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专体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
7、主客颠倒:
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小结:以上对病句的分类并不严格,对于病句,不必死记其类型,只要多练习,能够发现语病并能够改正就可以了。
一、方法指津:
辨析语病的方法常有:
(一)紧缩法
先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主、谓、宾),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如:“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其主干是:“我们加强教育和管理。“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这句的介宾短语紧缩后为:“为了防止不再发生。“显然是动宾不搭配,“防止不“的意思是“应该“或“要“,与下文明显矛盾,造成语意不明。把“不“字删掉,就通顺了。
(二)语感法
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若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这个句子第一分句“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不管“后的内容应是不确定的,把“不管“改成“尽管“,就通顺了。
(三)类比法
有些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依照原句的结构再仿造几个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搞清了。如:“忠王李秀成临刑时是不是表现得很英勇呢?从一些历史资料看,并不是这样。“乍一看不知对否,但仿写一句就可以看清了:“你是不是很勇敢呢?从现实看,并不是这样。“显然,“这样“含糊不清,表意不明,是勇敢还是不勇敢,尚未表述清楚,有些模棱两可。因此可以推断原句有语病
(四)逻辑法
有些句子从语法上找不到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这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恰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从语法上看,该句无语病。从逻辑上看,该句有语病。“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该改为“仿造名牌产品“或“制造伪劣产品“。
二、答题技巧点拨: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见词语题。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一)根据标志词查找语病
1.关联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一个语句出现了关联词,我们要想到,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是否放错了位置等等。
如: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1992年)(“无论“是表无条件的关联词语,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干部和群众“应说成“干部或群众“。)
②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了顶峰。(93年)(“不管“相当于“无论“,故例②有与例①一样的毛病,可以将“不管“改为“尽管“。)
③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000年春季卷)(“并非“意思是“并不是“,后面自然不能再加上“是“了。)
2、介词使用的常见语病
介词的运用上,极容易出现语病。
如: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1992年)(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有介词,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要或去掉“经过“,或去掉“才使“才可以。)
②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1997年)(“在“应改为“从“,因为“在……中“这种格式常用来表时间或空间,而不表示来源或由来,汉语中表来源或由来的往往用“从……中“。)
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在大限度的保护。(1999年)(介词“所“是多余的,因为“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的,“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即成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是“广大消费者“不能修饰“欢迎“,二是“深受“后面应带动词或主谓词组。)
3、并列短语使用的常见语病
并列词组的运用上,常常犯有前后部分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1993年)(“挽救““失足青年“讲得通,“培养““失足青年“则讲不通)
②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1995年)(“安排“后面是由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显然,“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③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1996年)(“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是并列词组,但只有“严肃处理“与“事件“搭配,“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
4、包含词使用的语病
(7)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语义重复)
说明:常见的包含词使用还有“当前“和“当务之急“在用,“十分“和“酷“连用,“首开“和“先例“连用,“开始“和“正式“连用,“忌“和“不“连用,“十分“和“悬殊“连用,“防止“和“不“连用,“最初“和“初衷“连用;“目的“与“为之“连用,“之所以“与“因为“连用。“令人“与“堪忧“,“令人“与“震摄“,“过分“和“溢美“,“即将“和“欲“。
5、否定词使用的语病
一个句子,如果多次出现“不“、“没有“之类的否定词,很有可能出现语病,即句子字面意义可能和要表达的意义正好相反。
如:①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恰与应表达的意思相反。)
②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忌“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词“不可“,也形成双重否定,使得句意与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
③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定词有“否认“和“不“,另外还有一个反问词,也相当于否定词。这样,句子含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从而将意思搞反了)
④世界各大报刊、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作了详细报道。(望见有“对“、“对于“、“关于“等介词,检查是否患虚词使用不当)
6、双面词的使用
一个语句,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之类的两面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句子可能犯有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毛病。
如:①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1993年)(前半句中“能否“是两面词,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后半句中“要“是一面词,只是从“能“的方面来说的,这就造成“一面对二面“的毛病。)
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1995年上海卷)
③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1996年)
7、数词的使用
①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约数词“左右“多余)
②看上去,他只有近20岁左右的年龄,那里会有35岁?(重复“近“与“左右“)
③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倍数词使用不当,表降低,减少只能用分数)
(二)句式杂糅和中心语残缺解读
①如何才能让全村老百姓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作用。(杂糅,去掉“是“和“在“,在“知识“前加“让“。)
②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了解到这只手提包的失主是你们学校一位女教师丢的。(杂糅)
③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的计划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缺中心语,加“的方面“)
④出于对广大农村学生进行课外写作辅导,中国教育出版社最近新出版了一批关于写作的新书,希望大家积极购买。(缺“的需要“)
(三)短语语序排列
并列短语可按下列方法排序:
1、依时间先后排序
秋收、秋耕、秋种,都要忙完了。(秋季农作的先后顺序)
2、依空间距离排序
牧女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人们观察事物由上到下的顺序。)
3、依范围大小排序
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范围排序可由大到小,也可由小到大。此处为由小到大。)
4、依程序轻重排序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程序上一层强胜一层)
5、依情感流程排序
她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6、依时局变化排序
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7、依数目常规排序
有时使繁:用黑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
8、依成绩名次排序
中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分获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子体操团体总分前三名。
9、依法定位置排序
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大家齐心合力抓经济,带领人民奔小康。
10、依对应承接排列
小琳的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师,哥哥是军人,他们分别在自己的岗位上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站岗放哨。
(四)解读歧义
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
1、用词的原因
某些兼类词运用不当会产生歧义。如“我要热饭“,形成歧义在于“热“是视为动词还是名词。某些量词(如两个),即可限制人,也可限制物,往往也会造成歧义。此外,像“我去上课“、“鸡不吃了“这类句子中,上语是施动还是受动,也往往形成歧义。
2、结果的原因
结构层次的切分或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如“热爱人民的“,就属此类。此外,像“学习文件“一类,对结构关系的理解不同(是动宾,还是偏正)就形成不同的语意。
关键词:中职教育;旅游专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1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火热,如此以来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也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员存在约200万的缺口。中职旅游教育专业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快速成长起来,为我国造就了众多高质量专业人才。但是,虽然中职旅游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一部分毕业生却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被社会认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深刻分析中职旅游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有效解决旅游专业人才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1、中职旅游专业现状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各行各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认可。但不可否认,目前国内职业旅游专业的学生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高。当前,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都生于90年代后,这一代学生普遍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他们在能力、性格等方面与前几代的职业学生有较大差距。因此,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必须在全面了解这一代学生的特点后,精心设计教育规划,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缺乏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中职教师一般都是通过最传统的口头或板书形式来讲授知识,这样一方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使得课堂极其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通常旅游专业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枯燥的课堂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为学生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2、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最普遍的问题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甚至逃学、厌学。一般来说,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成绩平平,他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一种自卑,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又处于叛逆期,很多时候学习并非自己的意愿,只为应付考试,甚至有些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只为一纸文凭,拿到毕业证。学习目的的严重偏颇,学生又怎么会有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呢?此外,中职生无法吸收与掌握教师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而这并不是中职学生智力方面的问题,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中不能理解性地记忆教师所讲的内容,只是机械地做笔记,课下也不温习,甚至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长此以往不会学习,形成恶性循环。
二、加强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相关策略
1、积极推崇理论联系实际,强化专业训练
中职旅游专业是一门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学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这些特征开展相应的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到活动实践中去巩固知识、检验知识。学生就业是企业与人才的双向选择过程,学校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将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所选岗位的需求结合起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明确培养目标
当前旅游行业特别火热,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不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盲目扩大招生的规模。学校要深入分析当前旅游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招生并采取相对应的教育教学方式。中职学校要结合自身的有效资源与长处,清晰教学目标,对人才市场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就业市场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和需求量。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分析、解决出现的矛盾及问题,确保学生在毕业时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能够达到国家教学标准,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据强有力的优势。
三、加强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旅游专业以其自身的特点对教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根据中职学校制度有关规定,担任旅游专业教师要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二、学校要为中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三、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可聘请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理想是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理想,针对这一现状,首先,中职学校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在旅游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开始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就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其次,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旅游职业思想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致力于旅游行业的职业理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渴望。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一体化,数控,探索
随着越来越多高精尖技术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使用,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科技装备,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虽然我国的数控机床的使用率还不如欧美发达国家,但是随着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凸现,数控机床的使用率将持续增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随着数控机床普及率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需要大量懂得数控编程与机床操作的高级技术工人。中等职业学校便面临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数控技术工人的新的挑战。
传统的中职数控教学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数控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被相对分开,各成一体。导致学生跟着理论老师学完一个学期的理论之后,利用期末集中到数控车间跟着实践老师再学习实践。因为数控技术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积极性普遍不高。通常一本书的理论学完了,真正掌握的学生很少。而期末到车间实践的时候,很多学会的东西也已经忘了很多。这样一来,导致学生觉得数控技术难学,普遍抱有恐惧心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不好的症结后,我校从2005年开学以数控专业为试点教育教学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即把数控专业学生第二年所学的专业课分成数控车削技术、数控铣削技术、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若干素质技能模块。将这些素质模块全部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进,每一个模块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由一个老师全部完成。学生在学习每一模块时,先由老师讲解当天所学理论,学生掌握后就直接到车间实验室进行实践练习。经过近几年的试点,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学习效果也显著改善。
但是随着这几年一体化教学的展开,其中的不足也在教学中显现出来。数控专业学生所学的素质技能模块彼此相对独立,学生由于个人兴趣不同等原因,往往只对其中的几个模块感兴趣,而对剩余的模块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学习过程中的偏科。这样一来,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便失去了意义。为此,我校机械系的教师以近五年一体化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对数控一体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我们从学生在技能模块学习中偏科的问题着手,分析学生偏科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学生个人的兴趣不同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所致。因此,在假期中,我系老师积极探索,把学生第二学年所学习的若干模块进行了整体规划。以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两个模块为主线,把钳工技术、电器与PLC、CAD/CAM等模块的内容穿插在数控车削技术与数控铣削技术的学习中。
具体实施的步骤分为:首先,数控专业的学生升入二年级学习后,我系老师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素质技能模块学习前的动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动员大会上,老师会向学生介绍整个技能模块学习的总目标。总目标的实施依靠具体项目进行落实。具体的项目是由我系老师在假期中经过细致筛选,以数控中级工国家职业标准为考核依据,设计出的由轴类零件和平面轮廓零件组成的配合工件。通过把配合工件的内容分解,其中的知识点主要由学生将要学习的技能模块组成。接下来,学生在进行每个模块学习的第一节课里,专业老师都会向学生详细介绍学生所学模块在整个总体项目中所占的地位,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如何完成所分配的目标。
在CAD/CAM模块的学习中,老师会把学生要完成的总的配合工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首先从直观感受到学习完所有模块后所要完成的配合工件的造型。然后,老师会把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进行逐步分解,最终分解成学生所要学习CAD/CAM模块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点,使学生明白,通过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开始学习,逐步深化,最终才能完成整体的配合工件的实体造型。学生通过对CAD/CAM模块中零件的实体造型有了了解后教育教学论文,在钳工技术的学习中,首先从要完成的配合零件的毛坯入手。老师发给每名学生原始毛坯。学生通过学习钳工技术的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研磨、测量等知识后,对原始毛坯进行加工,以保证在数控车削和数控铣削加工中对毛坯的精度质量要求。得到达到精度要求的毛坯后,学生就开始在数控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从数控机床的组成、基本操作、数控程序编制、自动加工和精度控制等知识点开始由浅入深地学习。学生学习数控车削技术和数控铣削技术同时,同步开始电器与PLC的学习。电器与PLC主要包括各种电器元件、控制电路和PLC编程。而这些知识点恰恰涉及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的电器控制部分。在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操作的同时理解机床动作的原理,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学生根据第二学年开始时的总项目介绍,逐步随着一体化教学的进行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由于总目标划分了若干小的模块化目标。当学生由于兴趣或其他原因完不成其中某一模块学习时,就会造成后面的模块学习无法进行,进而影响了整个总体目标的达成。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还引入了团队竞争,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当完成一个基本模块学习实践后,各个小组会进行评比排名。基于以上两点,学生在学习中偏科的现象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以往有大幅提高。学生考取两个或多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也有大幅提高。
事实证明我校在一体化教学中引入总项目引领各个分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尝试非常成功。但毕竟只是尝试,肯定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与完善。只有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始终立于国际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文堂数控加工专业教学之我见[J] 职业教育研究,2004,2
[2]马春峰,于宏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程,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然而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却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其教学质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文章从中专英语教学现状出发,浅谈了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中专英语;教学质量;建议
英语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交流类学科,越来越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由于存在着教学制度、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中专英语教学的质量产生了非常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必须对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中专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各大学校都将英语作为重点教学科目,不管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英语已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然而在中等专业学校,首先由于学生基本都是初中考高中落榜的学生,初中时英语基础就不好,在学习上本身就缺乏了进取心,加之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不是很好,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另外中专学校本身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度就相对较低,部分专业每周英语课只有一两节课,英语只相当于一门副科,这对于英语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二、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学制度不完善
在中等职业学校,对于英语的教学不够重视,也没有一套完善的英语教学制度。学校在英语教学上,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没有科学的教学编排,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没有给英语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中专的英语教学始终停滞不前甚至是处于倒退的趋势。有的学校虽然装备了完备的语音室,但几乎只是作为一个摆设,很少将学生带到语音室去学习。
2.师资力量薄弱
在很多中专院校中,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而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英语教学的质量。近年来,有的学校部分专业发生萎缩,这些专业教师就有所剩余,不少学校就将这些富余教师改教英语,他们毕竟缺乏英语专业知识,教学上也就很少有激情来煽动学生的热情,教学效果较差,这样的师资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3.学生素质偏低
相比于普通高中,中专院校在生源上是比较匮乏的。中专院校面临着与普高、高职的激烈竞争,招生压力非常大。生源就是学校生存的基础,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不少学校纷纷降低招生门槛,从而使得很多素质不达标的学生进入中专院校,最终造成生源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
三、提高中专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1.制定科学的教学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教学的根本,在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学校需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制定相应的英语教学制度,合理编排英语教学课时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英语教学目标。学校还要加大对英语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比如很多普通高中都建有专业的听力教室,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英语听说教学,中专院校也可以建设这样的专门教室,这对于提高中专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
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要提高中专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要从教师的招聘做起。在进行英语教师招聘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招聘要求进行选拔,加强对于应聘者英语专业知识的考查,了解他们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对英语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拔。学校还要对新英语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类似于新东方等专业英语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是非常有利的。
3.制定合理的招生门槛
为了招到更多的学生,降低招生门槛也无可厚非,高校扩招也都是处于这样的原因。但是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必须制定合理的招生门槛,不能盲目地降低招生要求。学校可以让招生人员对生源质量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研究,设定一个合理的招生底线,然后学校根据这个招生底线招收一些相对优质的学生。
4.坚持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现代化的教育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的欢迎。在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去,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实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立一个情景,然后让学生各自分组进行模拟演练,将老师设定的情景用英语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将英语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随着英语交流的越来越频繁,对英语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中专英语在教学质量上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多方面进行解决,努力完善教学制度,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飞.浅议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2):178
[2]杨露.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3):345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在角色转变时遇到的问题
1.学生的素质反差巨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中专、中师类学校录取的学生成绩较高,生源素质较好,就业率极高,招生也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升格后,高职类学校的招生和就业便纳入了市场运作之中,竞争非常激烈,学校为了争夺生源,往往降低录取分数线。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职类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2.语文的学科地位落差明显。在中专中师等中等学校里,语文课是挑大梁的主科,语文教师往往多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上都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但在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校职能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行业性,使语文学科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并发生明显的变化。语文这一学科已从重要的基础学科变为了边缘学科,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根本不再开设语文课,或者虽然认识到开设语文课的重要性,但一具体到落实课程安排时,又必须为专业必修课让路。语文课时越来越,不少语文课教师迫于形势不得不放弃一直以来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这种学科地位的下降,直接引发了教师地位的被动改变,巨大的落差使很多语文教师在多年工作中形成的自我定位被大大动摇,进而对自身的价值也产生了迷茫。
3. 学校的性质变化使压力变大。在中等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校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中专中师学校的办学很少涉及到市场运作,无论是在办学经费还是招生和就业的问题上都不必操心,久而久之使学校的教师形成了特有的不为外物所扰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和“安贫乐道”的工作状态。但在学校升格后,高职院校从学生的招生到就业,从学校的经费到发展,无不处于激烈的竞争中。以往是“静若处子”现在却必须要“动若脱兔”,这种转变使学校和教师的压力迅速增加。由于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师接触的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秉持重义轻利、中庸平和的心态,向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因此全新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常常让长期处于稳定环境的他们不知所措。特别是为了争取生源,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全校动员参与宣传和招生,这种全新的工作环境更是让语文教师感到分外紧张、难以适应。
4.教师的利益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通常将资金投入到引进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和实习实训等基础建设上,所以高职语文教师普遍工资低待遇差,不但比不上一般高校的教师,有的甚至还不如中学教师。教师的付出与收入在经济上不能成正比,经济利益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职称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上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但可以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而且还关系到教师的课时津贴、福利待遇等许多切身利益,所以教师对能否晋升职称都极其重视。而高职院校的职称晋升是参照普通高校的评定标准,未考虑到高职的教学科研特点,学术的要求太高,困难较大,这方面的利益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5.教师的科研之路举步维艰。中专中师类学校始终以教学为主,教学不只是教师的工作任务,也是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在转型为高职院校后,学校的层次提高了,教学科研也成为了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对语文教师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以往那样仅仅侧重于工作量和教学效果的考核。这一变化使很多处在转型期的高职语文教师感到焦虑。首先,高职语文教师要不断的适应和摸索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有大量课题研究工作要做,这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其次,职业院校里语文专业的资料大多是继承自升级之前中专中师院校,质与量上都不尽如人意,在进行中文专业的研究时,往往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1.发挥特色,渗透人格教育。人格就是个人独特而稳定的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用心理学、教育学地方法,对正在成长的每一位个体实施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各类高职院校都相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却往往心有余力不足。而语文课程本身包含的人文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语文课不但使学生为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储备足够的职业语文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比较丰富的人文底蕴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品质。当然这也要求语文教师不但要精通语文专业知识,还要熟悉诸如历史、法律、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对学生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将所有这些学科知识贯穿于教学之中。
2.调整心态,做好自我心理调适。成为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后,要立足现实,改变认知,主动去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明确学校的性质、定位及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良好的心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学会主动地调整心态,设置合理的目标,确定适合自己的期望值,用自我调节的方法达到与外在环境的和谐。尽可能参加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人际沟通,培养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精神,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知识,改变观念,了解学科动态,从新建立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