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课程是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对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艺术审美、陶冶学生情操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发展实际没有紧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发展步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现状

第一,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在上职业学校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来学校之前根本没见过钢琴。音乐课只是跟教师学唱过几首歌,乐理知识一片空白。第二,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可以分为钢琴、视唱、声乐、乐理、合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几部分。可是因为中职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或更短的时间,而且好多学校师资严重短缺,就出现了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所有音乐课程教学的情况,既不科学也不规范,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第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为幼儿园或早教中心。尤其是幼儿园,对学生音乐教学中儿歌弹唱、识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所以,学生在校只学习这么一点音乐教学中的皮毛,根本无法胜任幼儿园中的音乐课教学。

二、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改革方向

1.有的放矢的教学模式。学生入学之初,根据面试及个人意愿可分为美术方向或音乐方向的特长班。进入音乐特长班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第一点素质就是唱歌不能跑调。音乐特长班的课程可与普通学前教育班略有不同,适当增加音乐课及学生课下练琴的时间,而且在音乐教学中课程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有钢琴特长的学生课下更多地去练习钢琴、有声乐特长的学生课下更多地去练习声乐,教师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学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2.实行教考分离,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阶段,一般情况就是一名音乐教师从入学之初一直把这个班带到毕业。开始面对教师上课的时候还会有些紧张,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会和教师越来越熟悉。针对这种情况,就应该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让学生单独在舞台上进行考试,现场抽题——弹琴、唱歌,所有音乐组的教师现场打分,真正实现教考分离。第一学期,学生们可能不适应,会特别紧张,但几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胆量一定会越练越大。3.分组教学,事半功倍。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每个班的学生都会达到40~50人,班容量很大,这就增加了教师开展音乐教学的难度。音乐教学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大班课的教学,更适合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教师指定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当这一小组的组长,指导监督小组成员练习钢琴或声乐,并把小组成员练习情况反映给教师,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优势互补。教师也可以根据组长反映的情况,合理安排接下来的教学工作。4.适当加入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对此,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可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合其他学科如美术,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结

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音乐教学的改革,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提供服务。

作者:曹宗楠 谢春玉 单位:河北省承德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辽宁师专学报,2003(6).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对课程的目标定位进行明确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目标定位,高校在确定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目标之前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音乐专业技能复合型人才还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进行科学确定。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幼儿教育专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可知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中的音乐教育应当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实践运用、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学前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应当服从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人才这个整体目标。

2、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

实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合理的设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高等院校应当以国家教育方针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在对音乐学科教育的特殊要求和各学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功能进行充分考虑的情况下,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在具体的设置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充分协调音乐课程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让设置的课程既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的需求,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3、对课程实践进行强化

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学习相对应的是成为一名合格幼师应当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高等院校应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强化,进而提升学生教育能力并且为未来的工作积累经验。培养合格的具备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能力的幼教工作者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幼儿园课堂实践的教育内容,有机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幼儿园课堂中专业技能的实践运用,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改革的核心任务的实现。

4、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而学前音乐课程教学相对于其他音乐课程教学具有特定的规律,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教学中应当在对基础问题、常识问题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对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基础怎样进行因材施教进行深入研究。在具体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在对技能表现的方式方法进行切实掌握的基础上,对音乐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进而使得未来幼儿园课堂实践的运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师应当对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从当前学前教育的特点出发,对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如可以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分课堂的小组教育模式进行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联合评价模式,通过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升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5、对课程评价标准进行完善

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程评价,它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通过对有效评价手段的运用,实现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测定、分析,进而做出最终价值评价。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评价能够正确有效实施,具体音乐课程教学围绕课程评价展开,同时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质量的监控也有赖于此。在具体教学活动评价中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职人员应当充分贯彻评价方式多元化原则、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评价原则、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师应当在设置音乐课程教育评价标准的过程中,对学前教育转的本质和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不仅要对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能力进行评价,还要从学前教育实践运用和岗位需求特点出发有机合格课程评价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结语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在我国,很多人在观念上还仅仅将音乐教育看作是德育或智育的附属,过分的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片面强调音乐在开发智力方面的作用,甚至在胎教音乐中也注入带有着强烈功利性的因素,导致人们对音乐本身意义的背离,这种现象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还给孩子们音乐本来的面貌。当然,音乐确实有着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等种种了不起的功能,但是首先必须让孩子们喜欢音乐,学会倾听音乐,能够理解音乐,从听觉和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真正被音乐打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实现音乐对人教化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儿童音乐启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摸索和探寻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们通过对音乐的倾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二、多元文化与学前音乐启蒙

(一)哈尔滨学前音乐教育的普遍现状

根据笔者对哈尔滨城市各类型学前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哈尔滨城市主要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公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以及一些私立早教机构。这些教育机构的规模大小及师资实力各不相同。相对来说,公立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和教师素质相对优于私立幼儿园。另外,近几年新出现的大量的早教机构,也以其比较新颖的形式,较好的环境和较新的理念逐渐的受到了幼儿家长的认可。笔者在对这些早教机构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哈尔滨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还没有一个统一观念,到底要让孩子们欣赏什么音乐、怎么欣赏音乐。当然其中一部分机构也在进行着相关的研究,比如在尝试性的探索和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开展相关音乐教学。但是限于科研能力和现实情况等因素,研究进展和实施都比较慢。我们有必要通过努力,逐渐改变这一现状,让孩子们欣赏到更加优质的音乐,从而实现良好的音乐启蒙。

(二)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学前音乐启蒙

首先,幼儿是对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着强烈的认知欲望,这是一种很好的天性,但是由于他们的自身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因此他们对事物会缺乏正确的判断。而此时如果教育工作者或者是幼儿家长跟风选择一些不适合儿童的音乐来让儿童欣赏,这样是不适合孩子自身成长和认知规律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孩子们的音乐呢?美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家和教育家贝内特•雷默在其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中曾提出应该让儿童从小就接触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文化。在雷默看来,只有在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滋养下,儿童才有可能拥有更为宽广的艺术视野,获得更为全面的艺术发展;反之,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艺术风格,忽视其他的风格,那么它只能培养出艺术视野狭窄、心怀偏见的儿童。然而,后一种情况却在幼儿音乐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其中对学前儿童艺术方面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从《指南》中这些对幼儿音乐艺术的教育指导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对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中需要从多元文化层面着手,以开放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去引导幼儿形成更加全面和正确的艺术视野。

三、多元文化理论对音乐启蒙教育的指导作用

从多元文化角度来讲,不同国家、地区、地域、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的文化内涵。这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通过其各自的旋律、和声、节奏、特有乐器音色、表现方式等要素形成了各种音乐风格。作为学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秉着一种开放的态度,从众多的音响资料中收集到简单易懂、生动形象、风格各异,适合幼儿欣赏的优秀作品,逐渐在幼儿音乐启蒙中应用。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选曲和欣赏的过程中,先不建议融入过多的知识性内容,如民族、文化等背景,毕竟幼儿在知识结构和思维上还达不到理解这些比较复杂的内容的要求。我们要尽量从聆听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角度去进行引导,以单纯的音乐元素作为基础,让孩子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特点,感受各种音乐带给他们的情绪,从而逐渐从感性上把握各种各种文化的音乐风格。

四、总结

学前音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视唱教学 价值取向 教育文化内涵 内容与对象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29-02

课程的价值问题是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编写的宗旨。进入20世纪后,国外的很多学者以斯宾塞的课程研究理论为起点进行了分析、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为课程的设置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我国的课程理论中关于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很少见,这一情况与我国的课程论发展历程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我国,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主要是以知识价值为目标进行的研究,关于课程价值的研究这个问题只是在课程论的著作中有很少的介绍。当前我国能查阅到的音乐课程价值的相关研究笔者仅搜集到了王秀萍老师的两篇关于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文章《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 、《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 和廖丹的学位论文《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 ,以上文章都分别从不同时期、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

一、视唱课程价值取向

视唱学科是音乐教育课程中隶属基础训练的一门课程,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门音乐学科紧密连接。视唱课程价值取向在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中经历了“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发展的两个过程。教学大纲被课程标准取代,在更深层次上,这意味着课程价值观有了本质的变化,价值取向不再单纯地以知识目标为准则,扩大了取向范围。介此原因,视唱教材作为课程内容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不应该再强调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而是要围绕着我们实际教学的主体对象“学生”在视唱学习过程中根据其自身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有意义的选择。在新教改的形势影响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将学科价值取向推向多元化发展,这一变化为课程扩大了教学的范围,教学内容不再是只局限于单门学科的教育,而是要将知识、能力与情感三者相结合,向学生传授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提高稳定扎实的技能,正确引导师德情感的教育。

二、视唱教学内容包含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内涵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教育发展历程中一直主张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幼年时期就开始培养,可见我国从古代时期就开始重视早期的教育。从我国古代最早的家教理论中,就可以看到对早期教育的重视,颜之推就是我国早期教育论最早提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意思是说,人在幼龄时期,精神能够集中,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也敏锐,成年以后,思想变的复杂有了自主的思维模式,很难通过教育对其言行有所改变。所以要在幼年时期就进行良好的教育,不能错失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个理论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现在的早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注幼儿早期教育,可以在多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因为在幼年时期,一切的行为习惯和性格都没有固定的形态,可以通过良好的引导方式,使其向健康、稳定的趋势发展,而且从幼年时期开始知识储备的启发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大脑思维发展。可见早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现、美的体现,同时也是通过声音对生活最贴近、最真实的直观表现,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世界,通过感官的理解可以去认识世界。我们也可以通过音乐去分析、探索、聆听世界上的各种情感表现。音乐教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种审美活动表现,在音乐的鉴赏、表现和创编的过程中,也都需要审美意识的配合。视唱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演唱,仔细的聆听,细心的去体会音乐的意境,这样才能将审美教育更好地体现出来。学习音乐的目的是要丰富人类的审美情感,利用这种情感去美化生活,使人类充满爱心去面对生活。音乐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期望能更好地来体现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增强审美意识和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音乐也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审美活动的展开,首先需要通过聆听去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学会听辨音乐要素的性质及音乐基本组织形式,学会如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的种种不同特征。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联想,对作品的欣赏和鉴别,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并逐步使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所聆听到的音响看不见、摸不着,对它感受欣赏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入音乐。视唱练耳教学并不是孤立地训练学生对音乐诸元素的反应,而是通过对音乐语汇的分解、剖析,从细微处刺激学生的多方感官,不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培养音乐联想的习惯,再通过人脑的二次加工,使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既可以通过表象想象出具体性的人物、景物,还能够从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审美活动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

我们正是要通过这种审美意识的培养,来诱导、启发幼儿对美的认识,真正的在早期就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审美意识的培养。这也是视唱教学内容包涵的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文化中对美的认识、审美意识的培养的内涵。

三、视唱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关系

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因素构成了整个视唱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古往今来的教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培养是通过教材中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讲授,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考查,才能将教材中教学内容的具体价值体现出来 。

在视唱教学中,教学内容、老师和学生这三个教学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在整个的视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教学内容则是活动的内容来源。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可以沟通的和互动的关系;教师与教材之间构成了创新与实践的关系;而学生与教材之间则是建构与重组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国家教育机构取消了很多学科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视唱学科也在其之列,这就意味着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制定学科教学大纲及使用教材。教材的内容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更新,教师也要随之不断的更新知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是依照原有的教学大纲而逐步骤有计划的编写设置的,教学内容按序教学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既定指标,制式的教学内容限制了教学模式的扩展,使教师完全依照教学大纲设定的内容去教学,去设定学生课堂的学习内容,因此形成了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产生了依赖性,没有了探索创新的动力。使教师认为学生学会课本中的内容,就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去深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更不去深究怎样拓展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的适用于学生,为自身教学减少阻力,完全依照教材中给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考核及评价。完全忽略了事物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没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是无法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水平下降、学习积极性降低的原因之一。为了避免这些因素必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模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语言的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来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学活动中师生的相互配合。

音乐是人类思想感情借以抒发的一种形式,我们在视唱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因此相较于一般的教学活动来说视唱教学中具有更多的情感抒发的体验。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熏陶下,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长久以来造成了学生处于学习的弱势而且学习很被动。因此我们借鉴这种方式,期望可以通过良好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使教师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成因,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多一些了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而教师则通过交流的方式,将自身的知识与学习经验教授给学生,去除传统教学中形成的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勇敢的提出学习中的困恼,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足、不适之处提出建议。让良好的互动促进教学内容更好的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教材内容的设定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改变传统的教师研究教材内容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只是权威性,这是不可动摇的。以它为根基,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用于探索钻研,找到更适合学生学习提高技能水平的方法。

结语

由以上各方面纵观我国当前学前教育视唱课程教学可以看出,视唱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与处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与学生良好互动关系的构建、以及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准确恰当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这些都是紧密联系视唱学科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视唱课程的价值最终取向将会通过课程的具体实施而得到有效的体现。依据近代视唱学科发展历程中,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和课程评价等等方面的成果体现和发展情况,这些都说明了视唱课程的实施深受学科价值取向的影响。

从价值主体维度看,课程价值存在社会与学生两种取向,导致这种二元对立的因素有:教育价值选择、教育事实、社会更替。缺乏人性是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隐忧,应采用优化思想促使课程价值取向在不同层面上找到人性与科学的不同结合点,力保学生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弘扬教育主体性。课程价值取向;主体性 。由此可见,对视唱学科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课和为其他学科做铺垫的课程,视唱学科作为新的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到的价值取向,远在知识价值和精神价值之上,还应该具有创造的价值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秀萍.我国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3期

[2]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论[J].中国音乐学,2004年第01期

[3]廖丹.视唱练耳课程价值取向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4]http://正文第一段

[5]http://

[6]苏海明.对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学科三部教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17页

[7]芦笑娟.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