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外继续教育

中外继续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外继续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外继续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

一、国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

继续教育萌芽于18世纪西欧发达国家完成产业革命之后。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第一次提出“继续教育”这一概念,以图国家的复兴,当时他们并未来得及做出阐述并付诸实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的四五十年中,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各国的继续教育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直到1944年,“二战”后期的法国颁布了“巴拉特教育法”,首次对继续教育做了系统阐述并付诸实践。这是继续教育起始阶段的发端。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继续教育开始兴起,到70年代,继续教育已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当时科技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均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有计划的全面开展这项工作。

1970年6月,德国公布了联邦政府教育政策报告《1970年教育报告》中指出,必须在此后的10年里逐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之在体系上组织化,即建立一种可以使教师在一切场合均可进行连续进修的体系,并在质量上谋求进一步提高。

日本于1971年6月在中央教育审议会《关于今后学校综合扩充和整顿的基本施策》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要求必须具备对教育宗旨和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深刻理解;对学科内容有专门的知识;并对取得教育效果有实践的指导能力;还要求有高度的素质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同年,英国约克大学名誉校长詹姆斯提出了教师教育三阶段理论。他认为教师教育包括彼此衔接的三个阶段:高等教育―专业培训―继续教育。

1976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教师的继续教育”为主题连续召开了六次国际研讨会。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提出:正式承认教师有权享受在职培训,并建立工资照发的教学休假制度。

1984年,美国师资培训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mmitteefortheSupplyandTrainingofTeachers)(ACSTT)在其颁发的文件中指明: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中等学校教师及校长获得职业证书后所接受的在职培训。”

1985年,英国政府在向议会提出的《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中,要求“所有教师都要定期接受在职培训”,并规定地方教育当局与学校要进一步把在职教师培训工作做好。

1992年7月,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教育法》,重申了教师进修制度,强调有针对性的、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工作是改革学校教育的前提与保证。

1993年,英国根据《1993年教育法》正式开始对教师进行评价,解雇了7000多名不合格教师。1997年提出为期五年的教育改革计划,授权地方当局可以解雇不合格的教师。

1998年10月,日本教育职员审议会在“关于积极活用硕士课程的师资培养,推进现职教师的再教育”的第二次咨询报告中,建议创设新的休假制度,改善“专修许可证”取得者的待遇,设置不满两年也可取得硕士学位的课程。

美国政府不惜巨资组织有关协会和教育专家研讨师范教育改革和在职教师素质的提高问题,先后发表了《国家为21世纪的师资作准备》《明天的教师》等研究报告。2000年美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就是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及其专业性技能开发,要求所有教师接受培训以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

我国中学教师全面的继续教育起步于党的以后,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三十年,是我国继续教育事业中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三十年。

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3年。“”1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重灾的10年。在“”的废墟上复兴教育,组建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当务之急。这一阶段的继续教育的重点,主要是开展以教材教法“过关”为目标的师资培训工作。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精神,各级教师进修院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举办各学科教材教法培训班,基本上解决了大部分教师教材教法“过关”问题。

第二阶段,从1983年到1990年。这一阶段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学历补偿为重点。所谓“学历补偿”,是以国家规定的教师合格学历为标准,即初中教师达到师专毕业,高中教师达到本科毕业为合格学历。对学历尚未“达标”的教师进行培训。198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试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86年国家教委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以及这期间所颁发的其他相关文件成为这一阶段开展“学历补偿”教育的基本依据。在此期间,还通过实行《专业合格证书》制度,提高在职中学教师的文化水准和业务能力。

第三阶段,从1990年到1998年。这一阶段是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交织的阶段。1990年10月,国家教委在四川自贡举行“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必须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有步骤地转移到开展继续教育上来”。这次会议使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在较高的起点,有了较明确的目标,从此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走上迅速发展的轨道。

第四阶段,从1999年开始,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全面的实施阶段。根据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开始启动一项以1 000万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跨世纪园丁工程”。1999年9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对这一跨世纪的继续教育工程的全面启动和具体实施作了动员和部署。会议期间,教育部正式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标志着教师继续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与此同时,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和《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的意见》。从此,我国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了崭新的全面实施阶段。

三、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特点分析

纵观国内外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展情况,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制化

许多国家通过教育立法来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建立机构,并制订长期教师教育的计划,让广大中学教师去学习和进修。如英国通过一系列《白皮书》与《绿皮书》强调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并明确了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法国在《继续教育立法》和《学校法》中强调教师在职进修的重要性。

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是教师的义务之一。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999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这是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个全国性法规。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化

1.建立教师在职培训制度

日本通过制定“新任教师研修制度”、“学校管理工作研究进修体制”等,进一步完善了在职中学教师的研究进修体制;1985年,英国政府向议会提出的白皮书《把学校办得更好》中,提出“所有教师都要定期接受在职培训”;瑞典则实行教师指导官制度,保证中学教师在职进修。

我国早在1982年教育部就颁发了《关于试行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教学计划(试行草案)》,1986年国家教委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随后又通过实行《专业合格证书》制度,政府先后制定了《新教师进修制度》和《各学科教学指导研究进修制度》等规章制度,以此来提高中学教师的素质。

2.建立培训后的考核制度

1985年前苏联实行对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每五年一次的考核评定制度,考核评定的新《条例》的评估分为五种,(1)称职,并授予“一级教师”、“教师-教学法专家”;(2)称职,并给予奖励;(3)称职;(4)称职,但须履行委员会的建议;(5)不称职。

我国建立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上海率先形成了《“九五”期间上海市普教系统师资培训质量评估方案》,并于1998年开始执行该方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提出,继续教育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依据之一。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许多国家为了保证教师在职进修的顺利进行,建立了教师进修与获得学位、增加工资相结合的制度。如美国中学教师是按“学士”“硕士”“博士”实行“单一工资制”。英国政府则规定,获准进修的教师可带薪参加学习。法国继续教育立法中规定:中小学教师,每年有权享受学习进修假两周;在一生的服务中,可获取累计两年的全薪进修假。

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1995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表明中学教师在职培训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措施,已纳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提出,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批准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学习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学费、差旅费按各地有关规定支付。

4.建立教师资格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资格问题,相继建立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英国,政府实行强制性的教师资格制度。法国教师资格的获得,需要通过国家组织的专门资格考试并经过层层筛选。美国实行教师资格考试以及废除永久性证书制度,代之以有效期制;日本实行的三级教师许可证:专修许可证、一级许可证和二级许可证。

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相对较晚。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多样化

世界各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多样化表现为培训模式、培训形式和培训机构的多样化。

培训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课程本位”模式;②“教师本位”模式;③“学校本位”模式;④“协作式”的培训模式;⑤“网络培训”模式。

培训形式有:从时间划分,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从途径划分,有脱产、半脱产和不脱产等。从培训的系统来划分,有正规和非正规等类型。

培训机构分为五大类:(1)大学或教师培训机构;(2)专门培训机构;(3)教师专业团体;(4)广播电视、网上培训或函授教育机构;(5)中学学校。

我国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设置,最初绝大多数局限在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两种机构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继续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1999年我国也出台政策,鼓励综合性大学和非师范高等学校参与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四)加强教师职前培养与继续教育的一体化,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

英国根据1994年颁布的教育法案,成立了师资培训署(TeacherTrainingAgency,简称TTA)负责英国教师培训的各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法国建立了统一的、专门化的大学层次教师教育机构――教师培训学院(IUFM),统一负责教师的培养、任用和培训,实现了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一体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近年来,我国部分师范大学与综合性大学相继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专门进行教师教育及其研究,这意味着我国教师教育已经由封闭走向开放,过去独立设置师范院校教育体系正随着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发生深刻的变化。

(五)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

各国为教师在职后教育制定的有关制度和法规中,对教师参加进修的经费开支渠道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英国继续教育学院的拨款由多方承担;美国教师继续教育是典型的分级经费资助形式;日本专门拨款支付教师在职进修的费用;法国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资助;二是法律规定的企业应给予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投资。

我国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提出了保证“工程”经费,实施“工程”是政府行为。“工程”实施期间,中央将投入专项资金支持“跨世纪园丁工程”的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学印,宫文英.德国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综述[J].1997.2

[2]成有信.十国师范教育和教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上海师资培训中心课题组.面向21世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上)[J].1998.5

[4]陈永明.六国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最新动向[J].1998(1)年外国中小学教育.

中外继续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 问题 解决办法

0 引言

继续教育是在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工程,称为CEE,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目前常采用的形式有:成人高考、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和电视大学等几种形式。继续教育具有学费低廉、国家承认学历、国家认可、宽进严出和自由选择专业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学生优先选择提升学历的一种重要途径。

1 继续教育现状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继续教育的情况,笔者对扬州地区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走访。目前,扬州地区共有高职院校三所,共有2013级新生10684人,从中随机抽取了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所学专业、喜欢的专业、学习主动性、学习的目的、职业规划等各项内容。在1000名学生中,有80%以上的学生有想继续教育的打算,其中23%左右的学生打算专转本,77%左右的学生打算专升本。对于企业人员的继续教育目前暂未做调查。

2 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不断更新和补充自己原有的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现在的社会不能一次学习管终身了,如果不去学习、不去提高,很快就会跟不上社会的步伐,特别是像电子、计算机等行业,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仅仅依靠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和工作以后的经验就可以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那种不去终身学习的观点在现在的社会已经行不通了。

2.2 继续教育的渠道缺乏。目前,我国继续教育的施教机构比较单一,主要是高等院校,且多为有偿服务,高额的续费限制了一部分人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多为学术性的学习,实用性不够,服务对象也不够广泛,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群体继续教育需求重视度不够。

2.3 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不到位。在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经费问题是最实际的事情,但目前在我国继续教育领域的经费支出还仅仅是停留在高等院校的经费上,真正对于继续教育的投入还是比较少的,而应该进行继续教育的人数又比较多,要国家一下子拿出很多的钱投入继续教育是不现实的,很多的经费投入都是继续教育的本人去投入的,由于受到经费的影响,很多经济条件不是太宽裕的人想去进行继续教育但是由于经济原因被迫放弃,这也是限制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问题。

2.4 继续教育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法规政策不健全,没有形成制度化。我国对于继续教育的各项工作,尽管有一些政策法规,但是还不够完善,不够明确。当前,虽然有几个省市、自治区有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立法,如江苏省也制定了《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但全国并没有专门的继续教育法律。另外虽然有一定的政策条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培训力度不够,培训教育工作滞后,就目前的培训仅靠短期难以奏效,同时同一水平的培训浪费严重,缺乏能承担全面系统培训任务的队伍,缺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探索,没有形成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

2.5 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由于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继续教育的相关专业在做培养方案时照搬照抄本科院校的相关内容,课程设置忽视了教学对象,没有真正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来制定教学计划。另外很多继续教育的学生继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一个文凭,并没有想真正的学点知识,而相关的任课教师也不注意教学方法,或是放任自流,或是照本宣科,忽视了教学对象,不能因材施教,不是根据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手段上也比较落后,很难满足继续教育对象增新补缺的要求,难以保证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3 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 纠正人们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提高继续教育的吸引力。发展是硬道理,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当前,要组织广大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白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要把继续教育当作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明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是第一资源,现在的社会已进入以知识和人才资源为依托的发展时期,社会要想前进、要想发展,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不断的进行继续教育,要认识到人才资源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人才素质高低对社会作用是不一样的,高素质人才对社会作用更大。无论是继续教育对象还是管理部门和办学主体单位都有应当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功能,树立继续教育最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资本投入的观念,明确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意义,使继续教育在促进经济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2 广开学路,多渠道办学。在针对继续教育渠道不畅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广泛的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广开学路,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办学;促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学术团体联合办学,建立生产、科研、教学相结合的协作关系。

3.3 加大经济投入,确保继续教育的经费支持。对于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只依靠继续教育者本人来投入,要通过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投入机制。要切实把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到教育经费的预算当中,做到专款专用,确保继续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这样继续教育者的经济压力就会减小,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同时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为继续教育活动提供捐助。通过各种途径筹措继续教育经费,确保资金到位。

3.4 确保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

3.4.1 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继续教育作为教育部规定的一种提升学历的方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其培养对象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根据其特点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制定适合他们的培养方案,同时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应在课程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关系上有所侧重,掌握基本知识、注重实践环节,面向实际应用,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4.2 注重知识结构的衔接。对于继续教育而言,不管何种继续教育,这些人员均已经经过严格地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的基础很好,就一定能满足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因此要注重课程的改革,根据培养规格要求及课程合理的安排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既可以学的轻松,又可以学到相应的知识。

3.4.3 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与全日制学生有所不同,他们大部分人都已经走向社会,参加了工作,有的人已经成家立业,家庭、工作负担较重,加之年龄较大,记忆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且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时间和精力均严重不足,但是这些学生也具有自身的优点:例如他们大都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学习目的比较明确,直觉性和积极性较高。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4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任课教师应该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注重自身的内涵建设,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也应该根据这些特点,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确保继续教育学生的毕业质量。

总之,继续教育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不但弥补了目前高职教育的学历层次低的问题,而且维护了教育的公平与效率,兼顾了国家、高校和个人的需求,但要想继续教育得到很好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继续努力为继续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李培,陈小庆.改革和发展成人“专升本”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1999,8:4-5.

[2]张建奎,聂凌燕.高职院校学生继续教育问题思考[J].职大学报,2012,5:118-120.

[3]李丽珊,蒋志湘.简述我国继续教育现状 加强继续教育立法工作[J].成人教育,2011,288(1):41-43.

[4]李光,季芳.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15(3):34-37,53.

[5]段立峰.中外继续教育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2:6-7.

[6]柳琼华.中外继续教育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40-43.

[7]邓攀.中外继续教育之比较――以美、英、中三国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0,5:92-93.

[8]杨建芳,林志淼.终身教育观下成人高等教育角色定位及发展走向[J].成人教育,2013,321(10):7-9.

[9]夏建.专升本教育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2,

中外继续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扬州大学四个学院的成教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成人继续教育的现状。研究表明,成人继续教育现状仍有不足,为强化继续教育效果,学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专业技能及增强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学员所在企业则需要在时间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 成人继续教育 教学方法 终身教育

继续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阶段,继续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及国家核心竞争力。因此,继续教育受到国内外政府机构及学者们的关注。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国民素质及国家核心竞争力,如何强化继续教育的效果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研究扬州大学成教生的继续教育现状,为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提供合理的建议。

1.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1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以扬州大学四个学院的成教生为调查对象,学员所在学院包括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及建工学院。其中男学员193人,占66%,女学员101人,占34%;从年龄层次看,25岁以下的占14%,25岁至35岁以下的占43%,35岁至45岁以下的占33%,45岁(含45)以上的占10%;未婚学员134人,占46%,已婚学员160人,占54%;信息工程学院、建工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学员人数分别占24%、25%、21%和30%;学员所在企业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企及中外合资,分别占33%、43%、14%及10%。

1.2研究内容及时间

此次主要研究与调查成教生继续教育现状,主要包括成教生自身进行继续教育现状及成教生所在企业对成教生进行继续教育的态度或者相关政策等,研究时间为2016年9月-11月份。

1.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文I及统计分析等方法。本文在调查中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8份,其中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294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8.66%。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通过个别访谈,更深入地了解成人继续教育现状;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源,为本文的分析提供更多的经验。最后,本文采用Spss软件及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成人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

成人继续教育现状主要包括成人自身的继续教育现状及学员所在企业对其继续教育的态度现状两个方面。

2.1成人自身继续教育现状

在此次问卷调查结果中,294份样本对继续教育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非常清楚的占42%,比较清楚的占58%),这说明学员们并非盲目地参加继续教育。进一步调查发现,学员们了解到继续教育的途径主要来源网络了解及朋友介绍,共占76%。企业宣传和学校宣传相对较少,只占24%(具体人数如图1所示)。这样的结果说明企业及学校对继续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问卷了解了学员选择继续教育机构的参考标准、学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坚持度及学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调查发现,培训学校的名气及培训学校离学员居住地方的远近是学员选择继续教育的主要参考标准,分别占48%和43%,有9%的学员认为容易获得名额是主要的参考标准。没有学员认为花费问题是个参考标准,看来学费并不是学员们的关注点。对于继续教育的坚持度,部分学员认为基本上可以参加,部分学员能够保证每次都能参加培训。这说明学员们还是比较重视继续教育的工作,都能够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从学员素质角度,我们发现大部分学员认为自己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还有少部分学员(19%)认为自己并不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我们调查继续教育的有效性,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认为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一般的占81%,认为效果明显占19%。其中,认为有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提高业务能力、增长专业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对继续教育的认知,分别占19%、62%、14%和5%。另外,在没效果的因素中,时间短是最主要的原因占71%,知识不实用和授课形式单一均占14%,具体人数见图3。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继续教育工作效果有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长学员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时间短及授课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缺乏,继续教育效果不明显。

2.2企业对学员继续教育态度的现状

企业对学员继续教育态度主要包括企业是否支持学员参加继续教育及以何种方式支持学员参加继续教育。调查发现,学员所在企业都比较支持学员的继续教育,其中非常支持占52%,比较支持占48%。虽然企业都给学员比较多的支持,但是没有实际性的支持。在调查企业以何种方式支持学员的继续教育中,我们发现企业并没有给予实际性的帮助占62%,另外,时间上的支持占19%,奖励性和经济性的支持均占9.5%。总之,企业虽比较支持学员的继续教育,但没有给予实际性的支持,具体情况见图4。

3. 研究结论与建议――成人继续教育的现状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员们对于参加继续教育都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于选择继续教育机构有自己的想法,一般以学校名气及培训学校离居住地远近作为参考标准。同时,学员们都能够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虽然这些方面令人满意,但还有一些不足。19%的学员认为自己并不完全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一方面学员需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另一方面企业及学校需要帮助学员提升技能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在宣传方面,我们发现某些学员都是通过网络或者朋友渠道了解到继续教育的相关事宜,而单位及学校的宣传相对较少,我们建议单位和学校扩大宣传工作,使更多成人有机会了解并参加继续教育。

对于继续教育的效果调查,我们发现结果并不理想,81%的学员认为效果一般甚至没有效果。之所以没效果,主要是因为缺乏时间,难以积累知识。还有知识不实用、授课形式单一也是造成继续教育效果一般的原因。为了增强效果,我们认为学校可以合理安排授课时间,保证学员们抓住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学校应该丰富教学形式、更新教学知识提升学员们的积极性,确保学以致用,企业则需要在时间上更多支持学员参加继续教育。调查发现企业虽然支持员工们参加继续教育,却没有给予实质性的支持,所以企业应该加大支持力度,给予员工实质性的帮助,改善学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参考文献:

中外继续教育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从业水平。而教师继续教育为完善教师整体素质结构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因此,本文在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课题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继续教育是指对接受学校教育之后的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属于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中音乐课程新标准的推广,社会也给广大的音乐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师应该开展继续教育,接受继续培训,扩大研究范畴,深入了解新课标的精华,促进高中音乐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一、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全面到来,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中要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一言堂”改为“群言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注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于音乐审美这一核心,重视全体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倡导学科之间的综合联系,提倡音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弘扬民族音乐奠定基础。众所周知,观念指导行为,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它能够为教学实践指明前进的道路,为高中音乐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做好铺垫。因此,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转变自身固有的教学理念,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将这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灵活设置教材内容

继续教育的培训教材应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突出继续教育的实用性。在设置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时,应该从目前音乐教师的现状出发,针对其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教育,不但要解决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难点和疑点,还要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新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可以树立音乐教师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理念,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鉴于教师年龄阶段、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职称的差异性,继续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要有所侧重、有所针对。例如,对于较为年轻的教师来说,针对其教学时间短、经验不丰富的特点,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注重教学改革新理念、新方法、教案编写、课堂设计、教师素养等方面等培训;对于年龄较长、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来说,本身已经具有一套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在进行继续教育时,要在提高其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其科研能力,包括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更包括编写乡土教材的能力。因为在《新课标》中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当地人文特点和民族风俗编写具有民族及地域特色的乡土教材,而这一部分教师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教学能力,具备编写乡土教材的优势,所以在进行继续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培养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能力。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倡开放式教学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中都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适时进行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但是在继续教育培训中,音乐教学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规律却往往被忽视。因此,在设计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时,应尽量丰富教学内容,重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多元化,将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作为主体,尊重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他们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培训中,我们提倡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并借鉴国外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融合适合本地教育的教学模式,对其加以改进,实现继续教育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受训教师之间要建立和谐的、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受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能参与互动教学过程,并相互探讨、相互交流,增加继续教育的课堂活跃程度。例如,受训过程中,可以让这些教师观摩不同的关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案例,然后将受训教师分成小组进行探讨,或者进行集体交流,通过所有教师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交流探讨,来构建他们新的知识体系和新的教学理念。

四、加强教师音乐知识储备,丰富其课堂教学方法

现代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会演唱一首歌就可以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提高其艺术修养,使学生充分感受由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情感体验。这就给音乐教师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丰富自身知识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该广泛了解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包括国内外著名音乐家的生平、作品等简介;古今中外音乐历史的发展等。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教师才能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也要让教师学习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方法。根据教学任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所掌握的音乐知识,设计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法、发现法、练习法、互动法、谈论法以及谈话法等,并教会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更多的营养才能更好的发展。因此,在接受继续教育时,每位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渴望汲取知识的小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较强的人格魅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音乐教师而努力。

总之,继续教育这一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为教师将来的前进方向开启了一盏明亮的灯,尽管前方的道路依然曲折,等待我们研究和尝试的东西还很多,但是我们一定要在不断反思、不断超越、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邓如陵.教师继续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新理念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3]陈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学科课程和教学策略改革[j].继续教育,2009,(3).

中外继续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升格;医学院校;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根据国家教育部每年的教育发展统计公报显示,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而到2015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560所,这十六年来,全国共增加普通高校1489所,增加了139.02%,在这些新增加的高等学校中,很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的,在办学经验和师资队伍等方面与原来的普通高校存在不小差距。

一、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研究还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较少。专门针对新升格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方面,有的学者提出应包含师德教育、教育思想和观念、业务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技能、创新能力等内容[1];有的学者提出将能力提升、学历提高、个性化教育、知识更新四个方面作为主要内容[2]。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途径方面,有的学者认为采取全员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和开放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3];有的学者提出了提高认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体现教师培训个性化、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开发网络资源、加强管理、中外合作的对策[4];有的学者提出了有组织地学习和自我学习提高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与校本培训相结合、“讲座式”培训与“参与式”培训相结合等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5]。在高职高专教师继续教育方面,有的学者提出了完善政策法规、构建教育体系、提供经费保障、培训形式多样、建立反馈制度的对策[6];有学者专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培训提出了专家指导、科研驱动、互助小组、网路教学的形式[7];有学者提出了“三分法”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即分类指导(按照师德修养型、学历提升型、知识拓展型、能力强化型、成果创新型五种类型)、分项培训(院校合作、院企挂钩、院系配合、对口帮扶、自我完善五项)、分步提高(从师德合格—学历达标—智能强化—成果优化—教师专业化五个方面逐步提高)[8],这是目前相对完善的高职高专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一个模式。

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员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而现在医学人员所接受的便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导的医学教育,形成的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体的知识结构,这就对医学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国家医疗改革不断深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有学者认为在医学继续教育内容上应增加当代医学模式转变的有关内容,包括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再教育、医学目的的再教育、社会人文科学再教育[9]。有学者提出医学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有:执业前培训(包括执业医师考前培训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岗培训(包括三基培训、科室轮岗、外出进修)、网络培训和学历教育[10]。同时不同的医学专业有不同的继续教育模式。许淼在分析现有护理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着眼于全员性素质提高、建立继续护理学教育的评估体系等建议[11]。

三、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当前新升格医学院校师资建设的迫切要求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素质成为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新升格医学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卫校发展而来的,师资队伍中很大一部分是原来的中专教师,而新招聘的教师基本都是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一方面卫校的老教师缺乏科学研究,教师知识有些陈旧;一方面新招聘的教师没有到过一线的专业岗位,理论和实践脱节。因此,医学师资建设已经成为新升格医学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立足我国高等教育和医学发展的实际,分析和研究当前新升格医学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构建适合新升格医学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并用以指导实践,是新升格医学高校重要工作,这对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当前新升格医学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新升格的高等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培训体系不完善。②接受培训难度大。升格前院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偏低,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不高,因此尽管教师培训意愿强烈,但接受培训难度较大。③继续教育形式化。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培训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学习机械、被动,缺乏行业实践锻炼,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学不到真正有用和先进的知识。④培训经费难落实。目前新升格高校的培训经费基本上都是由本校解决,而我国的多数新升格高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这必然会造成教师培训经费难以落实。针对上述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应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切实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保障,促进教师各项素质的提高。首先,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如对骨干教师,可举办骨干教师进修班,不断提升其科研和教学能力,并积极鼓励其参加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研讨会,谋求合作发展的机会;对新引进的教师,实行岗前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对于助教和讲师,可以安排其参加助教进修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其次,为了减少培训难度,学校应适当减小扩招力度,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教师,并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教师。再次,组织教师到医院、社区或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实训和实习,让教师了解现代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在实践中增强职业认同感,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最后,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总之,新升格医学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必须着力解决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真正符合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

作者:董雨琴 单位:杭州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柯志坚.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8-50.

[2]黄金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发展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8(4):94-95.

[3]况明义.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与对策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23):51-52.

[4]王晓燕.促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良性发展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4):37-38.

[5]张明责,刘冬梅.高职高专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2006(10):31-33.

[6]肖胜春,肖晓华.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5(5):12-15.

[7]罗展鸿,周志高.高职高专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模式探究[J].继续教育,2008(8):49-50.

[8]尹华丁.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三分法”模式探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8(1):143-145.

[9]贾敏.当代医学模式转变与继续医学教育[J].中华综合医学,2002(5):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