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工程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范文第1篇

通过本次实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宽我的知识面。了解本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通过实习,启发我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同时接触与认识社会,积累人生阅历。

实习收获与体会

实习就这样过去了,总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机会要多几次该多好呢,我真是这样想的。现在来总结我此次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我们首日乘搭公司员工车来到了中山火炬开发区的咀香圆食品有限公司,在我们学校的小董师兄热情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会议室等待公司领导的工作安排。开始是梁主任亲切既严肃地跟我们介绍了公司的规矩跟消防意识,包括了方方面面,让我领悟到领导层对企业管理的重视能让一个企业更规范化生产,是一个企业蒸蒸日上的前提。之后还有刁主任对咀香圆的精彩介绍,让我们知道咀香圆杏仁饼起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萧家为帮补家计,1911年,开始了作坊式生产;1935年,咀香园杏仁饼获美国檀香山国际食品博览会“金鸡奖”;

后来,该企业历经改制,如今的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继续生产咀香园杏仁饼,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2006年,“咀香园”被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咀香圆是一家充满历史色彩的饼类生产公司,当中肯定有不少的不愉快的经历,终究还是熬过来了,证明了咀香圆是一家有实力,深受群众欢迎的公司,让我在之后的实习过程中想了解到更多的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今后对我肯动有很大的帮助。最后经过分组,我被分到了质量控制中心去完成我实习的工作,这让我兴奋不已,想更快的到工作岗位上。下午跟我的BOSS胡志高同志见面了,由于时间关系,首日的工作没有正式开始,我了解了一下这几天的工作内容后,就开始阅读相关的资料,有月饼包装标签内容整理汇总、计量技术规范、食品和化妆品包装计量检验规则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学会了很多关于标签方面的知识,之前考营养师证的时候已经在关注这方面的知识了,今天终于可以详细的学习到个中的细节,可谓不枉此行。第一天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也是充实的一天,这令我更期待第二天开始的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实践

一、开设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意义

学院根据教育部2012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生物工程专业规范》,将基因工程、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和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3-4]。这些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课程也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由于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多,涉及领域较广,致使核心课程的授课学时受到限制,相关实验课程以基础性或者验证性的实验内容为主,涉及综合性实验项目较少[5-6]。实验课程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即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原理、步骤方法等,实验员将实验所有药品和试剂准备好,授课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教材的实验步骤“照单抓药”式地完成实验内容[7]。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突出单一知识点,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全面理解与应用,较难将所学知识全面融会贯通。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学院目前专业课程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了“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该课程符合广东省部分生物工程类企业对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等基本的操作技能要求,该课程将多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融为一体,促进了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使学生具有了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思考完成实验的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思维意识和科研能力。

二、米曲霉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发酵、纯化及其应用的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模式

综合性实验是将基础理论知识点与实验操作基本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由多个具有内在关联的小实验组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每个小实验,然后将所有小实验结果有机串联在一起,达到生产出具体产品或者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8-9]。为了让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尽量做到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有机融合,因此,选取了米曲霉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发酵、纯化及其应用作为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由于蛋白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工业用酶,占有全世界工业用酶至少60%以上份额,碱性蛋白酶又占总蛋白酶的一半以上,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和皮革等行业;而当前商品化的碱性蛋白酶主要来源于细菌,来源于真菌的较少,从真菌中开发蛋白酶也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米曲霉是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中重要微生物菌种,该菌产生的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具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对大豆水解物中脱苦味和独特风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0]。

(一)生物信息学实验模块

生物信息学实验模块主要由表1中2.1的“米曲霉碱性蛋白酶基因的序列分析及表达引物的设计”实验内容组成,该实验要求学生利用BioEdit7.0序列软件查看米曲霉碱性蛋白酶的基因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利用GenBank数据库的Blast程序对蛋白酶基因的序列分析,预测其信号肽、前导肽和成熟肽序列,利用Oligo7.0软件对表达引物的设计,学会在引物上添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及保护碱基,以便在下一步实验中获得的PCR产物并顺利酶切。

(二)基因工程实验模块

基因工程实验模块是整个综合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实验2、实验3和实验4的内容组成,该部分主要是对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纯化和酶切,然后将目的基因连接至提取出的质粒上,获得重组表达载体,通过电转化将该载体整合到毕赤酵母基因组上,对毕赤酵母转化子基因组的提取,采用基因组PCR技术鉴定目的基因整合结果,通过一系列的基因工程实验技术,让学生加深对基因工程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基因工程常规操作技术具有熟练的掌握。

(三)发酵工程实验模块

发酵工程实验模块主要是由实验5组成,利用基因工程实验模块构建的工程菌株,分别在三角瓶和发酵罐中进行诱导表达。在三角瓶中发酵采用50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而在发酵罐中,采用逐步扩大培养方式,即用多个500mL三角瓶活化菌株后,接种到10L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再接种至100L发酵罐中进行诱导表达。本实验模块让学生认识到,采用不同的生物反应器培养,菌株的生长、产酶能力等都具有显著的差异,通过理解发酵曲线(pH曲线、溶氧曲线、温度曲线、补料曲线和搅拌速率曲线等)来判断发酵罐中菌体的生长情况。

(四)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模块

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模块主要由实验6和实验8组成。本实验模块利用板框过滤技术或离心技术将菌体与发酵液进行分离,对发酵液中的重组蛋白酶采用膜分离技术进行浓缩,对浓缩后的发酵液采用硫酸铵盐析、溶解透析获得粗酶液。对大豆肽饮料采取等电点沉淀法去除未溶解的大豆分离蛋白,采用膜分离技术对其浓缩,提高大豆肽饮料中活性肽的含量。通过该实验模块让学生理解生物产品分离中发酵液的预处理、沉淀分离、膜分离、生物产品的浓缩等原理及基本技能。

(五)酶工程实验模块

酶工程实验模块由实验7和实验8组成。该实验模块使学生认识到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和发酵技术获得蛋白酶,是目前制备酶制剂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重组酶的基本酶学性质的测定,获得的最适合温度、最适合pH等实验结果,指导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并制备出活性肽饮料。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酶学性质测定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蛋白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安排

开设综合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已完成微生物学、分子生物、生物化学、生物工程设备、基因工程等课程的学习,因此,该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学期,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共计80学时,全天候进行实验,以确保实验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二)实验分组情况

在实验课程中,常常由于学生分工不明确,试剂、药品和设备等数量的不足导致整个实验课程嘈杂、教学秩序混乱,因此,本课程将3~4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将常规的设备、试剂和药品(如移液枪、三角瓶、烧杯、琼脂粉等)分配到每个小组,由小组支配使用管理,直到本课程实验全部完成后再归还实验室。

(三)课堂的组织教学

本课程采用学院的自编教材《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每次实验之前,任课教师对本次实验的小实验组成、实验原理、小实验间的关联,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的预测等方面均要向学生详细讲授,使学生理解本次实验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教材的预习情况,结合教师对实验内容的讲授,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形成本小组的具体实验方案后,才能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实验操作的主体,要求学生必须全程参与所有的实验操作,即每个实验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如培养基的制备、各种试剂溶液的配制等。指导教师主要是指导和监督学生动手操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对学生每一阶段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数据和现象要进行重点讲解分析,这对扩展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四)考核方法

实验成绩是衡量评定学生学习情况的根本依据,合理的成绩评定方式,对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11-12]。本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是由3部分组成(考勤和团队协作占10%、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占20%、实验报告占70%)。“考勤和团队协作”部分由小组长牵头,以及组员间相互监督来评定组员的分数。“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实验课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定分数。“实验报告”部分由实验报告的格式、科学术语表述、语句通顺情况、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等组成,实验报告格式参照学校学报论文的撰写格式,让学生初步掌握论文的写作规范,实验结果中的表格、图片等均要求提供原始数据和图片,对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必须要有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生物工程专业范文第3篇

1构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在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中为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结合本专业自身特征和优势,实现整体课程结构的完善,优化教学资源。针对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从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展开:

1.1构建生物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结合现代化市场发展形势来看,主要以多元化、综合发展为主要趋势,为适应此市场发展需求,要实践教育的多元化与综合化。以高等院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来讲,要将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并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以适应现阶段社会人才需求。从生物工程专业自身课程特点来看,其涉及范围广泛,涵盖诸多学科概念。就目前高校学分制管理体系来看,要在其深度教学理念基础上实现宽度拓展,即实现专业的外延发展,从专业本身内涵出发,不断拓宽其教学范围。要结合本专业特色与优势,对原有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制定相对完善、符合人才发展需求的培养计划。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英语、计算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数学教育等。另外,除了必修课程设置意外还应设置选修课程,以辅助学生全方面学习,促进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1.2构建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构建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今后实践工作,因此应构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开发创新能力等,这对学生走上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实践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试验课程与课外实习等,具体实践课程体系内容包括实验室试验、实践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等。在实践体系构建中,要使学生明白实践的目的,准确把握每次实践以及实习机会,通过对实践内容的完成加强自身能力训练。在体系构建中要独立开设实验课,结合新时期的新技术开发,对生物工程专业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只有对内容的不断补充创新,才能提高实验技术能力,完善生物实验技术内容。要对先进现代化设备准确把握,并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试验探究,通过实践训练以及课程内容的创新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探究的积极性,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促进综合技能的提升。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允许情况可开设课外实验室,学生可自主通过实验室进行综合试验练习,对综合试验更准确把握,进而挖掘学生内在创新能力。同时将学生的实践练习和试验操作等统一划入到最终的学生成绩考核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完善教学体系。

2改革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

就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缺乏一定创新性。在综合教学中教学内容对优化教学资源,整合学科知识以及实现人才培养都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因此,针对目前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实现改革创新十分必要。

2.1生物工程专业主要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现代生化技术、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工艺学、生物制药学、生物技术产品分析、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

2.2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现阶段高校使用的生物工程专业教材主要侧重系统性与理论性,教材编写注重面面俱到,对知识点逐渐细化,如从原有的十七章增加到四十章。在内容不断增长的同时教学难度不断增加。由于内容过细,且个课程强调自身独立完整性,使教学内容出现教学重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此类问题,实现教学内容改革至关重要,以提升整体教学效率。通过教研部门详细规划研究,对教学内容重新规划编排,在此过程中要明确一个原则,即要注重课程内容教学的实用性,在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中合理处理课程之间的边界问题,实现学科之间知识整合,促进教学资源优化,避免出现教学内容以及资源重复问题,提升教学效率。另外,在改革教学内容过程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教学,尽量克服课程教学的重叠现象,实现内容优化应用,提高教学内容整体实效性。

3结束语

生物工程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专业改革;人才培养

一、陕西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关于专业改革的措施研究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创建于2001年,现有专职教师25人,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现有专业实验室五个、实习基地九个。经过十余年发展,该专业已经为陕西及周边省份生物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输送大量人才。本专业在深度学习“一带一路”新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实施了一系列专业改革措施,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做出一定贡献。1.导师制的全面实行。导师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生物工程专业从2015年4月开始,学生根据导师简介选择导师,与导师面对面交谈后进行与导师的互选,互选结果确定后,建立导师责任制并签订导师制合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进行价值观、世界观、择业观等教育。从2015年4月至今,生物工程专业实行“导师制”以来,累计推荐导师200余人次,指导学生累计350人次。此活动的推广,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解决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求学积极性低、心理素质尚不健全的问题,帮助他们在进入大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找准自己的奋斗方向。与此同时,在与导师的直接对话和沟通过程中,许多学生直接积极地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多名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已经发表多篇核心及以上级别文章,申请了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还有多名学生表示自己对当前所做的科研项目兴趣浓厚,要继续在研究生阶段从事该项研究,即导师制这一制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本院学生的研究生招生、录取比例,为后续学院发展起到了良性循环的支持作用。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力推行。专业在深入学习“中国制造2025”这一工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有了前期导师制对学生学术基础的建立健全,大力推荐学生参与大型竞赛性科研活动,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发掘,尤其是从专业角度寻找和探索新生物、新工科的科研项目,并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明确在新工科背景下自己能做什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等,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素养。经过大力推广,生物工程专业学生从2013级到2017级每个班均有2—3个小组获批不同级别(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1—2个小组获批不同层次(一等、二等、三等)的“互联网+”项目。同时,从获批或获奖项目的名称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科研、创新、创业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生物学,还有环境污染治理(如有机油降解微生物复合模型研究)、定制服务类(私人定制农场“互联网+农业”体验模式)、新型销售类(新丝路上黑枸杞,“互联网+新前程”)、“互联网+制造业”类(黄酒机设计)等。3.毕业设计的工程化推进。有了前两项活动开展的基础,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相关学习内容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的实验活动,已经涉猎与工程化、信息化内容相关的毕业设计,这就使得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敢于提出更加多元化、工程化、丰富化的设想,也进一步推进了新工科的建设。4.专业课程的深化改革———以生物工艺学及其相关课程改革为例。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课知识欠缺,尤其是对生物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产品分离与提取等课程开设环节、目的、应用不清晰等,造成认为生物工程专业无对口企业、无专职公司等。针对这一问题,生物工程专业对专业课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建立起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自己的专业、就业的新认识。

生物工程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实验项目

生物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各高校为求更好发展,在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对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尤其重视。目前关于生物工程专业实习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改革,如对实验实践环节教学计划的改进,实验项目的筛选,实验实运行管理改革等,这些方面的改革侧重于从整体上对学生工程设计、工程意识等能力的培养[1-3]。

(2)教学管理体系的改变。鉴于当前生物工程专业部分实践课程开设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实习经费偏少,生产单位指导老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部分学校从教学管理体系着手,开展相应改变,力求教学质量得到应有的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4,5]。

(3)加强部分重点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如对《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专业基础课进行重点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型实验项目的增加,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操作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强化[6-9]。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来,对“生产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和探索尚未有报道,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空白领域。

一、“生产性”实验项目开设的意义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开设大量的系统性实验实践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训练和培养。由于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开设的部分实验项目所用的试剂、耗材成本较高,如“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所用到的质粒、试剂盒等,而由于课程实验经费所限,只能减少实验组数甚至取消相应实验项目;另一方面,通常实验结束后学生所获得的 “作品”会被废弃掉,教学实验成了单纯的“消耗”。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通常具有试验性和探索性,其中部分研究内容在设备材料、方法原理和过程操作上与教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通过将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内容设计为教学实验项目,变“消耗性”实验为“生产性”实验,节约实验成本的同时也形成了有实用价值的实验“作品”,而实验材料费用由教师科研经费中支出。

(一)强化专业思想,提升教学效果

通常,实验课程所形成的“作品”在实验结束后立即被废弃掉,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挫败感:自己认真完成的实验“作品”竟然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废物”。而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成果将在生产和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时,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对实验过程的重视程度,会对实验目的和产品产生强烈的兴趣,会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出对专业的强烈认同感。另一方面,由于实验项目来源于教师科研,并要进入到其后续科研工作中去,指导老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和责任心更高。因此,开设“生产性”实验项目,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同时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节约办学成本,强化专业建设

在当前地方性高校的办学体制规定下,办学成本已经成为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过高的办学成本也会成为专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通过开设“生产性”实验项目,可以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办学成本,有利于在当前管理体制下的生物工程专业建设。

二、“生产性”实验项目开设的实践

“生物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生产性”实验项目设置过程中,我们选择了“生物工艺学实验”这门课程进行探索。

(一)实验项目的设计

人才培养计划中要求:生物工艺学的主体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来生产商业产品,因此进行相关生物产品生产技术操作的训练是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巩固、应用所学理论,培养学生进行生物质产品生产与制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同学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因此,在“生产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上,选择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中的相关内容“纤维素酶的发酵制备”、“酵母的发酵制备”和“细菌色素的发酵制备”作为教学实验的基础,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计划要求,突出生物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以满足课程教学和教师科研项目需要为目标,突出产品生产和过程控制,主要包括“微生物菌种的制备”、“发酵过程控制”、“产品的制备”3个关键环节。

(二)实验运行及管理

由于“生产性”实验项目一方面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人才培养任务,另一方面要满足教师科研项目中的相关内容,所以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实验运行和管理上都会出现此前不曾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们建立了“生产性”实验项目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

在“生物工艺学实验”课程运行过程中,由课程组承担实验经费3548元,生产纤维素酶粗酶液30L,酵母干粉100g,细菌色素5g;学生平均成绩较上一届提高5.8分,优秀率达90%,学评教分数较上届高3.2分。

三、结论

从项目的实际运行来看,在生物工程专业的部分实验和实践课程中,开设结合教师科研任务的“生产性”实验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以有效地节约办学成本,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积极性。但是也需要指出,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要妥善做好实验内容和科研任务的结合,要认真寻求人才培养和科研需要之间的协调和统一,不能顾此失彼;在实验的运行和管理上,要注重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能随意更改实验项目。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生物工程专业“生产性”实验项目设置的探索与实践(SCG218)

[参考文献]

[1]邹长军,吴雁,兰贵红,陈秀丽.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实验教学与技术,2008,6(2):95-97

[2]杨玉红,曹松屹,曹冬煦,任大明,阚国仕.生物工程专业实践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化学高等教育,2009,1:29-31

[3]刘立明.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广东化工,2010,37(1):179-180

[4]马琼.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轻工教育,2010,6:61-63

[5]王春晖,曹礼,马国泰,郝军元.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河西学院学院,2010,26(2):100-102

[6]齐彦,郭丽新,张彦华.改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生物学杂志,2005,22(5):57-58

[7]张立立,郭恒俊,田明.改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9):1111-1113

[8]梁慧星.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长沙大学学报,2009,23(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