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二生物实验总结

高二生物实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二生物实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二生物实验总结

高二生物实验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其动物毒性反应情况。方法小鼠热板法镇痛实验、小鼠扭体法镇痛实验、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舔后足时间(P<0.05), 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0.05),但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降低作用(P>0.05);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为1.87 g ・kg-1。结论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及部分抗炎作用,但也具有一定毒性。

关键词:灰绿黄堇; 总生物碱; 抗炎; 镇痛; 毒性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 of 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and its Toxicity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effects of 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and to observe its toxicity.MethodsHot plate experiment , mouse acetic-acid-induced twisting experiment, mouse ear-swelling experiment, mouse capillary permeability experiment and mouse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could remarkably prolong the time of mice lick its backfoot, reduce the twisting times in mice(P<0.05)and relieve mouse ear- swelling induced by dimethylbenzene (P<0.05), but it had no effect on the increase of rat capillary permeability induced by histamine (P>0.05). The LD50 of oral dose in mice was 1.87(g/kg).ConclusionTotal alkaloid from Corydalis adunca maxim has good anti-inflammation and analgesic actions, butit also has some toxicity.

Key words:Corydalis adunca maxim; Total alkaloid;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Toxicity

灰绿黄堇Corydalis adunca Maxim.是罂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属Corydalis植物的干燥块根。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止血的功能,在民族医药方面被广泛用于消炎,利胆,排石,止痛,但其药理活性及毒性研究较少且局限。为全面研究其药理活性及毒性,我们对其总生物碱进行了抗炎镇痛实验及毒性实验。

1 材料

1.1 动物昆明种小鼠, 18~22 g, 雌雄兼用;SD大鼠,体重180~200 g,雄性,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灰绿黄堇为市售药材干品, 经绵阳市药品检验所聂盛贤主任药师鉴定。实验前根据剂量要求, 称取灰绿黄堇2.5 kg, 用10 倍体积1% 盐酸浸泡, 滤过后的提取液经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 用pH 10的95% 氨性乙醇洗脱, 洗脱液用氯仿萃取纯化, 蒸干后得到总生物碱108 g。总生物碱含量约占生药量的4.3%。实验时用0.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制成混悬液。阿司匹林肠溶片(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50507);芬必得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50304743 );地塞米松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20050425)。

1.3 仪器GJ28402 型热板测痛仪(浙江宁海白石电子医药仪器厂, 温度(55 ±0.2)℃;LP2001A型电子天平常熟市衡器厂;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型号TU-1900) 。

2 方法与结果

2.1 镇痛作用

2.1.1 热板法致痛实验[1]将雌性小鼠随机分5 组:空白对照组(CMC)、阳性对照组 (阿司匹林200 mg・kg-1)、灰绿黄堇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 , 每组10 只, 置于(55.0±0.5) ℃ 热板仪上, 以小鼠舔后足为疼痛反应, 以疼痛反应潜伏期为痛阈指标, 给药前测3次, 取均值作为基础痛阈, 剔除基础痛阈< 5 s 或>30 s 的动物。各组都灌胃给药,给药后1 h 再次置于热板上, 记录疼痛反应潜伏期。结果见表1。

表1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的镇痛作用(略)

与对照组比较,*P

结果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大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比较 P< 0.01;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5 , 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有显著提高痛阈值的作用。

2.1.2 醋酸致扭体反应实验[1]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分组、给药方法及剂量同2.1.1项。给药后1 h 各组动物均予腹腔注射0. 6% 醋酸0.2 ml, 记录15 min内扭体次数。结果见表2。

表2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

2.2 抗炎作用

2.2.1 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2]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5 组:空白对照组(CMC)、阳性对照1组 (地塞米松30 mg・kg- 1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低、中、高剂量组( 100, 200,400 mg・kg- 1 ) , 每组10 只,分别灌胃给药, 灌胃容积0.2 ml/10 g (下同) , 1次/d,连续3d。 末次药后1 h, 将0.1 ml 二甲苯均匀涂于小鼠右耳两面致炎, 左耳不涂作对照, 致肿1h 脱颈椎处死小鼠, 用直径8mm打孔器冲下左耳及右耳同一部位的圆片,于分析天平上称重。右耳重量减去左耳重量为肿胀度。结果见表3。

表3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

2.2.2 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 皮内色素渗透法)[2]取健康SD大鼠32只,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芬必得组( 50 mg・kg-1)、灰绿黄堇总生物碱高、中剂量组(200,400 mg・kg-1)、每组8只,各组大鼠分别预给药7 d,灌胃给药1次/d。末次给药后麻醉大鼠(3% 戊巴比妥钠,40 mg/kg体重,腹腔注射),腹部剃毛,皮内注射1 mg/ml 组胺0.1 ml( 生理盐水配制),立即静脉注射1%伊文氏蓝生理盐水液4 ml/kg。20min后断头处死动物,将着色皮肤剥离,把蓝斑剪下,剪碎,放入5ml生理盐水丙酮液(3∶7) 内浸泡24 h,3 000 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于590 nm处测吸光度(OD值)。结果见表4。

表4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略)

与对照组比较,*P

2.3 急性毒性实验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取昆明种健康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2 g,为以全数致死量(Dm)和全不致死量(Dn)的浓度作为实验的最高和最低浓度组,高低剂量比值1∶K为0.85[2],随机分设定5个剂量组,给药量分别见下表验前24 h,小鼠禁食不禁水,分别按组给以不同浓度的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溶液(0.2 ml/10 g),给药后连续观察7 d,并详细记录其死亡数目、死亡时间及活动情况。动物在给药1 d内死亡。给药后出现呼吸困难、全身抽搐、舌头外伸的异常表现,死亡动物剖检未见异常表现。结果见表5。

表5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小鼠灌胃LD50计算表(略)

用改良寇氏法计算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LD50=1.87 g・kg-1,95%的可信限为(1.87±0.03)g・kg-1。

3 讨论

灰绿黄堇作为资源丰富的民族药, 广泛用于黄疸、痢疾、石淋、水肿等。从现有研究资料看, 对灰绿黄堇的报道较少, 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灰绿黄堇生物碱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3~5], 二是对灰绿黄堇水煎剂的药理作用的研究[6],而灰绿黄堇相关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似尚未见报道。实验证实,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有效减轻二甲苯引起的耳廓肿胀,但对组胺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降低作用,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有部分抗炎功效。同时,本实验结果表明,灰绿黄堇总生物碱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疼痛反应潜伏期, 说明它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抗炎镇痛作用无明显剂量依赖关系,对炎症模型, 中剂量具有较好药理活性,应予关注。在毒理实验中,我们发现灰绿黄堇总生物碱存在较大的毒性。小鼠灌胃后,半数致死量LD50为1.87 g ・kg-1。小鼠死亡主要发生在给药后的3 h以内,主要毒性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抽搐,而且其安全范围窄。初步分析灰绿黄堇总生物碱的主要毒性反应可能发生在呼吸系统,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药物的给药剂量,以免中毒发生。其详细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叔云, 卞如濂, 陈 修.药理实验方法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4.

[2] 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03.

[3] 唐艳丽, 杨爱梅, 张樱山,等.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3):196.

[4] 赵东保, 唐艳丽, 汪汉卿,等.灰绿黄堇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Ⅱ)[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2):1756.

高二生物实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乌头碱;刺激性;给药;皮肤;致敏性

中图分类号:R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8-0014-04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为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效。川乌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物质,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乌头总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免疫、抗肿瘤及强心等作用[1],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癌症晚期疼痛等病症。现有的给药方式有注射剂、片剂、丸剂等[2],但口服制剂在胃肠道中产生首过效应,注射剂在注射部位产生疼痛和肿块。贴片通过局部透皮给药方式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持久,有效地避免了胃肠道破坏及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安全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我们采用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川乌的乌头总生物碱,将其制成贴片,以10% 1,2-丙二醇和1%氮酮为促透剂,压敏胶为粘合剂制成粘胶骨架型贴片。本研究在制备乌头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其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评价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外用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

1.1药物

乌头总生物碱贴片(自制);贴片赋形剂(基质混合液);脱毛剂(Na2S・9H2O)5 g,洗衣粉1 g,加50 mL水溶解);2,4-二硝基氯代苯为分析纯。

1.2动物

新西兰家兔(合格证号:黑动字第P00101016),体重2.0±0.2 kg,雌雄兼用。豚鼠(合格证号:黑动字第P00101014),体重350~400 g,雌雄兼用。实验动物均由黑龙江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提供。

2实验方法与结果

2.1皮肤刺激性实验

2.1.1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实验前24 h用脱毛剂脱去家兔背部脊柱两侧毛约50 cm2(相当于家兔体表面积的10%)。破损皮肤组用砂纸划破去毛消毒过的皮肤,以渗血为度,左右两侧皮肤的破损程度基本一致。实验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每组4只。完整皮肤组分3组,Ⅰ组为贴片高剂量(含乌头总生物碱30 mg/g),Ⅱ组为贴片中剂量(含乌头总生物碱15 mg/g),Ⅲ组为贴片低剂量(含乌头总生物碱7.5 mg/g)。破损皮肤组分2组,Ⅳ组为中剂量组,Ⅴ组为低剂量组。左侧去毛区贴约8.8 cm2的受试药物,右侧涂赋形剂作为对照(空白),用纱布、胶布固定。每只动物分笼饲养。给药24 h后,用温水洗去残留受试药物[3-5]。于去除受试药物后1,24,48,72 h,肉眼观察皮肤有无红斑(包括焦痂)和水肿,按表1评分。皮肤刺激性强度的评价标准见表2。刺激分值评价:刺激分值=(红斑反应总分+水肿反应总分)/每组动物数。

结果表明,单次给予乌头总生物碱贴片高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有轻度刺激性,故推断对其破损皮肤也有刺激性。单次给予中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破损皮肤可见轻微红斑、水肿,强度为轻度刺激性。单次给予低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见有刺激性。结果见表3。

2.1.2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实验方法按2.1.1项进行,连续给药7 d,停药后再观察7 d。结果表明,多次给予乌头总生物碱贴片高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有中度刺激性,故推断对破损皮肤也有刺激性;多次给予中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破损皮肤可见中度红斑、中度水肿、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等异常反应,强度为中度刺激性;多次给予低剂量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可见轻度红斑、轻度水肿,强度为轻度刺激性。见表4。

2.2皮肤过敏性试验

随机将动物分为5组,每组10只,Ⅰ组为高剂量组(含乌头总生物碱30 mg/g),Ⅱ组为中剂量组(15 mg/g),Ⅲ组为低剂量组(7.5 mg/g),Ⅳ组为赋型剂组,Ⅴ组为阳性对照组(1% 2,4-二硝基氯代苯),实验动物于每次涂药前24 h用脱毛剂脱去背部毛,脱毛范围为每侧约3 cm×3 cm,左侧为涂药区,右侧为激发区。

致敏接触:每只动物分别给约8.8 cm2乌头总生物碱贴片、1g赋型剂、1% 2,4-二硝基氯代苯0.2 mL,涂于背部左侧脱毛区,涂药期间动物单笼饲养,使药物与皮肤接触6 h,第7天和第14天用同法重复给药1次。

激发接触:于末次涂药后14 d,将约8.8 cm2乌头总生物碱贴片、1 g赋型剂和0.1% 2,4-二硝基氯代苯0.2 mL涂于背部右侧脱毛区,6 h后去除受试药物,即刻观察,然后于24,48,72 h再观察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根据反应程度不同,按下式计算致敏发生率和用表5评分标准计算平均分值[6,7]。

致敏发生率(%)= 过敏反应动物数(只)×100%/动物总数(只)

皮肤过敏反应:观察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等。按表5评分标准评分和表6标准评价过敏性。反应观察时间为去除药物后0,24,48,72 h。

实验结果表明:乌头总生物碱贴片高剂量组对豚鼠皮肤有轻度致敏作用,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其致敏发生率分别为30%,10%,10%,其采用的赋形剂也无致敏性。2,4-二硝基氯代苯对豚鼠皮肤致敏发生率为70%,平均分值给药6 h后为 2.2±0.9,24 h后为1.6±0.5,48 h后为1.0±0.12,见表7。

3结论

本研究观察了乌头总生物碱对动物皮肤的刺激性及过敏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单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多次给药有中度刺激性,且对豚鼠皮肤有轻度致敏作用,致敏发生率为30%;中剂量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单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多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中度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致敏发生率为10%;低剂量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单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见有刺激性,多次给药对家兔完整皮肤未见有刺激性,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停药后上述刺激反应消失,表明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在此剂量下对家兔皮肤的刺激反应是可逆的。结合前期乌头总生物碱贴片的药效学研究表明,高剂量及中剂量乌头总生物碱贴片均有抗炎镇痛效果,故以中剂量为临床最佳使用剂量。

综上所述,乌头总生物碱贴片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靠,是安全性较好的外用制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信义,李峨,侯丽,等. 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评述[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922-923.

[2]黄衍民,李成韶,潘留华,等. 乌头注射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其药效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0,35(9):6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 新药(西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6-118.

[4]Andersen F, Hedegaard K, Petersen T K, et al. Anti-irritants I: dose-response in acute irritation [J]. Contact Dermatitis, 2006, 55(3): 148-154.

[5]Talley N J.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J]. Intern Med J, 2006,36(11): 724-728.

高二生物实验总结范文第3篇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总结出了规律教学的一般规律.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

1.实验规律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2.理想规律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如动能定理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来的.又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的.

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

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采用探索实验法,不但能使学生将实验总结出来的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更重要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验证实验法

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在“力的合成方法”的教学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和步骤:

①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提出问题.以天花板上的吊灯受力分析为例,可用一根绳子吊住灯,使它不向下掉;也可用两根绳子吊住它.用一根绳子吊灯时,灯受一个拉力作用;用两根绳子吊时,灯受两个拉力作用.可以看出两个拉力作用的总效果跟一个拉力产生的效果相同.

提出问题:“合力与分力二者间有何关系?”

②将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告诉学生.

③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得出合力大小与方向的表达式.验证实验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十分主动.这是因为在验证规律时,学生已知问题的答案,对于下一步的学习目的及方法已经清楚,所以更加有的放矢.

(3)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的方法:

①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经验,分析出电热I与电流强度Q、电阻R和通电时间t有关.

②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当电流I、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电阻R的关系.当电阻R、时间t相同时,研究电热Q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

③通过演示实验找出Q与I、R和t的关系.这个演示实验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我们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将温度计液柱的升降情况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温度计液柱的变化.由实验得出结论:当I与t一定时,R越大,Q越大;当R与t一定时,I越大,Q越大;当I与R一定时,t越大,Q越大.

④根据演示实验结论,分析得出焦耳定律.这种方法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2.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合理推理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又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也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

3.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速度v1,经过位移s,达到速度v2.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出外力所做的功跟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规律,都能运用“理论推导法”推导出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

三、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物理规律的发现,大致分为3种情况:

(1)实验规律都是经过多次观察和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的.如牛顿第二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2)理想规律都是由物理事实,经过合理推理而发现的.如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理论规律是由已知规律经过理论推导而得到的新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

2.注意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

有些物理规律之间是存在着相互关系的.以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为例,两个定律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定律是说物体不受外力时做什么运动,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受力作用时做什么运动.第一定律是第二定律的基础,没有第一定律,就不会有第二定律.虽然第一定律可以看成是第二定律的特例,但不能去掉第一定律.

3.要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在规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套.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1)从理论上解释实验规律,做到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来充分认识物理规律.如玻意尔定律是实验定律,也可以从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它,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统一.

(2)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如ρ=m/v.对同一物质而言,不能说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因为同一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

(3)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的理解物理规律.如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关系;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跟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等.

(4)要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如F=ma中的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在E=ΔΦ/Δt中,要区别Φ、ΔΦ、ΔΦ/Δt的物理意义;又如在a=Δv/Δt中,要区别v、Δv、Δv/Δt的物理意义.

4.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可分为3个方面:

(1)由力F求加速度a.

(2)由加速度F求力a.

(3)由m=F/a来解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针对上述3种情况,可以各设计一个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精心挑选习题,让学生通过适量训练,在实践中总结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提高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意习题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

3.适时组织测验,检查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时、定期组织物理测验,是检查物理规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综上所述,我们对物理规律的教学进行了系统、全面、具体的研究,总结出了一般规律.但教学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敢于试验,大胆改革,才能提高物理规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高二生物实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实验教学

当下,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尚处于不断探索改革的时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教师过分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意识,导致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实验的热爱,且对于物理学科其他知识的学习也缺乏主动性;外加在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习惯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此做法不仅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不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及时转变物理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需尽快转变常规的教学方式,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措施,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前,教师可适时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改变常规的教学方法,将课题自然引出,确保教学方式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物理课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节的内容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即物质的三态主要是指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表现?在学习《光现象》内容前,可以提出:人眼看不见的光有哪些?筷子斜插入水中,为什么看起来就像断了一样?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在学习《物体的物理性质》这一课前,提出:为什么固体的铁比融化时铁的密度要大?为什么汽化后密度更小?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以及实验,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积极寻求出问题的答案,进而保障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此教学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学习创新精神。

二、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的工具,加强实验教学演示的效果

为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力,并加深其学习印象,教师常常会在物理实验前进行实验演示,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学生对课堂物理知识有效运用,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极为有利。若实验设备不齐全或在实验中出现反应过快或过慢的现象,对学生的学习及问题的发现不利。为使这种情况得以改善,教师可以辅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使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更加详细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这一内容时,由于呈现出升华(干冰升华、灯泡钨丝变细、卫生球变小)以及凝华(霜的形成、雾凇、冬天玻璃窗外的冰窗花)现象等实验较为麻烦,且反应过慢,耗时较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凝华与升华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固态物质不经液态变化便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以及物质由气态不经液态便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在学习《力与运动》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使学生深刻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可将实验仪器小车作为对象,在其两端挂上细绳,跨过滑轮,其下端分别吊一挂钩,可加钩码,展开

实验。

三、鼓励学生总结实验经验,通过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开设实验的关键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经过不断实验学习后,能熟练掌握知识,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为后期物理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进行电阻实验时,为使误差减小,可通过“替代法”进行分析,并对实验方式进行设计,而对于“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摩擦力”的分析,可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过程同样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对物理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并总结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化、全面性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能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效解决;此外,对于物理实验的总结还可以创新物理实验教学,使课堂的教学更具高效性。

总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实验辅助设备、不断引导学生总结物理实验经验,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了解以及自主思考,勇于提出疑问,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高二生物实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理学;实验;笔记;总结

1.高二物理学习的现状

高中物理知识性、逻辑性、抽象性和应用性都要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感觉物理难学,而高二主要知识模块是电磁学部分,更加抽象难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以下现状。

1.1 难以入门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以识记为主,而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其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因此,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分析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而高中的学生只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导致物理学习难以入门。

1.2 学习不主动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物理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动力不足,付出的努力很小。在学习中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甚至一部分学生抄作业或不做作业。

1.3学习方法不正确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因此,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困难,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不能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

1.4 动手做实验能力差

由于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思考,最终解决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很多学生不积极实验,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就错过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2.学好高二物理的具体策略

2.1 学会独立阅读教材

要独立阅读教材,找出主要内容,写出读书 笔记;能用正确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概念及规律,在学习中要重视物理知识(概念规律)的文字表述,公式表达,适用条件范围,重视知识形成的物理过程和研究方法,重视例题的分析思路,模仿规范书写步骤,重视课本中的科学漫步,社会科技内容。达到能把一般的物理过程表达出来的效果,尤其是高二的电学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难点,也是高考重要的内容,因此一定要学好这部分的内容。

2.2 掌握物理基本规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首先必须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每个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引出来的;二是定义、公式、单位或注意事项各是什么;三是其物理意义或适用条件是什么;四是与有关物理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五是这些概念和规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3 提高课堂效率

较之高一,高二的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 学生一定要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跟上教师的思路。在听课中要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听讲获得解答。同时善于观察演示实验,对于例题,习题,要掌握题型的特点,知其考点,掌握解题思路方法。

2.4 重视实验。

物理学是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学好物理就要做好实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因此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有能力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验,并且到实验室进行验证。这对实验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焦耳定律》这节课中,书中一开始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由此,需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这便是焦耳定律实验的目的。

2.5 做好课堂笔记

课下还要在复习基础上重新整理 课堂笔记,加强印象和记忆。每学完一章后,都 要总结出详细的知识结构,整理完善笔记,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及其来龙去脉、纵横关系,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解题能力。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6 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

培养物理的解题思维,提高对物理问题分析 能力。 学习物理必须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从老 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和自己所做的习题中,归纳出各种物理模型,典型重要问题的特点,考点和解题方法等。并明确其产生的条件和特征。当有清晰的解题思维的时候,复杂的物理现象 分解成的若干简单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联系起 来,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7 强化思维训练。

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之后,还要进行强化训练。强化思维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巩固,是思维方法的具体应用,是使你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适量地多做一些物理练习题,特别要敢于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较复杂的练习题。通过不断训练,不断归纳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运用“一题多解”可以达到“弄清一道题,明白一串理”的目的;运用“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2.8 定期复结的习惯

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知识升华提高的过程。一是当天复习,这是高效省时的学习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复习,明确每章知识的主干线,掌握其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找出节与节之间、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认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既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单纯需要记忆的内容不多,多数需要理解。通过系统有效的复习,就会发现,厚厚的物理教科书其实是“很薄的”。要试着对做过的练习题分类,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3.结语

总之,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高二学生要学好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要善于观察思考,勤于动手,增强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就一定能把物理学好。

参考文献:

[1]邱俊英.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许霞.学生学习困难的心理成因[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