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毕业个人总结

大学毕业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毕业个人总结

大学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四年的大学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大学四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时间如此的短暂,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就要告别了,毕业之即,对自已四年来的大学校园生涯作一个鉴定。

一、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品行关系到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我很注重自己的品行,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友爱同学,乐于助人。

二、在学习方面上,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四年学习,现已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当中,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勤俭朴素,热爱集体,以诚待人,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有较强的时间观念。性格乐观开朗, 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在工作上,我积极参加学校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工作。工作计划详细分明,协助老师和同学。做好班集体工作。积极参与学校勤工俭学等活动,还有自己到校外投身相关专业兼职工作。在这些过程中我认真负责,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这是我四年学习以来的个人总结,毕业了,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的未来目标,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更好地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大学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工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76-04

2009年5月中旬,笔者在南京市某二类本科高校大四学生中进行了有关就业的问卷调查。我们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发出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51份,剔除其中回答前后矛盾及填涂不完整问卷之后,获得样本202个。调查问卷包括求职情况、个体特征、家庭背景三个方面共22个问题。其中,求职情况包括工资、就业单位的性质、求职方式、求职时间等内容;个体特征包括性别、是否党员、原户籍性质、是否独生子女、学习成绩、个人相貌等因素;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最高职务、最高学历等问题。样本中男女的性别比例为1:2.3。约40%的同学原户籍为农业户口。党员所占的比例为40%左右。独生子女比例约为51%。下文我们将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总结当前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改善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就业率较高及其推进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大致为70%,就业率和以往学者调查和官方的数据一致,考虑到大学毕业生统计就业率的截止时间为每年12月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应当非常高。这表明江苏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较好,这主要归因于江苏省12%的经济增长率。但是考虑到调查所在地为南京市,大部分非省会城市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可能较低。由于江苏省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其经济深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拖累。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几乎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这说明江苏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乐观。每位大学毕业生平均有两个岗位可以选择,因为最终每个人只能选择一份工作,多余的工作岗位反映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旺盛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还未成功求职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概率。调查结果说明当前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仍然很旺盛。但是,2009年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共有46万人左右,即使只有10%的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仍然众多,因此促进其就业仍然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重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最佳途径。调查数据表明,国有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为40%。在外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小,为4%。在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占大学毕业生总就业人数的65%,这表明企业仍然是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归宿。它提醒我们,一定要重视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才能显著增加,才能更好地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所有企业中,吸收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为高科技企业,因而推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当前珠三角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长三角地区也将面临同样的问题。而且在大学毕业生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工资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马颖等,2008),政府尽快推动江苏省的产业结构升级,将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劣势转变成人才价廉、质高、丰富的优势。政府应当积极出台推动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例如减免税收,简化行政许可办事流程,为高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各级政府要从思想上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是中国的宝贵财富,经过16年左右的学习,他们积累了大量的人力资本,如果他们不能就业,将造成巨大的浪费。胡总书记的17大讲话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理论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① ”而且胡总书记还谈到“就业是民生之本”,②“解决失业问题就是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③以人为本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人民生活问题,那么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就应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低工资的原因及对策

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2 392元,而其期望工资平均值为2 928元,故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与期望工资的比值为82%。工资最高的为党政机构,工资最低的为民营企业,党政机构的平均工资比民营企业工资高51%左右。此外,党政机构还有一些隐性收入,例如集资建房、高额的住房公积金等。考虑到这些隐性收入,党政机构的工资与民营企业的工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在平均工资的排名中处于第二位的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平均月薪为2 833元,比民营企业平均月薪高约45%。这表示外资企业给出的薪水相对较高,但是和党政机构相比,外资企业平均工资低5%左右。从改革开放初期外资企业的绝对高薪,到现在的相对高薪,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已经明显降低,然而,它仍是大学毕业生非常好的选择。还未就业的全体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为2 661元,这说明仍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期望工资较低。根据经济学理论,个人能力较低的人对自己的工资期望值也较低,即较低的期望工资反映了个人能力的不足。江苏省2009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 990元,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工资很低。由于当前大学教育的投资较高,已经毕业的学生必然面临收回教育投资的压力,但是其工资却显然不能满足此需要。因而,提高大学毕业生工资是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工资较低的原因为供给相对需求的增加。自1999年中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骤然增加,大学生在校人数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从1997年的317万增加到了2005年的1 561万,增长近5倍。供给的增加导致中国大学毕业生工资持续下降(赖德胜等,2005;马颖、秦永,2008)。

只有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才能推动其工资的逐步回升。对大学毕业生需求较多的行业为高科技企业,如果高科技企业能迅速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将显著增加。由于需求的增加,大学毕业生工资将逐步回升,同时将促进江苏省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提高生产效率是提高大学毕业生工资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根据经济学原理,生产效率的增加可以提高个人的边际产出,由于工资与边际产出成正比,个人工资将随着个人边际产出的增加而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工资水平持续上升。促进竞争仍然是推动企业持续提高生产效率的最佳方法。政府应当制定政策,制止垄断,鼓励竞争。

三、城乡差异及对策

调查数据表明,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在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原户籍为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2 140元,原户籍为非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为2 533元,即城市户口的大学毕业生比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工资高约18%。从期望工资的角度看,原籍为城市户口的大学毕业生比原籍为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高20%。此外,非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比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12%左右,差距显著。

笔者认为,农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低,有以下三个原因:(1)由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主要位于城市的企业缺乏了解,不能明确求职岗位,在求职中缺乏针对性,因而成功求职的可能性较低。(2)农村的学生由于其成长地为乡村,其社会关系网络集中于乡村,这些社会关系对其在城市求职缺乏帮助;而来自城市的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集中于城市,社会关系网络在求职中可以提供就业信息,亲朋好友甚至可以向企业进行推荐,这些帮助增大了学生求职成功的概率,因而城市学生的就业率较高。(3)由于乡村教育更多地以应试为目标,与人交流、人文知识、组织能力等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因而来自乡村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不受企业的偏好。

为了使城乡大学毕业生都能人尽其才,政府和学校应当针对以上情况,采取以下两种政策。

第一,学校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通过就业指导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与专业相关的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待遇、要求等信息,使学生能够对以后就职的岗位有充分地了解。与城市背景的学生相比,来自乡村的学生更需要学校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人生的职业目标,并根据中国的就业状况、学校的就业状况明确每个学生的求职目标。在求职目标明确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求职目标安排自己的学业,注意有关知识的学习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并力争到目标岗位实习。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来自乡村的学生在求职中的不利地位必将改善。

第二,强调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来自乡村的毕业生更需要课本知识之外的其他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借此培养组织协调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诸多非书本知识。同时,学校应当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四、性别差异及对策

调查数据表明,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工资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女大学毕业生高出12个百分点。此外,已就业的男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为2 552元,已就业的女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为2 280元,即男性工资比女性工资高12%,差距悬殊。从期望工资的角度来看,已就业的男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为2 931元,已就业的女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为2 927元,即二者的期望工资基本相同。根据经济学理论,这说明女大学毕业生认为自己和男大学毕业生能力相当。男大学毕业生和女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与期望工资的比例分别为87%、78%,即男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和实际工资更加接近,而女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和期望工资的差异更大。

性别歧视可能是造成男女工资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学家们认为,造成男女大学毕业生工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四个(Daymont and Andrisani,1984;Weinberger,1997;Gerhart,1990;Paglin and Rufolo,1990;Brown and Corcoran 1997; Joy,2003):(1)男女选择的专业不同,男性选择的专业积累的人力资本更多,所以男性比女性工资高;(2)男女选择不同的专业是因为他们的兴趣和禀赋差异造成的,禀赋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个人工资,也造成了工资男高女低的现象;(3)性别歧视造成了女性的低工资;(4)男性的劳动时间普遍较长,因而其工资也较高。 由于此次调查的样本来自同一所学校,且专业相似,因而,造成男女工资差异的因素应当为性别歧视或工作时间的长短。

为消除求职中可能存在的性别歧视,政府应当立法予以禁止。工作时间造成的工资差异政府不能干预,但是政府应当立法禁止企业在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如此,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将上升,工资也将增加。甚至政府可以出台鼓励雇佣女大学毕业生的政策,例如根据招聘女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进行税负减免。

网上求职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利用最多的求职方式。我们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方式分成校外招聘会、亲友介绍、自己创业、网络投简历、单位到校园招聘、考公务员等六种情况。调查数据显示,网络投递简历是大学毕业生使用最多的求职方式,使用人数最少的求职方式是创业。在已经求职成功的大学毕业生中,有30%以上的人是通过网上投递简历成功求职的。网络投递简历在不同性质的单位中都存在,比例最多的是国有企业,为58%。 在已经成功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中,约有25%的人是通过亲友介绍成功求职的。亲友构成的关系网可以理解为个人的社会资本,利用自己或家人的社会资本求职也是一条重要途径。亲友介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者所占比例大致相等。通过校内招聘和校外招聘成功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基本相当,各自占成功求职人数的15%左右。校内、校外招聘会更有针对性,也体现了企业对人才的重视。通过校内和校外招聘会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有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经验和创意不足及资金的短缺,大学毕业生通过创业就业的人很少。创业要求大学毕业生有足够的资金、相当的经验以及创意,具备三者之一的人本是大学毕业生中的少数,同时具备三者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但是通过创业就业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就业方式,它不仅可以实现创业大学毕业生本人的就业,而且其投资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总之,调查数据说明,网上求职是当前求职的主要方式,同时采用多种求职方式更加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

为了从求职方式上推动大学毕业生就业,政府和学校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政策。

第一,政府构建更多的网络平台,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和用人信息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信息越透明,大学毕业生越容易成功求职。政府应当建立信息平台帮助企业了解大学毕业生的学业、家庭、学历等诸多个人情况,同时政府还应当积极地向大学毕业生介绍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当中间人,并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第二,鼓励大学毕业生通过亲友推荐等多种方式求职。社会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1)帮助大学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Aguilera et al., 2003;张少平,2009),更加丰富的招聘信息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成功求职。(2)增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相互了解,提升彼此的信任度(Fernandez, 2000)。个人可以通过亲友了解用人单位有关岗位的工作性质、薪金水平、所需知识等各种信息,在求职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求职效率;企业也可通过中间人获得求职者的详细信息,减少招聘中的失误。(3)得到亲朋好友的工作推荐(Fernandez, 2000)。很多单位都非常重视同事的推荐,由于同事对工作岗位和被推荐人的情况都较为了解,故其推荐的个人将与工作岗位更加匹配,所以企业一般对聘用被推荐人持积极态度。调查数据表明,亲友推荐等方式仍然是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应当鼓励大学毕业生通过各种可能、合法的手段求职。多方位、多角度着手求职可以大大增加大学毕业生获得的求职信息,并提高大学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第三,召开更多的专业招聘会。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仍然是很多大学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方式,更多目标明确的招聘会可以节省大学毕业生求职成本,同时能够帮助更多的毕业生成功求职。当前政府组织的招聘会大多囊括各种专业,这种招聘会目的性不高,应当组织各种专业性的招聘会。此种招聘会将提高企业和大学毕业生匹配的效率,同时降低毕业生求职的成本。

五、总结

江苏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较好,表现为就业率较高。但是同时存在城乡和性别差异、工资较低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

第一,各级政府要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诸多的政策都需要政府制定,没有政府的支持无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各级政府应当本着落实胡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扶持。

第二,推动高科技企业发展。政府可以降低高科技企业的税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简化高科技企业行政许可流程,帮助企业融资。这些政策都将推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高科技企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增加大学毕业生工资。

第三,学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毕业生可以明确职业目标。在明确职业目标之后,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其相应的能力可以帮助大学毕业生求职,最终也将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第四,政府立法禁止对女性的歧视。女性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性别歧视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立法禁止对女性的歧视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第五,政府构建网络平台,帮助大学毕业生和企业获得招聘岗位和求职者的信息。网上求职是当前大学毕业生主要的求职方式,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使企业的招聘、学生的求职效率更高,减少失业时间,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赖德胜,田永坡. 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2005,(11):111-119.

[2] 马颖,秦永. 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8,(2):53-58.

[3] 张少平,张芬芳,赖志淮.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调查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6):1-4.

[4] Aguilera M B, Massey D S, Social Capital and the Wages of Mexican Migrants: New Hypotheses and Tests[J].Social Forces. 2003.82(2):671-701.

[5] Brown C, Corcoran M. Sex- Based Difference in School Content and the Male- Female Wage Gap[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97,15:431-65.

[6] Daymont T N, Andrisani P J. Job Preferences, College Major, and the Gender Gap in Earnings[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1984,19:408-428.

[7] Fernandez R M, Castilla E J and Moore P. Social Capital at Work: Networks and Employment at a Phone Center[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2000,105(5):1288-1356.

[8] Gerhart B. Gender Differences in Cur- rent and Starting Salaries: The Role of Performance, College Major, and Job Title.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0,43:418-433.

[9] Joy L. Salaries of Recent Male and Female College Graduates: Educational and Labor Market Effect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2003,56:606-621.

大学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大学毕业生顶岗实习鉴定篇三20xx年七月我第一次真正的踏上社会,开始了两个月的工作实习体验生涯。时间不长,体会甚多。明白了那句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深刻体会,也许在此时此刻的我,真实的将实习当做工作了吧。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一般公司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实习在帮助应届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虽然说这只是个销售化妆品的公司,但在这实习期间,我从培训到商品的整理以及到产品的现场营销等,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它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两个星期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

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的肩上开始扛着民事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回顾这两个月来,自己的工作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时强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识,提高销售工作的方法技能与业务水平。

首先,在不足点方面,从自身原因总结。我认为自己还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强力说服顾客,打动其购买心理的技巧。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架起一坐连接我们的商品与顾客的桥梁。为公司创造商业效绩。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怎样用销售的技巧与语言来打动顾客的心,激发起购买欲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销售工作中,我必须努力提高强化说服顾客,打动其购买心理的技巧。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注意自己销售工作中的细节,谨记销售理论中顾客就是上帝这一至理名言。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清晰的语言,细致的推介,体贴的服务去征服和打动消费者的心。让所有来到我们店的顾客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去。树立起我店工作人员的优质精神风貌,更树立起我们优质服务品牌。

再次,要深化自己的工作业务。熟悉每一款化妆品的货号,大小,颜色,价位。做到烂熟于心。学会面对不同的顾客,采用不同的推介技巧。力争让每一位顾客都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更力争增加销售数量,提高销售业绩。

最后,端正好自己心态。其心态的调整使我更加明白,不论做任何事,务必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而我们的销售工作中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销售岗位上都很难有所建树。

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完成全部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二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过大学毕业生顶岗实习鉴定的人还看了:

1.大学毕业实习鉴定评语

2.大学毕业生实习评语

3.大学毕业生实习鉴定表自我鉴定

4.毕业实习鉴定报告

5.毕业生实习个人鉴定

大学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经类大学毕业生 就业方向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2016年的毕业生总人数可能只多不少。大学生的就业春天不会来临,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势必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内外经济增速趋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银行

(一)银行招聘应届毕业生具备的基本素质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银行招聘时的专业选择还是比较广泛的。但与此同时,银行招聘应届毕业生也具有一些硬性的要求,以工商银行为例,它的招聘要求就包括:有良好的英语能力,比如要求通过CET-4、CET-6等。院校要求:国家统招统分的第二批本科及以上全日制高等院校。

可以说,银行的招聘要求还是相对宽松的,但是不可否认,银行招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隐性要求”,比如985、211高校毕业生优先考虑,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更受银行的欢迎,不过归根究底,本人的实力仍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他的只能作为辅助参考。

(二)目前应届毕业生报考银行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主要从笔试、面试两大方面分析了目前应届生报考银行面临的难题。

关于银行的笔试,广大毕业生反映笔试通过的概率还是较高的,通过调查,银行的笔试多为机考,五大行的笔试难度较大,其他较小的商业银行笔试难度适中。广大考生首先是要加强考前练习,另一个是要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将自己不擅长的题放到最后再做,尽量提高正确率。

银行的面试一直是最残酷的环节,特别是五大行,由于报考的人数太多,经常会发生10个人中只能通过1个人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有位在银行工作的前辈结合自己过去面试的成功经验给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就是着装打扮要得体大方,建议佩戴手表以把握时间。其次就是站姿和坐姿要得体,不可太过随意。再次就是谈吐要大方自信,面带微笑并且要与面试官进行眼神交流。最后就是尽量多多表现自己,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要勇敢地扮演一个leader的角色,同时也要注意与组员之间的关系,不可过于咄咄逼人。

三、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会计师事务所

(一)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人才学历的要求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从事审计职业并不需要过高的学历,本科学历已经能够满足需求,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时一个更需要经验、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职业。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只有具备较高水平的财务职业能力和经验才能做好审计。而想要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必须对CPA等职业资格有所了解。不仅如此,大多数事务所更青睐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才,这也体现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知识密集、智力密集、服务特色鲜明。

(三)对软件操作能力的要求

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半数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看中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尤其是对审计助理,百分之七十的事务所要求应聘者具备熟练的办公软件操作能力。而审计人员都是从初级一步步过来的,因此,应届毕业生对基础办公软件,如excel,必须熟练掌握,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提高效率。

四、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公务员

(一)公务员招录单位用人需求――以审计署上海特派员办事处为例

审计署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总的来说,审计署上海特派办的招聘往往需要应届毕业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学习能力与钻研精神。有责任心。

(二)对应届毕业生的启发

公务员不同于一般社会职业,承担了多种社会角色,如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的责任;社会关怀、社会服务的义务。所以想要做一名合格或优秀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自我的完善也成了广大公务员的一门必修课。对于现今的应届毕业生而言,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需要努力做到:

勤学。学习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基础,学习能力也是众多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公务员增强党性、转变作风、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务实。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求真务实,是对公务员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高度的执行力。公务员的执行力直接影响政府的行政水平和效率,进而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政府部门政令不畅通、办事拖拉、甚至不好好办事等各类执行不力问题,使得群众产生了各种抱怨和不满,政府部门的信任危机也因此凸显。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对此,我们给出了以下一些建议:邀请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计划的制订。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部分专业课和选修课。高校应为合作企业提供优先选择毕业生的机会。校企合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面对如今的严峻形势,财经类高校应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来制定培养方案、人才建设以及就业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现阶段教育体制改革的创新之处,特别是在指定人才方案时,高校应与企业共同参与讨论,深化合作力度。同时,学校还应该为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理论提升渠道,将众多毕业生送入优秀企业,实现企业长远发展要求,鼓励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长期合作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新型人才,为企业谋取更大利益,走出一条高校与企业双赢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颜海珍. 财经类大学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08.

大学毕业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职匹配;大学生;择业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必然会产生很多机遇,同样也会带来众多挑战,如何把握机遇,成就一番事业,如何应对挑战,化被动为主动,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作为当代的大学毕业生,更是渴望能学有所成,找一份好工作。但是目前大学毕业生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不知所措,表现在找工作比较盲目,不知道毕业后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这就给高校工作人员提出一个课题,如何培养大学生,让大学生在上学期间不但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引导他们认识社会,掌握如何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学习就业理论,锻炼能力,真正做到“人职匹配”,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这是高校工作人员应当重点考虑的。

一、大学毕业生择业比较盲目的状况

大学生由于大多在大学期间不太关心国家就业形势,这样对社会、对自己均缺乏了解。大一期间,还没有从疲倦的高考解脱出来,考上大学很兴奋,沉浸在欢乐之中,对为什么读大学,怎样读大学没有清醒地认识,所以过度放松;大二期间,面对繁重的课程,兴奋劲儿稍减,开始埋头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整天奔波于教室、食堂、寝室之间,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却突然发现自己这也不懂,哪也不懂,心情感觉很沉重;大三期间,感觉压力突然增加,因为大三面临着人生选择,是找工作?还是考研?怎么找工作?如何复习准备考研?这些问题困扰着大三学生;读大四时,心里开始恐惧,马上要毕业了,感觉自己储备的知识远远不够用,如何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于是就比较盲目,环顾四周,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这种盲从心态导致更加盲目。这种盲目的状态表现为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一)考证热

有信息表明,近年来可供大学生考试的证书已超过了百种。主要分为三类:通用型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及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证书,这类证书被用人单位看重,成为大学生考证的首选和“必修课”;能力型证书,有托福(TOEFL)成绩证书、雅思(IELTS)成绩证书、英语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证书等;职业资格类证书,包括报关员证书、单证员证书、物流师资格证书、国家司法考试证书等,此类资格证书范围最广、种类最多。尽管考证培训费用不菲,一些大学生还是要去考。

(二)“海投”简历

由于对社会不够了解,对如何找工作更是摸不着头绪,不少毕业生认为只有向多个用人单位投简历,才可以增加面试的机会,就可以多一些获得工作的机会。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很多毕业生尽可能多参加招聘会,不管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广投简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海投”简历的现象比较头疼,认为大多数“海投”的简历大致雷同,得不到有用的信息,没有任何价值,更说明大学毕业生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于是很多用人单位面对众多的毕业生简历,要么匆匆浏览后认为不合适本单位需求,就放弃认为不适合该单位简历。这样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既浪费成本,制作一份简历需要不菲的成本,还给用人单位造成大学毕业生不重视招聘,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三)频繁跳槽

就业压力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调整“就业观”,他们不奢望找工作一步到位,而是通过“先就业再择业”的方法来慢慢发展。毕业生只要认为目前的工作不够好,自己的能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就不想错过好的机会,就更希望找到条件更好的工作,频频跳槽。毕业生这种跳槽心理无可厚非,这种心理符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但是如果从长远考虑,毕业生频繁跳槽行为对用人单位、毕业生自己、毕业的学校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从用人单位来说,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愿意成为跳槽的“垫脚石”,而且用人单位对频繁跳槽的大学毕业生普遍抵触,因为录用后恐惧这样的人再次跳槽,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对于学校而言,由于大学毕业生频繁跳槽,会给学校的声誉产生恶劣的影响,公信力会下降,从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不高。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由于频繁跳槽,他的诚信度就会收到影响,用人单位就会不欢迎频繁跳槽的大学毕业生,到头来频繁跳槽的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这一系列恶性反映相互联系,会加剧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四)考公务员热

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的首选是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的稳定收入和崇高的社会地位令这些学子们向往,可以说不少大学毕业生只要看到有招收公务员的信息,他们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钱财去准备复习、考试,到头来考公务员成为国家“第一考试”,考入的毕业生欣喜万分,落榜者继续努力奋斗。实践表明有不少被录用为公务员的大学毕业生在进入公务员队伍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干公务员,于是辞职去从事其他职业,这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重大的资源浪费。

(五)考研究生热

目前不少大学毕业生对考研究生情有独钟,认为自己对大学毕业后所学的知识不满足,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如果抱有强烈的求知欲继续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也有不少毕业生毕业后因为躲避找工作选择考研,这种心态就需要探讨了,我认为你可以躲避一时,但不可能永远躲避下去,从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现在用人单位的门槛提高了,研究生也未必能很好就业。而且考研的代价也很大,你可能会失去不少好的就业机会,如果考试不理想,不能考取研究生,到时候自己选择更加被动,是继续考研,还是选择就业?所以我认为考研热也反映了大学毕业生盲目的心态。

以上这几种大学生择业盲目性的表现反映了几个问题:一是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或者过高估计自己,或者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能合理的给自己定位;二是缺乏对就业形势的了解,不知道社会需求什么养的人才,不懂得如何获得社会的认可。三是缺乏对职业的认识,不懂得各种职业应当具备的素质,如何获取职业技能。四是不了解就业方面的知识,更确切的说是缺乏就业技能,由于就业技能欠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就不能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导致不能很好的就业。所以我认为应当将“人职匹配”理论引入大学生择业。

二、大学毕业生择业了解“人职匹配”理论的重要性

(一)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是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的要求。进行职业决策(如选拔、安置、职业指导)时,就要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一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则个人的特征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提高。反之则工作效率和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很低。因此,对于组织和个体来说,进行恰当的人职匹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进行人一职匹配的前提之一是必须对人的个体的特性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而人才测评是了解个体特征的最有效方法。所以人一职匹配理论是现代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

1.“特性――因素匹配论”

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选择一个职业》著述中,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1)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2)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帕森斯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职业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他把人职匹配分为两种类型:(1)因素匹配,例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如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2)特性匹配,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2.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

在人格和职业的关系方面,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式。不同类型人格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例如“实际型”的人需要实际型的环境或职业,因为这种环境或职业才能给予其所需要的机会与奖励,这种情况即称为“和谐”。类型与环境不和谐,则该环境或职业无法提供个人的能力与兴趣所需的机会与奖励。他在其所著的《职业决策》一书中描述了六种人格类型的相应职业。第一种类型实际型: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缺乏社交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的职业。第二种类型研究型:具有聪明、理性、好奇、精确、批评等人格特征,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这类研究性质的职业,但缺乏领导才能。第三种类型艺术型:具有想象、冲动、直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意、不重实际等人格特征。喜欢艺术性质的职业和环境,不善于事务工作。第四种类型社会型:具有合作、友善、助人、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言谈、洞察力强等人格特征。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题、有教导别人的能力。第五种类型企业型:具有冒险、野心人格特征。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独断、自信、精力充沛、善社交等。第六种类型传统型:具有顺从、谨慎、保守、实际、稳重、有效率等人格特征。喜欢有系统有条理的工作任务。

(二)大学生择业了解“人职匹配”理论的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择业的盲目性,在我看来,主要是对自己、对社会、对职业、对生存环境的不了解造成的。正是由于缺乏认识,所以在择业时,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人职匹配理论是关于人的人格特性与职业性质具有内在一致的理论,人职匹配适合是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在我看来,大学生应当了解人职匹配理论,这对大学生择业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来,大学生了解人职匹配林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1.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人职匹配理论真正认知自我

人职匹配理论开宗明义指出:人格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人格特性。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职业因素与职业类型不同,比如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等,对人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现在面临就业和择业困境,主要原因是对自己不了解,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从来没有真正剖析一下自己,自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其实他对自己不了解。不了解自己,就会两眼一抹黑

2.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人职匹配理论更新就业观念

人职匹配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实现从学历筛选到职业资格筛选再到能力筛选的动态过程。大学生处于生涯发展的准备阶段,因而需要专业辅导人员结合其专业知识提供一套有系统的计划,用来促进个人的生涯从认知、探索准备到选择的发展,单纯的学历筛选作用在这六百多万的大学生同质群体内已经被弱化了。职业资格的二次筛选和能力的第三次筛选都是每个学生走上岗位的必经之路和必然选择,知彼知己将二者协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职匹配,这是个相互选择和相互调适的过程。大学生掌握人职匹配理论,可以从源头上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到一个用人单位和个人都满意的工作,实现人职匹配。

三、大学毕业生择业如何做到人职匹配

大学生择业竞争是人才源合理配置的过程,其理想结果是让每个人才都找到一个有利于展现发挥其特长优势的职位此,大学生择业也是一个如何展现发挥其特长优的过程,更是“弱势群体”改变“弱势”的重要途径。所以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可以借助人职匹配理论,通过对个体特性和性格特征的认识及对职业岗位的分析,选择能发挥自己特性、适合个人性格的理想职业。

1.运用人职匹配原则,在职业选择中创造自优势

职业选择必须在个人和社会之间进行衡量,个人存在于社会中,在决定职业时不考虑环境要求是不现实、不理智的。但是如果完全以社会的导向为自己选择的依据,又容易忽视个性,变成附庸于职业,这样也不能达到职业选择的目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在依从自己内心选择喜欢的职业的同时,应该对自身所在的现实环境有一个清醒的了解,调整好就业期望值,实现个人职业意向与社会需要相统一。

职业选择要在个人能力与个人意愿匹配的基础上进行才有效,要充分掌握个人信息,然后根据个人的职业意向选择职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选择符合自己特长和发展的能够胜任的职业。

职业选择不是短期活动,而是一个长期过程。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在工作之初不要过分苛求自己职业的社会地位、环境待遇等。特别是在自己的兴趣、利益等因素由于种种原因一时不能满足时,要善于把磨难转化为历练自己的财富,作为积蓄力量发展自己的动力。在职业选择中应不断发展自己,不断更新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大学生应增强竞争和学习意识,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和竞争实力,积累经验,完善自己。

2.根据自身人格特征,做到特性与职业匹配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人人都有职业选择的机会。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和可塑性,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干任何一种工作。这是因为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而每一种工作对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当人的个性与工作要求相吻合时,获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不少大学毕业生就是因为不了解自身人格特质,在择业过程中很盲目,海投简历。“海投”简历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如果大学生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花费一定的时间了解社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专业领域的用人单位投简历,或者通过网上投简历,电话预约,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对自己进行特性分析,了解自己的心理动机、需要、兴趣、价值取向、性格、才能、专长、不足等,才能保证职业选择的方向性,在两方面相比较的基础上才能判定人与职业的适宜性问题,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要了解自己的个性,既可以通过自我总结来获取,也可以通过一些标准化、客观性的问卷进行个性心理测试,获得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职业适应等方面的资料,进而了解自己的心理素质与特定职业的适应性程度,以便能够正确地进行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

3.根据自身性格特征,做到个性与职业匹配

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与个性的职业,不但工作过程本身会更加愉快,而且更容易取得成功,便于职业生涯的展开。大学生频繁跳槽现象就是对滋生性格特征缺乏认识,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会干什么,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个性浮躁心理造成的,是缺乏诚信的表现。大学生在毕业不久后频繁跳槽的结果往往都达不到他们的预期,跳了又后悔的也很多,甚至还会陷入频繁跳槽的恶性循环。“先就业再择业”没错,但需要认真地规划。

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大学生可利用通过量表进行自我测定,找到自己适应的职业类型领域,再选择相对应的职业,以期达到个性与职业匹配。例如,通过测定分析,了解到自身个性害羞、真诚、持久、稳定顺从、实际、缺乏社交能力,对应性格为现实型人格,则可通过量表查到与此种人格对应的职业为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在职业选择时,可以将“专业对口”作为考虑的中心,使自己学以致用,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才能使职业生涯得到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著.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史梅,万金淼,应金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李晓明,刘洪玉,孙晓雯.人职匹配理论与女大学生就业选择[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