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C#程序设计;阶梯式教学;专业基础能力;跨课程大案例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课题名称:面向高职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试验性分析——以高职软件人才培养为例。该课题是以高职软件人才培养为改革研究探索对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阶梯式教学”模式研究是针对“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工学结合”三种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的系统整合性研究,将结合国内在该三种教学方法上已取得的丰富经验和案例,研究探索一套三种教学方法贯穿整个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合理教学模式(见图1),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能力能够逐级提高。

1.2 专业主干课定位

专业主干课程是指专业必修课,是本专业知识结构的支撑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须要修的课程。

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阶梯式人才培养理论中将人才能力分为3个阶段: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实用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专业主干课程处于阶梯式教学体系中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在高职软件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属于专业主干课程。本文就《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

2.研究思路和方法

2.1 专业主干课程改革思路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目前,多数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有些欠缺,逻辑思维一般,但这些学生有很浓厚的参与意识,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软件专业主干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课堂中引入实际施工过程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和争论中学习专业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做出判断和决策。[1]

2.2 跨课程大案例的定义

大案例教学法基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并借鉴了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所谓大案例,就是在整个阶梯式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始终紧密围绕一个完整的工程案例来展开[2]。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跨课程大案例是指在阶梯式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的课程中使用同一个案例。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紧密围绕这个完整的案例,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将大案例分解成多个小案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攻克一个个小案例,在第三个阶段教学结束时,学生可以完成这个跨课程的大案例。

2.3 跨课程大案例的选取

跨课程大案例的选取原则应遵循:

(1)依照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秉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2)跨课程大案例中要能够涵盖所涉及课程的教学内容。

(3)跨课程大案例要能够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4)跨课程大案例要保证教学人员足够熟悉,甚至亲身参与开发。

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相关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最终选用《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作为跨课程大案例。

《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是学院OA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学生在每年年底也会使用该系统对相关人员进行测评,因此学生比较熟悉该系统,使用这个系统作为大案例进行教学体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在《C#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单机版《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的相关功能。在后续的课程中,实现Web版《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

3.教学改革的实施

3.1 案例教学模式设计

(1)课程的准备阶段

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解析《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大案例的功能需求,将大案例分解成多个小案例,小案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技术较少,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将小案例和课程知识点相融合,制定出更符合阶梯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授课计划。

(2)课程的教学阶段

单机版《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包括用户管理、个人评测、部门内部评测、部门外部民主评测,评测统计共5个模块,将课程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功能模块中,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采用四阶段教学法: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知识准备,案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案例呈现:根据

教学内容来安排案例,在讲授课程知识之前呈现案例,了解需求分析,熟悉案例功能,教师提出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该案例的开发中。具体形式:①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呈现案例。②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思考,分组讨论。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案例呈现出的结果,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参与,在课堂上,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逐步引出该案例需要的理论知识。以“用户管理”模块为例,提出如何对用户信息进行增、删、改、查操作的问题,引出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知识。

案例知识准备: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得出该案例需要的知识内容,教师利用演示教学方法来讲解理论知识,同时演示案例中某个功能的实现,这样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个直观的认识,在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跟做,若在演示过程中出现错误现象,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实现: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该模块中其他功能的实现。将案例中的功能进行整合,完成当前案例的设计与实现。不但给出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开发,更要用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比如团队合作,编码规范等能力。

(3)课程的考核阶段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个方面: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本课程在阶梯式教学模式中属于专业基础知识能力课程,考核点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能力的考核,一个是基础知识的考核。对于能力考核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这部分考核纳入到过程性考核中,而基础知识的考核是考核知识点的掌握,这部分考核纳入到终结性考核中。

过程性考核包含素质考核和能力考核。素质考核有点类似于企业的职业素质考核,在课程教学中,学生要以职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情况给出素质考核成绩。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章节都会有小案例的制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能力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就是以试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部分考核也是延续了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

3.2 微观教学展示

现以“数据库编程”这部分内容为例说明课程中用大案例的教学方法。

授课内容:数据库编程(2学时)

知识目标:掌握的组成结构、掌握数据库编程中的相关技术。

能力目标:学生会编写基于数据库的Windows应用程序。

素质目标:通过数据库编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编码。

所用案例:《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中的用户管理模块。

教学过程设计如图2所示。

3.3 教学实践成果

《C#程序设计》课程通过采用跨课程大案例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实践成果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为后续课程提供了语言基础。在后续的课程(比如《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和《XML Web Service开发》)中都需要使用C#语言编写代码,本课程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后续课程学习提供了基础。

第二方面,为后续课程提供了案例基础。在后续课程中将单机版系统改为Web版的《非教学人员评测系统》。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熟悉该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后续课程中就无需进行需求分析了。

第三方面,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本课程采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效的将知识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再通过真实案例的训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4.研究思考

在软件专业主干课程教学中,跨课程大案例贯穿始终,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案例的不连贯性,大案例的连贯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逐层理解和应用。同时,大案例的真实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专业主干课程在阶梯式人才培养中处于第一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熟悉大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后续课程学习打基础。

软件人才阶梯式培养模式中采用跨课程大案例教学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目前来看这次尝试能够更好的适应软件行业的发展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士华.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法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72-74.

[2]姚志良.大案例教学法在《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4:75-76.

[3]何淼.高职软件人才在校企合作中三种属性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141-144.

[4]何淼.软件人才需求调查与高职人才三种属性内涵分析[J].机械职业教育,2011,5.

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0SJB880024)。

作者简介: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国文学;国家安全;教学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领土、政治制度、人民生命财产等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其中,国家文化安全是其构成之一,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问题是保持民族自身文化的特性并延续好这种特性。外国文学课程中的作品承载着太多外国文化的信息,对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有特有的价值。此外,云南地处边疆,是中外文化交汇之处,重视文化安全对于国家安全保障也意义重大。基于国家战略与云南自身所处的实际地缘经济、政治的考量,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注入文化安全的信息与意识就成为了我们关注的思考点。

国家安全战略大致有霸权扩展型、谋求崛起型、专守防卫型与对外依附型四类。作为和平崛起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谋求汲取外来文化滋养,实现内在自我更新的同时,也在积极谋求走出去的路径。在此形势下,文化安全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文化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观的组成部分,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等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从国家层面而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是探讨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脉络。但如果从云南地方文化的视角考量此问题,就不得不引入另一个文化元素,就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所以在外国文学课程中处理文化安全话题时,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就是一个不能避开的话题,正因如此,我们在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联,还要注意对少数民族文化意识的保护,即在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同时,使其热爱自身的文化,增加对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热爱。为此,我们在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了讨论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发挥教体地位作用的过程中,增强国家文化安全意识,为将来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发展本民族文化打下比较牢固的思想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重视学生对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的收集和整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讲到古希腊神话这一章节时,教师专门设置了一个课外讨论题,即收集一个或几个您小时候在家乡听到的传说或者神话故事,可以是少数民族的,收集到后进行分析,对故事中体现的地方文化进行评价。由于所在学校为地方高校,云南省的学生占多数,少数民族学生也不少,所以收集到的云南少数民族故事不少。课外收集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1~2节课,进行课堂发言,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核心观点表述出来,供全班思考商讨。此外,教师还借此讲解中西神话故事的区别,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中西文化的区别。这样的讨论基本达到了使学生既理解、热爱本国本民族文化,同时又了解外来文化的目的。外国文学是以外国文化为主的,但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也可以将学生引入到中华文化的殿堂,做到中西文学与文化的汇通学习。从学科来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即将比较文学的相关理念加到外国文学。重点是比较诗学的概念,让学生既学会用西方的接受美学、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评析课本中的作品,又学会尝试用诸如“味”“气”等中国学术话语解读西方文学作品,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学术思考置于中西文化汇通的层面。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提高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到18世纪歌德时,歌德提出过“世界文学”的概念。联系此,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堂辩论赛,辩论赛的辩题是“世界多元文化要强调同”和“世界多元文化要强调异”。经过激烈辩论和教师提示,学生会意识到超越阶级的普世价值观是难于形成的,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有很多地方的相似,达成共识是有可能的。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尽管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各异、阶级属性各异,但国家富强是大多数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经济停滞、倒退,人民生活贫困是任何负责任的政府所不愿看到的。这样的活动,既灌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学会平等对话的意识,也促进学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自己民族的文化,树立了发展自身文化的意识。

再次,注重教学知识的更新,积极促进学生了解外来文化,服务地方发展中心工作,主动融入云南发展。根据中央的要求,云南省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与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昆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不少学生今后可能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体验一些东南亚国家的风土人情,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以为将来的中文对外传播打下基础。在亚非文学讲授过程中,教师讲解当代泰国华文文学作家的小小说,并选取适合大学生理解的作品让学生排演成话剧在课堂进行表演。由于缺乏必要的表演技能的培训,学生的话剧表演还比较青涩,但为帮助学生理解泰国当代年轻人的想法提供了契机。鉴于建设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增加亚非文学比例,并且挑选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推荐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菲律宾民间文学专题、缅甸民间故事专题、柬埔寨民间故事专题、马来西亚民间故事专题、印度当代小说、泰华文学当代小小说专题、新加坡华文文学当代小小说专题等。缅甸民间故事《三个龙蛋的故事》生动演绎了中缅两国人民的亲情关系,缅甸人民从内心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胞波”情。我们国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间安全的好办法就是共同发展,增进彼此间的政治互信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很重要。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也要体现出自身文化的自信与远见。所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周边邻国要从年轻人做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央对云南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也有着内在的关联,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以菲律宾民间文学为例,菲律宾少数民族史诗就来源于当地所特有的梯田种植。当地人在进行稻谷的耕作过程中传唱着特有的史诗。史诗没有靠文字记录,而是仅仅靠口头相传,具有了很浓重的“活态”化的特点,这种史诗既有着浓厚历史底蕴,又有着厚重的原生态的泥土气息。正因为这样,史诗还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使学生了解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自身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都是有益的。在进行外国文学课程建设的同时,可以围绕国家文化安全这一中心议题设置相关的课程。例如,笔者讲授的两门公选课“实用创新思维”和“中外文学名著赏析及其文化透视”,就有助于学生掌握文化创新的思路以及英国、法国、美国与德国等国的文化、历史。特别是在“中外文学名著赏析及其文化透视”这门课中笔者专门介绍了有关国家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的知识,深受学生好评。

最后,外国文学教学要适应网络技术、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更新传统文本细读的观念,教师要注重课程网站的建设,帮助学生从传统的纸质媒介的学习转变到网络媒介的学习。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就是单调的,但大数据时代的文本阅读是并置阅读,即在阅读一个文本时读者可以看到相关的各种观点的文章,并置阅读扩大了读者的视野和思考的空间。对学生的并置阅读,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要求学生学会从各种链接中进行信息的归纳整理,廓清基本观点种类、思路;第二,要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辨析,学会思考,结合原著和有关文学理论进行赏析、批评;第三,使学生得出自己的认识,运用学术语言和自有的语言阐述个人观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在课后运用聊天工具进行在线交流,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网络时代面临的问题是,大学生面对的信息增加,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教师在运用网络工具进行教学交流时,文化安全的意识在虚拟空间中也显现出来。教师在新媒体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人做事道理的提醒,并且要警惕网络有害文化的侵蚀。

外国文学教学不是静态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应注入适合时代要求的精神品质,无论是专业学生还是普通的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都不可或缺。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学生今后既做好本国文化、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也要积极融入地方和国家战略,做好本国文化、本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维护好本国的文化安全。诚然,外国文学课程只能提供部分国家文化安全的载体,很难提供全面的文化安全的信息,但透过这门课至少传达给学生一点文化安全的意识信息也值得的。意识的培养靠单向的灌输还是不够的,不经意间的提示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依此可以着力提高广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徐 亮.现代美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史 阳.菲律宾民间文学[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姜永仁.缅甸民间故事[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创新教学;课程改革

普通气象学概论作为气象水文装备国防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基本方程应用于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大气中发生的物理过程、解释大气中的物理现象。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内容体系、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且对于初学者或非气象专业人员而言,教材章节之间隐晦的逻辑关系难以发现。目前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现状是:(1)课时安排较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不高;(2)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注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且理论知识与学员实际岗位需求相差甚远;(3)学员仅满足于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自我要求不高,以及达成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热忱,很少主动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培养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与联合作战需要的高素质气象水文装备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那么如何在课时较少,课程内容理论化较强且较抽象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进行现代启发式教学,激励学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促进学员积极思维,并精心设计符合学员认知结构的现代启发式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以致用与用以促学,培养学员生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要掌握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才是关键所在。

一、现代启发式与传统启发式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启发式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自我国古代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传承、创新、发展,人们又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现代启发式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忽视和批判,而是继承与创新;它继承了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要所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个体差异,启发诱导并因材施教,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启发式教学。那么与传统启发式教学相比,现代启发式教学到底有什么创新之处?对比结果[1]见表1。从表1中不难看出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培养教育人的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它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会学、创造性地学。借用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话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要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教师不是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二、理清教材内容,挖掘贯穿全书的隐晦逻辑

普通气象学概论是研究地球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这些现象包括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它实际上是物理学领域中一些最基本的理论或中心理论与大气科学领域的交叉,其中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电荷,电流和电场)、电磁学(电磁辐射与电磁波)和热力学等。课程教材依据学科架构章节安排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材是根据学科自身的体系来阐述普通气象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即熟知的“大气科学+”的结构,物理学的各个基本领域只是其中一个加数,比如“大气科学+”与动力学,简单组合就构成大气动力学基础,注意这里“大气科学+”与“+大气科学”尽管两者模式主体不同,但语义和内涵一致。虽然这种教材章节结构安排能够满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考虑到学员的现有认知程度,接受知识方式、特点及困难程度,在演讲式或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导致学员为学而学,单纯为完成任务而学的状态。故第一步必须理清教材内容,挖掘出适合初学者从事物外部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探索知识的隐晦逻辑,然后在这个隐晦逻辑的指引下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并同时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造成已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普通气象学概论知识之间中等程度的不符合,以维持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形成国防生学员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佳教学结构。课程内容教学顺序调整如图2所示。可见图2明显区别于图1,它给出了一条气象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逻辑。即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习和了解气象领域的基本物理量、概念及方程,建立气象专业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基础概念,这部分内容对应着教材的大气概述章节;在此基础上,学习和研究普通气象学中最简单的科学问题,也就是静止条件下大气状态的变化和平衡规律问题。更进一步,考虑到静止大气不能刻画千变万化的运动大气,所以必须研究大气运动的相关问题,研究大气运动从最简单的水平运动开始,这部分对应教材的大气动力学内容,然后研究大气的垂直运动问题,即大气热力学。在认识这些基本规律后,需要研究导致天气和气候演变的基本物理过程,即辐射过程,对应于大气辐射学。除却以上宏观科学规律外,还需要以热力学和动力学为基础研究云微物理学,它是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基础,即在特定的天气背景条件和适当的云物理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局部大气微物理过程进行影响,使天气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最后,结合大气中的光学、电学、声学等自然现象,阐明其物理本质。综上而言,改善后的教学顺序存在一条逻辑主线,它对初学者认识和把握普通气象学概论课程有重要意义。

三、把握认知结构,精心设计现代启发式教学流程

当前现代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并无固定的教学流程或模式供借鉴,笔者站在非气象专业初学者的立场,依据学员的认知结构,接受知识的方式、特点及困难程度,并结合《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内容提出了一种适合非气象专业国防生学员现代启发式教学理科教学模式,流程如图3所示。它分为情景与意境创设、问题设计与引入、学员独立思考、阶梯式激发、主动获取与吸收、误区与盲区扫除、归纳与总结以及转化与应用8个环节。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过程来阐述每个环节的具体应用。1.情景与意境创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见,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就是结合教学目标,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知识体系和学员起点,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员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热情,引导学员带着明确的求知欲望进入课堂。例如,在绪论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气象学时,可安排学生观看《后天》和《龙卷风》等电影建立学生关于气象灾害的感性认识或通过再现2016年6月24日发生在江苏盐城阜宁地区的强龙卷和2016年9月15日莫兰蒂超强台风登陆厦门等造成较大数量亡人和巨大经济损失的实际气象灾害事件催生学员的学习情感和求知欲。2.问题设计与引入:格兰特•威金斯说:“问题乃是通向理解之门”,即在所创设的情境框架下,依据教学目标选择与当前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专业热点、敏感性事件、事例或课题作为问题设计的核心内容,让学员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针对地转风问题设计时,引入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发生核爆炸引起放射性物质扩散事例,试问距离切尔诺贝利以东2600公里的哈萨克斯坦会不会遭受核污染?如果会大约是什么时候?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与引入,学员立即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3.学员独立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由教员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引导学员独立思考,就是要使学员懂得思考些什么,怎样去思考,如何判断思考是否正确,如何归纳及利用思考得出的正确结果等,即通过“愤”“悱”情境催化,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例核污染事件,学员需要思考自己应该用哪类知识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以及现在自己是否具备相关知识,进一步刺激和催化学生的好奇心。4.阶梯式激发:对于自然科学而言,通常仅通过学员独立思考较难有效直面问题矛盾,尤其对于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命题,其内容往往过于抽象或过程太过复杂,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存在一定的思维难度,因此对这类问题的启发往往最考验授课教员的内功。阶梯式激发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即将比较复杂的命题分解成若干个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对于分解成的每一个小问题独立启发,各个击破,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并从不同层次激发学员的思维积极性,让学员在类比、辨析、迁移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上面核污染事件阶梯式分成运动学问题、风压定律问题、地转风计算问题,通过3个小问题的解决,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5.主动获取与吸收:在实施现代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员结合讲授过程,必须给学生提供专门的机会进行知识“组装”,即综合训练。这一阶段是完成由教员启发转向学员自我启发的关键,是学员由“学会”到“会学”的转换。教员可以通过和学员一起设计“自我提问”,使学员按一定的程序自己提问启发自己,促进学员生成主动获取与吸收知识的能力。6.误区与盲区扫除:在课堂教学中,教员对于学员的思考过程,不能简单仅给予“对”或“错”的回答,而要结合大多数学员对于思考问题的综合反馈,从中发现学员思维过程中的缺陷,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指正。这样,学员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学员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学员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例如,实施大气状态方程教学时,试比较在同温同压下,干空气密度、水汽密度及湿空气密度的大小,大部分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需要教员发现学员思维过程的盲区,并恰当的启发,促进学员理性思维的形成。7.归纳与总结:教员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引导与协同学生把现代启发式教学所得到的结果组织成一个可理解的、有用的结论,并把它与相关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到学员的原认知结构中,而且应使学员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增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8.转化与应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转化与应用对现代启发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环节主要依托任务启发的方式,结合课后习题及前沿热点事件,巩固和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以往在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中教员会布置有关专业方面的课程论文,大部分学生结论浮在表面,本环节尝试将学生按单位所在地或工作岗位分组,让学生自行搜集普通气象学在军事装备、业务工作和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并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文献凝练出科学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样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主要结合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实践,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员的实际知识结构出发,提出了一种有效进行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改革的思路。总体而言,在理科基础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启发式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值得在各种不同的课程中去应用和实践。另外现代启发式教学需要耗费教员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教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积累、不断总结和逐步完善,特别是挖掘大气科学中高影响敏感事件和前沿热点问题,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篮球运动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观察实践法,同时,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对目前中学篮球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优化中学篮球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篮球教学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对篮球知识技能有组织活动的学习和传授,来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的教学过程。通过篮球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有关知识,掌握篮球运动的方法和技术技能,把篮球运动作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的方法手段。同时,篮球运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篮球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篮球一直以来就是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在校学生最喜爱、参与最多的运动项目之一。目前,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采用的是选项教学,篮球运动已经成为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热衷的运动项目之一。同时,在中学体育课的教学中以篮球作为素材的教学内容日益得到广泛运用与提高,充分显示出篮球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日益突出的地位。笔者通过对目前中学篮球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改革措施,以期提高中学篮球课程教学的质量。

一、中学篮球教学现状研究

1.篮球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引起学生动机、维持兴趣以及促进学生有效率地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展现。目前,中学篮球教学通常是由易而难、简单而复杂、基本到应用等原则,循序渐进。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初中篮球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教学比赛三个部分;高中篮球教学阶段则是以复习和巩固初中学过的技术、简单战术为主要内容,适当增加难度较大的技术(抢篮板球、跳投)和其它一些简单战术配合。由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的篮球课程,其教学时数有限。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把篮球教学内容分为移动、球性练习、传接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等几个主要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侧重于技、战术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体能的提高、篮球意识的培养以及篮球理论方面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体能薄弱,对抗能力差以及篮球理论知识的匮乏。这是与“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相违背的。

2.篮球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工作开展的成败以及教学效率的高低。中学篮球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示范法以及纠错法。近年来,尽管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法、发现法、竞赛激励法、游戏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等虽已被应用,但使用的频率相对偏低,说明教师在教法选择与应用方面思想转变较慢,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方法使用的效果。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篮球教师一般都是按照动作概念讲解、动作示范、学生练习以及老师纠错等步骤进行,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在课外半场三对三、四对四打得积极、尽兴,课内却变得死气沉沉,甚至出现厌课、逃课现象,所以出现了学生喜欢打篮球,但不喜欢体育课上的篮球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技术好的学生想要学些难的技术,基础差的学生想要学些基本的、有用的技术,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较少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导致学生掌握技术、战术以及理论知识参差不齐,从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3.篮球教学设施场地缺乏,篮球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体育场馆、器材的配备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行体育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物质条件。篮球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篮球教学、课外篮球活动和课余篮球训练正常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随着全国中小学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篮球场地、设备设施的缺乏问题慢慢凸显,近年来,虽然有的中学都在不断修建室内篮球馆,以弥补篮球教学场地不足的问题,但是这些场地大多数只是用于少数学校篮球队队员,并未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另外,中学篮球教师一般都是身兼篮球、田径以及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任务,有的体育教师并非篮球专项出身,他们在篮球专业理论知识、自身篮球运动能力的这些方面有明显不足。这些都是限制中学篮球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4.篮球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固定

目前,中学篮球课程对于学生篮球学习成绩的考核、学生学习篮球的评价是以技术评价为主,考勤、课堂表现为辅。在技术方面,教师往往评价学生的传球、运球、投篮等,至于整体比赛表现的评价,例如,进攻、防守、何时传球及如何传球等细节,则常常被忽略。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整体水平的差异性,导致有些篮球基本功稍好的学生能轻松地拿到高分,而对于一些女学生和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无论其课堂表现、考勤再好,其最终的成绩也达不到理想的分数,导致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折,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这种心理甚至会影响到他一生都不再热爱篮球,严重违背了终身体育的教学宗旨。

二、中学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中学篮球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

篮球是一项集体的竞争的运动,由投入篮圈的球的多少来决定胜负的游戏。在整个篮球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必须有实践、比赛和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篮球技术,这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由英国洛夫堡大学的体育学者邦克和桑普(Bunker.Thorp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领会教学法”,经过20多年的不断实践与改进,目前正日趋完善,被许多体育学者推崇为体育改革中球类教学的新趋势。按照“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指导思想,篮球教学过程中将不再以基本技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以篮球规则、战术意识、抉择和解难能力作为教授重点。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重技术、轻意识等缺陷,使学生在不断了解篮球之后,再来学习基本技术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将不断强化学生的篮球知识,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2.中学篮球课程教学模式、组织形式改革对策分析

目前,中学大多数体育课程的教学,无论什么项目,都是沿用了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近年来,所提倡的快乐体育教学实际上就是将传统、固定的体育教学模式变成一种随意、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篮球教学要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教授学生学习篮球规则及战术意识,发展学生抉择及解难能力,使得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能力来运用适当的技术,进行篮球比赛,从而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例如,教学中用针对性的伸展活动代替传统教学中的开始部分;用篮球游戏或者比赛来作为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和战术意识的手段。在组织形式教法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技术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小组,然后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小组,采用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并佐以教师或体育骨干的指导后,再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将原来各低水平组的学生在其动作技术提高的情况下,上升到上一阶梯水平层次的小组中去练习,余以类推,直至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篮球技、战术的教学,可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加以解析,同时将这些技战术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实地教学。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调动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学生课堂上的身心负荷。

3.中学篮球课教学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的改革对策

对于那些有条件的中学,在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篮球教学场地设施基础上,提倡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对于中学篮球场地器材设施的投入;对于那些经济条件稍差的中学,则需要体育老师充分运用不同创新教学手段开发更多试用篮球教学的设施。例如,通过篮球规则的简化和教授学生的减少来满足教学需求。在师资方面,学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篮球专业教师的考核,在篮球技术以及篮球理论知识两方面,来提升教师的篮球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师的引进方面,要转变思想,按学生男女比例引进符合教学要求的女性老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4.中学篮球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对策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新的评价标准。在篮球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应该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为中心;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中着重看学生的进步幅度;对于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学习进步程度,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最后评出等级,取消过去的百分制。另外,为了尽量减少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可以采用多人同时评价,然后取平均成绩的方式,来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些新的评价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著.初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参考书[M].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3]甄利芳.临沂市中学篮球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9).

[4]李琼.新课标下的中学篮球教学改革[J].体育师友,2008,(4).

[5]林政梅.领会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6,(2).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1改变原有思想,树立创新改革的教育理念

    创新是具备新思维、新发明、新描述三种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迈入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21世纪,对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呼唤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教育,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力量,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国家的兴衰在教育,教育是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服务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制度和体系迫在眉睫.为了顺应国家发展需求,改革高师教师教育,我院建立了适合高师院校生物教师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建立“四个结合”的课程目标体系

    建立适应“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基础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的“四个结合”高师院校生物学专业的课程目标体系与培养方案.几年来,我们在研讨与修订生物学(师范)的培养方案中始终围绕“四个结合”的培养目标来设计课程,尤其在2012版的培养方案中建立了以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独立实践环节、独立实践环节、创新实验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学生创新实践(大学生科研立项)等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是加强“基础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这一课程体系目标的实现;专业方向课程中的创新实验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是加强“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这一课程体系目标的实现;学生创新实践和独立实践环节是加强“通识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这一课程体系目标的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与实训实习实践部分课程内容则是体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这一课程体系目标.如何能使这八个培养模块在“四个结的课程目标体系有机的融合,如何使学生全面的培养,现有的培养方案还需要不断调研,与时俱进,逐步修改和发展的.

    3建立“四层次”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该体系包括4个阶梯式的人才培养训练模式(即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和创新实验),到第四层次可能自主选择,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1)基础实验项目以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主要为加强学生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提供平台,基础性实验课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教学规范,在教师和学生助教启发、引导下完成实验课各教学环节内容.(2)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实验知识和技能,采取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制定实验步骤,并在实施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判断、数据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方法,并撰写实验报告.(3)研究性实验项目对本科生进行初步科学研究训练,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科研一体化,让学生感受科研的全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研究促进式学习”的氛围.(4)创新实验项目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方向,形成科研小组,结合校、院两级大学生科研立项,实施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学生也可以项目申请的方式进行选择,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实行以学生的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4建立教师教育的创新改革体系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对的中学生物教师的要求为着眼点,以培养具有很强实践技能的21世纪中学生物教师为目标,进行了教师教育改革.(1)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多样化.以构筑各类人才知识结构为依据,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手段,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保证,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培养计划进行优化过程中,深刻体会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努力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基础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教育相结合;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学生要达到三方面的要求,即:知识方面:理解生物学教学论的有关理论,理解初中及高中阶段的生物学国家课程标准并用以指导教学.认识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工作及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岗位要求;技能方面:良好的生物学教学和实验组织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技能和方法演示课堂教学过程,能对教学过程进行测量与评价等;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评价生物学教学活动;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献身教育事业,树立良好的教师信念和教育意向.培养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及认真、求实、勤奋的学风.(2)教学形式多样化.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在原有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注重现代化教学教具辅助教学,例如电视、投影仪等,引进微格教学,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实践课程,实施课程.(3)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模拟教学”是以生物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为基础,进行多次“试讲”,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试讲”本着由简单到复杂,力求实效的原则,先从自我介绍入手,然后到十项基本技能,再到写教案,试讲;“讨论式教学”是深化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方面,学生自己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板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然后由其他同学质疑或提出不同意见,这个过程就是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究式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以发展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过程[8];是以培养探究思维的方法为目标;“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案例和资料,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评价与讨论,大大丰富了他们的实践性知识和内隐知识,很受学生的欢迎.(4)教学途径多样化.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采取分段见习、顶岗实习和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从教技能.(5)提高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各种直观教具,然后对成果进行展示.并且每年举办院板书板画大赛,手工绘制挂图展,培养学生制作低成本实验仪器和简易实验仪器的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制作、改进、维修、创新实验仪器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应用设计能力.使毕业生在工作单位充分显示“实践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实战本领,在教学实践中能利用所学知识,自制教具,弥补中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教学设备的不足.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从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