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

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

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进一步学习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识字与写字:

学习本册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能够积累运用。继续练习钢笔楷书,提高书写水平。

2、阅读:1、小说教学目标:

1、能在3分钟内通读1500字的小说类文本;2、能复述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

3、能找出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特征;4、能找出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的人物描写方法,说出人物描写的作用;5、能说出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作用;

6、能找出小说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之处,或者通过细节描述再现人物的性格;

7、能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作品主题的时代意

2散文教学目标:

1、能在3分钟以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散文类文章;

2、能依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能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判断散文的基本类型;

4 能说出叙事散文所叙之事,文章的结构线索以及作者是如何借所叙之事来传递感情的;

5、能说出写景散文的一般特点,并判断作者是借景言志,还是借景抒情;

6、能说出文章是写实之作,还是虚构之笔;

7、能依据文章的一般特点及表达方式,区分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

8、能根据不同散文类型,说出文章所定的基本内容;

9 能用概念图的形式画出文章的结构,并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标出文章的思路;

10 能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依据中心句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11能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所写的内容,用2―4句话概括文章的主题;

12能够针对文章的关键地方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13 能整合文章有争议的地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能用文章中的相关词语或有关细节来证明观点的合理。

3、写作:结合本册教材6个单元的主题(成长、祖国、名人、文艺、探险、动物)分别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综合性学习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课外自主阅读、写作训练指导及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来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活动、综合性学习、写作训练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生活、亲人和祖国的情感;学习名人的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册语文教材分为6个单元共30课及综合性学习。此外,还有两个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背诵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阅读和写作。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网络、电视、图书室及多媒体教室等。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上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方法还不得当,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还不高,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本学期,我决心加大教学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考试的及格率,力争优秀成绩的出现。

四、教学方法设计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高效整合的方法;多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加强课内阅读教学的引导,组织好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能力,还要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依据单元的主题加强写作训练指导,培养写作能力,尽力提高作文的档次。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一)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1~2课 第二周:第2~4课 第三周:5课~写综

第四周:第6~8课 第五周:9~10课 第六周:写综

第七周:11~13课 第八周:14课~写综 第九周:16~17课

第十周:18~20课 第十一周:机动 第十二周:写综

第十三周:21~22课 第十四周?23~25课 第十五周:写综

第十六周:26~27课 第十七周:28~30课 第十八周:写综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二)课时分配:

阅读:54课时左右 写作:18课时左右 综合性学习:6课时

名著导读:2课时 写字:8课时左右 复习:5课时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要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总结经验教训,紧抓阅读和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一、基本情况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期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祖国建设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

2、教材分析:

这套教材,在每单元的后面都添加阅读、写作、综合实践性学习的板块,这样能使语文的学习始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知识的生搬硬套,突出重点,把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修养整合在一起。

教科书在内容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上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要求学生在互助中展开学习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学习朗读的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的理解深度,体会其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的良好的语文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2、营造轻松、活泼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知识,在生活中学道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3、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4、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够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或者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

背诵名篇名句,并进行默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备课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标准,根据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二、学情分析

住宿班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语文基础明显薄弱。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多数学生的学学习惯渐渐养成,但有部分后进生问题仍很严重。与本部学生相比,尖子生少,尾巴大。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注意精心备课,多听课,多借鉴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2、加强集体备课,尽量学进度、统一测试、统一作业。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利用集体的力量。

3、精心编制学案的作业,力求紧扣教材,训练目标明确,并及时做好检查、批改等落实工作。

4、注意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读书习惯,注意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同时,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抓好读写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课内外要紧密结合起来,课堂指导和课下练笔相结合,自己找“米”和老师给“米”相结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及七年级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为7级3班和4班,共有58名学生。学生学习基础一般,行为习惯差,表现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阅读能力较差;作文兴趣不是很浓,语文综合素养不强。

三、本学期教材分析

1、教材格局

本套教材的单元布局改变了鄂教版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

这本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中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积极倡导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以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4、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四、教学任务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的教学,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矗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5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1、让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的景物特征,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描写时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并由此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时要学习作者观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优美生动的语言。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努力使学生成为关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

2、按时间线索,了解人物的成长过程,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

3、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学生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4、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品评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事物特征的,并注意体会文章的准确、简明的特点和内容的客观性、科学性。

6、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说、铭、寓言、笔记小说等古代散文的特点,增强对古代生活的感性认识。

朗读、背诵古诗文,体味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

7、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1、经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锻炼,学生突出的特点是:

①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②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③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④课堂上有勇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顺利。

2、存在的不足是:

①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②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

③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④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

⑤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一单元:状物类记叙文单元;第二单元:传记单元;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第四单元:现代诗单元;第五单元:事物说明文单元;第六单元:古诗文单元;第七单元:古诗文传记单元。

五、教学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教学认真,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引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8、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

9、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

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开展网络辅助教学。

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六、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一至四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共11课时。

第二单元:五至八课各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共11课时。

第三单元:第十课1课时,第九、第十一和第十二课各2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共11课时。

第四单元:第十三至第十五课各2课时,第十六课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共10课时。

第五单元:第十七至第十九课各2课时,第二十课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共11课时。

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一、摆脱考试的束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学活动被考试牵着鼻子走。考试中有古诗,教师就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考试中有阅读,教学中就有阅读题海战。学生成为最大的牺牲品,出现了高分低能、会考试不会用语文的现象。既然如此,彻底取消考试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实则不然,如果没有考试,教师的教学效果无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无从评价。考试不能取消,教学活动必须开展,为此,教师得从分数的“紧箍咒”中走出来。如何才能摆脱分数的束缚呢?

首先,转变观念,为语文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按传统做法,教师考核、晋级等都与学生考试成绩挂钩,因此,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拼命抓成绩。学生不会写就罚写,学生不背诵就罚多背,久而久之,教师压抑,学生也压抑,长期形成的“强制性”教学让教师思想僵化,学生也“呆若木鸡”,似乎除了考试还是考试,除了分数还是分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被丢在最阴暗的角落。其实,教学过程是发展的过程,教师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学生的发展上,同时,教学是互动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轻松、自主、自由的过程,它排斥强制性学习,因为强制性学习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因此,教师要想转变教学观念,必须树立“学生发展促进我发展”的理念,坚决放弃“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数”的想法。

其次,教师要充分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既然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发展的基础,那么,教学活动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在公开课和示范课教学中,学生似乎是教师表现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对象。比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幼时记趣》的教学中,教师一开始用谈话(让学生说说童年的趣事)导入新课(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学生接着一个学生说,导入大约用去10分钟时间)。接下来,教师以幻灯片呈现文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合作。然后,提出问题(1.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2.文中哪些句子是表现了童真童趣?3.作者的“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正在进行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下课时间,教师匆忙布置抄写课文的作业,结束了课堂教学。

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新不新”、“旧不旧”的课堂教学,教师想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来组织课堂,但在时间上把握不当,多媒体的使用也是可有可无,作业设计显得古旧,抄写虽然是常见的作业方式,但在学生没有理解文章的情况下,留抄写课文的作业,有失科学。

二、教学方法一定要活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教材,要将教材用活。以苏教版中的“名著欣赏”为例,七年级上安排了《伊索寓言》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在教学中,教师无法让学生在一次课内了解原著全貌,因此只能在课堂上作启发式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不能以相关背景资料的背诵、作品章节的记忆、大致情节的了解等作为“硬性条件”,让学生背诵、记忆。相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作品的大纲,然后以读书会、辩论会、读书比赛等形式来引导学生解读原著,待学生读完作品后,再进行系统总结。如此,学生不仅在读的过程中能对作品有大致了解,通过总结,也能把握住重难点,应对所谓的考试自然不在话下。

要想让学生“学以致用”,有一定的难度,但并非不可能。语文本来是应用性较强的科目,但在传统考试模式的限制下,“用语文”基本成了无法落实的口号。其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在实践中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用语文”实际是将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让语文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长此下去,发展才有可能。“用语文”要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学对联知识,则应该创作对联,学广告知识,则应该锻炼打广告,学小说知识,则不妨进行小说创作,学议论文知识,则不妨开展演讲比赛,学得多了,用得多了,语文学习会获得成就感,增长兴趣。比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口语交际《当一次主持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重要的节日,引导学生设计主持人台词,并以情境教学法的方式来落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应用语文。

三、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是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语文教学是富有情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着眼于师生关系的构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此阶段的语文学习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基础,让语文成为学生走上人生道路的良师益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以感情的投入为基础,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的不平等态度,会让学生感到压抑,降低教学效率。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心理因素是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引导他们学会取长补短,在不断学习中发展语文能力。对一天能掌握三个词语的学生不要用五个词语来要求,对仅能读通文章的同学不要向他们提出难度系数过高的问题。教师只有摘下“有色眼镜”,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学生学习才会更加主动,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闭门所造的车定会出门不合辙,只有让学生“动起来”、“用起来”,语文学习才会更加有趣,学生也才会更有收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每年举行大型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语文学习中的口语交际、综合应用、写作等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语文。另外,办班刊、校刊、班级博客、参加投稿等,也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 起始年级 阅读训练

作为初中起始年级的语文老师,准确定位阅读训练,做好初小衔接工作,意义重大。我认为目前初中起始年级进行阅读训练应注意以下六点:

一、拼音学习要求要提高

不少人认为汉语拼音学习是第一学段的事情,这一学习任务已经一劳永逸地被完成了。诚然,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较完整、系统地学习过汉语拼音,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的拼音水平,连根据拼音认读的水平都达不到,不能适应中考要求,更无法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汉语拼音在学习普通话、分辨汉语字词的音义、检索资料、键盘输入、网上学习诸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拼音的教学,从拼音字母的书写,到标调规则、省写规则等,都要适当复习。在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音,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形近字、多音字尤其要注意分辨,并且要提高要求,达到能正确熟练地注音的要求。

二、学习字词不是扫清障碍

公开课上,常见老师忽略字词教学的现象:或完全略过,或只用一两分钟匆匆读过,而且管这一环节叫做“扫清字词障碍”。生字词是学习课文的障碍吗?不!生字词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这不仅仅是一个说法的差异,这一细节反映了老师们对字词教学的忽视。中国汉字是神奇的文字,很多汉字的构成都充满着神奇的故事和神奇的演变过程,书写汉字也是很富有文化韵味的事情。而且,字词是构成篇章的基础。认读、理解字词,是进入篇章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农村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把字词教学扎扎实实搞好,有时比花时间去深挖文章主题、拓展延伸,更有实效。应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圈一圈,读一读,辨一辨,查一查,写一写;在上课时,及时正音、正字,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添一添、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反复揣摩、品味词语的语境意义;在巩固运用阶段,抄记积累、模仿造句,达到自如运用的程度。当然,要分层次要求,常见常用的,务必重锤敲打,使用频率低的则不必提过高要求。

三、以朗读、背诵训练为主

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地途径。指导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恰当的表情,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学生定然会收获良多。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熟,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样享受的态度是吟诵最易得益的途径。”1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带有小学生喜欢诵读的特点,但他们美读的能力还不行,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调、表情、手势等技巧,反复练习,进入美读的情境。然后,指导学生背一背,丰富学生的积累,打好“人文的底子”,学生会受益终生。著名学者程千帆说过:“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则巧妙。”13岁左右的学生正是记忆的黄金时节,此时加强有指导的背诵练习,也是很容易操作的。当然,给学生背诵的词句篇章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难度上应以易理解掌握为准绳,数量上应以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负担为尺度。

四、有选择地教给阅读知识

“儿童,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一般地他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乌申斯基语)2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有些文学欣赏知识、文体知识、文学史知识,有些抽象术语就不必急着教给学生。当然,不是所有的语文知识都不必教了,而是要精心选择。选择哪些语文知识来教?按张志公先生的话说,标准就六个字:“精要,好懂,有用”。我觉得面对七年级新生,在阅读教学中,还是要适当讲一讲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的修辞,讲一讲叙述文开头、结尾的写法,讲一讲映衬、对比、联想、想像,讲一讲叙述、描写、抒情,讲一讲如何用增加、删除、调换的方法品词析句,讲一讲如何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角度描写,讲一讲如何进行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当然这些知识是与活泼泼地课文学习联系在一起的,是在阅读欣赏的实践中进行的,不是孤立、静止、空洞、抽象的。

五、着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培根在《论人生》中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3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此,教师丝毫马虎不得。“爱护书籍”“潜心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勤查工具书” “随手批注”“善于质疑”“坚持读完整本书”“勤写读书笔记”“善于交流心得”等等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老师长期的严格要求,悉心指导。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但是阅读习惯的培养却是全面展开的,虽然可以分阶段有重点地培养,但不能顾此失彼,要全面兼顾,从头抓起。这就需要起始年级的老师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了。

六、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语文学习向来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这不是语文教学的无奈,而是语文教学的优势。当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这样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为的。举办词语故事会,引导学生课外有计划地读一些文学名著,定时组织交流;开办学校广播台,按时播诵名作时文;组织编办主题手抄报、电子报,认真评点、展览、总结得失;把“人与自然”“子午书简”“大家”“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把有些流行歌曲、古典音乐名作欣赏引入学生的家庭作业;开展野游活动、参观活动、学生校际联谊活动……七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学习压力还不是太大,这些活动形式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这样欢欢喜喜搞活动,潜移默化受熏陶,学生乐此不疲。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基础,才有益于学生的后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一、加强组风建设,提高人文素养。

从教研组文化、思想建设、教育理念、人际关系及制度规范等方面入手,坚持“文化治组”的理念,做到全组教师自觉、努力、踏实、勤奋,爱岗敬业、认真工作;同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处、团结友好,创设教研组内浓厚的教学风气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形成 “团结和谐 实践创新”的良好组风。

二、抓好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1、抓好备课组建设。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加强备课组内的听课,提高备课组活动质量,促进各年级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加强教学质量的反馈、监控。明确教学常规,以反馈课为抓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加强随堂听课力度,落实好月考及期中、期末考试和质量分析,并在期末召开学生座谈会,全面了解学校语文教学情况,把好质量关。

3、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三、以“杜郎口教学改革”为主题开展校本教研,做到研修一体化,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1、结合研修主题,加强教研组内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教研组活动。本学期以“备好课”为主题,组织开展教研组专题研讨活动。

3、加强教学交流,拓宽教学视野。如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听课评课和课堂教学研讨等活动。

四、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

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导向,深化教师培养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构建语文骨干教师群体,探索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互动式的师资培训,以拓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空间。

1、教研组内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苦练教学基本功,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有效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总结发扬老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2、以县教学竞赛、教师论文评比、等为契机,将青年人推到台前,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竞赛和教学活动,进一步推进教研组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加强组内教科研建设,以科研促教学。

1、坚持把课堂当作教学研究和教师成长的实践舞台,坚持以杜郎口模式下有效语文教学展示为教研新课题,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以科研促教研,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切入口。

2、抓好组内科研活动,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到教科研课题研究中。

3、加大力度,推进高效阅读课题实验。

六、积极开展语文活动,精心组织设计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1、开展师生读书活动,加强阅读指导,精心组织设计学校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2、继续做好校报编辑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3、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七、积极贯彻落实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精神和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

语文教学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培养,在口语教学、写字教学及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具体要求如下:

七年级: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开设口语课,进行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写字水平。

八年级: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改错别字比赛。

九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综合能力,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培养。

本学期重点工作

1、开展以“备好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2、充分利用好语文自习时间,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组织教师参加县等教学竞赛。

4、举办演讲征文朗诵等活动。

5、做好高效阅读的试验与推广工作。

教研组活动具体活动安排:

一、学习讨论新学期教研组计划、布置开学工作

二、公开课编排及听评课要求

三、专题研讨(一)杜郎口模式下的有效教学

四、专题研讨(二)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

五、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六、专题研讨(三)备好课七、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征文、演讲)

八、专题研讨(四)高效阅读试验经验交流

七年级语文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一、依据课本主题,丰富主题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这就是我》,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开展的第一个主题,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了自我介绍,求职表演等外,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自己在每一位同学的页面下写上一段话,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这一活动将学生的目光扩展到全体同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组织与八年级、九年级同学联谊会,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每月为家庭成员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易于创造成果,达到了表达、交流的目的。同样应遵行的课本主题还有七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七年级下册:《成长的烦恼》,八年级下册:《献给母亲的歌》等。

二、合并课本主题,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校)活动,因此,有必要将课本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并为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会省时、有效。如八年级下册有《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两次综合性学习,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将全班同学按居住村子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调查当地农作物种植种类,家畜家禽的饲养情况;另一组调查当地的矿藏分布和森林资源;第三组负责统计辖区内的河流及其受污染的程度。以上过程大致安排2―3周时间,然后各小组成员总结调查所得,再由组长执笔写出专题报告,最后举办一个《我爱家乡》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三、改变课本主题,催生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因此,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七年级下册的《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八年级下册的《世界何时铸剑为梨》等,在无书、无网的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将《戏曲大舞台》改为《你歌没有我歌多》,让同学们到各村寨去收集山歌、民歌,并举行山歌、民歌演唱会,体会原汁原味的民众风采;将《探索月球的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将《追寻人类起源》改为《家族的变迁》,去追寻家族中的交叉历史,如异姓通婚史,异族通婚史,异族继承史(异族过继儿子继承财产)等,从而让学生理解,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血管里都流动着对方的血液,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再如,将《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改为《家乡人物史略》,给家乡历史上的名人立传,由于它们来自老百姓亲口述说,学生更能从中发现历史人物的闪光点,激发起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