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尽调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财务尽调;建议
一、财务尽调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的重要意义
我们按企业发展阶段将股权投资项目划分为天使、VC(风险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含新三板)、上市等阶段。其中私募股权投资项目拥有比较成熟的业务模式、较为规范的核算和内控体系、一定的收入和利润规模,私募股权投资财务尽调工作比天使、VC项目具有更多的素材和更好的工作基础。财务尽调的作用在于充分揭示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或危机,分析其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前景。通过财务尽调,投资方可以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内部控制、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是交易谈判、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基础,也是判断投资是否符合战略目标及投资原则的重要依据。在目前IPO火爆的背景下,财务尽调还需兼顾判断项目是否符合IPO条件。鉴于财务尽调在项目投资中的作用,其执行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决策,从而关系到投资业绩。通常,私募股权投资80%以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充分财务尽调发掘出来,另一方面,大部分失败的投资都是财务尽调工作未执行到位而导致。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审计、投行、法律等工作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实现尽调的目的,提高项目投资效率和回报率。
二、私募股权投资财务尽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思路较传统,对投资指导作用有限
国际事务所的财务尽调报告一般重点分析三个部分:盈利质量、营运资金、债务,其思路如下:目标企业价值(含债务)+/-付息债务或类债务项目=股权价值股权价值+/-营运资金调整+/-其他调整=交易价格其中:目标企业价值经盈利质量分析后,采用一定利润倍数或现金流折现法确定;付息债务或类债务项目的调整是因为多数交易定价不考虑现金和债务;营运资金调整经营运资金分析得到,通常转让方需保证交易时企业运转所需营运资金。在分析盈利质量的时候,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是个关键指标,这个指标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或自由现金流最接近,但在国内财务尽调中并未得到重视。这个指标并不是对财务报表进行简单算术得到,而是需要通过一系列调整才能得出,具体包括四类调整:(1)会计调整。即类似于审计调整,调整记账错误或者会计处理不规范等。(2)非经常项目调整。即补贴收入、搬迁成本等不持续、不经常发生的收入费用剔除。(3)正常化调整。即对于一些临时因素造成的费用优惠等,需考虑此优惠在以后年度的可持续性并进行正常化调整。(4)模拟调整。即年化考虑报告期内合并或终止的子公司利润情况,对年内合并的子公司,模拟调整该子公司全年利润进入合并利润表;对年内终止的子公司,在模拟调整合并利润表时剔除该子公司终止前的利润。在进行财务数据分析的时候,国际会计所的报告中通常有较大篇幅对收入确认原则、收入构成、收入来源、收入变化趋势、收入驱动因素、预算完成率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其他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科目也会解释构成内容,并进行趋势和变动分析。正是基于这些深入的分析,尽调团队才进一步提出主要发现及需要重点考虑的事项,并对投资者提出相应的建议。另外,国际会计所的财务尽调一般还包括了税务尽调,由税务专家整体梳理税务风险,评估影响。与四大为代表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相比,目前国内私募股权投资财务尽调重点关注财务真实性和准确性,较多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前瞻性动态分析不足。
(二)主观重视不够,团队配置较弱
从人数来看,财务尽调人员占投资机构总人数比例约10%,比例较低,未能体现财务尽调工作的重要性。从素质来看,理想的财务尽调人员应有财务专业背景、较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对项目所在行业有较深的理解。现实中,许多财务尽调人员毕业不久、在会计所仅工作两三年、对具体行业一无所知,尤其涉及生物医药和TMT等需要专业沉淀的行业。从地位来看,财务尽调人员在投资机构往往处于配合行业投研人员的位置,责任大、功劳小,功能重要,却不被重视,在公司里沦为尴尬配角。
(三)审计功能突出,咨询作用有限
目前财务尽调人员主要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多以审计师的方式开展工作,其职能通常是对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发表意见,但尽调中花费的时间、采用的方法、使用的工具与审计工作有较大差距,导致工作质量难以保障,往往对收入确认、成本归集等重大事项不能发表清晰、可靠的结论,为投资工作埋下了风险隐患。事实上,私募股权投资财务尽调是为投资服务的,除了真实、准确、完整的了解公司过去财务状况,还需结合行业特点、业务模式对财务数据、关键指标、附注信息进行分析,挖掘项目的核心竞争力、评估其投资价值、充分揭示谈判和交易中需注意的事项。
三、私募股权投资财务尽调改进建议
(一)适当聘请外部中介机构
投资机构对于财务尽职调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另一种是自建财务尽调团队。传统的以管理外部资金为主的投资机构往往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其好处是相对专业,而且一旦出问题,也容易向出资人解释,但会计师事务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过于追求程序上的完美,存在重视审计过程而忽视审计结论的情况。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是有区别的,让收费只有几十万的会计师对动辄几千万的投资负责不现实。对于自建团队实施财务尽调,往往无需把精力耗费在无用的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甚至很多情况下在没有明确的造假证据时,通过推论得出企业造假的结论。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机构在人员配置、专业性等方面远强于投资机构,这种差距很难突破,因此,在重大、疑难等特殊项目建议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进行尽调,但事务所尽调赚取的是中介费用,按照准则的要求实施相关程序,即使项目出现问题他们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机构的尽调是投资决策的依据,一旦出现问题付出的是真金白银的代价,目前企业财务造假的手段五花八门、防不胜防,甚至专门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程序造假,一些造假手段(如通过潜在关联方实施)根本无法通过审计程序核实,对外投资尽调需要借助我们的专业判断,当意识到潜在风险时及时终止项目,宁可错过,不可投错,对于借助中介机构实施的财务尽调,我们应该派出财务专业人员协助尽调,学人所长,同时降低会计师事务所过于注重程序忽视结果的风险。
(二)提高财务尽调人员配置数量和质量
投资机构对财务尽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需增加财务尽调人员数量,既包括专职财务人员,也包括具有财务知识和经验的投研人员。同时,需增加审计经验丰富、专业扎实、职业鉴别能力强的人员,避免“菜鸟”充斥。
(三)加强行业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投资机构财务尽调会对企业IPO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几个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进行简要的分析。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不仅站在会计师角度对企业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还能够站在行业分析师的角度通过管理层访谈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对业务模式、驱动因素及未来趋势等投资机构关注的行业情况进行分析。这要求我们开展财务尽调时需加强行业研究,探索行业发展趋势,将相对死板的财务、审计知识应用于变化多端的市场和企业中。
参考文献:
[1]谭利勇.浅析企业财务尽职调查[J].商业经济研究,2007(1).
[2]吴庆念.论财务尽职调查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8).
一、财务制度建设
财务部在为期一年的工作中,强化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风险管理,加强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力度,健全、完善了内部财务规章制度。
1、内部控制:一个公司要稳定、健康的发展,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必不可少。随着股份公司转股完成控股及并表,财务部按照股份公司财务管理要求,梳理完善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和国有企业“三公经费”报销管理规定,使公司的内控管理合法合规。
2、预算管理:按照股份公司要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参照股份公司预算管理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指定平台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按照股份公司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召开公司全年预算启动大会,宣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分解预算指标,收集、整合各职能部门上报的原始预算数据,汇总编制18年预算系列套表,提报公司治理层及董事会审阅。
3、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合法合规,积极主动学习新的财经税法,及时在公司内部进行宣贯,防范和降低税务风险。其次加强资金分级审批制度,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二、核算体系建设
进一步理顺了财务帐目,建立了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核算体系,使得财务对业务活动的反映更为真实、及时、合理,趋于规范化。在充分考虑和利用财务软件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公司机构体制的调整,对会计各科目,特别是挂账遗留问题,承上启下,衔接以往,投入专人进行查证落实,理顺了帐目,使得整个核算体系更为清晰、合理,满足管理的需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公司垂直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理顺公司各业务及建管项目的核算体系,相关财会人员潜心钻研,力求将资料、帐目、报表作到准确、完整、精益求精。
2、 理清各种往来账项 :将与公司有关联单位代缴的建管人员社保公积金挂账,进行往来账款清理,及时对账,年底清账。
3、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建立完整的核算体系:遵照并表的原则和股份公司的要求,财务部自7月份开始进行财务核算软件EAS系统的上线切换工作,在人员紧张和培训无望的境况下,财务部客服重重困难,梳理股份公司与北控水务集团核算体系的科目差异,并会同金蝶软件师进行建管项目的费用化核算,为后续的建设项目考核提供系统抓手,清晰、准确调度费用发生数。此外,财务部加班加点提前完成股份公司要求的金蝶系统补录2018年1-6月份财务记账凭证单据工作。
4、及时、准确完成财务凭证录入、审核、记账工作,及时提报股份公司财务报表。
三、 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一年来,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经理的积极配合下,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更上了一个台阶。财务人员配备更进一步,会计核算进一步细化,帐目理顺,使总账会计从繁杂的日常帐务中抽身出来,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了财务管理中去,而不是只埋头记帐、算帐,譬如,费用的审核,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的索取与管理、销项的计算开具与管理、代垫付款协议的审核,采购政策、销售政策的事前了解、事中监督、事后核对,应收款项的核对与催收,应付款项的核对等方面,这些工作的逐步开展,对防止坏帐的发生、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把关、监督作用。为了决策层的需要,我们努力建设了新型的决策支持体系:主要体现在为管理层提供内部信息,包括资本支出的效益分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复合分析、公司预算费用与实际费用的对比分析等。
四、 财会团队建设
1、聘用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专业财会人员,力求岗位需求与人员匹配。
2、长期输入服务与支持意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落实。重视内部民主评议的情况,并及时与各业务、综合部门沟通,了解公司员工和业务经理的需求,以及对财务部门服务质量的反馈。
3、一贯提倡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作风,强化爱岗敬业精神。
4、促进团队协作、提高团队凝聚力。
5、打铁还需自身硬,创造学习氛围,加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五、年度重点业务支持工作
1、完成水务、污水公司转股环产公司的各项产权审批及水务股东方印信审批。
2、参与XXX水务现场财务尽职调查,并出具财务尽调报告,以支持业务部门决策。
3、办理XXX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建设银行融资意向书。
4、办理XXX环卫一体化ppp项目投标用的公司信用AAA评级证书。
5、办理XXX第三污水厂项目建设银行融资意向书。
6、参与静脉产业园财务尽职调查的准备和整理工作,为水务尽调提供便利。
7、办理对公账户银行协定存款,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公司灵活资金的效益。
六、 外围关系的建立及维护,为公司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企业投资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投资过程中,都会进行风险管理,但即使如此,还是有投资失败的情况发生。目前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尽调投入
对投资公司来讲,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很难在前期做尽调时就能将这些存在固有缺陷的项目做出充分预警。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敏锐的经济嗅觉,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做出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市场调研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报告信息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科学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但现实中很多投资企业忽视前期尽调或是尽调不充分, 在没有充分了解市场形势,未能充分了解标的项目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决策。这种不负责任的决策往往会将企业陷入危机之中。投资企业如果自身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应该求助于外部中介市场调研机构的专业人员,适时的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针对拟投资行业进行充分调研。据调查显示,专业的外国投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前用于市场调查的投入多达几十万美元甚至百万美元,对于非自身专业的投资领域,他们甚至会花高额费用雇佣专门的咨询公司对相关投资市场进行跟踪调研,并在项目投资后定期对投资项目进行再调研。但国内投资企业目前来看在投资前期用于市场尽调的费用相比之下非常少。多数投资企业忽视前期尽调,也是因为对于沉没成本的不接受。相对于前期尽调导致的沉没成本,很多投资企业老板更容易接受投资失败导致的直接现实成本,因为该成本更容易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二)投资公司内部治理不完善
大多数投资公司在进行风险投资的时候,为追求高收益,往往忽视高风险,而最终结果是令资本所有权人利益受损。追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没有针对投资业务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公司的投资决策都是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决定,缺乏必要的投资论证,更没有经过民主决策,有时也会因为决策者个人偏好、缺乏经验和知识等问题导致盲目投资、感情投资等现象。不健康的治理结构导致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控建设缺乏重要认识。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即使可以给企业创造效益也需要一定时间才可以显现,并且专设内部控制机构对企业来讲又增加一部分固定费用,所以很多企业从董事长层面对内部控制建设就重视不够。公司领导层面的认识决定了整个公司团队的思想认识,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落后于其他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甚至缺失,企业员工风险意识薄弱,使企业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也间接地影响了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投资项目未能深度跟进,与创始人关系处理不当
很多投资公司在资金投出后,就只做专职的财务投资人,不重视被投资项目的日常经营及发展状况,只在周期董事会中列席会议并听取被投资企业的单方工作汇报。这种投资后放任不管的做法导致很多被投资项目在取得投资后很短时间内走向衰败,部分创始人在拿到投资后,不是将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而是用于团队奖励甚至个人挥霍。在现实中,投资人与创始人之间的博弈一直都存在。通常创始人的管理水平都是有限的,所经营的公司都是家长式或家庭式的管理,其管理和用人,决策随意性都很强,投资公司进驻后,可能要颠覆以往所有的管理模式,投资人不仅承担着财务投资人的角色,有时还需要对公司的管理运营更深层次的参与,投资人的深入管理也让创始人无法接受。
(四)未能构建有效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投资公司在对投资管理的时候都会设置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最后导致投资失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风险预警系统失效,最初设定的风险预警参数在投资项目运营过程中发生变化,但预警系统未能根据项目进展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从而导致预警滞后或失效;二是预警系统过于简单,只单纯地依靠某些固定参数对投资项目进行考核与分析,从而使深层次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出来,造成投资项目虚假繁荣,使决策者失去止损的最佳时机;三是预警系统过于片面,对于不同的投资项目,每一类的预警系统侧重点不同,但针对特定投资项目,标准化的预警系统很难做到全面有效,基于片面的预警信息,投资者很容易错过真正有价值的投资项目;四是建立全面预警系统成本过高,企业为了追求高收益,都会尽量增产减支,压缩运营成本,而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会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企业在权衡当下利弊之后,都不得不压缩甚至放弃该系统的投资。
二、基于财务管理的企业投资风险控制途径
无论是投资公司自身内部的财务管理,还是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 ,都是投资公司进行风险控制的组成部分,其风险控制工作是企业风险控制的重点。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财务专业人员
对投资公司来讲,专业的财务人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企业财务核算人员,而是承担投资公司对外投资项目财务审查尽调任务的财务专员,有的企业会把这类岗位直接定位为风险控制专员。这一类的专员不仅需要是财务方面的专家,更需要在审计,企业管理各方面都有所专长。其应是一个全方位的以财务见长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项目前期财务尽调中,综合发挥特长,洞悉项目中的各项风险,将投资风险控制在萌芽之中;项目投资后,投资公司的专业人员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对项目公司的财务工作、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专业化建议和指导;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可以适时发现项目公司的财务异常,及时提出预警。对于先天不足的家庭式公司,投资公司在对其投资后,应对其财务团队重新组建,以完善公司的财务核算。一支专业的财务核算队伍,可以客观公正的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这在风险投资项目中,对投资方是至关重要的。投资方在确认被投资项目公司的财务核算健康有效后,才可以利用其提供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投资效率分析。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在对外投资前应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从业人员的专业评价,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等,以使得投资公司能以一个专业审慎的团队去评价投资项目。具体地说,投资公司应建立和完善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流程、项目决策流程、风险预警反馈流程等。而从财务管理方面来看,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高效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其基本内容包括:建立统一的委派管理体系、会计核算系统及内部审计制度。
其中建立统一的委派管理体系是指减少家庭控制,由投资各方共同推举企业的关键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关键管理职位,避免创始人以往的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通过外部专业人才的引进,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授权与分配的责任方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职责,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分层级报告体系,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统一的会计核算系统是指投资公司应自上而下统一财务核算体系,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使各投资项目的财务数据依据一致,核算口径一致,以此保证财务数据的可比性。由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与企业管理者在财务信息占有上的严重不对称,客观上要求通过财务制度和核算体系上的统一,使各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能够真实有效和具有可比性。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指投资公司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在企业中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相互牵制的氛围,严格防止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单单是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而应该是对企业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审计。因此,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不仅需要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更需要配备财务审计及本企业各投资相关业务的专业人才。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起到制约、防护、监督、促进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审计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三)建立高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风险的反映是通过财务数据第一时间反映出来的。所以子系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设,在整个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中显得至关重要。对于投资项目,可以采取的财务预警包括建立预算制度、重大财务事项特别汇报制度、财务异常数据汇报等。通过全面、实时、动态的财务数据传递,以达到风险能够实时掌握、监控,从而能够对投资的方案和策略调整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支持。合理高效的预警系统在投资项目管理中,有助于投资者更快捷更高效的了解项目、分析项目,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确决策。
因此,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即以收集到的企业信息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发现被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这项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投资活动中。该预警体系可以分几个功能模块,以综合评分的方式进行评价。其功能模块可以包括投资项目的核心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运行效率、创始人综合素质评分、管理团队素质评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各投资公司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管理要求及项目特点对该系统进行个性化订制,并应定期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对预警系统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预警系统提供数据可靠性、实用性。
(四)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首先需要明确承担风险者的责权利,做到责任与报酬相统一,建立合理的约束机制,平衡好投资人、创始人和企业核心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外部的各种关系,包括与政府,债权人等之间的利益与风险分担关系。在处理这几类关系中,需要明确各利益主体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各风险承担主体所拥有的管理权限及在该风险责任下该利益主体可享受的权益。明确以上三点,各利益主体都在各自风险承担范围内可享受一定的风险补偿,由此,风险承担者自然会在其风险承受范围内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另外,在投资决策中,需要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投资项目采取民主决策,责任到人的原则,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不同阶段由不同的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若出现问题则由相应的责任人负责。奖罚分明,实现权责统一,对于成功的投资,可以对投资决策人及投资实施人进行相应的奖励,而对于失败的投资项目,则需要针对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以追究真正责任人的相关责任,防止出现因担心投资失误而过度保守的不决策或是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企业还应该逐步实现投资流程的信息化。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信息化流程,能在投资的不同阶段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关键词:信贷配给出口信用保险贸易融资
近年来广大中小出口企业面临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复杂导致的外需不振、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早已存在的融资困难等多重困境。本文将以对江苏省盐城市部分中小出口企业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融资情况的调研为例,探讨在此背景下,如何积极利用贸易金融来稳定外需、继续发挥出口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一、缓解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出口信用保险融资
(一)信贷配给与中小出口企业融资困境
理论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其中以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为基础的信贷配给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信贷发生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借款人对自身财务状况和贷款项目的了解要远远多于银行。当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最愿意借款的是那些项目高风险高收益的借款人,而低风险低收益的借款人会退出信贷市场,即出现逆向选择。信贷发生之后的信息不对称则会导致道德风险,即借款人借款之后有可能改变投资方向去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促使银行在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水平但能使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利率水平上对贷款申请实行配给,即在所有的贷款申请人中,只有一部分人得到贷款,而另一部分人被拒绝,或一个申请人的贷款只能部分地被满足。斯蒂格里茨和韦斯证明,由于信贷市场上存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信贷配给可以作为一种长期均衡现象存在①。对中小企业惜贷这一信贷配给的主要表征也是我国信贷市场上长期存在的现象。在安全性的驱动下,银行宁愿以较低的利率向信用好的大企业提供贷款,而将剩余贷给中小企业。截至2010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7.92万亿元②,而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仅为17.7万亿元③。换言之,创造了60 %GDP的中小企业只获得了不到37%的信贷支持。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同样是源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借贷双方在对出口企业(借款人)自身的财务状况与生产经营能力、国际市场行情、买方资信状况、进口国政治经济状况等四个方面信息占有的不平衡上。其中第一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在所有融资业务中都是近似的,而后三个因素的不对称则较之国内融资相关因素更为明显和复杂。仅以买方资信状况为例,银行在接到贷款申请时若要查询买家资信,涉及到的时间长、代价高,会极大增加贷款成本。因此银行通常会默认这种不对称的存在,而通过信贷配给来防范风险。
出口贸易融资中的信贷配给具有其他融资活动的共同点,即银行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中小出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识不强,难以提供合适的质押物或担保,显然这些都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出口贸易融资中的信贷配给亦有区别于其他融资活动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银行对不同融资产品的偏好上。银行最倾向提供的出口融资产品是信用证项下的押汇与远期汇票贴现,而且手续简便、利率优惠,这是由于融资行在出口业务的付款人(开证行)这个方面拥有比借款人(出口商)更多的信息,加之这两种方式均为借款人交单之后的融资,避免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其次则为信用证打包放款,但是由于借款人不履约等道德风险的存在,银行会设置抵押等较严格的融资条件。而对于托收押汇和出口商票融资,银行由于不能很好掌握买家信息而不太愿意提供这些融资业务。
银行对中小出口企业的信贷配给一方面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采用非信用证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同业竞争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也不利于银行自身拓展业务,提升竞争力。
(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的优势
出口信用保险是政府为了支持本国的出口贸易,保证企业出口收汇安全而实施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保险业务。当承保范围内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造成出口商的损失时,信用保险机构便按照80―90%的比例赔偿出口商的损失。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可分为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和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前者主要适用于大型的工程承包、机电成套设备出口及海外投资,而后者则是指银行根据出口商的申请,在货物发运后凭其转让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赔款权益提供融资的业务。
短期出口信保融资可以有效缓解出口贸易融资中的信贷配给,从而为众多从事短期一般出口贸易的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益处。如前所述,出口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与其他信贷市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借贷双方对国际市场行情、买方资信与进口国政治经济状况等三个方面信息占有的不平衡上。而在信保融资项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买方资信和进口国政治经济状况进行了充分研判后才会审批买方限额、签发保单,因此银企双方在买方及其所在国信息占有上的不对称得到了化解。信保公司、出口企业和银行各司其责,分担风险。信保公司承担进口商的商业风险和进口国的政治风险,出口企业负责履行买卖合同义务,银行则重点审核出口商的资信状况。通过这种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收汇风险和贷款损失得以大幅降低,可见信保融资业务能够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出口融资的积极性。
二、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正是由于信保融资的上述优势,我国信保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获得融资近9000亿元人民币,其中2010年支持企业获得融资超过2500亿元④。
但不容忽视的是,出口信用保险及其项下融资均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江苏省来看,2010年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支持该省一般贸易出口241.3亿美元,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支持率达到25%,承保规模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为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项下保单融资便利195.8亿元人民币⑤。具体到盐城市,在地方商务部门和江苏信保的努力下,全市出口信保业务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当年累计完成保额1.1亿美元,信保项下融资达5000万美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出口融资难的困境⑥。但是应该看到,出口信保对一般贸易的渗透率仅为6.05%,与全国平均水平22%、江苏全省水平25%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而信保融资则仅占江苏省信保融资的1.63%。可见,出口信保及其项下融资对盐城市出口的支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自2009年5月以来,我们对盐城市39家企业连续两年的出口业务和融资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盐城市信保覆盖面低、信保融资规模小的原因主要是:
(一)出口信用保险业方面的不足
1、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
迄今为止我国尚无针对出口信用保险的专门立法。《保险法》主要规范的是商业保险,而2004年《对外贸易法》中对信用保险只有原则性的规定,即“国家通过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及其他促进对外贸易的方式,发展对外贸易”。法律规范的缺失造成了风险基金不足、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不稳定等问题。例如有研究指出我国出口信保平均赔付率仅为62%⑦。较低的赔付率势必会制约信保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也影响了银行办理信保项下融资的积极性⑧。
2、承保范围窄,保险费率高
盐城市多数企业的出口业务收款期限大都在一年以内,主要适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但目前短期出口信保险种不能完全满足出口企业的需要。首先,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主要产品的承保范围包括货物出运后发生的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不能帮助企业消除货物发运前的风险敞口。虽然中国信保新近推出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出运前风险保险,但此险别是综合保险的附加险,不可单独投保。其次,出口企业对综合保险和统保保险不能完全认同,而其他险种的适保额较高。综合保险和统保保险承保的是适保范围内全部出口业务的收汇风险。但从中小企业的角度看,一些与前T/T相结合的业务的收汇安全程度较高,如果全部投保,势必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而其他一些险种则设置了较高的投保门槛。如买方违约保险承保的金额为100万美元以上,其中预付定金不低于15%。较高的门槛不能适应本地中小企业的要求。再次,由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投保规模较小,整体费率水平比发达国家要高。尽管在2009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列为稳定外需的第一项措施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将保险费率平均下调30%,由原来的0.65%下调到0.45%,但是与发达国家平均0.1%的费率相比还是偏高⑨。
3、营业机构较少,宣传力度不够
多年来江苏信保会同各地商务部门对中小企业做了针对性的宣传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且分布全省各地,许多企业对投保的作用、程序、费率、投保地点等细节不太清楚。以盐城市为例,2010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为750家,而参加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仅有34家。在我们调研的39家企业中,只有3家目前投保了信用险。
另外,江苏信保目前下辖南京业务处、南通业务处、苏州办事处、无锡办事处和常州办事处,相对于本省较大的对外贸易额和出口企业较为分散的地理布局,这样的规模显然是可以商榷的。苏北地区缺乏营业机构应该是导致当地参保业务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小出口企业方面的不足
1、风险管理意识陈旧
中小进出口企业自身普遍缺乏信用管理体系,多数出口企业对出口风险的认识还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证业务的层次上。在我们所调查的39家企业中,有15家企业的一半以上出口业务是通过信用证方式收汇的。信用证的高比例使用削弱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并且也并不能完全消除收汇风险。开证行的资信、信用证软条款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受益人不能及时足额收汇。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本地区较早投保信用险业务的一家县级外贸公司,正是由于南亚某国远期信用证的开证行屡次在承兑后拖延付款,才开始投保信用险的。
另外在本市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不高的非证业务中,企业并未采取足够的风险防范措施。在我们的调查中,有16家企业的出口业务以付款交单或赊销方式为主,但其中仅有2家企业投保了信用险,其余14家企业认为老客户没有风险,并未投保。其实出口坏账往往是发生在老客户身上,而且即使客户自身没有欺诈意图,但在宏观形势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拖欠或拒付的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本地多数企业都遭遇到了买家拖欠或进口国颁布延期支付令的困扰。
2、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
本地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研发力量薄弱,加之当地劳动力相对充裕,所以出口商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另外由于近年来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小幅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频繁,出口企业间的竞争日趋加剧,这些因素都使得企业利润变得更加微薄。很多企业担心投保信用险会增加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对贸易融资方式不够了解
虽然本市企业在出口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总体而言,经营者和业务人员的素质尚待提高,相关专业知识不足。很多企业对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新型贸易融资工具不了解,当向银行借贷遇到困难时,更多地会通过普通流动资金贷款甚至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困难。而当地的民间借贷利率是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3倍多⑩,这无疑加重了出口企业的债务负担。具体到信用保险业务,大多数出口企业认为,信保公司应该与寿险或财险公司一样提供上门服务,缺乏主动投保信用险的意识。原因就在于企业没有认识到出口信用保险与贴息、退税等政策一样也是国家支持出口贸易的一种手段,并且具有帮助企业采用灵活的结算方式捕捉市场机会、便于企业获得贸易融资的重要功能。
(三)来自银行的疑虑
银行对提供信保融资的顾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出口信用险保单中一些免责条款的影响。以综合保险为例,可能影响到银行放贷安全的保单条款主要包括:
1、除外责任中被保险人违约引起的损失
除外责任是指保险公司明确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损失,包括汇率变更、被保险人违约、被保险人明知买方违约仍然继续出口、银行擅自放单等引起的损失。而国外买家在市场行情下跌或资金周转困难时通常用作拒绝付款的借口正是出口商(被保险人)的违约。
2、被保险人未履行保单义务时,保险人有权降低赔偿比例或者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保险条款》(3.0版)第九章“被保险人义务”中的第21条至第25条列明了被保险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如第22条规定,“被保险人应将可能影响保险人风险预测、费率厘定、限额审批和理赔追偿的信息真实、全面、准确、及时地书面告知保险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买方或开证行不利的消息以及本保单条款第二条项下任一风险发生时,被保险人应及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并书面通知保险人。”被保险人在实际业务运作中要完全履行这些义务可能存在一些困难。而如果他们未能履行保单义务,保险人便有权降低赔偿比例、拒绝承担赔偿责任或解除保单。
三、积极推广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出口信用保险法》
一个完善的出口信用保险体系需要坚实的制度保障。针对目前我国缺乏出口信用保险专门法的现状,政府应当尽快出台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我国实际《出口信用保险法》,在出口信保的经营宗旨、经营目标、财务核算等方面进行制度规范,使所有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都能纳入到法律调节的范围内,从而为信用险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也有利于提高银行办理信保融资的积极性。
(二)对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建议
1、适当降低费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信保公司应不断降低业务费用,并根据不同企业的信用管理状况制定差别费率政策,从而从总体上降低信保费率水平。同时信保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对商务部门、出口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调研,不断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如2010年推出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E计划”较好地适应了中小出口企业的实际需求,但在对企业的宣传推广上尚有较大空间。
2、增强工作效率,增加出口信保网点建设
投保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前须经信保公司审批客户限额,而目前限额审批时间为20天左右。出口企业可能因为过长的审批时间而失掉贸易机会。因此中国信保应通过加强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缩短审批时间。此外应进一步改革其理赔机制,加快理赔效率。
从江苏省来看,目前主要是在苏南和苏中地区设有信保营业机构,但地处欠发达的苏北地区的中小出口企业更加需要信用险的支持。因此有必要尽快在徐、淮、盐、连等苏北地级市增设信保营业机构。特别是随着盐城经济开发区和大丰市沿海经济区正在努力设立出口加工区,我们认为江苏信保应尽早在盐城设立办事处,以发掘和满足本地中小企业的潜在需求,从而实现以保险带融资、以融资促出口、充分发挥本地区在实施江苏沿海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三)对中小出口企业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
出口企业应该认识到所有出口业务中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而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是一个较好的综合性的防范收汇风险的途径,并且可以获得融资便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规章制度,便于企业对拟投保业务尽早申请客户限额,也便于企业在投保业务可能出现损失时及时申报。
2、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建设
中小企业可以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建立覆盖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信用管理政策、管理客户信用档案、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等。这样做一是可以从根本上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二是可以使信保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从而制定出合适的保险条款和优惠的保险费率,三是可以提高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便于企业获得融资。
(四)对银行的建议
1、审查贸易背景,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出口合同
信保公司对由于被保人(出口企业)违约而造成的损失不予赔付,这就需要银行在融资前深入外贸企业和供货厂家,核查备货、发运与单据情况,确保贸易背景真实。
2、基于不同结算方式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信保公司免责情况的发生
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由于单证不符属于信保公司的除外责任,因此融资银行应仔细审查开证行的资信状况,避免无理拒付。如开证行资信不佳,融资银行应建议出口商要求信用证加保兑。在D/P方式下,融资银行应谨慎选择代收行,以避免代收行擅自放单情况的发生。
3、加强贷后管理,督促企业及时履行保单义务
银行在办理信保项下融资后,应跟踪了解出口企业及其客户的动态信息,加强贷后管理,督促企业及时缴纳保费,时刻关注该企业的收汇情况,在可能出险时督促企业向信保公司及时申报。■
参考文献:
①Stiglitz, Joseph E., and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 393-410.
②牛娟娟.央行2010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5万亿元[EB/OL] .(2011
-01-12)/ [2011-10-16].
⑤陈天翔. 出口信用保险去年支持江苏出口241.3亿美元[EB/OL]. (2011-01-13)[2011-02-22] . htt
p://省略/news/2011/01/6537
70.html
⑥费晓燕.发展出口信用保险 助推盐城外向型经济发展[EB/OL].(2011-08-03)/[2011-09-10].
ycswj.省略/Show.asp?id
=891
⑦王晖.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现状及问题研究[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4):61―62.
⑧庄乐梅.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的风险与防范[J].对外经贸实务,2005(8):19―22.
⑨李赛男. 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29
⑩庄庆鸿,陈兴忠,谭伟.江苏射阳:不足百米就有六家“山寨银行”[EB/OL] .(2010-06-23)/[2010-07-
05] 省略/zqb/content
/2010-06/23/content_3290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