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勘察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第一部分2009年安全质量工作总结

在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总工程师例会上,对我集团公司有关技术管理和技术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整改要求,并结合石太客专出现的质量事故开展了“大反思、大检查、大整改”活动,根据两会精神并以

本次活动为契机,工经院对2009年勘察设计工作进行了自检、自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和一系列规章制度。

一、认真排查

1.大力宣贯,强化各级质量意识 2.切实贯彻部署,全面认真排查

确定排查的项目不仅有已开工项目,如赣韶线、衡茶吉铁路、宿淮线等,也有未开工项目,如惠农至银川增建二线、连盐、连淮线等,不仅有国铁项目,也有地铁项目,如北京地铁亦庄线、长沙地铁等,不仅仅是自查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阶段及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到概算清理阶段均进行自检、自查。

二、排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自检自查主要发现了以下两大类问题:

1.技术管理规章制度未能如实贯彻执行

2008年工经院制定颁布了《工经院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要求专册接收上序专业工程数量和个别概(估)算时,必须作到“四个坚持”,外业调查之前需编制外业勘测大纲,工作结束后要编制外业调查报告,集团下发计表后,专册应根据项目特点编制设计工作策划表,正式工作开展之前需编制专业设计原则:和编制(估)概算基础资料。总体来讲执行的较好,极个别项目执行的较差,主要问题有:

1)外业调查不按既定外业调查大纲开展工作,造成调查资料不全面,遗漏有价值的施工组织方案。

2)外业期间不及时编制外业调查报告,调查资料缺乏初步的论证和对照分析,设计时发现问题也无法进行补充完善。

3)接受上序专业资料不能作到四个坚持,不了解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对明显有误和设计深度不够的资料也如数受理,造成后期返工修改的大量工作。

4) 设计准备不充分,设计原则和概算基础资料不能及时送审,不按工经院既定原则向专业提要求,不负责任,随意性很强,造成工经专业工作很被动。

2.复核、审核程序有漏项

年轻专册缺乏经验,复核程序不严密,个别工作步骤缺少复核把关,极个别专册缺乏责任心,未经复核和审核的资料随意提交下序专业,主要问题有:

1)主材价格和运杂费计算缺少复核,个别概算结尾计算缺少复核,站后专业概算缺少审核等。

2)存在以下低级错误:表格数据同文字说明数据不一致、投资分析的原因与结论不符、投资分析数据不闭合、施工组织方案时间节点和推荐总工期前后不一致、单项工程放错概算段落等。

3)报部核备概算编制未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十一章费用漏计、重复计列、计算错误等。

4)各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下序专业,本专业用概算基础资料未经审核提交设计者。

三、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了原因,确定了整改措施,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

1. 对蓄意不执行工经院有关技术管理规定、不具备专册素质的,进行调整和更换。

2. 要求各级严格执行《勘测资料设计文件质量要求及各级审核职责规定》,对送院内部审核的资料和文件,必须设计、复核和专册签署齐全后,主管专业总工程师才于审查,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或特殊项目,需要简化复核或免复核的,必须事先征得主管总工程师同意才能予以实施。

3.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5号文《工经院勘察设计质量考核计费办法》和工经院(2009)4号文《工经院勘察资料、设计文件质量奖惩规定》,对我院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和项目专册任用挂钩,加大奖惩力度。

4.结合工经专业工作特点,工经院于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3号文《工经专业设计、复核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签署用笔颜色,明确设计、复核和审核者的责任,提出设计、复核的要点和关键环节。

5.进一步加强前期技术策划工作,在“生产组织管理办法”规定的 “技术策划”基础上增加两个会:

⑴在勘测调查出工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外业调查工作汇报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勘察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本专业准备情况、拟定的派遣时机、方式,人员安排、工期,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及提交的成果等(即外业勘测大纲内容),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主管总工审定外业勘测大纲,外业严格按照审定的外业勘测大纲开展工作。

⑵在提交站前、站后概(估)算基础资料之前,主管总工组织召开工作安排和技术协调会,由专册汇报项目集团公司设计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项目概况、上阶段批复意见、本专业工作方法、概预算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原则、本阶段设计重点、难点和投资控制措施等,院领导和核心组成员参加,最终由院领导确定人员安排,由

主管总工审定设计原则、概算基础资料和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后续工作严格按照审定设计原则开展工作。

6.2009年9月出台了工经院(2009)2号文《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2009年5月15日建设司、计划司和鉴定中心联合下发了“关于部分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问题的通报”,对在清理概算、ⅰ类变更设计编制中违规的建设单位、设计院进行了通报批评,并扣减了部分设计院的勘察设计费用,为防范于未然,并考虑到工经院在清理概算经验缺乏的现状,《工经院清理概算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以指导概算清理工作,提高清理概算文件质量。

7.为提高集团公司站后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提议并成立了《站后工程概算编制统一规定》和《房屋和雨棚工程补充概算指标》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8. 为提高集团公司概算编制质量和工作效率,工经院成立了《铁路设计概预算编制统一规定》业务建设编制小组。

第二部分2012年安全质量工作要点

2012年工经院安全质量工作要点和思路如下: 2.根据集团公司大临工程设计分工的原则,完成《重点大临工程设计暂行规定》编制业务建设。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1989年9月30日,建设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重大事故及时报告和顺利调查,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事故,系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或报废、机械设备毁坏和安全设施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第三条 重大事故分为四个等级: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重大事故:

1.死亡三十人以上;

2.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万元以上。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重大事故:

1.死亡十人以上,二十九人以下;

2.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下,不满三百万元。

(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三级重大事故:

1.死亡三人以上,九人以下;

2.重伤二十人以上;

3.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四级重大事故:

1.死亡二人以下;

2.重伤三人以上,十九人以下;

3.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不满三十万元。

第四条 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及时报告。

重大事故的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第五条 建设部归口管理全国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本辖区内的工程建设重大事故;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管理所属单位的工程建设重大事故。

第二章 重大事故的报告和现场保护

第六条 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必须以最快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检察、劳动(如有人身伤亡)部门报告;事故发生单位属于国务院部委的,应同时向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人民政府和建设部报告。

第七条 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按第六条所列程序和部门逐级上报。

重大事故书面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企业名称;

(二)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五)事故报告单位。

第八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和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可以拍照或录相。

第三章 重大事故的调查

第九条 重大事故的调查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组织成立调查组负责进行。

调查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管部门和劳动等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并应邀请人民检察机关和工会派员参加。

必要时,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协助进行技术鉴定、事故分析和财产损失的评估工作。

第十条 一、二级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报请人民政府批准;

三、四级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报请人民政府批准。

事故发生单位属于国务院部委的,按本条一、二款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会同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组组成意见。

第十一条 重大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组织技术鉴定;

(二)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

(三)查明事故的性质、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者;

(四)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及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措施的建议;

(五)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十二条 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单位、各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和隐瞒。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扰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第十四条 调查组在调查工作结束后十日内,应当将调查报告报送批准组成调查组的人民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调查组其他成员部门。经组织调查的部门同意,调查工作即告结束。

第十五条 事故处理完毕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尽快写出详细的事故处理报告,按第六条所列程序逐级上报。

第四章 罚 则

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报告期限的,故意破坏现场的,阻碍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无正当理由拒绝调查组查询或者拒绝提供与事故有关情况、资料的,以及提供伪证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对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者,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对造成重大事故承担直接责任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构配件生产单位及其他单位,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调查组的建议,令其限期改善工程建设技术安全措施,并依据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工程建设重大事故中属于特别重大事故者,其报告、调查程序,执行国务院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及有关规定。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日伪时期,曾经进行过粗放的森林经理调查。1934年进行森林航测,1936年进行地面调查。当时调查方法比较简单,首先划分若干个经营地区,按经营地区编制经营大纲,并按照经营地区区划施业区,编制施业案。纵观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的二类调查,有着四个发展时期和五个轮次的二类调查。

四个发展时期

森林经理调查时期(1952-1960年)

1952-1954年,国家林业部颁发了我国第一部森林经理规程《森林经理野外调查工作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此期间,原内蒙古林业部林业调查队(驻乌兰浩特)根据部颁《暂行规程》首先进驻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完成了现行区划的图里河、伊图里河、根河林业局总面积115.6万公顷的森林经理调查任务,为满足急需开发建设该三个林业局提供了可靠的森林资源数据。随后国家林业部直属第一森林调查大队(驻哈尔滨)也进驻大兴安岭原始林区,相继完成了现行区划的乌尔旗汉、库都尔、克一河、甘河、金河、得耳布尔林业局的森林经理调查任务,并编制了各林业局《森林经理施业案》。

1955-1958年,国家林业部颁发了我国第二部经理规程《国有森林经理规程》(简称森林经理规程)。林业部森林调查第一大队开始应用航测照片,依据《森林经理规程》全面完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林区Ⅲ级森林经理调查任务,并编制了各林管区(林业局)森林经理施业案,为林业部1958年编制《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总方案》(简称大片林区规划方案)奠定了基础,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编制中长期计划、发展国民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1959-1960年,国家林业部颁发了我国第三部森林经理规程《森林综合调查设计纲要(试行)》(简称纲要)。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事森林调查工作的林业部森林调查第一大队300多人的调查队伍,分别下放到内蒙古牙克石和内蒙古乌兰浩特,成为内蒙古牙克石林业设计院和内蒙古乌兰浩特森林综合调查设计大队的组成部分。依据《纲要》,上述两个设计单位分别完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次生林去南木、巴林、乌奴尔、免渡河、红花尔基林业局的森林综合调查任务,并依据《纲要》规定编制了上述林业局森林经营利用方案(相当于森林施业案),为后来的次生林区开发建设提供了基本数据资料。

森林调查工作全面停滞时期(1961-1977)

国家森林调查专业队伍被下放充实到地方林业勘察设计或林业企业单位,森林调查工作处于暂停状态。

随着森林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第一次森林经理调查所区划的林管区、施业区以及方格网林班,已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随着林业局、营林局的陆续建立及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森林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森林资源底数越来越模糊。因此,在林业部组织领导下,内蒙古牙克石林业设计院组织调查队伍和林业局调查设计部门协调配合,在内蒙古图里河林业局、大杨树林业局进行了森林资源复查工作(抽样、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我国国民经济各行各业造成严重破坏,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调查队伍瘫痪、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森调事业遭受重大损失,二类调查陷入了全面停顿状态。

森林资源复查(抽样调查)时期(1978-1982)

1978-1980年,林业部派遣黑龙江第二森林调查大队(驻绥化市)进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得耳布尔、阿龙山林业局进行了以林业局为“总体”的森林资源复查(抽样调查),提供了以林业局为单位的森林资源估测数据,可靠性85%以上。由于调查成果未落实到林场、班组和小班,难以指导林业生产经营活动,调查成果未得到实际应用。

1981-1982年,在林业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及内蒙古林业厅的领导下,由内蒙古林业设计院和内蒙古第二林业勘测设计院(驻乌兰浩特),分别完成了绰尔、绰源林业局森林资源估测数据,基本满足了总体设计工作的迫切需要。

森林资源调查(Ⅱ类)全面恢复发展时期(1983-2009)

1983年,根据林业部林计字(80)25号“关于新建内蒙古牙克石森林经理调查大队计划任务书的批复”,内编发(1983)地12号“关于内蒙古牙克石森林经理调查设计大队机构编制的批复”文件,经内蒙古牙克石林业管理局于1983年1月1日批准,决定成立内蒙古牙克石森林经理调查设计大队,后于1987年1月1日,经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从此,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恢复成立了森林调查专业队伍(前身为林业部直属森林调查大队),森林资源调查(Ⅱ类)工作进入全面恢复时期。

五个轮次二类调查

第一次规划设计调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范围内第一次全面规划设计调查是1952-1962年完成的。参加调查的单位以林业部直属第一、二调查大队为主。全林区除杜博威进行航空资源调查外,其余全部为Ⅲ级森林经理调查。在调查方法上,最初是按林业部颁发的《森林调查设计规程》(试行),采用方格网调查法进行的。到1955年后,按照林业部颁发的《森林经理调查设计规程(试行方案)》和《国有林经理规程》,采用目测调查方法进行。这次调查的成果有:森林施业案、分区图(也称基本图1:1万)、林相图(1:2.5万)、施业区略图(1:10万)和以林班为单位的森林调查簿、各种森林面积蓄积量统计表。

第二次规划设计调查:采取森林抽样调查(严格说不能等同于规划设计调查)。调查年度为1968-1978年。调查方法是应用原林相图,分别树种、龄组、密度进行分层抽样,以林业局为单位提交森林资源估测数据。由于调查成果未落实到小班,故在生产中没有得到应用。

第三次规划设计调查:第三次调查于1981-1991年完成。这次调查执行的是林业部1982年颁发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和《森林调查设计试行办法》,以自治区试行办法为主。

调查初期是应用早期拍摄的航空照片,进行林班、小班区划。

1989年以后,区划使用的全部为调查前一年拍摄的航空照片,林班采用综合区划,小班按部颁规定的划分小班条件进行区划。林分蓄积调查的方法为:幼中龄林借助数表采用目测:近、成过熟林采用角规实测,辅之以抽样调查样地数据进行,以局、场为单位的蓄积量理论精度控制。

1991年开始,经林管局批准,评价蓄积量调查精度的方法改为每个林场检查有林地小班数量不少于30个,各项因子的精度要达到规程的要求。

参加本次调查的单位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内蒙古第二林业勘察设计院;伊图里可林业局和甘河林业局经林管局同意,由本局调查队承担了森林资源复查任务。

本次调查的成果有:森林资源调查簿、森林资源统计表、林场地形林相图、林业局森林分布图、林业局、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林业局森林专业调查报告。

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本次调查历时11年的时间。其间,经历了林区定权发证、森林分类经营、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给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提出新的课题。随着“3S”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也为规划设计调查带来一场技术革命。

内蒙古大兴安岭区从1992年开始到2002年末,完成了全林区的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参加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单位有: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林业勘查设计院。

第四次规划设计调查的范围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实际经营范围内的17个企业局,3个经营局,3个规划局,1个自然保护区,1个经营所。调查面积9792729公顷。不含额尔古纳市经营的杜博威、吉拉林林业局和阿荣旗经营的阿伦林业局,以及大杨树划给莫旗经营的扎热木台、达拉滨、卧南三个林场和勃音那林场那都里河以东划归加格达奇的30个林班的面积。

全林区除大杨树林业局境界发生变化外,其余各局仍保持原区划不变。全林区共区划235个林场,27682个林班,387205个小班。

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分两个阶段:

1992-1996年,执行1982年林业部颁发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使用此规程调查的林业局有:根河、甘河、绰源、绰尔、阿龙山、乌尔其汗、伊图里河、克一河、满归、莫尔道嘎、奇乾等11个林业局。

1997-2002年,开始执行林业部1996年7月颁发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使用新规程调查的林业局有:吉文、金河、得耳布尔、库都尔、诺敏、阿尔山、毕拉河、图里河、阿里河、北大河、乌玛、汗马、永安山、大杨树等14个林业局。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承办单位

1.1.3项目主管部门

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1.1.6研究工作依据

1.1.7研究工作概况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2.3厂址

1.2.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2.5环境保护

1.2.6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1.2.7项目建设进度

1.2.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9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2章 油墨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2.2项目发展概况

2.2.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2.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11

2.2.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2.4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2.3投资的必要性

第3章 油墨项目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3.1市场调查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3.1.4替代产品调查

3.1.5产品价格调查

3.1.6国外市场调查

3.2市场预测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3.2.3价格预测

3.3市场推销战略

3.3.1推销方式

3.3.2推销措施

3.3.3促销价格制度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产品方案

3.4.2建设规模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4章 油墨项目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资源和原材料

4.1.1资源评述

4.1.2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4.1.3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4.2建设地区的选择

4.2.1自然条件

4.2.2基础设施

4.2.3社会经济条件

4.2.4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4.3厂址选择

4.3.1厂址多方案比较

4.3.2厂址推荐方案

第5章 油墨项目工厂技术方案

5.1项目组成

5.2生产技术方案

5.2.1产品标准

5.2.2生产方法

5.2.3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5.2.4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5.2.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5.3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总平面布置原则

5.3.2厂内外运输方案

5.3.3仓储方案

5.3.4占地面积及分析

5.4土建工程

5.4.1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5.4.2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5.4.3建筑材料

5.4.4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5.5其他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动力及公用工程

5.5.3地震设防

5.5.4生活福利设施

第6章 保材料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6.1.1项目的地理位置

6.1.2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6.1.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6.1.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6.1.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1.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6.1.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6.1.8交通运输情况;

6.1.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6.2.2主要污染物

6.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6.4治理环境的方案

6.4.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6.4.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6.4.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6.4.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6.4.5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6.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6.7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6.8.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6.8.2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6.8.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6.8.4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7章 油墨项目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7.1企业组织

7.1.1企业组织形式

7.1.2企业工作制度

7.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劳动定员

7.2.2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7.2.3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8章 油墨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8.1.2资金筹集安排

8.1.3技术获得与转让

8.1.4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8.1.5施工准备

8.1.6施工和生产准备

8.1.7竣工验收

8.2项目实施进度表

8.2.1横道图

8.2.2网络图

8.3项目实施费用

8.3.1建设单位管理费

8.3.2生产筹备费

8.3.3生产职工培训费

8.3.4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8.3.5勘察设计费

8.3.6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9章 油墨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项目总投资估算

9.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9.1.2流动资金估算

9.2资金筹措

9.2.1资金来源

9.2.2项目筹资方案

9.3投资使用计划

9.3.1投资使用计划

9.3.2借款偿还计划

第10章 油墨项目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10.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10.1.1生产总成本估算

10.1.2单位成本

10.1.3销售收入估算

10.2财务评价

10.3国民经济评价

10.4不确定性分析

10.5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10.5.1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10.5.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10.5.4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10.5.5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10.5.6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10.5.7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11章 油墨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

11.1.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11.1.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11.2建议

11.2.1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11.2.2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11.2.3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11.2.4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12章 财务报表

(1)基本报表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2.各年损益分配表

3.自有资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4.投资者(整体)财务现金流量表

5.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

6.资金平衡节余(银行存款)表

7.资产负债表(缴税偿债分利后)

8.资产负债表(税后偿债分利前)

9.外汇平衡节余累积表

10.投资构成、资金投入与来源计划表

11.注册出资方式比例与年度出资计划表

1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2)辅助报表

1.生产销售既定目标

2.进口设备'原值'估算表

3.购买国产设备'原值'估算表

4.作价出资设备'原值'估算表

5.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估算表

6.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用汇'原值'估算表

7.生产办公设备日生产耗能(外购)指标

8.单位产品原辅材料消耗定额与产品产量计划目标

9.各产品原辅材料年消耗计划目标

10.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一)

11.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二)

12.原辅材料年支出与进项税额既定目标(三)

13.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年进项税额

14.内销产品年应纳增值税与出口产品抵退税、关税

15.各产品的原辅材料(含运费)年支出

16.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资总额估算

17.部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估算表

18.年经营成本估算表

19.流动资金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与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表

22.各产品成本费用价格构成与调整统计分析表

(3)敏感分析报表

第13章 附件

油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 项目建议书

(2) 项目立项批文

(3) 厂址选择报告书

(4) 资源勘探报告

(5) 贷款意向书

(6) 环境影响报告

(7) 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 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

(9) 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 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

(11) 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 其它

(13) 附图

---厂址地形或位置图

---总平面布置方案图

---工艺流程图

勘察设计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企改制企业特征经营风险

21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国家对规划设计行业明确提出了改企转制的目标,要建立“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健全、政企职责分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1 规划设计院企业改制与经营现状

随着市场能力的逐渐形成,以及国内工程建设市场的不断扩大,现阶段的设计院,尤其是勘察、设计一体化的大院都进行了改企转制的工作,并且较好的解决了规划设计单位的生存发展问题。

1.1 企业改制

规划设计院的改制是指将设计院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进入企业,由非物质生产部门划归物质生产部门,把这些单位改造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化企业。改制的关键在于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走科技产业化道路。

1.2 经营现状

经过7、8年的改制过程,发展较好的设计院已基本解决了“企业化”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这些设计院较好地解决了转制初期所面临的经营问题和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在改制后,规划设计院的企业性质由事业单位转变为民营企业,国家对其税收政策发生了变化,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规划设计院的员工身份由事业单位职工转变为社会自然人,其薪酬的分配方式自主灵活,其薪酬水平与市场完全接轨,从而有利于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此外,员工在福利和退休待遇上都有了较好的改善。总的来说,改制极大地促进了规划设计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改制后,由原先工作热情低,效益难达其他院,到工作热情高,效益高。改制后的具体运营方式是以各个设计所和驻外分支机构单独运营,总院统一管理设计所和分院的财务和各种人事事项。分院和设计所自主接项目,自主管理,但总体的管理体系还是遵循总院的规章制度。改制后的这些年,分院和设计所发展迅猛,现在的西北院有设计所13家,驻外机构23个分院,形成了全国统一的设计体系,在全国设计行业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2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企业特征

我国铁路、市政规划设计单位的企业转制,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有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和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体制变革问题。国有规划设计单位在转制后,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企业特征[1-3]。

2.1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资质性

我国的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法人资格、国家注册规划师数目、相关技术人员数目、一定的技术装备等条件,并满足甲、乙、丙三个资质级别的注册资金、注册规划师数量等方面的最低限制。注册规划师和相关技术人员是最关键性的要素,这也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的最大区别。

2.2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性优势

规划设计单位的产品技术附加值较高,科技人员及其技术是企业生产中的关键要素。规划设计单位集中了大量专业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拥有技术上的相对优势,从而形成了企业的最大财富,也是规划设计单位相比于一般企业的最大优势。

2.3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技术部门协作性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转制后,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盈利并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然而仅仅设计某一桥梁或道路所得的效益并不能支撑其自负盈亏模式的企业生存,这就需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企业各个技术部门的功能的有效利用,需要承接较大规模的规划项目。因而,项目的规划设计就需要不同规划设计部门之间进行协作来完成。各个规划设计部门之间相互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相互协作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2.4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主辅业兼备[4-7]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多以自身所具有的甲级资质的业务为主导性产业,在凭借自身业务技术优势保持行业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跨越业务领域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不断完善业务种类,走多元发展道路,增加其在市场中的经济的占有份额,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5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低成本高效益

铁路、市政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是承接设计项目,并针对项目要求和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最终转化为施工图纸和项目设计依据资料的形式书面形式。实地考察和相关数据的获得需要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和采集,相关费用的支出相对较小,其次就是设计图纸和项目报告打印费用的消耗。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费用实际消耗仅占项目总投资的很少一部分,因此企业获得的利润相对较高。

2.6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市融资

一些经济效益好的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通过挂牌上市的手段来筹集更多的资金促进自身主业和辅业的发展。公司上市后取得了固定的融资渠道、更多的融资机会,从而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募集到的资金增加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公司的经济效益会因此而提高,进而增加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促进公司的不断发展。

3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经营风险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下,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受到同行业公司的排挤和竞争,离开了国家所有制的背景作为支持,其发展需要经受重重考验。目前,我国规划设计市场还不规范,竞争机制有待健全。规划设计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企业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导致了设计企业的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其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3.1 政策风险

在事业单位改制中,可供参照的政策较多。可以分为中央、省、市各级政策,还可以分为国有企业改制政策和事业单位改制政策。改制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政策,如果对政策不熟悉或理解有误,可能会违反国家的有关政策,产生政策风险。

3.2 人员风险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设计院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然而离开了国有企业的大背景,高级技术人才逐渐丧失了原来的“安全感”而离开设计单位,才流失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人才的流失对企业产生莫大的伤害,甚至会导致企业业绩迅速滑坡,引发企业全面的经营危机。

3.3 管理风险

规划设计是在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作完成。相关的设计部门必须有条不紊的开展设计作业,在进行本业务标准操作时还必须兼顾其他相关设计部门的设计要求。这就要求项目的管理者既要熟知规划设计的要点又必须做好各部门间任务的协调分配工作,否则会影响整体规划任务[8-11]。

3.4 财政融资、垫资、金融环境风险

转制后的规划设计公司通过商业银行融资的难度增大,在自负盈亏的发展模式下没有国家经济的支持,会使那些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难以维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设计单位还要垫付一定的经费用于科研,然而地质灾害或其他因素影响下,这些成果可能会变得毫无作用,这样垫付的经费便得不到补偿,进而影响规划进度和企业效益。金融危机会对经济在成巨大影响,间接影响工程项目实施,前期的规划设计都会因此而作废,规划设计单位的效益就会受损。如何做好经济风险评估、降低损失、增加企业的利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5 前期投入风险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市场经济中同同类行业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积极开拓市场,而选择合适的地区建设分公司是开拓新市场的必要选择,然而分公司的建设及人员技术的配备又对其业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与前期投入巨大,就需要做好调研工作同时不得不承担一定的风险。

4 战略思考

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持续而快速地发展是以公司稳定经营为基础的,即公司能抵抗各种风险。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也是公司长久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公司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的前提条件。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新的激励模式,实行技能工资制,这样既能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又能提高设计院的经济绩效。

4.2 高度重视政策变化带来风险的可能性,准确解读与改制相关的各种政策法规。充分运用国家对规划设计行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强自身管理,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以减少此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4.3 需要建立协作的激励机制,使各设计院内个专业主体都能够共享由专业协作产生的效率提升的收益。

4.4 采取管理的分权化、分工化与专业化。管理分工、分权与专业化可以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4.5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保障,通过上市等多渠道融可以使得企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做好工程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项目的损失风险、做好应急预案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彭一林.国企改制应加强风险预测――以某勘察设计院改制为例[J].现代企业,2008(7):25-26.

[2]杨一虹.勘察设计单位改制风险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8(4):14-16.

[3]潘玲.设计院如何抵御改制的政策风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8):27-29.

[4]席新林.铁路设计院核心人才的激励机制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10(15):86-87.

[5]程建设.北京首钢设计院改制成功[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5):122-123.

[6]赵俊生.中小型建筑设计院改企建制情况调查报告[R].沈阳:中国建筑设计协会,1999(6):16-19.

[7]刘志鹏.铁二院主辅分离_辅业改制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5:1-6.

[8周德元,董凤祥,胡波.铁路设计院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践[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28(10):32-38.

[9]夏娟.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