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甲骨文高考作文

甲骨文高考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甲骨文高考作文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1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写作。

2019年2月,四川乐山一组雕塑中,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的“拱手礼”引发质疑。文史专家陈洪认为,雕塑施礼方式有误,拱手礼从揖礼演化而来,行礼时应右手成拳,左手在上,表示压住了具有攻击性的右手来表达善意。

2019年2月,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设计者将几何化的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形象的动物,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每个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一目了然。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丰富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应该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深远,使命神圣,任重而道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该命题与新时代主题共振,视角宏大,能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又贴近实际,综合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作文题由两段材料构成,谈的都是当代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一段材料是反面事例。四川乐山的雕塑“拱手礼”引发质疑,根据文史专家陈洪的说法,可知雕塑的施礼方式是错误的,可以看出是设计方忽视了对拱手礼的考证。所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第二段材料是正面事例。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圈的“新宠”,一是因为有神秘的甲骨文、亲民的设计、直观的动物形象、时尚的网络用语,又有图案与意义的完美结合;二是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甲骨文表情包借助手机成为一种沟通和交流的网络资源。

本题写作的具体任务是“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写作时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归纳材料提供的写作方向,并联系当下弘扬传统文化的实际,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参考立意】

认真学习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创新改良,永葆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结合点,立足当代中国现实,接地气聚人气;借助新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佳作赏析】:在传承中坚守传统文化精髓

甲骨文手机表情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斗图圈的“新宠”;而四川乐山一组雕塑中,错误的“拱手礼”引发质疑。正反对比的事例发人深思。创新传承方式值得肯定,但文化精髓不容亵渎。在传承中坚守传统文化精髓,我们责无旁贷。

坚守传统文化精髓,可以让传统文化根脉永存。有人恶搞传统文化,也有人为保护、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声疾呼,身体力行,无私奉献。樊锦诗用四十余年的坚守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从北大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她进入大漠深处,喝咸水、点油灯、住土屋、睡土炕,用生命守护敦煌,只愿保住中华文化根脉。为了坚守文化精髓,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樊锦诗锐意创新,构建“数字敦煌”,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坚守传统文化精髓,可以让传统文化遍地开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批有内涵、高品质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火爆荧屏,让传统文化火了起来。从分享知识和智慧的《百家讲坛》,到探寻文字、诗词之美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再到以人生感悟传递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电视文化精品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坚守传统文化精髓的好节目于润物无声中成风化人,展现了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也让传统文化一时间受到关注。

然而,在傳统文化的传承中也有令人担忧的事。有人知识匮乏,又缺少考证精神,不辨真伪,错误传递传统文化精髓;有人急功近利,断章取义,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化、商业化、庸俗化解读;也有人戏说历史,恶搞经典,丑化英雄,以讹传讹,亵渎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承中坚守文化精髓,要多读书,汲取营养。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学习。我们要敬畏经典,潜心研读,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涵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底蕴,让优秀传统文化泽被后世。

在传承中坚守文化精髓,还要善辨别,慧眼识金。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传承不是为了守旧,创新也不是为了*,我们要坚持去伪存真留精髓,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甲骨文高考作文范文第2篇

一、汉字之美

汉字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她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她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但是,我们与汉字距离似乎却越来越远,汉字之美越来越模糊,而“汉字之丑”却越来越多。电视新闻上读错的字越来越多,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这些现象可以反映出我们国学教育的失败。语文是语言文字和文学的简称。文字之美,可以表现在语音和形体两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的音乐美。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国电视报的的广告语:“中国电视报,生活真需要”。伊利优酸乳的广告语:“青春滋味,自己体会”。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歌最初也是要用来歌唱的,中国的很多诗歌都具有音乐美。如现代诗歌《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每节都有押韵。韵脚分别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并且第一节和第七节押相同的韵脚,形成一种民歌式的回环复沓的艺术效果。

其次是汉字的形体美。汉字是表意的文字,探讨汉字的形体美,可以激发兴趣,有利于使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在讲解“莫春之初”这句时,如果只是按注释说“莫”通“暮”,这样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利用 “莫”字形体进行讲解。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部分都是草,中间是个圆圈,圆圈里面有一点,意思是太阳落入草丛之中,天色自然已暮。这个字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后来汉字隶变以后才简化为“莫”。通过解析汉字形体,学生逐步养成了见形明义的能力,提高了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获得了破解汉字密码的愉悦,感受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二、修辞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这种审美能力当然主要是指语言表达方面的。修辞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为修辞让很多句子广为流传,成为名句。如运用比喻“古来万事东流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借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比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运用夸张“士皆目,发尽上指冠。”运用排比“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运用对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更有用修辞手法来论证观点的,如《劝学》给人印象深刻最深的是,说理的话并不多,而道理却讲得透彻生动。这主要在于文章连续运用大量的比喻,以喻代议,比喻的作用是形象生动,使得说理不枯燥,易于让人接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在比如鲁迅的文章《拿来主义》,同样采用比喻说理。这些都是修辞之美的典型事例,并且要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也学会运用。

高考作文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有文采,如何才能有文采呢?其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谁在作文语言中运用了修辞手法,那么作文也提高了一个档次,修辞就成为了好文章的一个亮点。除了公文类的实用文体之外,大部分的文章都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总之,语言之美是离不开修辞的,文章要有文采更是离不开修辞。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为我们的文章插上美丽的翅膀,让它越飞越高。

三、情感之美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中可以看出“好”“乐”是学生在学习中情感的表现,如没有情感,“好”“乐”根本无从谈起。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的下,语文教师的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其工具性,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一个教案讲一生,注重对标准答案的讲析,语文逐渐演变得模式化、单一化,显得枯燥乏味、艰涩难懂,学生不自觉地远离语文,厌恶语文,学生心灵乃至人格素质逐渐解体,个性悄然消磨。其实,语文之美,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语文的情感内涵,还原语文的真与美,并将其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营养的同时,更能体验到语文带来的美的享受,从而引发兴趣,热爱语文。

朱自清的文章往往情感如恣肆,以《绿》为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地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我们哪怕只用眼睛触摸这段文字,都能感受到朱自清对“绿”的倾慕、喜爱、陶醉。对于关键字的品味与解读,不但能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也能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提高解读文章的能力。

四、美之创设

相关期刊更多

甲骨文与殷商史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复旦大学

中国文字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