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大部分的教师采取独断型课堂管理,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全面控制,这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许多教师为了更好的维护课堂秩序,在教学管理方面会采取较为严格的课堂规则来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落后的课程评价机制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通常是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德育、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过程的方法。

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就其内涵来说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智力、语文情意、语文审美、语文能力五个方面。可见,语文知识既是语文素养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属于学生认知水平发展和知识积累十分重要的时期,而且语文学科课时有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语文知识精心选择,选出最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课程的教法做了如下的安排: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并不是表示就否认了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的教学,只是说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式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传统的教学太过于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同时在课程评价这方面并非单一地评价学生实现课程要求的程度,其目的还在于考察和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善教学过程和优化课程设计,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课程评价时不应过于强调选拔和评价功能。而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归纳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去。进一步拓展语文知识,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渗透和整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的学习范围,加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和资源意识,构建出更开放、更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形成自主、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倡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预习

传统上的语文预习,往往就简单预习课本上文章,查阅文章中的生词,并没有真正掌握文章,在课堂上当老师讲解分析的时候虽然掌握了生词熟读了文章,但是对于文章的主旨或者是重点的把握仍然是非常欠缺的。这样的预习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新课程标准下课前预习应该分成三个部分:1、基础知识:把课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生词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一些基本的字词;2、课文基本内容的把握:可以设计一些与课文基本内容相关的小问题:如找出这篇文章的主要修辞手法,概括故事情节或者是概括人物性格等。通过这两个部分可以让学生对于文章有一定基本的了解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分析能力。

四、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阅读的性质和教学目标、任务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传统课程上的阅读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将文章的内容看一遍,然后查阅文章中的生僻词。但是这样的阅读方式并不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新模式下的阅读模式应该是将阅读看成是集感知、理解和鉴赏为一体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鉴赏和判断。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做到独立思考、积极思考,而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在课堂上设定一定的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悟和理解;在阅读时累积知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知识的积累获得对于学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只有在一次一次的积累中,学生对于相同的知识点才会运用的更加好,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五、优化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对策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科学的教法,新课程提倡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是并没有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首先要看其教学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是要是看否和教学内容相符合,同时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最基本的就是对自己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做到精益求精,其次便是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等,以便于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察觉出学生的心理变化。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一、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要正确把握三维目标。

许多时候,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即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如: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或活跃、兴奋、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的情绪,可以作为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第四,在教学上要注重“练什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很大程度上就是阅读训练课。

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育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三、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首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学生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还需转变教学方式。

目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老式教学。在这种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师生的关系是依从关系,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引言: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密切合作。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合作亲民,需要立足国情,需要关怀民生。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的关联性,没有跟上时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导致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逐渐落后于时展大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民生,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探讨是对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辨析,更是对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发展方向的思考。改革工作面临众多困难,改革任务艰巨繁杂,广大师生应坚定信念,保持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本文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就如何立足新课程标准原则,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几点可行性建议。

1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形势背景初探

传统教学模式一大不足即教学缺乏创新性。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疏于对最新教学观念以及新鲜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究学习,因此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和改善。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框架和教学体系不清晰不明确。教学违背新课改理念,过于强调成绩以及教训理论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过于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队伍缺乏核心人才,专业素质过硬,专业理念突出的人才急缺。部分教师并非文学师范专业出生,教师自身学科教学水平有限,教学管理理念有限。据笔者的调查显示,在当前中国的一些初中学校里,文学师范专业出生的语文教师,只占到百分之六十。一些初中学校的语文任课教师并非出自文学师范专业,他们对语文知识以及教学管理的敏感度大多来自于教学实践,缺乏系统的理论与清晰的条例。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疏于对自身教学的回顾,课堂反思不及时,教学反馈不到位。然而,在语文任课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的整理与回顾,以便对初中语文教学有建立整体的回味与感知。其次,教学过程当中师生地位的不平等也是制约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提高的一大因素。在知识的传输过程当中教师通常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传声筒。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对课堂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助合作交流,少之又少。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手段落后。教学脱离生活,并未在学科与生活之间建立足够的关联度。

2对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手段要新颖,观念要新鲜。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观点应该得上时代在发展,教学的方式应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首先,教师需要深入钻研课程,深刻剖析教学方案,寻求最佳教学思路。坚持高效原则,结合教学大纲,立足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实事求是,发展创新,为教学做好谋划与打算。只有教师自身先明确教学内容,形成条理有序的教学策略,学生学习节奏才会跟得上教师思路,与教师合作整齐划一,俨然有序。另外,教师教案课程导入要新颖。如何在一堂课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关注度和对课堂的吸引力,快速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境考察教师的本领。教师自身要多关注新鲜事物。发掘语文这一学科与生活的关联,善于通过新鲜生动的图片、歌曲、广告发掘语文信息,以引导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研发一些有趣易操作的游戏导入正课。教师需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不仅不会分散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反而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再者,教师讲课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不要单纯地用讲――听的授课模式要求学生作答,也可以增加提问环节或者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发言,逐步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与天地。

2.2提高学生兴趣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做这件事的时候自然不会投入足够多的关注。教师需要努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关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在课前可以播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小视频,以此带入整节语文课的学习,可以通过视频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当堂内容的关注。开设不同形式的作文大赛,演讲比赛,小记者比赛,普通话大赛等不同方面的活动,吸引学生关注的同时力求通过为学生创设不同条件下的语文实践环境,让学生有效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以逐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要争当学生的好朋友,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努力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同时教师也可以就自己在教案设计中的一些假设和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想法。增加师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关心。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效率会更高,热情会更饱满。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师生互动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提问环节,鼓励学生多动脑,发散思维,增加表现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2.3增强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前需要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总体的认知,上课时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响和对课堂的反应程度,课下做好记录,及时总结反思。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既注重创新性又注重时效性,既注重发展又注重传承。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做好教学反馈,找到教案设计与实际教学中的差异和不足,在下次课堂中,以努力提升弥补完善授课细节。课后要及时对课堂授课的组织形式、表达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反思与整理,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累积自己的经验,增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感应。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开放式;新课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新课改已全面铺开。一夜之间,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和追求目标成了语文教学新的指导原则,以"开放式"教学为代表的新教学法已成为教学热点。固然,新的课程观逐渐改变着师生传统的教学观念,呈现给人们新的教学视野。从而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价值也必然成为当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但在这场铺天盖地而来的教学新浪潮中,我们看到的既有令人欣喜的教学思路不断拓展的一面,也有教学上矫枉过正,陷入新的谬误的一面。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不良现象,那么语文教育又将重新进入一个新的怪圈:那就是忽视文本的语文开放式教学。具体分析,其表现为:

一、开放式教学造成语文学科性质的明显淡化。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过去对语文科性质无论怎么认识,都不能否定其基础工具性。因此,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来讲,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语文教学离不开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开放的实质。认为所谓开放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一时间,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又是算又是画,没有课件好象就上不了课了。特别是上公开课时,非得来个多媒体不可。可这就是我们语文的开放式教学吗?显而易见,这只是开放式教学的"形"而已,而不是开放式教学的"神",离其"神"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二、开放式教学形式上的互动造成对文本内容解读的浅尝辄止。

一个语文老师,课上得好不好本并不应由多少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来决定的。但新课改的教学过程却十分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管哪类的阅读课,介绍完写作背景,扫清一下字词障碍,串读一下课文,就进入了师生互动的分析欣赏阶段了。实际上,这种只注重形式上的互动和形式上的出新出彩,是对新课改实践层面的误解。它并没有顾及互动的内涵和效果,也没有顾及互动的内容能否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和吸收。其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教师没有很好地耐下性子走进文本,细细咀嚼、品味、体验文本,以探得文本的本来意义,而是粗略地浏览,随意地解读,凭着经验和直觉肤浅地感受文本,然后再把这种直观感受传达给学生。有的则在开放式教学中大搞全盘肯定,满堂表扬,结果弄假成真,以非为是。其实,文本的阅读与教学是有边界的,即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哈姆莱特也还是哈姆莱特,而不是麦克白,也不是李尔王。语文教学应提倡拓展和开放,但是,这种拓展和开放应该是有核心的。这个核心不是别的,正是语文本身。我们应该围绕语文的本质来拓展、开放、延伸。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

三、教师在课堂上主导作用的弱化是开放式教学的误解。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与能力。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过去,曾经批判过老师上课"一言堂",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上得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其实,哪一位老师不想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呢?况且,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谁都会说,但一谈起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这问题,大家就不那么理直气壮了。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开放性的自主学习,大家也都知道开放教学是学生自主性、综合性的学习。那么在这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不要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要!如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主导,还需要我们教师干什么?而当前某些开放式教学,教师采用纯粹的放羊式教学。似乎教师只要布置一下学习任务,到时来验收一下就可以了,至于学习的过程那是学生的事。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固然不错,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并不是很强。有些学生的学习可能还游离于文本的学习要求之外。特别是语文课中的知识点是需要长期、有序、系统积累的。这些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加以分析和指导。此外,教材编排的混乱和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这些也都需要老师加以整合和理顺。对此,教师岂可视而不见,放任自流?由此可见,开放式教学不是放羊式教学,更不能放任自流。有人说: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因此,新课改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从教知识教教材的落后模式中解脱出来,与学生一道进入方法与过程的体验与探讨,进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认识界面,进入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个性思想觉悟层面,最终抵达"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因此无论从那个层面去说,都不能否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更不能否认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的。

四、应试教育体制造成开放式教学评价的明显滞后。

开放式教学为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构建了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转换的评价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和与众不同的内心体验。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观念、视角与文本展开对话。获得各自不同的视角融合,呈现出语文学习的多样性。但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的开放式教学在评价机制上并无建树。评价的话语权依然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说了算;学生学得好不好,要看考试考得好不好。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开放式教学的评价之中仍未能从高高的权威神坛上走下来,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仍然深远地左右着教师,从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因而只求结果,不问其他。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依旧没有改变应试教育这辆战车上的螺丝钉的地位。中、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广大教师头上挥舞,再加上教育资源不平等配备,无疑,对解决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不但起不了促进作用,更多的反而是雪上加霜。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开放式语文教学顺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但同时也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只要我们能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把握新课程标准,相信新课改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学;教法;学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初中的语文教学也在逐渐地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引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小组协作学习、项目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同时,这也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与学法做出如下的分析、说明。

一、科学教学方法理论依据

虽然新课标的语文教学提倡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并没有完全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判断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新课标的理念就是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课堂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气,证明教师这堂课选择的教学方法不科学、不合理。

3.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学手段不断朝着现代化发展,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一些适合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如,幻灯、投影等),用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思维,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要做到以上几点,还要考虑到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之间是否融洽,能否在课堂中实现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等。

二、科学、合理的教法

教师要把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地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引导式教学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对问题的好奇追问心理采用引导式教学。在正常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外,顺着学生对问题的疑惑进行延伸,通过联想、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相关联的知识内容。

2.因材施教

教师要在课前,充分把握好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的联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例如,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摆脱传统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地思考、发言。

三、高效的学习方法

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该学科是最适合学生,也是最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科。根据该学科的这些特点,提出如下几种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因此,学生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使学生做到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关心、体验生活的情趣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所以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温故知新

和其他的学科一样,学生要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做到温故知新。

四、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教学中包含着学法,而在学法中也有教法的体现,两者是相依相存的。但同时这两者之间又是相对独立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的主体不同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决定着教法的改革。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法应该满足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的

教师在对教法进行改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法应该是服务于学生的。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根据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应遵循的相应原则,以及如何把教法和学法更好地统一起来,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曹立.语文新教材中的创新教育资源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