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主义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35-01

民主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以来,在西方社会掀起的一场比^流行的资本主义的改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多元化,越来越多人提出民主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困境,但是民主社会主义还有很多欠缺之处并不适合我们的体制和国情,所以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导作用。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内涵

民主社会主义,即当代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基础仍是伯恩斯坦修芷主义。它的主张和伯恩斯坦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民主社会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是多元化的,思想民主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民主社会主义提出“思想民主、思想自由”,反对以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而提出多元指导思想。社会党所说的“”,是经过他们歪曲、了革命精神的。

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其还能解决我国存在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公民,而且,公民以对自己以及对国家中人格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起到了对人们决定性的教育意义。教育是一件实践的项目,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规律。根据一些数据表明,超过80%的公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是很重要的,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也十分受到欢迎。对此,民主社会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又存在怎样的不良影响呢?

首先,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多元化使大学生对信念有所动摇。民主社会主义认为思想是不唯一的,只要这样的思想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我们就可以吸取外来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我国一直坚持以的思想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这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政治信仰有所怀疑,导致一些大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

其次,民主社会主义所提出的目标,麻木了大学生思想。民主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总的来说,其实就是人民生活好、人民富足、民主的应用更为广泛。但是这样的条件不单单只有社会主义可以完成。相比而言,现阶段资本主义的制度更加符合他们提出的目标,更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就使很多大学生迷失了对社会主义的认同,致使他们理想信念不坚定,动摇自己的政治立场。很多人认为什么制度无所谓,只要过得好就可以,这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

最后,对于民主社会主义的出现,导致我国在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虑。中国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选择民主社会主义这一话题在中国的理论界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矛盾的斗争,更是确立了我国的思想理论的斗争。每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不尽相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思潮决定的,因此,对于社会各种思潮,哪种是最适合我国发展的,哪种有利于我国人民利益的,哪种思想才能够被确立作为我国的政治思想,指导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积极应对民主社会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首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可以包容多样,理解差异,但是要在有着坚定的思想信念的基础之上,只有坚定自己的思想信念才能够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才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其次,加强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我国现阶段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很多时候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心有疑问,却又无法找到相关的材料来做理论支持,这也导致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偏向自我理解,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所以我国广大学者应该加强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使研究成果成为给学生们正确理论借鉴。

最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作用。作为学生思想工作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作用决不能忽视,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政治理念,使教师更加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加理解的优势,在课堂中把民主主义思想与思想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二者的不同,内化于心,深化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解,这样才能够解决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迷惑,加强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登厄伊尔.认识与展望[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84.

[2]张瑞生.从科学形态上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理论导刊,2011(01).

社会主义理论范文第2篇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中国特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理论体系 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形成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加强理论学科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推进城市经济理论研究 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把握的两个关系 如何系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理解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反贫困制度创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要把握好时代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思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源流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命题内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4-23.

[3] 牛先锋.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旗帜的统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8.

[4] 邹谨,姜淑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4):3-6.

[5] 陶文昭.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J].鄂西大学学报,2010,(1):22-25.

社会主义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主,民主伦理观,道德

民主不仅是一种包括民主国体性质和民主政体形式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民主文化具有民主制度本身所无法具有的然而又是民主制度建设所必需的功能和作用:民主制度的诞生,离不开民主文化的启蒙作用和舆论准备;一种民主制度要想充满活力、巩固发展又必须借助于文化的力量来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素质,革故除弊,开拓前进。因此,仅仅有了民主的形式是不够的,真正的民主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个内容就是使民主内化为人的心理定势,变成一种道德的力量和伦理的观念。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伦理观念的民主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对民主的伦理意蕴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民主的政治学涵义

在谈民主伦理观之前,我们应先对民主的政治学涵义作一了解。一般认为,“民主”是一个政治概念。民主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一种行为方式、一种观念到一种理论再到一种制度的发展过程。民主作为人类社会的活动,首先是从行为方式开始的。原始社会的民主行为方式被恩格斯称之为“古代自然长成的”民主。(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民主制则一直受到冷落,直到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才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在欧美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趋完善。20世纪,民主化则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形成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剥削阶级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民主政治,在反封建专制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因此,它代表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它的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虚伪性。而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一种高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型民主政治,它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最广泛、全面、真实的民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民主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常用以表示具有平等、自由性质和特征的状态、现象。广义的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制度,而且还是一种价值,是人们在评价某种制度和行为时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标准。另外,民主还是一种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个体的民主意识(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民主的内在结构形成的观念。完整的民主意识包括人们对于民主的一切认识和看法,涉及到国家、社会、个人权利、法律、经济、政治结构、社会一般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内容)和民主精神(即社会成员以一种独立的人格,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品格)。虽然广义的民主拓展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但它仍仅限于对“民主”作政治学的分析。正确分析民主的方法应当是“把民主广义地理解为各种各样的生活领域中自由而平等的关系的原理。”(2)“应当把民主主义理解为涉及从日常生活到生产、分配、政治、教育、文化的广泛的社会一切范围的东西。”(3)只要有社会关系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民主问题。非政治领域民主问题的存在,表明把民主仅仅看作政治范畴是不够的。由此看来,民主不仅是一个政治范畴,同时也是一个道德范畴。

二、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的内涵

对于广义民主的政治学分析,也涉及到了民主的某些道德属性。“民主作为一种价值,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就已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意义。”(4)每一种制度的形成,都是一种观念、思想的外化。只有当民主的观念、思想和意识渗透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并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关系时,才能为规范、制度的产生提供基础。而具有道德内涵的民主,也理应成为道德体系中的一部分,并使之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一种准则。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的涵义应当是:在现实社会的民主生活中,人们在尊重人格与权利自主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人们对自己事务的自主决定,依靠人的善恶观念、心理、传统习惯和道德舆论来维系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它是民主内化为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即内心信念、羞耻心、责任感和荣誉感等)的结果。

从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意义上的民主的实质、精髓或基本精神是尊重人格与权利自主即人的主体自主。人的主体自主包涵了两方面的内容,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和“尊敬他人为人”。首先,“使人成为一个人”就是指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即做人的资格和尊严;其次,是“尊敬他人为人”即对他人自的尊重。使人“成为一个人”是“尊敬他人为人”的前提和基础;而“尊敬他人为人”则是“使人成为一个人”的必要条件。二者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但是,作为道德意义上的民主则更侧重于对他人自的尊重。

既然在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中,民主的实质是主体自主,那么由此可以引申出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应包括的一些道德内容。首先,主体自主反映出的是道德意志的自由。人的道德意志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只有思想自由才能为实现选择的自由提供前提条件。而选择的意义就在于没有强迫的条件下选取自己所偏爱的行动方案。没有强迫,一个人的行为才能保持完整,实现意志和行为的统一;没有强迫,才会产生责任。

其次,主体自主还反映了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平等。民主把平等待人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内在地包含着对他人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以及对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的信念和行为的平等的尊重。只有在别人的自主选择与自己的意愿不一致时仍然予以尊重,才是民主意义的真正所在。

再次,主体自主还反映了权利自主。权利自主体现在两个层次上。在个人层次上,权利自主表现为个人有独立地处理属于自己事务的权利。在社会层次上,权利自主表现为公民有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即政治参与权。这种权利不仅使社会成员变成合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并相应承担一定义务的个人,同时,也使每个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即公民。

最后,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中还隐含着对道德公正的确认和肯定。道德公正是指在道德上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在道德上处于平等的地位。而要想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就应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对待中均衡考虑双方的利益。这种均衡考虑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理解。从积极方面看,每个人都应当把自己的利益同他人的利益视为一共同体,主动积极地去为他人谋利益,甚至为他人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是较高层次的道德价值。从消极方面看,每个人都应当把另外任何一个人的利益看成同自己的利益同等重要,同时不应当以任何借口擅自侵犯和损害他人的利益,这其中最基本的一条还在于不侵犯他人之作为人的人格尊严的权利。正义的核心就是公民的自由权利的平等性和不可侵犯性。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所蕴含的一种理念。

三、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了作为道德范畴的民主内涵,可以澄清我们对民主的一些模糊认识。首先,民主不是对个人的否定,而是对个人的弘扬。民主的最初含义是“人民的统治”,这就意味着每个个体在公共事务中必须服从“人民”这个集体或整体。但是服从这个整体并不等于忽视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人民是由每一个具体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个人都有基本的自由权利,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事务;同时,每个个体之间的权利也是平等的,不允许存在任何特权。如果否定了个人的这些权利也就否定了整体的权利,民主也就不复存在。在真正民主的社会里,任何权力的合法性都是建立在承认人的尊严和人权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每个个体拥有基本的自由权利,每个个体之间的权利是平等的基础上的。因此,民主不是对个人的否定,而是对个人人格与权利的尊重与高扬。

其次,民主不是多数群体任意压制少数群体,而是既尊重多数又尊重少数。民主的原意就是“多数人的统治”,即民主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这并不能得出多数可以任意压制少数人的结论。因为少数服从多数是与多数尊重少数相统一的,而不是相分离的。多数裁决的效力只能约束、规范人们的行动,而不能限制、妨碍思想的自由。真正的民主允许少数人与多数人一样拥有陈述自己的观点的权利和机会,多数人应保护仍然坚持自己观点的少数人,允许他们保留意见,并不歧视他们,不打击迫害他们。用伏尔泰的话说,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坚持自己观点的权利。”这正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总是最正确的,少数人的意见也不一定任何时候都是错误的。今天只有少数人赞成的观点,明天就可能成为多数人的观点。当少数人的权利被剥夺之后,也就不可能保证其他多数人的权利不会再被剥夺。因此,民主不仅是“多数人的统治”,也要求对少数人的权利加以尊重和保护。

最后,民主不是只讲权利,而是也讲义务。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意味着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但是,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还应承担一定的义务,这正是民主社会中,国家与公民之间内在关系的一种体现。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割裂二者,必将导致一种非民主状态的产生,使社会退回到阶级对立的“臣民”社会中去。因此,在讲权利的同时更应该讲义务。

明确了民主伦理观的内涵,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政治民主实现所依赖的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还必须有作为道德化的民主给予支持,才能使其得到巩固和加强并促其实现。民主政治的实现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了解民主伦理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0.

社会主义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主,民主伦理观,道德

民主不仅是一种包括民主国体性质和民主政体形式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民主文化具有民主制度本身所无法具有的然而又是民主制度建设所必需的功能和作用:民主制度的诞生,离不开民主文化的启蒙作用和舆论准备;一种民主制度要想充满活力、巩固发展又必须借助于文化的力量来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素质,革故除弊,开拓前进。因此,仅仅有了民主的形式是不够的,真正的民主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个内容就是使民主内化为人的心理定势,变成一种道德的力量和伦理的观念。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伦理观念的民主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因此,对民主的伦理意蕴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民主的政治学涵义

在谈民主伦理观之前,我们应先对民主的政治学涵义作一了解。一般认为,“民主”是一个政治概念。民主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一种行为方式、一种观念到一种理论再到一种制度的发展过程。民主作为人类社会的活动,首先是从行为方式开始的。原始社会的民主行为方式被恩格斯称之为“古代自然长成的”民主。(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民主制则一直受到冷落,直到19世纪,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才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在欧美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趋完善。20世纪,民主化则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进程,形成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剥削阶级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民主政治,在反封建专制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因此,它代表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它的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虚伪性。而社会主义民主则是一种高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型民主政治,它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最广泛、全面、真实的民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民主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常用以表示具有平等、自由性质和特征的状态、现象。广义的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制度,而且还是一种价值,是人们在评价某种制度和行为时的价值尺度和价值标准。另外,民主还是一种精神状态,具体表现为个体的民主意识(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民主的内在结构形成的观念。完整的民主意识包括人们对于民主的一切认识和看法,涉及到国家、社会、个人权利、法律、经济、政治结构、社会一般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内容)和民主精神(即社会成员以一种独立的人格,自主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品格)。虽然广义的民主拓展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但它仍仅限于对“民主”作政治学的分析。正确分析民主的方法应当是“把民主广义地理解为各种各样的生活领域中自由而平等的关系的原理。”(2)“应当把民主主义理解为涉及从日常生活到生产、分配、政治、教育、文化的广泛的社会一切范围的东西。”(3)只要有社会关系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民主问题。非政治领域民主问题的存在,表明把民主仅仅看作政治范畴是不够的。由此看来,民主不仅是一个政治范畴,同时也是一个道德范畴。

二、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的内涵

对于广义民主的政治学分析,也涉及到了民主的某些道德属性。“民主作为一种价值,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就已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意义。”(4)每一种制度的形成,都是一种观念、思想的外化。只有当民主的观念、思想和意识渗透于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并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关系时,才能为规范、制度的产生提供基础。而具有道德内涵的民主,也理应成为道德体系中的一部分,并使之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一种准则。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的涵义应当是:在现实社会的民主生活中,人们在尊重人格与权利自主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人们对自己事务的自主决定,依靠人的善恶观念、心理、传统习惯和道德舆论来维系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它是民主内化为人的一种心理定势(即内心信念、羞耻心、责任感和荣誉感等)的结果。

从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意义上的民主的实质、精髓或基本精神是尊重人格与权利自主即人的主体自主。人的主体自主包涵了两方面的内容,就是使人“成为一个人”和“尊敬他人为人”。首先,“使人成为一个人”就是指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即做人的资格和尊严;其次,是“尊敬他人为人”即对他人自主权的尊重。使人“成为一个人”是“尊敬他人为人”的前提和基础;而“尊敬他人为人”则是“使人成为一个人”的必要条件。二者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但是,作为道德意义上的民主则更侧重于对他人自主权的尊重。

既然在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中,民主的实质是主体自主,那么由此可以引申出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应包括的一些道德内容。首先,主体自主反映出的是道德意志的自由。人的道德意志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只有思想自由才能为实现选择的自由提供前提条件。而选择的意义就在于没有强迫的条件下选取自己所偏爱的行动方案。没有强迫,一个人的行为才能保持完整,实现意志和行为的统一;没有强迫,才会产生责任。

其次,主体自主还反映了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平等。民主把平等待人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内在地包含着对他人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以及对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的信念和行为的平等的尊重。只有在别人的自主选择与自己的意愿不一致时仍然予以尊重,才是民主意义的真正所在。

社会主义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伦理;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经济伦理的构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秩序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经济伦理有赖于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和谐社会秩序的支撑;另一方面,经济伦理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前提。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社会的和谐和幸福,要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获得和谐社会秩序,只能是通过经营者、消费者和政府共同的道德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

一、经济伦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经济伦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范经济秩序

任何一个国家,要促进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由于人们趋利心切,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在经济秩序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许多丑恶的现象,如欺行霸市、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行贿受贿等不正当经济行为。这些不正当经济行为与人们的道德水准、价值追求是直接相关的。而新古典经济学推崇的“看不见的手”又无法克服之。这时,加强道德教育,利用伦理道德的来进行协调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措施。因为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一种混合经济。这一方面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更需要伦理道德发挥调节作用。比如微观经济层面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失灵的现象,即存在超出政府调节范围的空间,这只能由伦理道德加以协调。这就正如一些学者所认同的,道德调节是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调节。这就要求我们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准则,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教育作用,通过经济行为人的内省修养,实现合乎道德的理性选择,促使不当经济行为的不断消除,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1]。

2、经济伦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其和谐的根本在于经济的和谐发展,而经济的和谐发展又是以经济伦理的伦理支持为保障[2]。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有效率的制度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是构成经济发展的内生的变量。由此我们也可以判定,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契合的伦理道德,也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并对经济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西方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近代以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得益于新教伦理的推动,新教伦理构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人类行为具有寻求合理性依据的偏好,经济伦理的激励就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合乎市场经济需求的经济伦理可以为人们的经济努力提供合理性辩护,使人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从事各种创造性的经济活动,它也可以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人们的热情和信心,推动人们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只有经济发展了,和谐社会才有了最有力的物质保障。

3、经济伦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利益分配

什么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就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的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并最终实现利益均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利益和谐,而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最本质追求。从经济伦理的角度上讲,伦理与利益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义利关系。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下,人们对利益追逐的热情在不断地增长,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本能的只顾及自己的欲望和要求,市场竞争性容易助长尔虞我诈和不择手段,对利润的追求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等价交换容易被扭曲和利用从事各种不正当交易等等。这样利益不均衡的现象日益凸显。经济伦理的重要作用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关系的不均衡现象[3]。在中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经济行为不仅要有“利”,而且要合“义”。人的行为要合乎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法则才是正当可行的。只有考虑到道德因素的经济意义,人们的经济行为才会变得更合理更持久。在市场经济中,只有树立正确的经济伦理观,用正确积极的道德伦理指导企业、个人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经济正常、有序、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伦理的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各种机制的缺陷以及市场规则的不健全,引起了市场经济秩序上的诸多混乱。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一个健全的市场规则,还需要一种伦理道德,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事实上,现代经济的发展也证明了要取得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应该而且必须要有这种伦理道德的支撑点。构建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伦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实现政府、经营者、消费者三方面相互推动,才能培育具有高度伦理水准的市场经济氛围。

1、经营者的诚实守信是构建经济伦理的关键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事求是、不随意夸大或缩小事实,表里如一;守信就是信守契约信用,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这就要求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即单个个体的人或作为个体的集合体的企业或公司,要能够做到“诚以待人,信以律已”[4]。“诚信”是一种社会资本,是市场经济繁荣、扩展和秩序的伦理基础,也是建立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是商品增多,行为主体增多,交换、流通量增大。在交往活动中,交往双方的诚信不仅有利于行为主体的利益,而且有利于行为他方的利益,这是正常经济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前提条件。诚信是经济行为的主导和核心的伦理要求,假若社会交往没有诚信,一切道德都将无从谈起。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过程中,诚信作为经济主体自己为自己“立法”的自律约束,不仅是行为个体做人之本,也是企业主体的无形资产和持续发展的立命之基。尤其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离开诚信,产品就没有市场,经营就没有效益,企业就没有出路。

2、消费者的维护是基础

消费者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消费者在市场上享有各种权利,也承担着各种伦理责任。消费者伦理的前提是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选择不同;消费者选择在其他类型的经济如计划经济中也存在,但消费者则不然。消费者所显示的是:产品品种和规模取决于消费者需求,而不是某个中央计划当局的决策结果。因此,消费者通常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的。其次,消费者应具有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我正当权利和监督政府成员、经济人的意识和习惯。如果消费者不能以公正、平等、正当、信用等道德标准自律,并以此审视和评价政府成员和经营者行为,就可能对自己正当权益受损的状况默认,对政府和经营者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行为熟视无睹,从而客观上助长违德违规的行为,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反之,如果消费者能够普遍以消费者伦理的统一标准自我约束,对自己正当权益的维护,对政府和经营者行为的监督,都成了理所当然、自觉履行的行为,自然会有力促进经济伦理的建设[5]。所以,消费者伦理自身的建设的在经济伦理的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政府的宏观引导是保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政府同样要按照一定的经济伦理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官倒、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用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约束政府及其官员市场行为的重要性。在经济伦理建设方面,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宏观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监督。政府应努力创造适宜的社会氛围和制度条件,培育行为主体自觉的经济伦理意识,并在实践中体现出对道德行为主体给予的道义或物质补偿。同制度相比,政策具有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性质,有较大的变动性和时效性。毫无疑问,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显著的经济特征,而且这种调控必然影响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就必然对社会秩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就使得政府的宏观控制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于是政府在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时,不能不考虑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因素,不能不考虑调控政策的社会基础、伦理基础问题,不能不考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等一系列的相互关系问题。这就是说,政府在利用伦理道德去规范各种经济主体行为的时候,同样必须利用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宏观调控行为和宏观调控政策[6]。政府只有切实加强伦理建设,重视发挥伦理道德的引导和规约作用,才能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京政,李占霞.浅谈伦理道德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J].商场现代化,2008(14).

[2]郭君.论经济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5).

[3]陈博.论经济伦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10(1).

[4]朱亚玲.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内在需求[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