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部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以重庆市中小企业为例,调研显示,约有九成企业表示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要求加强人才培训。为此,针对性的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信息化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
②员工信息化水平对信息化实施具有反作用。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全体人员来说,不仅仅是更换了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其管理、操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解决问题路线的转换。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对先进技术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③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适应并学会利用新系统完成工作的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不是系统本身,而是系统实施过程所积累的管理技能以及所形成的信息处理能力。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才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2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市场分析
据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当今电子商务特色突出的市场浪潮中,信息化发展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潮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重庆为例,重庆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的行业、地域十分广泛,重庆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就人才支持方面“,每年组织1000名以上企业高层管理者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1万名以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各项知识更新、提高能力的专业技术培训”“、10万名以上企业技术工人参加提高操作水平和技术等级的岗位技能培训”。全市中小企业数十万计,全国中小企业数千万计,按上述比例计算,人才培训需求的数量庞大。由此分析可知,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3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建设
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对于开展信息化的企业来讲,人员结构需求呈现出“金字塔”型,“塔尖”是负责整个企业信息化全盘规划的CIO,一般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承担;“塔基”是一般技术人员,负责数据输入等具体操作工作;“塔身”就是被称为企业内部IT管理咨询顾问的项目负责人,即各模块的项目经理,其作用一般是代表企业用户方负责具体项目的需求调研、规划及实施,负责代表用户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进行项目描述。结合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程度不一的特点,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综合制订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措施。针对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需要,结合各类信息化主题知识,开展集中授课、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电教普及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而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1培训面向层次
经理(厂长)班:面向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企业最高决策人员开设。培训内容以企业家的视角,包括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创新的关系,信息时代的领导和管理艺术等方面内容。专业培训班(高级班):面向企业信息化主管、主要技术人员开设,培训完善信息化知识结构。课程内容从信息化战略规划、系统选型、系统建设、组织实施等方面展开。基础培训班(普及班):面向信息化相关技术人员。从普及的角度,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主要强调具体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举办专题技术讲座:针对性开展集中区域、集中领域、集中行业、集中应用需求等方面的专题技术培训。培训内容随需求而定。
3.2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案
培训工作思路是“抓关键,重普及,利用多种手段全面开展信息化培训”。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可以结合政府企业组织、培训机构参与、社会团体辅助等多种方式,采用针对主题的灵活形式开展。不定期举办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信息化的培训班。定期开办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班。组织相关力量,借助远程教育中心安排普及企业信息化教育课程。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先者进行技术讲座。
4结论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初探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路桥施工企业通过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与信息门户实现全员协作与沟通, 通过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经营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实现企业综合管理与产业链整合, 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供应链整合, 通过知识管理与商业智能技术实现科学决策与绩效考核, 使企业形成一个围绕工程项目施工的全方位、完整周期、整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项目施工管理决策能力, 提高企业对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能力, 以及对设计、招投标、合同、变更、支付、资金、技术、风险的管理能力。
1 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
施工企业信息化走到今天, 纵观信息化的历史不难看出,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充斥着众多的对于信息化认识方面的盲点, 要解决好这些盲点, 必须对信息化的盲点有客观的认识和深入分析。
1.1 企业在运作信息化过程中, 几乎没有多少企业认识到制定信息化战略的目的与意义, 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方向、企业未来的目标、企业各个施工项目的差异, 企业人员的素质与人员种类构成、同样也不会想到企业信息化应当如何搞, 往往头脑一热, 再经过软件企业的强力推销和市场推动, 一不经意就上了一个系统, 至于这个系统到底能够为企业作些什么却没有细想, 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企业未来目标的不统一、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的不一致, 形成众多信息的独立体, 使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一个真正全面共享、全面连通的有机体。而制定信息化战略的真正目的是避免信息系统的盲目上马, 而是通过对于路桥施工企业现状、未来的发展研究、人员素质等等一系列因素, 对症下药, 在解决企业非常紧迫的信息化局部系统的同时,着眼于企业目标制定整体信息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机器、技术路线、软件商的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 使企业在未来的信息化运作过程中不至于走弯路。
1.2 信息化的采用, 必将引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 管理流程的改造, 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去改变的, 你不想去改造它, 让一个计算机系统去全面适应传统的、手工的操作方式,这样不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太大的变革,充其量只是减少了作过程的错误、减少了报表统计的工作量, 让信息流动加速, 而其它的一切如果全无改变的话, 信息流动的加速并不会产生实际的使用效果去加速企业整体的运作, 这是因为它无法对于手工管理的松散与不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这种信息化只是一种手工的替代品, 无法称之为数字化下的信息系统。所以我们必须关注业务流程的调整、组织的调整, 使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达到完整统一, 因为大部分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初期, 不能够也没有必要实现流程变革、组织变革, 因为这种变革只会使企业走向混乱、走向崩溃, 因为这种变革不应当以信息化过程为引发的起点。
1.3 信息化过程是漫长的, 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方法一蹴而就, 只能按照预先选择好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逐步去实现, 如果不甘心一步一个脚印, 那么信息化的下场将是非常凄惨的, 同时在操作每个步骤时, 必须非常关注每个步骤的需求范围, 不能够、也绝不可能把我们所设定的范畴随意放大, 如果放大将带来巨大开发困难和实施困难, 超越范畴实际的问题是现有软件无法使用, 必须经过客户化过程才可以使用, 这无形中增加了系统上线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 为实施的成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这种困难会影响企业内部使用人员的信心, 也有可能会造成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败, 同时也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战略所确定的各个阶段的目标。
1.4 企业的不同, 决定了不同企业间人员素质的不同, 软件商、企业信息化人员以及企业领导层决不能过高地认为, 信息化只是一纸行政指令就可以摆平企业内部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 会给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带来相当大的阻力。为了摆脱这种困难, 必须强化教育, 这种强化不是说教, 而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激昂的、危机性的教育, 让全体相关人员都意识到信息化实际上是企业走向长远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每个员工就职能力的一次提高, 通过教育要摆脱他们心中的阴影, 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职工和部门领导的抵抗。
1.5 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人员都很年轻, 年轻的几乎让你感到他们没有太多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 没有太多的人懂得信息化人员必须与工程施工实际相互结合, 这样造成了技术与业务的脱节; 与此同时又有许多项目部地处偏远, 并不太了解外面的技术已经日新月异, 还抱着原有的一些技术观念在看待事务; 而在企业工作中感觉最多的是, 企业信息化人员还有许多埋头于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JAVA 技术、SAP技术、网页编程技术, 这是让人最感到可怕的, 所以企业的信息化人员要想真正做好企业的信息化必须要下到子公司、下到项目部、下到采购部门、下到财务部门去虚心请教, 了解业务流程、了解管理结构、了解一些与管理相关的知识, 还要锻炼自己在工作中的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站到自己企业信息化的潮头, 才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
所以, 要解决上述信息化过程中的盲点, 应该通过必要规划、宣传、教育、演讲、文化传播、知识传播、工作方法传播, 让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 企业的主管以及企业普通员工真正了解如何避免信息化中的盲点、不再重蹈前人在信息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走向成功。与此同时为企业制定详尽的信息化战略, 让企业不再盲目, 不再害怕面对众多的软件公司、不在犯选择软件伙伴的错误、不再让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无计划、无规则、无方向, 让全体员工能够感觉到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益处, 这种益处不单纯体现在为企业、同时体现在为每个员工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2 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1 信息化应该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的过程, 尤其要重视软件建设。当只有良好的硬件配置, 而没有开发或购置相应的软件对主要业务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是达不到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的的, 硬件资源也会因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形成无形的资源浪费。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是从解决企业的焦点问题开始, 有总体规划, 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 有计划、有步骤、按次序、按重点地进行的过程。任何信息化不可能一次到位, 信息化建设应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分步骤实施, 这就可避免盲目建设, 形成各分系统相对独立, 彼此数据不兼容的现象, 同时也可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 使系统的综合性增强,降低建设费用, 提高利用效率。
2.2 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应是坚持传统流程与信息化流程相结合的信息化,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 路桥施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流程和管理方法, 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简单模拟, 并不能发挥信息化管理应有的作用, 不能从根本上挖掘企业潜力,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也就失去了信息化的意义。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上, 按照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 与信息化流程相结合, 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绩效标准上取得重大改善。因此, 路桥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 应特别注重管理模式创新和自身业务流程的改造, 通过信息化达到业务管理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
2.3 信息化同时也应重视人的信息化, 由于职工对信息化的意识和态度, 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化的效果, 路桥施工企业自身条件有其相对的复杂性, 在信息化建设前, 根据本企业职工知识水平和素质状况, 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使其充分了解信息化是必要的。
3 结束语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在于管理创新。这就要求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必须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创新管理。因此,在信息时代,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创新永远是公司发展的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
参考文献:
1.1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发展历史不长,但发展速度迅猛,发展后劲十足,从最初互联网、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的诞生,到如今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网、大数据、虚拟化等新技术的问世仅仅几十年而已。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其中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0%;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全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2.2万亿,同比增长超过28%,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信息技术目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在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网络文明等诸多挑战。
1.2信息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今社会已跨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社会发展方式,改变了企业运行模式,提升了价值创造水平,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因此,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成功的企业,其所有工作皆应按照行之有效的“规范、流程”来开展。借助信息化手段,可将规范、流程固化并最终形成体系,同时将规范、流程升华为知识和经验进而显性化、结构化、系统化。
2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管理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终极目标之一。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投入在一个企业总投入中所占比重逐年递增,投入与成本成正比,故加强信息化建设成本管理势在必行。
2.1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经历规划、实施、运维、治理4个阶段,建设内容环环相扣,建设周期长、投入高,故成本控制应贯穿建设始终。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想制定出高质量的规划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何将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并发挥出最大的效应,这就需要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与监督,这将直接增加项目的投入与成本。另外,IT运维与治理对人力和软硬件设备的依赖相当大,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阶段。
2.2信息化建设投入高,成本控制责任重大
信息化建设投入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投入,初期以网络环境的软硬件建设为主,这是刚性投入,中期以基础软件平台、工具软件和IT设备采购为主,后期则以应用系统上线、技术改造升级、新技术运用为核心;二是部分基础软硬件和行业软件被少数国外公司垄断,无形中抬高了建设成本;三是IT人力资本持续攀升,外委和外协项目的增多变向拉高了成本;四是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改造和升级成本高。
3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控制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主营业务、管理和经营活动与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密不可分,是一种唇亡齿寒的关系,是水与舟的关系。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质量,它是信息化部门安身立命的基础,基础不打好,管理与运维就无从谈起,即便是信息化建设规模扩大了、速度提升了,但从长远来看,也注定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信息化技术质量建设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从不同岗位、不同专业抓起,从源头抓起,从规划、论证、实施、运维信息化建设全生命周期抓起;二是管理质量,以制度为基石,以人为核心,充分调动信息化人的工作积极性,发挥职工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工作思路。
4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成本与质量的相互关系
4.1速度、成本与质量相互排斥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速度、成本与质量自然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如果想建设得既快又好,那肯定不便宜;如果想建设得又快又便宜,质量上肯定会打折扣;如果想建设得又好又便宜,那速度上一定会慢。
4.2速度、成本与质量相互促进
虽然速度、成本与质量存在相互排斥的关系,但彼此之间仍能相互促进。如果建设速度太慢,必然增加投入,投入与成本成正比,必要的投入肯定会提高企业成本,成本增加后质量随之得到一定的保证。要想确保工作质量可控,必然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最终确保网络、系统、软硬件设备稳定、高效、安全运行。信息化建设质量的稳定和建设水平的提升,必将推动后续建设速度和进程的不断加快。
5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成本与质量统筹
5.1尊重信息化建设规律、把握本质
信息化是基础性、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是一项开拓性的复杂系统工程,既不能漫无目的,也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各自为战,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形成合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企业的科研、管理和生产运营效率,进而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它能够有效支撑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组织战略落地及相关工作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信息化是一场现代工业和管理变革。一方面,必须放弃传统、落后的旧模式;另一方面,必须使各种业务流程显性化、结构化、标准化,进而实现电子化和自动化。
5.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步调一致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必须经历“了解———熟悉———适应———习惯”的过程。信息化建设既不能贪多求全、好大喜功,也不能坐以待毙、停步不前。企业应脚踏实地把战略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计划,把计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行动,按照“业务驱动、统一规划、急用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规划和措施、扎实建设。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围绕核心业务和重点型号研制任务要求,主动作为,积极追赶,发挥信息化建设后发优势。
5.3以质量求生存,稳中求进
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信息化建设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信息化建设自身的质量也应贯彻“业务谁主管、质量谁主抓、责任谁承担”的责任机制,坚持“组织调整、人员调整、流程调整”的三调机制,强化“技术基础、质量体系、人员素质、质量归零”的评价机制。在日常质量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人在质量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单位的重要支点,信息化运维工作更是一个单位的后墙,只有抛弃拔苗助长、贪多求快、急于求成的心态,坚持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才能确保后墙不倒。因此,稳中求胜、稳中求进是信息化人务必遵循的一项原则。
5.4开源节流、质量效益并驾齐驱
加强信息化建设成本控制,应从源头抓起,首先务必确保信息化规划的可行性、前瞻性与实用性,避免因规划不当带来的重复建设。在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做好调研工作,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性价比高的软硬件、最好的实施团队,少走回头路,为后续运维工作减压、减负。要确保质量效益的双丰收,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朴素成本控制理念,抛弃为追求质量不计成本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要“坚持成本控制与圆满完成任务相统一”的指导思想,统筹信息化质量、速度与成本,加强全过程成本管理,努力实现质量效益相互促进、并驾齐驱。
5.5围绕核心工作,开展信息化建设
一、两化融合的历史意义
(一)后发优势急需两化融合推进
当前广西的工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如百色、河池的铝加工业,来宾的锰矿加工业,柳州的钢铁业以及正在建设的中石油钦州项目、中石化北海项目、防城港钢铁项目等,资源型产业高耗能、粗放式、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对广西发挥后发优势,赶超先进地区形成严重阻碍。工业竞争力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注入新型推动力,信息化技术作为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两化融合将会推动广西工业综合实力跨上新的台阶。
(二)走向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加速推动力,工业化进程是迈人信息社会的必然阶段。广西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迫切需要把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起来,把两化融合统一于发展的主题当中。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加快国际国内资源交流,有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区域产业之间在总体上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三)抢占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了产业结构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整、优化、升级。面对当前全球化竞争的历史背景,跨域的可能与落后的风险并存。广西既要抓住北部湾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又要抓住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成的机遇,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化被动为主动,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推广,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二、广西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
(一)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情况
1 工业化初期加速发展阶段。近年来。广西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增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强劲,工业企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强。2009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923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9%、43.9%和37.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9.8%,城镇化率为39.2%。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衡量。广西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2 信息产业突飞猛进。跨入21世纪以来,广西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尤其是电子工业,产值由2004年的20.59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115.6亿元,年均增幅达33%,已初步形成北海、南宁、桂林三个主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要基地。其中,北海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约占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一半。
3 两化融合实施试点。为了抢抓发展先机,广西正逐步推进两化融合试点,以柳州市作为广西两化融合试点城市,进一步总结经验并逐步在全区推广;同时,还利用国家鼓励三网融合的有利时机,鼓励加快发展公用通信宽带传输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及计算机应用网络,加速推进信息网络建设。
(二)两化融合的制约因素
1 信息化基础薄弱。广西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小,带动作用不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没有,缺乏真正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区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北海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区行业产值的一半左右:产业集聚不足,产业链短,上下游产业链并未在当地形成集聚,规模效应不明显:电子信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不多。
2 信息化投入不足。由于多方面原因,多年来,广西在信息产业的投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据行业不完全统计,每年广西信息产业基建投资及更新改造投资不到5亿元,产业整体投入很小,无法形成较大的产出。
3 企业意识有待加强。许多企业未意识到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的理解仅限于建立企业网站、公布产品信息、公司新闻等较低层次的信息应用技术,企业电子商务等网络新业务发展较为滞后;同时,也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生产运营模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出现脱节。
4 政府服务亟待提高。两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工业化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广西的信息化、工业化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都还处于初期阶段,两化融合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成功经验较少。同时,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广西两化融合发展思路
当前广西两化融合属于初期阶段,信息技术只是从方便管理的角度简单地在部分企业、行业、地区推广应用,两化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广西两化融合的基本条件,坚决夯实基础,正视发展差距,理清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
一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坚持产业集群化、信息化,坚持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以信息化技术带动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广西工业化、信息化进程。
三是要充分抓住两化融合契机,积极培育广西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四、推进广西两化融合的建议措施
(一)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广西资源型传统产业仍占重要地位,存在着生产方式粗放、增长质量不高的问题,要紧紧围绕节能降耗、提升产业层次的中心任务,选择关系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结合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制糖、汽车、石化、钢铁、冶金有色等行业应用信息技术、产品和装备。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生产线的自动控制水平,实现产品开发生产的高效率、高品质:在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推广自动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管理,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两化融合发展。
(二)加快完善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首先,牢牢把握当前国家推行“三网融合”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全区广电、电信技术升级。向移动化、口化、宽带化、多媒体化发展,加快构建覆盖面广、稳定可靠、业务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宽带网速、接
入网络覆盖率和国际通信能力。其次,建设智慧城市试点,推进传感网在智能交通、电力设施、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推动无线接人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结合3G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大力推进M2M在各个方面的应用等。第三,鼓励电信、广电等企业业务向农村地区拓展,把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网络平台作用,争取宽带网络进村入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快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搭建两化融合平台
一是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地方投融资平台作用,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不断加强企业信息资源与资产整合共享、业务协同,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平台、物流市场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探索广西物联网建设。二是引导具有信息技术优势的地方大型企业,自建或与政府、其它企业共同构建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中心,切实提高广西企业信息化外包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地方信息化实力。三是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督与管理。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协调配合,重点抓好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国家、企业及个人信息安全。
(四)大力扶持电子信息产业,抢占两化融合市场
信息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基础。国家推行两化融合是广西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既要立足自身已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又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服务业,积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区内已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大力培育新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政府财政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设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发展资金,鼓励与引导国内外风险投资对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北部湾(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富有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
(五)切实做好试点建设工作,总结经验促发展
应积极推动柳州市两化融合试点工作,重点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柳钢、柳化、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重点企业信息化进程,建设以柳州市为重点地区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加大力度建设广西互联网工程、广西广播电视主干传输网和分配网工程、南宁信息港工程、桂林电子信息城工程、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这5大信息化工程。切实抓好无线宽带互联网示范项目、工业信息化应用带动示范项目、信息化示范项目、电子政务示范项目、智能化小区示范项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示范项目这六大信息化示范项目。努力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信息化发展试点、三网融合试点这3个试点的建设。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交流中心建设,实施北部湾数据资源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等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以发挥广西面向北部湾、面向东盟的窗口作用,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进一步提升广西的国际竞争力。
(六)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建设,实现两化融合保障
面对不利开局,鞍钢矿业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信息化,从数字矿山向智慧矿山的转变。其实,鞍钢矿业的信息化底子向来厚实。自2008年以来,公司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数字化矿山”信息化的五层架构,实现了“数字化矿山”蓝图的初级目标。鞍钢矿业累计投资1.8亿元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建成了460平方米的标准化机房、万兆主干环网、GPS车辆调度系统、牙轮钻精确定位系统、GIS三维综合地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自动采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MES)、决策分析系统等配套建设。“随着更多项目的逐渐实施,我们发现单一的企业资源管理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急需一种新的思路”,鞍钢矿业信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欢回忆道。
2013年,鞍钢提出要提升非钢板块自我发展和创业创效能力,并明确要求鞍钢矿业公司加快发展、率先发展、领先发展,做强做大资源板块,打造鞍钢非钢产业的第一支柱,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力。为此,鞍钢矿业公司把实现矿山效益最大化、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作为2013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产量规模、创效能力、管控能力和综合实力四个层面着手,制定了构建产业发展格局、优化生产经营运行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创新、降本增效等八个方面的具体工作措施。建设全面领先的矿业管理平台,打造“智慧矿山”,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以打造铁矿技术领军型企业为目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影响提升规模、降低成本的瓶颈问题,实现技术水平领跑行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实施转变的过程中,鞍钢矿业公司树立“创新才有竞争力”的理念,把创新管理作为突破口,去年,该公司结合国内外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和内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确立了以打造智慧矿山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建设了基于云计算的“知觉云”系统。
8月,鞍钢矿业公司研发的“矿山企业云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通过辽宁省科技厅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使用和推广价值。这标志着鞍钢矿业公司智慧矿山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悉,该系统在矿山行业首次应用了XEN技术,实现了云主机、云存储、云服务、云终端应用,为企业的“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成为企业业务转型和创新及高效运营的助推器,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向信息化企业转变,为实现智慧人本管理、智慧决策支持、智慧业务协同的智慧矿山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