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下英语重要知识点

八下英语重要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下英语重要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下英语重要知识点

八下英语重要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追问

所谓“追问”,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了教师第一次提问中的预设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质疑,促进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何让课堂追问真正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

一、在交流中追问――激活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但是有很多时候师生对话看似流畅,气氛热烈,但实质并不是真正的信息交流,如果教师能在交流过程中巧妙地进行追问,这将会激活学生思维,丰富课堂语言,课堂因此会充满活力。如在教八下Unit 3“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这一单元第二课时第一环节时我告诉学生:“I am not feeling well today. What’s the matter with me? Can you guess?”S1: I think you didn’t sleep well last night. T: Why?S1 : Because you look tired today. T: Yes, Where was I last night?S1: I think you were in hospital .T: I went to the hospital at 9pm. When I went to the hospital , what were you doing?S2: I was doing homework. S3: When you went to the hospital , I was shopping in a supermarket…以上师生对话真实而自然,主题鲜明,语言鲜活,信息量大,学生在教师巧妙地追问下,激活了英语思维,在复习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的同时拓展了语言知识的运用,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发展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追问,让老师顺利地完成了课堂的教学预设目标,也正是追问,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二、在错误处追问――巧妙纠正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错误在所难免,我们对此不应惊慌失措,更不能责怪学生,而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在教授八下Unit 1“Will people have robots?”第三课时当课堂上按照我的预设正成功开展活动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漫画独自欣赏,于是我叫他来提问。没想到他一走上讲台就说:“Hello! This is my picture.”这时全班哄堂大笑,我抬头一看,原来这位男生画了一幅一位男生手牵着一位女生的漫画。“In ten years, I am in college , I have a car. I have a beautiful girlfriend.”这时全班的气氛一下子到达顶点。面对课堂上学生重点知识的错误,我在错误处进行暗示性地追问,巧妙地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此时我因势利导问:“Do you have a beautiful girlfriend ?” “Yes ,I do.” “oh, really .Who is she?” 于是全班再次哄堂大笑,这时站在台上的学生想了一下,用中文回答了我这样一句话:“大学里的女朋友现在怎么知道名字。”“You mean you will have a girlfriend in ten years?”“Yes,I will have a beautiful girlfriend in ten years.”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I don’t have a beautiful girl friend now. I will have a beautiful girlfriend in ten years.”话题谈到此,我再次利用男生的回答设计了下一个环节,追问学生:“What will your family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考。S1:“I think I will be a good father.”S2:“I think I will have two kids…”教师利用追问针对学生的错误表达进行了恰到好处地暗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及时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纠正错误,既使得师生语言交流顺利进行,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实现了在错误处追问的价值,体现了英语课堂教学无痕的境界。

三、在意外处追问――生成精彩

课堂是充满生命灵性的,但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境。这些“意外”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深化学生思维的最佳契机。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而且要善于捕捉,对于有价值的“意外”及时追问,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在教授八下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这一单元第一课时There will be 句型和more、fewer、less比较级知识点时,原先教案设计时想利用家乡的图片讨论过去、现在引出There will be句型,并在对比中教授more、fewer、less的运用。上课时我突然发现教室里有两张多余的桌子,就随口一问:“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our classroom?”学生回答:“Sixty-six.”于是我马上改变预案,没有按原来的教学预设组织教学。“Will there be fewer students next term?”我接着追问了以下几个问题:“who will leave? Who will come?”学生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就连平时都不爱举手的学生在预测环节也踊跃参加。笔者通过捕捉课堂“意外”情境、因势利导,适时追问,才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说英语的愿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不仅练习了语言结构的作用,而且形式和意义很好地结合,实现了学生间的真正交际,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张扬了个性、深化了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中的追问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一个智慧的追问者基于他对教材的解读和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对教材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一个智慧的追问者看似无所作为,但点拨引导得不着痕迹。教师在动态的课堂中捕捉信息,随机应变地做出相应的追问点拨,使追问提高了质量,提升了品位,开启了智慧,掀起了课堂的,演绎了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培芳.英语课堂提问与答问策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

八下英语重要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分享学习 意义 策略 优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是一种比知识更为重要的能力。分享学习主张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积极互助的合作关系,每一个人的价值都在小组活动中得以体现,各小组成员的成功互相分享。这也迎合了《英语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分享学习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分享学习的现实意义

新编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即Go for it这套教材中每单元有一语言目标。要达成此目标,需从最基本的课堂目标开始。而靠以往的单个学生各自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合作分享。这套教材还有大量的活动设计,也需要学生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成果,跟大家一起合作来达成。

此外,我们学校地处山城,各班级班额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内让每个学生获得足够“说”的机会,很难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分享学习为学生能够充分得到教师资源和学习资源提供了保证。在课堂里大量的把学习任务分给预先设计的学习小组,学生围绕教师所给的话题进行交流活动,操练语言知识,或通过讨论获取某个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师提供给每位学生的发言机会将增加几倍,从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量。

二、分享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合理分组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有专家认为,在英语课上只有兼具input和output,才能使英语教学产生最大的效益。分享学习也就是把自己的学习信息输出跟别人分享,相反也从其他组员那里得到信息的输入。这就要求组员之间的搭配要科学。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任务,分析完成任务的途径所需时间,灵活合理地组合。我在具体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组合方式:

(1)按座位分组。这是种方便、常用的组合,但最好跟班主任协商,安排座位尽量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力争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样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分享提供了很大空间。就近座位中的两个人同桌可以做Pairwork,前后四人可以做Groupwork,多人围坐可以做Teamwork、Interview等。教师同时在旁引导,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让他们也有更多大胆练习的机会,然后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以任务为中心的组合。围绕一项具体任务,让学生按需组合。例如兴趣相投、程度差别不大的人组合适合课外作业每个单元3a的背诵自查,因为英语水平相近的为一组,有的组要求背诵,有的组就只要求熟读就可。还有听写,也根据不同的组给予不同的标准,因人而异。但如果像report这样的任务,我通常是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四人一组,每个组中安排一名英语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一名英语基础差、学习困难的学生,以及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讨论归纳出知识点和建议,最后请一名代表做报告,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通常各小组都想得第一,会使出浑身解数,积极地动脑筋。以新课标八下unit8 Why don’t you give her a scarf?为例,我要求他们为西部地区贫困孩子送礼物提建议,最多的一个组提了21个建议,且都具建设性。学生不仅熟练地学会了使用这个句型“why don’t you do ...?”,还能用所学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有效的合作方式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有效的合作要求任务落实到位,一般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活动、课外复习三步。

(1)课前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之一。我一般把每课的语言目标提前告诉学生,让他们按照这个目标去预习。组员先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组里讨论,再汇总给老师。每堂课先留三五分钟给学生做Daily report.。学生可以就本单元话题发表谈论,也可以自由演讲。

(2)课堂教学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我把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三种:

A. Role play即分角色朗读、表演。如:新目标英语七下Unit 3的animal show,我给学生面具,让他们扮演各动物角色,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B. 信息处理,包括就课文标题、长句难句展开讨论,对课文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学生可结合学习内容谈论自己的观点。

C. 语义重建,它可以从口头表达开始上升到书面表达。例如:新目标七下Unit 11有段描述老年人爱美的文章,先让学生组里讨论,把自己对美的感觉表达出来跟别人分享,然后由组长汇总执笔写下观点,这样就更完善更全面。

(3)课后复习

分享学习还可延伸到课后复习。为了让学生能及时消化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课后的及时复习也是必要的。但是,若教师只告诉学生:“Go over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the class.”那么有的学生会主动去复习,有的甚至看都不看。我想这可能因为常规化的要求根本无法激起学生复习的热情,或者学生根本就不清楚该怎样复习或复习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学生进行合作复习,并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

如在上完“The school rules”这节课后,我要求学生为了跟周围的人倡议共同遵守学校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来制作一份poster或写一份promise。第二天,我就把他们的作业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面。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相互评比。他们还会暗下决心,争取在下次的活动中完成得更出色,得到更高的评定,获得更大的成就感。

(三)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分享学习成功的保障

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要高度评价,兼具创新性。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某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合作分享精神以及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如在各小组活动完成后,教师要立刻进入活动效果评价,组织学生对表现优秀者评比。评出活动中最佳表演者、最酷答辩手、优秀活动队、优秀单词擂主等,而且还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

此外,有的学生听的技能较好,有的说的技能较强,还有的在读或写方面较出众,教师要善于发现并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

三、分享学习的优点

(一)分享学习激发了人人参与的热情

在小组中,学生没有包袱,敢问敢说。如新目标八下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中要求他们设计的任务是怎么成为一名成功的应聘者,通过分享学习,一些胆小的学生也胸有成竹地上来发言。俗话说得好,“技高人胆大”,在小组里先互相讨论分享建议后就胆子大了,有话要说了。

(二)分享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来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有意识地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结合分享学习这一有利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是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能利用所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分享学习拓展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实践证明,分享学习可以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内的时间限制。如何在课后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交际的空间呢?我每学期会要求学生准备一次英语辩论赛,竞赛前先给他们topic和时间、要求,让他们分组进行准备。我还要求他们出英语墙报,小组分享创意,分工合作完成,效果突出。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及分享而来的集体智慧。

四、结束语

分享学习比起班级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来,它更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保持和运用知识。有分享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能在课堂上配合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来接纳,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分享学习还有利于改善现在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太自我的个性,引导他们学会分享,不仅从别人那里取得帮助,也主动去帮助别人学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这也符合当今倡导的新理念“合作双赢”的宗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

八下英语重要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英语;情景与实践;语感

我们知道,在婴幼儿学说话时,尽管一个字也不认识,却慢慢能听懂家人“爸爸”“妈妈”等称谓及“吃”“喝”等指令,并能作出反应。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便学会了语言,这正是语感起了作用。正如厨师要有灵敏的味觉,音乐家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学生要想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应该具备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良好的语感。在新课标背景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语感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一、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我们生活在讲汉语、用汉语的大环境中,学生有潜移默化地用汉语思维的习惯,汉语自然对英语学习有负迁移影响。实践证明,使用得体的英语讲课,能使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可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及母语对英语教学的副作用。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眼睛多看英语,耳朵多听英语,嘴巴多说英语,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课堂氛围里,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进行交流,既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也能训练学生的语感。

在日常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始终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由简到繁地使用课堂用语组织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我的课堂情趣盎然;既使学生巩固了旧知识,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新知识。如刚开始用: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are you?(问候语)Stand up!Sit down.(指令)Try,please.(鼓励)Good;Very good. Great!(评价) Ready?Yes or no?等简单用语。随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结合学生学到的知识点,适时增加:Would you like...?Will you please...?(请求) Shall we...?Let’s... Why not...?(建议)等。

用英语组织教学,要循序渐进地给学生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要兼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感受信息的刺激,让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锻炼感知力。如在上课过程中,提醒学生看黑板说“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同时用手指着黑板;让学生打开书本,说“Open your books,please.”做出双手摊开状;要求学生合上书本时,说“Please close your books.”则将双手由摊开到合并。再如:学生作出答案,老师对其进行评价时,点头用“Yes”,摇头用 “No”或表达“Right”或“Wrong”时,读成升调或降调,使语音、语义、语气、体态等方式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其意,熏陶语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和使用英语自然离不开各种交际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创新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1]结合教学实际,我主要开展了如下活动:

(一)举行各种比赛

英语知识竞赛、表演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讲英语故事、朗读比赛等趣味活动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开展。如在学习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七下)时,因为本单元重点词汇是职业名称,我便设计了My Family为题的演讲比赛(时逢周五),让学生赞父母的伟大,谈父母的艰辛,讲家庭的温馨,对学生进行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教育。操作步骤:大力宣传发动(家长配合)、确认主题、说明形式、规定时间(下周一)、明确评判标准、设置奖励措施。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感悟语言,发展能力。

(二)教唱英语歌曲

学唱英文歌曲,能使学生在欣赏优美旋律的同时,陶冶情操。长期坚持,学生的耳朵会越来越灵,嘴巴会越来越顺,语感也越来越强。歌曲要求:1. 健康向上;2. 乐曲符合学生身心特点;3. 新词较少;4. 最好与教材内容同步等。如学字母时教ABC歌;学星期名称时教Days of the week,使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学生语感会自然生成。

(三)组织英语角

英语角活动主要以提高口语为目标,帮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主动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克服羞怯心理,树立说英语的自信心,发展英语语感。我于2011年3月新接了一个班,刚开始上课时,学生对我的提问“会也不说,不会也不问”,总之“一言不发”,课堂气氛沉闷。而现在,没等老师提问,学生便主动地找问题,雀跃抢答,连上级教育部门在我校安排公开课时,讲课老师都慕名点名要用这个班授课。这其中得益于我开展了英语角。具体方法是:

名称:112730 English Corner(取初一(12)班每7天练30分钟之意)

活动地点及时间:自2011年3月1日至12月份每周三早7:20~7:50

在学校操场西北角举行,天冷或雨雪天气时,在学校报告厅,风雨无阻。

(优势:开阔、自由,便于发挥、交流,比在教室内效果更好)

活动目的:本班学生自愿用英语交流,在纯英语环境中品味地道英语,练习口语,相互交流学习和生活经验;讲历史故事、趣事;演小品;谈家事、论国事;畅谈理想,放飞梦想,享受英语带来的快乐。

活动意义:在充斥着汉语,没有英语环境的情况下,在校内操场开阔场所为学生提供一个使用英语的环境,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切磋交流,这不仅可以提高口语水平,也改进了同学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四)值日报告

“值日生汇报”(Daily Report或On Duty)作为英语课前的“热身”, 一般由一个学生在每节课开始后五分钟左右时间里上讲台主持,以便给每个学生提供当一回“小老师”、表现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提高综合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不同的学段,形式各异,内容有别:

初一新生英语水平有限,可简单地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日期、天气等”,也可说自己的喜好(运动、影视偶像、服装、食物等),熟悉的人(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等),难忘的事,才艺展示(做游戏、唱歌曲、猜谜语等)。寓教于乐,注重趣味性,充分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二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可开展一些知识性、有一定思考、探索空间的“值日生汇报”。如在上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八上Unit 7)时,学生卢晓洁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其本人周末做饭的过程),并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用英语全面介绍了她make dumplings的制作流程,富有新意,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可以选些贴近升学考试需要的话题,侧重提高语言综合能力,讲求“实战性”。如在学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我选择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推介日照风光,因为这在我市近几年中考英语作文试题中一直是重点内容。

(五)观看英语电视节目、欣赏英语经典影片

观看电视、电影,使学生沉浸于原声英语环境中,既能丰富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日常生活对话,提高会话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和加强语感。CCTV-9、英语频道、CCTV-10 是比较适合学生观看的英语档节目。周一至周六《希望-英语杂志》首播中午――12:15,当天重播――19:06,次日重播 06:10,节目时长:30分钟。我一直要求学生在家观看,(每周最少2次)。另外,我还选取部分优秀电影对白,在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定时播放,让学生欣赏、模仿,并学会应用,学生英语素质不断提高。

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培养爱好、发挥特长;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提高智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语感。

三、重视读诵训练,使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熟读成诵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条件反射,能使词汇、句式、情感、气势等语言要素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正如胡春洞教授所说:“大量的朗读和背诵是通往真实交际的有效途径,是作为预备性的言语练习和巩固性语言的重要形式。”[2]但诵读材料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趣味性、实用性,要难易适中。

(一)学会朗读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重视运用领读、范读,教学诵读技巧,使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准确、流畅、有表情地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英语是一种节奏感很鲜明的语言,朗读英语时,不仅要保证语音、语调正确,而且要注意节奏感。初一阶段让学生以模仿为主,从初二年级起,在领读、范读、听录音读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语音要求,辅以讲解一些朗读知识和技巧,逐步对朗读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意群停顿、语调、节奏等。如(Unit 4,新目标八下)

Lana said| she would go |to Marcia’s house| on Friday night|.

①用记号划出意群,朗读时注意意群停顿;

Lana `said| she would `go| to Marcia’s `house| on `Friday| `night|.

②用重读符号标出语调,即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一般需要重读、虚词(人称代词、助动词、连词、冠词、介词等)一般不重读(当然也有例外);

③强调节奏。英语节奏的规律是:两个重读音节之间,不管有多少个非重读音节,都必须用大致相同的时间读完,所以,各个重音之间的非重读音节越多,这些音节就应读得越快。因此,可以教会学生像学音乐一样,用手轻叩桌面,体会朗读的节奏;

④另外,注意语调、连读、不完全爆破等的发音技巧。

(二)坚持背诵

背诵有利于形成正确、熟练的语音、语调,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有利于语感的发展。在低年级时,主要朗读背诵原文,培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高年级时,重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发展创新应用能力。如我在教学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九全)时,让学生根据abacus、 telephone等图片、词语提示,复述(原句)原文,再模拟原句(原文),真正提升能力。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范德比尔特说过:“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使用外语时,往往会缺乏自信心或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担心弱点被暴露,因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产生紧张、害怕等情绪,产生语言的焦虑感和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

孙超等几名学生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差,但上课举手很积极,好表现,但往往答非所问,任课教师因怕耽误进度,上课都不敢提问他。在教学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七下) Section A时,我有意设计了数字与过去式动词短语配对的游戏,让学生竞猜,因内容很简单,我便试着叫他回答,他回答得很漂亮,便及时表扬了他。他很激动,整整一节课都显示出智慧的风采,真是找到了“感觉”。正如哲学家詹姆士所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一句激励的话语,多一个赞美的眼神,多一个鼓励的手势,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就能让每个孩子展现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心,而自信才是语感生成的重要保证之一。

五、指导学生听辩模仿,练就标准语音

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因记不住单词而用汉字或汉语拼音标志英语单词的读音,如people记成“皮泡”,desk记成“带死可”,人名Kate则直接按汉译读成“凯特”,让人听起来别扭,读词成句时更是让人不知所云,常惹得其他学生哄笑,严重影响了学生学英语的信心,进而不再敢读,即谈(英)语色变。

语音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学好语言需掌握正确的语音。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的特点,在起始阶段,教师注意用生动、有情趣的教学形式抓好音标教学,帮助学生读准单词、准确记忆单词很关键。如对话:

―Excuse me.

―Yes?(读升调、做“仰头”反问的动作)

―Is this your pen?

―Yes,it is.(读降调,做“点头”肯定的动作)

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让学生听清发音,获取纯正的语音、语调,模仿发音,才能读得流畅,说得流利,并在不知不觉中规范自己的发音,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语感。

六、努力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说纯正英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文化差异,就无法准确地理解或表达思想,甚至会产生歧义。如当外国人应邀赴宴,并赞美说“The food is delicious. 真好吃!”,或遇见你并说“You look great today!你今天看上去很棒”,如果你回答“Thank you!”,他就会很满意,而如果仍按中国人好谦让的习惯说成,“No”,那就大错特错了。再如,我们中国人见面会习惯问“吃了吗?”或者“你去哪儿呀?”,即使刚认识,也常问对方:多大了,结婚没有,收入怎么样等问题。因为在中国,这是一种很亲切、随和的问候方式,是表示对别人的关心。然而,西方人则认为,衣食住行纯属个人私事,别人不该过问,否则即被视作没有礼貌。

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使学生多接触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社会等文化背景知识,更多的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不断地扩大知识面,才能真正做到“入乡随俗”。否则,学得的英语也只能算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还谈什么语感呢!我坚持让学生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磁带,把它当作一种“美”的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直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让他们感悟语言之“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