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滑坡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产学研 协同创新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05-02
一、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运作的条件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科研性比较强的专业,其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科学研究的过程。而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具有研究性和实践性并存的特点,承担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的使命,因此最适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要将这种模式在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进行运作,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要在教学组织上给予保障,要组建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业务技术精湛、内部结构合理且技术成果显著的教师团队。其次,要与相关高校、软件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合作,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第三,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适合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管理制度、技术和科研成果考核办法、资金审批管理制度等。第四,要加大经费的投入。无论是学校和企业相结合,还是科研和教学相结合都需要相应的经费做保障。不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一句空话,所以经费的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二、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
根据近年来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的研究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会降低标准,对学习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专业学习上、情感上都出现滑坡的现象。教育界的专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大二低潮现象。”因此,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需要从大一就开始,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赶在“大二低潮”到来之前,及时给大学生们打一针“预防针”。使他们在没有出现滑坡之前就开始进入一种完全不同于高中阶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之中。
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五个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能力构成研究,我们认为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认知实践能力、初步设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与软件开发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见识性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往届毕业生回校讲演、技术报告会、专家座谈会和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来完成。一般安排在大一来完成。通过这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也称为认知实践能力。
(2)生产实习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深入到工业和信息企业去熟悉生产环境、参与开发过程和顶岗实习等形式,了解工业和信息产业的生产组织活动。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开发过程,形成初步的编程能力。这个阶段一般安排大二来完成。这个阶段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有些厌倦,我们安排他们换个环境,到企业去学习软件工程设计,掌握初步的编程技术,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初步设计能力的培养。
(3)课程设计和专题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结合课程的学习进行企业实训和实践性教学的无缝对接。比如安排学生在师傅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作业,或者在工人师傅指导下完成专题实训课程的学习和综合实训课程。这个阶段主要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是在大二的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来完成。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4)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安排学生参加创新和科研课题的开发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研究生师兄和老师的研究课题,参加计算机项目的开发和研究。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活动。然后根据项目开发的情况作出毕业设计,写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必须经过软件的检测,并经过其他老师的评阅才能作为毕业论文参加答辩。这个阶段是对大学生学业成绩和职业技能的综合训练和考核阶段。一般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安排,大四最后一个学期结束。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2.专题训练要经过科学的设计,要建立专题实训库。一般来说,专题实训课程是要过教研室集体建设的,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具体内容有:第一是软件工程专题训练题库;第二是程序设计专题训练库;第三是数据库专题训练库;第四是软件质量和软件测试专题训练库。
3.创新基地的建设要以研究团队做主力。创新题目主要来源:第一,老师的科研课题。大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程序设计的技术和经验。第二,企业或学院的科研课题或工作任务。学生承担企业或学院的程序设计任务,独立完成计算机编程工作,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第三,各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的,一项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经过30多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赛事目前由IBM公司赞助。ACM/ICPC比赛和IOI(Inter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比赛都是使用一种称为Online Judge(简称OJ)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平台来进行题目的、解答、判分,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客观公正性。OJ系统的基本运作原理是通过服务器上预先准备的测试用例数据来对参赛选手提交的程序进行测试运行,通过检查输出数据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来判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大学生通过参加这种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在编程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熟练程度。
三、计算机专业产学研相结合要注意的的关键问题
1.要有极其广泛的企业合作基础。关键是选择技术基础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学生在这样的企业才能学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教师也可以应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为企业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难题,从而做到企业和学校、技术和思想双赢。
2.要组织起一个完善的技术团队。要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就对教师团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书本知识,还要有软件编程方面的工作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团队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比较完善和全面。因此,要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安排他们出国进修和下基层企业学习和锻炼。
3.要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学校要与企业合作有时候需要一些经费开支,特别是产学研开始的初期,教师和学生的技术水平比较差,给企业帮不上什么忙,还需要企业的工人师傅做技术上的指导,因此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到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后期,我们的教师已经具备了高级程序员的编程水平,学生的技术水平也有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独立顶岗实习了,我们不但不需要付出费用,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劳动报酬,这个劳动报酬比较多的时候,学校可以提取一些管理费用。由此可见,产学研相结合的初期需要经费支持。可以说,没有资金的支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难以启动。
4.把握好两个关键时刻。在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时,需要把握好两个关键时间点,一是产学研的开始时间是一年级下学期,不能推后;二是毕业设计要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为什么呢?因为二年级学生比较浮躁不容易进入角色,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那时候的学习劲头和精神面貌都比较好,容易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毕业设计如果从四年级开始,学生为了找工作会牵扯很大的精力,会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还要给论文答辩留下充足的时间。
5.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在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统领作用。科研是高校发展的时代呼唤,当代大学的重要特征就是承担科研任务,为企业和国家完成科研项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应该把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只有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才能在科学技术层面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综上所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和知识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懂技术有经验的教师来完成,因此,学校需要首先对师资队伍进行补充充实和教育提高;其次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第三需要有足够的经费。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科研的无缝对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经验还不足,希望教育界和企I界有关专家共同研究这个课题。
参考文献:
[1] 孙和英,王贵喜,白殿海.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2] 鲍文博,金生吉,宁宝宽.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
[3] 吕素香.大二低潮现象原因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
[4] 刘建军.进一步重视科研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6)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教的新形势,中职计算机课程逐渐被冠以“低层次化”,在教学实践中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从课程模式的构成因素和中职计算机岗位设置入手推行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设想。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的重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5年11月份、2006年9月份别召开了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广东省职教工作会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点工作之一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指出“重点支持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并着手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广州市政府也纷纷推出加强职业教育的相关措施。借着职教改革的东风,职教自身学科改革、建设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也给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教的新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还停留在比较落后的状态:教材与师资专业程度不够,中高级职称计算机教师对本专业知识更新程度日显落后,对中职学生的社会定位不明确,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整个学校的所有专业开设同一门课,使用相同的教材;忽视计算机专业相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和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有效指导;学习评价模式单一……上述做法,不但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以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形成。
其次,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逐渐被冠以“低层次化”。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渐的被重视,中职教育的“实用性”理念日渐强化,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如火如荼,但没有走职教的怪圈,具体表现为:其一,增加了专业实训课程的课时,但实训内容的安排无针对性和无法进行量化考核,只是简单地重复性操作;其二,计算机课程仅体现了“应用性”,而忽视了“时代性”。如有些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平台还停留在Win98,教学使用软件的版本明显陈旧等;其三,教师少有进修、观摩等学习的机会,计算机教师闭门造车,不仅提高少,见识少,自我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低。其四,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缺乏导向,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研究不成系统,基本是以自发的形式或经验式的总结。
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课程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性,在职教大发展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及时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在中职学生素质大幅度滑坡的现状下,迎难而上,逐渐改变中职计算机课程“低层次化”和混乱的局面,重新建构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内容
课程模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推行中职计算机课程模式改革的设想也主要从这几方面展开:
(一)课程目标建立基于计算机类职业岗位系列课程体系
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的原则。一个专业可以确立2-3个主要岗位和1-2个拓展岗位,不同专业的岗位可以交叉,但主次明确;一个职业岗位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如一个程序员岗位(偏Web编程)的岗位能力分析,核心能力有:编写程序能力、软件工具使用能力、网站建设能力、网络管理能力等。每一岗位能力由一个系列课程(至多3门课程+2门实训课程)教学进行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路。
构建计算机类职业岗位基础平台(发展、基础)+岗位系列课程(技能、技术、能力、职业证书)模式,取消学科类基础课程。
(二)课程开发基于计算机类职业岗位的系列课程设置方案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动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制作实训);电子商务技术员(网页设计基础、网络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实训);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企业网组建与管理、网络管理实训);程序员(Java系列)(Java程序设计、JSP应用程序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实训)。
以上只列举了四个岗位系列课程的设置方案,岗位进行精确的定位后,接着就是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挑选问题。综观当代国内中职计算机教材市场,龙蛇混杂,个别出版社出版中职计算机系列的教材,但水平很一般。要选一本好教材,对学生和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可以通过网络上书评进行有选择性挑选,不要轻信出版社的书托,从岗位设置和实际教学需要出发。
(三)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主,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知能并进,分层实施,全面提高。首先,要求参与改革的教师改变理念,主动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其次,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确立学生定位,根据岗位划分制定教学计划和选定好的教材,最后决定实际教学策略。再次,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何谓良好的计算机学习习惯?就是保持对计算机新知识有一定的求知热情和所知越多所未学的就越多的学习心态。当然要学生达到此境界比较难,但身为计算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主动地去学习。特别是学校的领导更加应该鼓励教师进行自我专业方面的进修。广州市政府从07年开始和中山大学合办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师资班,面向市属高校、中等院校招生,每年提供50个名额,每位补助全额学费4万,目的很明确,为加快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软件师资队伍,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专业进修的好机会。
(四)课程评价构建科学的计算机学习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全新的全方面考察、重在能力测试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的保证,反过来可以更好地推动课改的进行。倡导多维评价,避免传统的以学生分数为主的单一性、总结性的评价方法,不仅要求关注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平时教师要记录学生课内外的实际表现:包括平时作业(书面作业、网络作业、实训技能等项目)、课堂表现、课外活动参与率及热情程度等。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特殊技能和校内外荣誉获得的加分评级活动,如参加广州市计算机技能竞赛等。倡导多元评价,即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使评价为学生发展起促进和引领作用。一种科学的计算机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可发挥导向教育和改进激励作用,这也是评价的最终目的。还要及时反馈和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及时了解自己的现状,扬长避短,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傅松涛,蒋洪甫,英国BTEC课程模式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2] 刘伟善,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几个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广州,2006,5.
[3]李福灼,计算机课程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5,7.
关键词:新课改;汽车运用与维修 ;教学思路;方法
一、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得汽车维修人才十分紧缺,许多中高职院校争相开办了汽修专业,但是因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多数院校在发展汽修专业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下面就汽修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学生个人素质分析
近十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这使得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可是在不同地方发展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方甚至有“滑坡”现象。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可是主要影响因素是学生素质培养与教学模式的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同于普通高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文化基础大都较为薄弱,其学习能动性与基本素养也相对较低,这些因素决定了针对他们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能像普教那样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他们进行的教学活动应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与个性特色,制定适合学生就业与社会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
1、 学生的特点
(1)学习基础较差,没有毅力,缺乏学习兴趣。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而且十分容易受挫。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
(3)忽视了日常行为规范,未能养成较好的自身素养。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不关心任何事情,而且法制观念相对薄弱,因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以自我为中心。爱面子思想严重,经常会为小事而与同学发生摩擦。
(5)部分学生缺乏交流,常年沉迷网络游戏,沟通能力较差,对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较差,对课堂之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玩手机、上网、运动、音乐、游戏等。
2、解决方式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确立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以此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创建一套规范、完整而且适合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德育体系。以军训为基础,开展具有特色的军训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军训、及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吃苦的关键途径。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或教师可以选择定期开展汽车维修竞赛与趣味运动会,这样可以丰富学生课余活动;依据学生性格特点,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并掌握理论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法和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借此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与协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方法,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结合相关企业的管理理念、制度与员工的道德修养来制定合适的职业道德培养手段。进而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铸造高尚人格。以各种途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时刻关注职业发展,选择合适职业,并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观。这对往后学生职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学校将当前的德育课发展为德育实训课程,模拟相关企业的员工素质培养过程开展教学活动,并定期举行德育教学竞赛。
(4)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并依据自身能力、兴趣和个性,树立合理的职业观、择业观与创业观。引导学生建立竞争与合作意识,加强其职业挑战自信,提升其适应生活、社会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压力,并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二)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分析
1、教学观念落后
因受普通教育观念影响,很多学校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全面性,未能形成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观念。作为新时代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主要以技能培训作为核,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大都没有开设文化课程,而只重视专业课程的发展。而国内大多数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旧采用以文化课程作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专业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所占比重太小。所以,将有限的教学时间集中放在专业技术的培训上,可以大大提高职业课程教学质量。多数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文化课程要多于专业课程,这种现象便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两误”的现象,即文化课程没有学习好,专业技能也未能熟练掌握。因此,建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主要以专业技能课程作为教学核心,而文化课要围绕专业课来进行设计。
2、落后的黑板教学模式
教学设备、教学模式都十分落后,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大背景下还没能脱离黑板式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依旧在黑板上板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理论课程是十分抽象的,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较差,运用这一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结合多媒体、动画、课件等多种教学设施,运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脱离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与学生们一块动手开展教学活动。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有:
(1)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重应保持在1:3的比重。而专业的理论课应与实践课相融合进行无黑板化的一体化教学。与此同时,专业课与文化课程的设置都应突出实用性。
(2)基础教学设施应进一步完善,同时做到设备的分类化与型号的统一化能与企业接轨。
(3)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培训的内容与学校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内容。
(4)利用“终生学习”的思想法,将训练基础技能作为基点。运用“行动导向”这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思路与方法思考
(一)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与时展的车型接轨
当前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材内容不论是维修技术与车型等都远落后于当前的汽修企业。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当时因汽配物资的紧缺,汽车维修大部分都是以汽车修复为主,这样的形式效益差、耗时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配件的丰富,采购更加方便,因此汽车维修主要是以养护、调整与更换零部件为主,以前汽车电路简单、电子元件少,可是维修作业量大,现在汽车使用集成电路、电子元件以及电脑板等结构复杂的部件,反而使得维修作业量减少,诊断作业量多,以前的基础维修技能被逐渐淡化,经验判断与听诊也被仪器诊断代替。综合这一系列的因素,作者认为专业教学教师应基于教材作一系列调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融入新车型的理论知识,同时实训设备中应该配备新型的诊断设备。突出当前汽修行业是以“三分修理,七分诊断”的情况,只有这样方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会跟当前汽修知识出现脱节。
(二)实际教学活动中坚持理论够用、实用原则
目前的汽修教材在理论方面的知识都非常全面,同时非常细。但当前汽修作业中大都是以零部件替换修理为主,因此,大多的汽车部件只要了解其功能就可以。因汽车上主要使用的是电子元件,原理较为复杂,而学生在理解的时候相对困难。当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而且学习时间很短,要是一味追求高深、片面的原理,不仅会让学生学习起来吃力、困难,而教师也会浪费大量时间,这样必定会占用一定的实训时间,给整体教学工作造成影响,必然学习效果也将不尽人意,因此理论课程教学应该坚持理论够用、实用的原则。同时尽量结合实物开展教学活动,如有条件,可以在课堂上一边拆解一边讲解,让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会感觉抽象,汽车部件结构和种类非常复杂,依靠学生想象是难以理解的。哪怕是有图纸,刚开始学习的学生也会觉得晦涩难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依靠实物拆解、展示和组装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技能。
(三)在实践课中要以技能训练为主开展教学活动
当前汽修作业过程中,都是不问过程只看结果,对从业人员经验的丰富与技能的熟练要求相当高。作为职业汽修教育,经验教学较难做到,经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实训课程相当有限,而且学习时间也很短,加之学校因条件限制,所以开设的实训课程便更加少了,进而出现在黑板上修汽车的情况出现。因当前社会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汽修业务也大量增加,汽修企业指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能够马上上岗操作。这一形势,就要求我们应加强学生基础技能训练,同时要做到“实车、实兵、实战”所谓实车就是指开展实训的车辆应接近当前的现代车型;而实兵所指的就是训练设备应是现代化的汽修装备;实战就是指应按照当前汽修企业的修理方式开展实训。在训练的过程中应达到保量的效果,就是每个学生确保达到固定的汽车维修工时。只有这样方能确保学生技能的熟练度,而并非花拳绣腿。至于维修经验只能依靠往后在实习或是就业的时候进行积累。
(四)在教学课程中少不了汽修职业心理课
目前的汽修行业门槛较低,汽修从业人员进出较为容易而且较为频繁。但随着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汽修技术含量正在不断提高,这就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与实操技术要求逐渐提高。多数的从业人员因自身学习能力较差,从业多年达不到目标而改行,整个行业从设备到人员的竞争都十分激烈,这使得汽修行业人才结构金字塔现象十分严重,要想在市场人才竞争中取胜,就应做到下面几点。
1、全方位认识汽修行业现状
作为一线的汽修人员,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行业最新情况,从汽修企业的技术、设汽修备、人员配置等都应做到详细阐述,使学生能够了解汽修企业的实际状况。
2、培养学生良好职业心理
因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大都有脏、乱、累等情况,这给学生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许多学生都不愿到这些企业就业。如今的大多数汽车维修企业都变得更整洁、而且技术和设备都变得更加先进、汽车维修作业已经实现了液动化、气动化以及机械化,跟以前传统汽修企业做比较具有非常大的改善,现今各大汽修企业都希望有技能过硬、素质较高的人才加入,其整体薪资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学校对学生要求应该是:在校学好理论知识打好基础,同时强化操作训练;实习的学生则应加强专项技能训练,例如汽车电子控制、机电一体化等,争取成为一个基础扎实的合格汽修人才。
结语:
总的来说,从我国汽修行业发展的势头以及这一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出发,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依据学生特点总结出合理的教学思路,积累科学的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有效性同时,还应注重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学生职业心理是否良好。
参考文献:
[1] 黎清敏.《汽车电气设备》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2009,(14):47-49.
[2] 刘勇,姚青.中职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为例[J].大观周刊,2012,(12):80-80.
关键词: 大众化本科教育 办学质量 教学 提高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目标”。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则是高等院校为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德性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期望目标的程度。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本科生入学门槛普遍降低,新生录取分数线也大幅度下降,高校录取率大幅度提高,生源的质量也就区别于以往,而批量化的生产教育形式致使学生素质大大下降。学校办学方面由于发展方向未能达到与时俱进,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没能具备相应的教学条件,师生比过高,教师教学水平下降,长期下来教育质量产生明显的滑坡,这实际上是制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年来我国整个高等教育投入不足,政策目标导向偏差,系统内部资源拥挤,教学和师资质量下降,以及教学质量缺乏约束力等导致的必然结果。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人才的竞争能力,也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面对“僧多粥少”严峻的就业形势,大众化本科教育应该如何对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一、明确地方特性,对学校进行科学定位。
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促发展[1]。学校发展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在于学校能否对学校的发展和培养出什么样的适应性人才作出准确的把握和科学定位。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学校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对于高校来说,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前途和个人发展来说,其中涉及在全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本校是处于什么位置,接受的生源和学生毕业人才的流向进行分析,确定以什么层次为主,在哪些学科打造品牌,是面向全国还是面向地方,是教学型还是教学科研并重型,等等。这些都涉及定位问题,办学定位应正确把握时代背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遵循高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出科学性、现实性、前瞻性和区域性。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在管理上要正确处理好行政、后勤、教师、学生等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有序、实干兴校的浓郁氛围。在规模和专业设置上应与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需求相协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协调。在发展策略上要注重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协调,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完善教学设施设备,提高办学条件。
目前,部分高校分配于本科教学的经费比重明显不足。高校常常借修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之名大兴土木,但真正用于购置教学、实验与图书设施设备等的经费却严重不足,教学设备没做到物尽其用。教学设施设备是教学的物质基础与硬件条件,是提高办学质量的有力保证。高校在加大校区建设、增加先进的教学设备的同时也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师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资源的共享、共用,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重复购置所造成的浪费,更好地发挥已有的资源作用。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保障,校园内的精神文化是以物质文化为条件的。
高校应适当营造适合发展科学知识和激发创造力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良好的物质文化有益于生活,进而熏陶情感、启迪思想,为发展良好的精神风貌对开发学生的智力起催化作用,使之自觉求知,努力成材。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基础。
高校长期存在的办学条件不足、人员固化、教师队伍水平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在教学上的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意识薄弱、教学内容陈旧等局面,正渐渐地削弱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支撑作用,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多教师忙科研、忙产业、忙兼职,疏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一般性地应付本科教学任务,使得教学工作处于不积极状态。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必须严格把关教师招聘,建立一支热爱教学、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飞速进步,同时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关键,应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的求知精神。教师还应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热爱自己的专业、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各方面知识,课后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并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教师和学生是高等院校的两个主体,他们在教学过程和其他各种活动中相互作用,并决定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两个问题。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了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影响着学生诸多能力及创造性。高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有规划地定期进行访问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高校也应鼓励教师多进修学习并多为教师创造更多继续教育的机会,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分层次、多途径开展培训工作,如学术交流、岗位培训、外语培训、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等,加强人文科学知识方面的学习,拓宽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等等。
3.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评价制度。高校应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制度从而激发教师对教学事业的热情,应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和教师待遇,激发教师的热情、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潜在地影响着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被视为服务,学生被视为消费者的观念正在慢慢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学生评教、同行评教被广泛采用。在具体实施学生评教活动过程中应建立系统的定量分析,学校应建立专门的督导小组,实施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日常教学检查,组织同行听课、评课和检查性听课,做到真正深入课堂对教师的上课质量给予客观的评价,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利用,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不足者加以培训、学习和改善,对教学进行严格的监控。
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
在大众化本科教育的当下,学校应引导学生处理好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3]。
1.学生应改变错误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就业观,树立远大志向和学习动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职业生涯辅导的逻辑起点,从认知阶段起步,将职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始终,力求使其在就业之前,从技术、技能、心态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转变盲目、散漫的学习态度,约束自己从最基本的做起,改变上课迟到、无故旷课、考试作弊现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对学生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以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形式获取并牢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生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努力掌握适当的知识,以便应付实践工作。
2.学习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刺激。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和丰富适合各个专业的实训、实验教学项目[4]。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实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会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利用剩余的学习时间取长补短,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只有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已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万德,彭行荣.加强学院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J].高教视窗,2010:154.
[2]孙彩霞.普通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114.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旋律,首次写入了新《义务教育法》,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是老干部们最关注的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认真研究解决好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原教委督导室主任郜复兴首先发言,“只有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去接触社会和生活,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才能实实在在地推进素质教育。”对此,原政协副主席王惠风深有同感,并特别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教育教学质量。要努力解决好‘减负’与提高质量的关系,解决好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关系,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谈到教学质量,原济源一中书记李继祥也深有感触地说:“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必须重视教学质量,高考成绩绝不能滑坡,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满意。”原政协副主席、教研室副主任王延龄对此也十分赞同。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队伍是保障。如何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优良、技艺精湛的学习型、专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老干部们探讨得最多、最深的议题。原教委副主任杨安亚说:“质量是永恒的话题。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抓好教师的素质教育。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等业务素质,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不是校长的财产,教师不是校长的长工’,我们要努力实现校长、教师、学生三者的和谐,使老师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爱生乐教,并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王延龄也说:“注重师资培训,特别是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要认真解决青年教师学得好不一定教得好的问题。教研室、师训科、教科所等科室要注重整合,在教师培训方面形成合力,提高培训质量。”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也要高度重视校长队伍建设,原教育局局长李振炎、副局长孔凡厚也先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师编制不足是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老教师退一部分,调出教体系统一部分,再加上生源的扩大等因素,教师数量需加增加,政府对这一问题需要全盘考虑,认真对待研究。”原教委主任汤初清的建议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也是老干部座谈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原济源一中校长李树海建议,要进一步深化中招制度改革,招生指标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山区的倾斜力度,让更多的山区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要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各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各校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师配备上实现大致均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减少择校生,促进教育的公正公平。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道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
我市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此,老干部积极建言献策。李继祥尖锐地说:“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已影响招生。”他的观点得到了汤初清的认同,“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没有历史就没有名校,没有特色也没有名校。职业教育需要进行资源组合,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原教委党委书记赵永健也认为,职业教育必须抓好,这将提升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今年,我市将全面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上学不缴费”的惠民政策让老干部很是振奋。抓好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良好机遇,争取政府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好更快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老干部十分关心的问题。“政府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我们要很好地研究解决教育欠债问题,并认真研究合理分配使用教育附加费的问题,把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汤初清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