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温暖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怎样才能拟一个新颖别致的好题目呢?我主要从巧用修辞这方面浅谈标题创新。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拟题目也是一样,标题中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你的文章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此类情况极为常见。
一、运用比喻。比喻常常使标题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且能引起人们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如:以“诚信”为话题:《永远的人生彩虹》《诚信,腾飞的基石》《诚信是金》;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走出感情的沼泽》《感情不是保险绳》《放下感情的叶片》;以“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为话题:《自信的手杖》《信心是帆,意见是船》;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阳光与风雨同行》《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二、运用设问或反问。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影响吗?》《岂以亲疏辨好恶?》《怎一个情字了得?》;以“相信自己与听取他人意见”为话题:《敢问路在何方?》;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偶然?必然!》《什么?----“是该这样!”》。通过设问拟题,能引人注意;用反问拟题,可加强语气。
三、运用拟人。以“诚信”为话题:《诚信漂流记》《诚信喊冤》《天空的诉说》;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岁月的脚步》。这样拟题,使人感到亲切,也容易产生共鸣。
四、运用双关。以“诚信”为话题:《生命“诚”可贵》就是利用汉字谐音双关的特点,巧借相似联想,是标题显得新鲜含蓄,富有韵韵味。
五、运用对偶。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血浓于水,理大于情》《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初思诸事出人意,后想又在情理中》;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微笑竞争,携手同行》《自私自利,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
六、运用仿词。仿照现成的词,临时造出新词,就叫仿词。运用仿词拟题,新颖别致,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如,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莫让感情蒙蔽眼睛》《月若有情月长吟》《桃花源祭》。
七、运用通感。通感就是把人的各种感觉融合,使之互通的一种修辞方法,亦称“移觉”。如《我闻到了阳光》,把视觉、触觉能感受到的阳光,让人的嗅觉来完成。窗外,阳光明媚,各种花香,钻进鼻孔,沁人心脾。花香,不是阳光的功劳吗?再如《温暖的黑板》《甜甜的教鞭》,同样把嗅觉、触觉和视觉进行沟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石修银 福建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知名作文教学指导老师,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作文教学文章近400篇。现任职于福建教育学院语文研修室,从事作文与作文课堂教学研究。
风险一:离题风险
文章一离题,70分的作文一般也就30分以下了,你中考的理想也就无法实现了。立意稳当,文章才没有离题的风险,也才能获得入手分以上的分数。
规避方法一 加具体中心词
示例1 以“善待生活”为题作文
这个题目,初看审题难度有点大,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具体的“爷爷”“某同学”等中心语,文章变成“善待生活的爷爷”“善待生活的某同学”,文章立意就清晰了,文章也就好写了。
规避方法二 前加限制或修饰语
示例2 题目:以“脚步”为话题
“脚步”很模糊,我们在前面加上限制或修饰语,文章选择的角度就明晰具体了,也就没有离题的风险。如加上限制语“父亲登山的脚步”“母亲的脚步”“球台下的脚步”等;也可加修饰语,如“坚定的脚步”“犹豫的脚步”“疲惫的脚步”等。
规避方法三 加上解释语
示例3 题目:以“温暖的时刻”为题作文
写“温暖的时刻”,千头万绪,无从落笔。我们可以采用加上解释语,如:温暖时刻是自己误解他人而遭遇他人冷眼嘲讽,老师帮我解围,批评与呵护的时刻;温暖时刻是我看到冷战多日的父母午餐坐在一起,母亲为父亲夹菜,父亲为母亲盛饭的那一刻。如此审思立意,角度小巧,文章也就好写。
风险二:另起炉灶的风险
文章朦胧含蓄,在“玩深沉”,没点明与材料的关系,没点明与题目的关系,阅卷老师匆忙阅卷,感到文章与话题(或标题),或与材料关系不大,有另起炉灶的风险,往往得分42分以下。
规避方法一 开首点题
示例4 题目: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开头:鸟儿羽毛丰满,便欲展翅高飞,不再依靠大鸟;果实已经成熟,便欲离开枝头,不再依靠大树;而我,无论身在何方,长大与否,最想依靠的,始终是你,我亲爱的母亲。
开头画线句,回扣了标题,点明了“你”的所指,读者清晰了文章思路。而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凸显了情感,又不失语言的优美,迅即入题予人清朗之美,又予人厚重脱俗的美感。
规避方法二 题记点题
示例5 话题“忘记与铭记”
一考生写《二胡·江南》,看似与话题关系不大,但他加了如下题记点题就思路清晰了:
想要忘记流浪,却铭记了江南;想要忘记丝竹,却记住了二胡的那一抹忧伤。
规避方法三 篇末点题
示例6 题目:以“母亲”为话题
一考生以《我的母校》为题写了篇作文,文章写母校给“我”良好的学习条件,母校的班主任和老师一直关心“我”、鞭策“我”,同学鼓励“我”,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文章不写母亲而写母校,显然不符合考场作文的命题要求,是明显的离题。好在该考生聪明,他在文章的最后以如下一句作结:
母校就是这样关心呵护着我,我在母校里不断成长、成熟,我的母校也就是我的母亲。
如此,就交代了自己的审题思路,让人知道“扣紧命题要求”,文章则变成巧用拟人手法,“展现”写作的睿智。
风险三:“小气浅俗”的风险
文章要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此话没错,但有的反映生活的文章,往往会被老师视为小气,认为“浅俗”或“没有艺术味”,往往难以得高分。
规避方法一 结尾升华情感或深化主题
示例7 2008年宜昌一考生写《那一年,应该是上苍赐予我的冬季》。写爸爸下岗开了一家工厂,后来“好不容易工厂有了些起色,哪料到工厂失了火,家中的积蓄、爸爸的心血付之一炬”。
【结尾】妈妈说得对,人的一生那么长,总不能全部是春天吧!感谢上苍赐予我的冬天,纵使有刺骨的寒冷,也会学到坚强,闻到扑鼻的梅香。就算是冬天,我也要给它新的含义——让我学会了坚强,明白了只要希望还在,便可重来。
我的季节纵使是寒冬,我也会让它美丽!
如此,文章写父亲的挫折,但作者不低沉埋怨,而是感谢人生的寒冷,感悟人生的启迪,文章如此彰显启迪人生的审美价值,何来小气的嫌疑?
规避方法二 题记注入文化因子
示例8 以“告别不是悲伤”为题作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开头】当挥手告别,我们看见他们眼中坚定的信念;当转身离去,我们看见他们高大的背影。他们化离愁为和平,他们化离愁为奋起,他们化离愁为忠心,他们独步汗青文化时就:告别不是悲伤。
文章以龚自珍的诗句作题记,一是以形象生动的诗句,表达出“告别不是悲伤”的表现;二是展现诗句,表现出厚实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未见全文而先有脱俗好感。
规避方法三 开头、中间、结尾以景点染
开头、中间与结尾以景点染,凸显画面感,读者品味景色意境,品味出作者融入的情感或寄寓的思想,文章也就有了脱俗绵长的韵味。
示例9 一学生写《过节》,写自己与外祖父在井口旁赏中秋月,祖孙俩仰望着星空,外祖父给“我”讲起月亮的故事、中秋的传说。这切口小巧但文学味不浓,后作者改标题为《井口》:
【开头】井口也拥有一个期待,期待每逢中秋月光的笼罩与妆饰。
【中间】我和外祖父赏月……
【结尾】每逢中秋节,我仍旧会回到外祖父的家,径直走到后门的井边,俯下身去看看外祖父送给我最珍贵的礼物,这时的月亮虽然不那么圆,可它却像极了外祖父慈祥的脸庞。
一、抒发胸臆,画龙点“情”文章的结尾以高昂的笔调抒怀,从而表达自己的写作意旨,它能拨人心弦,感人肺腑。例如朱自清的《春》,其题旨是: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它的结尾是:“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段中用了三个比喻,它用热情洋溢的笔触赞美了春)(“新”、美”、“力”三个特点,这正与题旨契合,它能卒章明旨,让人震撼,余力无穷。考场文《老师,只有您站着》,题旨:歌颂赞美老师。结尾:“在我们坐着的时候站着,在我们站着的时候也站着,只有您,老师。您一生都是这么站着,站在我们面前,站在我们心中,站成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其字里行间饱含赞美之情,歌颂老师是一座“永不风化的丰碑”。它以“情”显旨,撼人心扉。
文尾写“情”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以景写情来画龙点睛的,如考场文《我想有个家》的结尾段:“秋风依旧萧索,枯黄的叶子飘零一地。我拾起一叶落。十心不住地颤抖:‘落叶啊,你也有家,你终于回到白己的家了。’泪,禁不住潸然而下。遥望茫茫的秋野,一派落寞,秋风中潘美辰的歌声依旧时断时续地传来:‘我想有个家……’”它用落寞、萧条的秋景反衬出我想有个温暖的家的心境;有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来抒情点睛的,如考场文《母亲》的结尾:“我的心暖暖的,这是娘给我的温暖。遥遥地,耳畔忽然响起那首曾令我无数次震颤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它借用撼人千古的不朽诗句来宣泄爱母之情;还有用梦境写情来画龙点睛的,如《荔枝蜜》的结尾等等。
二、揭示主题,画龙点“理”不少文章在事情叙述完结之后,结尾处来一番就事论理,它有揭示主旨,画龙点睛之作用。例如冯骥才的《珍珠鸟》,它写的是小珍珠鸟起先离“我”较远,它害怕“我”,后来见“我”并不“伤害”它,便一点“挨近”,最后它居然跳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杆转圈圈,啄笔尖,甚至伏在“我”的肩头打瞌睡。这样,这种“怕人的鸟”不再怕人,而且气氛和美,于是作者在结尾处来了一句极富哲理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它言简意赅地点出了文章的主旨,给文尾涂上了一抹绚丽的霞彩;又如考场文《品茶的滋味》,它先细腻地描写了品茶的滋味是先苦涩,再芳醇,最后由茶及人生写了这么一个结尾:“或许人生本来就是苦与甜的轮回,人们不辞辛劳,只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将来——为了将来的—一份欣慰、一份收成。因此,吃苦便不再是一种不幸,因为吃更多的苦,便会有更多的甜,有更丰厚的收成。这就像品茶,越是浓的,越觉得醇香。”乍一看,茶味和人生之味仿佛风马牛不相及,细一品嚼,它们又似乎隔得很近——先苦涩,再甘醇,而且体味得更深刻,它是文章主旨的升华,其语言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表霉心曲,画龙点“志”写作时在结尾处用直率、雄逸的笔触表露心志,它能使文章气势磅礴,主旨显明。例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作者从“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和“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等三件寻常小事悟出了“生命的可贵”(即文章的主旨)。作者在结尾处以高扬的笔调来抒发心志:“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是推心置腹的真情表白,这是热爱生命的旦旦信誓,文章的主旨也就在这豪言壮语中表露出来。又如2002年湖北宜昌市以“灯”为话题的中考作文中,高分作文《文学点亮心灯》的结尾这样写道:“于是,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我选择了用笔泅渡文学这条深邃的河流。我坚信,我用笔尖画出的条条道道终究会变成美丽的彩虹,我的心灯会永远闪亮,因为文学的火焰永远和我相伴。”作者用极富质感与分量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信念——“我”用笔尖画出的条条道道终究会变成美丽的彩虹。这正切合文章的主旨——文学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它能使结尾雄丽而有气势.真正起到了卒章显志的作用。
1、结构分析法:即从分析标题的的语言结构关系入手进而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
①主谓结构的标题,核心词一般为谓语。如“我骄傲”,“骄傲”应是写作重点。
②偏正结构的标题,核心词一般是修饰语。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核心词应是“充满活力”。
③动宾结构的标题,动词是核心成分,宾语是动词支配,限制的对象。如“善待自己”,“善待”应是题眼,是写作的重点。
④并列结构的标题,因其是并列关系,因此,不能只写一个概念,而忽视与之并列的另外的概念,要写出这并列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瞬间与永恒”。
2、添加法:通过添加一些附加成分,让原来的文题结构更完整,内容更具体,题意更显露。运用这种方法,能使一些藏头藏尾,题意不明显,有一定迷惑性的文题意思更明朗化,从而降低审题的难度,确定好写作对象、范围、要点和重点。如“欣赏”我们可作这样的扩充:“欣赏”――“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自己”等等,通过这种扩充,题意就会格外清楚,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写作重点都会一目了然。当然,添加应以文题中既定的要素为依据,否则,就会与原题大相径庭,如将“欣赏”扩充为“不要欣赏”等等。
3、引申法:对于那些有象征意义、双关意义、比喻意义的题目,我们审题就不能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应通过联想与想象对文题作引申的审视。如作文题“阳光”,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审视。阳光具有明丽、纯洁等特点,由此引申开去,可谈谈中学生关注的“阳光少年”这个话题。阳光给人温暖,由此我们可展开去谈谈亲情、友情、友谊等的作用。作这样的引申,写出的文章题旨自当深刻得多。
4、比较法: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写作重点、范围、选材等的方法。若是词语型标题,可找出与该词近义的一些词与之比较,明确其差别,从而确定该题目的写作重点、范围。如:“感恩”,审题时,可将“感恩”与“感谢”、“感激”、“感动”比较,从而发现,其共同点都有“感”的意思,不同点在于“感恩”还有谋求报答的意思,因此,“感恩”的写作重点应在写如何报答,写报答的行动,而不应是写“感谢”、“感激”、“感动”“感恩”的原因;若是短语型标题,依其结构层次加以分解,然后逐层加以比较,进而明确该题目的写作重点、范围、选材。如“一次不平常的经历”,经分解可形成这样一组短语:
经历
不平常的经历
一次不平常的经历
对这组短语逐层比较,逐字推敲,我们就可以非常准确地把握这个题目的“题眼”。
5、求异法:就是采用逆向思维的审题法。如话题“选择”,有学生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确定“学会放弃”的主旨。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能使我们不落入俗套,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来。应该明确的是,任何一种观点,都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反映生活实际,绝不能为“异”而“异”。
6、大题小做法:是指写作范围大,包含内容多的题目,有意识地缩小范围,从小角度切入以反映比较深刻的主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话题作文。因为话题往往比较宽泛,若从大处着眼,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我们不如引导学生从小角度切入,把自己积累的丰富的生活材料与题目结合起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内容充实,又有真情实感,还能真正做到以小见大,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词:生本中心;作文升格
一部分老师认为作文批改得越细致,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就越快,这种错误认识导致了作文教学中评改的普遍淡化,一部分老师一味背着学生批改作文,批改过程拒绝学生参与,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一无所知,而指导课上教师又常常只从“总体”上指出学生作文的共性问题。这种评改,尽管教师自己觉得讲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甚至有条有理,但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作文个体”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无法和教师“达成共识”,甚至存在明知有错,却又不知道怎么纠正的问题。笔者在结束《我的母亲》后呈现了一道作文题: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以“母亲”为话题,写一个开头。要求: 1、注意点题,设置一个美点,引人入胜;2、语言简洁、优美;3、景物描写,引出母亲。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题意,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布置学生写作。15分钟后学生初稿基本完成,检查与修改后要求清清楚楚的抄在作文本上。以下是一位中等学生的习作。(划线处为笔者对学生初稿抽改后较普遍的错误)夜,是那般的冷静得让人直哆嗦,(句式杂糅,句意混乱。)路旁的街灯显得越发的黯淡,这时我唯一的愿望便是钻进被窝里,可远处,那个熟悉的身影依然像一尊雕像那样矗立在那儿,(无缘无故,何来雕像?)渐渐地近了,我看见那个充满期盼的眼神在四处张望,(“眼神”与“张望”搭配不当。)看见了,知道吗?那是我的母亲。
【学生互批】
学生互批。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由于受知识积累所限,学生对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不一定能认识清楚,而对自己的长处也同样难以发现,这就需要有人帮他指出来,好的加以表扬,不足的加以改正。学生互评文章,本身是一种学习,一种交流。同学文章中精华性的东西,可以摘抄到自己的好词好句积累本上。我们鼓励学生拿来,为我所用,这叫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学文章中的拼写、语法、病句等典型性的错误,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自己,避免再犯同类错误,这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学们在互评时,本身也是一次练习,一次阅读水平的检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的能力和习惯。
【学生互讲】
每个组进行组内讨论,然后把本组的典型性错误写在黑板上,请一位组员上来讲解应该怎么改正、错误原因是什么。其他组可以提出疑义也可以出几个考考同伴的应用题。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对表现好的组进行加分。该环节不仅能看出全班学生的主要错误,还能考察学生是否掌握该语言点。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下是该学生的二稿:
晚自习下课了。清冷的夜,冻得让人直打哆嗦,校园的街灯显得越发黯淡了,我匆匆地收拾好东西,向校门走去,这时的我,发现指缝很宽,时间太瘦,都悄悄地从指缝溜走,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快点回家,快点钻进温暖的被窝。刚出校门,就看见对面的路上雕像似的站着母亲,袖着手,缩着脖,伫立在瑟瑟的寒风中,渐渐地近了,我看见那双充满期盼充满等待的眼睛,我已不需抬头,我要为母亲着色。
很明显,通过互批,该习作的主要错误已经得到改正,修改后读起来连贯,思维不再那么跳跃。笔者还要求学生间互写评语。以下是学生对该作文的评价:
评价一:用哀而不伤的笔调,娓娓道来,融情于景,感情细腻真挚。
评价二:词汇运用不够,比较好的词语只有“清冷、黯淡”,在用词方面要多下功夫。
【阅读拓展】
学生互批后,为了扩大学生阅读量以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时,我往往会给学生补充相关话题的文章来阅读(这些文章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还有中考题)这样既可以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帮助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并让他们思考怎样把好的句子使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以下是本次写作相关话题的拓展阅读材料:
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服,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夜再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亲不敢睡,怕焦了着了。(起笔直奔“母亲”。一个“怜”字既写出母亲的辛劳,又饱含子女的深情。)
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
家像地窖,像窝,像土丘之间的窝。四壁落土,顶棚落土。它使不论多么神通广大的女人为它而做的种种努力,都在几天内变为徒劳。母亲却常说:“蜜蜂蚂蚁还知道清理窝呢,何况人!” 母亲拼将她那毫无剩余可谈的精力,也非要使我们的家在短短几天的节日里多少有点像样不可。 “说不定会有什么人来!” 母亲心怀这等美好的愿望,颇喜悦地劳碌着。 (琐碎的家常事务,同样能表达深刻的主题,你可以学学作者选材的方法。)
然而没有个谁来。没有个谁来母亲也并不党得扫兴和失望。生活没能将母亲变成个懊丧的怨天怨地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