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1.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2.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

3.基于环境不确定性的管理会计对策研究

4.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探究 

5.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与创新探索

6.清单管理嵌入管理会计体系探索

7.管理会计边界与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定位 

8.论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呈报格式、个人能力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价值:一项定价决策的实验研究

10.战略管理会计发展的理论研究 

11.环境管理会计的PDCA循环研究

12.企业引进管理会计方法的排斥效应、后续变革与影响因素——基于国有企业情景的案例调查

13.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变革中的“西学东渐”与外资的知识传授

14.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内容与方法 

15.基于“元素流-价值流”分析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

16.基于EVA的价值管理会计整合框架——一种系统性与针对性视角的探索

17.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的实地研究

18.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19.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研究框架

20.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21.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研究 

22.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方向探讨

23.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24.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

25.行为动机、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控制系统

26.管理会计研究评述与边界扩展——基于理论与实务焦点对比分析的研究

27.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8.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的问题及对策

29.管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初步分析

30.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与未来

31.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先进管理会计方法在中国应用状况调查

32.会计-税收差异、盈余管理与证券市场估值

3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

34.基于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

35.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6.理论、经理层行为与管理会计研究——基于理论的管理会计研究综述

37.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

38.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39.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40.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

41.经济新常态下的管理会计发展思路

42.试论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

43.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

44.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和对策

45.政府干预下的会计权力配置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46.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决策方法研究

47.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48.以人为本、行为价值与人本管理会计机制研究

49.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50.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变革  

51.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 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52.当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53.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范式

54.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55.大数据时代环境管理会计发展探究

56.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 

57.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研究的最新进展

58.丧失相关性的会计与会计的持续性变革

59.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

60.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61.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年至2008年

62.组织文化、环境不确定性与管理会计信息认知

63.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 

64.“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

65.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和成功实践

66.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吗?

67.基于仿生学原理的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结构分析范式

68.管理会计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9.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公司盈余管理

70.论高水平管理会计的本土研究

71.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

72.论管理会计的“中国特色”

73.管理会计在现实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74.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5.依托内部控制建设 提升企业管理会计水平

76.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的发展

77.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78.管理会计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路

79.我国大学管理会计课程教了什么?——基于国内主流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分析

80.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

81.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

82.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

83.改善和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会计使命——关于建立公共部门管理会计的基本思考

84.战略管理会计方法体系研究

85.加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

86.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研究

87.我国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88.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89.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

90.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91.管理会计信息化国内研究综述

92.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

93.管理会计之演进:基于价值链视角的研究

94.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95.会计理论和制度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系统应用——澳大利亚水会计准则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6.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

97.管理会计的时间评价与应用

98.价值管理的新方法:基于价值流的战略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1.对企业预测系统发挥的作用。要想有效规避未来发展的不定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使企业能够持续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具有科学预测功能。企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进行预测时,是依据企业过去经营生产的数据与现在的市场经济信息资料,使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市场经济中的发展可能性和必然性实施预测。管理预测是以现代企业的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为依据,对市场经济条件和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全面的考虑,并运用科学的量化模型,有针对性的推测和预计企业在未来的成本和资金、企业利润、企业销售等的变动水平与发展趋势,确保企业管理决策的可靠性与正确性。

2.对责任考核评价发挥的作用。管理会计需要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其作用体现在对各责任单位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分析各执行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应该对此进行责任明确,并实施相应性的奖惩制度,对分配关系的进行合理处理,确保将经济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管理会计具有的评价职能,把战略目标和业绩报酬系统与评价系统相联系起来,有效地激励、监控及约束普通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实现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相结合,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发挥作用的有限性

1.方法体系与具体实际工作脱离。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因此,其会计体系建立的经济环境是特定的。即使引入了相关学科对管理会计的一些假设理论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但是这些理论假设大多是单一的定性分析,所以要想采用这些理论来处理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难题则很难运行。

2.机构制度不完善。管理会计的功能是为企业经营提供经济信息而不是核算企业的经营业务。但是很多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功能没有正确认识,对其作用也不够重视,甚至没有成立相关的专业管理会计机构组织,也没有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有些管理机构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难以对企业的决策和财务分析提供有效地帮助。此外,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不足,专业程度有限,导致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效果。

3.应用范围有限。管理会计的应用只在少数地区与城市、部分企业中实施,在大部分企业中对管理会计了解甚少,即使已经采用管理会计的部分企业里,对管理会计也只使用了少数的方法体系与理论体系,没有真正实现管理会计的作用。

三、应对管理会计缺陷的措施

1.提高管理会计理论的实用性。因管理会计的方法理论体系与具体实际工作相脱离,因此为了提高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应该成立专业的管理会计机构,对案例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并将其中成功的案例进行总结、归纳以及推广,使企业能够与市场实际经营环境相适应,以使管理会计满足市场多变复杂的特性,提高管理会计理论的实用性。

2.提高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因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影响了管理会计对我国企业管理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培养高校经管类人才,并加强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其知识水平,更新其知识理论,为真正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人才支持。

3.使管理会计与战略目标相结合。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应该对管理会计运用战略管理思想,变革企业经营,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观察企业的外部环境,将其变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各种非财务与财务信息相联系,帮助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与评价,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四、结语

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不同

财务会计属于核算型的,而管理型会计是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其次是两者的着重点不同,财务会计的重点就是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解释和反映,而管理型会计是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作为重点。第三,两者的工作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财务会计是需要严格遵循会计的准则;管理型会计要求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灵活性较高。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

一方面,管理型会计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深化。另一方面,管理型会计的职能在某一方面也是对财务会计职能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管理会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积累和分化的漫长过程,它摆脱了传统的只关注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精确性的特征,将主要精力放在通过数据信息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上。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一)是不断满足企业发展信息需求的需要

企业面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快对自身信息传达和获取功能的实现水平,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成败紧密相关。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毫无疑问需要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措施,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不断完善企业会计信息体制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和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如今的信息技术为两者的融合提供的技术支撑,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进而不断建立并完善会计信息体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具有的互补性

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精确性,但是也缺乏灵活性,而管理型会计的着重点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意见和科学的预测,但是如果单一运行的话需要进行结构和系统的有效整合。两者所具有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两者的有机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之逐渐发展为较为完美的企业会计运营模式。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有的目标一致性

传统的企业相关人员认为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制作出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财务报表,而管理型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根据财务会计制作出的报表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制定中来,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但是,企业要想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赢取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就要转变这样一种观念,即财务型会计和管理型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服务于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发展要求。

(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的理论依据相似性

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1.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理论研究的深入是管理会计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仍停留在概念到概念,不仅解释不了管理会计的现象,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我国现阶段的管理会计理念大多数是源于西方的经验,虽然引进了一些所谓的前沿,但是却使人可望而不可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土的理论体系建设。进而导致了管理会计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方法的单调性,限制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践推广。

2.行政利益为导向的企业目标

企业运行以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作为目标,管理上领导者的意志主宰了一切,其往往会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进而忽视企业长远的市场价值,不会考虑到会计人员在预测、决策、规划中的作用,也不会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系统,从而制约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应用主体

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不仅需精通财务会计和相关法律政策,并且还需掌握丰富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而由于我国管理会计推广较迟,掌握和学习管理会计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因此造成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匮乏。

4.与财务会计重叠

当下很多企业都没有单独配备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人员,虽然有不少企业已将管理会计运用于实践,但是仅把相关任务分解到财务会计等职能中去,例如将预算职能分配给财务部门,将控制职能分配给生产部门等。这样,管理会计的作用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5.缺乏统一标准的应用体系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尚处于无序状态,没有明确的系统理论作为指导。加上我国企业内部管理比较薄弱,且公有制的产权结构较私有制更加复杂,因此设立统一的管理会计标准并加以规范势在必行。

二、推进我国特色管理会计的迅速发展

1.构建我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年初财政部的《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有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其中就将理论体系的建设作为第一项任务来抓,可见理论建设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而理论体系的建设需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践,进一步增强与企业实际情况的契合度。《征求意见稿》对构建我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要求是加强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概念框架和工具方法的研究。

2.发展有利于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企业文化

培育先进的管理思想、共同的价值理念、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最大限度激发员工作用机制等的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需具备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和竞争观念等,对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3.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形成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要求管理会计应用主体能很好掌握企业的具体情况,依据现有的资料,并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要完成这一活动,就需要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使其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其他相关能力。《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具体措施有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内容,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从高校入手,加强对管理会计专业方向的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的培养;形成以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企业事业单位总会计师和会计后备人才为框架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尝试建立管理会计行业自律组织。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数量众多,可以参考国外管理会计师管理模式,设立管理会计师协会,实现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自律管理和自我服务。

4.加快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理会计理念与方法的实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管理会计要行使其计划、决策、控制、评价等功能,一切都要以信息为依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各单位建立起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势在必行,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以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当下的网络技术应用已经使信息技术从工具变成会计工作的环境,同时与组织的构架、企业文化、业务领域等因素相互作用,推进了会计形态的变化,财务共享的实施就是很好的例子,其不仅体现了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降低,同时使得会计工作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管理会计工作得以从原有会计部门中分离出来。打造管理会计的“利器”,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学术界以及研究机构的支持,而更重要的则是企业自身的实践。以会计信息化建设支撑管理会计的发展,以管理会计发展促进会计信息化建设,开拓我国会计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

5.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

管理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银行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重在记录和反映银行的财务成果、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并对财务报表进行标准化的制作、报告和披露,是衡量银行价值的“天秤”,突出的是反映职能;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银行内部管理者和各业务人员,重在面向未来,除了对银行整体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进行披露、分析外,更加侧重于对银行各个维度,如分支机构、业务线、客户、产品等盈利和风险状况进行报告,其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预测、规划、控制及考核等管理领域,突出的是管理职能。换言之,财务会计反映的是“做了什么”,而管理会计则重在评价“做得如何”以及“以后怎么做”。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银行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体现在参与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它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是指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事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控制、预算分析、滚动预测和调整等活动,与银行的战略规划、业务计划和业绩评估紧密结合,履行预测和规划职能;事中是指多维盈利核算分析体系,通过对银行各维度的盈利单元进行涵盖全收入、全成本的盈利核算、分析和评估,履行控制和监督职能,为事前预测和事后考核提供参考和依据;事后是指科学的绩效管理,通过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科学评价银行各经营单位、人员的业绩贡献并进行奖惩,履行评价和考核职能。上述三者以多维盈利核算分析体系为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中枢与核心,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并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完整管理闭环,从而实现共同支持经营管理决策以及银行长期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二、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管理会计起源于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学说,最开始广泛运用于制造业,其作为成本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财务会计中引入“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管理方法,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管理会计的重心开始从预算控制、差异分析逐步扩展至事前的预测和决策上来,同时相应的业绩考核也变得非常重要,随之而来的是“责任会计”与“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等管理方法在财务会计中进一步得到运用,直至1952年的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的术语,标志着“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的战略决策、价值分析、绩效考核职能的需求愈加强烈,西方商业银行也开始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经济资本管理、风险计量等管理工具,通过对银行所有价值创造节点的识别、计量与分析,实现分机构、分条线、客户、产品等多维度的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价值评估、预算控制和考核评价。经过近30多年的经营管理实践,西方的商业银行已经逐步构建成以定量管理技术和多维价值衡量为核心的现代化银行管理会计体系。

三、管理会计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践

(一)国内商业银行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内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其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

长期以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市场、业务、区域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的整体飞速发展,各类银行都在努力朝着“全功能化、全方位、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开疆拓土,随之也带来了各商业银行在市场、业务、区域等方面的定位日渐趋同,产品同质化、客户叉的现象非常严重,对大客户的争夺更是达到白热化,而要突破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并抢得先机,就必须利用先进的定量分析的管理工具对客户、产品等进行分群、分层分析,以实现对市场和客户地科学细分,从而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符合自身定位的重点市场和重点客户上,走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2.利率管制逐渐放松。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外币贷款利率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等都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定价。近年来央行对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的进一步放大以及“十二五”规划中对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表述,都无一不表明银行坐享政策性存贷利差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银行利率定价管理的难度将大大增加,而缺乏自主定价能力就意味着在同业竞争和客户议价中容易处于被动,并陷入盲目定价、恶性竞争的局面。因此为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各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粗放的经营管理方式,同时要充分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技术,提高利率定价的管理水平,而更强的定价能力也意味着更好的客户选择以及更高的价值创造。

3.金融脱媒愈演愈烈。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融资规模逐渐扩大,对于银行的贷款显现出明显的挤出效应,商业银行单一产品结构的格局随之被打破。客观的现实要求银行必须从传统的资金中介迅速向服务中介转型,同时还要努力发掘和形成多样化的客户价值渠道,以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业务需求。随着银行提供服务的多元化,原有的靠传统经验判断和简单估算就可以获知客户和产品的盈利模式就越发难以为继了,因此银行也迫切需要建立以科学定量分析为基础的精细化管理工具,准确、及时、全面地评价客户和产品价值贡献。

4.以资本为核心的监管要求不断提高。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监管机构均要求商业银行建立以资本管理为核心的风险约束长效机制。2012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新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拨备率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使得资本已成为银行最核心、最稀缺的资源,对资本的要求也成为制约银行盲目扩张的硬约束。因此如何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实现最优的资本配置,提升资本回报水平,确保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银行亟需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国内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路径

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大工程,它的实施需要银行建立有效的管理组织来统筹协调、推动行里进行业务及管理流程再造,通过搭建强大的管理会计平台,实现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1、良好的组织架构是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必要条件。

管理会计的组织架构包括决策机构、日常管理机构和应用机构。其中,决策机构是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最高决策层,一般由行里的高管层或授权的专门委员会担任,它负责站在全行高度运用管理会计进行战略决策和资源配置;日常管理机构专职行使管理会计职能,一般由行里的计划财务或资产负债部门担任,它负责搭建多维盈利核算模型,对管理会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出具多维盈利分析报告,并向绩效考核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应用机构包括银行的前、中、后台各类部门和员工,它们会充分运用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战略决策,更好地挖掘客户价值,实现精准营销。

2、规范化的流程是管理会计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

管理会计的流程包括运行流程和应用流程,其中运行流程中成本分摊规则的确立、分摊因子的提供、营业费用的填制和传递、业务、产品和客户规则的确认等都需要涉及到各级机构的众多部门;应用流程更是贯穿于各级机构的前、中、后台众多业务和管理环节,比如在授信审批和利率审批环节,可以将客户的历史和预测的风险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作为审批的重要依据,上述规范化、明确的运转流程、清晰的职责界定和应用流程在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全流程植入”也是管理会计体现应用价值、发挥职能作用、提升管理会计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

3、高效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是管理会计建设的关键。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大量的客户、账户以及海量的交易数据,要履行管理会计职能就必须利用先进高效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对大规模的业务和财务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处理,进而转变成规则的基于机构、业务条线、客户、产品、行业等多维度的盈利分析信息。在此过程中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性能以及提供的数据质量也是管理会计建设的关键。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践来讲,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涉及到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利率定价、资源配置、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所有精细化管理内容,还与科技开发、系统运行、会计核算、数据治理、业务流程再造等后台运行管理密切相关,其实施过程对于全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可避免地会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因此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要遵循着理念先行、急行先用、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并要持续做好数据的治理工作,循序渐进地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

四、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具体建议

首先要做好管理会计理念的宣导,要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逐步将管理会计的精益要求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从理念上让全行接受新的管理会计理念,转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以监管要求、营销需求等实用性需求为先导,并结合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满足中后台的定价、风险控制、绩效考核、资源配置等管理需求。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上,可以从实行经济利润考核开始,引入资本约束理念,促使各机构主动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系统建设中,通过建设风险资产计量系统,计算客户的非预期违约损失,以及需要为此配置的经济资本和资本成本;通过建设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实现逐笔核算资金来源的机会收益和资金运用的机会成本;通过建设信用评级系统,计量客户和债项的预期违约损失,获得风险成本的准确信息;通过建设多维盈利分析系统,实现对运营成本的多维度分摊,最终完成管理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搭建。由于管理会计系统涵盖了银行全部的资产、负债和表外数据,涉及到银行的所有业务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颗粒度要求非常高,运行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上述系统建设过程中基础数据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也决定了管理会计职能发挥的有效性。

五、建设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价值

(一)支持战略决策,实现科学细分市场,变粗放营销为精准营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通过提供特色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已成为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于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选择,通过管理会计系统对于客户信息的有效整合,可以及时地衡量不同客户的综合贡献度,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实现客户价值的有效挖掘,变粗放营销为精准营销。

(二)支持风险定价与成本控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变被动定价为主动定价

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业务人员很难获得产品全口径收入与支出,难以通过主动定价来获得竞争优势。而借助管理会计系统,银行可以通过对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及税务成本的整合,形成产品的全成本信息,根据产品的不同风险水平实施差异化定价,并对任意组合的盈利情况进行精准衡量,从而打破以往保守的定价模式,真正践行风险定价理念,变被动定价为主动定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支持价值导向,实现科学的绩效管理,变定性决策为定量决策

价值增长是银行绩效管理的核心,各项绩效目标的制定、评价以及提升都是围绕着价值增长而展开。借助管理会计,银行可以通过多维度的盈利分析,精准地衡量各机构、条线、部门、客户经理的价值创造,从而确保营销目标与银行的效益目标保持一致,将各类优质的资源针对性地配置到更有效益的机构、条线以及客户和产品上,从而将银行的经营管理从以往的规模导向引导到价值导向上来。对于管理层来讲,还可以运用管理会计的“本量利分析”、“风险定价”等定量分析工具,对产品、客户的收入、成本和价值进行科学的测算,变定性决策为定量决策。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