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的出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薄弱,尤其是在一些基层高校中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还是处于一种空白状态,而一些骨干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或者是进行了相关讲座,但是对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在一些高校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保障机制构建方面也明显欠缺,现有的保障性制度并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情况来看,进行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但是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指导是非常有限的,高校虽然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工作,但是对学生的个人目标以及职业发展性因素等并没有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不能为学生做到个体定制化的模式,不能充分展示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还没有形成全面认识,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处于一种比较迷茫的状态,有的学生对职业生涯了解的不多,有的学生虽然有一定了解,但是不愿意面对就业困境。总的来说是因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度不高,所以造成了他们在就业中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困惑和茫然。而且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性和兴趣度都不高,明显缺乏职业方向感,同时也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估,职业规划设计也严重脱离实际。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已经下发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文件,其中对高校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提出了一定要求。[2]但是职业规划教育作为一门新兴课程被引入并没有能够引起足够关注,尤其是在教育目标定位、课程开发和师资配备等方面还不够完善。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缺失
我国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以来,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3]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成了重要一环。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80%的高校还没有开设此类课程。一些高校尽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也仅以选修课形式出现,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单调、缺乏深度,大多是对就业形势和求职因素进行分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一般情况下仅仅是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等浅层次的内容,没有能够在个性化职业生涯指导过程中提供深入透彻的服务。这就造成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前景不乐观,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一项问卷显示,我国大学生长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有62%的大学生对未来工作没有规划,有35%的大学生认为即使进行规划对自己的未来就业作用也不明显。
(二)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兴学科,其与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等因素都密切相关,因此,它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非常高。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按照教育部要求的1∶500的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就目前来看还有很多高校达不到这一标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确立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而高校缺乏专业性、职业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师,不光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还制约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也具有明显的影响。[4]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实用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非常强调实践性的教育活动。而从目前来看,高校开设的课程与实践性联系并不紧密,没有能够把求职因素和职业发展因素相衔接,课程在开展过程中不能够体现创新性、科学性与针对性。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往往将其放置于第一课堂,并且以大课的形式呈现,根本不能够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与特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一种照本宣科式的填鸭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个体化辅导,更没有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做支撑,不能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情况形成科学性和重要性理解,学生没有最基本的学习动力,就谈不上学习效果。
三、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出路
(一)强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核心是促进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形成认知,并能够自觉地进行职业规划设计。[5]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首先要得到学校的重视,要在学校中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要配备基本的师资队伍用以进行教育测评等。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要形成广泛的舆论性宣传,可以借以校园网、校园报纸、校园宣传和讲座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使得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更深入地了解,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自觉地进行职业规划。
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社会需要的复合性、创新性和科技性人才角度,促进职业规划体系的全面构建,同时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促进他们形成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得他们对择业、就业形势和政策等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不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晚,并且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没有能够形成完善的体系建设,同时也面临着理论准备不足,实践内容缺乏等问题。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全面指导作用,以课程学习、专题讨论、集体训练和个性化辅导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在理论上更容易接受,在实践上能够积极参与。此外,还要利用学校的实践教育环节,寒暑假实践机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成良好的管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进行全程性的分组指导,也就是在大一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大二让学生积极尝试,逐步涉及兼职和一些社会性活动。在大三进行职业性适应,撰写简历、求职信和进行职业调研等。在大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通过网络收集各种资料,以及逐步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
在进行常规课程的帮助和指导之余,还需要建立起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和咨询机构,主要目的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性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工作。由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为学生提供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工作。在面对学生咨询的过程中需要以人为本,加强促进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活动,促进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个性化、人本化服务。学校的咨询服务机构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要求、动机需求、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
(三)建立高水准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路径
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同时创造力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所具有的创造能力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以后是否成才以及成为人才的层次。因此,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所需要的自身素质出发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培养路径:
一、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学生要进行任何一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探究能力都是其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全面提高大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一个大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还要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自由、民主的社会和坚挺环境,更重要的是高校的教育和指导。首先,应该鼓励大学生打破权威,敢于提出新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养成,认为书上的知识、权威人士的结论都是正确的,这些斗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和思维。因此,教育者应该鼓励大学生认真观察,从已有理论或实验中寻找漏洞,做好记录,从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其次,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大学生要大胆尝试,更需要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组织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充分发挥。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教育者在进行授课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和研究空间,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堆大学生进行训练,长此以往,大学生的这些能力必能得到提高。最后,要对大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鼓励,从而激励大学生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周而复始,大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拥有探究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在创造革新时表现出来的活力,主要表现为:敢于破除陈规旧习;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善原有的理论;创造出前人没有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和新成果。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和增强大学生自信心的主要方法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心辅导和教育时应该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使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完成一项新的研究项目。其次,要保证大学生的思想敏锐程度。思想敏锐主要考验是大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设置情景与学生进行互动,训练他们的及时反应能力和作答能力,以此增强其思想的敏锐度,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成果。最后,要鼓励大学生大胆地通过实践活动去验证自己的新设想、新理论。任何一种新的摄像和理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得到检验和认可,因此,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实践活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从而使自己得到新的认识,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创造出新的成果,这样循环渐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就会根深蒂固地鞭策大学生不断探究和创新。
三、帮助大学生把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路
帮助大学生把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帮助他们了解并养成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包括辐射思维、辐集思维、类比思维、逆向思维和组合思维。其中,辐射性思维是指思维时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思维的方向象辐射一样向外散发的认识活动;辐集思维是指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点,以达到解决问题目的的认识活动;类比思维是指从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关系中,受到启发,使问题获得解决的认识活动;逆向思维是指从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上反转过来,用对立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的思考;组合思维是指将不同的事物按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加以重新组合,以产生新事物的思维方式。把握和理解这些思维的涵义是大学生把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路的基础,这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依据和策略。首先,要帮助大学生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使其思维克服封闭性、单一性和经验性的原始状态,形成开放性、多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第二,要提高大学生搜集信息、判断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第三,教育者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不同的思维训练;第四,大学生自身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帮助大学生保持思维的批判性,不仅要对客观存在的理论要保持批判态度,还要学会辩证的看待自我,实现“自我手术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先梅.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探索和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2(7).
[2] 孙六平.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发展研究[J].未来与发展, 2011(4).
[3] 杨志东.诌议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9(6).
[4] 江志斌.论创造力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 梁永革.论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必要性[J].理论界(双月刊),2003(6).
[关键词]大学生分期;京东校园白条;风险防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92
1大学生分期平台
11简介
2015年以来,“互联网+”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发展,互联网金融也迎来关键窗口期,大学生消费金融分期平台成为新热点。大学生消费金融分期平台在2014年取得超高速发展后,目前已经进入到更激烈的肉搏期。这个颇具潜力的市场被各消费金融公司、分期平台、电商等争相布局。
目前能为大学生提供购物和现金分期的公司有三类,第一类是捷信、兴业等消费金融公司,第二类是天猫、国美等电商平台,第三类是“京东校园白条”、趣分期等大学生网络分期平台,本文重点分析第三类“业务重心在大学生”的网络分期平台。
12发展概况
2004 年 9 月 20 日广发银行与金诚信用联名发行了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引发了我国银行界争相办理大学生信用卡的热潮。但是当时央行征信系统不完善,风控联动机制缺乏,导致系统性风险过大。[1]
2009年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限定了信用卡的发行对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信用卡的对象不得为“未满18周岁的学生”。
2009 年之后,大学生信贷市场陷入一片死寂,银行几乎退出了大学生信贷市场,鲜有银行向大学生发行信用卡。相对于其他人群的2%逾期率,大学生群体的逾期率长期保持在 4%~5%,逾期坏账率高。
2014 年,伴随着P2P与互联网金额市场的火热,发展出30 余家分期或P2P平台涉及大学生群体。比如,京东校园白条、趣分期、分期乐等。
自2013 年以来,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进入市场,2014 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突破了160 亿元,增速超过170%。按照业内认可的估算方法,目前从事大学生分期的公司不低于80 家,而大学生分期平台的市场规模大约在每年1000 亿元。
2京东校园白条
21京东校园白条具体流程[2]
校园白条业务是从京东白条的用户主体定化出在校大学生的部分。对于普遍不具有稳定收入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专门的业务分类,既可以通过小额分散的方式降低信用额度,也便于进行更为精准的风险防控,从而降低业务风险。此外,京东金融在全国百余所高校大量地设立金融服务站,其广泛的线下布局,将有助于京东更积极地融入校园生活,从学生、校方、社会等多个角度构建校园电商、学院金融的生态链,并为将来为大学生提供助W贷款、助力校园创业以及校园招聘等做好准备。
通过关注校园白条微信公众号,大学生填写有关姓名、身份证号、所在学校和地址等基本信息,注册成功后,再经过身份证、学生证和校园卡的面签程序,激活成为会员后,即可获得最低3000元的借款额度。整个过程通过App进行,快捷方便,但是也隐含套现的风险。京东校园白条的贷款期限有3期、6期、12期及24期分期设置,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贷款的期限,最长30天免息。每期收取05%的服务费率,服务费=消费本金×分期费率×分期期数。根据不同的分期期数,京东会收取不同的分期手续费,分期服务费计入首期应付款中一次性收取。如发生违约现象,逾期违约金的计算为当期应付金额×违约金比例(每日003%)×违约天数。
22京东风险防控
天网系统是基于京东的云计算能力、大数据平台、机器智能学习能力构建的一套综合性的风控系统。目前,天网系统已经全面覆盖京东集团数十个业务节点,且有效支撑了京东旗下的“京东到家”与“海外购”风控相关业务,有效地保证了京东业务流程的顺利开展,维护了用户的利益。[3]
天网系统作为京东集团风险防控的利器,其系统内部既包含交易订单风控系统、商家反刷单系统、爆品抢购风控系统,也包括由“规则识别引擎”及“用户风险信用信息库”两大核心组件构成的风险信用中心系统以及专注于打造用户风险画像的用户风险评分等级系统。
目前,天网系统已经能够做到防范刷单、打击黄牛、保证京东集团业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保证了优质的用户体验。天网系统有三个核心武器:首先是订单风控,其次是爆品秒杀风控,前面两个风控专门应对黄牛,最后是虚假交易风控,保护消费者的消费选择。
目前,京东集团已经联合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光大银行等机构发起成立“互联网金融安全联盟”,联防联控,加大对套现、刷单等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共同建设欺诈风险管理、研究、解决平台,提高欺诈风险防控、安全策略升级、行业扩散的风险事件处置水平。
3京东风险防控困境
31信用风险
征信系统不健全,迄今橹梗京东等以个人信用支付产品开展授信业务的电商平台尚未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不能通过征信系统全面评判客户的信用情况。作为校园金融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我国大学生征信体系的建设刚刚开启,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环境仍然处于落后层级。[4]如何在发放贷款前对申请贷款分期的大学生做个人信贷能力评估,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是长远发展的核心问题。
32法律风险
京东校园白条存在套现漏洞并引发欺诈风险。一般的套现模式是套取资金方作为买家与从事套现服务的卖家经协商一致,由买家在京东商城等平台上购入卖方出售的某类虚构商品(多为非实物类商品,如学习卡等),然后选择使用京东白条付款。卖家在收到货款后,将相应货款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返还给买家,从而实现利用京东白条的套现(见图1)。但由于套现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为了逃避京东方面对套现行为的规制,套现双方往往通过套现中介完成套现交易(见图2)。
33监管风险
331准入和退出机制
一方面,大学生分期平台行业准入门槛模糊,从事金融类业务但不按照金融机构的要求接受监管的现象普遍,导致市场鱼龙混杂,影响市场管理秩序;另一方面,缺乏规避风险的市场淘汰制度,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分期平台之间的优质竞争,最终不利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在我国的稳步健康前进。
332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真空
大学生分期平台属于互联网金融。对于线下金融领域,我国实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而线上金融将互联网与金融融合,不仅涉及金融风险,还涉及互联网安全的技术风险、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并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各监管机构难以协调,易产生多头监管或者空头监管,其结果便是监管力量分散,不利于实现维持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不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
4我国大学生消费金融风险防控的破解路径
通过介绍大学生分期平台的产生,详细分析京东校园白条的业务模式与其相配套的“天网风控系统”以及风险防控困境,对比我国与美国、英国、日本消费金融公司的立法现状,总结出了作为消费金融公司重要一环的大学生分期平台的改善方向。按照上文信用风险、监管风险、法律风险的划分,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风险防控破解路径。
41完善网络征信平台建设
推动以京东校园白条为代表的线上大学生分期平台逐渐与线下央行征信系统相衔接,[5]在充分研究与论证的基础上,按步骤将线上大学生分期平台的交易记录、授信额度等信用信息与央行征信系统相衔接,从而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补。实现大学生分期平台的信用信息在线上线下的共享与融合,打通京东校园白条等大学生分期平台与央行征信系统之间的信用信息通道。
42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加强信息安全监管,通过实名身份认证、电子签名、数字证书等方式为信息主体进行安全认证服务,完善并落实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强制构建信息加密技术,如虚拟保险箱、电商平台防火墙等,保障大学生分期平台的金融消费者个人隐私,维护大学生分期平台数据信息安全。
43完善消费信贷立法体系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初步搭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框架,但是在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仍需建立完善消费信贷立法体系,以此保障大学生分期平台的健康发展。
44完善监管体系
441明确大学生分期平台准入与退出机制
一方面,建立完善大学生分期平台准入门槛,实行金融牌照管理;另一方面,建立规避风险的市场淘汰制度。
442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协调各金融监管部门,向集中监管模式迈进。[6]互联网金融时代,各种新型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包括大学生分期平台,使得传统上以单一产品为调整对象的金融监管部门无所适从。所以,以集中监管为方向的监管架构改革应运而生,一方面,无论涉及何种金融产品的市场行为,均由一个机构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监管,能够更好地解决因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种类难以清晰界定而引发的监管真空或者监管重叠的问题;另一方面,集中监管通过对监管资源的整合,有助于节约监管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
45引导大学生分期平台业务合规发展
第一,建立完善大学生分期平台的准入机制,并实行金融牌照管理。针对以京东校园白条为代表的大学生分期平台,从准入门槛、风险控制、授信评级标准等方面出台统一标准,引导大学生分期平台业务合规化发展。
第二,建立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外披露制度。强制披露包括大学生分期平台在内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信息,比如用户人数、信用总额度、产品不良状况、地区分布等,增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的透明度。
第三,实行最低资本运营要求。一方面,[7]在资本充足性、资金流动性、资产质量三个方面,对以京东校园白条为代表的大学生分期平台做出具体规定,并且实行最低运营资本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分期平台应保持相应的资本充足率,以保证其能够正常营业,承担信用支付风险。
第四,加强打击线上套现和洗钱行为。包括大学生分期平台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应加强用户身份识别、交易记录管理,主动监测可疑交易或可疑用户,及时向央行和银监会等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报警,对其进行刑事处罚。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EB/OL].(2013-11-14)[2013-11-22].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DOC_ReadView/93BDC11D 2846408CAB26E6FD615DEE4Bhtml
[2]银行业监督管理法[S].2007
[3]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S].2013
[4]叶文辉,马春芬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的风险防范[J].青海金融,2015(10)
[5]王风雷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0)
[6]闫海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立法发展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4(6)
[7]赵渊,罗培新论互联网金融监管[J].法学评论,2014(6)
[8]刘毅,杨德勇,万猛金融业风险与监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9]周显志消费信贷风险监管法律对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关键词】公民意识养成;大学生法治意识教育;问题;基本原则;新路径
法治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现代化社会的主要标志。而法治作为构建社会秩序的基本方式,其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规范个人言行举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人类运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遵守和服从法律法规规定、社会基本秩序,不仅能有效地捍卫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义务,还能避免其他违法之徒对自己的侵害。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初级阶段,受法治体系改革深化和多元化全球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正面临着理想信念薄弱、法治意识淡薄的发展难题,严重限制了我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逐渐成为我国大学课程的重要教育内容。
一、以公民意识养成为目标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基石
(一)公民意识的内涵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体对于自己的国家主人的地位、承担义务、享有权利的自觉意识。公民意识的养成从本质上讲就是个体对于公民角色的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这也是公民意识养成的核心所在。公民意识是西方政治学的核心概念,从西方公民意识的演变来看,公民意识受到了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两种哲学思想的影响。自由主义将抽象的理性的个体作为逻辑的起点,强调对个人权利的维护;共和主义则是通过公民的积极参与来培育公民意识。
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模式已经基本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公民意识则是法治社会和民主社会建立的前提,没有现代公民意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受到公民意识的影响。因此,大学的法治教育不应当仅限于法律知识的普及,还应当包括法律理念的灌输、法律的实际操作与运用等方面,这是公民意识的题中之意,也是实现公民理性认知与自觉行为的有机统一。
(二)以公民意识养成为视角,探索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新路径的意义
以公民意识养成为目标的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基石,因此大学还肩负着传播法律精神,培育公民意识的重任。而现行的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单一化必然不能适应公民意识养成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公民意识的养成从本质上讲就是个体对于公民角色的心理认同和理性自觉。因此,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途径应当多样化,实现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新突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践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题中之意。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在社会实践的大熔炉中形成有根基的、坚固的、稳定的和理性的法治意识。
二、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传统高校法治教育的局限性
法治社会的真正建立除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外,还需要公民对法律权威的认识和对法律至上的信仰。由于高校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养成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传统文化所固有的惯性思维之间充斥着矛盾和张力,导致高校法学教育依然面临诸多困境与制约因素。如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多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守法教育为目标,以法律知识为内容,片面强调法学课本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内心信仰和感知教育。这使得多数大学生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如果对大学生法律教育还仅仅停留在“了解法律的基本常识”“遵纪守法,不犯法”的层次上,则必然导致大学生法律运用能力不强,公民意识淡薄,缺乏主动参与性,不能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与公民意识养成结合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尽管学者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公民意识教育进行了广泛探讨,但是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总体上依然体现为灌输式的学校教育和并不系统深入的社会教育。在高校中,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是比较欠缺的,已有的研究也多从知法和守法的角度探索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具体内容。迄今为止,从公民意识养成的角度进行的大学生法律教育方面的讨论并不多见,对基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现的设计并没有形成较为明晰的思路。
三、提升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效益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内外因素相结合的培育原则
法治课程作为我国大学生的基本课程之一,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大学生的生活也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大学教师在实施法治教育的时候,应该要注重外部环境因素与内在动因之间的结合性,将法律知识融入大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实现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的统一,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并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当中来。高校可通过对大学生法治学习环境的有意塑造,使大学生主动将法律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法治教育深深烙在大学生的心中,实现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内在意义。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法治意识本身就具有非常浓重的实践意义,它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行为当中。因此,高校的法治教育应该要跳出只注重理论教学的教育怪圈,将实践教育环节充分融入法治理论教学当中去,逐渐实现法治意识教育的实践意义。比如开展法律知识辩论大赛,开设法治意识宣讲,或举行与法律知识有关的答题比赛等,都能增强大学生对法治意识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能学以致用,提高法治教育效益。
(三)以培养法律信仰作为法治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国传统的大学生教育普遍缺乏专业、丰富的法治知识教育,使得当代大学生整体的法治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为了能有效地提升当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建设的基本进程,大学教育者应该在注重法律知识传播的同时,大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大学生对法律制度的认知,通过专业的法律知识讲解来促进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准确理解。
大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不够的,还应不断拓展自身的法律知识层面,构建自己的法律信仰。
四、高校法治教育的新路径
虽然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仍然欠缺,隐性教育的不足、法律信仰的缺失以及法律实践的薄弱成为制约我国法制化进程的瓶颈。
(一)优化《思想道德c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增加法律实践环节
在教学中引入模拟法庭、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既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
(二)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开阔大学生法律视野
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并非仅仅以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来衡量。而且“95后”的大学生思想更加多元,单纯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加强第一课堂教育的同时,应充分发动第二课堂的力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来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组织、开展多种校园法律文化活动,使学生能在自主参与中得到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团学组织的力量,不断创新法律实践载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法律事务,并为其提供亲身接触法律的机会。可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法律援助等活动。同时,发挥专职辅导员的作用,如以辅导员法律工作室为载体,一方面开展校内法律维权,另一方面加强学生日常法律意识的培育,督促大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守法、维权意识的增强。
(三)依法治校,不断完善学生法律服务机制
高校是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重要场所。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已经相当完善,但法律咨询服务机构相对欠缺已经成为高校法治意识培育的短板。因此,学生法律咨询机构的建立应该成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
唯有不断拓展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新途径,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力量,将法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中,建立更富实效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实践模式,才能使得大学生将法治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生教学用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李芳.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何齐宗.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从2008年到今年,第一批陆续要到期离岗了(按照选聘合同规定,三年为一个聘期)。由此,也陆续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到期的大学生村官何去何从?
从原来的合同来看,并没有太明确的、细化的出路;从中央提出的“五条出路”来看,也基本上等于没出路。中央的“五条出路”是这样的:一是留村任职。这条是鼓励优秀大学生村官参加村里的选举。其实,在中国大陆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制度,按照选举法的规定,只有本村的人才有资格参与选举,而大学生村官基本上不是本村人,即便少数是本村人,但由于农村复杂的宗派关系,一个不怎么被群众熟悉、才来没几年的大学生也很难选上。当然,一般的解决办法是由上级安排大学生参与党的支部委员会的选举,这个便于操作。二是考录公务员。其实,大学生完全可以从一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不必经过“大学生村官”这样的环节。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大部分大学生下村后都会忙于繁杂的农村事务,而从现实环境来看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是被所在乡镇长期借用的,免费(其工资上级财政负担,乡镇不花一分钱),好用(大学生有较高文化素质,受过良好教育,中国的教育是最能培训出听话的好学生的),而在乡镇的大学生通通都成了“万金油”,哪里需要往哪里借用。这在中国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大量繁杂的工作,大学生疲于应付各类事务,能有多少精力(注意,我说的是精力,不是时间,精力比时间更宝贵)去准备考试。与其三年后考公务员,还不如一开始好好地安安静静地准备考试呢,成功把握更大!三是自主创业。这个真是搞笑的很,自主创业,哪里不能自主创业?非要等个到农村三年后再去自主创业,难道农村是创业的孵化器?还是农村出来的人更懂得创业?四是另行择业。这个很清楚了,就是你卷铺盖走人吧!这个谁都懂,不再赘述。五是继续深造学习。这个……也很跌很多人的眼睛。对于那些大学生来说,大部分是普通家庭的,他们上完大学后,在如今高等教育高度产业化背景下的中国,估计其家庭也被耗空的差不多了。还让他们去念书,虽说念书不是坏事,但念完呢?无非又是让其就业进一步后延,完成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问题是被拖延了,但能一直拖下去吗?封建社会的弊政就是一代拖到下一代,循环往复,最终帝国大厦倾倒。社会主义的中国一直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难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不能也体现点优越性?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五条出路”是不严肃的,是不负责的,是不完善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当初政策的制定就是仓促的。也无怪一些大学生村官自己也说,这个计划和当初的“上山下乡”是无区别的,虽然对农村多少有点作用,但无数青年的青春被耗费了,可惜了。同时,也凸显了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无力和软弱,反映了政府在制定政策上的大而无当和执行过程中的不严谨不稳妥,更从一定意义上造成大量社会资源和行政资源的浪费,不是科学发展的体现。身为大学生村官,自己满腔热血扑到农村的如地上,可政府却如此的让广大的有志青年心寒!
由此,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谨防诱发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大学生村官,宣传时红红火火,被社会所高度期盼,聘期结束时,却无力解决他们的出路。当初缓解就业压力的初衷,现在不仅重新爆发,更有放大的趋势。处理的不好,几十万的大学生村官必将是新一波影响社会稳定的因子,而且由于其受过良好的教育,不容易被糊弄,处理起来就显得更棘手。
二是政策的朝令夕改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2008年是全国大范围选聘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第一年,当时的宣传说以后参与公务员考试笔试加分。没到聘期结束,中央的政策就修改为不加分了而是采用“单列计划”形式,单列,就是单独列出一些岗位单独针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录,这个貌似确实很不错。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各地的招考都是将以前就实行的“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等基层服务人员放在一起进行考试。这个情况在当初的合同中可是没有的,算不算组织部门违约呢?不过,政府、组织部门是强势一方,即便违约也只能怪大学生们倒霉了,签了个有霸王条款的合同。何其不幸也!只是,这样的政策,即便出自中央之手,也更改的如此快速,不知道会寒了多少大学生的心?!而由此导致的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其损失之大也是无法估量的。
三是大学生村官们今后会如何看待政府,或者说他们如何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反应?笔者妄自揣测,由于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断然不会采取什么暴力血腥的行为,但正由于其良好的教育背景,其可能作出的行为本身将比暴力行为更可怕。这个世界上,可怕的并不是暴力,而是文化,是思想。如果大学生普遍不认可政府了,这个政府的处境是可怕的。从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出,每次改朝换代虽然是普通劳苦大众在推波助澜,但真正影响大局走势的是士大夫,是知识阶层。笔者担忧的是,在今时今日,一群大学生为国家无私奉献了多年,却仍然不免被抛弃的可能。相反,各处曝光的“萝卜招聘”、吃空饷等恶劣现象,又毫不客气地将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摧残。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们情何以堪?当然,这样的现象不是主流,但大学生们就业的愿景是强烈的,是迫切的,不容政府不小心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