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学概括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Subject headings Subject headings; indexing
潘伯荣.医学论文主题词的选用.新消化病学杂志,1993;1(2):126
主题词是医学论文中代表主题内容最重要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它是从论文内容中抽出来,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叙词. 叙词是规范化的主题词,是专门为标引或检索医学文献而设计的一种人工语言. 在国际医学界,人们习惯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制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简称MeSH)收录的经过规范化的主题词,便于国际间互相检索,共享知识资源.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发表的温哥华格式明确提出,文稿在摘要下方应提供3~10个主题词或短语. 要求使用MeSH中的词,如在MeSH中没有恰当的新词汇,则可直接用新词,即自由词.
1 主题词的作用
我国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学术论文每篇选取3~8个主题词,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其主要用途如下.
1.1 反映论文主题 对读者而言,主题词可使读者对论文主要涉及的内容一目了然,以便确定此文是否需要阅读. 另外,当读者需要更多地阅读有关该主题的论文时,可借助主题词从《医学索引》或其他检索类期刊中查找有关论文,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或满足工作或科研的需要. 此外,还可利用主题词编制个人的读书文献卡片,以备今后检索用.
1.2 编制论文索引 对各类医学期刊,为便于读者利用,往往要在每年(通常为卷)之末编制主题词索引,利于查找所需文献. 有关情报服务部门还可利用论文的主题词编制专题文献索引,供读者查找,如Index Medicus,全国报刊索引、中国科技资料目录(医学)等.
1.3 计算机文献库 近代科技发展迅速,为方便文献检索,多采用电脑. 为了使期刊论文进入数据库,所有论文均应提供主题词. 例如,美国Medline光盘就收录全世界著名的医学期刊3000多种,其中包括我国的医学期刊35种. 为了提高论文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论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词已成为当代医学期刊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2 主题词的选定
主题词的选定首先从论文的文题中选择,因为文题是论文的中心,是高度概括、凝练而成.文题中的专业词汇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主题含义. 因此,在选择主题词时,首先可从文题中选出. 例如:胃粘膜组织脂质过氧化与胃粘膜损伤(解放军医学杂志1990,15(7):8)一文的主题词为:胃粘膜、胃肿瘤、脂质过氧化物. 其中1,3两个来自文题. 胃肿瘤一词则来自论文本身,因为该文研讨的主要对象是胃癌(自由词),按mesh词表审核,其规范化叙词是胃肿瘤.主题词的选定,首先由作者从文题,其次从全文中选出反映论文中心内容的名词. 通常按gb7713-87的要求,选出3~8个常用较定型的名词,可为单词或词组,其概念要精确,一般用原形词而不用缩略词.然后,按照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的要求,逐个用mesh词表核查,进行规范化. 例如肝癌,规范化后为肝肿瘤;超微结构,规范化为显微镜检查,电子;慢性肾炎为肾小球肾炎,慢性;溃疡病为消化性溃疡,呋喃硝胺为雷尼替丁等. 因为mesh词表每年有增减或改变,故应从当年新出版的mesh中查找,其汉语译名应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出版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的译名. 有少数新词汇,在当年mesh词表中尚未列入,而不用该词又不能更好的反映论文的主题时,可作为自由词选用. 这类词汇仍应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为准. 药物名称应按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中医中药方面的词汇,被mesh词表收录者尚少. 在选定主题词时可参照国家中医研究院编辑出版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以及《汉语主题词表》选定.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每篇论文选定主题词3~8个,即至少3个,不超过8个为宜. 凡有摘要的论著,通常列于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 如为临床病例分析,个案报道等而无摘要者,列于正文之前,文题和作者的下方. 主题词之间采用空格或加分号分开. 带有形容词者,为突出主要名词,宜后置.
3 选用主题词举例
例1 胃癌单克隆抗体丝裂霉素c结合物的制备及其细胞毒特征.
主题词 胃肿瘤;抗体,单克隆;丝裂霉素类;抗体-毒素合物
例2 低功率毫米波对小鼠肝脏作用的实验研究
主题词 微波;辐射损伤,实验性;线粒体;肝
例3 原发性腹膜炎40例分析
主题词 腹膜炎;细菌感染;诊断;治疗学
例4 肝硬变患者血清锌、视黄醇结合蛋白和维生素a的含量
主题词 锌;肝硬化;视黄醇结合蛋白;维生素a
例5 直肠平滑肌瘤5例报告
主题词 直肠肿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
例6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病理学观察
主题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萎缩性;胃粘膜
例7 亚砚咪唑的临床应用
主题词 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
例8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因素和治疗探讨
主题词 胰腺炎,急性;预后;治疗学
参考文献1 潘伯荣,蔺崇甲,郭凌,等. 实用医学论文写作手册. 西安:天则出版社,1990:16-18
作者:史锐 张晓丽 吴品昌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内容涉及浓度计算、结构理论、热力学初步等等,涵盖了多个化学学科知识,但像结构理论等知识主要以描述性介绍为主。这种浅、全,但内容繁多的内容很难符合现代教学要求,也不符合现代化医药人才培养的要求。内容与实用性联系较少。内容中对知识在医药学上的应用介绍较少,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如缓冲溶液中只介绍简单的浓度计算方法,而在医药学上常用的溶液介绍非常少。(3)课程内容对不同专业无明显区别,授课无侧重点。因此需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力求少而精。因不同专业的服务方向不同,对所学课程要求也不同,而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对学生整体目标的培养质量。因此《无机化学》怎样适应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怎样实施教学,是无机化学教学工作者们探讨和研究的时代命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构想。构建面向不同专业以无机化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本校无机化学教研室承担全校药学相关专业、护理学等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并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拟增加无机化学和现代无机化学课程作为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公共选修课,为其后续课程学习提供良好的铺垫,并为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引领作用。
因不同专业的服务方向不同,对所学课程要求也不同。因此,根据本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以无机化学为核心的“1条主线和3个分支”课程体系,以适应全校不同专业对无机化学教学的需要。“1条主线”包括无机化学和现代无机化学2门课程,分别适用于药学和临床专业本科生必修和选修,体现无机化学对于药学和临床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引导作用“;3个分支”包括无机化学(护理学专用)、基础化学和医用化学基础(中专护士专用),以加强非临床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相关无机化学知识的学习。(1)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重点阐述物质结构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元素周期律、化学基本定律、气体、热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酸碱理论、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配合物等。通过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将为医药学各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将来的实际工作。无机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计划新开的临床专业公共选修课,但不同的专业对无机化学教学有不同的要求,药学专业学习重点为化学相关理论及药物制备合成相关知识;临床专业学习重点为后续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做铺垫,以及元素性质和其前沿应用的知识。因此,在上述专业的《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突出专业特色、满足专业需求、体现专业水平的原则,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2)《现代无机化学》是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了无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知识之后学习的一门计划新开选修课,其内容概括地总结无机化学中常用的经典理论成果,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论工具,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对无机化学领域最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把握无机化学学科前沿的能力及其在药学和临床医学的应用,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无机化学》(护理学专用)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在护理学相关方面应用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重点研究酸碱理论、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配合物等理论及相关技能,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4)《基础化学》是非临床医学专业计划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简述无机化学四大平衡理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光谱分析、薄层层析、电化学分析等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为其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5)《医用化学基础》(中专护士专用)是研究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概括阐述化学相关知识以及化学技能在护士专业的重要应用。对护士专业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整合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整合非常必要,整合后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特色。(1)满足学科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无机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日益交叉、渗透、融合,学科领域不断扩展,从内容看,实用化和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增开现代无机化学选修课,才能跟上形势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2)提高授课效率。目前教学要求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突出,其中教学内容重复和衔接不畅是主要原因之一。整合后,精炼、流畅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授课效率,减缓缩课时与增内容之间的矛盾。(3)通过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与改革,不仅提高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教学的重复建设,有效利用资源,缓解扩大招生与教学投入不足的矛盾,而且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
探索创新性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在原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通过实验手段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更新及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探索性的改革。(1)改革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跟踪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变化动态,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及时吸收融合到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按基础(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探索性实验3个层次展开。并按照改革要求,编写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2)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改革单纯操作性实验考试模式。实验考试内容上实行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论文撰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论文答辩和技术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开辟无机化学实验第二课堂:定期举行无机化学学术讲座和文献读书报告会;提倡药学专业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和实验室开放项目,撰写综述和论文等方法进一步充实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涵,促进本科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发展。随着高校教改形势向纵深发展,中医药专业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积极而慎重地进行,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逐步加强无机化学在高等化学教育中的基础和母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符合时展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1.中药基本名词术语的选词
1.1选词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一级中药学学科作为选词范围;(2)以中药学常用、基础词为收录重点;(3)突出中药学特点,以中医、中药学特有的词为重点收录对象;(4)强调公认性:术语正名争议大或词义界定不清者暂不收。
1.2中药基本名词术语的选词方法以各类标准、教材、辞书、论文和中医药学著作中涉及的中药学相关术语为对象,根据选词原则,参考现代应用该术语的频次确定入选术语。(1)总论:根据本标准界定的收词范围,结合建立的术语标准概念体系酌情选收;(2)采集类:收录采收中药的时期、部位和方法三类术语;(3)贮藏类:以《中华本草》、《中国药材学》等著作的贮藏部分收载术语为主要收录对象,重点收录常见的变异现象和常用的贮藏方法两方面的术语;(4)鉴定类:以鉴定常用的五大鉴定方法为框架,兼顾传统特点和系统性,重点收录鉴定方法术语和经验鉴别术语;(5)炮制类:主要收录炮制原则和炮制方法两类术语;(6)药性理论类:重点收录性味、归经、升降沉浮等方面的基础术语,部分术语因目前存在异议暂未收录,如毒性等;(7)功效类:功效类主要以《中药学》各论部分所分章节为收录对象,多以章和节名为术语名称;(8)配伍、禁忌和用法类:主要参考历版《中药学》教材以及《中医药学名词》、《中华本草》等文献收录;(9)药名类:以《中华本草》、《药典》(一部“药材及饮片”部分)、《中医药学名词》、《中药学》教材收载的中药为检索对象,通过数据库(数据库选用中国知网•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全文检索,然后根据检出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频次)多少确定该类术语。
2.术语及其定义的研究考证
2.1正名与定义的确定原则既要坚持协调一致的原则,又要遵从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单义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同时还要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以及规范文字的要求。主要包括:(1)科学性:定名与定义应准确表达1个概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属性;(2)简明性:定名要易懂、易记、易读、简洁,使用方便,避免生僻字;(3)国际性:定名时应考虑与国际上的术语概念接轨,以利国际交流;(4)协调性:与国内已公布的名词术语方面的标准,原则上应协调一致,出现不一致的应充分考证,慎重定名;(5)符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构词规律。
2.2正名与定义的确定方法根据中药学学科特点,采用以下方法:(1)文献通考:对凡与考证术语有关的文献原文,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的调研和相关数据库的检索进行文献通考;(2)源流考释:对每个术语溯源寻根,以内涵为准进行考释;(3)现代应用频次:如果同一术语有多个名称,一般以频次高者作为正名;(4)力求整个标准系统、简明:在保证科学性、准确性的前提下,按照概念层级表达概念,上一级的概念概括其下一级概念的共同特点,下一级的概念在表达时直接引用上一级术语,尽量避免重复表达上一级概念,重点表述与同一级术语概念的不同点。
3.中药学基本名词术语数据库的建立
根据以上原则,并利用excel软件初步建立了1500个中药学基本名词术语的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序号、拼音、定义、来源、英文参考等项目,为定量分析和统计打下了数据上的基础。
二、中药基本名词术语英译的规范化
1.翻译原则
1.1准确、规范、统一
既然中药名词的翻译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应属于科技翻译的范畴,以准确、规范、统一为标准,用规范和统一的结构、形式准确翻译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具体做法是:(1)对每一中文正名的英文翻译进行文献通考,建立数据库;(2)与已出版的国标、行标、《药典》以及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系列著作等规范类书中对术语的翻译进行协调;(3)根据所得结果结合英译原则确定术语英文名。这样的翻译步骤就确保了译者在翻译时对中药名词术语的翻译状况有详尽的了解,对翻译质量的优劣和术语翻译的趋势有具体的把握。
1.2简洁
中医药术语是中医药词汇中高度概括化的词汇,因此翻译的时候在准确的前提下,应尽量简洁。简洁的翻译有助于翻译后的英语术语具有术语的特征,在使用的过程中便于使用、便于记忆,同时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翻译策略
2.1融合异化与归化,和谐共赢
异化(alienation)和归化(adaptation)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其实2种方法在目的语文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各有其优越性和存在价值,两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并行不悖和相辅相成,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译者不可能对文本中的每一个词与文化因素的处理始终如一地遵循同一种原则和方法。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始终辩证地运用两种翻译方法,从而达到译文和源语的和谐共赢。如在总论部分的部分中表达中药形状的部分,多为中药鉴定学专业术语,多用比喻以说其形,也就是意译的翻译策略。如狮子头,虽然名为狮子头,却不是狮子头形状,只是有疣点状突起,直接翻译为tuberculatestemscar。珍珠盘是指银柴胡的干燥根,其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就翻译为verrucabudsininflatedstarwortroot。金井玉兰是指某些药材横切面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黄色或淡黄色。在这里不易翻译出文学色彩,因此意译为whitephloemwithyellowxylem。再如“临睡服”这个词汇,就不能按照直译的方式翻译成“takenbeforesleep。因为临睡服绝不是指睡觉前服药,因为睡觉可以随时进行,因此我们采取归化方式翻译为“takenatbedtimetakenatbedtime”,就能较好地传达出源语的内涵。当然大部分词汇我们还是采用异化的方法直接翻译。
2.2规范语言形式,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相对统一
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相互统一的一个整体,在保证内容准确的前提下,规范语言形式可以使译名形象易懂,便于记忆。如功效类中有相同语言结构的,可以在形式上规范一下。如以下术语都采用—ing形式的并列:清热泻火(clearingheatandpurgingfire),清热燥湿(clearingheatanddryingdampness),清热解毒(clearingheatanddetoxicating),清热凉血(clearingheatandcoolingblood)。而以下术语采用“-ing形式+todo”的统一结构:凉血止血(coolingbloodtostopbleeding)、温经止血(warmingthechannelstostopbleeding)、化瘀止血(eliminatingbloodstasistostopbleeding)、活血化瘀(promotingbloodcirculationtoremovebloodstasis)。此外,用词上的一致也非常重要,如所有涉及炮制的词汇,我们在保持英语用法正确的前提下,都使用了“preparation”这个词汇。
2.3药名翻译应区别不同情况先灵活翻译再进行规范
中草药名由于产地、性味、炮制方法等不同,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翻译,切不可机械从事。在灵活翻译的基础上总结相似性,然后对某类药名由于在语言形式和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进行规范。(1)药典中已经翻译的按照药典译法进行翻译:药典上中药术语的翻译原则大部分有以下几种:第一,大部分是采用“属类+入药部位”的原则,如杜仲(eucommiabark),这个翻译原则大多数应用于植物药的翻译。第二,直接译出其名,如白矾(alum),这个翻译原则一般是用于动物药。第三,直接用汉语拼音,如草果(caoguo);(2)炮制方法不同的中药名的翻译:如《药典》有上半夏(pinelliatuber)、法半夏(preparedpinelliatuber),我们的项目上又增加了姜半夏、清半夏、半夏曲等,他们都是半夏的加工品,为了区别在法半夏的后面加上了(withliquorricerootandlimeliquor),当然姜半夏、清半夏、半夏曲也都加上了炮制过程中的其他辅助成分;(3)块茎、块根、根及根茎的翻译方法:块茎这一术语《药典》上有3种翻译方法:①入药部位译为tuber;②入药部位译为rhizome;③入药部位不译。我们的原则是接近于tuber定义描写的翻译为tuber,与rhizome定义接近的翻译为rhizome,药典中没有必要翻译出部位的不译。根茎《药典》也有3种处理方法:第一绝大部分翻译为rhizome;第二部分约定俗成的如人参、生姜、黄连等入药部位省去;第三入药部位翻译成root,如重楼(parisroot)。块根《药典》上有两种翻译:第一,绝大部分入药部位翻译为root,因为有些须根也能入药所以翻译为整体的根;第二,有些入药一般是块根为主,而块根主要是由侧根或不定根的局部膨大而形成的,所以翻译为roottuber。根及根茎《药典》上有4种翻译方法:一是大多翻译为root,因为这些药的整根入药;二是其次入药部位不翻译出来;三是虎杖和白前的入药部位翻译为rhizome;四是羌活的入药部位翻译为rhizomeorroot,我们基本上遵循前两个原则。
三、翻译实践要根据文化特色进行创新翻译,保留中医药文化特色,做到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平等
1.翻译思想方面要坚持文化平等、和而不同
在翻译中,一定要按照“和而不同”的翻译思想。“和而不同”的翻译思想是针对中医术语翻译西医化问题而提出的。在中医翻译时,有些人不能坚持平等翻译观,不论概念、文化、语境是否相同,用西医术语翻译中医术语,一味妥协西医概念。西医化的中医术语无法正确地表达传统中医学概念,对此,中医药翻译的西医化必将抹煞中医概念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是贬低中医价值的做法。各个民族和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语言文化,它们都是人类社会在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都具有客观性,从其本质上讲,它们都是平等的。不论一种语言和文化影响力有多大,都改变不了语言文化平等的本质。因此,从翻译角度看,译者有必要以“和而不同”、客观平等的态度对待源语和目的语,对待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以平等的翻译观从事翻译活动。就中医药术语翻译而言,我们尤其要坚持“和而不同”的翻译原则,因为一门独特的学科一定要有富有特色的能体现本学科的学术词汇。
2.在翻译方法方面要创新方法,展现翻译再创造特征
在我们选定的中药学术语中,有些条目根本无现成的翻译实例可以参考,有些术语为中药学独有的特色,不要说翻译成英文没有经验可谈,就是对于非中药专业的中国人也不是太明白。这些术语翻译时,就要大胆创新,译出中药特色,译出中国文化特色。在中药鉴定学专业术语中,很多都带有修辞色彩,如“蚯蚓头”是指根头部饮片周边密集的环纹。这里用比喻以说其形,对于这类词亦使用音译加注或直译加注的方法,不能仅仅直译。我们译为earthworm-headshapedannulation;类似的术语还有过桥(根茎表面光滑如茎杆的节间),翻译为bridge-likesmoothrootstock;马牙嘴(炉贝药材外面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端开裂而略尖且开口)horse-toothshapedscaleleaves;鹦哥嘴(天麻药材顶端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芽苞):parrotmouthshapedwitheredbudsofgastrodiaetuber;疙瘩丁(饮片周边横向突起的大型皮孔)shapedlenticel。
3.在翻译态度上要开放合作、主动交流
[关键词] 药理学;教学;中英比较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158-02
The comparison of teaching style and test method in pharmocology teaching in China and UK
CUI Hongyan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 Pharmacology,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in medical university, has substaintial content and is difficult to achive good teaching effect. Compare to China, there is differ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style and test method in pharmacology teaching in U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entage and shortness of both.
[Key words] Pharmacology;Teaching;Compare China to UK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医学院校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药理学理论抽象、教学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内容较多且难以记忆,教学难度较大,因而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理念,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2007~2008年,笔者有幸赴英国伦敦城市大学交流访问,期间参与了该校药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收益颇丰,感触良多。现将中英两国的药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对比如下:
1理论教学
伦敦城市大学的药理学包括《药理学基本原理》和《系统药理学》两门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延续的课程。前者的内容类似于我们药理学中的总论部分及各系统的概述,后者则分系统讲授具体药物,相当于国内药理学的各论部分。其药理学教学无固定的教材,一般由任课教师推荐给学生供自修用的专业参考书籍。教师的授课也并非按照教材分章节讲授,而是由主讲教师自行设定,学生在新学期伊始会拿到本课程简介,类似于我们的教学大纲但内容较为详细,包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后练习、实验内容及考核形式。授课内容一般分为若干专题,包括该专题的基础内容,最新的动态研究及展望,涵盖的信息量极大,授课内容具有较大的广度和一定的深度。课堂讲授时教师仅针对专题涉及基础内容中的难点进行讲授,而不是泛泛地照本宣科;对于大量的专业领域的新信息,教师预先提供几篇论文要求学生课前阅读。这就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专题所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应具备较强的自学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因大部分学生已通过自学具备相关知识,并带着疑问来听课,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说教师仅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
我国有适合中医、西医、本科、专科各专业等经教育部门严格分类的教材,面向不同专业使用。固定的教材虽然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药理学时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有所侧重,另一方面却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过分依赖书本。国内药理学讲授一般严格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师的授课也是大多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课堂讲授偏重于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满堂记”,即将教材内容详尽地传授给学生,但拓展内容相对较少,学生无需自学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并且轻松通过“中国式考试”,因此学生缺乏自学的动力,自觉用于思考、查找资料的时间较少。然而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应着重提高能力[1]。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在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的基础上,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进行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使其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对疑难问题查阅资料,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载体,挖掘内在潜力[2]。正所谓“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
2教学辅导
伦敦城市大学在每次理论授课后均有辅导课,所占学时与理论课相同。在辅导课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10~15人,由不同任课教师进行小组辅导,内容一般针对上一次专题的预留课后练习或相关文献,学生会就上次授课内容或论文中的疑难部分提问,小组内学生之间先互相讨论,由教师最后总结性发言,因此教学气氛热烈,且对学生起到了督促及时复习的作用。因为练习的内容与期末考试关系密切,而且涉及面很广,有些可能在授课时仅提及一个概念,有些是就文献内容提出问题,单凭课堂获得的知识根本无法回答,甚至在讨论课上有可能仅仅做到一知半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辅导课前需预做上次的课后练习,及时复习并查阅教学参考书及其他相关的知识,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可能会进一步发现新的知识点或提出新的疑问,深化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国内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共同讨论的时间较少。尽管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近年对部分章节也采取了讨论式教学或学生自学后自行讲授,终因各种原因难以对所有章节全面开展。尽管也留有课后复习思考题,但是由于题目紧扣课本内容,学生并非真正去思考、去解答问题,答案其实是对课本条条框框的高度概括。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课后及时复习,这也是一个值得改革的问题。针对药理学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现状,或许可以采取精讲课程内容,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重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才能真正使教学活动作为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的平台[3-4]。
3考试形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衡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手段,国内外都不例外。伦敦城市大学的两门药理学课程的考试均分为三个部分:综述、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教师在首次上课时会提供综述涉及的2~3篇论文,要求学生在课下精读,在此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写出综述,于学期结束前上交。期中测验的内容并非授课内容,而是在测验前提供1~2篇论文,教师围绕论文的原理、方法、结果中与药理学相关的部分命题,没有固定的题型。如《药理学基本原理》期中考试时所选论文是有关药代动力学内容的,题目之一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论文中的数据绘出某药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计算出半衰期和坪值。显然这种题目类型直观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枯燥的概念。期末考试时一般采用论述题的形式,均与授课内容相关,但是教师也明确告诉学生若仅能答出授课或辅导内容,最多只能得到一半的分数,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因考试内容主观性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增加了阅卷难度,也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教师本人的主观因素。因此该校采用由3个或更多教师共同阅卷取平均分的方式,尽量做到评分的公正公平。相对而言,综述和期中测验着重于对学生能力的测试,期末考试侧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但期末考试题目较少,对内容覆盖面小,难以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系统掌握,因此也有其不足之处。
我国的药理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书店和网络上可以提供习题集,很多学校有专门的试题库。药理学考试题型相对比较固定: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等。多种考试题型尤其是大量的选择题尽管对教学内容覆盖面大,答案客观,评分误差小,但题目中记忆性内容多,理解性和综合性内容少。这种考试方式主要检验的是学生对现成书本知识的掌握,而难以检验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理论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多数学生只要上课听讲记笔记,一般都能通过考试,平时不认真但背功好的同学在考前突击复习甚至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就使考试的客观性打了很大的折扣。如何缩小考试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如何全面地考察和衡量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应试水平,仍然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也是进行药理学考试改革的目标[5-6]。
总之,伦敦城市大学和我校的药理学教育存在一些不同之处。英国教师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较少,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也因教师本人的偏好而有所不同,因此对自学能力强、善于思考和钻研的学生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力提高较大,而对那些疏于学习的学生来讲,因课内外均不能获得系统的知识,难以取得进步,更无法通过考试,可以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这也是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根本原因。我国教师理论课教学管理严格,考试试题覆盖面较广,因此大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对重点药物记忆牢固,但在自学能力和科研思维方面略逊一筹。在今后的药理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从教学和考试双方面予以改革,取国外之所长,弥补其不足,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等.深化药理教学改革,加强学员能力和素质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 2001,3(2):163-164.
[2]刘嫱, 房磊臣,云天佑,等.浅谈如何加强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的课堂实效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8,7(6):583-584.
[3]陈晓红.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药理学课[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4):311.
[4]邢杰,马平,闫玉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54-155.
[5]惠泱河,卜晓军,杜育锋.开展考试改革构建综合性全程考试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3,7:35-36.
“精”字,我解释为“精要、简要”,“点”字意思是“点心”。何以如此呢?欲知详情,且听我慢慢道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似乎日益烦琐,时间不充裕。多数人忙着奔驰于电子产品带来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而往往忽略了阅读经典。偶有空闲也就是翻翻一些所谓的“精要”的薄薄的本子。这样看来,这些经典似乎就是茶余饭后的点心,可有可无。这可取吗?
有这样一句话:读书使人豁达,读史使人明智。经典阅读可以使我们享受到文化的滋养。当然,阅读经典,首先便应回归原著。
许多人读《红楼梦》,只知道宝黛的爱情故事,殊不知“红楼”一书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红楼”一书涉及文学、史学、医药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书中描写的人物性格也是丰富多样,各具特色,这样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名著就这样成为“精点”了,何等可惜!
想想《三国演义》,看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读读《史记》,品品《论语》,这一部部经典可谓弥足珍贵,一条条做人的道理可谓值得每个人都好好琢磨和学习,而一个个计谋难道真的只有在战场才能派上用场吗?看看它们在现在的商战中占据着何等的地位――谁精通善用,谁就是成功者。
阅读经典,总应回归原著。“精点”中的“精要”只不过是概述了原文大意、故事情节,你无法从中享受到文化的滋养。要想豁达,要变得明智,回归经典,回归原著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当今社会里,就连书店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本本缩略读本也占据着很大的空间,难道“经典”当真要被缩微而成“精点”吗?
叶圣陶说:“若干经典,培育过我们的祖先,培育过社会的精英,培育着咱们的国民,年轻人更应享受到经典文化的滋养。”经典阅读,阅读经典,莫让“经典”成“精点”!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