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统计学论文

教育统计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统计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统计学论文

教育统计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统计学被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应当顺应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将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EXCEL的有关功能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教育统计学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和其它领域的现代化程度愈来愈高,普通高等教育只能满足企业所需用的专业型和设计型人才,而具有特定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结构的操作型、应用型、服务型、技能型的人才他们没法提供,这个任务只能由职业教育扛起。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点倾向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在教学结构上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的那种学科型教学体系,使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与内容上比较轻职业知识、轻专业技能、重理论,培养的职业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国务院强调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造就一大批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通过开展创新性课程,以应职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教学手段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必将有力促进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落实,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学校师资力量强,办学基础好,有比较丰富的教改实验经验,近年来,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先后多次被市、区评为先进单位。但是,随着学校搬进教学设施一流的新学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推广信息技术,怎样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且发挥好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互动方式的的整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活泼有趣的环境和给力的工具,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广大教师的素质等问题亟待解决。面对社会职业需要,面对机电专业的课程要求,面对学校现状,必然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机电教学经验相整合。

2整合的研究方向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能深刻地改变教和学的方式。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操作、观察、试验、猜想、发现等过程变得具体而清晰,教学的目的性增强,教学思考更具有程序性,这就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自主的、积极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可能,并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图形计算器、专业模拟操作实验室、实训工场等计算机软件和校园实训环境为机电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和可行环境。现代教育技术在机电教学中的整合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2.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在特有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良好的情境会产生良好的情趣,良好的情趣可以使人有兴致地、有信心地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学科教学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兴趣地、有信心地学习机电。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可以将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地显现出来,帮助学生从直观、形象加以考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们学校在PLC课程方面,引进亚龙的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编写应用程序,连接电子线路,控制传感器,完成每个机械手臂的动作要求。完整的一个动作,学生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这个动作要求必须要经历的步骤。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喜欢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对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专业学习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2.2提供学习的探究平台,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职业学校的教学以学生学为主体,但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仍然以“教”、“讲”的需要来选择和使用媒体,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变印证结论为提供学习资源,变教具为学具,变灌输知识为启迪思维,从而使学习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学习。比如,在电工电子课程方面,学校提供实验室这个平台,理解清楚每个元器件的用途,同时为了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可以利用课堂讲解的线路图,组合模型电板,印证结论,实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组成一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整体。

2.3改变教学的传统形象,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机电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能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学中的认知工具(纸、笔)相比,它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上有着实质性的进步。比如在CAD教学中,为了初中入学的学生跨越专业基础课学习的难度,特意通过CAD三维设计软件向学生呈现直观动态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在电脑上利用鼠标来拖动旋转立体,从而理解整个投影的方向和空间概念,同时向他们展现老师的整个思维过程,学生感知到立体模型的绘制过程,构成一个活跃的思维场,学生由具体的感知飞跃到抽象思维。可以根据设计软件的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2.4实现真正的教学互动,增进学生的情感交流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实现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只要是能通过计算机来学习机电软件,我们学校机房提供教学软件实现教学互动,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端匿名大胆发言,师生可以无屏障交流,各抒己见。老师可以通过教师端控制学生机进行演示讲授,同时,学生存在问题,可以把他的问题通过教学软件播放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同时课后师生之间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无限制的实施交流,没有距离感。老师随时随地能了解学生,给其的帮助与引导通过网络可以完美实施并增进彼此情感。

3结束语

教育统计学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针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1系统功能单一,缺乏灵活性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教育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教育教学管理难度的加大.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这种发展趋势的要求,许多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模块单一,灵活性差.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不具有扩充性,难以根据高校教育现实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进一步细分,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多校区的产生,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例如要求系统具备强大的查询功能和统计功能,能够随时添加各种新的管理部门和机构,能够方便地进行自定义,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随时添加相关的业务代码[1].

1.2教务管理整合性差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有一个通病,即管理平台分散,功能单一.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很多,如教务管理系统、成绩登记查询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多种多样,水平参差不齐.但太多功能单一,例如,成绩登记查询系统只能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教务管理系统也只能对教务进行管理,网上选课系统只能实现网上选课.这种功能单一、平台分散的情形导致各个管理系统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缺少配合,增加的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1.3操作过于复杂

还有一种情况,一些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专业性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是这种系统往往脱离了高校实际情况,过于追求严格的管理模式,操作起来十分繁琐,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2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高校音乐专业的不断扩招,音乐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增加了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经常导致教育资源、时间的浪费.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通过设计高效快捷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以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十分必要.

2.1系统的目标

本系统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设计了一个综合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旨在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系统的目标是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保密功能,具有对授权用户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录入等功能,具有简单的操作界面,实现数据的高效率处理等.

2.2本系统的技术架构

高校音乐教学管理对象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针对系统用户的特点,本系统的采用了基于J2EE技术体系的B/S结构,B/S和C/S结合的架构开发模式、Struts技术实现等[2].J2EE多层应用如图所示:C/S架构,该部分主要是把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分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其架构如图所示:

3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有教学信息、系统管理、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和考试信息五大模块.各个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既相互独立,又彼此配合.

3.1教学信息模块

教学信息模块是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供教务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要包括:公告和教学内容两个功能模块.实现学校信息的快速流通,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信息效率,同时可以减少工作量.

3.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针对系统本身的一个模块,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是整个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必要保障,包括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的维护,以及课程信息考试信息的及时更新,同时这部分增加了数据备份功能增加数据的安全性.

3.3教师信息模块

教师信息模块是与学生信息模块对应存在的,是对教师信息进行管理的模块.是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管理全体任课教师的相关信息,由于学生和教师需要彼此了解相关信息,因此教师信息中有一部分是公开的,供学生查询.这部分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师上传学习资源和考试题目、在线阅卷评分以及答疑等.

3.4学生信息模块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学生信息模块是整个系统中最主要的模块,该模块主要用来管理学生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学生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学生的籍贯、年龄、所在院系班级等情况,这部分基础信息是学生管理的基础.第二,课程管理模块.本教学管理系统中要完成学生选课功能,因此设置了课程管理模块,这一部分要与教师信息模块中的课程信息对应.

3.5考试信息模块

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考试,考试成绩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有调查表明: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占了教务工作人员近70%的工作量,因此,本系统设计考试成绩管理数据量大,涉及所有院系的学生,因此这部分是考试信息模块.实现对学生成绩的高效管理.其功能有试卷的上传、考试的安排、考试、阅卷、评分、成绩查询等.

4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实现

4.1教学信息模块的实现

教学信息模块通过四个窗体实现教务工作人员的四大操作,即学校政策窗体、考试安排窗体、教学信息窗体、通知文件窗体,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务公告界面、公文起草界面.实现学校新闻、公告、招生信息等的.

4.2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该模块主要进行系统数据的维护及后台管理,包括学生、教师的相关信息以及试题部分的数据库.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登陆之后,选择相应的窗体进行有关操作.主要窗体有学生信息管理维护窗体、教师信息管理维护窗体、课程信息的更新管理窗体、考试信息的更新管理窗体、教务信息管理窗体、学校通告信息管理窗体、学校学院相关政策管理窗体.主要操作界面包括用户密码修改界面、用户权限分配界面、具体权限分配界面.

4.3教师信息模块的实现

教师模块使教师登陆后通过单击不同按钮实现各种操作,主要包括资源上传窗体、信息窗体、答疑窗体、上传试题窗体、阅卷评分窗体.通过这些窗体,教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上传、信息、解答学生疑问、阅卷评分等工作.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师个人课表查询界面、成绩录入界面、教师个人信息维护界面等.

4.4学生信息模块的实现

这一模块包括学生信息模块主窗体、学生基本信息输入窗体、选课窗体、资源下载窗体、答疑窗体、参加考试窗体、成绩查询窗体.通过这些窗体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输入、选课、下载学习资源、答疑、参加考试以及成绩查询等功能.该系统操作界面主要包括学生成绩查询界面、学生选课界面、学生课表查询界面.

4.5考试信息模块的实现

考试信息模块主要操作窗体有登录窗体、上传试题窗体、考试窗体、阅卷评分窗体、审核成绩窗体、成绩查询窗体.主要操作界面有添加题型信息界面、设置智能组卷策略界面.

5总结

教育统计学论文范文第4篇

传统素描教学是以培养准确再现对象造的造型能力为目的,遵照客观物象大的形体、结构、明暗、体积、比例、质感、空间等,强调如实地客观表达客观物象,侧重技术和技巧上的训练,以培养眼、脑、手相一致为己任,思维上也侧重严谨、理性、客观。学生根据描绘的现实对象,反复去推敲对象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明暗关系和体积的起伏转折、质感、量感、空间虚实等,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真实再现对象本身上,重视素描技巧,很少涉及灵感和感受问题。因此学生忽略了素描的创造性、思想性的一面,即大都是一种特征为概念,空洞、麻木、苍白,言之无物,仅仅重视表象事实的描述与再现这种应试式的写实素描,致使技巧方法抑制了创造力的挖掘,从而造成大量的素描浪费,所获颇少。所以这种直观写实训练是一种纯粹的再现造型的技能训练。现代素描教学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是重新用新鲜的眼光观察我们周围世界的生动表象,将过去所谓的素描知识悬置,颠覆了以往“传统素描”在造型思维和训练目标上的认识,将自然的一些形态与形式要素转化为设计的要素,接受从亲身经验中获得信息的理念。注重训练学生对客观物象的再创造,鼓励打破客观物象的原有造型,强调以主观的方式“主动”地去破坏重组物象,重新建立新的画面秩序,从自然形态中获取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超越过去表面的描摹,重新认识形态与功能的潜在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脑对事物的联想与创造能力。在思维造型上更加自由、无拘无束。发掘每个学生潜在的看待事物与表达事物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二、教学内容不同

传统素描教学内容以几何石膏、静物、风景、石膏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人体这一秩序来按部就班操作的,绘画对象比较单一。教学侧重再现与表现光影与物体两者间的内在规律和微妙变化,深入挖掘研究物象形体之间的各种微妙关系,力求造型上以准确表达再现为主,偏重纯粹的审美性与艺术性。传统素描更进一步地传达物象内在的艺术性和精神性,探索的是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和纯粹的视觉艺术语言。设计素描教学围绕设计专业的特点,经过不断的探索,基本可将教学内容归纳为五个单元:形态的表象研究,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自然形态的内部分析,人工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造型与语言表现研究。形态的表象研究强调重新用新鲜的眼光观察我们周围世界的生动表象,将以前所谓的素描知识悬置,接受从亲身经验中获得信息的观念。着重训练学生自主选择与综合处理的能力和对现实物象的敏锐感受力,以及选择与构图的审美原则。作业的研究对象以铁桶、废弃物、破碎的石膏、手套、揉皱的纸张等,也可以有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选择物品,要求学生非常真切的感受事物,改变看的方式,借以发现这些易被忽略的物象所具有的表现力。通过跟老师的讨论决定形态的造型与构图处理,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基于观察现实的审视方式,培养一种超越一般审视自然物象宏观的视觉眼光。形态的写生解析变体重点要求学生认知各种不同的结构,例如植物的枝状结构、自然中生长的螺旋结构、动物的解剖结构和骨架结构以及几何结构、榫接结构、团块结构等,通过研究这些结构从而强化对形态的掌握与再造能力。重点训练学生在排除自然光影、肌理与明暗的干扰后以结构分析的眼光观察自然、认识形态,理性地分析表象之下形态的结构的能力,旨在能够透彻地分析存在的物体,掌握功能与形态、环境与形态的关系原理,并进一步将功能构造转化为实用的设计,从而为形态的创造和主动的表现打下基础。作业的研究对象以人、动物、植物、瓶罐、三通等机械物的结构等。自然形态的内部分析着重给学生讲述内部结构单元形及相似形态,让他们关注造型、结构对设计的启发。思考物体的内部的确隐含了富于功能性的结构骨架从而也存在着一般无法观看到的种种形象,例如剖面的青椒、西红柿、圆白菜、洋葱等;分析这些自然形态,剖析物体从外部到内部的研究和分析形态单元、放大微观图形分析与宏观景象的对比,采用研究草图、摄影、文字分析、速写、素描等方法记录分析的过程,将分析的形态、形态之间的关系分门别类,利用分析、解析的结果通过透叠、交错、切割、局部放大、缩小等手法发展成一张或系列变体绘画,使学生的认知行为得到延展,并且初步具备分析能力,这是绘画素描所不重视不具备的。我们身处在后工业社会文明之中,周围的环境基本上是人工形态的东西,所以人工形态被我们所关注是必然的。人工形态这一单元的写生解析变体要求以自行车为对象,做不同研究小稿20张,可利用圆规尺子等辅助工具表现造型的几何性所归纳的准确性,理性地寻找形态之间的比例关系、数理关系并且从中寻找出一种处理画面的结构秩序规律,在随后此类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形态的归纳拆解并继续保留自我判断能力,最后根据解析,完成一张变体作业。此单元旨在训练学生对现代主义设计物进行解构,启发更多新形态的想象空间,唤起内心深处对于潜在创造力量与隐喻的渴望。造型与语言表现研究这一单元训练的内容以明暗练习、空间练习、空间形态写生、节律练习、色彩练习、线条练习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视觉因素丰富性的传达与表现技巧的提高。虽然在前边各单元的训练里,形态的表现已涉及语言的表达,但是专门就语言表现本身做一番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学方式不同

传统的素描教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依据自己的审美挑选静物,模特,最后画面是由教师本人的审美提供的,学生只是被动地画出老师所摆出的美感色调,画出老师的审美。设计素描在此教学方式上作出大胆的尝试,以指导并鼓励学生对素描对象进行适当的拆解、解析、变体的作业推导方式进行,强调对客观物象的再创造。减少长期作业,提升速写与默写量,培养学生的推测与想象力;通过“凭空”设计,即不给出实物,仅给出实物功能,让学生自行开始设计素描;“反面”设计,即给出具有相反功能的实物,让学生自行设计能实现所需功能的物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摆好静物被学生围一堆写生的状况,而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去着手挖掘题材,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给自己摆静物,保证出来的每一张作品独一无二,风格和主题都具有鲜明的审美取向和个性;适当地引入设计类专业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深入设计的世界中,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或者实地观摩,让学生认识设计的整个过程;当然教师也特别注意在作业中启发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的审美和设计意识的形成,而不是纯技术层面。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作业无论从构思上,构图上,审美上,表现上都是前所未有。同时由于每个学生问题不同、路径不同,老师会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会怎么做,从而说明教学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和交流,一种活泼的参与行为,突出教学互动。

四、小结

教育统计学论文范文第5篇

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尤其在儿童的心理学研究上颇有建树。皮亚杰将儿童的心智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这就是著名的“运演”学说。在此学说中,皮亚杰认为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发展都必须要经过此阶段。针对儿童思维发展模式而提出的新观点即是对儿童认识趋势的更深一步剖析,在此研究出更加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方式方法。儿童的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用来培养训练小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述来形象生动地表达所要表述的意思、思想,这就是至关重要的沟通交流的能力。而小学生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是仅仅通过书面理论及教育就能够完全掌握的,只有在实际的人与人交谈情景中,通过实际的语言交流沟通才能更好地得到锻炼,从而更好地学得运用语言的能力,了解语言沟通的真谛。

2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长期没有与语文教育中的必要步骤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链条模式,不是一系列的综合讲授,而是单一的各个学习。这样,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要的字母的学习,生字的学习、阅读理解的学习,以及最后语言组织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正确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利于小学生对语言能力的学习与掌握。第二,教师在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上有所欠缺。目前大多数小学教师还是采用老旧的“照本宣科”授课方式,而授课内容也基本上全都是书本上固有的案例知识,并没有鼓励学生去自学创新,教学方式和内容呆板,这对于学生逻辑思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造成很大阻碍。第三,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师生沟通。新课标与旧的教学材料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特别重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地朗诵或者背诵相关课本知识,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但每项提问都要有重点和目的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堂主题的理解和掌握。

3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为指导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实行的措施

3.1 丰富教学形式,打好拼音教学基础

发展儿童思维新论,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调动儿童学习的自主性和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图片或ppt课件,更加直观地展示字母读法的口型和音调,引导学生模仿其读法和音调,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但当遇到比较相似相近或者易混淆的音韵时,老师要主动进行正确地引导,防止学生形成错误的读法和理解习惯。其次,还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一起唱诵儿歌,念三字经和绕口令等韵律比较强的东西;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简单的成语接龙、看图识字、搭图拼字等方式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其将来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也有很大的好处。

3.2 结合儿童思维发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既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又是人类语言沟通的基本条件。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好识字教学的基础培训和灵活运用。首先,要根据课程的主题,确立教学目的和思想。识字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学习和掌握课程的生词生句,会背会写,最后还要通过造词用句等方法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从小正确认字用句和语言陈述的行为习惯。

其次,教学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教师也要摆脱旧的思维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要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活动来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把字形结构形似的放在一起,通过读音的差异来辨别出来;也可以给出学生一个单体字,引导和启发学生添加不同的笔画或者偏旁而写出不同的字。这种活动方式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有效提升了他们识词辨句的思维能力。

3.3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儿童的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