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才培训论文

人才培训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才培训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才培训论文

人才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按照正式科研工作程序,进行实验工作,并要求将其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汇报,写出论文,力争公开发表。每年选报本科生科研导师,平均录取率达到71.12%,有80%以上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课外科研活动。中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对本科阶段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一次综合考察,也是个性化、系统化实验教学的延续。我校制定了一套从选题—申报—定题—实习—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的完整规定。利用开放和多元的学科科技竞赛为学生提升课外综合设计创新能力提供平台。相关科技竞赛有“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新苗”计划等。学校每年设立学生科研基金项目,资助具有一定创新点的学生课题。学生通过课题设计、答辩等环节,获得院级或校级科研课题经费。开设前沿课程开设了前沿理论课程,内容新颖,反映学科动态及最新成果。比如开设的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新产品开发概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另外,还定期请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做专题讲座,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设计能力。在本科中后期阶段开设科研方法、科研设计或中药科研性实验等课程,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的培养。由科研能力强、创新意识敏锐的教师授课,重点讲述中医药科研思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

建立现代化学生实验室改进落后的实验手段,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不断引进现代技术,使学生能够接受现代实验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科科研水平。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利用学校教师的科研设备与学术队伍的人才优势,将学校内部、省级科研实验室及教师科研实验室作为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使优秀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使其创新性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在新药研究和校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国内一些知名的科研院所、医药企业和三甲医院共建26所校外实践基地,如浙江省药品检验所、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这些实习基地指导力量较强,项目丰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近几年,还陆续和省内较大药市或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中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既为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操作训练及科研活动提供了实验场所,同时也为学员进行自主实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通过聘用校外科研导师,聘用科研导师助理,扩大师资队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选报导师热情日益高涨,导师的资源非常紧张。导师不得不指导更多本科生,最多的一位指导了48个本科生,指导质量不佳的状况提醒我们必须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对此,我院开展了科研导师制又一新的尝试,即“校外科研导师”聘请试点工作。充分利用行业资源,聘请了省、市药检所、研究所、科研单位和在杭知名医药企业的药学类专家,担任我院本科生校外科研导师。为充分发挥研究生“助学、助教、助管”的“三助”功能,同时加强本科生与导师的桥梁建设,我院又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尝试,即研究生充任“科研导师助理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使导师和本科生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充分发挥了导师制整体优势。此外,研究生可以通过自身的科研精神来感染本科生,从而激发起本科生对科研事业的热爱,培养出更多专业过硬、思想先进的科研后备人才。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参与科研导师制工作的过程与目标管理,特制订了“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本科生参与科研导师制的考核办法”。加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创新能力是创业主体在从事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加强中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重新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了KAB(大学生创业教育)、SYB(创办你的企业)和大学生执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选配富有创新实践经验和创业能力的各类人才,包括专业教师、专利发明者、知名企业产品研发人员、成功企业家、社会各界创业成功人士等,担任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并在校内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了较好的锻炼平台。

人才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在中等职业学校推广五位一体,即“教、学、研、训、产”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建立实训中心、教学工厂,多让学生在实训中学,用实践渗透理论;三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校外、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与企业搞校企合作,与高校搞校校合作;四是在教学效果上通过嫁接、转化、推广和应用新科技、新工艺,培养出一大批能熟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在建设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时,应采取以下五种做法。

1.电子电器应用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一般要求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开展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学校与学校的经常性沟通和联系,为“教、学、研、训、产”结合建立纽带。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训室设置了小家电维修实训室,所用的设备不是以前用的实验台,而是真实的家用电器,让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维修和维护,教师结合多媒体在实物面前将理论渗透给学生,学生在实物面前在接受理论知识就容易了。

3.在建设专业教室、教学工厂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技术开发能力

根据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专业教室,并逐步形成了集“教、学、研、训、产”为一体的教学工厂的模式和格局。要求专业教师根据教学与生产、技术开发应用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学校的生产线自行研制、开发、安装专业教室和教学工厂中的教学设备与设施。为提高电子电器应用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把校园防范报警、电视监控工程交给电子电器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全力以赴,从设计到监控头的制作以及监控布点、设备选型、线缆测试、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项工程,不仅锻炼提高了教师队伍,还为以后承接工程奠定了基础。

4.鼓励教师面向企业,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

学校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技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技成果,让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使理论与实践,生产、科研与教学得到了紧密的结合。

二、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

1.专业课程模块设置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沿袭的是学科型教学体系,它主要有两个特征:其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其它的实践性环节(如实验、实习)只是作为验证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培养能力的手段,理论教学是主线,其它的都是附属;其二,每门课程的内容过分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学时太多,实践性环节不足,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样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并不是应用型的人才。可按不同的功能要求,将课程进行分类,组成若干模块,根据不同专业或专门化进行课程的拼装、组合和调整。

2.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设置中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按专业性质组织课程,针对性强,同时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基础素质的培养及终身教育的需要,并留有充足的选修课时。

⑴电子技术应用。基础模块: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基础;核心模块:无线电、电子工艺;其它模块:自动化基础、传感器基础;建议认证课程:单片机原理、PLC基础。

⑵家用电器应用。基础模块:小家电的原理与维修、收音机的原理与维修;核心模块:制冷原理、冰箱与空调的原理与维修、彩电的原理与维修、楼宇自动化;其它模块:数字产品的原理、电路板制作方法;建议认证课程:职业道德,职业安全。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项目教学法的提出

电子电器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社会需求很大,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不高,面对社会需求,中职教育既要适用社会需求,又要顾及学生的现状,就要求我们探索一种既适应中职教育现状又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出一批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初级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法。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电子电器教学,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导的教学理论。是一种培养实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职电子电器的许多实际操作课程,如《微波炉的维修》、《楼宇自动化的安装》等均可应用项目教学法。

⑴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结;必须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⑵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传统教学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以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外在动力十分重要,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项目教学目的在于运用技能和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改革,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同时教学质量能得到提高,对存在的问题得以发现和改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

生相应的能力,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南.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人才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本文作者:王天奇程相朝邓雯余祖华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坚持以发展的观点促进动物药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目前的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无论是师资队伍、课程设置,还是培养方案均与社会对动物药学人才质量的实际需求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得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发展的观点,认真分析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和机制,积极寻找破解这些难题的方法和措施,扎实开展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使培养模式不仅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对动物药业人才的实际要求,而且要使之成为促进动物药业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动力和引擎。动物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因此,动物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动物药学专业是一个新型专业,社会对该专业的认知度较低,报考本专业的多数学生对本专业了解甚少,相关院校要利用电视、网络、杂志、报纸等传媒工具向社会及考生进行介绍和宣传。学生入校后,除在入学教育中作专业介绍外,还要设置专业导论课程,详细介绍动物药学的社会需求现状、发展前景、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理论学习和实践实习方法、升学就业途径等,使学生对专业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基于问题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开设的比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安排实验进程、分析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要进一步扩大大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的立项数目,提高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人数比例,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科技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定期邀请动物药学方面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及兽药药政管理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节假日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动物药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使用、监督管理的基本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及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目的才更明确,学习才更有动力和主动性,学习效果才更好。为提高动物药学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投身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关心教师个人的成长,根据国内外动物药学事业发展的实际,安排教师进行动物药学研究方面的深造、学习和提高;结合我国动物药业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动向,引导教师参与动物药业企业的药品研发、推广与应用,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动物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注意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动物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注意统筹兼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兼顾;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的兼顾;动物药学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传授的兼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兼顾。最终使培养的动物药学专业人才能适应相关工作岗位职业素质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知识体系完善,就业渠道广阔。动物药物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动向相适应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畜牧业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受养殖技术、饲养条件、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规模化程度不高、现代化养殖业和小规模养殖并存、动物药品使用不规范、追溯和监管体制不到位等问题。同时,动物药业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研发人员较少,研发投入占兽药产值的比例很低,其产品多为二类、三类兽药。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近期的就业方向仍然是上述单位,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新兽药的研发、生产、检测、推广,也可能从事养殖业的兽医临床工作。他们除了要懂得药学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懂得和掌握动物医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动物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可暂时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的方向上,培养方案要体现药学与兽医学知识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农场到餐桌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会得到进一步的分工和细化,动物药业产业科技水平和监管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提高,动物药学人才的培养将倾向和偏重于药学方面。届时,动物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可基于动物药业产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个人文化素质、就业志向而采用多元化培养方案,即将人才培养目标分别定位于科研提高型、生产应用型、技术管理型三个方向。在“科研提高型”人才的培养上,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培养动物药学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研制的后备人才和师资队伍为目标;在“生产应用型”和“技术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上,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培养能够适应动物药物生产、市场开发、科学应用、兽药监察、兽药药政管理的专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人才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而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构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观念。成人高等教育要真正实现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较快发展,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复制普通高等教育版本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亟待改革与创新。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套用普教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采取了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式”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以学术性质量标准衡量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二是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由于没有突出的办学特色、缺乏针对性,很多专业课程都是普教教师兼代,是其“第二职业”,投入精力有限,重视程度不高,教学偏理论,只注重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轻实践,学生缺少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和提高;三是成人教育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远远不能与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成人高等教育包括学历补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一直以来学历补偿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学历补偿教育里面的专科层次已接近饱和,本科(专升本、专接本、专转本)层次是大势所向;另一个重心就是职业技能培训,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都有向这方面转移的趋势。尤其是现在我国规模化企业不多,规范化程度不高,很少企业承担职工职后教育任务,社会行业培训也很不发达,成人教育具有与社会联系紧密,占有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在为成人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的机会方面将长期担任主力和骨干。因此改进管理模式,并把校企合作办学作为新的发展战略方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和校企合作机制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高职院校固有的培养机制和专业培养特色更有利于这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

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紧跟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

应紧扣地方社会发展需求定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职业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重组学科内容和结构,将原来以学科为组织方式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以职业能力要求为组织方式的课程体系,变学科导向为市场导向。打破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以不同社会需求定位的教学模式。其中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企业提供人才需求标准,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双方共同探讨、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种“量身定制”的培养模式、主动与市场接轨的教育理念,成为教育主动服务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更好地履行了成人教育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职能。

(二)充分调研,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能力为中心,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制度为保障循序渐进,稳步推开。其中专业课程体系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而其他要素则是为了使课程体系正确而有效的安排和施教从而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到实处”。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企业、地方的认可和欢迎,就必须依据地方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形势,充分调研,不断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时更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突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按需施教。要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技能;要与产业分工所产生的组织生产流程相吻合,要使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岗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拓展的能力;在结构上更要改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重视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训练,使培养的人才具有专业经验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要本着少而精、新而实、博而通的原则。

(三)挖掘地方资源,建立灵活的互动式人才培养机制

以江苏省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现有的“中国医药城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泰州市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泰州市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中心”、“泰州市城镇医技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建立和完善机电技术培训基地、建筑业人才培训基地、医药化工人才培训基地和现代营销人才培训基地,主动对接园区、社区、企业的需求,加大对企业员工、再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包括中职毕业生在内的各类社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学院利用自身的人才、技术、信息、设备优势,开展了各种科技和社会服务。

此外,随着服务外包领域的逐步拓宽和服务外包产业层次的逐步提高,服务外包企业对人才培训和具备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该院本着“政府协调,校企结合,市场化运作”的理念,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还主动加强与医药、计算机软件、船舶、机电、化工、物流及其他行业的联系,积极开展与中国泰州医药城、泰州软件园、机电、化工、物流等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承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工作,同时依托人才培训基地,结合该院教学特色,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服务外包企业发展需要和教学要求,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案,实施具备课程置换功能的特色教学。通过全方位培养人才,为泰州服务外包企业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培育既有精通相关行业知识的专业技术和研修人才,又有能满足多种服务外包工作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扩大外延,建立灵活的互动式人才培养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要从刚开始的企事业单位逐渐扩展到与当地政府、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构建教育资源共享、供需互动的办学机制。该院在2011年3月还与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这次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借助兴化市这个广阔的平台,既可以推进该院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校地校企紧密合作,使学院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四)精益求精,强化品牌意识

根据地方特色,打造成教品牌,是提升学校成人教育档次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后取得的成果。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泰州市的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中心,为了办出特色,进一步提升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品牌的品位和质量,扩大行业培训的影响力,打造了“学历+技能+就业”退役士兵培训的“泰州模式”,该模式得到了军地高层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学院社会培训的亮丽品牌,中央新闻媒体为此还专门进行了现场采访和宣传报道。

(五)加大重视力度,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

人才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6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111-01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理念,加强人才的培训,并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浅见。

1 转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理念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理论的实践,虽然很多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理论的实践,但往往由于各种机制的束缚和资金的原因,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尤其是传统的管理理念使得学生的创新潜能和才能受到极大的束缚,这不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难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而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必须转变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理念,加大人才培养投资力度的基础上,变传统的计划培养模式转化为现代化的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带来的束缚进行解放,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眼光,培养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人才培训和改革

中国是“世界工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要想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摘掉“世界工厂”的帽子,实现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升级和转型,而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而作为高校教师应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训和改革,认真分析国内外的人才紧缺状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实行创新教育,着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并针对学科和专业的不同制订针对性的目标,妥善处理学科与专业这二者建设过程中的关联,切合实际地开设具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创新型的现代化的高素质的人才,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在培训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应结合时代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培训模式和开始的培训科目、内容等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本原则,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践技能的同时,引导其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3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应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水平,以下笔者提出几点关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3.1 着力打造实践性强的教学团队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实践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如何打造实践性强的教学团队。对于具备条件的高校,应加大力度引进现代化的高素质高水平的高校教学教师,确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对于条件缺乏的高校应通过改革和创新,制定有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高校教师参与到实践锻炼之中,通过组织和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培训活动着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水平,着力打造实践性强的教学团队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从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师资力量。

3.2 建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不断优化学习与社会实践环节

建立优化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理顺教学环节,完善和规范各实习环节的教学大纲,重点抓好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综合性实习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工作;适应学生就业升学的新要求,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进程安排,开展毕业论文质量评估工作;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努力增强实践活动的成效,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 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为将大学课程教学的实验性和综合性体现出来,就得结合实际情况整合专业性的课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性,经过对专业课程的整合,能有效冲破学科的束缚,结合实际需要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建立具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专业技术的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构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适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