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物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国际商务;实训平台;建设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广西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打造中国―东盟经贸信息合作平台,全面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国际贸易的地位在广西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随着广西加快了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广西与东盟经贸来往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大幅增加,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队伍现状分析》提出:广西目前缺乏能开拓国际市场、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的国际化外贸人才。
近年来,中职学校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师素质、教学资源均取得了明显的增长,特别是明确了把培养“技能”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学生命线后,各个职校的实训基地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先进,使中职学生的培养出现了一个质的转变。
但是随着实训上升到一个高度后,一些新的瓶颈问题也出现了:(1)实训毕竟是实训,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跟真实的工作岗位仍然有差距,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提高技能水平,却无法深刻体会因为填单的一个小小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大部分学校的实训都是各专业独立存在的,缺少完整的、系统的实训环境,以商贸专业为例,市场营销、会计、物流、国际商务等专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只有对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有个完整的实训,认识到本专业岗位和其他专业岗位之间环环相扣的联系,学生才能充分认识本专业承上启下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得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也为学校的专业教师提供一个科研的平台,本课题欲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作为主体、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监督指导、完全按照市场化经营运作的综合实训的实体企业,探讨出一条全新的、真实的实训体系,使中职的实训能突破瓶颈,真正实现校企“无缝连接”。
二、平台建设的功能目标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谋求的是一种可替代真实的工作环境,重点在于搭建一个综合性、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平台。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降低实训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为老师科研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培训场所,并在商务经营实现收支平衡,保证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实践实训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职业能力人才,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各岗位、各流程或涉及物品、或涉及现金、或涉及服务顾客等,实习学生团队成员在实训过程将受到职业道德的实战熏陶,从而培养出更有职业道德水准的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3.多专业多岗位综合实训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以国际商务专业为核心,辐射到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实训室综合岗位实践实训,将亲身体验商场收银员、会计核算等十多个工种的岗位角色,熟悉从商品的采购、上架、销售等到商场的资金流、物流、人员岗位的管理及会计核算等系统的商品零售企业运作流程,熟悉各工种的岗位技能,为今后学生与相关职业的无缝对接做好充分的职前训练。
4.课程改革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训课程融合国际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等多专业课程于一体,将涉及的课程有《进出口贸易实务》《收银员》《商务礼仪》《会计基础》《财务核算》等,根据实训室的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
三、平台建设的过程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遵循“调研―计划―实施”的研究要求和路线,提高研究实效,以求达到建设预期效果。
1.通过校企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根据建设需要进行人员和时间安排,开展针对性的学校和社会调研,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挂职锻炼等手段,对相关企业在人才需求、岗位设置、设施设备、企业氛围、文化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2.校企共同论证,形成建设方案。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建设方案,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岗位能手,召开建设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校企论证会,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形成完善的、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3.完成平台建设,发挥实战功能。以建设方案为依据,构建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并整合分散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资源,形成综合实战平台,制订全新的管理和运作制度,通过平台的运作,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改革,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实战平台和一套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完善的教学、实训、管理、评价制度,学生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四、平台的运作方式
1.出台相关制度。实训平台管理制度既要体现企业特色,也要融入学校的规章,大力营造出企业工作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进入实训平台自己既是企业员工,也是学校学生。
2.成立由企业专家和本校国际商务、物流、营销、会计等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为实训平台的日常管理、运作以及学生实训进行指导。
3.打造学生核心团队。学生核心团队从各专业中遴选优秀学生组成,核心团队的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技能水平(通过培训能单独胜任所在岗位),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们是实训平台正常运作的中流砥柱,在实训平台中的身份是中层管理人员。
4.打造学生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这一团队由技能水平尚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和新生组成,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晋升为核心团队成员,从而实现了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5.明确岗位职责。实训平台分岗定人,每个岗位都形成“教师+专家―核心团队学生―第一梯队学生―第二梯队学生”组成的金字塔模式,各岗位间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可进行轮转,从而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多掌握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6.定期召开会议。通过会议的方式解决运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员工精神,奖罚分明。
五、建设成果及成效
1.为学生提供了校企无缝对接的实战锻炼平台。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经营性的实体,是一个真实的企业,摆脱了传统模拟实训的束缚,把复杂、抽象的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许多在实训中无法接触到的工作问题,还可以掌握专业内各岗位承上启下的关系和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提高各自的业务技能。
2.提高了实训平台的资源共享功能。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训过程中涉及国际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等多个商贸类专业,我们通过研究专业群的共性,根据它们的共性进行合理配置,搭建一个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共享平台资源,改变了过去实训室分散且各自为政的局面,减少了实验、实训室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更加有效合理地使用和管理教育资源。
3.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三个对接”。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现了“三个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具体做法是:以实战平台为核心,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确定培养目标、制订课程计划,依据职业标准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然后,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真真正正地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通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在校就对国际商务行业有全面和相对深入的了解,掌握实战的综合操作技能,为今后学生与相关职业的无缝对接做好充分的职前训练。在学校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运作的全真环境,运用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相同的实训设备,让学生得到与实战性的技能训练,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
《园林植物保护》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传统的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系统性、教学过程的教师主体性、教学方式的灌输性,加之,教材结构相对松散、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不高,往往是为学习而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园林植物保护》教学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病虫害识别和防治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工作过程整合教材和调整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从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和就业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地生产实践,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调、选。
1.基于工作过程适当增、删教学内容。采用“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全国高职学生适用。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生产需要,结合廊坊及京津地区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增加当地常见病虫害内容和综合实训课时比例,增加了昆虫饲养、天敌饲养及天敌与害虫共生的实训内容,通过饲养,学生们能直观地观察到昆虫由幼虫-蛹-成虫-卵的变化过程、生活习性及天敌对害虫的控制和致死过程,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防虫、治虫奠定了基础。
同时根据生产需要,将当地危害较轻甚至不常发生的病虫害内容删除;对于昆虫的内部构造特征,也进行了适当删减,只讲授与防治有关的昆虫的口器、触角、翅、体壁的构造、类型及特点,而对昆虫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部分进行了删除,这样学习目的明确,培养目标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2.基于工作过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生产需要来进行,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教学过程中,任务实施主要依托课堂、实训基地、实训室,采用学、练结合的方式,达到能力培养目标。
本门课程在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8-9月份正是某些昆虫和病害发生的时期,而按照教材首先讲授的是总论部分,涉及不到各论,因此,我们根据生产上出现的病虫害,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大学城区域二期美国白蛾发生严重,实训基地的杨树白粉病严重,我们把这部分内容提前讲授,同时结合现场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分析。如美国白蛾从危害到越冬整个过程都一一调查(8-10月),最后总结其危害寄主、越冬虫态及场所;结合当地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我们自编的配套实验实训教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整合后的《园林植物保护》反映了社会实践的直接需要,保证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科学性和职业性。
3.根据学生兴趣,增加选修内容。廊坊市是北京的菜篮子,无公害产品生产规模大,农药检测任务重,因此,我们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岗位需要,对精密仪器使用和农药残留测定等实用内容进行选修,这样学生就业就多了一条出路。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以黑板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用投影仪、数码相机、电视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当地案例现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1.多媒体教学。经过几年的素材积累,课题组已完成了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80%幻灯片均图文并茂,并加入了适当的声像设计,演示画面活灵活现。充分利用本院网络资源,制作了网上农药展厅和病虫害防治导航图,并根据科技和生产新动态随时更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2.师生换位教学,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对于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变“传授知识”为“互相交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做到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差的学生知识也够用。如在讲解“园林植物害虫与环境的关系”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课下预习,课上由成绩中等的学生代表讲解,再由成绩好的学生代表点评,再开展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为学生应聘打下了基础。
3.启发讨论式教学。在讲授昆虫的习性与防治关系时,如昆虫的趋性,包括趋光性、趋化性、趋色性等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害虫习性,科学防治。
4.实物演示法教学。如昆虫体躯构造、昆虫分类特征等内容,授课时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对照实物进行讲授,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化,学生学习记忆深刻。
5.实验法。充分利用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部分内容采取在实训室边讲边看的方式,体形微小的害虫和微观的病原菌形态,过去是教学的难点,而今由于实验室配备了显微投影仪,经放大演示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徒手切片,利用显微镜学习鉴定病原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现场教学。在讲病虫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时,将学生带到现场进行观察识别,在真实的环境中接触活生生的病虫、杂草。如廊坊市梨锈病发生非常严重,在锈病发生期,带学生到梨园,现场指导学生调查锈病发生情况、周边植被(有桧柏)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梨锈病连年发生严重?引导学生树立综合防治观,同时提醒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植物搭配时,避免病虫害加重,梨和桧柏不应相邻种植。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法,合理选择低残留、低毒的农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实训法。通过改进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每年在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多发季节,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进行训练,深入田间进行实战演练,包括病虫草害标本采集、制作;病虫草害调查;病虫草害识别与鉴定;化学农药的配制;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书籍,分析发生原因并拟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实战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改进课程考核机制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与终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改变以往考核“一纸定终身”、“高分低能”的片面做法,加大平时成绩、综合实训和基本技能在学分中占的百分比,学生该科总成绩包括实训成绩20%、平时成绩10%、基本技能10%,期末考试成绩60%。
1.考试成绩。卷面考核改变了传统的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的模式,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之外,主要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结合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问题及案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场作弊等行为,又能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学习态度、出勤等,作业形式丰富多样,如书面作业、上网查阅资料、田间调查报告等作业形式。
3.基本技能。主要指田间病虫害的识别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别当地常见病虫害。
4.实训成绩。学生对每个实训内容理解正确、操作规范、实训结果准确、实训报告书写工整、实训结束后做好实训室卫生及实训中团结互助的精神,均作为实训成绩的考核,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优良的团队精神。
四、教师队伍建设
转变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应转变自身观念,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积极投身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去,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从专业实际出发,通过市场调研对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并通过到校外实训基地锻炼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在《园林植物保护》教学中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的教学和生产实践中要进一步改进,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及当地生产需要,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兴元.《园林植物保护》模块教学探讨[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 王艳丽,等.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改革[J].教研教改,2009,(11).
关键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病虫害防治基础理论,学会识别园艺植物上的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园艺植物病虫害发生、防治方面问题的实际能力。《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培养能力包括:掌握防治园艺植物病虫害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识别主要病虫害种类,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具备从事病虫害调查、试验和防治等技术工作能力。教学中要注意与“植物与植物生理”、“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草坪建植与养护”、“产品采后处理”等相关内容的衔接,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结合当地园艺植物生产的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基础差,教学存在较大难度我校园艺技术专业生源较广,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涉及的植物、微生物、动物、昆虫、化工等方面的知识过去很少接触,系统学习更是无从谈起。教师讲课时,内容讲深了,学生一脸茫然,讲浅了则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集体讨论等,都因为学生不积极、不踊跃参与而难以开展。
学习不主动,专业兴趣不高社会上很多人历来对涉农专业有偏见,部分学生本人和家长对专业及课程不了解,认为选择这一专业纯粹是来混学历、拿文凭。边疆地区与园艺技术专业有关的单位不多,园林企业少而且规模小,显示不出效益,一些单位又把专科学历排除在招聘范围之外,导致部分学生感觉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就业前途迷茫,导致学生得过且过,学习不积极,不努力。
对课程理解不全面部分学生提到园艺植物病虫害,马上就问要打什么农药,认为病虫害问题只有用农药才能解决,忽视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基础措施。受一些不当宣传的影响,对农药有极深的偏见,“谈‘药’色变”。如,在教师带领下外出采集昆虫标本,尽管事先教师已经做了讲解,对敌敌畏农药配制的毒瓶,学生们谁也不敢碰,虽然在教师指导下使用,还不断询问是否会中毒或自我感觉已经中毒或出现中毒症状。平时的言行明显表现出学生对课程不能正确全面理解。
教材面广,无法突出地域特色我校园艺技术专业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教材,该书收集了常见的园艺植物病虫害,知识全面,内容丰富,但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园艺植物及病虫害种类繁多,很难照顾周全。一部分北方特有的园艺植物病虫害,在南方连园艺植物都难找到;而南方的一些园艺植物病虫害没有收集进去,缺少近年来南方各地重点引进、开发的一些热带、亚热带特色园艺植物病虫害内容。
实验性教学设备不足由于学校进行实验室合并搬迁重建等原因,实验性教学设备明显不足,常用的植物病虫害永久性玻片残缺不全,而现用现做的临时水装片,则受季节、时间及条件限制,无法收集全面,制作效果较差。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体视解剖镜陈旧破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低,教学局限于教师大量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填鸭式”接受,师生均疲惫不堪,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好。 转贴于
缺少定点实习实训基地当地没有专门的病虫害防治研究机构,各类病虫害防治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是技术推广。学校确定的实验实训基地均以品种培育、引种实验、栽培管理为主。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直接学习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机会少,病虫害发生和防治问题只是作为附带问题提出,学生很难有机会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进行验证。
解决问题的措施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针对学生基础差,水平不一致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和要求,教师讲课时应尽量穿插补充基础知识,按照教学大纲规定,不降低水平和减少内容;采取灵活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听得懂。教师应认真组织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集体讨论等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后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不论学生说的是否正确,都认真听取答案,随后进行细致解释。例如,针对现在的学生熟悉微机使用、时常上网的具体情况,在讲授昆虫分类知识时,可要求学生上网下载各目的昆虫照片,带到教室,作为作业由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参与随堂批改。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到当地有一定规模的园艺花卉养植园,在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实验实训的同时,请园主讲解创业经过与目前效益等,让学生了解园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经济收益情况,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视。例如,某地有一条主要街道,用龙眼树进行绿化,树荫浓密效果非常好,但是每年四五月份都发生荔枝蝽象危害,除影响景观外,蝽象喷射体液使行人受到惊吓或伤害,市民反映强烈,要求将龙眼树砍除。市政府出面协调,由城管部门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有效防治,控制了荔枝蝽象危害,保住了龙眼树。结合这一具体事例,教师带领学生看龙眼树受害状况,调查防治效果,走访城管部门,使学生对园艺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全面理解课程设计中,突出栽培管理是病虫害防治基础理念,在讲授中应强调保护生态、减少污染、合理用药等观念。我们结合课程进度,在实验地种植生长速度快的鲜食甜玉米,设置同种作物精细管理和粗放种植两种模式对比,精细管理田块玉米生长茂盛,病虫害较轻;粗放种植田块玉米长势差,病虫危害严重。再选择病虫发生严重田块,在防治适期使用农药防治,迅速减少病虫危害。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了病虫害防治不等于喷药防治,应全面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正确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内容。
结合本地实际,增加教学内容我校所在地云南省德宏州属亚热带气候,物产丰富,作物种类多:柠檬形成规模,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近年来开发种植了咖啡、澳洲坚果、毛竹,形成当地特色产业,起到增加收入、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上述各种亚热带特色作物病虫害突出,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中,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在讲授柑橘病虫害防治后,增加柠檬病虫害防治内容,以便进行比较和侧重讲解。在第六章果树病虫害的内容中,增加咖啡、澳洲坚果、毛竹病虫害内容,并带领学生到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操作,观看防治效果,安排毕业班学生到柠檬、咖啡、澳洲坚果研究和生产单位顶岗实习。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结合学校的发展,全面进行植保实验室建设规划,设置专门的病虫实验教室、标本室、养虫室、接种室、鉴定室,与农学实验室共用多媒体实验教室。分教师科研和学生实验,重新购置显微镜、体视镜等必需的设备。增加病虫害标本,主要途径一是购买实验需要的专业永久性标本;二是结合实验实训采集当地病虫害制成标本,特别是当地柠檬、咖啡、澳洲坚果、毛竹及其他特色产业作物病虫害标本;三是在科研工作中制作标本。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也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展和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条件。
选择确定实验实训单位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中,我们联系了设在德宏州瑞丽市的云南省农科院柠檬研究所、德宏热带作物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作为病虫害实习实训点,开展当地特色园艺植物病虫害实验实训;结合课程讲授内容,联系州、市植保植检站、林业植物检疫防治局、国家检验检疫局在德宏的机构等单位,分别建立综合防治、植物检疫等内容的实习点;联系生产植物源印楝素农药的潞西市光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当地正规的农药批发销售点作为化学防治内容实习实训点;联系当地规模较大的园林、花圃等作为校外补充实训基地,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费显伟,黄宏英,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费显伟,黄宏英,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连荣,等. 园艺植物病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教学改革;创新;园林;人才培养;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221-01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和我院办学特色,本专业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园林专业职业岗位系列工作过程,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整合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努力探索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加强课程实训等实践教学,重视社会实践,培养职业素养,打造专业技能,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
(1)组建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特点及社会、行业、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在专业调研基础上。组建了以武汉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总工为顾问,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经过充分论证,遵循理论“必需、够用”原则,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2006、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课程删减、调整与整合等改革,如:根据专业对应舶职业岗位需求和培养规格,删除2006、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园林植物昆虫学》和《园林植物病理学》课程,将有关栽培养护的知识整合到《园林树木花卉》课程中;为体现“以园林植物为素材,规划设计的原理为基础,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管理为重点,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为特色”现代园林技术特色专业,将《园林植物学》72学时调整为36学时将《花卉学》、《园林树木学》整合为《园林树木花卉》;将《园林工程》调整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施工图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三门课程;将本科色彩较浓、难度较大的《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调整为《园林制图》,体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的一致性;在满足现代生态城市建设对“绿色人才”要求的基础上,增设了《园林模型制作》、《园林建筑动画》等应用型特色课程。
(2)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结合。针对我院园林技术培养规格的四个“一”,学生毕业后具有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能力和园林苗木配植、养护管理以及园林施工能力;我们注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岗位能力,对于《园林植物学》、《园林花卉树木学》教学内容以植物、花卉、树木的识别和生态学特性为重点,结合地域特点重点介绍各类园林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同时适当介绍一些园林景观常见树木、花卉的管理与养护要求。使同学们真正懂得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地位,真正懂得什么是园林的美,真正懂得园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真正懂得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3)强化基本技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引导课程教学实践。针对职业岗位任务和“绿色人才”内涵的变化,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需求,紧跟时展脉搏。与职业资格认证接轨、融合。将基本技能的训练纳入课堂教学,对于《园林实用美术》《园林景观表现》《园林建筑设计初步》等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全部安排在实训室或户外进行,是讲练结合,讲评结合,重在训练,突出手绘技法,强化,职业基本技能;我们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的结合,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学、做为一体。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将实际设计任务、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将行业管理制度、行业规范与标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执行力等融入课程教学,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进行课程实训,营造职业氛围,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地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4)突出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对于园林技术专业的大多数课程,我们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采取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如为使《园林植物学》、《园林花卉树木学》课程有效进行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给本专业学生每人颁发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出入证,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践基地,自主开展实践学习。《植物造景》、《园林花卉树木学》等课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丰富的图片、现场的实物给人以深刻的感性认识,在强化记忆中掌握知识。《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园林规划设计》、《3D建模及效果图制作》,《园林建筑动画》,《园林施工图设计》等课程学生1人1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注重技能训练,强化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的能力,突出园林技术与计算机紧密结合的特色,切实提高专业技能。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近几年我们在园艺技术专业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理论知识是指概括性强、抽象度高的知识体系,是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升华,对学生而言属于间接经验,园艺技术专业的教学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在教育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教学中应积极引导他们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遇到的生产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其核心地位
(一)加强和深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
高职高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高专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实训基地。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其次是可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三是为社会培训人才、进行技能鉴定,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最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是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主课堂,也是教师施展才能和得到锻炼的主阵地。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存在数量不足、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实践教学组织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利用是新阶段高职高专工学结合发展的新要求。
近年来,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已建成4公顷专供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园艺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就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承担一定面积的实训基地的生产任务,每个兴趣小组均由专业教师负责进行生产技术指导。生产收益由系、指导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成,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几年来,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多种花卉、蔬菜、苗木繁育等专业技术实训,使学生从整地作畦、定植、浇水施肥等最基本的技能开始就得到了系统的训练,对一些专业技能如扦插、嫁接、修剪、吊蔓、落盘蔓、摘心抹芽、疏花疏果、保花保果等都能够熟练地掌握,毕业后能独立地完成这些技术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变以往高职高专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也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信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不仅会提高企业所需人才质量,也会实现高校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还会让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最终实现企业、学校、社会的共赢。
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应避免盲目的合作。首先,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育适应经济,为经济服务的具体制度。校企合作的动机、过程、成果都应体现企业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缺什么人才,学校就得办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其次,校企合作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之路,但不能因此而削弱校内教育。我们既要转变重校内教育,轻校外实习的做法,又要防止校外专业“实习”过多,校内教育作用淡化的现象。因此,要正确认识校企合作,做到校内教育与企业实习并重。最后,校企合作既要考虑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也要考虑为劳动者个人发展服务。
(三)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应积极地与相关专业的企、事业单位联系,使这些单位成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以便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如,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与学校的周边地区,新乡的长垣县,许昌的鄢陵县等多家园艺公司签订了长期教学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协议,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第一线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切身体验到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感受到了工作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这不仅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操作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也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
(一)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应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以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开展讨论课、实验课、模拟教学课、实训课等。教师要充分运用挂图、实物、光碟、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三尺”讲台,拓展教学空间,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优化实训教学项目
实训项目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成效。选择的实训项目要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完整性。在学生通过一至两个实训项目的学习后,不仅要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即能够独立完成相同或相近的生产任务。例如,葡萄树的扦插教学实训,通过这个实训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扦插苗床的制作,插条的修剪、处理等扦插的基本技术,还要让学生掌握插条的极性现象、最适宜的生根环境、温湿度的调控措施等。通过这样的实训学生在将来不论是遇到花卉、蔬菜,还是其它苗木的扦插,都能更快、更好地运用该技术,同时这种实训也节约了开设类似实训项目的课时和不必要的实训费用支出。
(三)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将园艺技术专业的教学实习集中安排在一周甚至一个月完成,由于园艺植物的生产周期长,任何一种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结束,再加上实习期间遇到天气等各种原因影响,实习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改革中将园艺技术专业的实训安排在学生的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以便让学生对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和对栽培技术措施的掌握更加全面和充分。以蔬菜栽培技术课程为例,在春季黄瓜作物的实训教学中,把育苗、嫁接、定植、吊蔓、病害防治,产品包装销售等关键的技术环节,分别在黄瓜整个生长发育周期的相应阶段安排实训,每次实训二至四学时,生长周期的其它时间,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然后,下学期再根据具体的栽培季节,安排蔬菜作物的相应实训内容。这样,与以往的集中实习相比,实习的总学时数相当,但学生的每个教学环节都不脱离生产实际,促进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所采用的教材大都是高等农业院校的本科教材,教材涵盖面广,理论性强,不但不能体现地区性特点,再加上教学时数的限制,易造成教学上的主次不分。因此,在教学上应结合本地区园艺植物生产实际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内容。比如,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春夏季一般安排园艺植物的露地栽培,而秋冬季节安排设施园艺植物栽培方面的教学内容,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革新,要求专业教师经常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本区生产实际,同时,还要不断从网络、报刊、杂志上获取新的知识与信息,并将其融入到实践教学内容中,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切合当地生产实际,而且也能引领生产的发展。例如,在花卉学教学中,我们不仅将花卉的花期调控、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全光照弥雾扦插等新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同时也将本地区的一些特色观赏植物如桂花、杜鹃、兰花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突出新技术和立足当地生产实际,更好地为当地生产发展提供实用型人才。
四、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学习
教师是学校不断发展和成长的活力源泉。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也要不断地提高和更新,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因此,专业教师首先可通过挂职锻炼、外出考察学习、听讲座、观摩交流、实际操作等形式进一步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最佳结合。其次是将在企业获得的实践经验融入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之中,使学生的技能培养能更切合市场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三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切实加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所以,学校应加大专业教师培训学习的力度,特别是实践教学经验较缺乏的专业教师。
五、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近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很快,在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方面,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发展时间较短、学校建设存在着层次不高、自身基础薄弱等多种问题,特别是高职高专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双师”素质要求和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尤为突出。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可能出现“一条腿走路”的现象,要么理论教学水平高却对实践教学无从开展,要么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却不知如何驾驭讲台这方圣坛;熟悉专业理论的教师不熟悉岗位实践,熟悉专业技术的教师不了解市场、管理、教学等诸多问题。另外,专业教师知识老化,培训渠道不畅和培训计划不当,教师无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使教师无法受到应有的激励参与教学改革和竞争。还有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比例过半,有些学校甚至已超过60%,造成了师资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不合理。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最终才能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勤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7):61-62.
[2] 向朝霞,等.浅谈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J].新西部,2009,(12):247.
[3] 李元钊.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3(2):71-73.
[4] 叶华,孟敬.基于专业影响力的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J].科学与管理,2008,(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