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为了使学区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落到实处,我们按照龟山教委的要求,成立了标准化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各校校长是本校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将标准化学校建设当作为民办事的重中之重,并纳入年终对各学校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我们规定,对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认识不高、行动不力、得过且过、不负责任、完不成任务的单位,一票否决,一律不得评为先进。几年来,我们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逐学校进行排查,对于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发现的一些具体问题和工作中的不足,蹲点指导,限期整改,有力地有效地推进了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
二、广筹资金,合力攻坚
为加快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学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镇政府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全部拨付学校。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助教,支持小学的标准化学校建设。有关村依据《村民组织法》,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措建校资金,许多群众也以投工投料等形式参与标准化学校建设。各级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攻坚精神,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捐物,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为标准化学校建设操心出力的创建氛围。各有关职能部门依法行使好自己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倾斜政策,制定优惠条件,为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开绿灯,能给予方便的尽量给予方便,能放宽条件的尽量放宽条件。几年来共投入资金万元,扩建、新建小学用房平方米。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我们还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模范人物,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大造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舆论氛围。对个人捐资500元以上,单位捐资2000元以上者,将编辑成书,永载史册;对个人捐资2000元以上,单位捐资10000元以上者,不仅专册记载,而且在捐资受益的学校勒石树碑,铭记立传,以示纪念。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益
我们把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紧密结合,做到科学安排,合理规划。目前,学区五所小学撤消了万家湾、新屋湾两所学校,将铺头坳小学整合为龟山镇中心小学。利用新屋湾小学资源,组建龟山镇第一所国办幼儿园。通过撤点并校,使得各类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使得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学区的教育形势发生了质的飞跃。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机会接受条件和质量相对均衡的优质义务教育。贫穷山区落后的教育局面得到改观,教育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四、加快建设,改观面貌
在学校建设方面,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硬件配套,使各学校面貌大为改观,为教育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抓好了龟山镇中心小学建设工作,自筹18万元,征地15亩,扩建校园。投资39万元,完成了土地平整、院墙打围、地下水道修建。教学楼主体工程建设实际造价128万元,除项目拨款之外,学校补贴30万元。自筹资金15万元,新建厕所,维修配套设施,添置专用设备;抓好了国办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心)扩建工作。共自筹资金21万元,新粉刷了校舍,安装了铝合金门窗及防护栏,搞好了文化建设,水电安装,学生生活设施(单人床等)以及大型教学玩具添置,并聘任了专业教师;抓好了周家岗小学建设工作。争取了希望工程项目30万元,自筹30万元,建成我镇第一栋由希望工程项目援建的教学楼,为初级小学的发展定位创造了条件;完善了河小学建设。自筹资金7万元,加固院墙及石岸,消除了长期困扰学校的安全隐患问题。
几年来,为了龟山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铺头坳学区切实担当责任,服务人民,在镇分管领导和龟山教委的带领下,积极协助各学校搞好内部设施的配套、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绿化硬化香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家相互配合,团结一致,通力合作,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丽诗篇,较好地完成了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
政府单位工作总结1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据xx年教育督导工作的要点,紧紧围绕全市教育工作大局,针对教育重点难点,深入而扎实地开展督政、督学工作,认真履行教育督导职责,圆满完成全年的教育督导各项工作任务,为助推我市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和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落实标准化学校计划达标任务。
1.根据省教育督导室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xx年市教育督导室工作要点》,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保障,落实年度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
2.对今年计划达标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摸清底数,督导自评及整改,加强创建工作过程性专项督导。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总体规划及要求,制定了xx年市标准化建设学校达标计划,并完成向省教育督导室的呈报工作。
3.为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对已达标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回头看”系列专项督导抽查,巩固和提高标准化学校创建成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领导班子履职情况、专用教室使用情况、控辍及学籍管理情况、常规管理工作情况等四个方面,并将以上督导检查情况上报了有关领导。
4.完成对今年计划达标学校的评估验收工作。按省时限要求,九月初组建了标准化学校督导评估验收组并对评估组成员进行了培训,xx年9月22日至30日,历时七天完成勃利县、茄子河区标准化计划达标学校评估验收工作,共评估验收学校9所,其中先进学校2所,合格学校7所。形成并下发了本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验收通报,并按时完成了将有关备案材料向省上报工作。
5.十一月中旬,接待并完成了省标准化学校专项督导组对我市的抽检工作。我市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及市代省督导评估验收工作受到省抽检组专家的一致好评。徐康君主任参加了对鹤岗、佳木斯的省督导组抽检工作。
(二)完善并落实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有效发挥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作用,促进教育加快发展。
6.完善并落实了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全市划分了市级督学责任区11个。10月14至11月6日,市督导室对市直学校(高中、幼儿园)督学责任区的责任督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形成通报。12月末,对市直学校(高中、幼儿园)督学责任区的责任督学工作进行问卷调查,督学责任区的责任督学进行工作总结,从而掌握责任督学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而促进其更好的工作。
7.完成对兼职督学的培训工作。上报了省117名督学(市直属70名、新兴区8名、茄子河区20名、桃山区4名、勃利县15名)
8.完成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责任督学挂牌工作。全市和各县区召开了责任督学挂牌到校工作启动大会。
(三)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任务。
9.筹备并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动员大会。制定了“迎国检”实施方案,部署了“迎国检”工作任务,成立了市“迎国检”领导工作小组,分解并落实了“迎国检”工作责任分工和推进措施。
10.对迎检区(县)和市直学校基础工作进行专项推进督导检查。
11.深入“迎国检”区(县)听取政府迎检工作情况汇报,下发通报,督促自评整改。
12.指导并审核区(县)和各学校“迎国检”自评报告和上报的八项指标,分析测评校际差异系数,夯实“迎国检”工作基础。
13.督导室四次召开“迎国检”工作会议,对各区县和各学校上报法表数据进行多轮次审核把关。规范统一上报数据,确保准确无误。形成完善迎检档案材料。
14.督促各局和教育局各科室完成“迎国检”应分担的职责和任务。
15.11月17-26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三区领导、区督导室及部分学校校长赴江苏无锡、常州两地考察学习“迎国检”先进经验,赴外地考察学习的督学进行了个人汇报和此次考察学习的总体情况汇报。11月28日,教育局召开均衡发展“迎国检”专题会议。12月29日至xx年1月10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人员到市直属学校(高中、幼儿园)检查“迎国检”档案材料落实情况。
(四)全面开展了对区县文教局主要工作目标年度督导考核工作,促进教育难点、热点问题解决。
16.深入三区一县及市直学校检查治理“三乱”方案安排落实情况,开学学生报到情况及全市责任督学挂牌情况。上半年先后开展了以学校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控辍、控制择校和大班额、三级课程开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并及时下发通报,督促解决和整改存在的问题。
17.下半年先后开展了以均衡发展“迎国检”、“督学责任区”工作和学校常规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专项督导检查,收到了良好效果。
18.根据工作安排,十一月份下发了《关于对区(县)教育局xx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实施考核的通知》,对考核评估时间、程序和重点内容做出了明确安排和要求。
19.12月10日至15日,经与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协商,组建区县教育局年终工作目标考评小组,考评小组历时四天对区(县)文教局进行了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考核。考评组依据“对照标准,把握要领,综合评定”的原则,采取“看、听、议、访、查”等多种方式,对区(县)的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进行了全面考核评估,对得分结果进行了综合汇总,形成并下发了《关于对区(县)文教局主要工作目标督导考评情况的通报》。
(五)强化教育督导自身建设,切实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
20.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建设。一是今年根据国家和省文件要求,我市成立了七台河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市主管副市长亲自担任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提高了教育督导机构的层级和权威。二是设立了市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兼任,完善并强化了教育督导机构及办事职能。三是依法依规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有效落实依法行政。
21.加强教育督学队伍建设。一是聘任市总督学、副总督学,总督学由市教督委副主任、市教育局局长和市教督委委员、教督办主任,市政府教督办主任二人同时任职,区(县)也都聘任了总督学和副总督学。二是聘任了53名市级兼职督学,50名区县级兼职督学。三是把4名基层教师和2名教委科室人员纳入到市督导室,充实了市教育督导室工作人员,增强了督导队伍力量。
22.完善并落实了教育督导制度建设。
(1)进一步完善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人员岗位责任和管理制度。
(2)完善并落实了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
(3)履行督导部门职责有效发挥督导作用。一是下发了全年工作要点。二是召开了全市年度教育督导工作会议。
(六)全面开展了对直属学校检查等专项督导工作。
23.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结合市教育督导室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全方位认真开展了对直属学校和学前教育(含民办园)的`常规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对个别学校存在的工作不足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并将检查结果和各校获得的等级形成通报在全市公布,检查对各校的常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4.按市教育局要求,对市直属全部初中学校和部分区县学校的控辍情况、规范办学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并将调研报告上交给有关领导。
(七)其他工作
25.按照黑政教督委〔xx〕3号文件精神,研究了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有关内容。
26.完成省教督委关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意见征求意见和上报工作。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要求,完成了三区一县及市直属义务教育学校数量上报工作。
27.组织有关人员参加部省举办的督导人员相关学习培训。
28.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对三区一县的包校工作进行了对接,对区(县)部分学校进行了督导调研。
29.积极开展了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按市教育局安排,参加了高考、中考等组织工作。
30.市政府督导室人员到各直属中小学检查指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具体事宜。
31.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形成工作总结材料。研究xx年主要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总之,忙碌而充实的xx年离我们而去了,回眸xx,惠风和畅,这一年的工作不论计划内还是计划外的,我们始终坚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扬长避短、攻坚克难,继续履职尽责,有效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我们继续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再创佳绩,再上台阶。我们相信,我市教育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政府单位工作总结2
一年以来,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建委的直接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迎全运为契机,充分发扬“白加黑、五加二”工作精神,以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突出重点,协同合作,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受到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截至目前,数字化城管监督员共计上报案件39903件,办结39860件,处结率99.89%,按期办结率位居全市第一;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共接受市民来电19152件,处理了18536件,处结率96.78%,回访率100%,综合评定位居全市第一;在“双无”社区创建活动中,全区13个办事处、111个社区全部达标并挂牌;共有31个社区达标“无视觉污染社区”并挂牌。
一、20XX年工作回顾
(一)数字化城管成绩突出
1、配齐人员,健全城市管理监督机制。
按市区领导的要求,我区于3月初面向社会招用了40名城管监督员。我们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科学安排时间,
精心选择培训内容,积极开展了培训工作,为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中,我们及时建立健全监督员管理考核办法、日常管理规定等有关制度,为监督员的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全体监督员按照工作要求,每天按时上路巡查,对全区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上报、核查,确保了全区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扎实的效果。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我们及时调整监督员上报重点和内容,在全区环境综合整治、防止井盖子丢失、霓虹灯管理、防汛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树立了数字化城管监督员的良好社会形象。
2、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案件处结率。
(1)完善工作程序。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新事物,无可借鉴的经验,全体人员充分发扬“5+2”、“白加黑”的精神,加班加点,结合我区区情,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区的数字化城管管理模式,实现了案件的发现、受理、分派、处理、核查、结案的一体化处理模式,提高了城管案件办结速度。先后起草了《天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责任单位管理要点》、《天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管理责任要点》及《天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使市、区专业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会单位的职责更加清晰,有效解决了职责交叉、责任混淆、推诿、多重管理等体制上的弊端,减少了管理环节,明确了管理责任,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确型的转变。
(2)完善技术保障。制定了严格的机房管理制度,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严格保持机房的温度与湿度,每天安排专业人员定时2次机房巡查,记录机房湿度与温度,监控设备运行,定期对机房设备进行维护、清理、升级,保障了各设备的高效运转。及时对城管SIM卡进行维护,将城管SIM卡的维护时间由原来的1个月缩短至1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了视频会议系统、单兵移动视频系统,并与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市中心等单位进行无缝连接,在及时应对各项突发事件、城市防汛应急演练及实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数字城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3)转变工作思路。结合区委区政府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以“双无社区”和“无视觉污染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以提高数字化城管市容环境案件结案率为手段,以环境卫生类案件为主要内容,抽调30名监督员对全区重点地段进行巡查,重点发现影响市容环境、乱贴乱画、街面秩序的案件。上半年,共接收市容环境类案件4119件、宣传广告类案件12837件、街面秩序类案件3018件,案件结案率达到98%,有效的提升了市容环境质量,对全区初步甩掉环境卫生“脏乱差”帽子做出了突出贡献。
(4)积极做好应急处臵。针对城管业务和区热线办提供的案件内容,应急处臵队伍不断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改进工作方法,确保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核实并督办处理,确保了案件督办工作的顺利进展。
3、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面。区中心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于6月初在天桥区文体中心开展了“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共建优美人居环境”展示活动,向市民展示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理念、城市构件、城市管理案件处理流程、城管监督员装备等,并对市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进一步提高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数字化城管工作逐步深入人心。
(二)热线工作成绩斐然
热线工作紧紧围绕市、区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四保”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反映强烈、与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7月初,全市热线工作在我区召开现场会,10月底,召开了全区热线基层工作站授牌仪式,对我区热线工作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工作机构得到不断健全。今年三月份,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委、区政府将区12319公共服务热线、区城市市容长效管理检查考核小组、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区12345热线办公室进行了整合,合署办公,实行统一管理,进一步充实了区热线办的工作职责和范畴。同时,调整完善了区12345热线办公室工作机构,由常务副区长任分管领导,并配齐工作人员,为我区热线工作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7月初,市热线办在我区召开全市热线工作现场会,探讨并认可了我区的做法。
2、规范热线工作流程,推进了标准化建设。区热线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不断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如:《工作人员管理规定》、《督查制度》等。不断规范热线工作流程,具体分为接收、分派、督办、回访、回复五个环节,并实行责任制,使热线办理工作做到了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推进了全区热线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探索并健全了专报制度,及时汇总投诉较为集中、全区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呈报市区有关领导和部门解决,予以督促解决,极大地促进了我区热线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11月18日市热线办对我区热线基层工作站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充分肯定了我区热线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
3、以问责制为抓手,加大协调和督办力度,树立了热线工作形象。针对工作中的推诿扯皮、职责不清等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区12319公共服务热线、区城市市容长效管理检查考核小组、区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作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联合督办,这在上半年全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各单位对热线工作的重视程度,办理实效和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群众的诉求得到了较为及时、彻底的解决,热线工作逐步深入人心。
(三)长效管理成效显著
1、以问责制为手段,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得到逐步完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凸现。长效管理检查小组以问责制为手段,不断健全检查标准,加大检查力度,坚持明察与暗访相结合,随机抽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全区进行了不间断的检查。加大督办力度,采取日常长效管理检查考核与通报、城市管理问题督办、城市市容长效管理突出问题网上问责、“双无社区”、“无视觉污染社区”创建活动通报、关于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卫生的热线问题督办等活动,先后在区政府的网站问责通报75份、复查通报13期、月综合考核通报12期、其他宣传报道62期、现场问责700余次,共有3个单位12次受到问责。问责制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首先,在治脏问题上,全区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得到了较为及时、彻底的清运,垃圾死角基本不复存在,尤其是在北三办地区,甚至是建国前遗留下来的垃圾也得以彻底清理;道路保洁更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以前随处可见的软包装、垃圾袋等几乎不见了踪影。在治乱问题上,全区各主干道的占道经营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其中,北园大街、济泺路、师范路等主要路段清理效果较好;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拆除,其中,堤口办事处拆违达1.4万平米;全区各主次干道的广告牌匾得到了规范统一,道路容貌有了明显提升。在治差上,各单位不断加大投入,改进基础设施,收效较为显著,堤口办事处的铁路宿舍、北园荷香村、柳云等14个开放式小区整治效果较为突出。
2、双无创建活动圆满达标。双无创建活动自去年12月启动以来,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全区所有街道办事处、村居已全部达标并挂牌,全区达到了“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初步甩掉了“脏乱差”的帽子。工作中,一方面,长效管理检查考核小组不断严格标准,健全机制,完善检查验收工作。他们在分析全区工作的基础上,明确了双无创建的工作思路,即:严格检查标准,深入查找问题,加大督办力度。对于通报的问题不能按期整改的,一次性扣除五分。第二方面,长效管理检查考核小组探索建立了协同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长效检查、热线投诉和数字化城管三种问题发现机制的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抽调人员,组建专门班子,负责汇总区12345热线投诉、城管监督员上报的有关环境卫生工作的案件,及时通报长效管理检查小组进行督办处理,既扩大了长效管理检查的范围,做到了问题的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派发和第一时间解决,确保检查工作取得了实效;也促进了热线和城管案件办结率的明显提高,受到了市里相关部门的充分认可。第三方面,长效管理检查考核小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检查验收工作。邀请辖区内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联合检查验收小组,共同开展检查验收活动;完善检查程序,在申请、初审、验收和授牌等步骤的基础上,增加了公示环节,主动接受居民群众关于环境卫生问题的投诉,确保了创建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得到了辖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和充分认可。
3、“无视觉污染社区”创建活动进展顺利。七月份以来,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在初步实现甩掉“脏乱差”帽子和“双无”创建达标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巩固提升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意见》精神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以无视觉污染创建活动为抓手和目标,以“视觉污染”治理为内容,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在“巩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促进了全区环境卫生面貌的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6个社区申报了“无视觉污染社区”,先后有31个社区达标并挂牌,为实现年底前有30%的社区达标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视程度有所降低,环境卫生工作出现反弹现象。经过全区近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近期有部分单位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有松懈情绪,环境卫生状况出现反复,主要表现在道路保洁水平有所下降、保洁人员出现空岗、垃圾清理不及时、不彻底等现象。
二是部分单位对“无视觉污染社区”创建活动督导力度不够,全区发展不平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6个社区居委会申报并参与到“无视觉污染社区”创建活动中来,仅占全区总数的41.44%,共有31个社区验收达标,这距离年底30%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街道办事处始终未将此项工作列为本单位的重点工作,存在侥幸情绪,认为达标不达标与己无关,导致工作中没有认真发挥督促、初审作用,未能调动各社区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对申报社区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不彻底、不及时,既影响了申报社区的创建进程,也导致全区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三、工作打算和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以“无视觉污染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在“巩固、完善、提高”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全区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全区城市面貌,使全区城市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新高度。
(一)工作打算:
1、数字化城管工作:以提高“两率”为抓手,努力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加大城市管理问题的
发现力度,在确保案件上报数量的前提下,努力在提高案件办结率和案件按期办结率上下功夫,促进各类问题得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派发、第一时间解决,努力争创全市一流数字化城管工作。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内部挖潜,通过内强素质不断树立数字化工作新形象。
2、热线工作:以基层工作站建设和“热线工作进社区”活动为抓手,完善热线工作新格局。一方面,在全区各单位、部门建立热线工作站的基础上,认真抓好工作站的工作落实情况,尤其是在健全热线交办件的办理程序、提高热线人员工作水平和能力两方面下功夫,促进全区热线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热线工作进社区”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热线工作真正走近群众、走近社区、走近基层,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树立热线工作新形象,使热线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3、长效管理工作:一方面,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本着“检促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对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的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促进环境卫生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努力改善全区环境卫生面貌。另一方面,努力在探索城市市容长效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上下功夫,在“双无”的基础上,以“无视觉污染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督促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不断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积极性,构建上下一致、协调有序的
城市管理工作格局,促进我区城市管理的常态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工作措施:
1、完善协同合作机制,加大问题的督办力度。近一年来,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由区热线办、数字化城管、长效管理小组三方组成的协同合作机制,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督办,有效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职责不明的问题,为初步甩掉“脏乱差”的帽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在进一步进行整合资源上做文章,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合作整体。
“减负提质”的根本之点在于办好学校、教好学生。到底什么是好学校?好的办学理念、好的师资队伍、好的课程内容、好的教育方法、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社会满意度,这些构成了好学校的基本要素。
2013年10月27~30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来到重庆,对沙坪坝区、南岸区、北部新区、万盛经开区开展了义务教育督导检查。结果显示,4个区均达到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标准,社会公众满意度都在80%以上。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刚表示,过去5年重庆市财政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通过实施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十大工程,统筹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力争2017年全市五大功能区所有区县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合格率达80%。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2013年1月21日,市教委公布了《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标准化建设参考图集》,首次在全国以图文形式明确了城乡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的统一标准。9月26日,市教委又了“重庆市城乡教育一体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成果,为全市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指标。
以标准化建设促进均衡化,实现学校的“硬条件”与“软实力”同步升级,是“追求更大程度的公平”的必要保障。那么,学校的“软实力”是什么?核心是课程、灵魂是文化、基础是教师,根本靠改革。
2013年,“办好学校、教好学生”主题宣传活动中,市教委主任周旭发表《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夯实重庆教育的基层基础》《重庆深化区域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深化学校整体改革,打造中小学教育“升级版”》《中小学要培育有利于教育的文化土壤》等多篇署名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详见《今日教育》2013年1、9、10、12期)
周旭表示:“过去关注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特别强调硬件设施,但现在硬件和软件都要抓,甚至软件建设更重要。指标体系围绕重庆城乡教育质量、保障、环境、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随后还将制定并实施教育质量标准、学校标准、教师标准、学生标准,完善中小学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推动均衡化。”
一项项举措、指标背后,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办好每一所学校的价值追求。
为校长潜心办学松绑、助力,让“好校长”成就“好学校”
“校长”无疑是2013学校教育的年度关键词之一。
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
2013年,从教育部到重庆市教委,都把校长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月,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提出校长的6项专业标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
2月28日,重庆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委主任周旭特别强调,全市师资培训的一个重点就是加强校长培训,着力提高中小学校长素质,培养一批教育家式的校长。
中小学校长的工作状态究竟如何?记者曾尝试在工作日随机到学校采访,但能顺利见到校长的次数并不多。
一位校长坦言:“要给学校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就要多往外面跑关系,否则学校不好办啊!”此外,校长还要忙于应付各级部门的各类检查、评比、会议,以至于“校长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在某种程度上并非玩笑。
山东的“非常教师”常丽华呼吁“班主任要守住自己的教室”,用真心和真情去陪伴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对校长而言,何尝不要“守住自己的学校”?
一次采访一个中学校长,他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他从来不去听课,听取教学督导组的汇报照样可以了解情况。暂且不论效果如何,校长若仅仅止于间接的“听汇报”,又如何能真正与师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合川区凉亭子小学校长左亚认为:“办学的核心在学生,目标也在学生。在推进‘减负提质’、建设‘卓越课堂’的背景下,校长更应该走进课堂,贴近师生,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提高课程领导力。”
2013年,在“办好学校、教好学生”主题宣传活动中,记者发现了一些静心办学的校长典型。
梁正雄,江北区鲤鱼池小学校长。走进他的办公室,墙上张贴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特别醒目。他不但坚持为学生上课,每周还与学生同桌共进午餐。没课的时候,他经常有意识地到教师办公室与老师们“闲聊”,既发现问题,又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
校长的眼睛要“向内看”,并不意味着封闭和保守,相反,是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统合校内外资源,找到切实的立足点。
南岸区天台岗小学校长江洋说:“校长既要大处着眼,以开放办学的思想有效地与家庭和社会互动,注重应用各种外部环境的优势来服务学校,让学校的办学效益最大化,又要放低姿态,细处着手,让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和情怀,江洋带领天台岗小学探索出了“一校多点”的特色办学格局,引领师生“每天上一个台阶”,办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市教委主任周旭指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把校长的心聚焦在内涵发展上,遵循校长办学和成长规律,为校长办好学校提供必要的资金、智力支持和人文关怀,让他们潜心办教育,推动学校发展。”
希望这样的倡议,能为校长潜心办学松绑、助力,办出更多适合学生成长的好学校。
以人性的温暖驱走冷漠,以真善美的方式传递真善美,让教好每一个学生成为可能
2013年,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不断改善,向着好教育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然而,一些媒体曝出的负面教育新闻,不时刺激着人们的敏感神经。
从复旦大学的寝室投毒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因琐事刺死室友,从江西高三学生因手机弑杀班主任到重庆长寿10岁女童毫无征兆地虐摔婴儿,面对一件件刺人心灵的案件,人们首先追问的是,学校教育怎么了?
回到学校的真实场景,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12月的一天,记者去一所农村小学采访。操场上有几组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练节目,准备元旦的文艺演出。学生们在满是尘土的水泥地面上,平躺、翻滚、跪着练习动作,衣服裤子弄得很脏。放学后,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在地,但并没有立即爬起来,反而笑呵呵地望着其他同学,像在展示自己的“表演”。
另一所农村小学,有个班的学生正在上体育课,一个男生开了小差,没有认真起跑,旁边的体育老师二话没说,照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
第一个场景中,如果教师能认识到排练节目,重点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那么,就不会让孩子们在满是尘土的地面上“摸爬滚打”。
第二个场景中,教师若能温和提醒,而不是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展示粗暴的行为,会不会为那个受惩罚的孩子和其他在场的孩子,都种上一些尊重与善意的种子?
课程改革搞了十余年,“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尊重儿童”等等理念提倡了这么多年,但像上述“非人性”或“反人性”的教育现象,依然或明或暗地存在于校园的某些角落。功利与淡泊、丑陋与美好、粗暴与温和……学生记住的往往不是教师所想要传递的价值观,而是教师传递价值的方式本身。
师德师风,何其重要。
2013年,教育部划出“师德红线”,针对教师体罚学生、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等十类违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重庆市教委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面对“最严”师德规定,有教师显得无所适从:“老师将学生管严了说老师不对,管松了考不上高中大学又说老师没把学生教好。老师成了弱势群体,学校成了‘无限责任公司’。”
一位教师向我们发来一封来自“灵魂深处”的邮件,《可以不用“奉献”压榨教师的劳动么?》:我也不想把自己沦为看钱做工的俗人,我也想做灵魂超脱、精神伟大的圣人,可看着在同一所学校上班的保安能有加班费,甚至包下学校很多工程,挣得不少钱时,不只我,学校的老师们纷纷感叹:“当老师不如当保安。”
一边是道德高标、社会重任,一边是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尤其是乡村教师);一边是“应试升学”压力,一边是“减负提质”要求,教师在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处境与心声,的确值得关注与倾听。
但我们也要看到,教师职业天然地具备了爱心、责任、崇高的属性。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理应有充分的准备和担当。
12月,江苏常州一名8岁的学生两次被教师“捆绑示众”。有论者指出:比“捆绑示众”更可怕的是教师的集体漠视,“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词或者一条条规定,我们也无法用密得像网一样的条款把教师包围起来。相反,师德是教师内心的律令,是具体可感的行动。”
9月,《今日教育》“我是教师”报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师德高尚的典型。一辈子扎根酉阳海拔一千多米高的毛坝乡村小的杨大孝;江津八中与病魔顽强抗争、用生命抒写动人“诗篇”的蒲秋红;江北新村·同创国际小学“享受教育每一天”的快乐班主任何颖……还有太多来不及细数的普通教师们,他们用平凡的坚守诠释了崇高的师德内涵。
9月13日,教育部、财政部决定按照“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原则,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为乡村教师带来了福音。
教师职业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我们有理由期待教师的待遇会日益提高,教师的未来会更好。
在此过程中,不将心中的抱怨“转移”到学生身上,不为功利的目的违背学生成长规律,以积极的心态、温暖的情怀、人性化的方式传递教育的“真善美”,竭尽所能教好每个学生,当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应坚守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底线。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言:“教好每个学生是教师的信念。”
(一)以财政投入大幅增长为标志,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
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544.8亿元,增长45.7%,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5.3%,超过了中央规定的15%的目标,教育投入总量和比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
(二)以回应民生关切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推进。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77所,进一步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9.46 %,比上年提高4.19个百分点。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顺利。校安工程全面收官,3年共投入89.2亿元,建设和加固校舍744万平方米。三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争取国家发改委投入1.6亿元,重点支持16所中职学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实力显著增强。近几年,我省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5个,比原有翻一番(全国排名第10 位)。五是加强民族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大力推进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薄弱高中改造,全面启动了首批少数民族文化基地学校建设工作,加大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圆满完成了教育援疆各项工作。六是保证学生吃上健康餐。收回了除个别合同未到期的所有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外承包食堂,省财政给农村食堂补贴资金7 000万元。七是努力解决好义务教育学生上下学乘车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工作,起草了《黑龙江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进入立法审批程序。八是进一步加强了助学工作。落实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全部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教科书采购资金3.1亿元,农村寄宿生补助资金1.02亿元,高校各类国家奖助学金、伙食补贴及兵役资助6亿元,普通高中各类助学金1.9亿元,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资金1.6亿元,保证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三)以重大改革试点项目为牵动,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
9个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试点项目全部启动实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推进了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41个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涉及办园体制、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和师资保障机制改革诸方面,对于推动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挥了引领作用。二是推进了省内边远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涉及13个试点县区、267所学校,现已建成标准化学校245所,标准化达标率91.8%,有6个县区达到100%。三是推进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改革。两个实验区、33个试点校试点工作体现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质量进行了成功探索。四是启动了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五是推进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实施“1161工程”,大力推进985工程、211工程和10所省属本科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与农业部共建东北农业大学、与教育部共建东北林业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并分别签署了协议。六是扩大了教育对外开放。启动了黑龙江省教育对俄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建立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启动了来华留学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招收了来自138个国家的留学生8 964人,学历生总数创历史新高。获教育部大学校长境外培训项目支持,派出大学校长12人,占全国派出总数10.9%,派出留学研修人员650人。全国第一所“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研修与体验基地”落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合作建设的孔子学院揭牌。
二、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聚焦民生关切,努力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的全部工作都与民生相关。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好民生工程,我们必须坚决抓好教育民生实事的落实。
第一,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要确保完成新建、改扩建300所公办幼儿园任务。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确保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加强跟踪指导和检查,强化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研究论证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的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全面总结校安工程,研究建立中小学校舍安全长效机制。推进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完成标准化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任务。大力推动各地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深入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国家试点项目,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加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指导,下发指导意见,办好乡村小学和必要的教学点。
第三,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积极推动我省新修订的《民族教育条例》各项政策落实,大力推进民族教育发展项目建设,切实深化“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努力创办民族特色学校,继续抓好教育援疆工作。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年内完成20所特教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支持薄弱特殊教育学校基本配足配齐教学康复仪器。继续推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改经验,增加10所实验学校。在国家支持下,积极实施绥化学院残疾人高等特教院校建设项目。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起草我省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政策。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集中力量,重点推进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进一步加强宏观设计,明确努力目标,细化工作要求,创造新鲜经验。如期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建设10个改革试点县,建成21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省级实训基地”的任务。
第五,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全面实施高教综合改革,推进“1161”工程,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扎实推进特色高水平大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示范、骨干高职建设,抓好绩效检查评估。加大实施优势特色学科项目力度,依托在全国排名靠前的学科,与省内同类学科组成协同创新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加大对优势学科投入力度,争在国家“十二五”重点学科评选中,取得更好成绩。加强省级重点学科群建设,开展“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中期评估。加强省级重点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对俄合作相关的专业建设,重点建设300个本科专业、2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对俄经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和培养创新工程。
第六,改造农村中小学校“小火炉”。省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2012年指派专人对农村中小学校小火炉供暖情况进行了调研,计划利用两年时间,把全省1 800所学校的“小火炉”全部改成暖气供热。各地教育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抓紧行动,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务必按要求高质量完成改造任务。
第七,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争取中央幼儿资助奖补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工作,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建立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动态调整机制,大力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第八,努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以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为重点,提高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特别是依托优势学科和高水平科研平台,整合省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各种资源,面向我省在农、林、矿、药等方面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组建一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争取拿出一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成果。继续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和大学科技园区发展计划。
(二)提高保障能力,为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强基固本。
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要全面加强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第一,做好教育经费筹措、使用和管理工作。一是继续筹好经费。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进一步巩固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15%成果,各地市要把此项工作当作年度工作的首要大事来抓,与财政搞好沟通,向主要领导做好汇报,确保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要在政府加大投入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民间资源、市场资源、国际资源支持学校办好教育。适时启动高中化债工作。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协调物价财政部门,适时调整普通公办高中收费标准。积极对上争取义务教育取暖费补贴,增强经费保障能力。二是用好经费。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合理确定经费投入比例。要用好专项经费,明确支持方向,确定支持重点,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保证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进一步规范省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做好重大项目资金管理,继续对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展省属高校、厅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核评价,对高校国有资产处置工作进行专项审计。三是管好经费。抓好新颁布的高校和中小学财务制度培训与落实工作。倡导勤俭办学,反对铺张浪费。要做好部门预算、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管理和信息公开工作。加强高校贷款风险控制。进一步加强教育审计监督,加大对专项经费、大型工程的审计监督力度。
第二,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要树立师德典型,推选教书育人楷模,深化对张丽莉等重大典型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二是抓好培养培训。要积极贯彻落实省人才规划纲要,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抓好“龙江学者”等专项人才计划实施和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继续推进“国培”、“省培”计划,加大对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平台。三是加强科学管理。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相关职业标准,研制实施办法,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审试点,深入实行竞聘上岗和绩效工资制度。召开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
第三,强化质量监督工作。一是抓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高等教育要继续实行和完善质量年报制度;着手制订有关专业质量标准,推进专业认证与评估工作试点;继续配合做好本科院校分类评估工作,继续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二是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测评机构。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适应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测评要求,建立完善教育质量测评机构,提高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实行教育质量评价结果公开制度。要将各地、各高校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订颁布《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继续健全和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以“龙学网”建设为依托,加快我省“三通两平台”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认真做好我省28个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推进工作。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以中小学和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努力加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大力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实现全省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目前,我校A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设施建设有实效、上水平,管理工作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按照《商洛市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之要求,我校组建了寄宿制建设工作自查领导小组,认真依据《商洛市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食堂标准》 、《商洛市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宿舍标准》的要求,逐项对照自查,综合评价,我校认为达到了两个标准,现将建设情况及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位于法官镇政府所在地——姚湾村,学校服务半径约8公里,覆盖姚湾及周边五个行政村,9000余人口,现有学生302 名,教师27名,设8个教学班。其中住宿生 98名,男生51名,女生47名。学校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有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各一座,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做到教学、生活、活动三区分离,布置合理。
学校以“构建阳光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目标,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实践创新,培养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工作思路,以校园阳光文化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坚持素质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育人为本,素质为先,关注发展”的办学模式。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创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是巩固“两基”成果,优化学校布局,实现教育创强的要求,是优化学校管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抓手。学校认识到位,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以宿舍管理员、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认真分析校情,细致规划,制定了《法官镇中心学校创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实施方案》,按照《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此项工作。
2008年以来,县教体局等部门累计投资近200万元资金,新建了教师综合楼,学生公寓楼,彻底解决了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用房问题;硬化了操场、活动场地,建起了攀爬运动专用场所——壹乐园;建起了围墙、花坛、门楼等附属设施。在设施配备上,做到标准统一,功能齐全,一步到位。学校投入4万元配备80套架子床、10个储物柜和脸盆架等。投资6万元购置了96套餐桌椅和灶具、炊具。投资2.5万元拉通了自来水,解决了几十年来吃水难问题。争取上级投资配置了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设备、科学实验设备、体音美教学器材和图书资料,建起了“十四室一部”。花费3万余元购置了校园广播、文体娱乐用品,从而丰富了住宿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生活情趣。
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坚持封闭化运行、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运作机制。认真实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覆盖学生衣、食、住、行和学习、活动、娱乐等各个环节。工作落实到时时、事事、处处,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
(一)食堂管理
1、食堂设施
食堂是新建的砖混结构楼房,安全坚固,防潮通风,外表黄白相间,非常美观。室内餐厅、操作间整洁美观。有坚固永久的防护设施,防鼠、防蝇、防潮,通风。生均使用面积为1.2 平方米。
食堂设有更衣洗手间,储藏室、操作间分设,锅台案及室内墙壁贴瓷。有储藏柜、冰柜、消毒柜,坚持使用消毒剂。炊具齐全,水电设施齐备。有足够供学生冲洗碗筷的水池,排水管道畅通。餐厅宽敞明亮,有足够的学生就餐桌椅。
2、食堂管理
学校食堂统一管理,并有专人负责,管理人员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工作细致到位,做到了耐心工作,爱心服务。《卫生许可证》、炊事及管理人员健康证等证件都齐全,尤其是炊事员及管理人员定期到县疾控中心体检,确保无疾病污染。
食堂管理人员及炊事员、服务员按时积极参加教育、卫生监督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提高认识,强化思想意识,持证上岗,学校监督,不敷衍塞责。
3、安全卫生
我校食堂通过县卫生监督部门的食品量化分级管理,且达到合格标准。食堂管理制度齐全并装框上墙。餐厅墙面有宣传标语,时时处处教育人。
炊事员工作期间能够着工作服上岗,卫生习惯良好,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带饰物。管理员老师不留长发,不蓄胡须,不在上班时吸烟,尤其是进操作间督导检查工作时,也着工作服,确保卫生。一切闲杂非操作管理人员一律不准进学校操作间、库房等场所。
餐具的清洗、消毒都符合规范。学校食堂禁止使用统一提供的碗筷,防止疾病交叉感染。
食品的加工、保管做到生熟分开、干湿分离。管理人员定期检查粮食的存放情况。坚持食品定点采购和索证、登记、留样制度,杜绝食源性中毒事故发生。提供的饭菜热菜为主,从不制作凉菜。
有符合卫生标准的生活水源,卫生监督部门定期检测,检测报告齐全。师生吃得放心,用得开心。
尤其对库房、操作间等要地都有防盗设施,工作人员认真负责,随手关好门窗,确保安全。
4、营养成本
我校编制了合理,详尽的周食品表,既保证让学生吃好,又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符合学生营养需求。学校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经营,建立了成本核算制度,按成本内涵加强成本核算,伙食价格规范,严格控制盈利率。教师食堂为自负性伙食,另帐核算,炊事员工资一律由学校经费全额支付。力争让学生吃好吃饱。
5、服务水平
我校的炊事管理人员是一位恪守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师生的老领导,能始终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就餐人员,从来不批评、呵斥。供餐时间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保证了良好的就餐秩序。坚持每餐确保供应热饭,热菜,让学生享受到家的温暖。炊管人员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以改进食堂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宿舍管理
1、设施设备
我校宿舍属于新建的综合楼,房屋安全坚固,防潮通风,宿舍常常清新干净,地面一尘不染;被物折叠的方方正正,四棱见线的被褥给人一种整齐的美感。男女生宿舍分设在一层楼上,而且相对集中。宿舍为单间,砖混结构,水泥地面,铝合金窗且安装了防护网和窗帘。经过管理员老师的精心合理的布置,宿舍环境美观优雅,舒适宜人。
宿舍内有安全美观的钢制、木制架子床,但由于房舍数量有限,没达到每生一铺的要求,而是安排了两生一铺。每个学生有储物柜,并且上锁。宿舍内有饮用开水设施,有整装镜,有统一的脸盆架,保证了每个学生一盆、一巾、人人有开水。
宿舍光线好,用电线路安全,有供学生使用的专用插座,专线开关。宿舍外为学生提供了晒被、晾衣的设备。学生厕所距宿舍仅为80米,道路平整且设有路灯,厕所夜间有长明灯,我们坚持一天三扫,及时用水冲洗,保证了厕所的安全卫生。
2、宿舍卫生
学校是学生宿舍管理的责任主体。校长是学生宿舍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和宿舍管理教师是学生宿舍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为分管领导、宿舍管理员和各舍长组成的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机构。分管领导和教师责任心强,明确了岗位职责,制定了宿舍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监管责任。
宿舍管理制度齐全,存放了住宿学生档案(照片、宿舍管理员、班级、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内容),值日有序,每日三扫。每间宿舍选一名有爱心、责任心强、自主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舍长,协助宿舍管理教师工作。各班级没有在校外食宿的寄宿学生。
宿舍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床铺整洁,餐具洁净漂亮。每天管理教师按照宿舍检查评分细则进行检查,并且每周有值周教师组织定期检查评比。每晚定时对住宿生进行点名,随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督促学生按时作息。每天早上宿舍管理员定时检查、指导学生整理床铺,打扫宿舍卫生。培养学生洗漱、梳妆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安排学生换洗床单被罩。
学生进出宿舍有序,不拥挤,不吵闹,学生按时就寝、熄灯,按时起床,环境舒适安静。男女生分住,不随便宿舍互访、逗留。定期由宿舍管理员、舍长召开住宿生会,及时评比、通报,量化打分到班级,对总体情况好的班级和宿舍颁发“文明班集体”和“文明宿舍”奖牌。
3、教工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