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险实训报告

保险实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险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险实训报告

保险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陈国强

为切实做好新时期师培训工作,搞好教师培训管理和服务,增强师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018年12月18日,我们利用全县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之机,对参训130名校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座谈。被调查对象积极参与调查问卷活动,座谈发言积极认真踊跃,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小学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现状

面对新时期教育发展背景,进修学校在顺利了通过“省级标准化办学机构”验收基础上,配备了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各类专用教室,使之成为集学术报告、教学展示、教师培训、会议交流、网络互动等多功能的“学术交流中心”。2018年县委县政府投资1400余万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新科研中心大楼已动工建设,完全符合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创建标准。2019年5月投入使用,为区域教师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

进修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赴邻县学校学习交流,汲取经验;支持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学办的培训学习班,开拓教研视野;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集体观摩活动,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交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2018年,进修学校组织了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中小学教师英语口语培训、小学校长(含后备)任职培训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电子白板及课件制作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参训教师2300余人次.

二、座谈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有130名校长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参加了调查,其中完成答卷并成功提交的122人,有效答卷率为93.8%。调查问卷为我们自行设计的《广宗县教育管理干部远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属结构型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共设计了三个方面共18个问题,其中16个问题为选择题,2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题。座谈内容涵盖参加培训的动因、期望、类别、形式、培训中的问题、校本培训、培训教师的需求等。座谈会以问答发言的形式进行,共有70人参加。涵盖基层校长和一线教师及部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

三、座谈调查结果说明

1.目前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结果显示,同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教师的首选,关注度达76.2%。提高“文化知识”,排在了第二位,关注度最低的是“选择课程”项,在27%以下。可见,多数校长教师都十分重视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提升与交流借鉴,因为这是最现实的,也是最容易见效果的。而一些“高大上”的“专家讲座报告”,教师反映“听不懂”“用不上”,不接地气,表现为效果差而不受欢迎。

2.希望参加的培训形式。“实地考察观摩与观看、网络远程培训”成为大家高关注的两种培训形式,排在了前两位,关注度均在90%以上。教学展示研讨、专家讲座仍是大家一般关注的形式,自学反思、小团体体验等形式未被大家所关注。可见,开放性、参与性的培训方式更受到大家的喜欢。

3.目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通过座谈和问卷,大家对培训方式单一的专家讲座理论普遍反映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不实用、缺少案例分析、培训理念过。二是对培训时间,大多不希望在周末和假期。而对于工学矛盾,大家几乎不十分在意。三是大家普遍视人员紧教学任务重不好安排、经费短缺是制约培训的瓶颈。

四、座谈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1.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使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摆在了每个教师的面前,成为广大教师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培训动机、培训期望的调查结果上。当前教师在职培训的关注热点都集中在了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方面和实效性方面。

2.教师对于培训的期望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于教师培训的类别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与分散并存,一方面教师对于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关注,同时教师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前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注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也有一定的关注度。在日益紧张,社会压力增大的环境中,教师在逐步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

3.传统形式培训影响力减少,互动、参与式培训受到欢迎,基于网络的培训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不再受老师的欢迎。而对于实地考察、观摩的教学培训受到了教师的追捧,关注度最高,达到了97.6%。同时,同行的展示,共同研讨受到了教师认可,这体现出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的问题不能靠专家和理论解决。主动的参与和交流借鉴是解决自身发展的核心。同时,被一些专家所推崇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培训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综合分析,一方面教师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分离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教师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应该是今后培训的重点之一。

五、建议与对策

1.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最大期望。“会议式”培训一直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形式,从调查来看,随着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大班额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引领式培训需求,因此,培训尽量减少大班额,多增加小班额培训形式。强化参与式、对话式、展示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2.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设置培训内容,突出干部教师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切实满足培训者的需求。首先,培训目标定位要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生成培训问题,变理念培训为主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次,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是当前培训内容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今后应由重零散性知识专题设置为强化系统性文化素养知识专题设置。

保险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4月25日,接你单位发来有关市委第十二轮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提示单,对园区存在的共性问题涉及我单位1条。根据市委巡查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工程项目未批先建、拆分工程规避招投标、指定工程建设承包人等现象进行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工程项目未批先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已建成、未建成等建设项目进行分类处理,结合我区实际,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分类整治”的原则,稳妥有序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对未建成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依法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对已建成的建设项目,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责令建设单位补齐相关手续,同样处以罚款,以规范市场秩序。4月13日,市住建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未批先建”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现正在按照文件通知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整改落实。

二、对拆分工程规避招投标整改情况,第一是深化对招投标政策文件的学习理解,召开招投标学习培训会。第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招投标规定。对于同类别项目,进行合并招标;达到限额的,进行公开招投标;未达限额的,通过政府采购或者根据新区出台的《东临新区非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以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中标单位。第三是对可能涉及拆分工程规避招投标的建设单位进行工作提醒。

保险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一、调查范围

围绕水稻、柑橘、茶叶产业,在全县分南、中、北三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问卷调查,每片选3个乡,每乡选3个村,每村选10个户,共计问卷调查270户。

二、调查对象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

三、调查方法

(一) 座谈式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目的,精心制作问卷,采取进村开展讲座的形式,将问卷发给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分析。

(二)访谈式入户调查

主要是深入农户家中,以口头形式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对象开展相互交流,搜集相关情况。

四、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 年龄构成

从242份有效调研问卷统计看,16~30岁4人,占1.65%;31~40岁30人,占12.4%;41~50岁100人,占41.32%;51~60岁76人,占31.4%;60岁以上32人,占13.23%。

2. 文化程度

统计显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2.07%;中专3人,占1.24%;高中53人,占21.90%;初中118人,占48.76%; 小学及以下63人占26.03%。

3. 从事农业背景

统计显示,从事农业的背景中,复转军人13人,占5.4%;打工返乡38人,占15.7%;大学毕业创业1人,占0.41%;长期务农150人,占61.98%;在职村干部40人,占16.53%。

(二)调查对象生产经营情况

1. 生产规模

水稻种植面积累计2526.1亩,其中,30亩18人,占7.44%;50亩10人,占4.13 %;100亩以上2人,占0.83%。柑橘种植面积累计1637亩,其中,20亩16人,占6.61%;30亩10人,占4.13 %;50亩以上5人,占2.07 %。茶叶累计面积2058亩,其中,10亩38人,占15.7%;30亩15人,占6.2%;50亩5人,占2.07%;100亩以上1人,占0.41 %。

2. 经营模式

199个农户系一家一户独立经营,占82.23%;参加农业合作社40人,占16.53%;股份合作社经营3人,占1.24% 。(见表1)

(三)调查对象收入情况

2012年农业总收入952.02万元,调查对象每亩效益与当地其他农户比较,持平69人,占28.51%;略高110人,占45.45%;超过当地10%以上52人,占21.49%;略低11人,占4.55%。(见表2)

(四)调查对象培训需求

1. 培训意愿

统计显示,被调查对象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有228人愿意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占94.21%;14人不愿意参加,占5.79%。(见表3)

2. 培训类型

统计显示,50人选择创业培训,占21.93%;78人选择职业技能培训,占34.21%;97人选择专项技术培训,占42.54%;3人选择其它培训,占1.32%。(见表4)

3. 培训内容

统计显示,调查对象最喜欢的培训内容是种植技术,其次是农业政策,再次是农机操作技术、农产品营销技术、贮藏加工技术,最后是其他。(见表5)

4. 培训形式

统计显示,农民最喜爱的培训形式是老师现场指导202人次;其次在教室听老师讲课111人次,再次看电视学习61人次、上网学习24人次、听广播学习18人次,其他1人次。(见表6)

5. 培训地点

统计显示, 186人次选择本村培训,120人次选择本乡镇培训,83人次选择县城培训,10人次选择县外培训,10人次选择企业培训,1人次选择其他。(见表7)

6. 最适宜培训季节与时间长短

统计显示,48人选择春季培训,占21.05%;22人选择夏季培训,占9.65%;48人选择秋季培训,占21.05%;110人选择冬季培训,占48.25%。最适宜培训时间长短,62人选择培训一周,占27.19%;20人选择培训半个月,占8.77%;96人选择培训2~3天占42.11%;50人选择培训1天,占21.93%。(见表8)

(五)调查对象从业愿景

统计显示,66人的从业愿望在10年左右,占27.3%;46人的从业愿望在20年左右,占19%;130人愿终身务农,占53.7%。有扩大生产规模愿望151人,占62.4%;没有扩大生产规模愿望91人,占37.6%。(见表9)

(六)调查对象从事生产经营主要困难

1. 生产经营主要困难

统计显示,160人次生产经营中存在技术困难,120人次贷款困难,98人次土地困难,86人次信息困难,18人次其他困难。(见表10)

2. 最希望政府对你发展农业的帮助

从242份题为“最希望政府对你发展农业的帮助”的有效问卷统计数据得知,92人最希望政府为其发展农业生产给予技术服务,占38.02%;76人希望政府为其发展农业生产予以政策支持,31.40占%;74人希望得到项目资金资助,占30.58%(见表11)

五、结论与启示

(一)调研对象综合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需提高农民创业素质和农业从业技能,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从调研情况不难看出,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大多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农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不仅缺乏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基本素质,缺乏农业科学技术,更缺乏农业创业谋划能力。新生代农民不愿生活在农村,更不会从事农业生产。这与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很不协调,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谁来经营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因而,急切需要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提升农民创业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调研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高,但省里培训任务有限,不能满足农民培训需求,必须加强培训对象遴选,好钢用在刀刃上。

调研的柑橘、茶叶、水稻产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普遍要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占94.21%,而每年省里下达的阳光工程培训指标有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其培训需求。因此,必须对培训对象进行严格遴选,好钢用在刀刃上。应选择有创业基础,有一定社会责任心,培训意愿强烈,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职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向年纪较轻、学历较高的农民倾斜,吸收两后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为培训对象。

(三)调研对象培训需求的多样化,要求石门县围绕柑橘、茶叶、水稻产业,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参与调研的培训对象由于其从事的产业不同,资源不一,需求也不尽相同,呈现多样化特点,21.93%的选择参加创业培训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4.21%的选择职业技能;42.54%的选择专项技术培训。为此,石门县要以这一培训需求为导向,围绕柑橘、茶叶、水稻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平台,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阳光工程农业创业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为石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服务。

(四)调研对象培训内容、形式、地点、最适宜季节及时间需求,是石门县分产业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的出发点,是打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品牌的原动力。

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原则,石门县应根据农民喜爱的学习内容,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及时调整培训计划,顺应农民培训需求,采取有效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稻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选在冬、春两季,每次一周;茶叶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选在秋、冬两季,每次一周;柑橘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选在冬、春两季,每次一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依据成长规律,搞好典型培植。要以提高农民创业素质和农业从业技能为核心,结合农事季节、关键农时对培训学员进行现场指导,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茶园、橘园,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利用培训学员QQ群、培训基地、专家与学员互动网络平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全程跟踪服务,形成重实效、可操作、有特色的石门县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五)调研对象生产经营中主要困难和最希望政府对其发展农业的帮助主要是政策、技术与贷款,要解决农民所期所盼,必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政策体系。

本次调研中,培训对象生产经营中的主要困难依次为技术、贷款、土地、信息;最希望政府对其发展农业生产的帮助是给予技术服务,予以政策支持,享受项目资金资助。因而,必须在搞好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的同时,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对积极参加培训并通过资格认定,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资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有一定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从业者,给予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补贴、技术服务、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政策扶持,将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现有农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让农民学有动力,干有劲头,致富有盼头,以培养一支用得上、留得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保险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实训教学 教学设计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专业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报关、报检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报关货运中的基本单据的缮制和操作,熟练使用各种办公操作软件,具备较好的协调组织和交际沟通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地过程中实训教学环节的缺乏,报关货运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强、操作技能欠缺的问题,从而影响其顺利就业和长远职业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报关货运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报关货运专业的实训教学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目前高职院校报关货运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现状

1.缺乏师资和完整的课程体系

“由于专业设立时间不长,不少院校在人才培养环节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目前报关专业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师资。报关专业师资队伍有90%是从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专业转行而来,这些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报关企业工作经验。课程和教材体系不完善也是造成报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模式,理论课程设置较多,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概论、国际商法、海运地理、海关商品学、商品检验检疫等,但像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关实务、报检实务、进出口商品归类技巧、国际货运实务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到实际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节,不利于报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3.实训课时较少,使得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比较仓促

目前,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实训课时普遍存在不足。大部分教师以前都是国贸,物流等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此类课程的教学,后来才转为报关教师。

4.教学方式传统刻板,不够生动,无法吸引学生

教师在讲授报关课程时,按照传统的讲授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方法进行,但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报关类课程。报关是一门与海关、商检、货物运输公司,港口及进出口商打交道的学科,程序为主,理论为辅。而我国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上步伐缓慢,资金投入不足,报关货运实训室的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软件也没有更好的使用。加之报关业务流程复杂,信息量大,环节多,涉及面广,使得老师授课不够生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索然无味之感。

4.第四,在实训基地建设上,高职院校缺乏长期合作并行之有效的实训基地。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缺乏实训基地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由于学校和企业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相互联系和沟通较少,从而造成学生实训机会缺乏。

二、高职院校报关货运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途径

1.与行业、企业合作解决脱节难题

由中国报关协会成立专门的院校委员会,集合全国报关与国际货运及相关专业优秀教师和报关行业资深专家,研究推进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评价体系等的改革,解决各种困扰报关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同时为各院校搭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平台,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要的报关后备人才。

2.按报关实际需要编写教材以适应本报关各环节的要求

报关教材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适应报关专业需求的的特点。对各种类型的货物分开论述,从一般进出口货物开始,由简单到特殊,再延伸到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然后再学习报关技能,讲述报关需要掌握的三个关键技能;商品归类,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制;还要讲解报关过程中常见和重要的海关法规和报关管理的规定。

2.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在授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项目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的设置要更加注重实训,突出实训环节,增加实训课程,在学时安排和授课内容方面向实训课程倾斜。继续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相应课程,如开设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外销员等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课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从而为学生顺利就业增加一项重要的砝码。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具有实训经验的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懂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师,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鼓励本校专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报关行、货代公司挂职锻炼、外出进修、参加相关会议,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开展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相结合,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合适场所和岗位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当地报关行、货运公司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成后,除定期可以向基地派遣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外,还可聘请实习基地经验丰富的报关、货运人员参加教学培训工作,协助教师一起完成学生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从而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董章青.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高职报关专业课程体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保险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 保险专业 实践能力 课程 设置研究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要想成为职业教学界的共识,首先要做的就是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建立起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是在专业论和应用论的基础上树立起来的,并且是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从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中产生的,而是要在对问题批判、解决和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在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学生要在各种复杂的职业境界中进行交往,从而可以使自己的行为在复杂的环境中获取一定的经验。对于这一点,在教学课程的体系上,对学生的实践性教育是必须进行的任务之一,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实践性教育的教学体系。

一、对于金融保险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所包含的内容

1.对所就业的岗位要有一定的认知实习。为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在以后的就业方向上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应让学生对金融保险专业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有着初步的了解,并要求对专业的各项工作所在的岗位业务流程和职业能力所规定的要求做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实现学生对专业和岗位目的的充分认知。

2.在社会体验中得以实习。通过社会体验实习可以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得以培养,为锻炼和提高学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增强岗位上忍耐与抗压的能力,提高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同时理解奉献与价值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应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充分的利用。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后,送到企业中进行社会体验实习,时间长达三个月,最终实现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并且在实习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3.对专业课程的实习。对于专业课程的实习而言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理实一体课程的实训和对岗位仿真的实训课程。而对于理实一体课程的实训来说,是指在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训内容进行一定的设置,并且以实现学生在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两方面得以加强为教学目标,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以及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结合成一体的教学法;在岗位仿真实训课程中,主要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建立与岗位仿真实训相关的项目,在实训过程中,对于这些不同的教学项目要求学生必须亲自来完成,最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4.与所学专业相结合的综合性实习。在同专业相结合的综合实习过程中,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金融保险实训室,通过实训使学生在金融保险业务方面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为了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能够顶岗、就业打下基础。实训室应该配有专门的电脑及教学软件,有专门的综合实训资料。其中综合实训资料可以由在校教师和保险行业专业人士共同来编写。通过学生的上机操作也提高了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

5.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对于毕业生的毕业实习而言,原则是安排在教学的第六学期,所进行实习的时间应是半年。而在实训上主要是以两种形式进行的,分别为:(1)毕业实训单位由学生自己主动联系;(2)毕业实习单位由学校统一安排。对于毕业实习的学生要制定相关规定,比如要求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工作,以及所接受实训的学生要完成一份具有质量保证的项目专题报告,并且此报告要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生通过运用毕业实习和市场的实战经验来完成。

对于以上进行的各项实训项目,学校都应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所规定的实习指导和考核标准来进行,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习指导服从学校所要进行的相关考核,进而使实习实训的质量和效果得以保障。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所需的一定条件

1.在“2+1”培养模式下进行的实践教学。对于“2+1”培养模式而言,是指在三年制的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为两年,剩下的一年时间是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以及相关实训项目的实施。为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无缝隙的衔接,应依据工学交替理论和实践结为一体。当前金融保险产业人员综合能力的开发主要是由“2+1”培养模式来起作用的。为使“2+1”培养模式在学校和企业间实施,必须以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技能作为主要的路线,进而实现教学资料的整合。在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中,“2+1”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实践教学有了一定的时间保证,并且落实了各项实习实训相关项目。

2.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能有效地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此场所的建立主要是提供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社会体验实习、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结合教学等实习实训项目进行实施的,同时它也作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为实现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就必须在思路上进行拓宽,同时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并且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弥补校内实习实训的不足,它对创建出一种教与学双向之间的互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社会职业情境中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给以锻炼、培养,最终实现学生顺利地完成 “学校人”转化为“社会人”这一过程。

3.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保证教学体系可以顺利地实施,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有必要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对实习实训项目的过程管理进行相关规范,进而建立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质量检查、监控、保障体系是在实施实践教学前所必须进行的。对于各项实习实训项目都应建立不同的实施方案和所要规范的实施细则,并制定相关的考核和惩罚制度。譬如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实训过程中,应建立相关的实施方案对此进行管理,在毕业实习结束之时,学生应向学校提交相关实习文件,如毕业实习的协议书、毕业实习任务书、毕业实习指导任务书、毕业实习安排明细表、毕业实习周记等等。

4.建设“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师团队的建设要有一定的要求,进而创造出一个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方面均较高的教师团队,其中包括专兼职教师,同时也可以称之为“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高,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应要求有合理学历和技术职务以及技能结构的教师来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走出去,请进来”并行的策略是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应该坚持的,从而做到走专兼结合的道路。为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应对专职实训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应聘用专业水平比较高的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尽可能地实现工作与学习无缝隙的对接,从而实现教学、学习融为一体。在聘用兼职教师的过程中,应严格要求、认真选择、科学管理,从而实现兼职教师的职责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金融保险专业而言,它属于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在金融保险专业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实践性教学对于高职教学的工作者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是,只要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策略,使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其自主的主动性,并积极思考,同时面对问题可以灵活变通,最终将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且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启姣 金融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证券期货,2010,(02)。

[2]陶友谊 吴穷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根据市场调查人才培养规格的应对措施――以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09)。

[3]张旭升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培养目标的评价[J].当代职业教育,2011,(01)。

[4]邹玉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06,04。