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学期工作重点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注重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本学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 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 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 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群体力量,在参加省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在**市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学期专项研究的重点是:中法合作“做中学” 项目的深入研究与适度推广共进;二是“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4.有序推进“春晖工程”,加强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5.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6.结合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地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基地研究情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辖市(区)科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基地的引导功能,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氛围与榜样风范。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切实加强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培植典型,提高课程实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为抓手,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导)与创生(适度尝试)。 全面提高教师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技能。
5.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6.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主题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7.继续征集、优化、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系统展开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本学期,教科室根据瑞安市教育局20**年教师教育工作意见和教科研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塘下教育学区20**年上半年教学教研工作思路和学校20**学年教科研工作目标要求,以打造“魅力教科研”为目标,以加快科研机制创新为核心,突出科研先导,提炼科研成果,提升科研品质,引领教师成长,塑造学校品牌,努力实现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让教科研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追求,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让教科研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的增长点;让教科研成为营造学校特色,培植特色学校的新的闪光点。
二、工作目标:
1.以“温州市农村学校教学四项规范达标活动”的要求为抓手,继续加强教学常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2.以《鲍田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手册》作为校本培训的载体,继续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序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确保校本培训选题精、方法活、效果实。
3.完善教科研制度,引导教师研究身边的问题——让教科研真起来、让教科研动起来。通过教科研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让学习和研究成为广大教师的一种习惯。
4.全面做好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征集、筛选和推荐工作,提高参赛率,提升获奖率,扩大学校知名度。
5.实现并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构建教育科研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
1.健全教科研组织,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要使教科研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首先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最近两年学校已基本形成由教科室带头,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主体的教科研网络。本学期,教科室将加强教科研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健全教科研组织,以形成完整的教科研体系。届时,将在各教研组中遴选、扶持和培养一些对教科研比较热心并有一定造诣的先行者,加强学校教科研骨干的培训工作,组建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中心的教科研队伍。
学校要真正重视教科室建设,要力争配备实在意义上的专兼职教科员,明确其工作职责和权利。学校教科室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和科研期刊,特别要添置与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书籍。教科室争取学校在教育经费预算时要确保一定的专项科研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科研活动和资助成果发表等。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加强校际沟通,利用丰富的信息交流求得高效的研究效果。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因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本学期,教科室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与学校教科研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对现代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讨论,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为深化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加大对教师新课程培训的力度,组织课改研究的专题培训和学习,将课改进一步落到实处。各教研组、备课组特别要将主题化、专题化教科研活动列入学期计划之中,并且要加大力度去落实、推广。
3.加强特色校本研修,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捷径。
建立长效实效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领教师在学习中实践报告、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①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确保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单周一次的教研组教学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时间与上学期相同),双周一次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以及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本学期要保质保量至少各开展8次以上。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及时做好记录。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推广先进教研经验、课改讯息,实现学习研讨互动和成果的共享。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努力打造一个“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名师广场。②开展实课研讨活动。各教研组继续以研究专题为抓手,强化专题化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本学期,教科室继续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上。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一堂好课”是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专家引领、导师指导等形式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学新理念,认真上好校内的集体备课公开课、研讨课、实验课、教师全员随堂课、新老教师帮带课、青年教师借班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专题观摩课等,各教研组要切实开展课后后续活动,做到“学-研-讲-评-改”,上课教师要写好说课稿和教学设计,教研组长要组织教师认真写好评课稿,组织互动讨论,并专人在“鲍田中学教科研博客”上粘贴本组内的畅所欲言,争鸣观点,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倡导反思性教学。教科室将不遗余力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教学沙龙”等多形式、主题化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继而转化为课题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将有助于专业成长发展。本学期,教科室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将自己的教学随笔、反思之类材料整理成集,将择优在《鲍田中学教科研通讯》上发表,并及时向有关教科研杂志推荐。
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教研组要通过观看讲座、示范课、个别辅导,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水平。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做好读书随笔,结合实践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帮扶作用。尽力创造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让教师从中汲取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并及时学以致用。积极鼓励教师在教育网站上发表案例、文章,探讨教学问题,使网络资源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教科室继续鼓励、支持、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论坛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建立个人教育教学博客。各教研组、备课组要重点推出博客新人,为本组率先垂范。
⑤盘活领雁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教坛新秀、高级教师资源,用好的管理制度切实引导他们发挥教学示范作用,使他们心系教育,胸怀学生,带出一个学科,带好一批人。本学期,教科室将开创“凤凰论坛”,邀请校内外名师和专家给全体教师指点迷津。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工作过程;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79-02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改革是这次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在职业院校中普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其特点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教师范类本科院校,肩负着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职教师资的历史重任。为适应新形势下职教院校对职教师资培养的要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理念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是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原先的教学方式是“理论课+技能训练”,即理论课在理论教室进行,相关的实践项目在专门的技能训练中进行。该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理论课程由于看不到实物,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技能训练时学生大部分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实训教师还要重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另外,技能训练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与实际工作任务关联度很低。
基于上述情况,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进行了重新开发。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一般包括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这六个要素随工作过程的不同而不同。不管什么样的工作过程,都可以抽象出普适性的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知识架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课程的内容不再是“章、节”结构,而是学习情境结构。学习情境的设计参照系是行动体系,知识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进行重新序化。教学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相对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结合。教学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构建于《汽车拆装与调整》、《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维护》、《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发动机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和方法能力。通过《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具备与客户交流与协商能力,能够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能对燃油供给不良故障、点火异常故障、进气不良故障、排放超标故障、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综合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能检查修复后发动机系统工作情况,并在汽车移交过程中向客户介绍已完成的工作;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及损坏零部件
社会能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方法能力 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能通过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所需信息;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能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在对维修企业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共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5个学习情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排序。前面4个学习情境以发动机“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主要解决各个系统存在故障时诊断、检测与维修的问题。最后一个学习情境以“综合故障现象”为载体,主要训练学生如何根据综合故障现象判断故障所发生的系统,重点培养学生制定故障诊断计划、形成严密的诊断思维能力。为便于实施教学,在每个学习情境中还设计了若干个学习单元。例如,学习情境5中设计了4个学习单元,如表2所示。
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决定了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教学的成败。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学生手册、任务工单、维修资料等。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每个学习单元教学组织过程的整体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任务的名称、任务的目的、学时、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客户任务描述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等;教学课件是教师在学生资讯阶段针对任务的需要进行的必要的理论讲授内容,主要包括与任务相关的重点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教学录像是教师采用教学课件进行理论讲授或进行的任务实操演示录像;学生手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文字材料,学生手册的内容是与某个学习单元相关的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集合;维修资料是与任务相关车辆的真实维修资料,以便学生在资讯阶段查阅;任务工单是引导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引导性文字材料,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文件。通过任务工单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制定计划、书写、记录数据、绘制图形、分析结果等多种岗位工作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室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在一体化教室中进行。在一体化教室中要体现“工作情境”、“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一体化教室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要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和讲解;要具有学生用来讨论和制定计划的区域;要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具有实际操作的仪器和设备;要具有教师工作的区域,方便对一体化教室进行日常管理;要有充足的学生活动场所;要具备消防设施和通风设备。根据上述原则,为《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一体化教室设计了5个功能区域:多媒体教学区、讨论区、操作区、仪器设备区和教师工作区,如图1所示。
课程实施流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按照“行动导向教学六步法”组织教学,其实施步骤是: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整个班级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设有组长。
资讯阶段: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工作任务并发放工单。学生在操作区实际体验要完成的任务,比如启动发动机、观察故障现象等。之后,教师根据实际任务需要,在多媒体教学区对学生进行重点内容讲解,主要包括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讲解。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查阅各种资料,完成工单资讯部分的内容。
计划阶段: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充分讨论,制定工作计划。之后,4个小组分别选取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计划,教师对4个工作计划进行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决策阶段:学生根据计划汇报情况和教师点评情况,选择比较合理的计划,并进行仪器、设备选择和小组成员分工。
实施阶段:各小组到操作区以小组的方式完成预定工作任务,记录维修过程中检测的相关数据、波形,综合分析后形成诊断结果,并根据诊断结果对故障部位进行修复。教师监控学生的操作,必要时给予指导。
检查阶段:故障排除后,小组成员检查修复质量,确保故障完全排除。
评估阶段: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教师对各小组工作进行点评。
课程考核方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以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具体考核的方式如表3所示。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出勤情况及平时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单考核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工单情况进行考核;实操考试是在期末单独组织的实际操作考核,其特点是学生单独操作,主要考核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基础理论考核是在期末进行的针对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综合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平时学习行为,注重能力的养成,避免以往“终结性”考试带来的种种弊端。
课程教学效果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在我校汽车维修工程教育专业三届学生中进行了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查找信息的能力增强;独立思考、制定计划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教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申荣卫,台晓虹,黄炳义.以行动为导向的“理实一体”课程开发方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6]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7]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8]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一)[J].职教论坛,2008(1).
第一,在业务水平上。由于我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和老教师比起来缺少实际教学经验。在教材理解方面会存在一些疑问,也不十分了解学生,所以,我会积极向老教师们尤其是董海秀老师学习,探讨,来丰富自己对业务水平的知识渗透。
第二,在知识蕴涵量上。虽然是本科生,但自己的知识含量,特别是低年级教学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俗话说:学海无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留心,不断反思与积累教学方面的心得与见解。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我认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力,都要为学生着想,要努力工作,应当兢兢业业,忘我的工作。
(3)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工作上,我将积极熟悉教材,不懂就问,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从而内华和提升自己,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把微笑带进课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耐心的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使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扬长避短,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以夯实基础。认真工作,计划的工作按时做,临时的工作及时做,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不断走向成熟;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改变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式。使自己更适应教育改革的大潮流。
第三,学生才是我事业中的主角。由于我要面对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有其特有的个性习惯,这还需教师来耐心调教,所以工作方法上,也应如同当今的教育改革理念一样,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学生,争取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方法。逐步对学生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遵循教科研“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课堂教学精彩引领,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决策”的原则,引导广大教师走“学习、实践、反思、写作”的教科研之路,让教科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需求,在全校形成“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良好科研氛围。
二、具体工作:
1、规范学习制度,强化理论学习。
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是做好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需要学习,教师进行有效的实践探索需要学习,教师深入反思需要学习,教师撰写优质的论文需要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学习。因此,本学期教科室将把组织教师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好。
我们将立足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根据学校教师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学习制度。全校性的理论学习研讨活动将组织两次,专任教师的参与率达到100%。同时,学校将请有关专家或镇骨干教师围绕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德育建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专题开设讲座一次。在搞好以上两项活动的基础上,教科室将认真做好专题总结工作,以摸索出组织教师学习的理想途径。
2、认真开展好立项课题的研究,酝酿申报新课题。
课题组成员正常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且将组织学校相关部门和教育教学骨干,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酝酿下一轮课题申报意向。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植根于课堂,适合学校大部分教师,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我们设想发下民意调查表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争取申报最适合我们学校的课题。
3、积极参加培训,壮大科研队伍。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将把培训重点放在教研组长和区骨干教师两支队伍,以提高这两支队伍的教科研素养。我们将利用这两支队伍发挥好他们在学校的带头和辐射作用,专门安排这两支队伍的教师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将他们学习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达给教师,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培养这两支队伍的过程中,我们还将鼓励这些教师撰写和发表更多高质量的论文,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外出学习等。争取学校有更多的区级学科骨干、带头人涌现。
4、写作形成习惯,提升论文质量。
本学期,学校教科室将加大指导和督促教师撰写教育教学类文章的力度。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随笔。
(2)利用网络平台让随笔写作互动。要求学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将自己优秀的随笔发到个人博客中,在写作随笔时做到互动,以提高撰写随笔的积极性和提高随笔的质量。
(3)教科室将经常性地组织、鼓励教师向区级以上教育报刊投稿,争取本学期有更多的教育类文章在报刊发表,以提升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知名度,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
5、规范教科管理,运用评估激励机制。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青年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要把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人人参与教科研的新局面。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档案,将教师学习、探索、实践的原始资料和反思日记以及教师理性分析和总结的论文、心得、案例等资料完整保存,真实反映教师发展过程,体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为教师的发展积累资料,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6、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一方面要正常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提高辅导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快标准化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充分发挥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的教师、心理信箱及网络平台的作用,对于心理健康咨询室要做到定时间、定人员,严格遵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规定。
7、重视德育科研,增强德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三、本学期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1、制定教科室计划。(9月)
2、201x学年教师优秀论文的编印。(9月)
3、综合实践校本教材编写、印刷。(9月、10月)
4、《九龙风采》(镇教科研刊物)一期。(10月)
5、出版校刊第六期。(10月)
6、“构建爱心校园、和谐校园”的德育课题的申报、开题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9月开始)
7、语文课题(“创设情景对话,提高口语能力”)的申报、开题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9月开始)
8、心理辅导室的布置、经常性地开展心理辅导的工作。(9月开始)
9、不定期地开展教科研培训、学习,加强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训。
10、不定期地选送学生的习作、老师的论文等向有关刊物投稿。
11、校本教材设计方案编写、评审、编印成册。(11月、12月)
12、市级课题相关资料的整理。(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