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 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在平时精算时,估算也能起到重要作用,在精算前进行估算,可使学生自由而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精算后进行估算,可利用估算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如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等,以检验笔算或计算器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习惯,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找出问题所在,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估算教学强化学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运算和测量结果的概括性的认识,如估计物体的大小(如树的高度、树干粗细等)、事物的属性(如洗澡水的温度)、事物的变化(如学生不断变化的身高)等等。只有这样,学生在直面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有所取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增强他们认识事物的整体感。
1.3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许多常量(如一桶水的体积),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观察力。
2.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2.1 估算内容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基本的计算内容和技能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基本的计算内容过了关,估算才有基础。教师选择估算内容应以学生所学计算内容为基础。这样,学生一方面理解起来不吃力;另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教师可让学生估计课桌重多少,或根据自己的体重估计其他同学的体重;教学“厘米和米的认识”后,学生知了黑板的高度,可让他们估计教室的高度;学生学习了“目测”方法后,教师可让他们估计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或估计他们各自与讲台的距离。
2.2 采取有效合理的估算评价策略。
2.2.1 正确评价估算结果。在课堂中经常会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某某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引导评价只关注了估算结果的精确度。笔者认为估算结果是多样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
2.2.2 重视估算方法的交流与评价。在估算教学中让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尤其重要,只要切合估算的目的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就是好方法。因此不同的情境会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有时把两个或几个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估计到饭店吃饭或购物需要多少钱。有时把两个数同时估小也能解决问题,如判断448+310的和是否大于700,只要把两个数都忽略尾数400+300即可判断。
2.3 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比如,估算2176×4,一般的方法是2176×4≈2000×4=8000,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别的方法,像2176×4≈2200×4=8800,如果有学生这样算:2176×4≈2100×4=8400,我们予以肯定。再比如,估算232÷4,除了介绍一般的232÷4≈200÷4=50外同时不妨介绍一下别的方法像232÷4≈240÷4=60,232÷4≈220÷4=55等等,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对于计算题的估算,我们提倡以“快、灵”为原则,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不拘一格地思考。我们的标准答案应提供一个误差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
3.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把握《课标》对估算的要求。第一学段要“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等等。第二学段要“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纸的面积”等等。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的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在经历估算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的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估算教学 教学方法
估算是在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近年来正逐渐受到重视,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方法多样化”。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小学阶段的估算教学。
一、估算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感悟估算的意义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单纯地用算式进行一种机械训练,难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一)结合具体情境,选择计算方法
在教学估算时,要把它置于问题解决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在教学加法估算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
聪聪一家去吃饭,点菜的菜单如下:葱油鳊鱼18元;青菜粉丝煲9元;千张肉丝12元;盐水河虾28元。大约需要多少钱?
对于以上情境,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也理解只需要大致算一下要多少钱,何况情境中有4个数量,学生不能很快得到精算的结果,就会运用到估算方法。
(二)提供信息数据的不确定性,使学生体会估算思想
在初次教学估算时,可以设计一个或几个不确定的量,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精算,从而体会估算的思想。例如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聪聪过生日想买下面两件生日礼物。
在这个情境中,遥控汽车价签上的个位数字看不清了,学生不能顺利计算,于是试图思考另外的方法。果然,陆续有学生的思维转向估算:汽车的价格是30多元,就算把它看成40元,40+58=98(元),妈妈给的100元也够了。
二、倡导估算方法多样化,形成估算技能
(一)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可以总结为:
1.凑整估算。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2.依据生活经验估算。例如,一件工作,甲独做4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如果有学生算出:4+5=9(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超出100%也肯定是错的。
3. 根据运算性质估算。例如:715+265-282=7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798是错误的。
4.根据位数估算。例如:4 992÷24=2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49比除数2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判断商“28”是错的。
5.根据尾数估算。例如:1 235-485-208=558,只需算一下个位:5-5=0,10-8=2,可以知道得数558是错的。
(二)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
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应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例如:“百以内加、减法估算”。
聪聪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海洋馆(带100元够吗?),售票处写着大人(34元,小孩17元):
方法一:把成人票看成40元,40+40=80(元)80+17=97(元),100元够了。
方法二:把成人票看成30元,儿童票看成20元。30+30+20=80(元),100元够了。
方法三:把成人票看成40元,儿童票看成20元。40+40+20=100(元),100元够了。
方法四:把34元看成35元,35+35=70(元),70+17=87(元),100元够了。
方法五:100元钱买两张成人票后大约还剩30元,足够买一张儿童票了。
方法一、二、三、四都是用“连加”的策略进行估算,但对具体的数据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二、三把三个数据都简化;方法一只把其中一个数据简化。并且还发现同一个数据可以看成不同的数,如把“34”可以看作30或35或40。方法五用的是先加后减再比的策略,先估出两张成人票大约要70元,再口算100-70=30,最后比较30大于17,判断100元钱够了。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高。
三、将估算浸润于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内化为算法策略
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可见一斑,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
如果仅仅依赖教材中编排的估算内容,还是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使之养成估算的习惯。最后我要说估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师长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和训练的。
参考文献
[1]王雪芳.也谈小学估算教学的策略[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年 第1期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估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是相对于精确计算而言的。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鼓励方法多样化”,“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由此可见,估算教学在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生估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
一、体验估算价值,增强估算意识
要引导学生形成估算意识。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我个人认为:一是问题比较复杂,运用所学知识还不足以很快地得到问题的确切结果,就可以通过估算的方法,获得接近问题确切结果的一个近似答案;二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知道问题的确切结果,只要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例如旅游租车或是门票费用、超市购物花钱等。三是要给估算教学增加“营养”,让估算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估算意识,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学生有了估算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最后让学生动笔算一算,看一看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在自己估计的范围内。这样,学生通过先估算再计算的过程,找出估算与计算间的差距,就会力求估算的结果接近计算结果,促使估算能力的提高。
三、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结合实际体验估算的价值
关键词:个性特征;对策建议;计算结果
为了迎合新课改实施改革措施,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积极探索、研究,试图找到提高我国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对小学生运算技能以及技巧的练习。以下将针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研究进行简要分析,为实现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提出几点措施。
一、加强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生活经验的积累。要培养学生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就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加以了解,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学习估算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可能性。相反,估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所谓的忽略对基础计算能力及技巧的培养,而是建立在基础能力之上的继续培养。如果连最基础的计算能力都没有了,就无从谈起估算教育。估算教学其实是培养学生运用简化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将更加复杂的运算利用口算或者心算或者更加简便的笔算来算出结果。
二、设计好问题,让小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
小学教师首先应该让小学生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以及估算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不断增强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形式,给小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比如,教师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一家三口人去饭馆吃饭,点了一桌子菜,分别价位是40元、87元、34元、18元以及29元,大致估计不到200元,但是服务员收了225元,小学生反映这个数字明显是错误的,经过反馈信息,才知道服务员在计算过程中将信息录入错误,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的显示。这一实例明显突出了估算的价值。
三、鼓励小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的时候往往使用计算器或者笔算方法,对于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无从验证。尤其是积位数或者商的位数到底是否正确?这样的验证无疑是通过估算来确定大致取值范围是最佳的手段。比如,241加上321,有位小朋友计算得632,另一位小朋友经过估算验证明显答案是错误的,因为200多加上300多肯定是500多,不可能是600多的这个结果,由此判断估算的价值是无限的,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估算的好习惯,在未来生活中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四、引导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选择估算或精算
面对小学生,数学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
的教学素材,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感受问题情境的具体情况,教学生区分哪些问题需要近似值,哪些问题需要算出准确的数值?比如还是上述的例子,只需要估算出近似值就可以了,而不需要算出准确的数值,这个问题只需要服务员来算出准确的数值就可以了。
估算教学也是近年来新流行起来的教学内容,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实现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显然,估算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比精算应用得多,但是缺乏真实的例子,适合教学课堂应用的例子就更少了。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断探索中寻找经验教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估算教学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不仅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实践意义。小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小学生估算能力及意识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估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90-01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实际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或粗略的估计的一种数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估算应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培养。因此,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养成估算意识、习惯并提高估算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 谈一谈自己对估算教学的一点体会。
1.重在培养估算的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估算,学生往往选择精确计算。可见,学生缺少估算的意识。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我觉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维培训,用估算对数学计算进行猜想,用估算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用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如:在计算前多问一问学生,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如果长时间坚持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结合,学生肯定会尝到估算的"好处",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估算不是胡乱猜想,而是一种数学思考,是用一种简便的方法去了解答案的大概范围。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是提高估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体验中感受估算的实际价值。再结合生活实际,多设计一些体现估算价值的教学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估算意识就不断得到增强。
2.注重培养估算的能力
估算能力的培养,除了学生要掌握好一些必要的估算知识外,还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因为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联系教材与生活实际掌握一些估算方法,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估算技巧。估算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整十法",即用四舍五入取数的近似值,再计算出结果;二是"两边夹",通过放大或缩小的方法来确定数值的范围。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估算方法,那么很容易就可以提高估算的能力。
3.有效改进估算的设想
3.1提高对估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估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提了出来。对此,有关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位数学老师应该认真阅读理解,从中细心体会其为什么要求这样做的意图和实质,提高对估算教学的价值、功能等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消除在教学中敷衍、应付的心态和做法,树立起认真、扎实地搞好估算教学的理念,以便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对估算教学的各项目标和要求。
3.2掌握估算的教学方法。估算既然是一种计算,必然有相应的方法,所以要搞好估算教学,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学习和掌握估算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阅读有关估算、近似计算的内容),并以这些原理和做法对教学中所涉及的估算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以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讲授并整理出相应的估算常用方法(如凑整法、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等),并结合具体问题或实际需要进行运用,从而达到使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以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