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林实践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构建;河南洛阳
洛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黄河中游的南岸,东傍嵩岳,西依秦岭,南有伊阕耸立,北有邙山屏障,中有伊、洛、瀍、涧4条河流贯穿其中,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增强洛阳市经济综合实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势必要求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要求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用来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绿色植物是21世纪城市的生命,人们对被污染城市人工环境的厌恶及重返大自然怀抱的渴望,必须靠发展城市生态园林来解决。
洛阳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以悠久历史文化为依托,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现代化气息浓郁和适宜人类居住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动员全市居民广泛参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1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
所谓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一个生态城市应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1]。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相对最高效率的利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民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人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相互协调。
要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2]。要营造生态城市的绿色景观,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地的覆盖率,同时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加大植树种草的力度。宏观层次上城市大环境绿化景观要精选树种,多种树,种好树,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中观层次上要大尺度开发道路绿化景观,对洛南新区道路绿化,东、西出入口绿化,老城区道路绿化带的改造都统一规划设计,突出各绿化带的主导树(花草)种和特色景观,营造色彩丰富和季节变化明显的复层混交林结构;微观层次上社区园林景观要强化精品意识,着重丰富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营造“一园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一街一景点”的绿化新格局,在这3个层次上建立起来的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不仅可以优化本系统在当地的生态防护、基础设施配套等功能,而且可以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体现出文化休憩、景观形象的功能以及自然属情、审美情趣和精神文化内涵等。
2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绿化规划是龙头,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先导,是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避免绿化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洛阳市园林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制定了《1991~2000年洛阳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随后下发了《洛阳市大环境绿化规划》。1995年5月,洛阳市园林局又制定了《1994~2010年洛阳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近几年,又先后完成了《王城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龙门东山风景区详细规划》《洛浦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城市出入口绿化规划》。
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指导城市建设,使各项城市活动逐步纳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轨道,并在规划指导下做到有效、有序地完善和提升现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结构,改善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系统再生能力,促进现行的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营向生态城市全面转变。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城市建设协调机制,强化政府机构在政策导向、规划执行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统一、高效、有序、协调的生态规划建设体制和综合管理机制。
3生态规划和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3]。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往往是把绿地系统作为附属规划,其所关注的内容仅仅是城市产业的结构布局,导致园林绿化只能在不适于搞建筑的破碎空间中见缝插绿,绿地的布局往往缺乏生态指标的研究,至于绿地的功能、生产单位对绿地的要求,则都是在城市物质形体建设完成后才考虑到的,其结果往往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破坏了城市人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而建成后的城市环境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到现代人居住对生态绿地的合理要求,因此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以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有景观规划师参与,从整体出发对整个规划区进行综合分析,使其景观结构、格局、自然特征和城市建设相适应,从而达到绿地系统的整体优化利用。
近年来,洛阳市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合理划定,切实保证绿化用地,做到片、线、点结合,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扩大绿地比例,不断增加绿化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将园林植物材料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组合,以满足园林各种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生机盎然的园林境域。“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越稳定,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生态园林本身就意味着生物多样性。植物是生态园林的主体和基础,单调的植物种类建立起来的园林失去人类的维护是不稳定的;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需要复层绿化,这一点没有植物的多样性是无法办到的;同时,应优先选用当地植树种类,以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丰富城市景观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再优美、再好看的植物和景观,如果一味地复制也会单调乏味。同样,城市环境状况的多样性,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城市的环境状况复杂多样,夏季城市温度高,需要种植耐热的植物;工厂有污染,需要种植抗污染的植物;缺水的城市需要种植耐旱的植物;盐碱地需要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墙体和立交桥绿化需要种植丰富的爬藤植物。总之,要做到适地适树,才能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4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少噪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也是一种生产力,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公园绿地就像一颗颗明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最贴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实用性,也最能反映城市绿化的功能性。洛阳市城市绿化建设紧紧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个目标,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突出抓好洛河两岸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发挥洛河在洛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独特优势。洛浦公园的景观形象已经得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称赞,生态优势突显,要继续完善提高,抓好植物的调整、更新和补植,增强丰富的植物群落,进行湿地保护,建设“情人岛”,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城市园林的生态管理
5.1搞好植保工作,逐步放弃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古代森林中,昆虫和植物是食物链的关系,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一般达不到危害的程度,这得益于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5]。城市的园林植物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如果没有农药的保护,植物将彻底毁于病虫害。但近几十年,使用大量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杀伤有益生物,逐渐引起了对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视。目前生物防治已成为综合防治当中的重要内容。生物防治有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①微生物的利用。②鸟类、益虫等的利用。③生物农药的利用。生物农药就是利用昆虫的生育原理防治害虫和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通过保护和增加城市中天敌、鸟类、周氏啮小蜂、线虫、苏云金杆菌等,实际上也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生态园林需要植物的多样性,还需要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需要鸟类、蛇、青蛙、昆虫、微生物等这些天敌,缺乏生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猖獗繁殖,给园林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5.2自觉保护城市园林绿地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园林绿化成果[6]。一是加强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园林的意义,不断教育市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文明行为,倡导人们爱护绿地、保护绿化成果;同时保护鸟类和益虫,培养市民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自觉地保护环境;二是开展各种活动来保护绿化成果,如开展“大树认养”、“爱绿护绿”、“老年林”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增加广大市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三是制订一些保护城市绿化和环境的条例和规章,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绿地的社会氛围,营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环境;四是加强绿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园林绿化法律法规。
a
从传统园林发展到生态园林是我国园林发展的总趋势,它要求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环境保护学、行为科学、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大环境绿地规划,逐步实现园林建设在城市中到城市融于园林中的过渡。从指导思想上,应将园林环境效益放在园林综合效益的首位,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大面积普通绿化,保护与发展自然风景区,大力发展城市生态园林绿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7]。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创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洛阳市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和吸收各国和各地区的先进经验,以期进一步加快洛阳市生态园林建设,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6参考文献
[1]徐志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式城市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6774-6775.
[2]姚晔,刘清波.浅谈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J].广东农业科学,2008(6):116-117.
[3]陈烨.谈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72.
[4]李喜平.浅谈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108.
[5]许伟,张喜凤.中国生态型城市的建设[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5):791-793.
匾额
匾额最早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宋后题额多撷历代诗文名句而成。园林中的匾额主要被用作题刻园名、景名,陶情写情咏景或颂人写事,典雅含蓄,立意深邃,融辞、赋、诗、文意境于一炉,系诗情画意于一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小品。
匾额使物景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弦外之音”,获得灵魂和生气,人们得以涵咏乎其中,神游于境外。如留园楠木厅悬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篆书匾额“五峰仙馆”,将人们的注意力投向厅南的湖石峰峦上,“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主人仿效的正是李白“巢云松”的风流。
匾额为游人点出景观的美学特点,可“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文”,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蕴。如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西岭晨霞”,观朝晖夕影;避暑山庄“月色江声”,赏月色波粼;拙政园“倒影楼”,看池中倒影;颐和园“玉琴峡”、耦园“听橹楼”,听水声淙淙;避暑山庄“曲水荷香”、狮子林“双香仙馆”、沧浪亭的“闻妙香室”闻鲜花馨香,等等。
写意式的抽象题咏更催人遐思:拥翠山庄的“月驾轩”、沧浪亭的“陆舟水屋”、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驰舫游之思;耦园的“宛虹舡”、拙政园的“小飞虹”、“依虹亭”,骋彩虹之想。点出了虚实相济的园林欣赏空间主题,为风景传神写意。
匾额升华了创作情感,耐人品味、涵咏,给人以种种美感:
哲理美。留园书房额“汲古得绠处”,短绳难以汲取深井之水,汲取古人深遂的学问,也必须找一根长绳子。网师园“集虚斋”,“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出《庄子。人间世》,只有修持真道,才能至虚静空明的境界,才能使自己成为完全保持自然性的人。圆明园“坦坦荡荡”,撷《易经》“履道坦白”和《尚书》“王道荡荡”之意,表达帝王愉悦坦荡的心态。圆明园“鱼跃鸢飞”、留园“活泼泼地”,都是讲天机活泼,怡然自得的心理。哲理盎然。
理想美。有政治理想:帝王希望“天乐人和”(颐和园)、“万方安和”、“九洲清宴”(圆明园)、“四海承平”(颐和园);有社会理想:士大夫愿意在“小桃坞”(留园)、“人境庐”中,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拙政园、狮子林的“见山楼”),登东皋舒啸(留园“舒啸亭”),惬意地成为桃源子民;有宗教理想:或入“别有洞天”(拙政园半亭额)、“小蓬莱”(留园)、“方壶胜境”(圆明园),成方外仙客;或在佛国胜境“月地云居”(圆明园)、“四大部洲”(颐和园),大做梦中佛事;或在“参禅处”(留园)“面壁”(怡园)修行,参悟“亦不仁”(留园)法门;或夫妇“枕波双隐”(耦园),眠云卧石(退思园“眠云亭”),与清风明月为伍(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扁舟一叶,江海寄余生(“不系舟”、“网师园”等),象庄子般濠梁观鱼、濮水钓鱼(留园“濠濮亭”、北海“濠濮间想”)。
人格美。帝王追求“淡泊宁静”(圆明园),注意“澡身浴德”(圆明园),景仰严子陵之风范如“山高水长”(圆明园),要学习三代有道明君,“山仍太古留,心在羲皇上”(承德山庄“静含太古山房”),选贤任能,君臣和谐,如周代召、成卷阿之游(东宫“卷阿胜境”),常念创业之艰,感到热去凉来(颐和园“无暑清凉”);文人追求人格完善,怀冰握玉(拙政园“玉壶冰”)。
人伦美。娱亲的“豫园”、爱侣的“耦园”、兄弟怡怡的“怡园”,以及“敦宗”、“睦族”、“宜家受福”(狮子林)等。与朋友“诗酒联欢”(耦园“载酒堂”)、聚饮于南雪亭梅花下(怡园“南雪”)等。
朴野美。颐和园如意的“乐农轩”、“豳风桥”、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等,圆明园的“多稼如云”,一片田园风光;承德山庄有占地58公顷的天然草原、“万树园”,占地440公顷的山区,深山密林,一派天然野趣。私家园林中也有反映田园野趣的题名,如拙政园有“劝耕亭”、“菜花楼”,芦荻、苇叶,棚架、花径,一派田园风光。明祁彪佳的寓山园建有山村“丰庄”、“豳圃”,种有桑树、梨、橘、桃、杏、李等果树。展现了优美的耕乐图。
园林许多门洞砖刻题名,大多是四字分刻两首,或刻在门宕的正反门楣上,也有三字、四字的,文采飞扬,内涵丰富:点景、引景:如“入胜”、“通幽”;点出厅堂方位特色:如“迎旭”(东)、“延爽”(西):“东甾”、“西爽”。抒情写志的:如“可以栖迟”:“岩扉”、“松径”:“缘溪”、“开径”等,大多典故出自古诗文名句,耐人咀嚼玩咏。当然建筑物本身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符合这种取之象外的艺术氛围,诗境和物境相通,才能使审美意境溶为一体,从而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境。
中国寺庙园林匾额,带有题撰者主观认识与情感的题额,也都颇富文学色彩。如四川云阳张飞庙壁匾“江上清风”,刻画了寺庙临江坐落的别致布局,醒人耳目。有的题额巧妙地包容了许多内容,如杭州灵隐寺“灵鹫飞来”匾,兼佛教盛事和寺前飞来峰,言简意赅,催人遐思。其他如“养心若鱼”、“即景遐思”(四川成都武侯祠水榍、爱树山房匾额)、“香国庄严”(云南晋宁盘龙寺)、“风流天下闻”(云南通海秀山武侯祠殿匾)等,或刻画情感,或描写环境,或蕴涵哲理,也足令人回味。
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楹联。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炉,浅貌深衷,蓄意深远,既具工整、对仗、平仄、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又具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写景状物的意境美和抒怀吟志的哲理美,是具有民族传统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人文景观的联对,评说历史人物,数语关情,使人感发怀古幽思。如苏州沧浪亭原有清。齐彦槐的一幅对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出句化用宋。欧阳修《沧浪亭》诗句,咏沧浪胜景及苏舜钦当年买园本事。对句歌颂了先后成为沧浪亭园主的诗人苏舜钦和抗金名将韩世忠。名人名园,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风景联对,写景状物,可“使游者入其地,揽景而生情文”,成为美育辅导的生动指南。如颐和园南湖岛月波楼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内: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写景的对联妙在切景,移他处不得,方称佳构,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北窗对联: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对联悬挂在“小山丛桂轩”北面正中一扇正方形大窗的两侧。窗外假山一角恰如镶嵌在窗上的一幅天然画图:但见山势盘旋曲折,乔木丛生,画意横生。东侧引静石拱微形小桥下有一狭长沟壑,水流蜿蜒远去。“宛委”一词又恰为传说中夏禹得金简玉字之书的山名,寓变化于工稳之中,想象丰富而奇妙。
有的对联紧扣园名内涵,也颇耐咀嚼,如避暑山庄有条对联:
六月无暑,九夏生风;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
上联扣“避暑”之意:六月徐徐清风,毫无暑热,清爽可人;下联切“山庄”之景:山峰重峦起伏,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花木深邃,一片清凉世界!读之顿觉遍体生凉。
园林对联大量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揽景抒情之作,可以使今人洞见古人的情感世界;如网师园琴室对联: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联语将言志、抒情、状景交融为一,充满佛理禅机,表现出一派高人逸士那种脱离尘世、浮游于万物之表的心境和隐适情调,意境淡远怡美。上联与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同一韵致;下联则有宋。坡《放鹤亭记》的神采:“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人在大自然中,任意停留观赏那山光、松影、飞鹤、白云,清闲惬意,悠然自得。倚杖、横琴,风神超迈。
有些园主自撰联,或抒情,或叙事,或写景,或写景抒情结合,别有一种人文的美感。坐落在广东梅州市杨桃墩小溪边的“人境庐”是清著名诗人黄遵宪私园,自撰对联一幅,悬于庭:
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上联写园中山水、植物以及自然风月,下联写园内的建筑及远借长江之景色。联语巧用基数字连接,虚实之景相互映衬,“七分明月”、“百步长江”,给人以境域浩淼联广宇的开阔之感,同时感受到主人欣喜自得的心情和开朗的襟怀。
名人名园,对联往往映照出名主人的影子,如南京袁枚的随园,有这样一条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上联用王羲之《兰亭序》中句描写随园园景美色,下联写在这样的园林美景中可以尽情饱揽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全联并未一字实写园景,而是以虚补实;以古人名句相衬、以园主的饱学相映,既突出了名园幽雅宜人的环境,又令人相见著名文人袁枚的风采。
园林中有些对联在技巧上颇下功夫。有采用双关、象声、叠字,或者嵌字、拆字、回文等形式和修辞手法,含蓄又俊逸,既成为一种清新奇巧的文化娱乐,人们又不禁为它的新颖构思和深远意趣所折服。
如怡园石听琴室一幅嵌字联:
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
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
联语为园主顾文彬从辛弃疾词中集出。上联写隐逸之趣,跌宕潇洒;下联以琴为中心,室内主人弹琴,窗外二石听琴,高山流水得知音,且嵌进“听琴”二字。既表达了园主的造景意图,又显得典雅、宛转,韵味澄淡。
上海豫园对联: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幅回环联,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顺读、倒读都合韵律,自然流丽。全联用十四对叠字组成,节奏鲜明,如美玉双叩声声入耳,极富音乐感。联文把形、色、声、情集于一体,以状艳冶之景;由于联中语词来自人们熟悉的诗文,这些诗文意境也增加了联语的韵味和涵量。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抱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此联出句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凤诰所撰名联,对句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名句,有移花接木之妙;巧蕴“一、二、三、四”之数;描绘了四季之景;且切合此亭之景。
著名的温州江心寺联以同音假借的手法,写出了妙趣: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关键词园林工程;监理;存在问题;对策
监理的基本职责是“三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进度、投资控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但在工作实践中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我国园林工程监理制度落实不是很到位,主要是业主、施工方不够重视,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造成的,应注重提高行业自身人员职业素质和工程管理,确保监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此,笔者试对此问题作一分析和探讨。
1园林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业主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工程施工中,业主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很多时候监理不能真正起到作用。有些业主单位觉得绿化工程就是种几株树、修几个亭子的小事,不会出人命关天的大事,监理实在是多此一举,对监理的意见往往也是不置可否,总是出了问题才想到监理。园林工程不可能像建筑工程一样随时开工。虽然现在反季节种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在非种植季节苗木的成活率依然偏低,成本偏高。而业主为了达到出效果、出政绩目的,很多时候都不考虑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
1.2施工单位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
有的园林施工企业规模较小,工程投资较低,人员素质较差,进驻现场的管理人员与投标文件所承诺的不一致。监理提议更换管理人员,往往得不到回应。对于这种情况,监理只能发监理通知单和监理工作联系单。还有的施工单位往往直到申请拨付工程款时才意识到必须得到监理的签字认可,而在施工过程中却只唯业主马首是瞻。有些业主在施工过程中凭自己喜好随意发号施令,不考虑后果。甲方领导往工地一站,就在那里“指点江山”:“这里建个亭子”,“那里栽棵树”,施工单位则惟命是从,完全不考虑当初的施工设计图纸和监理的意见。
1.3监理从业人员自身职业素质较低
园林工程与建筑工程不相同,一般工期较短,造价较低,现场监理人员较少,生活办公条件较差。在某些工地,监理人员的吃饭住宿问题都很难解决,只好吃住在施工单位,给正常的监理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监理公司为了中标,往往压低工程报价,恶性竞争,降低收入,投入也就不足,影响公司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的监理公司为了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挂证(监理人员把自己的执业资格证给需要的单位注册,单位给予一定的报酬,但本人并不在这个单位工作,俗称挂证)及挂靠(企业和个人,挂靠有资质的企业,承接经营业务,被挂靠方提供资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挂靠方向挂靠企业上交管理费的行为)问题严重,大肆压低普通监理人员的工资。较低的工资使从业人员门槛不断降低,最终导致行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2对策
2.1注重与业主沟通
监理人员能否在工程监理中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获得业主的信任和支持。如果业主能坚定地支持监理人员的工作,那么施工单位就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欺骗业主,就不敢对监理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置若罔闻。因此,监理人员就需要注重与业主的沟通,取得业主的信任和重视,让业主觉得自己确实是在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是在竭尽全力地维护业主的利益,使工程达到理想的效果。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监理能深刻领会业主的需要,读懂工程的设计意图,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采取规范的措施,从而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工程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1]。
2.2注重工程的现场管理
施工设计图纸确定后,园林工程质量的高低和美化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现场的施工情况。因此,监理人员必须身临一线,注重工程的现场管理。管理中,要切实负起责任,坚持按照监理程序办事,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有关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做好进入工地各种苗木材料的质量把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2-3]。
2.3注重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监理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理人员必须重视自身的学习提高,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4]。不仅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法律法规,才能使工作有理有据。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信服,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保证从业人员不会为了个人私利,随意给施工单位签字。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就可以做到胸中有丘壑。
参考文献
[1]林海森.园林行业全面实行监理制的几点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5(2):87-88.
[2]黄惠忠.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的几点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08(3):51-53.
关键词:园林建筑;施工;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K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建筑由于受到现代多样化、丰富性的要求,在设计时非常灵活,设计亭台楼榭时无规律可循,同时提供的空间要适宜游客观赏、流动。另外,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融合一体,做到景到随机,因景而成,创造出多样化的建筑内外空间,给人以深远的意境。
一、园林建筑的类型从使用功能来看园林建筑类型可以分为六种,1、游憩性建筑:具有休息、游赏功能,比如花架、亭榭、园桥等,都有着优美的造型。2、园林建筑小品: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一般功能简单、富有情趣、造型别致,主要装饰园林环境,还能为园林提供照明、导游、服务、装饰等作用,会使园林显得更加和谐和人性化。比如园椅、景墙、栏杆等。3、服务性建筑:其功能主要在于服务性,能为游赏者提供服务活动的设施。比如小吃部、厕所、餐厅、小卖部等。4、标志性建筑设施:比如一些雕塑、假山等。5、娱乐活动设施:主要用于开展娱乐活动,供人们休闲。如俱乐部、露天剧场、展览厅等。6、公共管理设施:主要用于园林的管理,比如办公室、栽培温室、公园大门等。
二、现代园林建筑的典型结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园林建筑也随之发展。园林中融入了诗情画意,开始从山水园林转到写意园林,园林建筑的意境有了很大的发展,造就了中国园林建筑的辉煌。现代园林建筑较之古典园林建筑有了更多的要求,园林建筑大都采用木结构,在空间上讲究便于户内外联系。设计园林建筑时很注重户外活动的空间作用,还有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达到丰富多样的效果。亭、廊在结构上讲究内外通透,给人以不同的景观感受。楼、阁也讲究通透,通过门窗、花墙等加强内外联系,给人畅通无阻的感觉。这样设计会让人感受到通透与阻碍、聚与分,环境与人的现实感受紧密联系,易引起人们的喜爱之情。比如成都望江亭公园、避暑山庄的水心榭等布局多样化,建筑物自由组合,空间通透,大都采用分散开放结构,通过桥、廊等连接起来,成为人们观景的佳点,同时本身又构成了美景,点缀园林。
三、园林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1、缺乏质量管理体系
园林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很难科学、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目前多数园林建筑公司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的管理体系,许多园林建筑在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都存在随机、随意的现象。引起这些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2、园林布局不合理
施工企业存在急功近利思想,忽视很多细节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于:
(l)选用木本植物时,灌木比例偏高,乔木特别是中大乔木比例偏低。
(2)选用草本植物时,草坪面积偏大,多年生草本植物面积偏小。
(3)从整体植物结构上看,草坪比例偏大,乔灌木比例偏小。
(4)从植物适地性上看,外来树种比例偏大,乡土树种比例偏小。
(5)从植物整体景观上看,树种选择特色不突出,季相变化不丰富。
以上这些做法导致偷工减料、成活率不高、恶意抬高造价、所栽树木难以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给后期管理也带来好多麻烦。
四、加强施工管理措施
1、选择最好的施工管理组织形式
1.1直线式组织形式
直线式组织形式是权力系统自上而下形成直线控制,统一指挥,下级只接受唯一上级的指令。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组织机构简单,权力集中,权责分明,决策迅速,但专业分工差。实行没有职能部门、个人管理、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项目经理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技能。这样的管理形式适用于项目规模小,技术简单,协作关系较少的单一绿化工程和小型园林配套工程及大、中型园林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这种组织形式在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
1.2矩阵式组织形式
矩阵式组织形式是现代大型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它吸取了职能式和直线式各自的优点,力求使多个项目与各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它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个项目部内,既可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纵向优势,又能发挥项目部的横向优势,使决策问题集中管理,工作效率高。它是为了某项目临时组建的半松散型组织,项目人员不独立于职能部门之外,项目结束后,便回到各原职能部门,有利于项目部的动态管理和优化组织.对其双重权力下产生的冲突,我们可以建设性地加以引导。这样的组织管理形式适用于大型园林综合性工程,其工程量大,内容庞杂,技术复杂,工期较长,对资源共享程度要求较高。
2、目标管理法的优点
目标管理是指集体中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在实施中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借助人们的事业感、能力、自信、自尊,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目标管理是以被管理活动的目标为中心,把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任务转换为具体的目标加以实现和控制,通过目标的实现,完成经济活动的任务。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目标管理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主动的系统管理,是一种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参与性和自主性的管理,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管理领域,是成功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五、园林建筑的改革创新
1、外部形体多元化园林建筑中的外形非常重要,现代园林要用柔和的曲线取代呆板的直线,丰富建筑的形体,使园林建筑富有节奏感。同时搭配物又有着自身的风格,长条、多角、圆等多样化,体现出不同的特征。而里面的亭、廊、阁、榭等又有着各自的姿态,如亭有方亭、八角亭、圆亭、蘑菇亭等,体现出的景观也不尽相同。同时园林的一些服务性建筑也是多姿多彩,既实用又美观,体现出多元化的外形。
2、转变和发展建筑材料为了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园林建筑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但目前木材供应有一定难度,同时园林建筑经常风吹日晒,又容易遭受虫蛀的危害,使用寿命不长。因此园林建筑材料必须进行转变,可以走木料结构到砖木结构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后使用纳米材料结构等,实现园林建筑的现代化发展。目前园林建筑基本上提倡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这种结构相对于木料来说,施工方便、可塑性强、寿命长、省料等特点,用此材料做成的园林建筑不易损坏。在结构上可以仿木,达到形神兼备。建筑结构是建筑的骨架,园林建筑的外部形体美就是通过结构的技术手段达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建筑结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园林建筑结构要追求美感。而追求美感还要根据现代建筑材料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简化、创新,实现结构的简单化,体现出形态的多元化。
3、规划布局上的现代化现代建筑越来越趋向高层化和空间上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当今的建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建筑走向园林与城市规划相融合。以后的房屋建筑设计,要与建筑规划、园林建筑相协调,使城市建筑园林化,与园林统一,这就要调整园林建筑的尺度、布局,使之与城市建筑发展相符合,使园林建筑走向现代化。
结束语
借鉴其他工程领域已取得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完善与发展园林工程项目组织形式,对提高园林建设水平和投资效率,促进园林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对于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哲,胡滨娜,成克功.园林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
张巍
摘要:随着社会的的不断发展,现代城市开始面临着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而且在很多城市这种问题已经开始愈演愈烈.针对现在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各个城市都根据自身的情况考虑了很多方案解决该问题,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但园林绿化方案的出台,却可以真实解决这一问题。因为通过城市园林绿化可以改善城市下垫面热力学特性,而且合理的绿化结构和植被类型,还可以使城市园林绿化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本文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园林绿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园林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园林绿化;环境保护
一、概述
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城市气温持续增长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现象,所以说城市化进程是出现城市热岛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所有城市基本都会有热岛效应的出现,尤其在地处副热带到热带的地区,它们的城市此状况尤为严重.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使城市的夏季高温的酷热程度更加严重,而且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还伴随着植被覆盖空洞、城市干岛(湿度小于郊区)和城市霾岛(城区废气与尾气形成的烟雾所笼罩)等现象的出现,这就导致了整个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所以加强对热岛效应的研究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尤为重要。而在众多方法中,园林绿化的方法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最为有效。
二、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1.现代城市内拥有大量的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和各种机动车,这些机器在人类的生活活动中都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传输到城市的大气空间中。
2.目前城区中大多的建筑物和道路的下垫层基本上由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组成,因为这些材料的热容量和导热率要比自然界的下垫层大很多,而切这些材料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但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的时候,城市的下垫层温度远高于天气的温度,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8℃~17℃&8226;此时下垫层的热量主要以湍流形式传导,推动周围大气上升流动,形成涌泉风,并使城区气温升高;在夜间城市下垫面层主要通过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层温度上升。
3.由于城市的下垫层保水性很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市的潜热特别大,所以温度也高了。
(四)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在风速小于6m/s时,可能产生明显的热岛效应,当风速大于11m/s时,下垫层阻力不起什么作用,此时热岛效应不太明显。
(五)城市的大气污染让城区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随着城市大气中的烟尘、s02、,n0和c02的含量的增加,这些物质对红外辐射的有着良好的吸收,这就导致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使城市的气温不断攀升。
三、园林绿化对于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
(一)园林绿化促进热量平衡
园林绿化过程中,需要种植大量植物,所种植的植物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生长,在对植物进行补水时,由于水的热容量大,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温值最小,所以表现出在吸收大量的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和各种机动车产生热量的同时,温度却提升的很小,再者水表面吸热蒸发,也可降低水体温度。而且随着种植植物的种植和生长也可以对建筑和道路的下垫层进行有效的遮挡,从而减少太阳对对于城市建筑和地面的辐射,在这个过程中绿化面积的不断增长可以使各种辐射不断地减少。
(二)园林绿化的增湿与降温作用
园林绿化工程可以对城市进行增湿与降温。植物生理活动中产生的生态效益具有良好的调节气温和增加空气湿度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从环境中吸收大量热量,降低空气温度。通过对植物的合理化栽植,植物可以发挥其在生态平衡过程的重要作用,发挥其对城市的增湿降温功能。再者植物不仅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也是整个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其必须利用光合作用来维持自身的生命,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烟尘、s02、,n0和c02等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同时,烟尘、s02、,n0和c02也是是导致温度升高进而引生城市热岛效应的最主要因素,植物在吸收烟尘、s02、,n0和c02净化空气的同时,也从根本上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三)园林绿化面积对城市热效应的作用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绿地内林分密度与热岛强度间具有回归关系且呈负相关。这就是说在园林植物密度增加的过程中,城市的地表温度可以得到更好好的降低,而且当植物密度在城市中某区域达到一定比例的时候,城市的该区域地表温度就可以与其郊区的地表温度保持一致,该区域就可以形成以绿地为中心的低温凉岛区。通过园林绿化,城市和园林之间形成内循环,随着园林绿化的进行,其周围区域的温度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通过园林的建设,可以使曾经因为人口口稠密而出现热岛效应从而导致周围区域气温上升的地区通过气压的变化,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使城市的热岛效应得到有效地缓解。
四、结语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园林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己进行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和探索,从研究中可以证明城市园林绿化是消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和切实可行的途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进程的日益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严峻起来。而在当前的情况下,城市的热岛效应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所以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我们应该学会运用绿化植物的生态作用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使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也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让我们的城市能够合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倪黎.园林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4)
[2]王朕.试析园林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j],现代园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