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员需求分析报告

人员需求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员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员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软件产品,特别是行业解决方案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用户购买软件产品之后,不能立即进行使用,需要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在软件技术、软件功能、软件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软件上线使用、后期维护等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将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软件项目实施,软件项目计划书。大量的软件公司项目实施案例证明,软件项目是否成功、用户的软件使用情况是否顺利、是否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软件产品本身的质量,软件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也对后期用户应用的情况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研确认阶段、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八个阶段工作内容,每个阶段下面有不同的工作事项,各个阶段之间都是承上启下关系,上一阶段的顺利完成是保证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的基础。下面将按照每个项目实施阶段分别介绍。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研、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四个阶段组成。

此阶段主任务:

公司: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研,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编制《总体项目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

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研和召开启动会,签署《总体项目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并报总经理签署《项目任务书》。

2、前期调研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研。填写《用户及合同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干系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3、编制《项目总体计划》

《项目总体计划》是一个文件或文件的集合,随着项目信息不断丰富和变化,会被不断变更,主要介绍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项目描述,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沟通管理计划,确定项目干系人对信息和沟通的需要:即什么人何时需要什么信息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提供给他们。质量管理计划,确定适合于项目的质量标准和如何满足其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包括上述每一个计划,详细程度根据每个具体项目的要求而定。未解决事宜和未定的决策。

4、启动会

项目组与用户共同召开的宣布项目实施正式开始的会议。

会程安排如下:

共同组建项目实施组织,实施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双方签署《项目实施协议》。

项目组介绍《项目总体计划》和《项目实施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目标、主要项目阶段、里程碑、可交付成果。所计划的职责分配(包括用户的);

项目实施中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

项目实施中用户的参与和领导的支持的重要作用;

阶段验收、技术交接和项目结束后如何对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二)需求调研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向用户调查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管理流程调研、功能需求调研、报表要求调研、查询需求调研等,实施人员调研完成后,会编写《需求调研分析手册》,并交付用户进行确认,待用户对《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上所提到的需求确认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以此为依据进行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计划《软件项目计划书》。如果用户又提出新的需求,实施人员将分析需求的难度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否给予实现。需求调研阶段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进行需求调研准备

2、编制《需求调研计划》

3、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调研计划》,项目组、部门经理、商务等人员根据合同要求和项目实际情况对《需求调研计划》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的时间内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

4、用户是否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如用户签署《需求调研计划》,则作为以后需求调研工作的指南。否则重新修改。

5、《需求调研计划》是否有变更,如果计划存在变更,则执行变更控制流程,否则按计划进行后续工作。

6、编写及发出《需求调研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调研通知》,确定进行需求调研的相关事宜,发给用户,为顺利完成需求调研工作做准备

7、需求调研,项目组以《需求调研手册》为依据,从业务流程、单据使用、打印格式、报表查询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和全面的调研,并搜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8、需求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的结果,项目组和公司其他技术部门将进一步进行分析,确定合理、可行的需求,将分析结果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草稿。

9、内部评审是否通过《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组、部门经理、公司其他技术部门的人员对《需求分析报告》草稿进行评审,如评审通过,则在稍后由用户签署,如评审不通过则重新修改,直至内部评审通过。

10、编写及发出《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项目组编写《需求分析报告确认通知》,发给用户,确定进行需求确认的相关事宜,告之相关部门及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与需求确认工作,为顺利完成需求确认工作做准备。

11、用户是否确认《需求分析报告》。如果用户确认,并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则需求调研阶段工作结束,进行后续的软件功能实现的工作;如没有确认,则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直至用户最终确认并签署《需求分析报告》。双方签署了《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调研工作结束之后,如果用户提出新的需求或是变更已有的需求,则执行需求新增及变更流程。

(三)软件功能实现确认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根据需求调研阶段确认的《需求调研分析手册》中的用户需求内容进行具体软件功能的实现工作。在软件功能实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人员将记录软件实现的详细过程。便于公司售后服务之用。每一个实施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记录、存档。按照调研要求的所有功能实现完毕后,项目实施人员将编制《软件功能确认表》,将定制好软件功能待用户确认,用户根据《软件功能确认表》上的功能逐一确定软件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对不满足要求的功能,项目实施人员将会记录下来并进行功能修改,直到满足用于要求。

(四)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项目实施人员指导用户进行系统标准化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对用户进行初装资料的软件操作培训,以便用户能够及时的将标准资料录入系统,初装完成后,项目实施人员会对资料初装的情况进行核查,为以后具体业务功能的开展做好基础。

(五)系统培训阶段

系统培训阶段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用户对软件的操作功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软件应用效果,所以软件公司和用户双方要对此阶段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项目实施之前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达到让用户了解软件产品,最终自己能够解决使用中的具体的问题。

此阶段的培训工作中将用户参加产品培训的人员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技术层、操作层,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参加产品培训人员的培训内容分别是:

决策层:领导在实施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决策查询。

维护层:系统维护知识、操作方法。

操作层:操作方法。

具体的培训工作流程为:

1、调研培训信息:在培训开始前3天由用户实施负责人,将参加培训的部门和人员情况填入《受训部门汇总表》、《受训人员情况一览表》。

2、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项目组编制《培训计划》。

3、签署培训计划:用户签署《培训计划》,进一步确认培训安排。

4、发培训通知:培训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5、搭建培训环境:公司项目组在培训开始前,将培训环境搭建及检查妥当,将培训提纲及培训手册准备好。

6、组织培训: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按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由用户将考勤情况填入《培训人员签到表》。

7、培训考核: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组织受训人员参加上机及理论考试。

8、培训总结:公司项目组培训负责人与用户实施负责人一起将出勤情况及考核情况做出总结,填入《培训及考核统计表》,及时向相关负责人汇报。

人员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软件开发模型是计算机应用开发迅速发展形成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的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软件。我们所熟知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混合模型等等。而近年来,敏捷软件开发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所采用,我们所熟知的,Google、Facebook、Youtube、Baidu、Amazon、Taobao等众多知名公司,无一例外。本文将介绍敏捷开发模式的特点及其在web开发中的应用。

 

1 敏捷开发模式的意义

 

众所周知,敏捷(Agile)一词来自于2001年初美国犹他州雪鸟滑雪圣地的一次敏捷方法发起者和实践者的聚餐。而早在1990年起,人们就开始寻求一种可以应对迅速变化的需求的软件开发方式。敏捷开发模式能够使得团队频繁交付新软件,减少快速变化的需求带来的困扰,并且迅速提高团队成员的编程能力。

 

2 敏捷开发模式的原则和方法

 

敏捷开发模式之所以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需求,依赖于以下几个必要原则。

 

2.1 尽早获取用户需求并不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

 

在一个项目组中,会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首先是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其主要负责确定用户需求,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协调团队成员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项目开发和交付。当项目经理与用户沟通获取项目目标并制定项目开发计划之后,就需要业务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与用户进行沟通,获得项目开发的具体需求,用户体验设计师(User experience designer)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界面,软件开发者(Developer)进行软件开发,软件开发完成后交给测试人员(Tester)进行软件测试,从而交付软件。在以前的软件开发模式中,普遍依赖业务分析师和用户沟通所完成的需求分析报告而进行软件开发和交付。这样做的弊端在于,用户在提出需求和得到交付软件之间对需求本身可能发生变化,业务分析师在与用户沟通并创建需求分析报告时对需求本身也可能产生误解,而开发者本身对需求分析也会产生误解。这就使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所开发的软件最终不能被用户所接受。而采用敏捷开发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敏捷开发中有一种叫做Scrum的迭代增量式开发过程。其目的在于缩短交付周期,不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使得在软件最终交付时最大程度满足用户需求。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软件交付模式,当项目经理和用户沟通时,需要设定阶段行的目标和任务,由业务分析师和用户就已经确定的需求进行需求分析并且在制定需求分析的同时与开发人员及时沟通,避免软件过度开发,这样就可以缩短软件交付期限。将原本一年甚至几年的开发周期缩短至两个星期到一个月,每次交付部分有价值的软件,这样用户可以尽早体验并及时提出问题和调整需求。

 

2.2 制定详尽的开发和交付流程

 

将软件开发周期从几年缩短到一个月甚至两个星期,这需要制定详尽的软件开发和交付流程。而详尽的软件开发和交付流程也是实现Scrum所必须遵守的。

 

在Scrum中一个交付周期被称为一个Sprint。在每个Sprint开始之前,要有一个Sprint的计划会议(Sprint plan meeting)。Sprint计划会议是在业务分析师和用户确定好当前阶段的需求分析之后,将可以进行开发的部分按照需求的优先级顺序排列好开发任务(Story), 再由开发人员对任务进行难度评分,最后团队根据可变因素如团队成员情况,开发环境状态等确定下一个Sprint的任务。为了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及时掌握开发交付情况,Scrum要求团队每日开站立会议(Stand up meeting),站立会议通常1到2分钟每人,主要说明前一天的工作内容,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天的工作计划。当然在每个Sprint快结束的前一天,要开评审会议,来报告进度,通常情况下是软件会议制定软件当前Sprint的软件计划。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每个Sprint结束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会议就是回顾会议(Retrospective meeting)。回顾会议主要是总结上一个Sprint,保持优点,克服缺点。确保每个会议的有效性是Scrum实现的基础。

 

2.3 结对编程,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当需求明确且计划详细之后,对于软件开发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开发效率。只有提高开发效率才能在短时间内向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交付软件。对于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敏捷开发有一个很好的方式叫做结对编程(Pair programming)。所谓结对编程,就是一个任务交给两个开发人员,两个开发人员同时坐在一台电脑前面,一个人编程,另一个人实时检查,然后互换角色。当然,也可以和测试驱动设计(Test Driven Design)相结合,一个写测试用例,另一个通过实现代码使测试通过,然后互换角色。结对编程的好处在于,与传统开发一个人一个任务相比,两个人一起协作,可以尽快确定测试用例和程序接口,实时检查代码减少代码调试时间,互相学习软件开发设计技术,避免因成员变动阻碍开发进度。对于结对编程的两个人,只要两个人有互补,就可以在一起结对编程。例如,一个开发人员可以和一个需求分析师一起结对编程,需求分析师了解任务需求,可以负责编写测试用例,开发人员实现测试用例,从而使开发更满足需求。用户体验师也可以和开发人员结对编程,开发人员每实现一个功能块,用户体验师都可以进行实时的检查,从而更满足用户的体验。结对编程,看似浪费人员,因为同一时间做的任务变少,但是却能够大大提高编程效率和开发质量,是敏捷开发中重要的实现方法之一。

人员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台网;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节目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83-01

目前,我台所有前期拍摄设备和后期制作设备都归技术中心统一调配、管理,但由于台内对节目生产成本没有进行考核管理,各部室人员使用设备没有直接和经济效益挂钩,导致记者领用设备外出采访结束不能及时归还,以及在节目制作中长时间占用、使用编辑设备等现象发生,这样一是设备磨损严重,二是设备利用率不高,我台本身缺少制作设备,经常出现人等设备的情况,极大影响整个生产流程。2008年,我台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搭建了制播局域网,但由于经费紧缺,没有搭建TVS设备管理系统便于对全台设备进行统一管理。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壮大,采访制作量不断增加,现在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表现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

2009年,阿拉善盟随着新传媒大楼的建设项目启动,阿拉善盟广播电视台面临着实现全台网的机遇,由台领导班子牵头成立了项目设计小组,并抽调台内技术骨干和宁夏电视台技术人员与中广电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多次讨论完成全台网设计大纲,为新传媒大楼制定我台新的技术方案。

作为一名技术骨干,我们深知责任的重大,将决定节目生产流程,进而影响到我台发展规模和管理体制。本着对阿拉善广播电视台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于2010年6月开始这项重要工作,工作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1需求调研阶段

1.1发放调查问卷

我们根据需要了解各部门的情况和将来发展需求,例如总编室主要了解节目编排和各部门的接口关系,对新闻中心将重点了解网络化制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各栏目制作模式度进行详细了解。

1.2分析调查问卷

收回问卷后,我们马上进行调查问卷的分析工作,归纳总结出节目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将调查问卷中回答的不详细和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的问题归类。

1.3深入各部门进行调研工作和节目流程跟踪工作

重点进行了总编室、新闻中心、蒙编部、栏目、播控中心等的调研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在项目小组成员耐心细致的工作下,这项工作在两周内完成,得到了十分详细的资料,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1.4分析归纳各种调查数据,形成《需求调研报告》

根据得到的各部门现实状况和自办节目的种类、设备使用情况、成片比、未来发展方向、未来需求等数据,最后制定出五年后阿拉善盟广播电视台节目规模和设备规模的《需求调研报告》。

2需求分析报告阶段

2010年3月5日至16日是联合设计工作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台内技术小组成员和宁夏电视台的工程技术人员及中广电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在《需求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对各主体业务的数据信息进行周密细致的统筹分析考虑,形成《需求分析报告》,该报告囊括了台内主体业务的流程、功能、规模、接口四个方面的汇总分析,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大纲和设计方案的编写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数据和整体设计依据。

3设计大纲阶段

2010年4月10日至16日是联合设计工作的第三阶段。该阶段历史7天,联合设计小组按照“整体规划”的设计原则,具体采用“先总体后分系统、先设计图后文字描述”的循序渐进工作方式,不断充实和完善形成了图集和文字方案组成的《设计大纲》。

4设计方案阶段

从2010年4月17日起,阿拉善盟电视台全台网项目联合设计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在设计方案阶段,联合设计工作小组重点是以《设计说明书》为框架指导和内容基础,通过内容补充完善和修订的方式来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在启动具体的编写工作之前,联合设计工作小组进行了内部的多次沟通和讨论,形成了补充完善和修订的要点,为后续的具体编写工作指明了方向。

人员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对于现存的微电子设计软件进行大量分析调查后,我们发现现存的微电子设计软件都不能满足印刷微电子的设计要求,因为印刷微电子与传统微电子在生产工艺上存在很大的区别。我们计划在传统微电子设计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印刷微电子设计的个性化的软件,这就要求我们向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明确的软件功能需求报告,这对大部分微电子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具备相当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缺乏对印刷微电子的全面、深入的认识,就不可能提交高质量的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的需求分析报告。缺乏准确、全面的需求分析报告,必然会成为制约软件设计的因素,以至于软件设计人员只能借由自己对印刷微电子的主观认识和有限了解来构建软件,最终导致设计的软件并不适合于实际生产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阅读大置有关印刷微电子方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需求分析的相关知识,总结得出了,印刷微电子设计的主要流程,确定了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并对印刷微电子的设计流程以及软件的功能需求做出了详细、全面的描述。

 

一、确定印刷微电子设计流程

 

如果使用传统的微电子设计软件,势必不能满足全印刷微电子设计的需求,要实现微电子全印刷,就需要在传统微电子设计软件中将印刷微电子设计的功能就加入到软件中,实现传统微电子设计与全印刷微电子设计的集成,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微电子设计的流程进行整体规划,使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强大。印刷微电子,顾名思义就是基于印刷原理的电子学。既然是以印刷的方式实现微电子制造,在电路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印刷方面的问题:哪些器件可以由印刷的方式实现,由哪种印刷工艺实现印刷,以及印刷参数设置等。所以印刷微电子设计与传统的微电子设计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传统的微电子设计软件并不能满足印刷微电子设计。

 

传统PCB板的设计流程是:

 

1、设计目标,比如草图、器件的资料准备。

 

2、原理图封装准备,如果库里有的可以直接用,没有的直接绘制图形,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库文件。

 

3、原理图绘制,将所需器件都摆好,然后根据电路要求连线。

 

4、原理图检查,比如连线是否正确、标号调整、封装制定等等,或使用DRC功能检查。

 

5、检查无误进行下一步。

 

6、PCB封装准备,这一步也可与第2步同时进行。

 

7、板框准备,将器件从原理图或网络表里导入到PCB软件里面,并设置设计规则。

 

8、布局,然后布线。

 

9、敷铜,检査。

 

10、生产文档准备,如器件列表,贴装图等。

 

而全印刷微电子的电路全部利用印刷方式来实现,原理图设计部分与传统PCB的原理图设计基本相同。与传统PCB所不同的是,在PE图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对元器件的材料、打印时序、线宽、印刷工艺、固膜方式等进行设置,无需敷铜的检查。

 

所以,全印刷微电子的设计流程是:

 

1、设计目标,比如草图、器件的资料准备。

 

2、原理图封装准备,如果库里有的可以直接用,没有的直接绘制图形,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库文件。

 

3、原理图绘制,将所需器件都摆好,然后根据电路要求连线。

 

4、原理图检查,比如连线是否正确、标号调整、封装制定等等,或使用DRC功能检查。

 

5、检查无误进行下一步。

 

6、元件封装与放置,元件参数设置,包括材料选择,印刷时序,印刷方式和固化工艺等。

 

7、导线参数设置,包括材料,线宽,印刷时序,印刷方式和固化工艺等。

 

8、线路检查。

 

.9、电路仿真。

 

10、生产文档生成,驱动印刷设备。

 

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全印刷微电子在生产过程中更具有连贯性,效率更高。全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与传统的PCB设计软件相比,更方便,将电路设计的大部分工作交由软件完成,电路设计完成之后,剩下的工作就可以由打印机自动完成,省去了人力。

 

二、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1.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功能需求报告是在印刷微电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微电子设计的特点提出来的,主要用于提交给软件开发人员来直接指导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文档。印刷电子既然要以印刷的方式实现,再设计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印刷制造的因素。以导线为例进行说明,在连接导线的过程中,除了传统微电子设计时需要的相应的参数设置外,还要对导线的印刷参数进行设罝,包括:印刷材料选择,导线的印刷尺寸(长、宽、后),印刷温度,印刷方式以及固膜方式等,同时还要考虑到印刷对导线的电性能可能造成的影响因素,并尽可能选择影响最小的印刷制造方式。

 

2.目前,国内有关印刷微电子设计软件功能需求的分析还不够成熟更完善具体的软件功能需求分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升华。笔者主要以本研究团队的实践,以及微电子和印刷方面的知识为基础,将印刷微电子设计除去传统微电子设计的功能之外的部分概括如下:印刷材料参数设置,印刷尺寸的确定,印刷工艺设置,打印时序设置。

 

3.材料参数设置是在电路图设计过程中,元器件可以选择库中存在的并根据数据自己配》,也可以自己配置且满足参数要求,其中材料参数设置主要包括:材料的组成,材料的印刷尺寸以及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

 

印刷工艺可以由系统根据前面材料参数的设置自动给出,用户也可以根据方便性原则手动设置,但是所选印刷方式一定要符合材料的要求。印刷工艺选择是的主要内容是:印刷方式、固化方式。其中印刷方式可以是:喷墨印刷、丝网印刷、ro11-2-roll、柔印、热转印等印刷方式。固化方式可以是UV固化或高温煅烧。不管是印刷工艺还是固化方式都回对最终电路的性能产生影响,可以将印刷和固化对电路的影响以影响因子的方式给出,已选择最合适的印刷和固化方式。

 

打印时序主要是根据材料的印刷层次先后结合温度、印刷方式,给出最快捷、最高效的印刷制造顺序,系统可根据之前的参数设置给出可选项,设计人员也可以自行设定或在系统给出的可选项中选择并修改。

人员需求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身份证读卡器;数据库【中图分类号】R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02-02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各类高新技术已经将触角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以往,我们的档案系统主要通过初办时个人获得的档案号,或者通过姓名来查找个人信息。这些方法,在档案数量较少或个人办理初期,弊端尚不明显,而一旦库容量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足就显现了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同一份档案重复力理,造成数据冗余。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动,很多人会把转出的档案重新转回,从而会重新办理,这样就会造成同一份档案在数据库里有多条记录。目前系统中这样的冗余数据很多。

一无法迅速定位。由于档案数量巨大,通过姓名查找存在重名问题。目前系统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录入姓名,一下子跳出几十条同名数据,需要工作人员再次核对生日,院校等信息才能确认某档案,大大影响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二代身份证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代身份证具有唯一性。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档案工作经验和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提出了在当前的人事系统中增加使用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来完成数据的采集、查询的新方法,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

2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本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它直接影响到目标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是整个系统开发工作的核心。

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原应用系统采用的是两层C/S计算机结构体系,由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身份证读卡器系统配有SDK软件开发包,对原有的业务系统可以做到良好兼容,将证件识别采集程序嵌入到原来各种应用系统中即可进行数据采集。其模式结构图见图1。

2.2 系统流程设计

根据中心业务的工作方式,针对二代身份证可进行机读识别的特点,借助二代身份证读卡器,采用“联机模式方案”,实现中心对客户身份证信息的采集及有效性验证。简单地讲,就是将身份证读卡器与PC通过串口或USB口直接相连,PC上加载加密模式的读卡器驱动软件及身份识别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将二代身份证中IC的信息(公民身份号码、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住址、签发单位、签发日期、有效期截止日期、照片)传输到PC中。同时,柜台工作人员通过PC的显示来核对机读的信息与身份证印刷信息是否一致。针对中心的需求实现二次应用程序开发,如将已识别的用户身份信息的保存、查询和索引等。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包含信息读取、身份验证、将采集到的信息和原系统进行匹配从而实现数据查询等功能。

2.3.1 自动查询

工作人员进入客户端应用程序后,程序自动检测身份证读卡器工作状态,如果感应到有身份证靠近,会直接将身份证号码这一唯一信息读入系统,免去手工操作,提高了录入速度和准确性。系统通过网内线路将采集到的身份证号码上传到档案数据库,与库里的信息进行对比查询,如果查询到库中无该客户记录,则提示档案库不存在此人档案,可再通过姓名查询的方式进行二次核查,防止数据库中身份证数据信息有误;如果查询到库中有该客户记录,如果只有一条则直接显示,如果有重复数据(此档案重复在该中心办理),只需选择正确的一条即可。

2.3.2 双重验证

身份真伪通过视读和机读双重验证,确保用户身份真实准确。具体讲就是系统会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获取照片信息,然后和事人员进行比对,即可一目了然断定身份真伪。

2.3.3 信息采集

对于初次办理的人员,只有将将身份证放在读卡器上,应用程序会自动采集芯片中的用户身份信息,从而实现保存、查询和索引等功能。在采集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判断档案数据库中是否有重复的身份证号码,如果存在则提示工作人员,以防重复办理。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真实有效,同时又能防止产生冗余数据。

3 关键技术分析

人才档案系统的服务内容繁多,涵盖了,户籍,保险公积金等各项业务,业务流程不尽相同,根据各业务特点,在开发期间拟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3.1 需求分析与功能抽象技术

通过深入调研,首先弄清楚人才中心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的基本需求,完成系统功能分析,初步确定体系结构,包括对原系统的改进和待实现功能的定义。在这一过程中要需要整理出详尽的需求分析报告,尽可能做到完备。根据需求分析报告设计业务系统流程、划分具体功能,并通过系统信息需求分析的结论,设计本系统的E-R模型,即将业务的需求与表述转化为数据库设计专用语言与流程,清晰反映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与传递关系,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开发的基础。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变化不断更改。

3.2 主要技术分析

3.2.1 图像采集

通过二代身份证读卡器,可将二代身份证中的加密照片信息读取到本地指定目录并存放成图片文件zp.bmp,应用程序可以显示改照片信息,并且保存到数据库中,完成照片的采集。

3.2.2 封装对象

在PowerBuilder中我们还可以创建自己的用户对象。我们可以利用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的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等特点使得我们开发的应用程序具有极大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而这一点正是软件工程中对应用程序所提出的重要目标。

在原有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多个业务(档案查询,初办,户籍查询,户籍办理等)需要调用身份证读卡器供应商提供的动态链接文件,为了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使得开发人员无须重复编码,直接定义了一个不可视控件,将相关函数封装在该对象中,这样开发人员使用时只需要声明变量,系统将自动调用相应的服务例程处理,使用起来简洁高效。

4 结语

使用身份证读卡器信息技术辅助人事档案管理,可有效地解决管理弊端,使数据库与身份证信息准确。这一技术首先被应用在南京某人才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该技术被迅速推广到全国其它近二十家人才服务机构,信息管理部门借助“客户身份证自动采集设备+电子数据库”的方案对原办事流程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对初办、后续服务等关键环节一劳永逸的立体化管理。通过使用该技术手段,实现了大容量档案库房的有序管理,极大的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