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产性实训总结

生产性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产性实训总结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这里所说的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培养旅游专业高职人才的学校与社会中旅游企业相互合作,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既能通过在实训基地对旅游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又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地方。而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的设计,主要包括了生产实训的人、物、资金等因素,还有影响这些因素在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作用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已经变成了各所培养高职人才的院校内部的简单实训,没有了本身的意义。学生需要一个平台进行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重点为进入社会,为社会创造利益做准备。而建设一个有效的运营机制是保障实训基地教学与生产同时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

二、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学校老师实践指导能力不够;旅游企业与学校合作无动力;实训基地设施不够完善;实训基地的生产与教学之间存在矛盾等。本文将就其中两点进行一下重点分析。

(一)实训基地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实训基地的设施是重点,因为这些设施既要为学生的实习服务,又要为生产服务,因此对于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不能与单纯的生产设施相一致。现在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实训设施的责任权问题。很多实训基地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设施管理组织和机制。因此基地设施损耗率大,从而造成了运营资金的加大。

(二)实训基地的生产与教学存在矛盾

旅游专业生产实训基地既要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既要为市场创造经济价值,又要遵守学校的教育教学。现在,与培养旅游专业高职人才院校合作的企业并不多,如各大院校自行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就会导致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专业的生产性,因为教师缺乏对旅游企业的专业管理能力,生产实训基地也就缺乏了生产性,只注重了教育性。那么,怎样协调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与教育性就成了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的设计

(一)合理安排生产和教学

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并不应该在于生产和创造经济效益而盈利,而应该在于用实训来服务教学,对人才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训基地应该以教学为主,生产为辅。在以此为前提的情况下,实训基地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的优势熟悉生产,也可以适应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让学生在生产中得到锻炼。

(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培养人才

学校应该与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如果单方面的建设实训基地,必定不能够保证实训基地的需求。学校建设实践基地,则缺乏真实的实践模式,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则没有相对的生源以及有利的教导资源。因此,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是最合理的选择。学校和企业可以就学生的课程安排,内容设置,实训指导和质量检测等进行合理协商安排。这样,既有学校提供专业的教师指导,对旅游业和旅游产品的研发等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又有旅游企业提供项目的实践,市场的开拓。

(三)落实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制度

因为旅游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因此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与意识,还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素养和合作精神。因此,在学校与企合作的同时,可以选出几名能够掌控大局的专业人员,其余工作人员均由学生来担任。实训基地可以成为一个虚拟的小型的工作职场,从干部的担任到基层人员的工作都实行轮岗,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去体验去实践,达到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目的。

(四)加强实训基地设施的维修与管理制度

服务行业是接触客人最多的行业,因此客人的满意度就是工作质量好坏的评定。没有好的设施自然得不到好的评价。而实训基地的设施损耗较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基地应该完善设施的维修或者加强维修的力度,聘用更加专业的维修人员。同时要完善制度,以制度进行约束。

四、总结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 校内生产性实训

生产性实训按照空间的不同可分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本文主要针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展开论述。在《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开展,改善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彰显了办学特色、培养了企业紧缺高技能人才。

1、生产性实训的“三真”

生产性实训的“三真”是指: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管理模式。“真实的环境”是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环境应为真实或仿真的职场环境,以使受训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岗位工作的全过程。真实的工作环境体现了“学生校内实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效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真实的企业项目”则指所有的实训项目都是校合作项目或企业的真实项目。“真实的企业管理模式”是指应完全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项目生产管理。学生和教师均进入企业职员角色、学生和教师均身处企业职场环境、学生和教师均按企业技术、质量、安全规范开展工作(学习和教学),起到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培养效果。生产性实训的“三真”,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项目开发的真实性和积极性,同时参与实训的教师也可以通过真实项目的开发,大大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2、生产性实训的目标

生产性实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就决定了在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不是最大限度赚取利润的工具,而是实实在在“职业人”的培养。通过生产性实训,一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贯穿在整个的生产性实训过程中,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生产性实训的考核

生产性实训是一种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以真实的企业员工身份,通过完成真实项目,按照企业真实标准进行考核的训练方式,旨在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生产性实训成绩的评定,既包括理论运用能力的评价,也包括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还包括对遵守企业工作纪律、自觉自律,与人合作、积极进取精神的考核。笔者曾作为项目经理,参与北信软件园09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在实训的过程中,对参训学生的具体考核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每个方面所占的权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配。下面笔者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3.1 工作业绩考核

工作业绩考核是对学生生产性实训成绩的评定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是日常考核的汇总。考核的实施者可以是项目经理或项目经理小组,具体考核时可以参考学生小组长的意见。工作绩效考核一般可以包括基本能力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考核。其中,基本能力考核旨在考查学员是否掌握了最基本的项目开发能力,不同的项目类型可以制定各自的考核内容和给分原则。例如,软件设计项目。以能够独立完成“原型设计”作为基本能力考核的内容。根据其设计质量、独立完成的程度等给分。工作绩效考核是对学员参与项目的程度和任务完成质量的考核。例如,软件设计项目,可以从完成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规范性的三个方面考核每名员工软件开发的工作绩效。工作能力的考核旨在考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工作态度考核则是考核一个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程度等。

3.2 职业纪律考核

职业纪律考核是作为减分项来考核。主要是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评价,是员工日常违纪行为的扣分合计。考核的实施者是项目经理或项目经理小组。此项考核的目的不是扣分,而是为了更好地约束学生,严格遵守企业规范和纪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一旦学生发生下述行为,如缺勤、迟到、早退、吸烟、玩游戏、故意损坏公物、上网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工作时间聊天等,该生的职业纪律考核就会得到一个负分。如缺勤一次扣分5分。

3.3 项目答辩

项目答辩是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考查员工对工作任务的掌握程度、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个人工作成果表现和展示能力、个人完成任务的真实性等方面的总和考核。考核的实施者是项目经理或项目经理小组、学院领导、系领导、研究所领导、教务处、督导室、科研处领导以及外聘专家。每个项目组由3人组成答辩小组,项目经理任答辩组组长。

学员答辩时,首先学员自述,阐述本组项目概况、本人所承担的工作和对项目的贡献程度、本人的收获和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体会、本人学习到的新知识、掌握的新技能、创新点等;展示或演示本人的工作成果。答辩小组的成员可以从学员对系统描述的清晰程度、对本人工作描述的清晰与准确程度、独立完成的程度、成果展示和说明的规范及质量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分。学员自述完毕,答辩小组成员就项目提出2-3个问题,根据学员回答问题的准确度、条例性和简洁度来考查学员自述的真实性和实际水平。

生产性实训结束后,考核成绩合格者且其他各科都合格者,可以参加上岗应聘,应聘合格后,可提前上岗。而实训考核不合格者成绩记为重修不及格,不得选择上岗实习学习方式,并在下一学期继续重新实训,直至考核及格。

4、生产性实训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校内生产性实训提高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但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成长的特殊复杂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实践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

4.1 项目来源

企业生产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要求最大限度节约,最短的周期实现最大的利润。而高职教育以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二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企业很难放心地把一个用来赚取最大利润的真实项目真正放心地放手给学生做。学生没有切实可行的真实项目,而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典型项目制作,这就与生产性实训“三真“中“真实的企业项目”相违背。针对这一问题,还需要学校的巨大支持。首先,由学校引企入校,让学生接触真实的项目,在项目的制作过程中,让企业对学生的技术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北信软件园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已有几家企业入驻园内,学生也真正地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真正地提高了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了职业素质。

4.2 实训教师团队的建设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已经脱离生产实践,缺乏起码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素质,他们主要适应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而生产性实训对教师的技术与教学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他们实现理念上的创新,这对他们来说,需要一段适应时间。因此在实训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学校除了应该切实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外,还需要聘请大量的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承担实训任务,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创建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3 部分学生的职业素养亟待提高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以及提升,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规范;时间管理能力提升、有效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还有重要一点就是个人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能够衔接。绝大部分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这一完整工作过程的训练,职业素养都能获得全面提升,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差、行为习惯差、学习能力差,导致他们对生产性实训不重视,实训态度不端正。对于这部分职业素养较差的学生,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当然在生产性实训的过程中还存在其他的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由学校及企业共同努力进行解决。如果问题不能得以完善解决,那么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5、总结和展望

总而言之,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提供良好 的职业素质和较专业的职业技能。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该继续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教学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等内容作为生产性实训的核心内涵,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教学,努力形成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与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系统,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连接。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毛颖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多元投资与创新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7(1).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Abstract: Information security major is to train vocational students' vocational 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positions competitiveness. By completing the productive training program of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this paper simulated the engineering process and practiced the engineering method. As the particularity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jobs and the environmental limitations of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the real project can not be mad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raining, the necessary elements include: training project should develop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it should be derived from actual production environment, developed by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ogram of typical tasks, and it also should be headed by two qualified teachers or corporate engineers with good production practice environment and college polici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major;professional competence;positions competitiveness;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ive training projec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53-03

0 引言

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在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种课程实验、专周实训的基础上,完成校内的生产性实训,为上岗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在进行生产性实训前除了应做好师资准备、生产性实训环境准备、企业资源准备还应做好项目准备。

1 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前应明确的问题

承担生产性实训的教师最好应具有相关专业企业锻炼的经验,充分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岗位工作流程、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接到生产性实训教学任务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要做好项目设计,首先应明确如下问题:什么是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的目标是什么?生产性实训的运行模式是什么?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什么?

1.1 生产性实训的定义 对于生产性实训的内涵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同以下观点:一是要实现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1.2 生产性实训的目标 笔者认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模式、信息安全岗位工作流程、培养专业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力。

1.3 生产性实训的管理运行模式 采取企业管理模式。包括《员工守则》、《考勤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奖惩制度》等。使学生充分体会企业的管理模式,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满足企业的需要。

1.4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进入到生产性实训环节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都应转换。教师承担项目经理的职责,应负责贯彻项目目标、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完成各项考核工作;学生作为企业员工,应完成本岗位的具体职责,并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2 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

生产性实训的项目是整个生产性实训环节的重要依托,好的实训项目能够达到实训项目的目标,使学生在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设计良好的生产性实训项目至关重要。

2.1 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原则 原则上生产性实训项目应该由校企合作开发,这样既能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即实训项目的内容与实训流程是生产企业和学校根据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及学生的特点联合制定的,实训基本资料如图纸、数据、生产目标、生产技术标准、生产设备、原材料等都来源于生产企业真正的生产项目,而不是由教师杜撰出来的,有效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

2.2 信息安全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 本文设计的信息安全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为《校园网安全体系建设与运维》。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网御星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研讨和调研,由网御星云的资深安全顾问和校内教师一起确定了实训工作流程,同时企业提供了风险评估项目的丰富实践经验和符合行业标准的真实项目文档。包括安全加固、安全巡检、工具评估、管理评估、人工审计等工程文档20余个,各种工程标准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指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等法规标准,为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项目设计完成后的成果包括:《生产性实训项目任务书》、《生产性实训项目指导计划书》,有了这2个重要的文档,就基本完成了准备工作的一半了。

《生产性实训项目任务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来源、内容、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组织形式、工作量估算、成果形式等。而《生产性实训项目指导计划书》是针对任务书中的任务做出具体的计划安排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包括项目方案说明、项目分组安排、进度安排、项目指导计划、项目文档和项目任务分配。这里要说明的是其中的项目指导计划应给出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提示,或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源列表,如网址链接、教程资源列表等。让实训学员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锻炼学员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生产性实训的项目任务要综合运用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来源于真实的项目,具有一定难度,甚至有些内容学员根本没学过,因此在给学员的指导书中应该提供一定的资源和指导,不会导致学员因困难太大而失去信心。表1是《校园网安全体系建设与运维》项目的整体指导计划安排。

如前所述,项目经理应负责贯彻项目目标、负责项目的组织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完成各项考核工作。因此还应该在项目开始前准备好各种管理文档,如会议记录表、员工考核表、工具仪器领用登记表、沟通核查表、实训学员请假单、培训签到表、交工报验单、文件签收单、项目系统调试与服务支持任务单、工单和施工日志等。可以看出,项目的准备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3 生产性实训项目实施

3.1 生产性实训项目实施原则 在项目实施中,原则上应该有企业工程师和学校的教师共同承担项目经理。严格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岗位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3.2 信息安全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实施

项目分组:本项目采用直线型组织形式。项目组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项目管理职能由项目经理执行,项目经理由双师型教师或企业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管理项目组长,项目组长负责组织并管理其项目组成员。这种组织形式结构简单、职权明确、管理方便。

具体组织方式为:针对每个实训班建立两个模拟公司,均为中标公司的分公司。每个公司下分四个项目组,将实训的学生分配到各公司的项目组中。每个公司各设立一个经理,由指导教师担当。各项目小组成员由学生担任。每个项目组包含四个职位,包括:项目组长(1人);技术组长(1人);工程师(2-3人);文档管理员(1人)。根据面试及学生情况,为每个学生分配相应的职位。项目各阶段任务实施如表2所示。

4 总结

由于信息安全岗位的特殊性和工程实施环境的局限性,信息安全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往往只能是模拟工程过程,实践工程方法,不能做成完全真实的项目。如:在校园网管理评估阶段,需要对部门的各类管理文档进行收集、分类、与标准进行差距分析等。但在项目实施中,只能得到文档目录和部分文档,对于文档,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在对校园网的安全巡检时,涉及到信息中心机房部分的巡检内容在实训基地模拟完成,对终端(各办公室)的安全检查是在实地进行的。

为了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中,需要学院政策上的支持,如可以让优秀学生参与到学院的自评估小组中,参与风险评估工作;还可以将学生分配到信息中心去参与日常的安全管理与运维工作等。相信只要有政策支持和具体的管理方法,让我们的学生参与真正的工作是不难的,这对于学生的实践锻炼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57.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产性实训基地 内涵研究

1 概念界定

1.1 “生产”的理解 生产是指人类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和过程,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和人自身的生育,亦称社会生产。“生产”的唯一特征是指创造社会财富或产生经济效益。

1.2 “实训”的理解[1-2] 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区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实验的一种教学过程。所谓实践教学,是指将人们有意识的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实验是指为获取知识或证实假设的行动,重在理论验证或科学研究。实训是指通过合理的项目设计、具有丰富实践技能经验教师的指导,达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为目的的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应用、技能得以提高、实践经验得以丰富、职业素质得以形成等。

1.3 “实训基地”的理解[2-3] 实训基地是指完成实训所要求功能的载体,由基本技能训练场所和专项技能训练场所组成。实训基地根据设置在校内还是设置在校外,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它的典型特征有:环境的职业性、实训项目的真实性、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技能训练的系统性、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等。同时,实训基地还要求承担创新性研究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1.4 “内涵”的理解[3]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包含的那些区别于其它概念的全体本质属性。通常,对内涵的研究,包括这几个方面:产生的背景、功能特征以及定义,它不是研究对象的表面问题,而是对其内在的、根本的问题进行讨论、挖掘。

2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提出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不断超越,中国提出了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学规划。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究竟什么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呢?高技能型人才、知识创新型人才成为推动发展需要的甘泉。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完成生产制造任务的工厂需要的是高技能型人才;国家战略性的发展领域需要的是知识创新型人才。此时,高职院校被时代赋予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等提供载体。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件”)中首次提出“生产性实训”这一概念。

3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征

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4]:“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文件精神,可以解读出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有以下特征:①主体多元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根据建设资源的来源,可以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当然也有社会参与的可能性。②功能多样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备服务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培养、企业生产、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以及科研创新等功能。③教育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企业参与进来参与实训项目设计,指导学生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帮助企业生产;教师可以进入企业,指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④实训职业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训项目必须具有职业性。所谓职业性,即实训环境和文化就是企业的真实场景,实训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项目,实训岗位来源于任务的划分,实训过程按照企业化标准流程进行,实训成果(产品或服务)直接输向社会,实训考核按照企业考核标准制定等。⑤经济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变消耗性实训为产生经济效益的实训。这种经济性效益惠及所有参与主体。

4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

4.1 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这一点应该被各建设主体所认同。学生在具有真实企业场景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按照企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标准的工艺要求,在先进的生产设备上(或现代化的服务环境中),在经验丰富的现场企业师傅指导下,进行着产品的生产(或提供服务),并接受着严格的企业化考核,使得他们将知识得以转化为应用、技能与经验得以训练和提高、职业素质得以培养,在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后,能更快进入角色。对于部分优秀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来说,也为他们提供一个创新平台。

4.2 有利于教师的能力提升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绝大部分来源于学校(大学),理论水平较高,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跟踪意识淡薄,对新产品的了解较少。通过多主体参与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真实的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可以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要求、熟悉先进的设备操作和生产工艺、熟悉新产品和发展方向,最终让自己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了解人才培养的实践要求,让自己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参与到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4.3 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这一目标的完成,才能使高职院校的事业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首先,高职院校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紧跟政府、行业、企业的步伐,深化了政、行、企、校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按照两个规律办学思路的展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次,由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和技术、管理制度等节约学校的办学成本,提高办学质量;同时还能通过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方式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解决学校办学资金的紧缺问题。再者,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科研技能得以提升,有利于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扩大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4.4 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 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满足学校人才培养这一首要目标的同时,企业可以充分运用学校的品牌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和场地建设成本,加强人才储备,通过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与技术研发,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4.5 有利于更好的服务社会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满足于学校学生的培养和企业的生产,还可以面向全社会展开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有利于资源的共享,构建节约型社会。

5 总结

关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目前学界尚无公认的界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赋予了“生产性”的差异化理解。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总体思想是:它既要具有教学功能,又要具有效益产出(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功能的人才培养基地。由企业参与进来,充分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来源,来构建具有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产品和管理制度的人才培养基地。在该基地的建设运行过程中,遵循“政府监管、行业指导、校企共建共管、利益均衡”这一原则。

参考文献:

[1]蒋丽君.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3.

[2]杨理连.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内涵式生产性实训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

[3]路荣平.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特征与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

[4]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生产性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社会服务

The research of strategies of inner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 Qingshui

Beij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Beijing, 10001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hanc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basic ideas of inner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unction of the laboratory and training room,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proposed the inner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a variety of strategy, and sums up the strategy of producibl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all of these have strong guidance.

Key words: laboratory; training roo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cial services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切入点。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仍处于单纯的设备采购状态,没有发挥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整合企业资源、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作用。因此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能力的目标出发,把握好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到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措施,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需求

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站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度,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研究、面向社会服务的3大基本职能。

高职教育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开发新型课程,开展多种工学结合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离不开先进的实训条件,因此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首先要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做出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现专业教学的要求。

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职能之一,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是促进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因此实训基地要有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的职能。

高职院校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开展终身教育的重任,因此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之一,另外还要把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产品检验等功能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出发点来规划。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校内实训基地是在校园内为实现某一类职业技术或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训练目标所建设的实践教学环境。每个校内实训基地通常包含少量的实验室以及一定量的实训室和实习车间,还可能拥有一套具有生产功能的设备设施(即生产性实训基地)。下面分别讨论各种实践场地的建设策略。

2.1 实验室建设策略

实验是为了掌握仪器设备实验方法或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操作或某种活动。实验分实验设备操作、理论验证、实验现象分析3类。

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通常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子项目来实施,它们在校内实训基地中所占比例较小。在实验室建设时,要根据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紧跟当地经济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新形势来确定技术水平,选择合作企业,确定设备选型。

(1)针对以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为主的基础性实验项目,要跟踪区域内多数企业的技术和设备应用现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覆盖多种技术水平和设备型号,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尝试多种设备的操作,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力。

(2)针对成熟技术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如电工实验室,要面向区域内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设备应用,选择流行的、成熟的、低成本的设备,利用有限的资金配备较多的设备台套数,使更多的学生得到操作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

(3)针对新技术应用的实验项目,要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跟踪他们的设备使用和新技术应用情况,要立足高端,有“国际化”视野,选择先进的设备,让学生具备新设备操作能力,同时为利用新设备开展科学实验、产品检验等社会服务活动创造条件。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训练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尊重科学的学术态度,养成扎实认真的工作习惯等教育目标,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环境设计问题,进行必要的实验室环境改造,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2.2 实训室建设策略

实训是为了熟练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训室是开展单项职业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场所,是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单个实训室的建设要在学院做出专业或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避免缺乏规划的盲目建设,在实训室建设前,要准确给出每一个实训室的功能定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实训室,选择相应的建设策略:

(1)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场所,实训室的设备选型、设备布局、实训室氛围要努力实现与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要具有提供学生反复训练的基本条件。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必须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设计出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实训室建设方案,提供支持多项目、多任务的反复训练条件,创设职业氛围。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实训室建设要避免单纯的设备采购行为。

(2)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形成学校面向社会的新技术培训能力,确定实训室的设备选择方案。学校要考察当地相关企业的产业状况和技术应用情况,如果本行业当地企业有基本一致的技术应用状况,则选择通用的设备和与企业现场基本一致的建设方案,尽量提高设备台套数,给学生更多的操作训练机会。如果已经形成引领当地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龙头企业,实训室建设方案要与龙头企业合作确定,选购新型设备,建立技术资料共享、培训教材共享、师资共享的机制。新技术培训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龙头企业合作,立足高端,是成功开展新技术培训服务的必要条件。

(3)针对实训设备昂贵、实训耗材成本高、工艺过程安全要求高、操作过程复杂的实训项目,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仿真实训室,例如机车操作仿真实训室、路由配置仿真实训室、汽车技术仿真实训室等。仿真训练通常作为真实设备操作前的技能训练环节,可以提升学员的设备操作能力、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应急响应处理能力,也是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技能考核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仿真实训室建设时,学校应对企业职工岗前培训和技能比武的需求进行调研,争取把仿真实训室建成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4)实训室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建成“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要体现“高新化”特征,即拥有丰富的高新技术内涵,教学设备和所采用的技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与当地先进企业的仪器设备应用保持一致或适度超前,使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积累的工作经验能够适应高质量就业岗位的要求。为此,创新型实训室的建设优选与区域内的世界500强企业和相关行业的领军企业密切合作,采购最新的设备设施,引入最新的技术标准,力争与企业建立技术更新共享机制,永葆创新实训室的先进性,并做好师资培训计划,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5)具有产品市场准入要求的职业领域,如农药残留检测实训室,要瞄准承担产品准入资格审核鉴定任务,使实训室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产品检验鉴定服务中心。为此,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学校要与检验鉴定机构合作,选择检验鉴定规定的设备和最新的检验鉴定设备,将实训室建成拥有高端设备的检验鉴定站,面向社会开展检验鉴定服务,面向相关企业开展鉴定人员培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6)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基本一致的对应实训室,在建设前要与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部门联系,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实际和职业资格建设的需要,合作设计实训室建设方案,把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引入相应课程,并使实训室具备职业资格鉴定的条件。借此机会,学校与行业企业、职业资格鉴定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引入鉴定标准、培训教材、企业操作手册,把实训室建成与社会接轨的、具有职业资格鉴定功能的多功能实训室,开展面向学生、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鉴定服务。

2.3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和设备选型,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在校内建立起来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2大基本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亲身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高度统一。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在此进行简单总结,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种策略:

2.3.1 与技术服务类企业合作,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针对面向技术服务领域的职业领域,如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广告设计、装潢艺术设计、产品质量检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网络服务机构等,可以采取引企入校的措施,在校内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技术服务型企业主要是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通过咨询、调研、策划、评价、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艺术加工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其产品主要是智力劳动成果,表现形式往往是软件产品、艺术作品、策划书、营销方案、发展规划、鉴定意见书、设计图纸、合同等。利用学校设备和场地资源,企业将项目“订单”带到学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加技术服务活动,安全风险小,质量控制容易实现,企业积极性较高。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软件园”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软件园由学院出资,建成了拥有650个工位的开发环境。学校引入蓝波今朝、中传映画、北京酷卡等多家高科技公司入园,形成了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身份和真实的工作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2008年9月以来,接待学生生产性实训近2000人次,让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前获得了半年到一年的企业工作经历,提升了IT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2 探索“教学工厂”的建设模式,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

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教学工厂”,学生可以常年参与加工生产过程。引进产品生产型企业,要确定合作模式,明晰产权,以资产为纽带实现“互利共赢”,例如,由学校出场地、出设备,企业带来产品和订单,学生常年参加企业生产劳动,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企业向学校缴纳租金、支付学生劳动补偿等。也可以尝试学校出场地,企业出设备的合作模式。

引入产品加工型企业要慎重,要进行前期的深入考察和分析,要选择有丰富社会资源的企业入校(有订单),要引入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产品(有市场),引进产品的加工技术要处于中等难度或产品有典型教学意义(工艺和技术太简单容易形成简单用工),引进的产品加工过程要求无污染、无噪音或低噪音。

我校在探索“教学工厂”建设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校利用地缘优势,在学校附近的798艺术区租用企业的场地,由学校投资购买设备,建成“北信数字传媒中心”,交由拥有丰富社会资源的第三方经营,承接电视台的节目录制工程,每天都有生产任务。传媒中心长期承接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实习,使学生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

2.3.3 设立“创业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

学校创造条件为学生在校内提供创业环境,探索“创业园”的建设模式。学校可以与社会服务企业(如连锁店、旅行社、保险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出资,在校内设立分支机构,学生以员工身份参加工作,不以盈利为目的地开展企业化运行,每天进行工作交接、工作总结、教师点评,提高实训的效果,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和经历,培养就业创业能力。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学校建设了面向社会的“大学生实习一条街”,面对真实的顾客,进行店长、营业员、收银员和网络营销等岗位体验,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对内“学生创业一条街”,在学生宿舍附近建设了30多家店铺,由该校学生以低廉的价格承包开店,使学生创业能力得到锻炼。

2.3.4 在政府主导下,创建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利用率是目前学校和财政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不少学校建设的实训室由于使用范围窄,设备利用率低,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对于周边地区学校较多的高职院校,立足学院的专业优势,发挥地域优势,在政府主导下,可以申请创建共享型实训基地,实现周边地区教育资源共享,担负起对周边院校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3 结束语

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职能的高度出发,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来考虑,把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要把提升学院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在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能够开展专业课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2)提供具有“生产功能”的生产性实训教学;(3)承载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4)支持科技创新活动和技能竞赛集训;(5)具有技术研发和服务功能;(6)具有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的职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