresenttheminthenextclass.【设计意图】家庭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复写故事内容以检验学生巩固语言运用和剧本理解情况;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教师安排让学生自主合作,将课文内容进行编写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展示,作为课堂到课外的延伸。

二、高中英语戏剧教学建议

1.理解人物,拓宽视野。特殊的英语题材,特殊的环境设置,必然会造就出不同的语言效果。戏剧教学绝不同于其他体裁的英语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仔细体会那些来源于日常用语且又高于日常用语的台词,以充分理解人物的性格,并且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也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2.开发思维,提高素养。阅读后的问题设置应该“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化意义,对课文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RichardAmato,1996)。因此,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评价、分析人物,是极为重要的。这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深刻领会文章的底蕴所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并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目的。

人文素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前国务院总理在谈到人才培养问题时指出:“我们不能只懂科学知识,还要有人文素养,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在人才的成长中是相得益彰的。”国家教育部长鲁昕也曾提出:“示范院校的高楼大厦代表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只有当这些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年轻人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去休闲,懂得欣赏名曲、名诗与名画了,才真正做到了职业教育的脱胎换骨。”

一、技工院校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东西。素养,一般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和。所以人文素养指人所具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此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是人文科学的教育,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当前技工院校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和个性得以提炼,由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就业奠定基础,最终高质量地实现自身价值。所以技工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样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

二、技工院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是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培养制度,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具有市场导向性这一特殊性,使得进行职业教育时往往只是想到怎样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这样教育出的学生必定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却缺乏了必要的人文素养。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力本位”必须迈向“人格本位”。因此,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人文素养的教育,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发展学生对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影响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本质力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有助于综合能力培养

作为技工院校,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强化学习,也要重视从学生自身能力上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在技校生活中培养自主、自律、自强等多方面的能力。高校连环自杀事件已给我们技工教育一些警示,我们的教育不可缺少人文素养教育。

三、技工院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1.重视专业能力,忽视人文教育

一般而言就读技工院校的学生目的是学一门技术,然后进入社会工作,对文化课没有需求感,关键是要学好专业课。所以有些技工院校过多的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课程的安排上随意减少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减少基础课的科目和课时数,如有些技工院校在开设基础文化课时,大多开设的是《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却删去了重素质训练的《语文》课程。这种做法明显影响了人文素养教育在基础文化课的作用。

2.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建设落后

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也是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据调查,发现有些技工院校基础文化课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如在师资的引进、教师的培训等多方面存在不合理性,很多基础文化课教师较年轻、经验不足,热情不高,年龄较大的教师知识老化没有及时更新,接受新事物较少,教师的人文素养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加强。

四、技工院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语文教学

1.教学内容:调研企业,增加有针对性的人文内容

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为企业服务,所以要广泛调研企业对毕业生的人文素养要求,以确定不同专业文化课的教学内容,增加针对性、时效性、人文性和可操作性,多点人文关怀。这样不仅避免了内容的枯燥、无味,而且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文明、健康向上品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寻找精神家园,获得人性完善的精神动力,养成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融洽和谐的团队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

2.教学方法:以生为本,体验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

语文教育是浸润着人文素养的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思想与思想的共鸣。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从而感悟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美丽和精彩。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演讲、辩论、朗诵、手抄报、书法、课本剧、征文比赛等无不体现语文的特征,这就激发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比如会展专业的学生,他们在经过学习和实习后,需要有相应的会展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恰当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等等。事实上,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未来工作、生活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是传道者、引路人。如果再按应试教育的那套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再者技校学生是学习的学困生,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在课堂上随心所欲,想听就听,对文化课程缺乏兴趣。技工院校一线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教材再好、教改组织再完善,教师的教改热情再高,教学效果也会不尽人意。因此,教师一定要摸清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想法设法找出他们学习的兴奋点,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倾听者。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各种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如讨论法、案例法、情景演练法、诗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由此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保障:以师为根,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做表率

技工院校语文教育人文素养的缺失,并不全然在于学生,教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还得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自觉融入人文教育、渗透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教师要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职业和人文素养,当好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谈举止、性格爱好、气质修养以及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学生的心灵、人格和灵魂等都是依靠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素养来潜移默化的。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教育学生怎样做

一个合格的人,做一个完整的人,教育他们要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残缺的人。因此教师以自身作为准则,积淀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书育人上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一个国家没有现代科学就会落后,而一个民族没有人文文化精神就会迷失,民族就会异化。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他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人。21世纪的技校生既要有科学素养,又要有人文精神,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有健全人格。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技工院校,如果缺乏人文素养的教育,就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要。所以技工院校除了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孝刚.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教客网,2011-7-6.

[2]康佳琼.试论人文素质领域下的高职公共文化课程的改革.教客网,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