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马路宽了,汽车多了
走进村庄,再也不见泥泞的小路,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马路伸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汽车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人家。在被调查的家庭中,31%的家庭已买了车,26%的家庭已有了买车的打算,23%的家庭正在考驾照或者准备考驾照,只有20%的家庭还得继续使用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作为交通工具。
二:经济好了,新房多了
村庄里随处可见一幢幢“小洋楼”、“小别墅”,排列整齐,美观大方,里面的设施空调、彩电等一应俱全。听奶奶说这一带原来都是破破烂烂的矮平房,可现在已有63%的家庭住进了这样的新房子,11%的家庭正在买房,9%的家庭正在建房,只有17%的家庭暂时还不能住进新房。
一、基本情况×位于滇东。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2009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调查中有70%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占16.1%
四、农民储粮存在问题调查结果表明。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占调查户数的53.2%;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30.6%粮食中会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粮食或粮食转化的其他食物(如:酿出的酒、大米、面粉等)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体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这样以来。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储粮杀虫剂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实用的也就是磷化铝”药剂。磷化铝”药剂杀虫主要是靠“磷化铝”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映后产生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杀虫,施药过程中一定要使粮食装具充分密闭、远离人、畜住地,如果粮人共处一室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
4.影响居住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在注重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注重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农户储粮模式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直接影响农村环境的优化。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宣传普及农村安全储粮技术。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农村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提倡储粮杀虫选用“磷化铝”杀虫剂,减少粮食中的农药残留,以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同时有利于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
县乡位于县东北部偏远山区,全乡辖8个村2个社区35个村民小组,1667户6800人。幅员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63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乡农村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8个村公路通达,山区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切实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人民群众得到巨大实惠。全乡现有农村道路12条78公里,已硬化道路26.2公里,其中硬化县道3公里,交通项目硬化村道5.5公里,土地整理硬化村道9.7公里。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未硬化,且缺乏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乡自然村庄规模小、集聚密度低,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畅的问题。公路主干道虽已建成,但“毛细血管”还不通畅: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弯多坡陡,路基不实,水沟不畅,路面不平,大部分道路是“断头路”,通行能力差,这都是制约乡发展的客观条件。随着人民对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逐步提高,群众要求解决“断头路”,不仅期盼着“通村路”,“通社路”甚至于“通户路”的呼声迫切,对新时期的公路建设不仅从质量标准、选址规划、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继教育、医疗之后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不足,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是摆在面前难以回避的问题。
二、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通投入资金筹措难。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地方筹措和财政补助配套,如硬化村道财政补助配套50万元/公里实际需75万元/公里,村道新建项目上级补助10万元/公里,而实际需25万元/公里,下差部分仅靠村民“一事一议”筹工筹劳、以资抵劳,尽管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高,但人口少筹资额度大,像乡这些偏远贫困地方难以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按政策只有停建或不建,许多村社公路投入仅仅依靠于上级财政的交通专项资金,与农村公路建设的迫切建设需求相差甚远。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越落后的乡村越落后,发达的越发达。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难。农村公路缺乏系统的规划,建设随意性大,按要求公路新改建项目开工上级批复后,应明确项目法人,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县级交通部门技术力量往往不能达到法人要求的标准,导致一些项目不进行法人审批,从而致使项目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加之乡道和村道由于受资金限制,施工设计极不规范,随意更改设计时有发生,大部分乡村道路硬化项目由乡村自发组织村民进行质量监督而无正规监理队伍,项目完成后,仅靠交通质量检测部门按路段抽样检验。致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有一定困难,即便有质量管理单位,但检测设备和手段不完善,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所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高,部分公路监管不严,有偷工减料的现象,人民群众不满意。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极度紧张,导致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质量较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仍然突出,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使用寿命降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乡村公路路线多,路线长,投资规模大,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在保障完成主体工程外就再无能力完善附属设施和安保设施,从而使乡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不能保证公路安全畅通。
四是农村公路管护难。部分村只是在考核时进行临时管护,平时没有进行常规性的日常维护,缺乏监管,一部分村社公路路面不清洁,维护不及时。这种重建轻养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公路达不到“畅、洁、绿、美、安”,还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诸如乡类似贫困山区农村要发展当地经济,离不开公路建设,公路建设要发挥应有效用,就离不开加强公路建设管理。为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尽快将乡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进行硬化,规范设置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确保安全畅通。对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项目支持的力度,特别是交通建设经费的投入,否则,仅靠“一事一议”集资筹资获得交通建设项目支持来改变农村公路现状是不现实的。只会导致随着时间推移,山河依旧的结果,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将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
二是科学统筹规划建设方案。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综合考虑当地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村庄发展、扶贫和国土资源有效开发等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分步实施。要把交通项目、扶贫连片开发、人畜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捆绑使用,杜绝搞单打一。在能改建的地方,绝对不重复建设,要重视质量而不可把外观看得太过重要。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安全畅通、利于环保”等原则。在申报建设项目时,要抓主要问题,不可一窝蜂的上。要根据实际条件而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对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三是建立资金筹措机制。要建立多渠道的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于国家投入,应建立广泛地资金筹措渠道,区分产业路与公益路,引进外资及利于民间借贷等有偿资金,加以集中投入,以奖代补,以奖促建,对连片贫困地区行路难、通行难应当整体规划,分年实施,限期达标。谁建谁负责,谁打招呼谁负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化、程序化。
1、利用好样本信息库。
一是根据样本户的人口、年龄结构、耕地面积、劳动力基本情况表上的情况,对样本点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综合户平均养殖、人均养殖、耕地与养殖的比率关系、留驻劳动力与养殖的比率等因素,得出该村农户的养殖环境基本情况。二是根据样本点的通讯录,对部分调查户进行标准化的电话采访,设计一些便于做记录、农户容易理解和回答、不过于笼统和模糊的能量化分析的问题进行信息采集和登记。三是为弥补农户以自己养殖的利益作为问题出发点给调查带来的视角弊端,从辅助生产者的方面进行了解和调查,进行电话采访样本点所在村干部和检疫员,对养殖政策动态了解,对疫情情况及时掌握。
2、将养殖动态调查作为辅调员调查的一项基本工作。
一是按照畜禽监测常规报表的要求,辅调员每个月对该调查点上存栏、出栏、销售及其价格等指标进行整体统计,并做简单的判断分析。二是针对辅调员制作调查卡片,对整个调查点的生猪价格、猪仔价格、饲料价格、成本、利润等指标的本期数、去年同期数、和上月数进行登记,对农户的养殖意愿和对价格、政策的期望进行统计。
3、发放单户调查卡片进行调查。
一是编制养殖动态调查卡。对单户的动态调查卡的设计有区别于整个调查点的调查卡,主要填写的是数据指标,是对各个指标的分解。比如说成本计算方面,将饲料分解成养殖不同时期的饲料品种,分解到粗饲料和精饲料,再通过各方面对比,总结各个因素对整体形势所起到的作用。二是将卡片发到每个规模调查户和养殖单位户中,并按时间常态上报,每个调查小区抽选10个农户,将调查卡发放下去,按时间常态上报。
4、数据整理与分析。
一是对数据类的资料进行汇总。设计表格对数据指标数字进行汇总,算出总数、平均数。二是对养殖意愿和建议类的资料进行分类,对共同的内容进行归纳,并对各种意愿和建议的人数比例进行统计说明,结合数据,对形势进行分析。
二、调查效果与经验总结。此次调查的结果基本能反映畜禽生产和市场上的情况,能对整体的养殖动态和意愿进行了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方法上面加以改进。
一、英语专业支教调查的基本情况
承载着社会的使命,寄托着崇高的梦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英语专业支教团11人背着厚厚的行李来到了湖南省凤凰县,进行英语专业支教通过新概念英语、语音、视听、语法等教学及晨读、英语背诵比赛和家访、教师采访等活动,了解了一些校英语教学状况。
第一,学校英语教学设施极为落后
学校教室非常的破旧,教室里没有一扇完整的门,一扇完整的窗,一套完整的桌椅,地面坑坑洼洼,破旧不堪;教室里除了斑驳的黑板和粉笔之外在无其他教学设施,更不用谈及多媒体电脑,整个学校就一太破旧的录音机用来做听力考试;有专门的电脑室,但基本没有一台能够正常运行,整个学校也只有一两个老师会使用电脑,即使有了电脑能够上网,英语老师也不能较好地操作;英语课外书籍落后,对于学校而言,唯一的英语资料是一本盗版的英语考试卷,没有任何图书馆,根本不知道voa、bbc是什么东西。
第二,师资不容乐观
据我们访查,一般学校只有一至两名英语教师负责全校的英语教学,教师负担非常沉重;英语教师水平较低,学历较低,语言知识薄弱,乡音浓厚,英语教师很少与外界交流,不了解外界的英语教学动态;英语教师工资较少,没有足够资金对自我进行提高;英语氛围较差,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没有提升英语的环境。英语教师除了教学英语之外还要担任班主任或者其他学校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工作量。
第三,英语教学方法守旧
学校长期缺乏与外界的沟通,长期处于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环境中,使教学方法落后。据学生反映,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考试,加之,农村孩子本来胆小羞涩,不善于言辞,使课堂气氛非常更加压抑;老师也从未教学生音标、教学生读英语、也没有听力口语之类的课程,教学英语语言也是当地的方言――苗语,教师也未曾想办法去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反而不断地压制学生的提问。英语教学也未曾系统化,教学内容混乱,没有条理,在语法词汇短语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第四,教学内容单调
学校唯一的教学手段就是一本英语教材,任何其他辅助工具,也没有举办过任何与英语相关的活动比赛,老师教授只有词汇和语法,没有口语听力,没有涉及其他与英语有关的有趣内容,例如西方文化,英文歌曲及英文电影等。
第五,学生基础差,兴趣低
学校从今年开始才从小学开设英语课,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差,词汇缺乏,语法混乱,基本听不懂英语,发音极为不标准,带有严重的方言,方言主要表现在音调、重音、鼻音、翘舌音及部分音素混淆(h念成f,l与n不分,l与r不分等);基础差导致提高困难,自信心受打击,反过来导致英语学习兴趣降低,加之学习课程的无聊,更降低了英语的学习兴趣,形成恶性循环。
第六,家庭教育的缺乏
学校学生为基本是留守学生,家里有爷爷奶奶照看,家庭观念落后,只希望孩子初中毕业后可以外出打工或者直接进技校学习,对于英语的重要性无法知晓,认为英语成绩好坏并不重要;部分学生对学习尤其英语的学习松散,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人监督,使学生对学习尤其是英语的放任。
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第一,资金不足
经济是教育发展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湘西位置偏远,与外面较为隔绝,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阻塞,经济的不发达,难以获得新理念及开拓视野,严重制约了英语教育的发展;视野的狭窄使其无法认知英语的重要性及实用性;网络的不发达,教师学法获知最新的先进的英语资源。本身学校规模小,受到政府的资金投入少,社会各界关注少,学校没有足够资金去完善英语设备。学校所在乡镇落后,没有人能经营一家书店,使其最便宜的一条接触外面世界的路劲也被断绝。
第二,英语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
教育部门对于英语资源的分配极不均匀,县城英语教学设备完善,比如多媒体,语音室等;英语教师专业性强,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先进,县城与农村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导致农村英语教学越来越来差,县城英语教学越来越来好。
第三,英语教育体制的混乱
学校管理体制的科学尤其是英语教育系统的混乱,也是导致英语教学落后的原因之一。学校并没有形成学生-英语教师-领导-教育专家的系统,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与英语教师的关系是隔绝的,学生不能将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反馈给英语教师,导致英语教学越来越盲目,甚至方向的错误;同时在学校,英语教师负担极为严重,两个英语教师要负责全校的英语教学,而且英语教师职位复杂,有担任着班主任的,也有担任学校领导的,使英语教师职能分配上出现了问题。
第四,教师角色的扮演守旧
在该学校中,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协助者,英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并非调控者。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因循守旧,忽略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挖掘,课堂无聊,只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英语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并非只求精准,加之自身水平有限(甚至不会音标,用方言教英语)使教学错误一再出现,甚至以讹传讹。
第五,教师待遇较差
农村英语教师工资低,待遇差,环境差,缺乏教学动力,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低;英语教师流动性大,一般英语教师不愿意长久待在农村的学校,导致英语教学无法持续或者中断;同时县城的学校对农村学校形成了竞争对手,由于县城学校的待遇好,吸引了大量的优秀教师,导致农村优秀的英语教师匮乏;部分教师观念守旧,不愿意下乡,不愿意待在农村吃苦,认为在农村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第六,家庭贫困
由于家庭贫困,各自忙于生计,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更不用谈及英语及课外英语的学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英语学习的工具和课外书,比如MP3、MP4、学习机等,使听力口语长期处于低水平阶段;家庭贫穷,不能像城市孩子一样去上英语的辅导班,接受专业英语教师的辅导;学生家长更不懂得如何从网上或者其他渠道获取相关的英语资源;家庭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无法真正了解到英语的重要性及实用性,也没有远大的梦想及不竭的动力,唯一的希望就是毕业后去打工或者上技校学习。
第七,学生主动意识薄弱
英语的学习本身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生应该有学习英语的主动权,教师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地位,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局限,教师并没有将课堂的安排权、学习时间的支配权及学习的选择权归还给学生。长期受教师的压抑,学生并没有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也没有英语学习的自主意识,并且英语学习的兴趣一挫再挫。
三、英语专业支教团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第一,加大对英语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英语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各方面的英语教学设备,为农村教育建立专门图书馆,引进相应的书籍、影音材料、录音机、投影仪等,为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领导也应努力无完善这些英语设备;学校可充分发动社会的力量,发动社会的捐助,多渠道引进教育资金;充分利用社会媒介,影响社会对学校的关注。
第二,利用当地特色发展经济,援助教育
经济是发展的教育的基础,当地应当自力更生,利用湘西的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利用当地独特的地方文化,吸引外界人士的眼光。大力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土特产、传统秘方等的作用,提高居民收入。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在我们支教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有社会捐助的网络资源,而学校对这些网络资源置之不理,一切以传统教学为主,并未开设电脑课程,也未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课程,学校应当对允许英语教师利用先进的网络进行教学,了解发达地区的英语教学方法,拓展教师及学生的英语视角,寻找适合本地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同时,利用网络,获取最新具有活力的英语资源,比如,利用最新英语资讯、音乐、西方文化、影视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英语教学效果。
第四,加强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针对农村英语师资缺乏的情况,教育部门应该落实中央精神,加强对农村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农村英语教师进行的专业的培训,扩大农村教师与外界优秀英语教师的交流学习,选拔部分农村英语教师进入师范大学进行进修。提高教师多方面的待遇,多渠道引进优秀英语教师,同时留得住已在英语教师。教育部门应该鼓励当代大学大学生下乡支教,学校应更加主动积极寻找优秀的英语专业大学生支教,加强对学校的英语教师的培训交流。
第五,学校充分利用当代大量大学生下乡支教活动
当代基本每个大学生都会下乡进行一次支教,英语支教也是数不胜数,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好这笔资源,大学生不仅能带去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更能扩大教师及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自己的理想,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及动力;知识丰富的大学生还能加强的对英语教师的培训或者交流。
第六,学校完善英语教学体制
学校应该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起“学生-英语教师-学校领导-教育专家”或者更好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英语教师的各方面优势,各司其职,避免职能的重复,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减轻英语教师的负担,让英语教师专攻于于英语教学。
第七,教师学生转换观念,实行素质教育
首先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其次、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让孩子克服羞涩心理,调动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说英语,多给他们口头练习的机会,并通过视、听、说、玩、唱、读、戏等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语言材料。在教学中采取穿插歌曲,游戏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让农村孩子聆听到美妙的英语世界。同时破除教师“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第八,为学生营造英语氛围
在英语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多举办一些英语活动比赛,例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针对学生英语观念淡薄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能天天看到英语、听到英语、能说英语,让他们感到英语无时无刻都存在 Т佣 达到久而久之产生对英语的亲和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标语、黑板报、橱窗等冲击视觉? 用校园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有关英语的幽默与笑话、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及英文歌曲电影等,学校举办英语课本剧活动、开设英语角等让学生主动参与 Э 口说英语,可以让学生写英语周记、举办英语征文等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用英语的环境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第九,务实英语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