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1篇

一、大学与中学的本质区别 

1.思维方式不同 

中学生主要以感性认知为主,中学是老师千方百计的让学生认真学,形成“老师下达”、“学生执行”的固定管理模式,主要目标是围绕高考来进行的,而大学的学习就是靠自觉,老师只起到辅助作用,大学学什么是围着就业转,同时大学对学生评价标准不同,考核标准不单一只是学习成绩,更注重个人的综合能力,情商和智商的综合表达,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和个性化发展。由此大学的培养目标由中学的基础性学科的教育、应试教育转变为让学生逐步综合性的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以更加适应社会、更快融入社会。 

2.学习方式的不同 

中学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成绩论英雄,每个阶段都由老师规划好,以“要你学,必须学、这样学”为模式,高中学习是封闭的、禁锢的;而大学的学习专业性更强,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开设更为专业性、职业化、系统化的课程、讲座、实验等,同时大学的各类社团组织也为同学们的相关兴趣和爱好提供广阔的平台。虽然以就业为目标,但是选择性较大,更多体现个人思想和意愿,注重个人能力的体现,以“你要学,择善学,自主学”为模式。 

3.人际关系的不同 

中学人际关系相对单一,主要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集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模式,较为固定;而进入大学,交际圈增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化。首先,老师与学生已不再是单一的上下级关系,更多是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模式;其次,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在集体宿舍生活,大家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迥异,需要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自信和包容;再次,大学不再限制谈恋爱,虽然益于身心发展,可能促进努力学好课程,但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大學生活带来苦恼;最后,大学各种社团较多,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处理复杂程度。 

二、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结束了高考冲刺的紧张奋斗,又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同时也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已然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适应大学生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做好自我心理调试,从心理的角度缓解压力、解除焦虑,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 

为使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以及对未来学习方向、就业方向的系统规划,应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自己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各个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形成自身独有的人生曲线,根据不同的人生曲线每个人结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才能等资源制定出不同的人生目标,最终为努力实现自我人生目标而更加科学的、有效的进行自我人生的规划。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多个渠道,进入大学有相关的职业生涯课程,更加具体的系统的培养同学们如何自我规划,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讲座、社团活、素质拓展、职场体验等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活动得以实施,在日益壮大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更有纷繁的新媒体平台供同学们学习和体验,使学生能够自我调节、自我规划。生涯规划不是一个时期的事情,更不是一次性的规划,它是可以终身受用,根据自身的变化而随之调整的引导自身进行评估和反馈的可以达到目标的工具,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人生观。 

三、开展学生心理互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刚步入大学的新生,面对学校和老师管理的同时,更倾向于倾听学长学姐的意见,关注学长学姐成长成才的过程,借鉴高年级学生的成功事例,同学之间也可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实行心理互助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品质,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一新生能否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关系到学生大学四年生活的成长成才,更关系到是否能够成为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职业人和生力军,也是高等教育中一直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从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采用新媒体及心理互助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调整,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蕾;如何帮助大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王丰昌;张崔英;;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随着**年以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业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同时,大学毕业生劳动就业体制也由“统一分配”转向“自主择业”。这使得过去“天之骄子”们的从容和优越逐渐被严峻的就业现实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所取代。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消费观念也在逐渐由“人才高消费”向合理化转变,更使得大学毕业生求职难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局面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而言,或许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则无疑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这已经成为每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是为指导学生获得一种就业能力、面向社会的生存能力,不仅局限于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要为大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并使他们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谋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而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却影响着这一目的的实现。

1.就业指导理念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目标上。多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停留在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为学生安置工作,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的状态,缺乏对就业指导和就业主体的深层思考。如此简单的目标和导向,自然把学生引人思路闭塞的怪圈: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是否适合自我的个性特质、是否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却不甚了解,造成了就业的盲目性,致使跳槽现象屡见不鲜,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

2.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全程化服务意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获得更高的就业能力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一人校就在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和培养相应的素质、技能,进而在毕业时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业,这是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就应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可是当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阶段式”的就业指导层面,还属于“临阵磨枪”型,只是到大学四年级临毕业的时候踢出临门一脚,把教育对象仅仅锁定为应届毕业生,工作重点仅仅停留在毕业生的择业指导上,距离“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目前多数高校把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局限在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合同的签订和就业政策的咨询上,即使开设就业指导课,其内容仅是就业形势的分析介绍、就业信息的通报,以及如何撰写求职报告,如何填写个人的求职简历,如何应对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等方面,信息量小,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而对如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带有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力度。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仅停留在协议发放、回收、签字、盖章和罚款等行政任务的完成上,根本就谈不上就业指导。

4.就业指导专业队伍人员不足,人才匾乏。根据教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的专职队伍的人数比为500:1,但目前多数高校在安排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方面尚无法达到这个比例。一方面,很多高校专业的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严重匾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应急,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一些行政人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培训,就业指导的效果难免会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即使是专职工作人员也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在质量上也不能完全适应在新的就业环境里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的要求。

二、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现实惫义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明确规划者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对每个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需要对个人的特质、职业环境进行探索,以逐渐发展个人的生涯认同,并建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选择时,针对各种机会进行生涯评估,以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投身到职业生涯当中,最终获得自我实现。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还能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定下事业大计,确定一生的发展方向。

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从自我认知开始,准确定位自我,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理性面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具体而言,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良好对接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更早地接触职业世界和进人职业角色,激发学生进人职业角色的渴望,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探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以职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学业与大学生活。从而实现大学生活“职业化”,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人职匹配”。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就是认识自我,只有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职业方向,而不盲目化。大学四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阶段,因此从适应社会用人要求的角度出发,大学生要培养一些必备的个性品质,只有了解这些,在大学期间才能按社会所规范的人才要求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这是大学时期必修的人生课程。对自己认识越多,对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品质认识越深,大学生的自我塑造计划就越具有前瞻性。给自己定一个塑造个性的计划是让自己保持适度自尊、合理进行生涯设计的必要步骤。

3.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胜、目的性学分制使学生进人大学后选择课程更为自由,但是,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人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有意义的帮助。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策略,建立学习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这些具体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毕业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4.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持续科学发展

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成才教育,对大学生来说,适合自己职业潜能、性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决定其能否成才的关键。对事业的持恒热情、执著投人和高效工作是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保证,而其背后的主观决定性因素是能力、性向以及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意义的认知及与该职业要求的适配性。当今择业者和从业者大概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确实知道自己适合和愿意做什么而选择了某种职业或工作;好像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而选择了什么;说不上适合和感兴趣做什么,只是在机会或条件的作用下被迫选择了某种职业或工作。在后两种情况下,成才的可能性低于第一种情况。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持续科学发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新方法,它贯穿大学生整个职业学习的全过程。高校运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可以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科学性。高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普及和推广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美国从小学生就开始进行生涯教育,而我国是在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之后,才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当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如何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成了各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首先,学校自身应该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且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再次,做好信息和经验交流工作,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应经常沟通,互相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新近引人的理论,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这一理论比较陌生。只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才能做好其他相关工作,这是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必由之路。高校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级个体的不同学习任务以及心理发展的不同,进行各有侧重的职业生涯辅导。一年级处于大学适应期,这一阶段可引导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作初步了解。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处于对职业生涯目标的探索期,这一阶段应着重于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职业个性的优化、职业价值观的确立,从而帮助他们寻找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晰,可助其为实现职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优化心理素质。四年级就业的严峻形势就在眼前,要为求职准备好一切软件和硬件,为即将从事的工作积极搜集信息和材料,寻找所有可能的机会,参加面试,进行求职前的培训以及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3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的知识,指导人员应逐步专业化、专家化,只有这样,才能科学规范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外部职业世界,确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目标;另一方面要通过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同时结合职业世界不断变化的各种内容对学生进行集中讲座辅导,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需要。:

4.引进与开发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

职业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高校应该充分认识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一方面挑选、引进合适的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另一方面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增加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努力让所有大学生都能接受职业测评,真正地了解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树立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观念。学生把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参考。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3篇

在新的时期高职学生有新的特点,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拥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然而他们也有缺点,虽然好奇心较重但是却缺乏学习探索的主动性,没有形成强烈的是非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时缺乏动力,对学业以及就业问题感到迷茫;部分学生有自卑感,或是盲目自大,贫富两极较为突出,难以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在思想上不够成熟,容易偏激;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需要得到理解与关爱;有的学生期望过高,对大学充满憧憬,但现实与理想总会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学生因为存在差距而产生失落感,在面对现实的过程中选择逃避。这些问题都是新的时期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因此导致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作为高职学生的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健康发展,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应积极应对,使学生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因此采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保证高职学生的教育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1、改进和完善班级管理工作

如今,在进行高职班级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传统的管理方法主要采用纪律规范、宣传教育、开展活动等方式来完成对班级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学生的发展与德育评价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强迫色彩。在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中以单向流动、控制的过程为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不多。如今是个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提倡价值宽容,学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解放,他们不再单纯的被管理,相反他们更加需要宽容和理解。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进行高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高职生、班级团队、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并且相互之间要进行交流与沟通。高职生个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培养自己适应职业要求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个人行动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目的性,从而将高职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自身的发展之中。目前为了提升自身的实力,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朝着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断奋进,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由传统的说教束缚式管理变为了无为而治,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同时改善了管理的效果。

2、有效的将学生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到一起

目前,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部分。因此,班级管理质量的好坏将会决定学校整体的管理质量。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来进行的高职班级管理工作,在优化班级管理的同时保证了学校的整体管理得到好的效果,此外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帮助学生确定奋斗的目标,不断完善自身,促进个体的发展。而使每个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学校管理的目的。因此,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进行班级管理在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学校的管理,使二者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完成了学校的管理目标。

3、促进学生与学校和谐发展

要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达到不断了解自己的目的。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除了是在技术层面进行设计外还需要将思想政治因素考虑在内,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使他们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高职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班级,因此只有班级管理到位,学生才能健康的成长发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进行高职班级管理主要是借助科学管理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学生个人和班级共同发展,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措施

1、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职业道德

高职院校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的需要是首位的需要,而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管制。班级管理的目的是让高职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实施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班级管理是由职业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他的本质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特色,因此对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就业观的培养较为重视。在班级管理中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是就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部分高职生在毕业之后会进入相关企业参加工作,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制度,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使高职生向满足市场需求的方向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班级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基本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精神,在培养职业兴趣的同时更要注意职业道德的培养。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以及将来有可能走向的企业文化规范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保证工作的整体质量。有了就业素质的感召和管理人员的引导,才能使高职生更好的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在就业观、价值观上发展自己,使自己满足职业的要求,不断完善自身。很明显与施加外部道德纪律规范管理相比,这种运用自发的素质要求作为内部驱动力的管理方式更加有效。

2、强化高职生的做人意识和自我规划意识

要想保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高职班级管理顺利进行,就需要不断提升高职生的做人意识和自我规划意识。如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许多高职生面临的问题,如果学生是盲目的学习,将会导致学生行为散漫,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纪律意识,不能有效的坚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高职生会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而通过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高职生对自己有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进行剖析,明确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发现自己的兴趣,掌握自己的特点。因此应在高职生刚入学时就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后,以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中心,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职业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此外还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手段,更好的培养学生去如何做人。教育的本质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终极目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在21世纪,高等教育肩负了教学生做人和教学生做事两项重任。在19世纪初就有相关人员指出大学的最高成就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在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班级管理中,需要同时教会学生做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讲诚信,否则在生活会有损个人形象,在工作中有损坏企业利益,所以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建立完善的人格,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开展与职业生涯设计相关的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可以开展一系列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的活动,改善管理的效果。例如可以请企业中的优秀人才来校开讲座,或请优秀的毕业生来传授相关的经验,通过这些人的介绍使学生加深对职业要求的了解,给高职生带来启发。还可以开展一些职业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讨论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班集体中成长发展可以增强高职生的集体观念,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展活动可以使学生在集体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高职生的团队精神,使班级管理的难度风大大降低。

四、小结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当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不无关系。本文借鉴信息系统面向信息的建模方法IDEFI及目标管理方式对职业决策过程进行了流程式设计,并以此为依托,沿着职业决策的基本过程,探讨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分析得出大学生自我决策和管理能力包括职业决策能力的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目前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时性、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方面的建议。

一、绪论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职业选择自由使绝大部分毕业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却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不容乐观的是,今后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就业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全社会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造成的,另一方面则与当今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不足有着相当的关系。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论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1.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指的是从兴趣、特长、性格、价值观、品德,能力等方面深人认识自我。具体包括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个人的特长、优缺点、学历和能力、实践的经验,还有智商、情商、性格、生理情况等方面。

1.1兴趣

调查表明,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职业,能够将工作做得更完美,更充分地展现个人才华。因此兴趣特别是职业兴趣也就成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认识自我这一环节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毕业生们,常常碰到难以将自己的兴趣与职业发展联系起来的困扰。

l.2价值观

个人的职业价值观是工作稳定性和忠诚感的来源。当代部分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只从个人功利主义、实惠性主义出发的思想,以及典型的眼高手低的作风。因此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并将其融人自身的工作实际中就显得相当的重要了。

1.3个人能力、技能

关于个人能力、技能方面。个人职业能力即自己能做什么是个人职业成就感的来源。目前在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有如下现象:一种是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却眼高手低;另一种却是自信心不强,低估了自己的水平;第三种情况是高估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忽视了职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以上所举的现象是由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认识不到位造成的。

要准确地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除了要考虑自身的特长、优缺点、技能外,必要的实践的经验还是必不可少,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成功就业作好准备工作。

2.了解社会

了解社会是指通过与亲友、老师、同学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与期望,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大学生认识社会环境对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外围宏观环境—家庭的期望、社会的需求、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兴衰、政策法律的影响;微观环境—企业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企业的文化、工作岗位的要求等。

2.l对于就业政策和社会环境的认识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引人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机制,大学生可以在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目标和理想选择职业。因此,大学生应该全面认识和了解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分析自身条件,把握就业形势,进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的价值。

2.2关于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

在就业初期,经常出现大学生不适应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或者工作作风,用人单位抱怨大学生要么稚气未脱、动手能力差,要么试用下来并不是企业所需的人才。对此,一方面大学生在选择岗位时要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的用人要求、工作风格是否与自己所拥有的或所期待的一致;另一方面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以缩短适应期,在社会的大坐标中找好自己的定位,毕竟对应聘者某些品质和能力上的要求是大多数企业都共通的。

3.确定职业目标

确定职业目标是指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立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达到职业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及实现目标所拥有优势和可能面临的困难。

主要涉及下几个方面:设定该目标的原因;达到目标的途径;达到目标所需的能力、训练及教育;达到目标可能得到的助力;达到目标可能遇到的阻力。

大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两种情况,即目标过分高于自身能力和目标过分低于自身能力。在此只把目前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的“高期望值”的现象及原因作一分析。造成近几年来就业压力较大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毕业生就业目标过于集中而产生的相对过剩。如在就业地区方面,绝大多数毕业生希望能够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工作;在单位类型方面,毕业生们仍然期望进人大企业工作;而在工资待遇方面,仅有三成左右的学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底薪。

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心理怪圈,放不下思想包袱;二是对目前形势的错误估计,高学历和高人才并不能划等号,取得学历只是取得了某种就业的资格,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如何,要视宏观环境、个人的才能等方面而定。

4.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制定实现目标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在先前已设定的职业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大学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步骤、措施,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使长远职业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落实目标措施方面:教育、训练的安排;获得发展的安排;排除各种阻力的计划与措施;争取各种助力的计划与措施。

因此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正确考察要达到目标所需的要素特征及自身优势,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计划。

5.采取行动

采取行动是指在确定职业目标并对完成对实现职业目标的措施设计后,落实所决定的或写简历找工作,或考研,或出国深造,或进行职业培训等一些活动。

6,生涯评估

生涯评估是指引导大学生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父母、同学、朋友,教师的评价(反馈)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评估,修正。

职业决策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循环,可能每次的循环所达到的结果不尽相同,可能是进步,可能是倒退。因此在生涯评估的过程中心态要平稳,明确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沉迷于一次循环的悲与喜、失与得之间。

三、结论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师作用,行为导向教学法

CBT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三角理论就是把教师、科目和学生三者的关系分为三种:

一是科目主导型,即传统角色,教师把学科知识解释给学生。科目决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位置居其次,是科目的仆人,是学生的主人,属于认知学习法。

二是教师导向型,即传统角色的变异,教师为学生选择科目,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管理着科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兴趣和科目的要求都可能服从教师的要求,对科目的选择和阐述取决于教师,属于行为主义方法。

三是学生导向型,即监控高级学习,是学生与科目之间的互动,教师推动、协调。学生与科目关系很近,二者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科目方面的服务,与人道主义方法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新的教育理念。

如何才能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变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推动者和信息提供者,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协调作用。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位置。

一、 注重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结合

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途径就是要将职业标准和培训目标结合。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对技术工人素质的要求是:

一个技术工人

要达到这样的学习目标,就要使学

习课程方案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

教师要根据“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景,

将典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设计学习情景。学生能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行动,将专业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重构,逐步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即教师是以学习“组织者”角色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能力的。

二、加强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包含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的三个重要原则是:学生中心;实践为主;教师指导帮助。总目标是获得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方法、交流沟通能力、解决问题和冲突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即将专业学科体系与职业行动体系实施集成化的教学方案。职业学校教师是“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中课程开发的主体,“学习领域”

仅仅是一个职业培训的指南,承担培训的主体——职业学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课程的开发。教师要根据“学习领域”的相关要求,将企业的职业活动过程与专业教学进行整合,构建“学习情景”,进而开发出项目课程。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教师构建的特定的学习情景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按照“资讯(信息)、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五个完整的行动来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论文行

动导向教学倡导的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训练、企业实习等教学形式(来源于职业实践)。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一是从“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景”(学习任务);二是课程的主持人、组织者和协调者;三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四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与咨询。

三、 加深对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体现出相应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而且又体现了专业学科的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具有校本特色、师本特色。同时构建相应的项目教学评价机制,既能及时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又能评价教师教学的质量。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现存班级人数较多,学校的实施设备、场所不够,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相关职业标准,明确职业活动领域。根据目前毕业生就业岗位技术的层次,丰富职业活动,构建学习情景,以职业行动为导向,在企业实际工作领域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理性、自由,甚至具有自我否定的能力;不求学生是一个完人,而是一个会犯错误并能从错误中学习的人;推动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给出答案;提倡共同负责,而不是一个人对所有事物负责;提出和允许提出多种建议,而不是只有一种答案;允许学生进行组织,而不是给出组织措施;允许学习者制定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所有的都由教师确定;允许学习者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学习成果;多鼓励和赞扬,而不是指责和挑剔。

总之,我们要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采用那些适合我们专业和科目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营造和谐、愉快、并有促进作用的课堂学习气氛为宗旨,以教学、组织和管理为中心任务,把握好教师这个角色的位置,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与沟通,逐步推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获得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1、中西部地区职业培训和就业促进项目师资培训资料。

中德项目专家赵志群-----《培训师手册》

2、行为导向教学法培训资料。中德项目专家许英—《行为导向教学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