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机构年度工作报告

医疗机构年度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机构年度工作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机构年度工作报告

医疗机构年度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以省结核病新型防治服务体系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明确职责,完善机制为重点,积极构建“疾控机构负责规划协调、医疗机构负责初筛转诊、定点医院负责确诊收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患者全程管理”的结核病新型防治服务体系。提高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水平,促进“十二五”结核病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县卫生局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县结核病新型防治服务体系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和项目技术指导组。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职责

1、县项目办公室

⑴领导、检查、督导项目各项工作。

⑵协调相关部门,明确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⑶督促药品、经费的规范使用。

⑷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2、县防疫站

⑴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辖区内年度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

⑵定期完成、上报季度、年度报表(告),年度工作总结。

⑶负责本地区药品需求计划制定,根据定点医院需求为其提供免费的抗结核药品。

⑷建立与定点医院的沟通合作机制,定期与定点医院进行信息传递。

⑸负责将定点医院诊治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传递给其居住地镇、办卫生院,落实对病人的追踪与随访治疗管理。

⑹负责管理肺结核患者的督导工作,对网络报告但未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的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对中断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⑺负责对辖区内医疗机构,镇办卫生院结核病防治工作。

⑻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定期检查和指导定点医院的疫情报告和转诊等工作。

⑼开展对(镇、村级)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的督导检查工作。

⑽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定期对本地区的结防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向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

3、结核病定点医院

⑴建立分管院长领导下的结核病诊断治疗工作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结核门诊、结核病房、药房、检验科、放射科等)工作职责。

⑵建立病人报告、转诊工作流程及考核奖惩制度,定期组织对相关科室工作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院内通报。

⑶设立结核病门诊,按照国家和地方政策为结核病患者和疑似患者提供免费的诊断与治疗服务,为确诊的肺结核患者提供治疗过程中的3次痰涂片检查、2次胸部X线检查。

⑷建立结核病免费药品专柜,为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结核药品,按要求进行管理,定期向县结防机构提供剩余药品数量、有无过期药品、有无破损药品等信息,并及时到县结防机构取药。

⑸设立肺结核病房,收治需要住院的肺结核患者。

⑹按照规划指南的要求建立“三本”(《初诊患者登记本》、《结核病患者登记本》、《痰涂片检查登记本》及确诊肺结核患者《病案记录》,负责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专报)信息录入工作。

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结核病知识健康教育。

⑻定期与县结防机构沟通,及时将患者信息传递给县结防机构。

⑼定期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医防合作例会,接受县结防结构的业务指导、培训、督导。

⑽协助县结防机构完成工作报表和工作报告

4、镇办卫生院

⑴将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推荐转诊至定点医院接受诊断治疗。

⑵落实追踪及患者的治疗管理,并定期将患者的治疗管理信息传递给县防疫站结防科。

⑶负责对村医及督导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⑷对督导人员的面视下督导服药工作进行现场督导与技术指导。

⑸负责对病人及村民进行健康教育。

5、村卫生室

⑴发现有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推荐到定点医院就诊。

⑵负责本地区患者治疗的督导管理:督导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及时上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

⑶。详细做好病人的治疗记录;病人完成全程治疗后,将《肺结核病人治疗记录卡》上交乡镇卫生院。

⑷对乡镇卫生院通知的转诊未到位的病人进行追踪,对中断治疗患者进行追访。

6、其他医疗机构:负责院内初诊发现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报告和转诊工作,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

三、具体实施内容

(一)县防疫站

推行DOTS策略,以镇办为单位,DOTS覆盖率保持在100%;开展日常督导,对结核病定点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督导以及镇办卫生院的督导每季度不少于1次;加强结核病信息管理,定期开展结核病疫情分析,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反馈率达到90%以上,结核病防治工作报表及时准确率达100%;落实患者的治疗管理,开展患者追踪,肺结核患者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追踪到位率达到85%以上;组织开展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医疗机构、镇办卫生院结核病防治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组织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加强抗结核药品的管理,避免药品浪费;按照项目要求,做好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二)定点医院

做好病人发现工作,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达到70%以上;以《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为操作标准,做好病人接诊、登记、报告、诊断、涂阳患者接触者筛查、治疗等工作,做到初诊患者、肺结核患者、放射、实验室等相关登记本规范齐全、病人登记信息完整、报告及时准确、病历等医疗文书规范,病人报告率100%,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85%以上,新涂阳患者治愈率达到85%以上;落实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免费标准化疗的患者达到90%以上;门诊和住院医师要做好就诊结核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包括免费政策、治疗费用、治疗前后咨询、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等,做好医患沟通,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按照国家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和操作规程,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确诊患者2、5、6(复治病人8)月末,痰分枝杆菌的涂片镜检率达90%以上;做好免费抗结核药物的管理,免费药品处方、发放记录规范齐全,免费药品无过期、霉变、破损和人为损坏现象。

(三)镇办卫生院

落实肺结核患者的管理,对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强化期内每月至少访视1次,继续期内每2月访视1次,全程不少于4次,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复查,并做好访视和治疗管理记录,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5%以上;推荐肺结核疑似症状者到结核病定点医院就诊,对未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肺结核患者、中断治疗的患者进行追踪,并做好追踪记录,患者追踪率达到100%,追踪到位率达到95%以上:对村卫生室肺结核防治工作进行人员培训、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结核病防治人员培训率达100%,对村卫生室进行每月1次督导;开展社区结核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社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四)村卫生室

对本村(辖区)肺结核患者治疗进行督导管理,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和取药,指导患者复查时留送合格的痰标本,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肺结核患者治疗记录卡”填写规范率100%;发现疑似肺结核/肺结核患者及时推荐或转诊到定点医院,协助当地卫生院开展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追踪;对实施督导化疗的患者家庭成员或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每2周对患者进行1次访视;向患者和社区居民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五)其他医疗机构

做好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登记、报告、转诊工作,患者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病人报告率、转诊率达到100%;认真开展转诊前的健康宣教工作,转诊到位率达85%以上;在医院内部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结核病防治意识。

四、监控与评价

项目实施期间,县项目办应对项目实施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和质控。县防疫站、定点医院、镇办与村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与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实施质量,并向上一级项目办公室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报告

(一)医院内部管理

医院公共卫生科(或指定科室)负责对医院内部肺结核患者登记、报告和转诊工作进行检查。

1、频度:传染病报告工作每日核对,相关科室的登记和转诊工作每周核对;

2、内容:医院内部肺结核患者报告和转诊报告机制、相关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情况;传染病报告卡、结核病门诊专报系统录入情况,医院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登记本填写质量。

(二)县防疫站管理

1、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定点医院相关业务进行定期督导,对其他医疗机构、镇办卫生院、村卫生室的督导按指南要求执行。

2、督导内容

⑴免费政策的落实情况;

⑵病人报告、内部转诊和医院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⑶肺结核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情况;

⑷定点医院内部培训和健康教育情况;

⑸药品管理与发放情况;

⑹资料信息管理:登记资料的完整,网络直报、结核病专报和季度报表工作情况;

⑺实验室质量控制。

(三)加强考核评估

1、县防疫站负责日常工作的督导考核,对承担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各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报告及时上报县卫生局,对工作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2、.县卫生局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内容,结合日常督导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并根据考核情况予以奖惩兑现。

医疗机构年度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交通事故中,肇事方无经济赔偿能力、肇事司机畏罪潜逃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特殊而又常见的交通事故,不仅给受害当事人心灵上带来巨大创伤,同时也使一些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财政厅、浙江保监局、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农业厅联合制定的《浙江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省、市、县(市)三级政府正在按规定组织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这也意味着,今后我省各地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有望得到社会救助基金的救助。

“救命基金”艰难出台

“有钱没钱先救人,没人出钱基金垫。”在车祸中,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对那些因肇事方无经济赔偿能力,或肇事司机逃逸,或医药费昂贵等陷入困境的特殊交通事故受害方而言,无疑是“救命钱”。

从我省情况看,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2005―2008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6881人、6619人、6095人和6881人。而2009年我省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390起,造成5689人死亡、2548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846.3万元。

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都可能是家庭崩溃,孩子成为孤儿、老人无人赡养。交通事故,给死伤者家属带来失去亲人的痛苦、生活上的困顿,更可能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不少受害人需要及时救助,但由于种种原因,再加上尚未设立救助基金,受害者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一些医疗机构垫付的抢救费用也无法得到及时补偿,产生了大量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人民、上访不断,每年‘两会’的提案、建议不少,要求政府尽快建立救助基金,切实关心受害者的疾苦。”参与试行办法制定工作的省财政厅外债金融处副处长郑可青告诉记者。

据了解,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最早见于2004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该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随后出台的实施条例第九十条规定:“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

从立法的本意来看,救助基金原本是给抢救伤者增加双重保险。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太过原则性的规定遭遇了操作过程中的诸多尴尬:救助基金的钱从哪儿来?基金管理机构由谁组建?具体怎样实施?垫付条件如何?需要哪些手续?

由于欠缺具体的配套规定,救助基金在实施过程中显得“徒有虚名”,一直停留在法律文本上。这项原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也一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06年3月1日,国务院第127次常务会议通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该条例进一步明确,国家设立救助基金,并由财政部会同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制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该条例还对救助基金的来源进行了规定。

时隔3年之后的2009年9月,财政部、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联合颁布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并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施行。

据相关人士介绍,虽然我省在2006年3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中,就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救助基金,但受国家层面的配套规章迟迟未出台影响,省级层面并没有制定救助基金的统一管理办法。

近年来,我省杭州、台州、嘉兴、绍兴、金华各市,以及兰溪、浦江、桐乡、海宁、海盐、安吉、永嘉等县(市)虽然也相继建立了救助制度,但由于救助基金来源单一,资金不足,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2010年7―11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检查,并将社会救助基金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在省人大的监督下,在省政府的重视下,经努力,省财政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了试行办法,并由省政府办公厅于2010年7月23日转发各地执行。”郑可青对记者说,试行办法的出台,进一步健全了我省社会救助体系,也标志着我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设立与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

筹集渠道多 垫付有限制

我省试行办法所规定的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据郑可青副处长介绍,与兄弟省份的救助基金制度相比,我省的办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建立救助基金,资金的筹集是头等大事。郑可青告诉记者,2009年9月财政部、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联合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救助基金的来源包括:按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的保险费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资金;地方政府按照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缴纳营业税数额给予的财政补助;对未按照规定投保交强险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的罚款;救助基金孳息;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依法向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的资金;社会捐款和其他资金。

“与五部委的资金来源相比,我省的试行办法还增加了小型客车号牌号码公开竞价所得价款和地方政府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这样就能确保资金的稳定性,也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郑可青说,试行办法还明确,救助基金可以接受社会捐款,“这体现了政府构建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体系充分调动民间与社会力量的崭新理念。”

救助基金本身就具有人道主义捐质,建立政府引导机制是救助基金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对于如何运用好这笔基金,将此真正用在刀刃上?我省的施行办法进行了许多创制性的规定。

据了解,在救助基金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各省不尽相同。有些省份在省财政厅下属处室加挂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的牌子,它不是独立的法人,所以也就无法对救助基金进行追偿。同时,由于是兼职的,人员配置往往也不够。而另外一些省份,虽然出台了救助基金管理办法,但基金管理办公室没有经过当地编委办的严格审批,这就导致了在基金管理办公室工作的人“心中无底”,影响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2006年通过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就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基金管理机构。此次出台的试行办法更明确规定,各地应成立救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救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财政部门,这就能够充分保证人员、经费,确保救助基金长期有效运行。

如果使用该基金没有合适的约束,那么肇事者认为自己因贫困而达到了救助标准,反而在开车时抱有“撞了有基金赔”的心理,那么也就违背了设立救助基金的最初目的。为此,郑可青副处长告诉记者,试行办法第十四条对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为防止政策出台带来的道德风险,防止极个别肇事者有钱也不赔付,试行办法进行了规定,只有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和法定连带责任人暂时无支付能力而需要救助的,并且符合三种情形之一的情况下,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才应该垫付有关费用,否则道路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和法定连带责任人会产生对救助基金的严重依赖性,对救助基金产生极大的压力。”

这三种情形是:(一)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高速公路因线型和全封闭的特征,其发生事故地点到最近出口处往往要跨县区,从救死扶伤和最大限度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出发,一般不可能返送到事故发生地所属县(市)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为了防止事发地与抢救地不一致的情况,试行办法还特别规定,高速公路上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人身伤亡的救助,由事故发生地所在的市级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相应费用。

“比如,在诸暨市出事了,到绍兴杨汛桥出口才能下,到绍兴县医院进行抢救,这样,由绍兴市统一垫付,既能提高效率,同时,市里的基金比县要充裕,也有利于维护受害人的权益,毕竟,不能因为抢救费用的原因而耽搁救治。”郑可青解释说。

一场大雨,一场车祸,一名年约六旬的男子死在车轮下,没人知道他是谁、来自哪里。2009年3月,台州市三门县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赔偿案让当地警方陷入难题:受害人的赔偿金该交给谁呢?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交通事故死亡人员身份无法确认的,参照城镇人口赔偿标准,其损害赔偿金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提存保管。”因此,对无主或无法确认身份的死亡人员的损害赔偿款,试行办法作出明确规定,由当地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提存保管,账目永久保存,一旦找到法定亲属,按照有关规定将损害赔偿款支付给法定受益人。

此外,试行办法还明确,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对抢救费用和丧葬费用的垫付申请进行审核时,有权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保险公司、殡葬机构等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核实情况,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基金使用接受公众监督

当记者如约来到郑可青的办公室时,他和他的同事正为交通事故救助制度培训的事情忙碌着。“救助制度是一项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政策性强,我们将于9月中旬举办培训班,让各地市吃透文件精神,尽快熟悉试行办法的各项规定。”

应该说,试行办法的出台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完善和落实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将会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也是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个过程。

“由于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涉及财政、保监、公安、卫生、农业等多个厅局,因此,下一步应该尽快成立救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便开展基金各项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将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制定更为详细和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

与政策制定者不同,广大的老百姓对基金使用的便捷和安全情况更为关心。

据介绍,救助基金垫付抢救费用的基本程序是:需要救助基金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当事人抢救费用及垫付情况书面告知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公安机关交管部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救助基金管理机构。

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垫付通知和医疗机构垫付尚未结算抢救费用的申请及相关材料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按照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以及当地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审核。对于符合垫付要求的,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将相关费用划入医疗机构账户;对于不符合垫付规定的,不予垫付并向医疗机构说明理由。

郑可青告诉记者,救助基金承担的是一种社会救助职能,具有显著的社会公益性和优抚性,而不具有赢利、增值功能。从这一层面考虑,救助基金只能对交通事故受害者提供最低限度的补偿,而不可能全包全揽。“其救助的内容不会过多地涉及财物损害,更不会涉及精神损害,而是偏重于补偿身体损害的倾向。”

在现实生活中,医院对交通事故伤员、无主病人、无钱病人见死不救的现象并非个别。试行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

“保证每个伤员的医疗和生命权利是医院的职责,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因此,设立救助基金正是政府强调医院见死必救,解决医院医疗费用瓶颈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郑可青说。

杭州的一位市民胡先生说,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对于及时救助车祸中的受害人作用极大,但公众最担心的就是基金的“安全”,希望基金管理机构能做到切实的公开、透明,让群众满意、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